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腦當家:12個讓大腦靈活的守則,工作學習都輕鬆有效率
滿額折

大腦當家:12個讓大腦靈活的守則,工作學習都輕鬆有效率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
☆ 亞馬遜書店神經科學類&神經心理學類銷售榜首
本書特色
1.《大腦當家》最新增訂版新增〈音樂〉章節,帶領讀者探索音樂對大腦的正面影響。
2. 新增這六年來相關的研究資料(共增加53篇參考資料)。
3. 每一章最後提供的新點子更實用,也更聚焦在個人可以執行的項目上。
4. 作者重新調整本書的章節架構,刪除對讀者而言比較艱澀、細瑣的研究理論細節,讓內容更精簡、易懂,增加閱讀的流暢性。

你知道規律運動會讓人越來越聰明嗎?
你知道解決難題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先放個假,好好大睡一場嗎?
你知道職場壓力在美國造成企業界的損失一年高達三千億美金嗎?
還有籃球巨星麥可‧喬丹的大腦就說明了他為什麼不適合打棒球?
想打造一個全方位的資優生,主要竟然是上音樂課?
在《大腦當家》增訂版中,發展分子生物學家麥迪納博士重新調整架構,讓內容更為精簡、易讀;全新章節〈音樂〉除了解釋「莫札特效應」的迷思,更以嚴謹的研究說明音樂帶來的各種好處。作者以幽默流暢的筆觸,帶領讀者進行一趟奇幻的腦內探險,讓你輕鬆明白大腦科學豐碩的研究成果。每個守則都依據大腦運作的方式,提供具有創意的點子,有些方法一點都不困難,讀完會讓人迫不急待想運用在生活中。
讀完這本書,你不只會說「大腦是個很棒的東西,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一個」,你還會說「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利用大腦」!

書摘/試閱

第二章〈運動〉#大腦守則2:運動增強腦力
你會像吉姆還是像法蘭克一樣變老?
科學家從老人身上看到運動對大腦的好處。幾年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部紀錄片,描述美國養老院內的情況。一群八十多歲的老人坐在輪椅上,一字排開在昏暗的燈光下,他們就僅是坐在那兒消磨時光,像是等待死亡的接引。其中有一個老人叫吉姆,他的眼神空洞、寂寞,沒有朋友,面對人生晚年這樣的處境,他大可以老淚縱橫,但是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凝視著空間中的某一點。我轉台,轉到看起來還很年輕的華勒斯(Mike Wallace,譯註:美國很有名的電視主播和資深媒體人)在訪問知名的建築師法蘭克.羅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他在那時已是八十多歲了。這是我見過最有意思的對話。
「當我走進紐約市的聖派屈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我被一種崇敬的氣氛所包圍。」華勒斯邊說邊彈著煙蒂。
老人看著華勒斯說:「你確定這不是一種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
「你是說因為教堂很大而我很渺小?」
「是的。」
「我想不是這個原因。」
「我希望不是。」
「你在走進聖派屈克教堂之時什麼都沒有感覺到嗎?」
「遺憾,」萊特立刻回答。「因為它沒有真正表現出個體獨立和自主的精神,而我認為這種精神應該在我們致力於文明所造的建築物中必須傳遞出來。」
我被萊特巧妙的回答所震撼,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你可以察覺到他心思的敏捷清楚,他堅定的立場,他願意跳出窠臼的思考。接下來的訪談跟前面一樣精彩,就如同他後來的生活一樣。他在一九五七年完成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的設計,這是他生前最後一件作品,那年他九十歲。有一件事同時也讓我震撼,當我在琢磨著萊特的回答時,我想起養老院的吉姆,他跟萊特是同樣的年齡,事實上,養老院裡大部分的老人都是。我突然看到兩種類型的老人:吉姆和萊特成長在差不多的年代,但是一個心智幾乎完全萎縮,就像是被老化給折磨和凋零,而另一個卻像電燈泡一樣發出熾熱的光來。
在他們老化的過程中有什麼差別造成如此的不同呢?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研究團隊多年。科學家為了解釋這些差異找出很多新發現,我把這些發現歸類到六個問題的答案中。
■有沒有單一因素可以預測你會如何老化?
