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
滿額折

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7927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無論你「哈韓」還是「反韓」,
都必須更了解這個滲透全球的強國!
《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帶你深入搞懂韓國

韓國,憑什麼崛起?
這個戰敗國原本缺乏民主制度,也因為戰爭而受到破壞和分割,
日本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更耗盡了它的精力,
但卻在短短50年內轉變成經濟強國,並成為其他國家的民主典範。
韓國在缺乏天然資源和獨裁統治的背景下,締造了亞洲奇蹟。
它的崛起絕非偶然,而它的成功,是其他國家可以複製的嗎?
作者丹尼爾‧圖德從歷史、經濟、政治、宗教、文化、民族性、生活等諸多面向逐一剖析,呈現出最豐富完整的韓國圖像。

認識你從不知道的韓國
韓國的經濟成長令人稱羨,但人民自殺率卻高居全世界第二;
韓國人整日工作,卻整晚飲酒作樂,高呼「讓我們喝到死」!
韓國的戀新狂、瘋整型、英語狂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長久以來,韓國一直被日本和中國搶去光彩,但這個國家卻在二次大戰之後創造一個偉大的奇蹟。

不可思議、浴火重生的韓國
一個創造經濟、政治和文化奇蹟的國家

丹尼爾‧圖德是《經濟學人》雜誌駐韓特派記者,旅居韓國約十年。他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這本書裡,不僅探討韓國的文化和民族性,也對該國在政治、商業和工作場所等公共領域,以及家庭、約會和婚姻等方面多所著墨。他在探討過程中觸及各種不同的主題,例如:薩滿教、氏族體制、北韓帶來的難題、人們對於在韓國經商的誤解、韓國人民著名的狂歡精神,以及韓國人對於學習英語的狂熱為何對該國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

圖德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指出,韓國在經濟發展以及徹底民主化上,締造了兩個奇蹟。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國家是否會變得和一些人眼裡的日本一樣,變成一個毫無生氣及活力的富裕、但老化的社會?或者韓國社會的動力和它對於改變的意願,以及該社會目前具有歡迎外人加入其行列的機會,能夠再創造第三個奇蹟,讓韓國在文化、民主和財富方面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之一?

圖德在《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一書裡訪談了許多韓國各行各業有成就的人物。例如:《原罪犯》男主角崔岷植、首爾市長朴元淳、韓國第一位太空人李素妍、韓國國家足球隊主力球員洪明甫、韓國搖滾樂教父申重鉉、詩人高銀、率先「出櫃」且當餐廳老闆的名人洪錫天。此外,還包括朴正熙總統的顧問、薩滿教的巫師、韓國規模最大婚姻介紹所的負責人、「房間沙龍」的女員工、建築師,以及多位廚師、音樂家、學者、創業者、家庭主婦和財閥企業的員工等。

作者簡介

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

旅居韓國的作家和新聞工作者,不僅是《經濟學人》雜誌駐南韓特派記者,也在《韓國新聞週刊》及其他刊物中發表文章。
圖德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曾在英國牛津大學主修哲學、政治和經濟學,並擁有曼徹斯特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曾在瑞士和韓國的金融界工作。

譯者簡介
胡菀如

英國里茲大學應用翻譯學碩士畢業。從事翻譯多年,喜愛沉浸於不同語言轉化的奧妙中。曾為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出版社以及培生教育出版社翻譯英語教學書籍,並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挪威人權中心」等國際組織翻譯文件、大會報告書和書籍。另著有《印度流浪記:滌盡塵俗的心之旅》。

名人/編輯推薦

名家專文推薦
林秋山 前監察委員、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郭秋雯 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主任

名家熱情推薦
游娟鐶 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國內外名人‧媒體推薦
韓國大躍進了,我們也要大躍進,但我們追求的是能增進人民幸福的大躍進,本書就是最好的參考,希望人手一冊,熟記力行之。
──林秋山,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這本書探討的面向非常多元……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法將內容變得精彩有趣,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能客觀認識韓國的入門書,在此真心推薦。
──郭秋雯,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主任

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對韓國人自我改善熱忱的文化力量背景深入探究。……有些人將韓國歌手PSY的成功,視為南韓終於在國際間建立了現代、時髦社會的形象,這或許沒錯,但PSY在歌曲中,諷刺首爾富有、時尚的江南地區生活,與圖德在書中描述韓國社會逐漸分歧所帶來的不安,相互呼應。
──《金融時報》

