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朝服:馬基雅維利與他所創造的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朝服:馬基雅維利與他所創造的世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馬基雅維利歷來是歐洲主流思想詬病的主要對象;攻擊最甚且流傳最廣者,莫過於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君主論》也因對缺失基督教德性的“馬基雅維利式君主”的推崇,以“惡毒的小冊子”“媚臣寶典”等諸多惡名流傳於世。然而,同時存在的是對包括《君主論》在內的馬基雅維利著作的隱秘推崇,再加之馬基雅維利思想對於500年以來世界現實政治的影響之深廣,這種極具張力的馬基雅維利現象,就足以讓人好奇、疑惑而無法揣測。
菲力浦•博比特,不僅擔任過四屆美國總統特別顧問,更對憲法理論、法學、國際形勢甚有心得。他憑藉近50年的從政經歷和治學基礎,對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的諸多案例進行剖析,指出了馬基雅維利邪惡形象的由來,以《君主論》中的“馬基雅維利悖論”為線索,發掘“論國家”的宏大主題下《君主論》與《論李維》的一致性,進而闡明馬基雅維利對歐洲封建秩序終結、新古典主義國家興起的隱秘預言。博比特還對馬基雅維利思想在歐洲憲政史上的地位做了精准闡述,並且在當代政治語境下,指出了一種不同於民族國家形式的市場國家在當今時代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菲力浦·博比特(Philip Bobbitt),美國政治學家、法學家、律師,曾擔任從吉米·卡特到比爾·克林頓四位美國總統的特別顧問;獲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牛津大學現代史專業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憲法理論、國際安全與戰略等課程;同時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主要作品另有:《憲法命運:憲法的理論》(Constitutional Fate: Theory of the Constitution,1982)、《阿喀琉斯之盾:戰爭、和平與歷史進程》(The Shield of Achilles: War, Peace and the Course of History,2002)、《恐怖與同意:21世紀的戰爭》(Terror and Consent: the War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008)。

 

譯者簡介:

楊立峰,河北省石家莊人,西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哲學博士。主要譯著另有:《共和的理念》、《多元文化公民權》、《民主與分歧》(合譯)、《一個世界:全球化倫理》(合譯)等。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四任美國總統的資深智囊,被奧巴馬、基辛格、托尼·布雷爾一致推崇的政治學人,結合半個世紀的政治實踐與理論研究,講述真實的“馬基雅維利”。 1、本書作者菲力浦·博比特擁有近50年的從政經歷,曾擔任四任美國總統的資深智囊,深受奧巴馬、基辛格、托尼·布雷爾等政要一致推崇。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稱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哲學家”,英國前首相托尼·布雷爾稱他是“政治領導人必讀的政治學家”。

2、博比特對“馬基雅維利”的解讀沒有局限于《君主論》,他不僅參照了馬基雅維利的另一經典《論李維》,始終圍繞“論國家”的宏大主題,更是將其思想置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細節和當今時代的現實政治中,提出了許多對當今世界極具啟發意義的創新性思想。

 

名人推薦

博比特教授在歷史、政治、哲學和法律方面擁有淵博的知識,他在深入馬基雅維利的思想核心、闡明其語境和價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這份智識努力確立了該領域內新的推演標準。——亨利•基辛格

 

博比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馬婁和莎士比亞反復提及的人(馬基雅維利)推上了研究的優先位置。本書也堪稱瞭解拿破崙、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必讀書目。——《新墨西哥聖達菲報》

 

博比特從憲政維度對《君主論》進行了精闢而巧妙的闡釋,同時也將“馬基雅維利”推上了美國憲法之“精神先驅”的地位。——《旁觀者》

 

媒體推薦

 

博比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馬婁和莎士比亞反復提及的人(馬基雅維利)推上了研究的優先位置。本書也堪稱瞭解拿破崙、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必讀書目。

——《新墨西哥聖達菲報》

博比特從憲政維度對《君主論》進行了精闢而巧妙的闡釋,同時也將“馬基雅維利”推上了美國憲法之“精神先驅”的地位。

——《旁觀者》

序言

治國之道——馬基雅維利的悖論

 

一直以來,人們對馬基雅維利和他的著作都抱有濃濃的興趣,但為何如此,卻很難說清楚。《君主論》經常被描述為一本改變了世界的巨著;然而,儘管把它列入此類巨著之列是無可質疑的,但對它的解釋卻五花八門且互相矛盾,以至於由它所引發的世界中的任何變化都可能是一種令人震驚的疏忽之下的結果,這種疏忽或許會令馬基雅維利感到好笑,但大概不會讓他感到驚訝。