當開始研究老化時,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研究者發現很多變項,從先天到後天,都與一個人能否優雅地進入老年有關。這是為什麼當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某個強有力的環境因素時,其他科學家報以好奇和謹慎。科學家發現優雅的老化最強的預測因子是這個人的生活型態,他是否是個整天坐在辦公室不動的人。
簡單地說,假如你是個沙發馬鈴薯,老的時候比較可能像吉姆,前提是你能活到八十歲的話。假如你的生活型態很活躍,你到老的時候比較像萊特,你很有可能活到九十多歲。主要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是運動增加心臟血管的健康,所以比較不容易得心臟病和中風,但是研究者不了解為什麼成功進入老年期的人,他們的心智也比較警覺,這導致下面這個問題:
■運動讓人比較機靈嗎?
幾乎所有的心智測驗他們都做了,不管怎麼測量,答案都是肯定的:一個終身運動者,他的認知功能比那些坐著不動的人高出很多。這些測量包括長期記憶、推理、注意力以及問題解決。他們在流動智慧(fluid intelligence)的作業上表現也比較高,這些作業測試快速推理、抽象思考,以及用先前學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基本上,運動增進教室和職場所需的許多重要能力。
運動在非年長者的作用為何呢?相關研究並不多,但有一個研究是檢驗一萬名英國的公務員,年齡在三十五歲到五十五歲之間,依他們運動的習慣將他們分成低、中、高三組,結果發現低運動組的認知表現也比較不好,需要即時反應的流動智慧是最受靜坐不動生活型態的傷害。
不過運動並不能增進所有的認知功能,短期記憶及某些反應時間作業就跟身體的活動無關。雖然每一個人都會因為運動而改善認知功能,但是改進的程度卻是因人而異,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運動的人通常也比較聰明這是一回事,但證明運動能直接導致這個好處又是另一回事。這些數據雖然很強,但只是相關數據,並非因果關係。實驗者必須做比較侵入性的實驗來回答下一個問題:
■你能把吉姆變成法蘭克嗎?
這些實驗不禁讓人想到電視上的變身改造節目。實驗者先對一群不愛動的沙發馬鈴薯老人測量腦力,然後要他們運動一段時間,再測一次。他們發現那些參加有氧運動課程的馬鈴薯,所有的心智能力都有進步,甚至只要做四個月的有氧運動,就能觀察到明顯改善。小學生也是如此。另一個研究發現小學生一週只要慢跑二次到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十二週以後,他們的認知表現就比慢跑前進步了很多。當運動停止後,他們的成績又退回到慢跑之前的程度,科學家找到直接的關係了。在某個限度之內,運動的確可以把吉姆變成法蘭克,或至少能把吉姆變得比較機伶。
當運動對認知的效果越來越顯著時,研究者問了沙發馬鈴薯這一族人最關心的問題。
■要做什麼類型的運動?做到什麼程度才行?
研究老人族群多年之後,研究者對於應該運動多少的問題,答案是不必太多。只要你每週散步幾次,你的大腦就會得到益處。即使是沙發馬鈴薯,會起來走動的也比不動的好。我們的身體似乎大聲抗議要回到非洲大草原那種不停活動的源頭,任何朝向那個演化史的動作,不管多少,都對認知有幫助。在實驗室中,運動的黃金原則是一週兩、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就足夠了。如果能再增加重量訓練,會對認知功能更有好處。但是太多的練習、太過的疲累對認知功能不好,在決定參加嚴格的體能訓練之前,應該先問過你的醫生。這些數據只是指出一個人需要運動,運動就如幾百萬年前祖先在地球上的活動告訴我們的一樣,是對大腦有利的。至於有多好?這答案讓每個繼續往下探究這個問題的人都很驚訝。

第四章〈壓力〉#大腦守則4:承受壓力的腦不能如常地學習
家庭裡的壓力會在學校顯現
