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滿額折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決斷未來的關鍵提問:那些即將改寫世界的重要概念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Amazon四顆星讀者推薦
★超人氣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破百萬次


一波波的科技變革,正將我們推向一場全面革命的當口,
劃時代的改變即將來臨,但許多人卻仍不斷向過去靠攏。
我們該如何因應即將到來的巨變浪潮?
提出正確的問題,就是開始的第一步。

本書作者大衛・羅斯科夫是《外交政策》雜誌集團執行長、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客座教授,精於全球趨勢觀察,深信問問題的力量。

變化愈大,該問的問題就愈基本。例如「我們是誰」、「誰來領導我們?」「上網是基本人權嗎?」
找出關切這個時代的重要問題,就會重塑我們對身分認同、經濟制度、科技技術、政府體制等的解讀,才能再造世界。

好評推薦
呂冠緯︱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林之晨︱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洪蘭︱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翁啟惠︱前中央研究院院長
許毓仁︱TED×Taipei創辦人
張輝誠︱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
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TED Books系列
TED Books是介紹重要觀念的輕快閱讀系列,由TED團隊策劃製作,找專精領域又善於說故事的講者與作者,規劃出涵蓋多元領域的一系列TED Books。每本書的篇幅短到可以一口氣讀完,但是也長到足以深度解說一個主題,主題非常廣,從建築、商業、太空旅行、到愛情,包羅萬象,是任何有好奇心、愛廣泛學習的人的完美選擇。在TED.com上,每一本書都有搭配的相關TED Talk演講,接續演講未盡之處。十八分鐘的演講或播下種子、或激發想像,許多演講都開啟了想要知道得更深、想學得更多的渴望,需要更完整的故事。TED Books輕快閱讀系列正滿足了這個需求。

 

作者簡介

大衛・羅斯科夫(David J. Rothkopf)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集團執行長暨編輯。該集團不僅出版《外交政策》雜誌,並且經營foreignpolicy.com網站,在全球策劃各式外交政策活動,並透過「FP Analytics」出版研究報告。大衛也是音頻節目「The Editor’s Roundtable」的主持人。大衛著作等身,出版過的書籍包括最近出版的《國內不安全性:美國在恐懼年代的領導風格》(暫譯,原文為National Insecurity: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n Age of Fear)、《權力有限公司》(暫譯,原文為Power, Inc.)、《超級菁英》(Superclass)和《經營世界》(暫譯,原文為Running the World)。他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的客座教授,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客座研究員。

譯者簡介
施婉清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

曾任美國企業管理輔導公司專案總監,協助亞洲大型企業推動生產力提升專案,導入組織管理系統。現隨埃籍夫婿定居開羅,專職書籍文件翻譯工作。

譯作包括:文學類:《曼哈頓豪門社區故事》、《黯黑之鏡第一部:魔幻旅程》、《被遺棄在喀布爾的少女》;非文學類:《影像與幻象:解離性身分疾患之藝術治療手記》、《為什麼的力量:找出獨特價值承諾的提問思考術》、《正面迎擊的力量:不隱忍、不尷尬又不失禮的溝通技巧》。

名人/編輯推薦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何達到個人的卓越(Excellence),我的淺見是:多元接觸(Exposure)、廣泛探索 (Exploration)、自我期許 (Expectation)、紮實執行 (Execution)與經驗累積 (Experience)。台灣社會或者華人文化較缺乏接觸與探索的階段,而TED或TED Talks所提供的內容正是閱讀這個世界的楔子。然而,淺碟式學習效果有限,一知半解往往比不知還可怕,而TED Books正好彌補缺少的這塊,讓我們對有興趣的議題可以挖掘得更深。何不看看幾部TED Books的演講影片,你很快就會知道,該買哪幾本!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呂冠緯

三十多年前,TED 的開始,透過大型實體活動講故事,講值得擴散、能帶給眾人啟發的故事。寬頻連線與智慧手機普及後,TED又登上網路影音與 App,跨越國界,啟發了遍佈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觀眾。而後,TED又增加了 TEDx,所謂獨立舉辦的TED論壇,讓更多有故事的人可以登上舞台,提供全世界他們的好故事。現在,很高興,三十年後,TED的故事又化身為書籍,要用文字的力量,讓更多好故事,啟發更多讀書人。

