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滿額折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新譯唐人絕句選(二版)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唐詩的繁榮,不僅表現在數量多,藝術質量高,而且還表現為詩歌創作欣賞的高度普及和對於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在唐代,至少是在中上層社會,詩歌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柴米布,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唐代詩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表達了唐代詩人特別是讀書人的種種心態。我們今天閱讀欣賞唐詩,不但可以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還可以藉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和心靈。

作者簡介

注譯者主要經歷
卞孝萱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崇才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
校閱者主要經歷
齊益壽 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導 讀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則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輝煌的高峰。清代編集的《全唐詩》,收錄作者達二千二百多人,收詩近五萬首;還有許多散落的作者及詩篇沒有收錄進去。中華書局近年出版有《全唐詩補編》,又收錄五千餘首。


唐詩的繁榮,不僅表現在數量多,藝術質量高,而且還表現為詩歌創作欣賞的高度普及和對於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在唐代,至少是在中上層社會,詩歌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柴米布帛,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唐代詩歌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表達了唐代人特別是唐代讀書人的種種心態。我們今天閱讀欣賞唐詩,不但可以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可以藉以瞭解古人的生活和心靈。


唐詩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從格律上來說,主要有「近體」與「古體」之分。古體是從《詩經》、漢魏六朝古詩所沿襲下來的體式,近體則是從南朝齊梁至隋、初唐時期所逐漸形成的新的詩歌樣式。因為相對於唐代來說,這是「近代」所發生的事,因此便稱為「近體」。


近體詩相對於古體詩的特點,是具有更嚴明、更固定的格律。也就是說,近體在每首的句數、每句的字數,每字的平仄音韻,句與句、字與字之間的協調配合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格式及規律,這些格式與規律雖寬嚴不一,但作詩者只能在這些約定俗成的格律中寫作,否則便是「出格」,便是「失律」,就不再是符合格式的近體詩了。因此,人們又把近體詩稱為「格律詩」。


近體詩又可分為「律詩」、「絕句」兩大類。這兩大類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律詩每首八句或八句以上,而絕句則一律是四句。至於其他方面的要求,則與律詩基本相同。我們說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這只是就大概情況來說的。還有一類絕句,特別是其中的五言的這類絕句,嚴格地說,是不太符合近體詩的格律的,它們的格式是早在近體詩形成之前就已存在了的,所以,這一類絕句又被稱為「古絕句」。古絕句當然是一種特殊情況,因而,一般地,我們還是將絕句歸入「近體格律詩」的範圍。為了與古絕句相區別,我們又可把符合近體格律的絕句稱為「律絕」。


唐代絕句是唐代詩歌中具有鮮明特色的組成部分。從體製上來說,絕句的主要特點是:篇幅較短而容量不小,風格簡煉而精緻。絕句每首四句,毫無例外。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極少數是六個字,算是特例。依其字數分別稱為「五絕」、「七絕」、「六絕」。絕句的聲韻格律有特定的規則。大致地說,其規則與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相當。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來描述。


一、平仄:與律詩一樣,絕句的平仄應符合「本句交替」、「句間粘對」的原則。
二、押韻:絕句一般必須押平聲韻,二、四句必須協韻,首句則有入韻的,也有不入韻的。
三、對仗:絕句的對仗,有全篇都對的,即一與二句對,三與四句對。也有只有一聯對仗的,通常以首聯對仗的居多。不對仗的絕句較為少見,古絕句一般不對仗。


唐代絕句,從用途上來說,主要有以下的特點:絕句較律詩篇幅短,其風格比起較為凝重的律詩,顯得輕鬆活潑一些,因而,相對地說,寫作起來要容易一些(當然,要想寫得好就不那麼容易了)。絕句比律詩更經常地用於即席創作的場合。友朋聚會,公私宴集,對景即興,結社分韻,課占口號等等,人們不可能有充裕的時間去潛心創作,於是便更多地使用絕句這種形式。絕句另一個鮮明的特色,是經常地用於入樂演唱。例如,著名的「旗亭賭唱」的故事,其中所演唱的詩歌,都是絕句。由於漢魏六朝樂府詩的體製早已不能符合隋唐音樂的實際,因而,唐代的樂府詩,基本上都是近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絕句。