60年前,韓國曾經是經濟蠻荒之地。如今,它不但是全世界第11大經濟體,同時具有活躍的民主社會和崛起的文化力量。《經濟學人》駐南韓特派記者圖德在本書中探討這個主題。
──《時代雜誌》

圖德在書中討論韓國新的社會和經濟議題,包括該國移民具備的角色、多元文化的家庭以及同性戀。他闡述韓國社會中一些矛盾現象,例如:人們對於新的流行產品和時尚抱持無限渴望,但對於構成成功人生的要素卻有狹窄的視野。
──《華爾街日報》

市場上有關韓國的書籍繁多,但很少能夠超越韓國泡菜和流行文化,針對每天影響著韓國人、但比較不被提到的主題進行探討。圖德的這本書突破這些框架,以全面性及引人入勝的角度來描繪韓國,非常值得與我們的讀者分享。
──KoreaBang.com

每五年就有一個新世代的韓國,讓人很難跟上它的腳步。這是一本令人期待已久的好書,作者圖德在填補人們對韓國認知的缺口方面具有相當大的貢獻。他毫不費力地呈現出現代的韓國,讓讀者欲罷不能。
──布恩(Michael Breen),《韓國人》(The Koreans)作者

圖德談論到所有重要的議題,他不僅陳述我們熟悉的韓國,而且更深入、廣泛地探討現代的韓國。
──烏登(Martin Uden),前英國駐韓國大使

推薦一
韓國大躍進的背景與問題/林秋山博士(中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本人自民國四十五年修讀韓文,投身韓國問題研究以來,迄今已逾半個世紀,每以閱讀他人相關論叢為快。聯經出版公司編輯部邀請我撰文推薦英國《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所寫的《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Korea: The Impossible Country)一書,乃欣然同意。

韓國有五個不同意涵
作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角度,綜合說明韓國已從貧窮落後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工業先進國家,但事實上並非全然。誠如南韓《中央日報》今年八月二十日所載延世大學客座教授朴明林(音譯)撰寫的〈五個韓國〉一文所述:韓國實際上有五個不同意涵:一是能在短時間內成為經濟快速發展及技術進步的工業先進國;二是在文化、藝術、運動等領域表現卓越;三是在軍事、和平與保安的領域有其特殊性;四是在人的尊嚴及幸福指標領域備受爭議,它的自殺率及老人貧困狀況均為工業先進國(OECD)之首;五是分裂的北韓之飢餓、貧困、壓抑、獨裁、閉鎖及軍事主義等問題。可見那個大躍進的韓國並非韓國的全貌。

韓國大躍進的背景
今日韓國能脫胎換骨、獲得成功的諸多因素,有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列強爭相拉攏;受命運多舛的歷史演變所磨練,例如:一五九二年的壬辰倭亂、一九一九年的抗日復國運動,以及一九五○年的韓戰,其中死傷之慘重,迄今猶令人難以忘懷,使它的國民不得不團結奮鬥以抵抗外敵。
其次是政府的積極態度使然,像李明博時代為爭取核能電廠的輸出,而走訪中東國家、為宣傳三星手機的性能,不惜利用國際會議的場合,大作其秀;最近朴槿惠總統到歐洲及東南亞國家訪問,被稱為sales之旅,其他如外交部也早已擴大為外交通商部,把國際貿易納入外交部的業務中,促使外交人員負起增進國際貿易的責任。
又例如韓國憲法規定:國會議員有清廉之義務,應以國家利益為優先,憑藉良心行使他們的職務;不得濫用其地位與國家、公共團體或企業簽訂契約,或依其處分取得財產上的權利、利益或地位,也不得為他人取得而斡旋之。
此外,韓國勞工的貢獻也很大,他們每週的工作時數高達六十八小時,且其薪資到五十歲時就逐年減少,到六十歲就得退休等規定,都是他國所少見。

朴槿惠總統的對策
不僅如此,根據本書所刊載,韓國的生活滿意度排名世界第一百零二名,幸福感排名倒數第二,只有七%的人自認為「很快樂」。韓國的經濟如此發達,何以有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韓國貧富相差太懸殊,太多的財富集中在少數財團所致。
針對這種情形,韓國總統朴槿惠去年七月宣布爭取大國黨(現已改組為「新世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表示,她當選後將致力促進經濟民主化,創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福利,並於當選後立即要求國會編列一兆四千億韓圓作為出生至五歲新生兒的無償保育費;五千二百五十億韓圓作為大學註冊費補助款;一千四百六十八億韓圓作為低所得者的社會保險費;二百五十八億韓圓用來提高士兵薪餉;四百億韓圓作為參戰榮譽津貼,以解決燃眉之急,由此可見大躍進背後所隱藏的問題。
同時,韓國國會也進行法律修訂,把勞工每週工作時數從六十八小時減少為五十二小時,並預訂從二○一六至一八年間分階段、分類別實施。據報導:資方表示恐將影響整體經濟成長,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韓國大躍進了,我們也要大躍進,但我們追求的是能增進人民幸福的大躍進,本書就是最好的參考,希望人手一冊,熟記力行之。