 

實際上,甚至對於馬基雅維利那些最基本的觀點也仍然存在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他是一位直率的極權主義者還是一位尊重人權的共和主義者?他是一名基督徒還是一名異教徒?他認為立法者更重要還是戰士更重要?他本質上是一位有道德的作家還是一位無恥的非道德主義者(amoralist)?他是第一位認真思考治國之道的政治學家—就像伽利略之於天文學那樣—還是一位堅決拒絕預測的不可知論者?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人文主義者還是一位新古典現實主義者?他相信人類事務是已然確定的,還是相信個人的自由意志具有決定性作用?在馬基雅維利的著作中總能找到支持這些互相矛盾的論斷的明確證據。有些學者認為他的思想本就缺乏內在一致性,還有一些學者斷定這些思想是以諷刺的方式表述的,或者是以某種更為隱晦的諾斯替主義的方式表述的。在本書中,我對上述每一個疑問的觀點都是明確的,而且儘管我努力為自己的各個論斷組織證據,但我所引證的那些事實或段落對於馬基雅維利研究者們來說並不會陌生,當然,對於一些普通讀者來說或許並不熟悉。但是,我希望我的獨特視角—作為一名憲法學者和外交與戰略史學者的視角—能夠提供一種方式,把這些引文、事件和推斷整合為一個有說服力且合情合理的模式;而且希望我在先前的著作中所闡釋過的、在本書中再次引入的那些概念,能夠提供一個結構性的、有用的途徑,以便幫助讀者理解馬基雅維利複雜且有時明顯充滿矛盾的著述。本書是一部注疏性著作,哈威•曼斯費爾德(Harvey Mansfield)—一位才華橫溢的馬基雅維利研究者—曾經有力地解釋說:“一部注疏性著作是要指出並解釋原作者的意圖,因此就要假設原作者有這樣的意圖,假設此意圖值得探究,而且假設它並不是顯而易見的。”我的主要目的是賦予讀者能力,以使他能夠利用我所提供的分析來閱讀《君主論》,並且使他能夠得出一些經他自己判定、符合馬基雅維利本意的結論。在這個意義上,本書與《君主論》一樣希望撇開許多正統觀念,雖然這些觀念符合很多對國家大事感興趣之人的心意,但一旦採納這些觀念,就會破壞他們理解並實施治國之道的能力—一種馬基雅維利千方百計試圖增強的能力。我相信,一旦按照我所建議的方式來閱讀馬基雅維利—把他當作一種以戰略與法律之結合為基礎的新的憲政秩序的預言者,他

