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
滿額折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536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原意為「兩河之間」,指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區。生活於此的蘇美人發明了文字、天文、占卜,甚至也有完整的法律制度與祭祀儀式,繁榮極盛持續了千年之久。然而由於氣候的變遷和沙漠地擴大,再加上百年來覬覦已久的土耳其人不斷入侵,這片沃土終究走向消失的命運。

想了解蘇美人的歷史故事和文明起源,必須自史前時期說起,一直到加爾底亞帝國時期,且看他們如何運用智慧與勇氣生存在那個輝煌的時代。

本書特色

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從簡單的定居生活逐漸發展成人類史上第一座城市;他們發明了楔型文字與天文科學,甚至也有完整的祭祀制度。這些文明史料在消失了千年之後,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和研究,得以重見天日。

作者簡介

劉增泉

學歷:
法國巴黎大學(Sorbonne) 羅馬史博士
法國國家高等社會科學院文化史博士
任職學校:
淡江大學歷史系
專書:
《古代中國與羅馬之關係》
《古代羅馬人旅行世界》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起源》
翻譯:
《簡明西洋中古史》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
《中歐西歐的羅馬行者》
《中歐西歐的羅馬行者與社會宗教》
《亙古未解世紀之謎》
《文藝復興藝術觀》
《歷史從蘇美人開始》
《簡明西洋上古史》
《羅馬與中世紀》
《歐洲文化史》
《帝俄與俄羅斯》
《簡明西洋近代史》
《中國與古羅馬東部地區的歷史淵源》
編著:
《西洋中古史》
《西洋上古史》
《世界現代史》
《希臘史:歐洲文明的起源》
《希臘文化史》
《羅馬文化史》
《西洋文化史》
《法國史》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史前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
第一節 文明的起源
第二節 農業革命
第三節 種族與文明變遷
第三章 文明的開展
第一節 文字和語言
第二節 天文學與占卜、文學和教育
第三節 宗教與政府
第四章 蘇美城邦爭霸
第一節 洪水前的城市與早期政治發展
第二節 早王朝
第三節 阿卡德興衰
第五章 巴比倫帝國
第一節 亞摩利人
第二節 早期巴比倫的征服者
第三節 新巴比倫帝國
第六章 小國分立時代
第一節 群雄爭奪巴比倫
第二節 亞述帝國
第三節 特洛伊的陷落
第七章 加爾底亞帝國
第一節 那波帕拉薩與尼布甲尼撒
第二節 那波尼德斯
第三節 波斯居魯士的征服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美索不達米亞是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從農業到簡單的定居形式,後來更發展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批城市,在在顯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此地區的各民族互相聯結,並創造出許多驚人的發明,如車輪、書寫文字。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始於蘇美人,也稱作巴比倫文明,就地理位置而言,巴比倫(Babylonia)是指現在的伊拉克南部,也就是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大致從巴格達北方邊境到阿拉伯灣的廣大地區。就歷史而言,巴比倫是指西元二千年前巴比倫第一王朝統治下的國家。

很早以前這片土地的北部被稱做阿卡德(Akkad),在蘇美語中稱為基‧烏里(Ki-uri)或簡單的烏里(uri);南部被稱為蘇美(Sumer);在北方摩蘇爾(Mosur)(古稱尼尼微 Nineveh)地區的亞述,巴比倫人稱為蘇巴爾圖(Subartu)。

巴比倫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洪水氾濫沖積而成的平原,雖不同於埃及每年氾濫的尼羅河,但洪峰都是極為強烈和難以預測。在古代雨水稀少,正如同現在一樣,因此這些國家,主要是仰賴人工灌溉來種植莊稼,而大部分的土地自古以來都是沙漠地形,只有河岸和季節性水域,以及底土水層距離表面很近的窪地才能生長出極為矮小的灌木叢。

而這種灌木以及冬雨過後發芽的耐旱植物遂成為駱駝和羊群的牧草。一旦得到了灌溉,肥沃的沖積土壤便使巴比倫成為古代最為富饒的產糧區之一。它的主要農產品是大麥和海棗。

巴比倫雖然擁有豐富且多樣的農產品,但是卻缺少石料、木材和金屬礦石等有用的資源。實際上,除了被用於建築和製陶業的泥土是來自於隨處可見的沖積平原外,這個國家的自然資源其實是十分地貧瘠,因此貿易在古巴比倫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從這裡有聯結近東各國的道路網、河流,尤其是幼發拉底河以及它的各條支流,成為貫穿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貿易航道。