推薦二
韓國憑什麼崛起?/郭秋雯博士(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主任)

「韓國憑什麼崛起?!」
「韓國好像真的進步很多!」
「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韓國真的在很多地方超越台灣了!」
這四部曲道出了台灣人這十幾年來對韓國崛起的複雜心情,但對韓國人而言,誠如這本書中第26章的章名「輪到我們了」,似乎是該輪到韓國人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台灣人總會問:「韓國憑什麼崛起?!」
其實韓國的崛起絕非偶然,從朴正熙的「漢江奇蹟」帶動第一階段的經濟起飛、到一九八八年盧泰愚舉辦奧運,打開韓國與外界溝通之門,以及一九九七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接管韓國後,金大中的「文化立國」與「IT神話」,這些階段都清楚交代了韓國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讀者也可以從書中一窺究竟。
在台灣出版了很多韓國的相關書籍,身為研究韓國的學者,對於寫推薦序要非常留意,之所以會答應推薦,是感受到這本書的深度與公正性,藉由西方人的角度來看韓國,有著不同的眼界。

拜讀這本書時,除了訝異一位旅居韓國十年的特派記者可以這麼深入淺出地介紹韓國之外,對於作者透徹考證韓國歷史的功力也感到相當敬佩。這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不會有看歷史書的枯燥,也不會專注於經濟政治的嚴肅話題,更不會淺碟地介紹當今韓國流行文化,舉凡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流行等等,都有深刻的探究,而且古今輝映,時空穿插,讀著讀著,彷彿被帶到過往時空,重新閱讀韓國的成長歷程。
台灣對韓國的了解其實很片段,也很兩極,四十歲後半到五十歲以上的台灣人對韓國的印象多半是負面的;三十到四十歲前半的台灣人開始看到韓國的蛻變,但心中仍多有存疑;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族群經歷了韓流的興盛期,喜歡用韓國產品,對韓國多存正面印象,但男性們仍普遍持負面觀感;至於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正處於韓國流行音樂K-POP的「新韓流」階段,哈韓的程度不亞於哈韓劇的婆婆媽媽。

但我們真的了解韓國嗎?
哈韓的人這麼多,但哈韓並不代表真正了解韓國。網路上有無數對韓國的評論,但總是少了那麼一點明白與諒解。這兩年在台灣舉辦的韓文能力檢定報考人數都超過四千人,但不代表這些人都了解韓國。事實上,有很多人喜歡學韓文,卻不想多了解韓國,不僅台灣如此,世界許多國家皆然。
在台灣,不敢有太多聲音為韓國的言行做說明,因為只要稍微站在韓國的立場,就容易被抨擊,尤其是像我們學習韓文、研究韓國的人,對於韓國議題,總得格外小心發言。於是很多人選擇沉默,但愈是這樣,真相就愈不明朗,台、韓的心結就愈無法解開。

今天很高興見到一本可以協助台灣人正確了解韓國的好書,我不敢說這本書所描述的內容都能讓大家信服,但作者確實很公正客觀地來剖析韓國。希望藉由西方人看韓國的視野,可以讓台灣人停下腳步、平心靜氣地看待韓國,並試著去了解這個國家,也許有助於釐清我們與韓國種種糾葛的心情。
通曉韓國的人都知道韓國社會處處充滿矛盾,傳統與儒學的枷鎖,讓他們面對世界潮流的變化時感到綁手綁腳,但一九九七年之後,韓國像是經過整型似的脫胎換骨,流行的快速變化讓他們成為戀新狂,不斷地追求新穎與流行似乎成了一種病態的快感,而「變變變」、「快快快」也成為韓國的形容詞。
韓國從過去的傳統與貧窮,到現在的時尚與享樂,這當中的變化快得讓人來不及反應。一直把韓國視為第二故鄉的我,看到這種突然之間的解放與崩塌,不禁憂心缺少了中間的緩衝,沒有連接傳統和現代的那座橋梁,社會會是多麼的兩極和不穩啊!韓國內部的紛擾與壓力恐怕又將因此雪上加霜!