的著作就能夠對外交家和政治家產生切實的巨大助益。此外,由於他以歷史的視野來看待現代國家的出現及其基本的倫理特質—這種視野依舊適用於我們,而且只要世上還有國家存在,就會一直如此—因此,他將依然具有影響力。最後,由於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與馬基雅維利的時代相類似的時代—一種新的憲政秩序正在形成的時代,因此他的著作將為更多的當代人感興趣。馬基雅維利通過闡釋君主國(the princely state )第一次對國家形態學進行了描述;而這種憲政秩序(constitutional order)將逐漸演化為王國(the kingly states)、領土國(the territorial states)、帝制的國家—民族(the imperial state-nations),並最終演化為我們現在生活其中的工業民族國家(the industrial nation states)。與以往相比,這個成就更加明確,正如現在更加確定他遭到了他的落伍的同代人的嚴重誤解。自從《君主論》于作者逝世後的1532 年出版以來,有五個具體的理念構造著對它的理解,正是這些基本的背景性假定導致了那些由來已久的學術問題,這些問題在當前的馬基雅維利研究中仍舊十分突出。並且,這些假定本身就是馬基雅維利悖論的始作俑者。這個悖論就是:為何一個人的著作能使他成為自亞里斯多德之後最有影響的政治哲學家之一—或許可以去掉這個“之一”,同時對於他實際上在說什麼卻又存在著如此深刻的分歧?第一個背景性理解是,《君主論》是一部“鑒書”(mirror book),它是對古代一種創作體裁的模仿:著作者在宮廷上向君主或官方諫言該如何行事。西塞羅的《論義務》(De officiis )就是這種體裁的代表作,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有影響的例子。然而,《君主論》顯然與這類著作極不相同,因為它並沒有建議統治者遵循古典的德性,而是力主在某些情況下統治者應該拋棄那種做法。這種認為《君主論》是一部反常的鑒書的觀點構成了以下此種主張的基礎:馬基雅維利式的君主就是蔑視古典德性或基督教德性的君主。這個主張已經引起了大量的爭論。儘管這個主張及其引發的爭論都源於第一個背景性理解,但二者並不等同於它。批評者們或許在關於馬基雅維利寫作這本鑒書是出於警告還是指導上有分歧,但他們都同意無論其意圖為何,它都屬於鑒書這一範疇。第二個基本理解是,《君主論》是一部試圖服務於獨裁政體的著作,因此與馬基雅維利在《論李維》中表達的共和主義理念是相抵牾的。這種看法導致了下列疑問:馬基雅維利寫作《君主論》時掩飾了他的真實意向嗎?他的觀點隨著他年齡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嗎?馬基雅維利的著作集是本身內在不相一致的,還是它是以某種方式寫作以此來隱藏他的真實意圖—因為它們可能冒犯他的政治庇護者?第三個基本觀點是,《君主論》表明了馬基雅維利對天數與命運問題的解決方法。《君主論》把機運(fortuna)與virtù這兩個概念對立起來。這麼做是試圖回應這個問題:君主是否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運?馬基雅維利的回答是“他能”,方法主要是通過充分地實踐virtù。馬基雅維利所給出的關於機運與virtù 相鬥爭的隱喻是有關一條毀滅性河流的隱喻,機運的洪流可以由堤壩與水渠—人類智謀與計畫的產物—來阻擋和疏導。在《君主論》中,具備此種virtù 的領導人的主要例子是殘暴的尼采式人物切薩雷•波吉亞(Cesare Borgia),馬基雅維利似乎是他的粉絲。但是這種觀點也導致了若干難題。因為切薩雷•波吉亞最終垮臺了,而且並沒有多大程度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馬基雅維利在談到其他同時代的人物—其中有教皇朱利斯二世和佛羅倫斯的正義旗手皮耶羅•索德里尼(Piero Soderini)—時指出,時代的特性決定著成功與否;而且他總結說,沒有哪個人的本性是如此靈活可變從而能夠始終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這些理由似乎表明virtù 並不足以左右命運。為了解釋這個矛盾,常常有人暗示或許馬基雅維利最終接受了後者,當他晚年發現自己遠離權力且不再能夠影響時局之時,接受了這種更為絕望的觀點。第四,眾所周知,《君主論》最初是打算獻給佛羅倫斯的統治者朱利亞諾•德•梅迪奇(Guliano de’Medici)的,而且長期以來有人假定—這種假定具備有力的證據—這部著作是在對這種可能性的渴望下創作出來的:熟悉馬基雅維利並為他所欽佩的朱利亞諾,或許會恢復他佛羅倫斯秘書廳秘書長的職務。這就是有些作者把《君主論》描述為一部“求職申請書”的原因。但這種解釋引出了這個問題:實際的題獻物件是朱利亞諾的繼承者洛倫佐,他並沒有表現出賞識馬基雅維利的跡象,也沒有證據表明他事實上曾經讀過這本書,甚或收到過它。此外,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撰寫的誇張結語—他敦促解放義大利—在獻給無能且感染梅毒的洛倫佐時,看上去完全不切實際。最後,常常有人主張,在《君主論》中,馬基雅維利割裂了政治和道德。有人指出,對於許多人文主義者來說,正確的政治選擇就是合宜的道德選擇。善即真理(the good is the true),反之亦然。然而,對馬基雅維利來說,君主有時必須選擇去冒犯一些馬基雅維利自己也認為是符合德性的價值—這些價值與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們所倡導的價值沒有什麼差別。這個主張引發了下列問題:由於《君主論》把事實與價值區分開來,所以它就是政治科學的肇端嗎?馬基雅維利倡導政治活動與任何支配性道德規則相分離的現代觀念,因而就是“一位惡之導師”嗎?在我看來,這些關於《君主論》的基本的、結構性的理念都是錯誤的,因而,它們所引發的那些學術問題基本上都是偽問題,或者至少是極其誇大的問題。以這樣一種論斷為基礎,我打算用一種單一的、內在一致的且有說服力的解讀方式來解決馬基雅維利悖論。我自知,對於我這樣一位既不是研究文藝復興的學者,更不是馬基雅維利二手文獻方面的研究專家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激進的、甚至自恃過高的目標。那麼,我如何來支撐這些大膽的主張呢?我將表明,在我們對《君主論》及其姊妹篇《論李維》所做的解讀中,所遺漏的是它們的憲政要素。馬基雅維利處於從封建秩序向第一種現代國家—16 世紀的君主國—的憲政秩序進行轉變的過渡期。他幾乎是唯 一認識到這種變化之人,而且他的著作必須依據這一判斷來解讀。這或許讓人感到困惑,因為有時同一個詞—例如“國家”(lo stato)—必須以不同的方式來解讀,依據的是馬基雅維利是否在論及君主的地產、地位或者關於君主國的一種新奇理念(即一種新的憲政秩序)。這種情況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他的同時代人對他的著作的原初性誤解。如果依據它的憲政目標,以及這些目標與15 世紀晚期義大利的動態戰略局勢的關係來閱讀馬基雅維利,則會對上述五個背景性假定得出全新的看法。在本書中,我將接受馬基雅維利的倫理與道德;接受他有關應該—作為一個實踐問題—如何統治國家的理念;接受他關於國家形成的歷史進程的理解;而且把他自己的個人經歷當作是對變化中的憲政秩序的反映。我主張《君主論》並不主要是一部政鑒書,而是一本憲政專著,相應的結果是他的道德格言得到了廣泛誤傳。我主張,馬基雅維利信奉而且一直信奉《論李維》中所倡導的共和制政體,《君主論》中的道德格言不否認這一點,也並不與之相矛盾。我主張,他關於機運與virtù 論述中的前後矛盾,只有置於憲政情境中並且依據他一生豐富的外交與戰略經歷加以理解才能得以協調。我主張,《君主論》—與馬基雅維利一生中其他重要的首創之物一樣—的寫作,以及這本書本身的結構和它令人費解的成就,都是義大利統治者們所面對的戰略機會的結果。當時,憲政秩序從封建制向君主國的轉變出現在他們面前,馬基雅維利首先看到了這些機會,他不顧一切地設法為當時的政治領導人們加以闡明。這是進行憲政與戰略研究的馬基雅維利。他關於這些主題的偉大著作,以及這些著作之間的相互關係,至今沒有得到正確理解。這個馬基雅維利才是他的重要性的真正根源,我的批判和評論因此將圍繞這個馬基雅維利展開,而不是圍繞著他的某些批判者們所描繪的那個“邪惡巫師”展開,也不是圍繞其他人所描繪的那個溫和的自由人文主義者展開。這並不是說傳統的馬基雅維利研究就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如果缺少了這個憲政緯度,這種研究就是極不完善的,從而也是誤導人的。因此,在這篇序言之後是我對馬基雅維利的這些偉大作品的理解,這種理解在我對歷史、戰略和法律之間關係的研究中找到了共鳴與和諧。這就是我所發現的馬基雅維利—一位憲政論者。我希望我的這種個人視角會得到寬恕,如以賽亞•伯林在談及馬基雅維利的批評者時所指出的那樣,“這裏已經存在超過二十種的解讀,因此,再添加一種解讀,也不會被視為一種無禮”。

