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滿額折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孟學思想史論(卷一)(精)

定  價:NT$ 567 元
優惠價:9051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孟學思想史論》撰寫之目的在於闡明孟子思想的特質,釐清其所蘊涵的問題,並進而探討東亞思想史上孟子學詮釋之發展軌跡。全套書預計三卷:卷一解析孟子思想的特質;卷二預定探討中國思想史上孟子學的流變;卷三預 定分析德川日本思想史上孟子學的發展。本書係第一卷,析論孟子的思維方式、孟子對「自我」本質的看法、孟子後學對孟子生命觀的發揮、孟子對群己關係的看法以及孟子的政治觀。本書並以義利之辨及王霸之別為中心,探討孟子的社會思想與政治思想,及其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與意義。

作者簡介

 黃俊傑

臺灣高雄縣人,一九四六年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及歷史研究所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臺大歷史系講師、副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一九八六─八七),現任臺大歷史系教授。著有《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一九八二,東大)、《光復後臺灣農業政策的演變》(一九八六,合著,中央研究所)《農復會與臺灣經驗1949~1979》(一九九一,三民)《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史料彙編》(一九九一,三民)等書。

 自 序

孟子學是我多年來讀書主要的興趣之所在。這個學術領域之所以長期吸引我,主要是由於孟子思想系統範圍廣闊,顯微無間,同時兼具現實性與超越性,並且將這兩種表面上互不相容的思想質素完全融合為一體,使孟子思想成為一個「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系統。比較具體地說,孟子思想的現實性,主要表現在孟子的辨義利、別王霸、明公私之上。孟子生於政治激變、社會動盪的戰國時代,他堅持理想主義,以王道理想強聒時君,勸梁惠王以仁義,直斥梁襄王以不似人君,絕不曲道以從君,亦不曲學以阿世,不枉己以從人,在亂世中樹立「大丈夫」的人格典範。但是,孟子關懷現實政治,並不是僅從現實出發。相反地,孟子認為人不僅僅是「政治人」,也不僅僅是「社會人」,人是整體的存在,人有其超越性的根源。人性與天命原是融合為一體的,從一方面看,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生命源自於超越的本體;從另一面來看,也只有愈深入於人的本性,才愈能暸解天的意志或本質。因此,孟子思想所展現的是一個「既內在而又超越」的人性世界。而這種超越性,又必須在現實中覓其落實之處,使它不流於空寂玄思。
 
孟子這一套將超越性與現實性貫通的思想體系,一方面以不能自已的「四端之心」,證明人的內在善苗的普遍必然性,鼓舞人興起心志承擔人間的苦難,撻伐暴君。駁斥邪說,而不流於「馬基維利式」的爭權奪利。孟子提醒人們,現實生活有其超越根源,從而賦予生命以博厚高明的意義感;另一方面,孟子將人的超越性落實在現實生命之中,使生命不流入空寂與虛無。個人的生命因為擁抱人民、面對憂患,而充滿了強韌活潑的動力。這是孟子之所以能夠深刻地撞擊每一個時代的讀者的基本原因。
 
在東亞思想史上,中日韓歷代許多思想家深為孟子這一套「既內在又超越」、既富現實感又有理想性的思想所吸引,起而註孟、釋孟、闡孟,甚至攻孟、排孟、斥孟,留下數量可觀的著作;甚至專制帝王朱元璋讀《孟子》至草芥寇讎之語而大怒,德川時代講官為日本皇太子講《孟子》,亦避民本而不敢言。這些正面詮釋或反面批駁孟子的論著或行動,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的帝制中國或德川日本或李朝朝鮮,使《孟子》這部經典成為為苦難人民伸張正義的福音書,而不是象牙塔裏的高文典冊。東亞思想史上孟學詮釋史的發展歷程,不僅展現與現實互動的政治意義,而且也透露思想氣候變遷的消息,使思想史工作者為之砰然心動,起而尋幽訪勝,抉發義蘊。
 
《孟學思想史論》這套書的撰寫,就是為了闡明孟子思想的特質,釐清其所蘊涵的問題,並進而探討東亞思想史上孟子學銓釋之發展軌跡。這套書預計三卷:卷一主要的任務,在於解析孟子思想的特質;卷二的內容預定探討中國思想史上孟子學的流變;卷三則預定分析德川日本思想史上孟子學的發展。現在所刊印的卷一,可以作為爾後第二卷及第三卷論述的基礎。
 
