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  價:NT$ 179 元
優惠價:8715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一本概述性的中國古代經濟制度通史,採用斷代專題制度講述為主、橫向制度關係對應講述為輔的不同取捨方法,將經濟制度及政治制度中涉及經濟政策部分引入其中,視角獨到,是一本集學術性和知識性的經濟史讀本,適合史學愛好者和歷史類等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王振芳,山西壺關人,中國古代史專業副教授。1983年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研究方向為隋唐史。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中國歷史文選、唐史概論等課程。共發表論文20余篇。獨撰專著一部、合撰著作5部、參撰著作7部,共計一百余萬字。
王軼英,1977年8月生,山西太原人,2003年7月山西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現就職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山西監管局。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是王振芳先生在多年古代經濟史教學基礎上完成的著作,結構清晰、由淺入深,層次分明。王軼英女士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現代經濟制度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新視角,使書更具有前瞻性。為了便于讀者閱讀,書后編制的經濟史術語清晰明了,易于查閱。可以說,《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既是一部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經濟史著作,又是一部工具書,更是一部易于閱讀的經濟史入門讀物,適合歷史愛好者或歷史專業的學生閱讀,也適合作大學教材使用。
該書是一部中國古代經濟制度通史之作。著重點在講述各朝代突出的經濟基礎制度。中國古代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有時區分是不明確的,如分封制既包含有政治內容,也包含經濟內容。對此,該書將其經濟部分割離出來進行論述。又如商鞅變法,也是包含有政治、經濟兩個方面的內容,該書也是將經濟制度方面的內容分割出來進行論述。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制度對當時政治的影響,進而對中國古代社會歷史的影響,是該書闡述的重點之一。如漢末以來中國陷入了長期分裂割據的狀態,就政治軍事而言,有著很多偶然的因素,但就經濟而言,卻是世家大族經濟實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又如,隋以后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大王朝,從政治軍事上看也是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但從經濟上看,卻是世家大族經濟實力衰落,并最終退出歷史舞臺的結果。隋朝以后中國歷史為什么會出現那樣多統治時間極長的王朝?王先生認為,追本溯源是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結果。均田制在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的不斷推行最終瓦解了世家大族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被瓦解了,世家大族在政治上自然也站不住了。換句話說,地方勢力強大,對中央王朝是不利的。均田制的推行使中國大地普遍出現了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而這些小農經濟是無法與中央王朝抗衡的,由于他們不能與中央王朝抗衡,中央王朝對他們有絕對的優勢,從而能在他們的基礎上建立統一而強大的王朝。
該書的基本內容著重于知識性的介紹。有些經濟基礎制度方面的名詞,如“作爰田”、“作州兵”等,在學術界是有爭議的,該書從自己的角度作了解釋。又如“井田制”,學術界主要關注其是否存在及其內容。對此,《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不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而且對“井田制”的管理形式也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又唐代是我國官員俸祿制度的成熟時期,該書對唐代官員俸祿內容和發放情況作了較詳細的闡述。
《中國古代經濟制度史》是王振芳先生在其女兒王軼英女士幫助整理下最后成書的。王軼英女士對經濟制度問題有著新的視角,這對該書的最后完成起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該書系統全面地概括了中國古代的經濟制度,重點突出,知識性強,有自己的創見。之外,行文流暢、清晰,章節分明,便于閱讀,還宜于作為工具書來翻檢。