目次

目錄

序言 治國之道—馬基雅維利的悖論........ 001

邪惡巫師與他的媚臣寶書........ 011

 

第一卷

秩序—《君主論》的重要結構

第一章:現代國家的出現........ 025

第二章:政治家能夠升入天堂嗎?........ 037

第一卷小結:《君主論》是一部憲政專著........ 051

 

第二卷

論國家—《君主論》與《論李維》的關係

第三章:共和國的“後果論義務”........ 055

第四章:武備精良,法律嚴明........ 073

第二卷小結:馬基雅維利的國家哲學........ 086

 

第三卷

virtù與機運—上帝並不想決定一切

第五章:virtù來自于戰神,機運來自於維納斯........ 089

第六章:馬基雅維利的歷史觀........ 103

第三卷小結:馬基雅維利的命運哲學........ 116

 

第四卷

時機—《君主論》有趣的時間選擇

第七章:波吉亞家族與梅迪奇家族........ 119

第八章:馬基雅維利的憲法........ 133

第四卷小結:馬基雅維利的視野........ 160

 

馬基雅維利悖論之解........ 161

結語 撒旦的神學家........ 183

 

致謝........ 199

人物表........ 207

年表........ 211

注釋........ 231

引文說明........ 261

參考文獻........ 263

索引........ 275

譯後記........ 30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