由於絕句便於即興創作,便於即席演唱,因而有著廣泛的普及性。唐代絕句的數量,當在萬首以上。前人對唐代絕句也是比較重視的,做過許多專門的整理、研究工作。早在南宋時期,洪邁就編集了唐代絕句的總匯之作《萬首唐人絕句》。明代的趙宧光、黃習遠又對該書進行了整理增刪,共得唐代絕句一萬零四百七十七首。當然,這還不能說是唐代絕句的全部。


對於唐代絕句的評論、研究,歷來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熱門課題。除了歷代的唐詩選本、唐宋近體選本對絕句的選錄、整理、評論、研究外,歷代都有專門的絕句選本。早在唐朝當代,就有專門的絕句選本問世,如《名賢絕句》等。特別是南宋末趙蕃、韓淲編選,謝枋得註的《註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全選絕句,並有後序及精到的評註。謝氏在其序中頗為自得地說:「章泉(趙蕃)、澗泉(韓淲)二先生誨人學詩,自唐絕句始,熟於此,杜詩可以漸進矣。」就是說,學詩要從唐代絕句學起,學熟了,就可以達到杜甫詩的境界。由此可見絕句在唐詩中的地位。明代則有敖英的《類編唐詩七言絕句》、楊慎的《絕句辯體》等。清代則有王士禎的《唐人萬首絕句選》等。前人對於唐人絕句作了大量的編選、箋註、闡釋等工作,為後人閱讀欣賞唐代絕句提供了方便。但是,前人也有前人的局限。例如,前代的許多唐詩評論者,都津津樂道地評選論「七絕壓卷」之作這一「問題」,引起了許多爭論。這一「問題」,在今人看來,實在是無謂的爭執。真正的藝術都是無可重複、不可代替的,因而也是沒有辦法排出個第一第二的座次的。又如,前人往往將唐詩分為幾個階段,而偏重於某一階段;有的人則將唐詩分為各種各樣的宗派,而推崇一派,貶低一派。我們今天閱讀欣賞唐詩,不要受其約束。


我們編選的這本《唐人絕句選》,則力求反映唐人絕句的全貌,反映唐代絕句全面的成就,不局限於一派一家,不抱成見,不立宗派,只要在一個方面有可取之處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就盡量選取;但由於篇幅的限制,對於許多優秀作品,就只能根據具體情況,選取其中的一小部分為代表,其餘的部分,就只能忍痛割愛了。
這個選本的編排,基本上按作品時代的先後排列,個別地方,為了照顧內容的分類,作了些微的調整。在每個詩人名下,我們對其生平事跡作了簡要的介紹,希望讀者能通過瞭解其人而加深對於作品的理解。作品的原文,我們是按照通行的版本錄下,個別的字詞依別本作了修正。注釋則力求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古代詩歌的語譯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工作。由於時代、環境的差異,今人對於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很可能和作者的原意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們在語譯時,盡可能地站在古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去揣摩原作者的心情和想法,力圖向當今的讀者傳達作者的原意。當然,對於作者的原意,很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本書的語譯只是我們的一家之說,其中的不妥之處,望讀者能夠諒解。本書的鑒賞部分,則更帶有我們個人的主觀色彩。我們並不希望以自己的鑒賞來代替讀者的閱讀欣賞,我們只希望我們的鑒賞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有所幫助。因而,在這一部分中,我們不一定面面俱到地分析原作的精彩之處,而只是抓住其中的一兩個閃光點,談談我們自己的感受。當然,我們也希望我們的感受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本書由卞孝萱規劃,朱崇才執筆。