關於壓力對學業的影響,我有第一手的經驗。在我高三那年,我母親被診斷出罹患了不治之症,她那天很遲才從診所回來,想要做晚餐。但是當我看到她時,她只是瞪著廚房的牆壁,她躊躇著把她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告訴我,好像這個還不夠似的,她又丟了一枚炸彈下來:我父親已經知道她的病況,他沒有辦法好好處理這個狀況,現在正在申請離婚。我的胃好像被人重擊一樣,有幾秒鐘的時間我不能動彈。第二天去上學,以及後面的十三週都像大災難似的,我不記得老師上了些什麼,我只記得眼睛瞪著課本,心裡想著這個了不起的女人教會了我讀書,又教會了我喜愛書,我們以前有著非常快樂的家庭,這一切都馬上要結束了。我母親那時的感覺一定比我可以想像的還更糟,但是她從來沒有說。我不知道該如何反應,我的朋友在我與他們漸行漸遠時,也離我而去。我失去了專注的能力,我的心思遊蕩回童年的時候,我的學業變得一塌糊塗,我拿到上學以來唯一一個D,而我完全不在乎。
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很難回憶高中那一段日子。但這清楚說明了大腦守則4:壓力下的大腦跟沒有壓力的大腦學習方式是不一樣的。
我的悲哀至少還有終點,在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家庭中長大的兒童,壓力似乎是無止盡的。先來說一下兒童目睹父母吵架這個常見的情形,兒童們深受無力解決父母婚姻衝突這件事的干擾,他們把耳朵蓋住不要聽、緊握著拳頭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哭泣、皺眉、求父母不要吵架。一個又一個的研究發現兒童(甚至六個月大的嬰兒)會對父母的爭執產生生理的反應,他們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不管什麼年齡,只要看到父母天天吵架,他們尿液中的壓力荷爾蒙都比較高。他們也比較難調節情緒、使自己平靜下來、或轉移注意力。他們無力停止父母的爭吵,而沒有控制權正是情緒的大敵。你已經知道,能不能感到自己有控制權,對一個人認為他有沒有壓力有強大的影響,他們正經驗到生理恆定負荷失衡。
既然壓力可以很有力地影響學業,我們可以預測在高焦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學業表現會不如在溫暖家庭長大的孩子。這正是研究顯示的,家庭中婚姻不和在任何一個可以被測量的項目中,在任何年紀,都會負向地影響孩子的學業。一開始的研究集中在學業總平均上,結果發現父母離婚組和對照組的學業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即使父母住在一起,在情緒不穩定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成績還是比較低,在標準的數學和閱讀測驗上表現也不好。後來再仔細分析,發現不是離婚而是父母的吵架次數和情況,可以預測學業表現的失敗。
衝突的程度越嚴重,對學業的表現影響越大。老師一般對家庭中有衝突的孩子,評語都是智慧和能力比較低。這樣的孩子,他們中輟、在青少年期懷孕的機率是別人的三倍,生活在貧窮之中的機率則是五倍。如社會工作者懷海德(Barbara Whitehead)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中所寫的:「老師發現許多小孩有情緒上的分心,他們的心思被家中爆發性的爭吵和不安所佔據,以至於無法專心在不需要花很多腦力的作業上,如背乘法口訣。」
他們身體健康變差、請假曠課、逃學增加。曠課會增加可能是因為壓力耗掉他們的免疫系統,增加了感染機會。雖然這些資料還沒有得到一致性的結論,但現在有很多的證據顯示在有敵意環境長大的孩子,將來得某些精神疾病的機率比較高,如憂鬱症和焦慮症。在孩子長大以後,會把童年壓力的影響帶進成年後的人際關係跟工作職場。

第八章〈感覺的整合〉#大腦守則8:刺激多重感官,反應更迅速
■多媒體呈現
在過去幾十年,梅爾分離出多媒體呈現方式的規則。連結我們所知的工作記憶跟他自己實證的經驗,可以得出以下五個重點。就像他在他的著作《多媒體學習》(Multimedia Learning)中所摘要的,這五個重點對任何講師都很實用,不管是用在教學上或是在商業簡報上。
1.多媒體原則:學生在同時呈現字和圖時學習效果比只有字時好。
2.時間相近原則:學生在相關的字和圖一起出現時,學得比它們先後出現時好。
3.空間相近原則:學生在相呼應的字和圖位置接近時,學得比相離很遠時好。
4.一致性原則:當不相干的教材被排除時,學生學得比把它放進來時好。
5.多管道原則:學生在動畫加旁白時,學得比動畫加字幕時好。
■感官名牌
作家魏爾斯特(Judith Viorst)曾經說過:「堅強是能夠把一塊巧克力分成四塊……而只吃其中一塊的能力。」無疑地,嗅覺可以刺激動機,但它也可以刺激商機嗎?