第一卷的內容共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論述篇〉;二是〈集釋篇〉。兩者互相呼應,不可分割。〈論述篇〉各章析論孟子思想的各個面向,所提出的論斷,雖是個人一家之私見,但絕非閉門造車,而係以〈集釋篇〉所條扎歷代中日韓儒者釋孟之言論作為參考,故所論可以與歷代儒者相印證,使千年如相會於一堂之上。反之,本書〈集釋篇〉出入中外諸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益以己見,勒成新詮,自有一套義理作為根據,此即〈論述篇〉之所以作也。如此兩相配合,庶幾〈集釋篇〉觀書不徒為章句,而〈論述篇〉說理不謬於古人也。更具體地說,〈集釋篇〉第一篇及第二篇就《孟子‧告子上》二十章及《孟子‧公孫丑上‧2》,詳加集釋,創為新解,實與〈論述篇〉第二及第三章論孟子及孟子後學之生命觀,互相呼應。〈集釋篇〉第三篇集釋義利之辨章,以作為〈論述篇〉第四章及第五章論述孟子社會思想之基礎。〈集釋篇〉第四篇集釋王霸三章,則與〈論述篇〉第六章析論孟子王道政治論相呼應。附錄二篇分就《孟子》書中所見釁禮之文化史涵義,及馬王堆帛書《五行篇》之「形於內」一語,試作詮釋,皆以近日讀孟之餘,就相關資枓,略加董理,以就教於高明。本書部分篇章是國枓會資助研究計畫之研究成果(〈論述篇〉第二、第四章研究計畫編號:NSC78-0301-H002-04;〈論述篇〉第一章及〈集釋篇〉第四篇研究計畫編號:NSC 79-0301-H002-31)。為能早日獲得學界友朋的指教,本書各章初稿曾發表於《清華學報》、《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科學發展月刊》及《漢學研究》等學術期刊,收入本書時均加以相當大幅度的修訂。在這部書寫作的過程中,我得到許多師友的指教,雖因名單太長而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他們的大名,但他們的情誼我衷心感激,長誌不忘。
 
將近一千年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誦讀《孟子》,景仰孟子之餘,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沈魄浮魂不可招,遺編一讀想風標,
 
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這首詩也很能夠烘托出我現在寫完《孟學思想史論》第一卷時的心情。孟子生於戰國亂世,但他所高唱的是人民勝利進行曲,他不屑為日薄崦嵫的封建制度唱輓歌,他所堅持的理想主義,他所展開的強韌的生命力,他所樹立的「大丈夫」的人格典範,千百載以降仍是現代人的「永恒的鄉愁」,仍強有力地撞擊現代人的心靈。這部書就是我在這種心靈的邀約與撞擊之下,所提出的一點讀書心得,我誠懇地企盼海內外學界先進的指教。
 
黃俊傑
1991年暮春
序於臺北市

目次

自序
〈論述篇〉
第一章 序論:孟子思維方式的特徵
一、前言
二、「具體性思維方式」:其運用及其問題
三、「聯繫性思維方式」:其根據、展現及其問題
四、結論
第二章 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觀
一、序論
二、從「六氣」到孟子的「浩然之氣」
三、「心」與「氣」的關係
四、孟子的「踐形」理論
五、結論:兼論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
第三章 孟子後學對身心關係的看法──以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篇》為中心
一、前言
二、心與身的分野及其統一
三、「思」與「慎獨」:孟子學中工夫論的新開展
四、結語
第四章 孟子思想中的群己關係
一、前言
二、「個人」與「社會」的連續性及其構成基礎
三、「個人」與「社會」的衝突及其解消:
孟子對「責任之不相容性」問題之處理及其涵義
四、結論
第五章 義利之辨及其思想史的定位
一、前言
二、孟子義利觀念的提出及其論辯的對象
三、孟子義利觀念的源流:
孔子的義利思想及其相關觀念
四、荀子與先秦儒家義利思想的轉折
五、結論──兼論先秦儒家義利觀念演變的思想史涵義
第六章 孟子的王道政治論及其方法論預設
一、前言
二、王道政治論的內涵及其運作邏輯
三、王道政治論的方法論預設
四、嚴王霸之辦的歷史背景
五、結論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凡例
〈集釋篇〉
第一篇《孟子‧告子上》集釋新詮
第二篇《孟子》知言養氣章集釋新詮
第三篇《孟子》義利之辨章集釋新詮
第四篇《孟子》王霸三章集釋新詮
附錄:
(一)中國古代的釁及其文化史意義
一、引言
二、釁的原義
三、釁禮實施的範疇
四、釁禮的文化史涵義
五、結論
參考書目
(二)馬王堆帛書《五行篇》「形於內」的意涵──孟子後學身心觀中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二、「形於內」涵義詮解
三、「形於內」的思想史意義
四、結語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1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