一九九七年之後再崛起的韓國,創造了許多富人,也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但人民素養與心靈成長還來不及跟進,於是,暴發戶的心態不僅造成韓國內部的隔閡,也為韓國與外界安裝了一顆未爆彈。但誠如這本書提到的,韓國人雖然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們還是很不快樂,韓國的自殺率是全世界第二,如果韓國人真的認為他們國家的經濟成長已經為世人所讚嘆、他們正居住在許多外國人欣羨的國度裡的話,為何籠罩他們的卻是一片又一片的鬱悶與不幸福感呢?
我們都會覺得韓國人自視甚高,但韓國人卻認為他們很容易對自己不滿意,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對照!更令人難過的是,韓國人不懂得如何療癒心中的痛,也不知道要怎麼愛自己,自然也沒有能力去愛別人,他們只能不斷累積壓力,走投無路時只好了斷人生。這也是很極端的作法,他們的生命似乎少了彈性與柔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韓國在一九九七年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管時,大家紛紛掏出家中的黃金救助自己的國家,為了幫國家節省外匯,許多有錢人的家長也忍痛將出國留學的孩子喚回國,韓國人的愛國心令人讚嘆。相較之下,當其他國家遇到災難時,他們似乎比較冷處理,不像台灣總是捐款第一名。不過這幾年韓國政府不斷宣導韓國是個有「情」的國家,也持續金援其他較落後的國家,一些知名藝人更是紛紛響應,希望這股熱潮可以帶動韓國人重新看待內心那份收藏著的熱情。如果韓國人可以對外人像對自家人一樣真誠,並且相信外人也會善待他們的話,那麼他們會發現,其實他們可以放下心中的防衛,放心地伸出雙手與人交往,他們必須相信現在是一個合作共生的世界。

作者提到韓國人整日工作,但卻整晚玩樂!
看到這句話時,我噗哧大笑,佩服作者深入且細微的觀察,也願意把這個好玩的現象放入書中。以前常常有學生納悶問說,韓國男人都不用睡覺嗎?那麼晚下班,下班後還去喝酒喝到大半夜,隔天一大早又準時去上班,他們都不睏嗎?後來發現不僅是上班族,大學生也是如此,非得玩到三更半夜不回家!
但他們真的很想這樣嗎?很多人會以為晚上的喝酒玩樂就是交際應酬、擴展人脈,不過也有很多人會以買醉來尋求暫時的壓力解脫,這點與台灣的夜店模式是相似的。然而韓國政府無法像台灣一樣提倡「爸爸回家吃晚餐」,恐怕要歸咎於他們的社會給男人太多壓力!

這本書探討的面向非常多元,除了政治、經濟、歷史風俗、地理文化外,諸如眾所皆知的「面子」、「恨」、「防禦性的民族主義」也多有著墨,還提到目前韓國社會面臨單一民族的瓦解與多元文化的興起等問題,作者以淺顯易懂的筆法將內容變得精彩有趣,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能客觀認識韓國的入門書,在此真心推薦。

前言
韓國奇蹟

現在在西方國家的街頭雖然處處可以看到現代(Hyundai)和起亞(Kia)汽車,我們也可以從智慧型手機到夢幻客機等各種產品窺見韓國的科技發展,但人們對南韓的了解還是甚少。即使那些對亞洲文化有興趣的人士,往往也比較重視它周邊更強大或人口更多的鄰國,而忽視了這個有五千萬人口的國家。位於南韓西邊的中國,迫令它進貢好幾個世紀,是個重新崛起的區域霸主;位於韓國東邊的日本,不僅曾經殖民過它,而且數十年來一直是刺激著西方想像力的文化強國;而正北方盤踞著所謂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該國的核武器計畫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君主執政,奪去了南韓在國際媒體上的光彩。
一般人對於南韓的印象通常有頗大的偏見。筆者每到一個非亞洲國家,當地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韓國人真的都吃狗肉嗎?」像德國牧羊犬這種寵物在首爾街頭閒逛是絕對不安全的想法,極為常見。縱使南韓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已達到三萬美元,西方國家依然有許多人以為南韓人民還是像美國電視喜劇《風流軍醫俏護士》(M*A*S*H)中所描述的那樣,屬於第三世界的貧窮公民。