有一家公司讓販賣巧克力的機器不停地飄出巧克力香味,結果這部巧克力販賣機的銷售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這家公司同時也在一家顧客不容易找到的冰淇淋店(藏身大旅館之中)附近裝了一部一直飄送冰淇淋甜筒脆餅香味的機器,結果銷售量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使得發明這個技術的人把它叫做「香味廣告看板」(aroma billboard)。
歡迎你進入感官品牌,現在工業界終於開始注意到人的感覺反應了,而嗅覺正是這些感覺反應的核心。例如:星巴克不准店員在上班時搽香水,因為這會干擾咖啡的香味,而他們要利用咖啡濃郁的香味去吸引顧客上門。
這樣做的原因是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商學院院長史班根伯(Eric Spangenberg)博士的研究。他從先前的工作學到,男人對摩洛哥玫瑰花味(強烈花香味)有正向情緒反應,而女人則是香草味。如果他在男裝區與女裝區分別噴灑摩洛哥玫瑰香味與香草香味,會發生什麼事呢?史班根伯壓對寶了,整間百貨公司的生意翻了一倍。那如果反過來噴灑呢?他還是正中紅心,銷售量降到比平常更低。史班根伯在接受美國著名商業雜誌《快公司》(Fast Company)採訪時表示:「你不能只是使用好聞的香味然後就期望它發揮作用,它必須配合對象才會有效。」
氣味也可以用來區分品牌。當你矇眼進入任何一家速食餐廳,你很快就會知道自己身處哪裡。有一篇新聞報導建議,當你要為自己的品牌選擇氣味時,必須考慮你的潛在顧客的期望和需求。例如:在看房子時,剛出爐的麵包或餅乾香味能讓打算買房子的人想起家的舒適和溫暖。這篇報導也提醒,味道要跟販賣物品的「個性」整合在一起。例如:森林中草木清新的味道跟海邊鹹鹹的鹽味可能會激起旅行、冒險的心情,所以這種味道對休旅車的可能買主來說,就比香草適合。
研究顯示,相對不複雜的氣味(添加、混合的成分較少),比較能引起購買動機。簡單的氣味比起複雜的氣味能提升百分之二十的銷售量,或者乾脆不要有任何味道。
第十章〈音樂〉#大腦守則10:學習或聆聽音樂能增強認知能力
亨利.卓爾(Henry Dryer)是個九十二歲、住在療養院裡的失智症病人。他獨自坐在房間中央的輪椅上,目光低垂、面無表情,他的身體彷彿也被掏空了。在一部以他為主角的紀錄片中,知名的腦神經科學家薩克斯以「內向、抑鬱、無反應、沒有生命力」來描述他。在療養院十年多以來,亨利幾乎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話。他的女兒說,他以前不是這樣。亨利先前非常外向,熱愛閱讀聖經、跳舞與唱歌,他經常在公眾場所突然隨興地唱起歌來。
這一天,亨利參加一個藉由聆聽過去喜愛的音樂,協助年長者喚起沉睡記憶的計畫,一台滿載音樂的iPod交到他手上。當亨利一聽到音樂,他開始發出像號角般的聲音。突然間,他睜大了雙眼,臉上發出光芒,微帶點扭曲。他抓起自己的手腕,開始揮舞、微笑還唱起歌來。亨利活過來了。
當iPod關掉時,亨利並沒有回到緘默。他變得滔滔不絕、幽默而且非常熱情。有人在鏡頭外問他:「你喜歡音樂嗎?」他回答道:「我為音樂瘋狂。你播了優美的音樂,很美的聲音。」接著問他:「你年輕時喜歡什麼樣的音樂?」「凱布.卡拉威(Cab Calloway,美國知名黑人爵士歌手)。」他回答,然後開始擺動身體,並唱著凱布.卡拉威的代表作〈我將回家共慶耶誕〉(I'll Be Home for Christmas),音準無誤,感情豐富,有時歌詞還唱對了。
當被問到「音樂對你做了什麼?」,亨利依舊帶著眉飛色舞的神情,比手畫腳地回答說:「它給我愛的感覺,浪漫愛情!我覺得現在這個世界需要充滿音樂和歌唱。你有很美的音樂,太美、太棒了,我感到滿滿的愛!」
薩克斯博士雀躍不已,他熱切地說:「某種程度而言,亨利回來了,他記得自己是誰,透過音樂的力量他暫時重新取得自己的身分。」我幾乎聽不到薩克斯博士說的話,因為我已熱淚盈眶,這是我見過最感人的影片之一。
音樂是如何像清楚發生在亨利身上那樣點亮大腦的呢?音樂對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影響分別是什麼?聆聽音樂的大腦跟接受音樂訓練的大腦有什麼不同?研究者已經積極研究這些問題,為了要了解接觸音樂是否會對非音樂的認知領域有益,研究者探究了學業範疇,像是閱讀與數學。他們研究音樂對表達、生理發展及情緒的影響,現在我們自認至少了解部分音樂對認知的作用。
為什麼是「自認」而非「知道」?因為音樂研究非常複雜—首先,大家對於「音樂是什麼」或者「為什麼音樂會存在」並沒有共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