目次

新譯唐人絕句選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 讀

五言絕句
詠物‧蟬 虞世南 一
初晴應教 虞世南 三
他人騎大馬 王梵志 四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儀 五
詠烏 李義府 七
易水送別 駱賓王 八
曲池荷 盧照鄰 一○
中秋月 李 嶠 一一
山中 王 勃 一二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王 勃 一三
江濱梅 王 適 一五
詠黃鶯兒 鄭 愔 一六
渡漢江 宋之問 一七
昭君怨 東方● 一九
蜀道後期 張 說 二○
汾上驚秋 蘇 ● 二一
將赴益州題小園壁 蘇 ● 二三
罷相作 李適之 二四
自君之出矣 張九齡 二五
登鸛雀樓 王之渙 二七
送友人之京 孟浩然 二八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三○
宿建德江 孟浩然 三一
閨怨二首 沈如筠 三二
終南望餘雪 祖 詠 三三
春怨 金昌緒 三四
雜詩三首(其二) 王 維 三五
缺題二首(其一) 王 維 三七
鳥鳴澗 王 維 三八
鹿柴 王 維 三九
竹里館 王 維 四○
送別 王 維 四一
息夫人 王 維 四一
相思 王 維 四二
哥舒歌 佚 名 四三
靜夜思 李 白 四四
巴女詞 李 白 四六
玉階怨 李 白 四七
勞勞亭 李 白 四八
哭宣城善釀紀叟 李 白 四八
初出金門尋王侍御不遇詠壁上鸚鵡 李 白 四九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 白 五一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李 白 五二
詠史 高 適 五二
江南曲四首(其一) 儲光羲 五四
江南曲四首(其三) 儲光羲 五六
聽彈琴 劉長卿 五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五八
平蕃曲三首(其三) 劉長卿 五九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五九
送方外上人 劉長卿 六○
正朝覽鏡 劉長卿 六二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 顥 六三
長干曲四首(其二) 崔 顥 六四
絕句二首(其二) 杜 甫 六五
八陣圖 杜 甫 六七
復愁十二首(其三) 杜 甫 六八
送王司直 皇甫曾 六九
見渭水思秦川 岑 參 七○
春雪 劉方平 七二
寒塘 司空曙 七三
詠聲 韋應物 七五
登鸛雀樓 暢 當 七六
立秋前一日覽鏡 李 益 七七
江南曲 李 益 七九
送柳淳 孟 郊 八○
古別離 孟 郊 八一
拜新月 李 端 八二
聽箏 李 端 八三
流桂州 張叔卿 八四
新嫁娘 王 建 八五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 八六
玉臺體十二首(其十一) 權德輿 八八
閨人贈遠五首(其一) 王 涯 八九
春望詞四首(其一) 薛 濤 九一
春閨思 張仲素 九二
視刀環歌 劉禹錫 九三
問淮水 白居易 九五
問劉十九 白居易 九六
古風二首 李 紳 九七
江雪 柳宗元 九九
羅嗊曲六首(其一) 佚 名 一○○
羅嗊曲六首(其三) 佚 名 一○二
行宮 元 稹 一○二
明月三五夜 元 稹 一○五
劍客 賈 島 一○五
尋隱者不遇 賈 島 一○七
莫愁樂 張 祜 一○八
宮詞二首(其一) 張 祜 一○九
馬詩二十三首(其四) 李 賀 一一○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 賀 一一一
江村夜泊 項 斯 一一二
歸家 杜 牧 一一三
塞下曲 許 渾 一一五
樂遊原 李商隱 一一六
寄人 李群玉 一一八
離騷 陸龜蒙 一一九
雪 羅 隱 一二一
秋別 羅 鄴 一二二
西施灘 崔道融 一二三
題紅葉 韓 氏 一二四
庭草 曹 鄴 一二六
七言絕句
九月九日旅眺 盧照鄰 一二九
贈蘇綰書記 杜審言 一三○
渡湘江 杜審言 一三一
蜀中九日 王 勃 一三三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張 說 一三四
詠柳 賀知章 一三五
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 一三七
長門怨 齊 澣 一三八
上元之夜 崔 液 一三九
山中留客 張 旭 一四一
桃花溪 張 旭 一四二
春日思歸 王 翰 一四三
邊詞 張敬忠 一四四
涼州詞 王之渙 一四六
九日送別 王之渙 一四七
寄韓鵬 李 頎 一四八
野老曝背 李 頎 一四九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一五○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一五二
青樓曲二首(其一) 王昌齡 一五三
青樓曲二首(其二) 王昌齡 一五四
聽流人水調子 王昌齡 一五五
閨怨 王昌齡 一五五
採蓮曲二首(其二) 王昌齡 一五六
長信秋詞 王昌齡 一五七