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TED的水準高,有口碑,現在它把演講的主題寫成三萬字左右,又印成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口袋中的小冊子,適合在旅行中閱讀,真是一個好主意(只怕讀者會讀到忘記下火車)。這次天下雜誌拿到它的獨家代理權,台灣的讀者有福了,在資訊爆炸的二十一世紀,每個人時間都不夠用,我們需要快速的吸取重要訊息,而這一套書正好提供了這個需求,這些書的內容簡單扼要,沒有贅字廢話,看完好像去赴了一場盛宴,心靈得到滿足又沒有吃的肥腸滿腦的不舒適。
「閱讀豐富人生」,透過文字的傳承、閱讀的能力,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高更遠,我期待每個月的新書出來。
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洪蘭

在每一場 TED十八分鐘演講結束後,我常常在想,要怎麼延續這些十八分鐘背後的力量?

TED Talks 希望帶給大家的,不是稍縱即逝的感動,而是希望這些故事背後擴散出去的漣漪,可以鼓勵大家化成行動,發揮它原本就該具備的影響力,讓世界可以朝著更美好的方向前進,這就是 TED 「好點子值得被分享」的初衷。

我們用眼睛看世界,用閱讀觀照自己。如果 TED演講,是在心中種下一個讓好想法萌芽的種子,或是激發想像的小石頭。那 TED Books 系列叢書,就是接續演講的未竟之處,帶領大家沿著這些智慧軌跡,探索與思想的深度旅程。內容包羅:人權、太空、知識、科學、心靈、智慧等萬象領域。知智無垠,但在追求過程中的樂趣也同樣無窮。

資訊紛至沓來的移動時代,我們的心需要安穩寧靜的時刻。閱讀 TED Books,體會智慧在動靜之間的生猛、敦厚及平衡。期待各位翻開書扉的同時,也踏上屬於自己的蛻變旅程。
TEDxTaipei 創辦人 、TED 亞洲大使 許毓仁

在我觀察,TED演講最驚人之處,在於三點:
 
一是善用網路新媒介,將主題式的、專業性的內容,轉為演講形式,化為影像,在網路上原先充斥著娛樂為主的影像世界,將專業知識內容勇敢投入其間,並巧妙設計出一場演講十八分鐘符合閱聽者最佳專注時間的規範,同時讓現場演講的效力隨著網路的延伸而無遠弗屆,產生驚人效益,不少影片的影響力遠遠超乎常人想像。

二是TED演講讓當代壁壘分明,甚至深院高戶的學術研究,或是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多年經驗、獨到見解,可以透過簡短、扼要、明白的演講方式傳達給普羅大眾。換言之,TED演講讓專業知識真正的和大眾對話,真正做到最大的知識普及化;同時又打開各專業的小領域,讓各種專業知識進入溝通與相互了解。――在這個意義上,TED演講做了最驚人的通識教育成果。

 三是TED演講,採取的策略之一,向全世界開放授權,只要向總會申請,符合總會規範和要求,就能自行辦理TED演講。所以一方面能引起風潮之外,另一方面也產生舉辦方的相互良性競爭,光是臺灣就有好幾個不同單位舉辦各種TED演講,而且舉辦方根本不需過度考慮場地如何,也不怕參與人數的多寡如何,因為真正的影響力實施,其實是來自網路的傳播與影響力,而成敗好壞的真正關鍵,更來自於講者的內容。
當然,短短十八分鐘演講,彷彿是深入知識寶庫前的店招或預告片,常讓人意猶未盡,該如何補足這種缺憾呢?TED系列書成了最好的入門導引書,我相信只要一本一本讀去,必定可以深入各式各樣寶庫。
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


十八分鐘太短,偏偏世界又太複雜,TED Books是一個不多不少的折衷方案。

 從火星旅行、數學應用、認識恐怖分子、邊緣族群家庭,直到海洋食物的未來,我們都在網路上,看過上百支TED Talks影片,有些甚至被我們加入YouTube的書籤珍藏。

