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認識價值論(簡體書)
滿額折

認識價值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價值”的概念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但古今中外對“價值”的解釋眾說紛紜,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尤其在當前世界中,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以勞動價值論為主;“西方”經濟學則以均衡價值論為主,完全摒棄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兩者水火不相容。從價值論衍生的應用理論,不論是剩余價值理論,還是自由市場理論,都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問題,這一點有目共睹。這也隱性地說明了目前的價值論存在著問題。本書提出“認識價值論”,是對目前價值論理論進行的完善和改進。
本書從分析交換入手,認為交換的本質不是使用價值的交換,像古人說的那樣“抱布貿絲”“以所有致所無”,而是價值的增加,“以低價致高價”。不等價交換是商品交換的一般形式,而等價交換是特例。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本書界定了商品社會中常見的“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價格”等名詞的定義與性質。
使用價值的定義為“最后采用的用途”;價值的定義為“認知的稀缺度”;交換價值的定義是“買賣雙方價值的中間比例數值”,這個比例數值由交換雙方的信息集合共同決定,價格則只是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
“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三者是主體對客體同一認識的不同表述形式:使用價值是定名性,價值是定序性,而交換價值是定量性。同時,三者使用的環境也不同:使用價值是一人對一物,價值是一人對兩物,而交換價值是雙人對雙物。
同一商品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途。即使面對同一用途,不同的人對此用途的需求也不相同,因而其價值對不同的人也不一樣。價值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效用及其稀缺度的認識關係。而價值量的確定則取決于認識發生時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不能被所謂主觀或客觀簡單解釋。價值具有相對性。因為價值有相對性,所以在一次自愿交換中雙方就都獲得了“剩余價值”,也就是平時稱謂的“利潤”。
雖然雙方在交換中有不同的價值,但交換價值只有一個。如何根據雙方價值來決定這個交換價值呢?本書認為,在不等價交換中,交換價值所表現出的交換的比例遵循理性與公平的原則。理性原則要求交易每一方都要從交換中獲利,即交換價值介于交換雙方價值之間。公平原則要求交易雙方的獲利程度一樣。如果交換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則雙方獲利的程度取決于信息。信息的價值在交換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釋。不等價交換在本書也有了新的名字:等利交換。
基於對“價值”“等利交換”“供求關係”的分析,本書提出了“認識價值論”。認識價值論可以很好地統一勞動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均衡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是從供給的角度看問題,商品的稀缺度由生產商品的時間決定;效用價值論是從消費的角度看問題,商品的價值被主體所認知、所判斷;均衡價值論是從交換的角度看問題,而交換是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樑。生產價值論過分強調了價值的客觀性,效用價值論過分強調了價值的主觀性,而本書的認識價值論把價值放在主觀客觀之間的關係上,站在中庸的位置上,批判了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的不足之處。均衡價值論只是觀察到了交換價值(價格),并未對價值進行過探討。它是認識價值論中交換價值理論的延伸。
通過把價值定義為“關係”而不是商品的“屬性”,本書以大量的例子說明“認識價值論”能比以往的理論更好地解釋諸如“交換”“利潤”“生產”等經濟現象。
本書結構如下:第一部分是價值論的背景。第一章分析勞動價值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第二章批判西方經濟學的價值論,包括生產要素價值論、效用價值論和均衡價值論。第三章引人“不等價交換”的概念,并論證不等價交換是交換的一般形態。
第二部分是“認識價值論”的構建。第四章確立價值的相對性,引入逐利性的概念,并概括了使用價值、價值、交換價值三者的邏輯關係。第五章分析使用價值。第六章分析價值。第七章分析交換價值,提出等利交換的概念,并介紹等利交換轉變為等價交換的條件。第八章分析價格,以及價格與供給需求的關係。第九章做總結,提出認識價值論的范式,并分析認識價值論如何把眾多價值論統一起來。
第三部分是“認識價值論”的應用。本部分指出個體、公司、國家團體等如何通過認識價值論獲得“剩余價值”而致富。第十章分析商業利潤。第十一章分析生產利潤,并詳細地回答剩余價值理論所不能解釋的問題。第十二章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工人受剝削問題、貧富分化問題與經濟危機問題。第十三章批判了一些關於利潤的不正確說法,比如利潤來自不確定性這樣的論述。同時總結了利率的本質及來源,揭示了金融利潤的產生。
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總結。第十四章簡單概括了本書的主要思想與觀點。這一部分還包含兩篇附錄。附錄一是趣談,“何者是最大的價值”?附錄二則是從人性的另外一面“利他性”重新思考價值及人生追求。

作者簡介

李建棟,1993年獲清華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美國印弟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2007年獲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金融學博士學位。2007年加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發展研究院.助理教授,院長助理,負責學院的教學工作與培訓工作。講授《高級公司理財》、《投資學》、《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主要的研究領域為金融數據的時間序列分析、經濟計量建模分析和預測、行為金融學等。

目次

第一部分 理論的困惑與解決之道
 一、勞動價值論
(一)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與意義
(二)勞動價值論的不足
 二、西方經濟學中的價值論
(一)生產要素價值論
(二)效用價值論
(三)均衡價值論
(四)貨幣價值論與農產品價值論
 三、不等價交換
(一)等價交換是公理嗎?
(二)等價交換背後的假定
(三)不等價的事例
(四)不等價交換的辯證法依據
第二部分 認識價值論
 四、逐利性與三種價值
(一)交換的理性原則:逐利性
(二)三種價值的關聯
 五、使用價值
(一)使用價值的定義
(二)使用價值的性質規律
 六、價值
(一)價值的定義
(二)價值的規律
(三)價值規律的應用
 七、交換價值
(一)交換價值的產生
(二)交換的公平原則:等利交換
(三)信息在交換中的價值
(四)真正的等價交換
 八、價格及供求關係
(一)價格的運動
(二)價格與供給
(三)價格與需求
 九、以認識價值論統一幾種不同的價值論
(一)幾種價值論的關係
(二)認識價值論的范式
(三)認識的限定
(四)認識價值論的事例應用:股票的價值
第三部分 利潤的秘密
 十、商業利潤
(一)利潤的產生
(二)商業利潤存在的條件
(三)對商業利潤的誤解
 十一、生產利潤
(一)生產如何創造利潤
(二)生產利潤的實質是交換
(三)生產利潤的分配
(四)剩余價值理論中的缺陷
 十二、生產中的問題:剝削與經濟危機
(一)工人的受剝削
(二)剩余價值的量
(三)從生產的角度看經濟危機
(四)從需求的角度看經濟危機
(五)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剩余價值
 十三、金融利潤
(一)利潤與不確定性
(二)前人如何解釋利率
(三)利率是等利交換的結果
(四)錢的故事
第四部分 總結
 十四、總結
附錄1:什麼價值最大?
附錄2:世俗的價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