春宮曲 王昌齡 一五九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王昌齡 一六○
少年行四首(其一、其三) 王 維 一六一
渭城曲 王 維 一六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 維 一六四
戲題磐石 王 維 一六五
田園樂七首(其三) 王 維 一六六
田園樂七首(其四) 王 維 一六七
田園樂七首(其五) 王 維 一六八
田園樂七首(其六) 王 維 一六九
田園樂七首(其七) 王 維 一六九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一七一
望天門山 李 白 一七二
越中覽古 李 白 一七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一七三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一七四
蘇臺覽古 李 白 一七五
秋下荊門 李 白 一七七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 白 一七八
橫江詞 李 白 一七九
陌上贈美人 李 白 一八○
客中行 李 白 一八一
東魯門泛舟二首(其一) 李 白 一八二
清平調三首 李 白 一八三
長門怨二首(其一) 李 白 一八五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一八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一八七
哭晁卿衡 李 白 一八八
贈汪倫 李 白 一八九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八、其十一) 李 白 一九○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 白 一九二
早發白帝城 李 白 一九三
宣城見杜鵑花 李 白 一九四
山中問答 李 白 一九四
春女怨 薛維翰 一九六
九曲詞 高 適 一九七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 適 一九八
除夜作 高 適 一九九
營州歌 高 適 二○○
三日尋李九莊 常 建 二○一
塞下曲四首(其一) 常 建 二○二
九日 崔國輔 二○四
早梅 張 謂 二○五
送人使河源 張 謂 二○六
題長安主人壁 張 謂 二○七
尋張逸人山居 劉長卿 二○八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二○九
酬李穆見寄 劉長卿 二一○
七里灘重送 劉長卿 二一一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杜 甫 二一三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杜 甫 二一四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 杜 甫 二一五
絕句漫興九首(其四) 杜 甫 二一六
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杜 甫 二一六
絕句漫興九首(其六) 杜 甫 二一七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杜 甫 二一八
絕句漫興九首(其八) 杜 甫 二一九
絕句漫興九首(其九) 杜 甫 二二○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一) 杜 甫 二二一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二) 杜 甫 二二二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三) 杜 甫 二二三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四) 杜 甫 二二四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五) 杜 甫 二二五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杜 甫 二二六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七) 杜 甫 二二七
贈花卿 杜 甫 二二八
戲為六絕句(其一) 杜 甫 二二九
戲為六絕句(其二) 杜 甫 二三○
戲為六絕句(其三) 杜 甫 二三一
戲為六絕句(其四) 杜 甫 二三二
戲為六絕句(其五) 杜 甫 二三三
戲為六絕句(其六) 杜 甫 二三四
少年行 杜 甫 二三五
絕句四首(其二) 杜 甫 二三六
三絕句(其三) 杜 甫 二三七
解悶十二首(其七) 杜 甫 二三八
江南逢李龜年 杜 甫 二三九
酬張繼 皇甫冉 二四一
春行寄興 李 華 二四二
趙將軍歌 岑 參 二四三
逢入京使 岑 參 二四四
磧中作 岑 參 二四五
玉關寄長安主簿 岑 參 二四六
送崔子還京 岑 參 二四七