遠古時期,原始人在集體勞作中,共同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共同使用火,共同防御野獸、獵取食物。他們群居在山洞里,共同分配、享用經過艱苦勞動得來的食物。原始人這種集體勞作、統一分配的形式,可以說是我國乃至人類經濟制度的萌芽。
進入氏族社會以后,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出現,制陶業和磨制石器也隨之發展起來。氏族成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結在一起,他們依賴氏族生存,共同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物品,共同勞作,共同消費,過著和諧而平等的生活。氏族社會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兩個階段。母系氏族是由“母親”所生的子女形成的社會基層組織形式,也就是以母親為核心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收入和分配是共同的。此外,“母親”在整個社會活動中,還起著實際上的主導作用。父系氏族是由母系氏族過渡來的,是隨著對偶婚而出現的。父系大家族的收入和分配仍然是共同的,不同的是,分配上實際起主導作用的是“父親”。
無論母系氏族社會,還是父系氏族社會,都是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大家族的利益下還有小家族的利益,尤其是父系社會,男子要將女子娶到家中,這樣父系氏族社會內部即包含著很多獨立的小家庭,從而促使財產向私有化的發展,原有的分配形式自然也發生了動搖。
原始社會之后,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就我國的歷史看,兩個歷史時期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大致為傳說中的黃帝、堯、舜、禹至夏代前期,約有數百年之久。當時血緣性的氏族部落經過沖突和戰爭,曲折和聯合,逐漸形成了部落聯盟,部落聯盟有著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權力。如舜繼承堯為部落聯盟首領后,通過部落聯盟議事會,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設立九官,讓“八元”管土地、伯益管山林川澤、契管人民、“八愷”管教化、皋陶作刑、伯夷管祭祀等等。這些凌駕于氏族成員之上的“官”怎么生活呢?顯然是由氏族成員供養的,其間必然伴隨著一定聚斂財物的辦法,也就有一些關于經濟的制度規定。另外,舜還通過部落聯盟議事會,來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其中最著名的是用禹治水。這種公益事業也是需要一定財力支持的,因此也應有一些相關的財政收支辦法。
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中國歷史開始了“家天下”的統治,原始社會轉變為階級社會。階級社會里,人們的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謂“強者凌弱”“智者詐愚”,所謂“有司設則百姓困,奉上厚則下民貧”,所謂“恐智勇之不用,故厚爵重祿以誘之”,這其中的“奉上厚”,是要掌握一定財物的,這些收取和分配財務的辦法,就是經濟制度。如果說,此前我國經濟制度還處于萌芽狀態的話,那么隨著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和國家的產生,經濟制度也就正式產生了。

書摘/試閱



1.“必雜五種,以備災害”。所謂“五種”是指五種谷物。《周禮·夏官·職方氏》中云:“其谷宜五種。”鄭玄注:“五種,黍、稷、菽、麥、稻。”實際上,“五種”的界定不一。李悝之所以這樣規定,是怕遇到災害時種單一的糧食作物會損失慘重。
2.“力耕數耘,收獲如寇盜之至”。這指的是平時要精耕細作,收獲時要加緊搶收,如同防盜來搶、防賊來偷一樣。之所以要這樣做,是防備風雨等自然災害對成熟莊稼的損害。
3.“還(環)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音,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天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吃)、果菔(音,瓜類植物的果實)殖于疆場”。這指的是在住所周圍栽種桑樹,菜田要有埂,便于澆灌,并要利用埂子上的空隙種植瓜果。
此外,李悝在經濟上還實行“平糴法”。“糴”音敵,指買進糧食。李悝認為:糧價太賤,農民收入少,生活就會困難,就不能安居樂業;糧價太貴,城市居民買不起,生活困難,就會流徙遷移。也就是說,無論糧價太貴或是太賤,都要影響到一部分人的生活,最終不利于封建統治。所以,他制定了平衡糧價的“平糴法”,把好年成分為上、中、下三等,壞年成也分為上、中、下三等。好年成由官府按時價出錢買進一定數量的糧食,壞年成由官府按平價賣出一定數量的糧食。這種辦法為后來的朝代所重視和模仿,形成均輸、常平倉等。
李悝的平糴法和春秋末年計然的平糶法有所區別。計然規定國家控制糧價每石在三十錢到八十錢之間,允許糧價浮動的幅度比較大。這樣做使商人有利可圖,目的是使“農末俱利”。李悝實行的平糴法則是“使民無傷而農益勸”,不考慮商人的利益。他主張“取有余以補不足”,做到“使民適足,價平而止”,目的是使“雖遇饑饉水旱,糴不貴而民不散”【8】。這樣既限制了商人對糧食的投機買賣,又制止了糧價的暴漲暴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百姓的破產和流亡,從而有利于鞏固封建經濟,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