其他有關韓國錯誤的刻板印象還包括:韓國人的社會觀念保守;韓國人不但害羞拘謹,也不懂如何休閒娛樂;韓國人過於驕傲,並相信自己是全世界最好的國家;所有的韓國人都盼望南北韓統一;韓國人全都痛恨(或是全都愛慕)美國;韓國人缺乏創意;在做生意方面,不能信賴韓國人,他們很難對付。此外,還有一個對韓國非常重大的誤解: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國家一直是自由市場和民主的堡壘,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目前有關韓國的英文文獻,在消除這些觀念方面做到的非常少,西方作家通常著重於古老的或是傳統的韓國,將重點放在韓戰或是北韓上。很少書籍呈現出當代南韓的現狀,這有些遺憾,因為南韓已經是國際社會間及當代世界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國家─不僅在經濟方面如此,在文化和政治方面也是如此。現在是我們多了解這獨特、充滿活力且崛起中的國家的時候了,這本書就是為了在這方面提供一個切入點─也就是為想要了解南韓的人們提供一個起點。

這本書分為五部:第一部是有關韓國人的行為舉止所受的基本影響,例如佛教、儒學、具千年歷史的薩滿教、資本主義以及基督教;第二部討論受到廣泛研究的文化符碼,例如韓國社會中的「情」、「恨」和較少被討論到的「興」(一種純粹的喜悅)的觀念,以及南韓人對於任何新事物的痴迷;第三部談現實生活,包括韓國人如何從事商業和政治活動,以及工作、約會和對教育的痴迷,尤其是學習英語的狂熱;第四部則介紹韓國的電影、流行音樂、飲食和夜生活;第五部說明南韓如何不再是孤立、保守的,而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國家,並開始擺脫受儒家影響、具性別歧視的過去。本書首先針對韓國的歷史進行簡要地概述,有助於了解各章節的歷史背景。

「不可能的國家」?
五十年前,韓國曾經是一個貧窮、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從殘暴的獨裁政權踉踉蹌蹌地走到混亂的民主之後,又再次走回獨裁統治。很少人指望這個國家能夠存活下來,更不用說轉變成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在繁榮和穩定方面的模範,並且在流行文化方面具有卓越的成就。簡單說,南韓人民在國家建設方面寫下了百年以來令人最意想不到且印象深刻的故事,光是基於這個原因,他們就值得被稱為「不可能的國家」。
南韓的發展,擁有兩個奇蹟:首先是經常被引用的「漢江奇蹟」,也就是在一九六○、七○和八○年代讓該國擺脫貧窮,走上繁榮之路的驚人經濟成長。如今環視首爾,很難相信南韓在一九六○年的GDP低於一百美元,不但天然資源稀少,而且只有最基本的(且遭受戰爭破壞的)基礎建設。第二個奇蹟是樹立民主、法治的典範。一九八七年以前,南韓備受軍事獨裁政權統治,但如今它具有穩定和民主的領導者。就在新加坡、現今中國等亞洲國家推動結合專制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政權之際,南韓這個不但重視財富,也注重法治和人民權利的國家,可在這些方面作為亞洲地區的最佳典範。

但是,本書副標題(The Impossible Country)具有另一個較為負面的觀點,我們將在書中討論到這點,雖然南韓人民擁有物質的成功和穩定,他們卻很少對自己感到滿意。這個國家將太多壓力施加在國民身上,要求他們在教育、聲譽、外表和事業等發展方面達到難以符合的標準。南韓在自殺率方面居全球第二高,僅次於立陶宛(Lithuania)。這個問題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愈來愈糟:一九八九到二○○九年間,該國的自殺率上升了五倍。因此,南韓的「不可能」不但展現在令人驚訝的經濟和政治成就,也呈現於它勉強國民實現難以企及的目標之方式。
韓國獨立鬥士金九曾經表示:「我並不希望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擁有能讓生活豐富的財富就足夠了。」他也希望韓國成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國家」,一個能夠為韓國和他國人民帶來幸福快樂的國家。如果他今天還在世,可能會對眼前的一些情景感到失望。然而,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不可能的國家」已經具有長足的進步。

目次

推薦一 韓國大躍進的背景與問題/林秋山
推薦二 韓國憑什麼崛起?/郭秋雯
前言 韓國奇蹟

韓國歷史簡述
第一部 社會基石
1 薩滿教與靈性世界
2 佛教思想的影響
3 儒學的影響
4 基督教的影響
5 具韓國面貌的資本主義
6 民主:超越亞洲的價值

第二部 文化符碼
7 情:「看不見的擁抱」
8 競爭
9 面子
10 「恨」與「興」
11 從氏族到核心家庭
12 戀新狂

第三部 現實生活
13 北韓:朋友、仇敵,還是外國人?
14 政治與媒體
15 工業尖兵向前進
16 比商業本身更重要的事
17 介紹完美的結婚對象
18 英語狂熱