虢州後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 岑 參 二四八
春夢 岑 參 二四九
山房春事 岑 參 二五○
採蓮詞 嚴 維 二五二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二五三
詠王大娘戴竿 劉 晏 二五四
牡丹 柳 渾 二五六
畫松 景 雲 二五七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 至 二五八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賈 至 二五九
春思 賈 至 二六一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賈 至 二六二
送李侍御赴常州 賈 至 二六三
欸乃曲五首並序(其二) 元 結 二六四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 起 二六五
歸雁 錢 起 二六七
宴城東莊 崔惠童 二六八
宴城東莊 崔敏童 二六九
再過金陵 包 佶 二七○
夜月 劉方平 二七二
春怨 劉方平 二七三
寒食 韓 翃 二七四
江村即事 司空曙 二七五
亂後經淮陰岸 朱 放 二七六
送溫臺 朱 放 二七八
樂府雜詞三首(其二) 劉言史 二七九
夜宴南陵留別 李嘉祐 二八○
聽劉安唱歌 顧 況 二八一
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 顧 況 二八三
宮詞 顧 況 二八四
寒食 孟雲卿 二八六
閨怨 張 紘 二八七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二八八
蘇溪亭 戴叔倫 二九○
塞上曲 戴叔倫 二九一
蘭溪棹歌 戴叔倫 二九二
湘南即事 戴叔倫 二九三
夜發袁江寄李潁川劉侍郎 戴叔倫 二九四
與從弟瑾同下第出關言別 盧 綸 二九五
山中一絕 盧 綸 二九七
逢病軍人 盧 綸 二九八
九日 韋應物 二九九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三○○
滁州西澗 韋應物 三○一
故人重九日求橘書中戲贈 韋應物 三○三
楓橋夜泊 張 繼 三○四
山家 張 繼 三○五
吳門即事 張 繼 三○六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三○七
巴女謠 于 鵠 三○八
買山吟 于 鵠 三一○
江南曲 于 鵠 三一一
答韋丹 靈 澈 三一二
塞下曲 李 益 三一四
從軍北征 李 益 三一六
春夜聞笛 李 益 三一七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三一八
登科後 孟 郊 三一九
洛橋晚望 孟 郊 三二○
閨情 李 端 三二一
征人怨 柳中庸 三二二
畫石 劉 商 三二三
江南行 張 潮 三二四
宮詞一百首(其九十) 王 建 三二六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三二七
雨過山村 王 建 三二八
旅次朔方 劉 皂 三二九
春興 武元衡 三三○
玉臺體十二首(其二) 權德輿 三三二
郡中即事三首(其二) 羊士諤 三三三
陪留守韓僕射巡內至上陽宮感興二首(其二) 竇 庠 三三四
北行留別 楊 凌 三三六
從軍行 陳 羽 三三七
吳中覽古 陳 羽 三三八
少年行四首(其三) 令狐楚 三三九
題木居士二首(其一) 韓 愈 三四○
春雪 韓 愈 三四二
遊城南十六首‧晚春 韓 愈 三四三
遊城南十六首‧遣興 韓 愈 三四四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韓 愈 三四五
遊太平公主山莊 韓 愈 三四六
憶揚州 徐 凝 三四七
秋思 張 籍 三四八
送蜀客 張 籍 三五○
涼州詞 張 籍 三五一
天馬詩 張仲素 三五三
秋閨思二首(其二) 張仲素 三五四
觀祈雨 李 約 三五五
井欄砂宿遇夜客 李 涉 三五六
題鶴林寺僧舍 李 涉 三五七
竹裏 李 涉 三五九
竹枝詞 李 涉 三六○
浪淘沙九首(其一) 劉禹錫 三六一
浪淘沙九首(其六) 劉禹錫 三六二
浪淘沙九首(其八) 劉禹錫 三六三
秋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三六四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劉禹錫 三六五
再遊玄都觀 劉禹錫 三六六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三六七
竹枝詞九首(其二) 劉禹錫 三六八
竹枝詞九首(其四) 劉禹錫 三六九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三七一
竹枝詞九首(其九) 劉禹錫 三七二
踏歌詞四首(其二) 劉禹錫 三七三
楊柳枝 劉禹錫 三七四
望洞庭 劉禹錫 三七五
與歌者何戡 劉禹錫 三七六
石頭城 劉禹錫 三七七
烏衣巷 劉禹錫 三七八
和樂天〈春詞〉 劉禹錫 三七九
劉郎浦口號 呂 溫 三八○
見尹公亮新詩偶贈絕句 白居易 三八二
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 白居易 三八三