在南部,有許多沼澤地和淺水湖。據說沿河的大片沼澤,曾經一度成為當時的地貌特點。這種沼澤地在阿卡德的北方地區,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今天我們所知道的蘇美最早的居民,在西元前六千年擁有現在成為沙漠地形而在當時卻是沼澤和淺水湖的大片土地,當時這些沼澤和淺水湖為這些農民提供了大量的資源。然而,根據近鄰沙烏地阿拉伯最新的考古結果,確定了更早的史前居民存在的可能性,而他們則是依靠狩獵和採集野果為生。

在巴比倫溼地以外的居民,必須出現在那些沿著水源的地方,尤其是集中在以沙漠或沼澤為界,有河流經過且利於灌溉的地方。水流緩慢的幼發拉底河有較高的河床,較之於水流湍急的底格里斯河,更加有助於灌溉資源的利用;因而蘇美早期的村落─烏爾、埃利都(Eridn)及烏魯克(Uruk)都位於它的兩岸。然而史前的農墾部落以及同時代的蘇美和位於沖積平原東部邊緣的一些部落,早在西元前六千年左右就已經在這裡留下生活的軌跡。

歷史上的幼發拉底河從來就不是單一的河道。從我們所掌握的證據看來,最初那裡有三條主流,它們分別流經基什(Kish)、庫薩(Cutha)和捷姆代‧奈斯爾(Jamdat Nasr)。顯然地,東邊的支流沿岸,座落著許多城市。直到西元前二千年,這條支流才成為幼發拉底河支流中最重要的一條。直到現在,雖然幼發拉底河的主流已經向西延伸,但是這條支流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上面的概述,我們可以理解這些環境因素對於美索不達米亞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事實上,任何評論都必須經過再三地揣度,因為可以看得到的各種過程,早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然而,無可辯駁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特殊的客觀環境,即它獨特的農業優勢和自然資源的缺乏,雖不是唯一的,卻是促進世界古城市發展的有利刺激。

眾所周知,世界上一些古老的農業部落均位於巴比倫北部,伊朗、伊拉克、近東和土耳其山區附近這些飽承雨露的草地;在那裡開始了最初的畜牧業─綿羊、山羊、牛和豬,而大麥、原紅小麥和原小麥在這裡垂手可得,雖然城市發展前,農業和牧業的發展已成定論,但是值得說明的是,最初的城市是在農業發源地之外建立起來的,不僅是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河谷,也在尼羅河與印度河兩岸。

顯而易見,那些缺乏野生資源的貧瘠地區,更需要精密的農具;例如蘇美等地區,由於氣候條件的限制,不可能依靠雨水來灌溉。在早期征服這些不毛之地,不僅需要水利灌溉,更需要耕犁等農具的發明,因為這些工具的運用,能帶來農業效率的提高和相應的好收成。

這些發展使得一些部落成員從農業中脫離出來從事專門的生產,最終使社會出現兩極化,亦即擁有土地、工廠或貿易等資產的人,和依附於他們的部分社會成員。聚居地的大小與科技發展的程度有直接的關聯。產品不斷地增長而產生剩餘,剩餘的財產再進行分配,最終需要建立特別的社會和政治機構。

新的勘測表明,直到城邦這一政治現象的高度發展,巴比倫才開始出現大規模且集中的灌溉系統。因此能和陸地運用極缺的水源變得十分必要,要平均地分配它們,巴比倫早期的部落中,應該有一種極強的凝聚勢力。在依靠雨水灌溉的農業條件下,即使是最謙讓的灌溉安排,也無法排除一定的合作,雖然考慮到巴比倫人好訴訟的文獻證據,於是「合作」這一詞也許就重了些。

因此,在蘇美,專業化進程、社會內部差別,尤其是從事集中和分配社會農業、手工業剩餘的機構,這些雖非環境資源缺乏的必然後果,也應當與它有一定的聯繫。這種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對於地區的發展和繁榮至關重要;它們是獲得原始生產資料的有效途徑,不僅包括民生必需品,還包括用於交換更多進口物資和繁榮市場的產品。

在美索不達米亞,書寫最早是被用來作為一種記帳手段才發明的。最早的文章只是家畜和農具的清單。這些是來自烏魯克城(Uruk),也就是《舊約》中稱伊雷克(Erech)的遺跡,稱為烏魯克第四層(Uruk Ⅳ)的地層中,(西元前三千一百年)和許多後來的巴比倫文獻一樣,這些都是用蘆葦或木尖筆刻寫在溼泥板上。烏魯克第四層的泥板文獻包括後來演變成為楔形文字的象形文字。