第四部 日常生活
19 住屋:「韓屋」的演變
20 韓國料理
21 電影:繁榮、衰退和卓越的才華
22 韓國並非只有流行音樂
23 整日工作,整晚玩樂

第五部 成為「我們」的一分子
24 防禦性的民族主義
25 多元文化的韓國?
26 輪到我們了!
27 同性戀議題
28 女性與職場

後記 喝杯香檳酒慶祝吧!
謝詞 獻給我親愛的父母

書摘/試閱

14 政治與媒體

分裂的社會
韓國的政治也受到幾項嚴重分裂的問題所困擾,這些分裂是以區域、年齡和左右派意識型態來區分。這些分裂問題造成一些現象:當其中一方占優勢時,國家政策會有極端地轉變,這也導致政治人物以譁眾取寵的方式來贏得選票,不會認真參與慎重的辯論。新國家黨主席朴槿惠的一名支持者堅稱,基於這個問題,「韓國為民主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在區域性對立的兩個主要地區,是全羅道和慶尚道這兩個分別位於南韓西南和東南部的省分,它們之間的對立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新羅王國大致來說是位於目前的慶尚道地區,新羅王國於統一朝鮮半島(西元六六八年)之前,在西元六六○年征服了差不多位於現今全羅道的百濟王國。
在這之後發生了幾次百濟復興運動,包括後來在西元九○○到九三六年間分離的王國─後百濟。王建(高麗王朝的創始人,也是後百濟的征服者)掌權後,宣布後百濟是個「偏僻、紛亂的地區」,並指明該地區的人民不得被選派在政府部門服務。他的禁令引起一九六一到一九八七年間慶尚道地區出身的南韓軍事領袖的共鳴,那時出身全羅道的人都會被忽視,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的資助也落後其他各省。

長久以來,全羅道一直被看作叛亂不安的省分、一個充滿激烈對立態度的地方,近來則是左翼政治的堡壘。了解全羅道幾個世紀以來受到的待遇後,就很容易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為何會有這種傾向。一九八○年,光州市(全羅道最大的城市)人民奮起反抗新上任的獨裁者全斗煥。全斗煥是慶尚道人,他在朴正熙被暗殺後,奪取了軍事和國家的統帥權。面對光州市的反抗,他派遣軍隊屠殺了上百名示威者。
在二○○七年的總統選舉中,新國家黨候選人李明博以高票大勝當時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後來稱為大統合民主黨,UDP)候選人鄭東泳。李明博在每一個省分都打敗鄭東泳,除了全羅道─他在這裡的得票率只有九%。相反的,他在北慶尚道這個全國最保守的地區得票率為七二%。大邱廣域市這個北慶尚道最大的城市,鄭東泳只有六%的得票率。很明顯的,在全羅道和慶尚道這兩個省分,不論新國家黨和大統合民主黨提出什麼樣的政策或是候選人,結果幾乎早就可以預料得到。

所幸,以首爾為中心的都市化,也就是意謂「區域主義」的問題不再像以前那麼嚴重。在二十世紀中後期,有上百萬人從全羅道和慶尚道遷移到首爾,或許這些目前身為父母輩的人還保留一些區域認同感,但他們的子女則大多是在首爾出生的「首爾人」,對於以前的區域分裂問題比較不感興趣。首爾是一個搖擺的選區;首爾選民在二○○二年總統選舉中支持自由派的盧武鉉,但在二○○七年卻選擇保守派的李明博。
然而,在首爾選民中似乎有一種新的分裂,這種分裂是基於年齡。南韓年輕人飽受失業和缺乏就業機會之苦,該國經濟體每年大約創造十萬個「好的」就業機會,也就是指在財閥和政府單位的職位,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有五十萬名。這個差距導致出現一大群不滿現狀及失業的年輕人,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對自己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體制缺乏信心和希望。
三十多歲的成年人也有金錢上的擔憂,雖然他們有工作,但養育年幼子女的費用太高,其他家庭必需品的價格也偏貴,例如食品,二○一一年韓國的食品價格膨脹率高達七‧九%,在經合組織國家中排名第二。首爾急速上升的住宅價格也讓他們受害,雖然他們的父母從暴增的房地產價格中獲益,但三十多歲的人們卻買不起住屋。據韓國發展銀行研究中心(Korea、Development Bank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二○○八年首爾的房價所得比為十二‧六四倍,這表示一般民眾必須將所有收入都存起來,儲蓄十二‧六四年,才能在首爾買到一間普通公寓,但在紐約的房價所得比只有七‧二二倍。雖然銀行可以提供貸款,但飛漲的公寓價格顯示房貸相當沉重,而且似乎必須背負一輩子。

