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看懂心經
滿額折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看懂心經

定  價:NT$ 400 元
優惠價:90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0元
庫存:3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以《心經》為核心,向外延伸探討佛法,引導讀者逐步了解佛陀的思想世界。
◎透過深入淺出的二十個單元,探討《心經》的典故與由來,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
◎以多元層次與角度來探討心經、學習心經,是一本最具系統性的佛法入門書。


作者以20多年的時間,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因而領悟《心經》內涵。本書以白話解釋心經,帶領讀者進入佛法世界!

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錄》、《般若心經說什麼》和《般若心經的二大重點》之後,作者再度推出闡述心經的作品。用淺易的方式逐句解釋經文真正意涵,先建立佛法的基礎,再進階到佛法的修行方法,最後真正明白《心經》在講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闡述大乘佛教「空相」和「般若思想」的經典,要進階學習佛法,必先拋棄學問和知識,不除妄想不求真。學習佛法的過程,就是從「文字般若」(佛經的文字)生起「觀照般若」(照見五蘊皆空),再由「觀照般若」證得「實相般若」(諸佛的境界)。

★本書有七個特殊單元:
(一)《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
釋迦牟尼佛宣說佛法是循序漸進的,那《心經》是在什麼時期說的?是說給誰聽的呢?
(二)《心經》的原始出處
《心經》的原始出處是《大般若經》,是從《大般若經》中節錄出來,再加上密宗的咒語而成。
(三)《心經》原來有二個版本
《心經》有「簡略版」和「原版」兩種版本。你必須要看過「原版」的《心經》,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心經》裡還隱藏著其他的主角。
(四)玄奘法師和《心經》的因緣
你知道玄奘法師為什麼要到西方取經嗎?你知道玄奘法師在西行路上,遇到災難時,就是靠著持誦《般若心經》,才完成取經的偉大事業嗎?
(五)臨終時會見到「自性光」
你知道在我們一生當中,只有二次的機會,可以見到自己的「自性光」嗎?
(六)觀自在菩薩的修行法門
你知道「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門嗎?
(七)《心經》懶人包
讓讀者們可以快速的複習本書的重點。

作者簡介

呂冬倪

高雄市人,生於1963年,2002年移民到澳洲布里斯本。

在30歲那一年,由於爺爺去世,奶奶要全家念《心經》做功德給往生的爺爺。為了明白《心經》在說什麼?從此一腳踏入佛學的世界。後來又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才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和差異性。

經過25年的佛學研究,發現要明白釋迦牟尼佛到底在說什麼?《心經》在講什麼?必須先要明白二個佛學的概念,並且由此建立佛學的基礎。現代人學佛,建議由此入門,才能夠一窺佛法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心靈,豐富自己的生活。

