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用什麼眼看人生
滿額折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用什麼眼看人生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評

商品簡介

本書乃作者近年間的散文結集。以《中央日報》副刊兩年來的方塊文字為主力,加上散見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國語日報》、《張老師月刊》、《中央月刊》等多年累積的哲理散文,依內容性質歸類編排為「經典活用」、「生命傳承」、「人間萬象」、「異國心旅」等四輯。以中文系出身的文筆,書寫哲學所體現的內涵,字裡行間流露的仍是家國天下的深切關懷。經典義理要活用於今天,人文生命總要在傳承中永續,人間萬象藏有人文關懷,而異國心旅中激盪的仍是鄉土情思。試圖在傳統經典的現代詮釋,給出消解生命苦難的哲理藥方。

作者簡介

 王邦雄

雲林西螺人,1941年生,出身臺南師範及師大國文系,曾任國小與初中教師,在北一女任教期間,就讀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1975年6月獲得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文化大學哲學系所、淡江大學中文系、中央大學中文系所與哲學所擔任教職。1975年7月,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辦《鵝湖月刊》,以傳承及弘揚數千年傳統文化為職志,而今已邁入第二十九個年頭。2003年,自中央大學退休,轉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韓非子的哲學》、《老子的哲學》、《中國哲學論集》、《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儒道之間》、《人人身上一部經典》、《老子道》、《莊子道》等書。

 用天眼看人生

這幾年間生命歸於沉寂,講學如常,而寫作熱力中挫,似乎身為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已在崩解中,而對時代發言的迫切感,也在流失中。
 
當今民粹盛行,而政團當家,在泛政治主義與貼標籤文化的擠壓之下,學人專家已在公共論述中,被邊緣化,甚至自我放逐。反正,文字閱讀漸成少數的弱勢族群,而上網串連卻獨領風騷,作者依舊在,而眼前不見了讀者的身影。因何而寫,或寫給誰看,竟成了寫作者最大的心理困境。
 
承蒙林黛嫚主編的雅意邀約,每週寫篇「方塊」文字,逼得徜徉在「無何方之鄉」的散人,再回歸斯土斯民,在一方田地裡用心耕耘,兩年工夫已結實纍纍,成果可觀,也就結集成書,而以「用什麼眼看人生」推出刊行,與久違的讀者朋友會面談心。
 
我讀《論語》「君子有三戒」章,對少壯老人生三階段的關卡考驗,深有體會,而給出成長關、創業關與休閒關的現代詮釋。並呈現少年用近視眼看,看得淺近而跟著當下的感覺走;中年用勢利眼看,深謀遠慮而不免算計鬥爭;老年用老花眼看,老眼昏花而抓住不放的人生轉折。此面對「戒之在色」、「戒之在鬥」與「戒之在得」的挑戰與試煉。
 
若與「夫子自道」的一生進境,做一對看解讀,少年血氣未定,要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到「三十而立」的生命成長;壯年血氣方剛,要由「四十而不惑」,到「五十而知天命」的事業開創;老年血氣已衰,要由「六十而耳順」,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心境休閒。而在少年比才氣,中年憑機遇,老年看境界間,過人生的關,而不被自己卡住。
 
此一說法,在《莊子》「庖丁解牛」的三段進程中,得到了靈感印證。第一階段的「始臣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是用肉眼看,官覺印象看到的是血肉形軀,但見整頭龐然大物的實體,立在眼前;第二階段的「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是用心眼看,心知抽象看到的是血肉抽離的骨節間架;第三階段的「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是用天眼看,官覺與心知的作用停止,而純任心神導引前行,看到的是牛的神氣風骨。此以自家修養的「刀刃無厚」,來解開人間複雜的「牛節有間」。
 
原來,用肉眼、心眼與天眼來看人生,會看到人間不同的風景,也會體現人生不同的意境。人生在世,不能循天生自然過此生,老在淺視的少年,等深沉的中年,再等孤獨的老年的到來,有如輪迴般打轉,那是無奈的蒼涼。
 
人為萬物之靈,可以修養,可以覺悟,讓自身從肉眼升越為心眼,再由心眼升越為天眼,有如水漲船高般,登上生命的制高點,會看到人生絕妙的風景,也會體現人生絕高的意境。
 
──二○○四年六月序於淡江大學中文系

目次

用天眼看人生
輯一 經典活用
找回經典的智慧
請來華山讀經論道
身心靈的現代安頓
身心靈的平衡與成長
用什麼眼看人生
士性格在當代的失落
孔子在那裡
從孔家來
人道勝境擎天崗
休閒美感自家尋
藏絢爛於平淡
現代街頭簡樸心
論王維、李白與陶淵明的隱逸之道
有利從無用來
心如乾坤袋
不同不是不對
柔弱勝剛強
回歸民間禮俗
照破妖惡現出原形
在沒有感覺間製造感覺
搶救餘食解消贅行
功成身退天之道
親人不親寵物得寵
鳥獸不可與同群
輯二 生命傳承
四十年中文系行走
新儒家沒有家
新儒家有了家
我走錯教室了
「中學為用」在那裡
超前領先總是罪過
好一段伴讀的歲月
現代傳奇的自我書寫
大師對話
誰理你那你管我
大巧藏身笨拙間
三代傳承與兩代互動
說希微也無希微
母親節的禮物&headline;釋放自己也釋放兒女
心結誰來解
為兒女找成長的伴
兒女成長怎能炒作
別抹殺兒女的年少天真
一把良心的尺度&headline;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讓家成為溫暖的港灣
輯三 人間萬象
小城春回
在他死與我走之間
生死迷離一念間
九一一的文化反思
意底牢結
心靈病毒的人文隔離
過五關不斬一將
無怨無悔過一生
心如明鏡不做藏鏡人
向英雄致敬
雷家佳顛覆了《霹靂火》
寒門難入窄門
走在絲綢古道上
心中有夢終成真
讀書有閒情、成長有空間
輯四 異國心旅
偷得半日閒
原來退休可以如此美好
繁華落盡看世貿
和平公園巡禮
最後一根釘
直把他鄉當故鄉
人為保護干天和
沒有魚的湖
飛龍在天
高處不勝寒
夕陽無限好
天下父母心
新生代當家做主

