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新史學之路
滿額折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新史學之路

定  價:NT$ 430 元
優惠價:79339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7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雖然不同時、地、人皆可能有新史學,但現代臺灣史學界提起新史學,大家都知道是有特定所指的,即是以《新史學》雜誌為中心的一群歷史家,在1990年代所從事的史學革新運動。這是一種溫和的、自主的史學改善運動,其發起人即是本書的作者和他的同儕。
《新史學之路》分作四編,第一編「方向與探索」有理論性的論述,第二編「前賢與鏡鑑」係以人物為主的史學史,第三編「實踐與試驗」和第四編「學術與生命」,記錄作者一些學術行政的作為與他的安身立命之道,皆與新史學有關。
本書不但論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近代史學史上的位置,也是作者在1990年代從事史學改善運動的記錄,是了解臺灣半個世紀以來歷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杜正勝

專研古代中國史,出版《周代城邦》、《編戶齊民》、《古代社會與國家》等專著。1990年開始提倡新的歷史研究,與同儕共同創辦《新史學》,主張開發尋找新課題,拓展新領域。
他的新史學思想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增添歷史研究的內容,以下層人民補上層菁英,以社會生活補政權與文化。第二階段提倡超越中國疆界的歷史研究,以同心圓史觀作架構而包含臺灣、中國、亞洲與世界。
歷史研究之外,近年杜正勝對臺灣社會政治與文化多所關懷,論述歷史教育、臺灣民主之路與政治、文化主體性等議題。
1992年杜正勝以青壯之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最高學術榮譽。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長。

1990年一群朋友和我揭櫫新史學旗幟,共同推動歷史研究的改造,這本集子是過去十來年我關於方法學和學術史的論述。

我的新史學觀念是有發展的,可以分作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新社會史對舊社會史的革命,亦即是歷史血肉對歷史骨骼的革命。「革命」這詞比較鮮明,其實是舊的擴充,是舊的增益,是新摻入舊,是新融合於舊,沒有要棄絕原來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意思,我們使用骨骼與血肉的比喻,態度就很清楚了。

回憶1992年春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烏來舉辦第一屆「歷史研習營」,我發表了「什麼是新社會史」的專題演講,也首度公開論述中國古代物怪的研究。那個研習營洋溢著一股蓬勃的生氣,講員、學員融成一片,新社會史,目標雖然模糊,方向卻很清楚,大家躍躍欲試,要探索這個新領域的究竟。我沐浴在這股熱情中,心中不禁升起一絲憂慮,對學員說,真擔心他們走上這條路會「出師未捷身先死」。事實證明我過慮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不少學員十年下來已成為有名的學者,他們走上新史學這條路,並沒有受到不合理的壓抑。

就在我推動新社會史研究時,我也從學術的象牙塔眺望這座塔所植基依存的社會,這個社會正在沸騰,這個社會正在脫殼,這個社會正企圖羽化,我便情不自禁地撩落去了。撩落去,思想重於實務,教育文化多於政治社會,於是催化出我的第二階段的新史學。

這是一個史學新視野對舊視野的革命,一個世界觀的革命,也是一個人生觀的革命,破除過去的牢籠,走出中國疆界研究歷史。說「革命」,也許太火爆,太敏感了,在現在臺灣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爭議,如實說,這個轉變應該是一種擴大,一種解放,一種使學術和生命更融合的「革命」。

第二階段的新史學在現在的臺灣,對很多人來說是頗有危險感的,也有點無所適從,壓力不像第一階段只限於史學小圈圈而已。第二階段的新史學,觀念很簡單,實踐則還有一段距離,因為我們缺乏基礎,一時之間不像第一階段起得了高樓。但弔詭的是,觀念不改,恐怕永遠無法實踐,新的高樓將只是海市蜃樓而已。

孔子說,憑著《春秋》,有的人會了解他;但也有人會怪罪他。五十年來我們的歷史學基本上是以中國民族主義作為不證自明的前提而從事的實證研究,缺乏深刻的反省力,沒有足夠的比較檢證力。個人在實證研究之餘,做了一點反省,觀照社會,逐漸摸索出一條小小的路徑,談不上什麼史學思想,不過倒給自己的人生抉擇尋得一些理據。

路是人走出來的,不管康莊大道或是山谿小徑,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索和認定,直道而行,才是正路。曾參說過:「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條新史學之路只是我性之所向,心之所安,並沒有,也不必有任重或不重的道德感;不過漫漫長路,非具有恢弘之氣度與堅忍的毅力,根本不能上路。

走筆至此,令我想起夸父逐日的神話,而二、三十年前我為自己取字「夸父」,回顧來路,不覺莞爾。人生走的路,自己好像可以安排,但又像無法安排。然而歷史研究的大道,眼前看得到的即使無法踐履,一些淺見仍不妨藏諸名山,以待來者。

目次



一、 方向之探索

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

什麼是新社會史

中國古代史研究──臺灣觀點

臺灣中國史研究的未來

一個新史觀的誕生

歷史的再生

二、 前賢之鏡鑑

傅斯年的史學革命(上)──從疑古到重建

傅斯年的史學革命(下)──無中生有的志業

史學的兩個觀點──沈剛伯與傅斯年

新史學與中國考古學──李濟

錢穆與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史學

通才考古家高去尋

北方文化研究之先導

三、 實踐與試驗

新史學基地的剖析──史語所七十年

舊傳統與新典範──史語所七十五週年

新史學經營四題

四、 學術與生命

對待中國文化史的態度

無徵不信的學風──夏史答問

學史的態度

徘徊於素書樓門牆之外

歷史學家的職責

追尋歷史的生命力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9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