 像是一道任意門,TED Talks開啓了我們對陌生議題的認識。至於門後幽深廣闊的世界,TED Books則像一本生動導覽,指出我們還未經歷的路徑。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知識是聰明人的娛樂,而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孤高自賞,也絕不狐群狗黨。TED 先用十八分鐘,帶著表演性質的演講格式降低大眾跨入廣袤知識領域的門檻,再透過 TED Books 更進一步地讓講演者跟讀者用適合深度思辨的文字來對話。TED 不斷在尋找更好、更吸引人也更適合當代傳播環境的社會溝通與共學方式,並予以規模化,這是我非常佩服,也持續在努力的方向。非常高興見到 TED Books 系列在台灣出版,希望很快泛科學也能做到。
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序章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要解決攸關我生命的一道難題,我會先用前55分鐘來確認應該提問什麼適當的問題。一旦了解該提問的問題後,我就可以在5分鐘內解開那道難題。
──愛因斯坦名言

我在17歲時看過一部有關核冬天(nuclear winter)的紀錄片,描述科學家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後的悲慘後果,幾百萬人因此喪命,還有幾百萬人流離失所,飢餓難耐,或因輻射毒害而慢慢死去。

當時正值夏日時光,景色格外明媚。這部影片卻讓我有如墜入迷霧,感覺全人類的未來似乎將被籠罩在危急驚悚之下。那種似真似假,令人震撼的迷霧久久不散。即便紐澤西州薩米特市(Summit)一如往常,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陽光普照,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異樣,但顯然也將大禍臨頭。我決定去找父親談談。

我的父親是位科學家。他在1939年,當他13歲時來到美國。他和他的父母在納粹入侵前早一步離開。我們其他將近有三打的近親,幾乎等於是全家族的人,都遭受那場泯滅人性,令人髮指的大屠殺迫害。父親抵達美國五年後,以美國陸軍身分回到歐洲,他在那裡可以指揮一連砲兵。之後他展開一場旅程,打算要在剛開放的集中營廢墟中,尋找失聯親人的蹤跡。

你可能會認為,我父親生長在納粹控制的奧地利,生活上必定承受著巨大的恐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親在「水晶之夜」(編按: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人的指標事件)被拖走,並和人類史上最血腥的戰役對抗;在痛失親人,流離顛沛到一個新的陌生國度後,還要重新適應新的生活環境,種種處境勢必會讓他變得冷酷,或許還有些悲觀,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不代表他遺忘了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每一年他都會在「水晶之夜」週年紀念日寄卡片給我,還有我其他的兄弟姐妹,提醒我們這一天的存在。當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父親最後手寫給我的卡片,就貼在我書桌前的牆面上。他在那一張印有德國達豪集中營(Dachau)照片的明信片上寫著:「11月10日」。

我的父親將他的精力投入科學。有些人從宗教尋求慰藉,也有人透過藝術來表達自己所感受到的孤離淒涼,但他選擇小心翼翼地讓自己表現得更理性,讓自己不是像宗教教義或儀式描述般那樣投靠上帝,而是能夠從本質去證明其真實性。他從事實、證據,和演算法中求解。他尤其喜歡鑽研人腦是如何運作,人類是如何學習。他總是提出問題,不曾間斷。提問對的問題和尋找答案這兩件事變成他的使命,而且我相信這也可以說是他個人的一種信仰。他所從事的工作,讓他有機會進入在當時世上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研究機構——位於紐澤西州梅山(Murray Hill)的「貝爾電話實驗室總部」。

貝爾實驗室極為遼闊分散。1973年夏天,我在那裡進行一項工作。貝爾實驗室給科學家一個可以盡情發揮的純研究空間。實驗室成立後所做出的研究結果,都已證明具有扭轉乾坤的價值,且長達將近半世紀之久。這個實驗室和其他一般企業組織裡的實驗室,或是智庫所贊助的研究專案有所不同。實驗室在全盛時期,讓那些具有創意頭腦的人可自由發想,將最重要的問題找出來後,繼續追求最可能的答案。

貝爾實驗室是雷達和電子通訊衛星的發源地,也是開拓電腦運算的先驅。它最偉大的成就可能是電晶體的發展工作。電晶體是項創新技術,用來擴大長途電話的應用範圍,並藉由縮小電子產品體積、設立網路,還有建立現代社會仰賴的電腦運算能力,正式宣告資訊時代的來臨。

我很確定我在當時對於這些從貝爾實驗室扎根的創新思想或技術,將來會走到何種地步,會帶給我們多大的變化,心中一點概念都沒有。而且也想不出那些創新可能會引發哪些新的問題,或是與我對核湮滅的想法可能有何關聯。