書評

廖玉蕙 (2004/12/01 00:00 發表)
年少讀書時,似乎未曾從先秦的哲學裡真正受?。總感覺那些高文典策只宜擺在書架的最上方,考試時,拿出來記誦一番,將飣餖字句的解釋弄清楚了,考試時,將這些東西全倒出來,得了高分後,將書本闔起來,老子、莊子、孔子、墨子……,眾生平等的、一概把他們悶死在書本裡。若問學四書幹甚麼?老莊思想又和我們有甚麼關聯,除了考試必考之外,一般人恐怕都不容易答得出來。我自己在文學的領域裡研究的是小說、戲劇和現代散文,偏重感性的觸動,對這些較傾向理性思辨的先秦哲學,一向敬而遠之。然而,這些所謂的「經典」,歷經歲月淘洗,居然沒有被淘汰,還在幾千年後的社會存活,依我對學問的理解,當然知道它必然有其道理存焉。直到近幾年來,看到王教授寫的相關經典活用的書籍後,我才開始有了較深刻的感受。   年輕時,可能是智慧不夠、人生經歷較少,也或許是性向不對,對類似的哲學思考,十分欠缺耐心,因此,和這門學問可說越走越遠。如今仔細想來,也並非真的如此,實際的情況是,作為一門學問,他似乎和我的距離越遠;可是,在生活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卻感覺越來越向哲學靠攏。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哲學既從生活中歸納而來,落實到生活裡去,不是順理成章的嗎?在體會上,應該困難度不致太高才對。然而,何以年輕人普遍無法受??是不是跟詮釋者的體會深刻度及詮釋功夫大有關聯。我不禁會這樣想,如果當年我的老師能像作者這樣深入淺出地將經典普及化,不管我當年如何的年輕,我是不是會有較深的體會?  對做學問的學者來說,深入絕不是困難的事,?出才是不容易的境界。只要你花的功夫夠,邏輯清晰,體會周到,深入不難;淺出則關乎將心比心的體貼、關乎文字的清暢與否、關乎敘述手法的美感經驗。如果是經典活用,那麼,你對世界的觀察、思考,對所援引經文與現實現象契合度的拿捏…在在都是學問,這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勝任愉快的。在這一點上,作者王教授堪稱此中高手。  《用什麼眼看人生》,由第一卷的〈經典活用〉到〈生命傳承〉〈人間萬象〉直到第四卷的〈異國心旅〉,由學理出發,從自身的身體力行,談家庭、論子女、學生,直到冷眼看世情、看社會,甚至到異地的觀察。雖然談的是行而上、一向被視為玄之又玄的哲學,卻又從很小的地方觀察立論,諸如一場電、一齣電視劇、一個藝人的凋亡……。用一般人家常日用的生活經驗談高層次的哲學,不但不使人望而生畏,反倒能充分領略古哲人的親切有味。這種古典再詮釋的工作,它既要保留傳統的真髓,又要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若非有真學問,何以致之?王教授一再在文章中指陳庖丁解牛是藝術美感的演出,我覺得王教授不只是心嚮往之而已,根本就已經在寫作上躬親實驗,而且達到了相當的成效。譬如在〈從孔家來〉一文中寫儒者與隱者的對話,從清晨打開城門的隱者與英雄氣概的子路簡短對話:「先生何處來?」「從孔家來。」「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那個人嗎?」論語裡的三言兩語,經過王教授的描摹,三人的身影、風骨便躍然紙上。然後,他說:  「生命對話,甫在天地間展開,而人間情節卻匆匆收場。子路還得追隨孔子,行道人間,而陳門依舊藏身城門一角,不問世事。萍水相逢頓成知己,心靈交會,而天各一方。沒有留連,也沒有遺憾。一個守得住,一個走得開。」  在看了王教授這段如詩歌般的文字之前,我從來沒有覺得這段文字有甚麼特別的地方。可是經過這一番詮釋,竟然三人的身影灼灼凸顯,連那日清晨的陽光都似乎被看見了!空氣都被聞到了!類似的靈動詮釋,在本書中可以說比比皆是,翻開書本就可以感受極大的閱讀情趣。  另外,我們看到王教授在鼓吹「致虛守靜」、「心齋坐忘」的功夫時,其實不掩現代讀書人的焦慮憂心,文章裡對爭逐排名、失落天真的提醒,各是其是、各然其然寬和信念的提倡,小自遛狗遛鳥不遛親的揶揄、各式製造感覺的毒品充斥的焦慮,大至田園鄉土的崩解、仙拚仙的政治妖魔秀頻頻出現,士的精神的淪陷、整個社會輪於徵逐奔競的人間戰場的著墨……在在看出王教授其實是如何憂心忡忡,這或者也是如今臺灣人的普遍憂慮吧!所以,這本書在突顯社會問題上,提供了許多另類觀察,值得注意。
李美怡 (2004/11/03 00:00 發表)
我看到這個標題我就很喜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45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