這些沒有工作的二十多歲年輕人,以及日子難過的三十多歲成年人,合起來就是《東亞日報》所謂的「憤怒的二十─四十」。在二○一一年的首爾市長選舉中,「憤怒的二十─四十」群體中有七五%的人將票投給當時無黨派的朴元淳,讓新國家黨大敗。朴元淳的政綱是以擴大福利制度以及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為基礎。相反的,在超過六十歲的群體中,有七○%的人投票給新國家黨的候選人羅卿瑗。如此的投票結果雖然不像全羅道與慶尚道化分得那麼清晰,但也沒有相差太遠。
朴元淳當選首爾市長的事實,震撼了傳統的兩黨制度。朴元淳尚屬於自由派,他沒加入大統合民主黨(後來才在二○一二年二月加入該黨)。許多選民不太信任大統合民主黨,包括自由派者。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新國家黨的李明博總統在二○一二年一月的支持率低到只有二五%,但是,大統合民主黨還能在二○一二年四月的國會選舉中,以很小的差距輸給新國家黨。大統合民主黨時常涉入貪汙的舞弊案中,新國家黨也不例外(例如朴淵次案)。大統合民主黨內如孫鶴圭等領導人物則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政策改變,比方說,先是支持「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但後來又改變態度。基於這些原因,許多「憤怒的二十─四十」選民對這兩個政黨都感到非常失望,一名二十九歲的首爾選民說:「這兩個政黨都一樣糟。」

選民對這兩大黨的失望,也為其他的選擇開啟了大門。二○一一年在南韓政壇出現了一位最受歡迎的人物,他甚至與政治不沾邊─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安哲秀,原是一位防毒軟體的大實業家。一名政治評論家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安哲秀,認為他是一位具有潛力的首爾市長候選人,這讓他的支持度立刻領先其他競選者,儘管他沒有宣布參選。傾向自由派的安哲秀後來支持朴元淳,協助他打敗羅卿瑗贏得選舉。但他還是可能參加二○一二年的總統競選,並且有機會獲勝:據二○一二年一月的民意調查顯示,假設這是一場兩位候選人的選舉,他會超出朴槿惠兩個百分點。安哲秀在韓國如此受到尊敬,主要是因為他個人的成就以及他所從事的慈善工作。此外,沒有政治包袱也是他更受歡迎的因素,因為這個比較單純的背景,他與喪失信譽的政客很少牽連,年輕人也比較信任他。

23 整日工作,整晚玩樂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在一九四五到一九八二年間,每天從午夜到凌晨四點這段時間,南韓人民不能在街上逗留。這個全國性的戒嚴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後的混亂期間開始,並在軍事獨裁期間被沿用。在朴正熙執政期間,他所採取的獨裁專政、家長式統治,以及讓職工盡量努力生產和服從的方式,構成了一些限制,如裙子的長度、髮型和晚上外出這種很單純的行為。如今從這種管控中解放出來的韓國人,可在這三方面擁有極度放縱的自由,而且很多人的確會如此放縱。這裡的夜生活特別活躍,並且被許多人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雖然在國際上並非人盡皆知,但事實上,首爾是一個派對城市。
有人將韓國人稱之為「東方的愛爾蘭人」──意指韓國人如愛爾蘭人一樣愛唱歌、跳舞,並且具有歷史悠久的醉酒傳統。韓國的「飲酒歌舞」這種自我形象的確印證了這個觀點,而這個「飲酒歌舞」的座右銘自然為許多人帶來了晚間的娛樂。飲酒也可能會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在公司強制性的喝酒聚會中,與上司一起飲酒是司空見慣的事。