我稍微找了一下,就找到父親。如果真要說,那就是要感謝記憶,讓我可以從游泳俱樂部追蹤到他。許多實驗室的人都是到那個俱樂部。他當時在網球場,那個地方通常是被兩名極為犀利,擊落地球時的手勁和神情都很兇狠的數學家所占據。當我一靠近父親,他馬上就知道有某件事正困擾著我,畢竟他是個心理學家。不過即便如此,當他問我是什麼事困擾我時,我並不認為他會想到我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全球熱核戰幻象感到震驚。在那樣的一個午後時光,似乎和那種事並不搭軋。

站在改變的浪尖上

我們一起坐下來後,我開始向他解釋我所看到的事。「幾億人都會死掉!」我這樣說。「這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任何一秒鐘都有可能會發生。事實上,真的可能會發生。」現在美國和蘇俄軍方都處在牽一髮動全身的關鍵時刻上,飛彈正在彈倉裡蓄勢待發,潛水艇也潛藏在我們和他們海岸邊的不遠處。

他沈默了一分鐘後,以一種叛逆任性的語氣問我:「這樣啊,那為什麼會讓你如此沮喪呢?」 我知道,他這種問法是一種挖苦的語氣,他和很多其他科學家都樂在其中。

我這一生都在接這種讓人措手不及的刁鑽問題,雖然如此,我仍然感到頭昏腦脹。「我為什麼會沮喪?你這樣問是什麼意思?整個地球都要被摧毀了。有幾億的人會死掉,就算你活下來,也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

他又停了一會兒,望向遠方。「嗯,」他帶著一絲維也納的口音平靜接話,「你知道的,十四世紀有一億人,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歐洲人口, 死於腺鼠疫,結果進入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代表文明的分水嶺。不論是在廣度或是深度上,這一個過程所產生的改變,涵蓋了人類的每一個面向:國家的本質和約束國王及治理王國的規範;他們與教堂的關係;宗教信仰的基本教義;工作和經濟的本質;戰爭與和平的本質;甚至是社會對於個人角色、個人權利、社會契約本質,以及文明化的目的,全都有了番新思維和永久的變化。這對歐洲來說是一個大變動,最終也對全世界產生劃時代的影響。對我們來說,這一個聽起來似乎是只出現在泛黃書頁上,可以看到幾世紀前斑駁壁畫圖像的遙遠時期,和現在這個講求虛擬實境、大數據、基因組比對,和整個世界的人可能都將眼睛黏在閃爍螢幕畫面上的世代,有何關聯呢?

如同十四世紀的狀況,我們現在也是居住在一段可能會被描述為文藝復興之前的時期,一段劃時代的改變即將來臨,一場會造成天翻地覆的海嘯也上升到地表;而我們多數的領導人和我們自身,卻尚未正視這個問題。我們都朝錯誤的方向看。事實上,許多在位者和他們的支持者,是如此積極地想要向歷史靠攏,極力抗拒這波無可避免,即將到來的巨變浪潮。我們幾乎都可以聽見,他們指甲在地上攀抓掙扎的聲音。

與新時代相關的破壞瓦解傾瀉而來,科技變遷將僅是其中一部分。從歷史可知,這些變動都會輪流改變人類的行為,開啟人類新的認知領域,啟動新的創意表達形式,出現新的經濟活動方式,並激勵我們思考該如何生活、該如何組織政府和企業。這些改變的影響力,將會深入我們的生活。就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蒸汽織布機,不僅重新改造紡織工業,也改變了工人階級的生活型態,讓中產階級崛起,工會勢力抬頭,政治角色重新分配,殖民主義關係重設,國家主權變動,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種改變。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地區,不論是富裕或是貧窮;繁華的大都會或是科技觸及不到的荒蕪地區,都即將產生類似程度的破壞,這似乎毫無疑問,而且事實上,這些破壞已經開始產生了。

 

目次

各界推薦
序章
1. 文藝復興之前的日子
從歷史找出開創未來的金鑰
2. 我是誰?
重新想像身分認同與社群
3. 我們是誰?
重新思考社會契約與權利
4. 誰來領導我們?
重新想像民主與政府
5. 錢會變什麼樣子?
重新想像經濟、工作與市場
6. 什麼是戰爭或和平?
重新想像權力、衝突與穩定
結語

致謝
作者介紹
相關主題的TED Talks
TEDBooks
TED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