一種計數的方法在那時已開始被運用,個位數以斜線表示,十位數用圓圈表示。石刻文書也有所發現,但較之資源充足的泥土,石料在美索不達米亞並不常見,因而直到楔形文字在西元初年消失時,整整有三千餘年的時間,泥板都是當時最普遍的書寫材料。

現代學者們試圖重新記錄上古兩河流域的歷史,但鑑於古巴比倫人不可能用現代的敘述方式,記錄下他們的歷史,於是學者們的嘗試受到了阻礙。當時巴比倫很少有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研究及政治評論。這並不是說巴比倫人不關心他們的過去和社會問題;相反地,他們的很多文學都是闡釋客觀和精神世界的,我們讀過許多記述執法者和他們傳播正義手段的文獻,這段「歷史」記錄得很詳盡。

巴比倫人對因果的闡釋在我們眼裡也許過於天真,但是他們對於宇宙與人類關係的闡釋卻很連貫。美索不達米亞人對自我的理解與西方哲學一脈相承,它的重要性僅次於對自然社會的理解。

巴比倫人是最初的編目者,他們煞費苦心地編排、抄錄各種瑣碎的史實,然而其主題卻是想像出來的。通常這些摘錄,只是一些有關的字或詞,有時是一些如樹木、國家、動物或礦石等種類的名稱。這種文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並告訴我們許多當時巴比倫學問的成就與局限之處。

我們通常認為是蘇美人發明了書寫,雖然這一點尚未被確定,但在烏魯克第四層所發掘出來的象形文字石刻中,每一個符號都是具體實物圖或代表與實物意義相近、相似的詞。想要辨認泥板上所寫的語言已是不可能之事,因為其中沒有任何的詞法或是語法的現象,而且一個簡單的象形符號可以代表一組相關詞中的任何語法形式或語言。

蘇美人的起源和史前美索不達米亞居民的構成等問題,由於其他一些語言學證據,而變得更加地複雜,一些學者認為,蘇美語的詞彙是由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所構成,除了蘇美語本身,還有許多從其他未定義的語言中借鑑來的,這便是我們猜測的「前蘇美居民所使用的語言」。

美索不達米亞考古學家們由於缺乏更好的方法,只能透過富有特徵的陶器來描述史前文化。這是因為陶器不僅比其他人工製品易於保存,而且可成為最有用、最普通的年代指示物。考古學家們用最初發現這種陶器,或是相關文物的遺址名稱來識別這一個特殊型號。

我們所知的阿卡德人(Akkadian),在蘇美早期的文集中,就有許多記載;他們的先輩也許就是歐貝德人的一部分。阿卡德人借鑑了蘇美人的文字,但直到西元前二千五百年的早王朝時代後期,才出現真正用阿卡德文字書寫的文書。

據猜測,閃族人最早的聚居地在阿拉伯(Arabia),後來那裡有許多游牧民族入侵。這些閃族的游牧民族,以畜牧經濟著稱,這也是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式生活的縮影。

任何正確年表的重點在於時間上的幾個固定點。這些確定的年代可以通過亞述編年中,有一位在古贊那(Guzana)掌管新年儀式的官員將一次月蝕記錄下來,並由此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確切的日期:西元前七六三年。遺憾的是,在巴比倫編年中,巴比倫第一王朝末期有一份記錄有關金星運動的軌跡─這就是著名的「金星運行表」─並沒有為我們提供一個確切的日期,只是一系列與這些現象有關的大概日期。

因此,雖然巴比倫第一王朝內部的編年,可以根據年名來確定,但是卻無法找到一個固定點使它與外部的世界相聯結。正因為這種文獻資料的不一致性,使得我們現用的編年系統中,對漢摩拉比上臺執政的確定年代,有著約為兩百年的伸縮度(西元前一千九百至一千七百零四年)。

總之,一切古代西亞文明的演進史,都是以巴比倫為中心向四方傳播,可見巴比倫文化淵源流長而又廣大無邊。但是由於氣候變遷,沙漠地擴大,美索不達米亞這片沃土終究被蠶食殆盡。再加上近幾百年來土耳其人的入侵,把古巴比倫人的廢墟都毀為農用,如此就更加使得古巴比倫文明與世隔絕。所幸從十八世紀以來,經過考古學家不斷地發掘和研究,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才能再度地重見天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36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