我是在三十歲的時候,第一次與《心經》邂逅。在那之前,我完全沒有佛學的基礎。直到有一天,奶奶交代我要念《心經》,因為當時第三度中風的爺爺,將不久於人世。奶奶對我說,爺爺往生的時候,幫爺爺助念《心經》,對爺爺有幫助。為了從小就很疼愛我的爺爺,只要任何對他老人家有幫助的事情,我當然願意盡心盡力的去做。
只是當我第一次拿到只有一張A4大小的《心經》時,滿腦子充滿著疑惑,心裡想著:「佛經不都是厚厚的一本書嗎?為什麼《心經》只有一張紙而已?」
接著又聽說《心經》有「佛經之王」的美譽,這更加引起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心經》到底在講什麼?但是,當我看完《心經》的全文之後,如墮五里霧中,完全不知所云。
為了明白《心經》到底在說什麼?我決定把《心經》當作「英文」來學習。後來在書局找到一本吳汝鈞先生編著的《佛教思想大辭典》,這是一本解釋佛經專有名詞的辭典。我把《心經》的經文逐字查詢,這才明白原來《心經》所談的觀念,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思想領域,這真是太有趣了。
《心經》就像是我的「佛法啟蒙老師」一般,為我打開學習佛法的一扇窗,從此點燃了我學習佛法的興趣。後來有了佛學的基礎之後,更好奇其他宗教與佛教有什麼不同?於是心中這股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我延伸去研究儒家、道家、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一貫道的經典,以及各宗教的歷史淵源。最後,我終於理解這些宗教的思想、源流、理念和差異性。
到了二○○二年,為了二個兒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我選擇移民到澳洲。閒暇之餘,我喜歡和布里斯本市的朋友們,一起談論宗教的經典和歷史典故。
或許冥冥中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督促著我,居然在同一段時間裡,陸續有朋友和我討論《心經》的內容,他們最常提問的問題如下:
「《心經》是什麼?」
「《心經》在說什麼?」
「聽說唸《心經》可以驅邪避凶,是真的嗎?」
「看完許多版本的《心經》白話解釋,可是我仍然不懂《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看著這些朋友們滿臉狐疑的表情,以及渴望得到答案的眼神,我內心激起了陣陣的漣漪,心潮熱血澎湃不已,頓時心中響起了一個聲音:「告訴他們,你所知道的佛法心得吧!」。
過沒多久,我遇到一位正在研讀《心經》的朋友,他得意的告訴我說:「『觀自在菩薩』是觀看自己內在的菩薩;『舍利子』就是指在我們的肉體屋舍中,住著一位真靈,就是你的『本性』,就是『自性佛』。」
聽完他津津樂道的經文解說,我的內心突然有點刺痛和慚愧,因為我剛學習《心經》的時候,也和他犯了相同的錯誤,以「字面解義」來詮釋《心經》,誤解了「觀自在菩薩」和「舍利子」的意思。
最後,我下定決心並且立下志願:「我應該把我的所學,用最白話的解釋,讓大家都知道《心經》到底在說什麼?不要再有人解釋錯誤了。」於是就誕生了這本《看懂心經》。
回想二十多年前,我在台灣曾經寫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得錄》、《般若心經說什麼》和《般若心經的二大重點》這三本書。如今,再回顧當時所寫的內容,不但覺得內容不足,更重要的是,都不夠白話,不適合沒有佛學基礎的朋友來閱讀。所以這次重新提筆寫《心經》的白話解釋,希望對於有興趣了解《心經》的讀者們,能夠有所幫助。
另外,這本《看懂心經》是以《心經》為核心,延伸到「自性」、「中陰身」、「修行心法」和「諸佛淨土」的探討,希望讀者看完這本《看懂心經》之後,能夠點燃學習佛法的興趣,這是我寫這本《看懂心經》的另一個心願。
在這個世界上,研讀《心經》的專家和大德非常多,我不敢浮誇這本《看懂心經》是最好的。假如有善知識覺得本書的內容有不好之處,敬請指教,我一定真誠的虛心領受,我只希望能為傳播正確的佛法,盡一點微薄的力量。
最後,再一次感謝這些澳洲朋友的「緣起」,沒有你們求知的「因」,就沒有寫這本書的「緣」。

目次

緣起
前言

第一單元 你為什麼要看《心經》?
第二單元 唸《心經》真的可以驅邪避凶嗎?
第三單元 《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
第四單元 《心經》的原始出處
第五單元 《心經》原來有二個版本
第六單元 玄奘法師和《心經》的因緣
第七單元 「般若」、「空」和「無」是什麼意思?
第八單元 認識「般若」
第九單元 要看懂《心經》需要二個佛法基礎
第十單元 認識「唯識學」
第十一單元 釋迦牟尼佛悟道後的第一句話
第十二單元 認識「本性(自性、佛性)」
第十三單元 認識「妄想執著」
第十四單元 臨終時會見到「自性光」
第十五單元 《心經》的翻譯解說
第十六單元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
第十七單元 修習六波羅蜜
第十八單元 觀自在菩薩的修行法門
第十九單元 看懂《心經》之後
第二十單元 《心經》懶人包

書摘/試閱

第三單元 《心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什麼時候演說的經典?