採蓮曲 白居易 三八四
禽蟲十二章(其七) 白居易 三八五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 三八七
暮江吟 白居易 三八八
後宮詞 白居易 三八九
竹枝詞四首(其一) 白居易 三九○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三九一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三九二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柳宗元 三九三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三九四
贈項斯 楊敬之 三九五
永貞二年正月二日上御丹鳳樓,赦天下,予與李公垂、庾順之閑行曲江,不及盛觀 元 稹 三九六
離思五首(其四) 元 稹 三九八
和樂天高相宅 元 稹 三九九
梁州夢 元 稹 四○○
菊花 元 稹 四○二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 稹 四○三
金縷衣 佚 名 四○四
縱遊淮南 張 祜 四○五
集靈臺二首(其二) 張 祜 四○六
題金陵渡 張 祜 四○七
雨霖鈴 張 祜 四○八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四○九
南園十三首(其三) 李 賀 四一一
南園十三首(其六) 李 賀 四一二
南園十三首(其八) 李 賀 四一三
昌谷北園新●四首(其二‧詠竹) 李 賀 四一四
蝴蝶舞 李 賀 四一六
望夫詞 施肩吾 四一七
採蓮子二首(其二) 皇甫松 四一八
登玄都閣 朱慶餘 四二○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餘 四二一
宮詞 朱慶餘 四二二
暮春滻水送別 韓 琮 四二三
農家望晴 雍裕之 四二五
江南春絕句 杜 牧 四二六
金谷園 杜 牧 四二七
題桃花夫人廟 杜 牧 四二九
齊安郡後池絕句 杜 牧 四三一
清明 杜 牧 四三二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杜 牧 四三三
嘆花 杜 牧 四三四
題烏江亭 杜 牧 四三五
南陵道中 杜 牧 四三六
秋夕 杜 牧 四三七
山行 杜 牧 四三八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杜 牧 四三九
遣懷 杜 牧 四四○
送隱者一絕 杜 牧 四四一
贈別二首(其一) 杜 牧 四四二
宮怨 杜 牧 四四三
上巳日 劉得仁 四四五
城西訪友人別墅 雍 陶 四四六
峽中行 雍 陶 四四七
寄桐江隱者 許 渾 四四八
秋思 許 渾 四五○
蔡中郎墳 溫庭筠 四五一
贈少年 溫庭筠 四五三
瑤瑟怨 溫庭筠 四五四
北齊二首(其一) 李商隱 四五五
瑤池 李商隱 四五六
南朝 李商隱 四五七
龍池 李商隱 四五八
嫦娥 李商隱 四六○
為有 李商隱 四六一
霜月 李商隱 四六二
引水行 李群玉 四六三
東亭柳 趙 嘏 四六四
舊感 趙 嘏 四六五
真娘墓 譚 銖 四六六
馬嵬坡 鄭 畋 四六七
己亥歲二首(其一) 曹 松 四六九
出塞詞 馬 戴 四七○
和襲美釣侶二章(其二) 陸龜蒙 四七二
吳宮懷古 陸龜蒙 四七三
新沙 陸龜蒙 四七四
宿深村 貫 休 四七五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一) 貫 休 四七七
自遣 羅 隱 四七七
偶題 羅 隱 四七八
王濬墓 羅 隱 四八○
柳 羅 隱 四八一
金錢花 羅 隱 四八二
西施 羅 隱 四八三
蜂 羅 隱 四八四
嚴陵灘 羅 隱 四八五
芳草 羅 鄴 四八六
詠蟹 皮日休 四八七
古離別 韋 莊 四八九
江上送別李秀才二首(其一) 韋 莊 四九○
江上送別李秀才二首(其二) 韋 莊 四九一
殘花 韋 莊 四九二
春愁 韋 莊 四九三
臺城 韋 莊 四九四
憫耕者 韋 莊 四九六
河湟有感 司空圖 四九七
漫書 司空圖 四九八
王官谷二首(其二) 司空圖 四九九
寒食夜 韓 偓 五○○
已涼 韓 偓 五○二
醉著 韓 偓 五○三
再經胡城縣 杜荀鶴 五○三
小松 杜荀鶴 五○五
題新雁 杜荀鶴 五○五
傷硤石縣病叟 杜荀鶴 五○七
席上貽歌者 鄭 谷 五○八
淮上漁者 鄭 谷 五○九
社日 王 駕 五一○
雨晴 王 駕 五一二
寄外征衣 陳玉蘭 五一三
懷良人 葛鴉兒 五一四
官倉鼠 曹 鄴 五一六
華清宮 崔 櫓 五一七
隴西行 陳 陶 五一八
閑居雜興 陳 陶 五一九
詠酒二首(其一) 汪 遵 五二○
汴水 胡 曾 五二一
初落第 高 蟾 五二三
焚書坑 章 碣 五二四
未展芭蕉 錢 珝 五二六
巫山旅別 崔 塗 五二七
題菊花 黃 巢 五二九
菊花 黃 巢 五三○
虞卿 周 曇 五三一
少年行 吳象之 五三二
宮詞 李建勳 五三四
塞下曲 江 為 五三五
讀《三國志》 李九齡 五三六
寄人 張 泌 五三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68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