「讓我們喝到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南韓每人每年的平均飲酒量為十四‧八公升,這數字稍稍超越英國,也超過與英國同屬凱爾特族的愛爾蘭。除了歐洲人以外,就屬韓國人最會喝酒,而且他們這十四‧八公升並不是以偶爾喝兩杯啤酒,或是進餐時配一杯葡萄酒這種有規律的方式飲用,而是像北歐人一樣,不是待在家裡很早去睡覺,就是出門玩到通宵達旦─並且整夜喊著「讓我們喝到死!」(Mashigojujka!)。
韓國人的好酒量,很久以來就是眾所皆知的事:歷史學家聶夫(Robert Neff)在二○一○年英國皇家亞洲學會的演講中曾經提到,西方海員在十九世紀到韓國的時候,韓國人的酒量早就超過他們。但很多人認為直到一九六○和七○年代工業化之後,這種喝到爛醉如泥的習慣才開始普及。公司的喝酒聚會原本是為了讓辛苦工作一整天的員工們聚一聚,但實際上,人們在這些聚會中經常飲酒過量。據韓國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一九八三年南韓每十萬名死亡人數中有四百九十四人是死於肝病,到了二○○九年人數又攀升到四千四百一十七人,這個死亡人數上升十倍的現象,以及肝臟疾病飆升的情況,與「喝酒聚會」文化及民眾習慣狂飲有很大的關聯。

但韓國人都喝些什麼酒呢?這個國家的酒類有很多選擇,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啤酒、烈酒和葡萄酒以外,本地出產的酒品項也很豐富,其中最普遍的即是「燒酒」,是一種用米製成的傳統酒。如今,一些如「安東燒酒」的高級「燒酒」還是以大米為主原料,但大眾市場的「燒酒」可能也會用馬鈴薯或是其他澱粉類食物製作。「燒酒」絕對不是有品味的人喝的酒,但它的好處就是廉價:一瓶三百七十五毫升的燒酒(酒精濃度二○%)在便利商店裡的售價不超過一千五百韓圓(約一‧四美元),在餐廳大約賣四千韓圓。
「燒酒」是一般平民喝的酒,它沒有特別的味道,價錢也極為低廉,但它的效果卻格外好─有人會說是過度的好。大多數的人通常會將「燒酒」倒入小酒杯中喝純的,但也有很多人喜歡將燒酒跟啤酒混合成一種強烈的「炸彈酒」,並以「人浪」(pado)這種一人接著一人乾杯的方式來喝這種酒。「燒酒調酒」則是將燒酒與果汁或是優酪乳混合,讓它變成比較好喝的調酒。由於它喝起來完全沒有酒精的味道,這會讓喝的人以為自己一點醉意都沒有─直到站起來,才發現雙腿已經不聽使喚了。

「燒酒」就跟「韓式餃子」一樣,與蒙古人有關係,這些入侵者在十三世紀帶來了「燒酒」的前身「阿剌吉」(arak)。這種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黎凡特地區(Levant,義大利以東的地中海地區),並從這裡往東傳到亞洲,往北傳到保加利亞一帶,也就是「拉基亞酒」(rakia)的前身,如今北韓有些地區還是將「燒酒」稱為「阿剌吉酒」(arakju)。「燒酒」不僅經歷了絲路那原始全球化和貿易的千年歷史,也將各地看似無關的文化牽連起來。
其他用小酒杯喝的酒還有「百歲酒」(baekseju),這也是一種由大米釀製而成的烈酒,但比較順口且酒精濃度也比較低,裡面也含有各種中藥及高麗蔘。「百歲酒」顧名思義,就是喝了可以讓人長命百歲,當然沒有人會信以為真。有些人喜歡將百歲酒和燒酒混合,並將其稱作「五十歲酒」(oshipseju),意指喝這種酒只能活到五十歲。另外,還有以本地產的覆盆子製成富水果香氣的「覆盆子酒」(bokbunja),以及味道有點像日本清酒的「韓國清酒」(cheongha)。

韓國實際上有太多的酒類,南韓文化遺產管理部門列出了八十六種酒,其中有許多是地方性的酒,所以沒有大量生產。但烈酒之王永遠都是「韓國燒酒」,根據韓國放送公社(KBS World)網站資料顯示,二十歲以上的韓國人在二○○六年平均每人喝掉九十瓶的「燒酒」,報告所附的文字即說明了一切:燒酒是「韓國的能量來源」,它不但「烘熱了孤獨人們的心」,也「建立新的感情並增強舊有的感情」。
在所有發酵製成的酒類中,有一種以大米為原料的「馬格利」(makgeolli),人們通常是用大杯子來喝這種牛奶色的米酒。這種酒的味道甜美,但常喝的人都知道它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宿醉。馬格利從前是農夫的飲品,被城市人視為沒品味,因此不願意沾碰。但這種酒在二○○○年代晚期再次興起,因為它的熱量比較低。現今一些時尚酒吧會以高價供應馬格利給那些不久之前絕對不願碰它的人,目前在市面上還是可以買到傳統的馬格利,而且在超級市場一瓶只售一美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7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