一、感謝大梵天王(四面佛)留住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

在談《心經》的原始出處之前,我們先來讓大家了解,釋迦牟尼佛是在什麼時期說法提到《心經》的?《心經》在佛法裡的重要性是什麼?如此,我們就能夠更全面性的了解《心經》的「身世」。
話說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釋迦牟尼佛初成道時,內心想著:我們這個地球的眾生,迷惑顛倒,難以教化,他長久留在這個世間,實在沒有益處,於是就想離開人世間,進入涅槃。
還好當時天上的大梵天王,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想法,立即前往面見釋迦牟尼佛,恭敬禮拜、長跪合掌,勸請釋迦牟尼佛慈悲留住世間「大轉法輪(宣說佛法)」。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梵天王:「一切眾生都貪著世間欲樂,蒙蔽了清淨智慧。若住世說法,都是徒勞無功,不如速入涅槃。」後來經過大梵天王,一再的懇請,釋迦牟尼佛才答應留下來說法,也才有今天的佛教。
「大梵天王」是何方神聖呢?祂就是泰國信奉的「四面神」,也是印度教的「創造神」和「智慧神」。由於「大梵天王」的外形近似佛像,因此一般人都誤稱為「四面佛」。這是錯誤的稱呼,因為「大梵天王」是天人,不是佛。
在《阿含經》及《大悲經》等經典中,記載著居住在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深信佛法,時常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擔任釋迦牟尼佛的侍者,他與欲界的帝釋天(台灣民間將佛教的帝釋天視同為道教的玉皇大帝,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天公。)同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護持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地球)。另外,大梵天王(四面佛)有四個面的造型,一般人認為:(1)正面祈求功名,(2)第二面祈求感情,(3)第三面祈求財富,(4)第四面祈求健康。其實,這是錯誤的傳言。
大梵天王(四面佛)的四個面是代表「慈、悲、喜、捨」,也就是修行與實踐佛教的「四無量心」四種心境。凡是信眾要祈求與大梵天王(四面佛)相應,必須勤修這四種功德。而勤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是對大梵天王(四面佛)最高的供養。
釋迦牟尼佛答應大梵天王住世說法之後,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根據「利根(悟性高)」和「鈍根(悟性低)」不同悟性的眾生,實行階段性說法,使「利根」和「鈍根」的眾生,最後皆能成佛。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最初演說《華嚴經》二十一日,當時在座的小乘聲聞、緣覺的修行人,完全不能領悟理解。於是釋迦牟尼佛又另外演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這是大型法會的宣講,至於對個人特別的教化,說過無數次,感化無數人。

第九單元 要看懂《心經》需要二個佛法基礎

要了解《心經》的內涵,必須要有「佛法的基礎」,而「佛法的基礎」要建立在二件事情上面:
(一)要學習「唯識學」;
(二)要研究釋迦牟尼佛悟道後所說的第一句話。

一、要學習「唯識學」
要學習佛法,先要研究了解《瑜伽師地論》,沒有《瑜伽師地論》的概念,就好像是瞎子摸象一樣,永遠看不懂佛經。
《瑜伽師地論》,又稱為「唯識學」,說明人人都有八個心識,稱為「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這「八識」是讓我們「造業輪迴」的原因;也是「見性成佛」的鑰匙。
「唯識學」可以說是佛法心理學,它的學說來自於《瑜伽師地論》。此論相傳是印度的無著菩薩,經由禪定,上升至兜率天,親自受學於彌勒菩薩,從彌勒菩薩處得到此論,並傳述後世。
在漢傳的譯本中,最完善的是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瑜伽師地論》。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取得這本《瑜伽師地論》。
在解釋《瑜伽師地論》之前,我們先分辨一下「瑜伽」和「瑜珈」的不同。「瑜珈」是指修禪定的法門,而「瑜伽」,是指修行「瑜珈」法的人。什麼是「瑜伽」呢?「瑜伽」起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個派系,專門探討「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道理與方法。「瑜伽」(Yoga)這個詞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應」,源自梵文的YUJ,原來的意思是一種稱為「軛」的工具,用來駕馭牛馬。這個詞是原始印歐語系的字根yeug-,意思就是「連結、結合、統一」。簡單來說,「瑜伽」可以直接翻譯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那什麼是《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的意思是「瑜伽師」的「地論」。修練「瑜珈」的人叫做「瑜伽士」,修練「瑜珈」有成就的人,稱為「瑜伽師」。「地論」的「地」是範圍,《瑜伽師地論》分成十七個範圍,專門在論說小乘和大乘的修行方法,以及分析如何修行來證得佛道,總共有一百卷。
《瑜伽師地論》又稱為「唯識學」,「唯識」的「唯」,是「唯獨」的意思,有「決定」的意義。「唯獨」什麼呢?「心識」,就是指我們平常的心理活動。「唯識學」說:世間的一切,唯獨是這個「心識」所變現的,「心識」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心識」清淨,就置身於清淨的世界;「心識」染汙,就置身於染汙的世界。所以我們要修道「見性成佛」,就要從淨化「心識」下手。而要淨化「心識」,就要先認識這個「心識」。
「唯識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但是對初學者而言,他只要學到基礎概念即可。他要學到什麼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6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