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雷峰塔
滿額折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

舊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雷峰塔》傳奇所描寫的「白蛇傳」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戲曲、小說、說唱等俗文學的重要題材,現代電影、戲劇也常加改編演出,受到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劇中許宣、白娘子、青兒、法海等角色,形象已深植人心。其故事從原型到今日的面貌,在情節內容與藝術形式上,經歷了不斷改進與完善的過程。今本《雷峰塔》為清人方成培所編撰,他在舊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造,賦予白娘子更多的人情味,突出她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在劇本結構和劇情發展上,也更為合理緊湊。本書根據清乾隆年間《雷峰塔》刻本,詳為校注導讀,提供讀者閱讀評賞。
 

作者簡介

俞為民(校注者)
1951年2月12日生於杭州餘杭,母親是位戲迷。1963年畢業於喬司小學, 1968畢業於喬司中學,1978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任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秘書。1981年南京大學古典戲曲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師從著名南戲研究專家錢南揚先生,獲碩士學位。後為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常務副會長。
 

引言 
雷峰塔所描寫的白蛇傳故事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戲曲、小說、說唱等俗文學的重要題材,廣為流傳,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
根據現存的文獻記載,最早將白蛇傳的故事搬上戲曲舞臺的是明初洪武年間邾經的西湖三塔記雜劇(見錄鬼簿續編),今已失傳。明萬曆年間,陳六龍也作有雷峰記傳奇,但今也不傳。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對它有一評語:「相傳雷峰塔之建,鎮白娘子妖也。以為小劇則可,若全本則呼應全無,何以使觀者著意?且其詞亦欲效顰華贍,而疏處尚多。」從這段評語中可見,該劇存在著許多弊病,情節不夠豐富,結構缺乏連貫,語言因追求典雅而晦澀難懂,而這些弊病可能就是使其不能流傳下來的原因。在現存的戲曲作品中,清代黃圖珌的雷峰塔傳奇是第一部描寫白蛇傳故事的戲曲。黃圖珌,字容之,號守真子,別號蕉窗居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卒於乾隆年間。雍正時任杭州、衢州同知。作有傳奇六種,合稱排悶齋傳奇。雷峰塔傳奇所描寫的情節,吸取了前代有關白蛇傳故事的文學作品與民間傳說,如作者在伶人請新製棲雲石傳奇行世小引中自稱:「雷峰一編,不無妄誕,余借前人之齒吻,發而成聲。於看山之暇,飲酒之餘,紫簫紅笛,以娛目賞心而已。」黃圖珌所謂的「前人之齒吻」,主要是指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話本,即劇中的主要情節取材於話本。在馮夢龍的話本中,白娘子的形象與唐代傳奇小說李黃及宋代西湖三塔記話本中的白娘子形象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轉變,即已由一個為人所憎惡的蛇妖初步轉變為能引起人們同情的美女,她雖尚未完全脫去妖氣,但已無害人之心,她嚮往人間的幸福愛情,對愛情執著堅貞。由於雷峰塔傳奇的情節主要取材於馮夢龍的話本,因此,作為主要人物的白娘子的形象,也繼承了話本中積極的一面,描寫了她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但在主題上,黃圖珌並沒有借鑒話本的主題,他是借白蛇傳的故事來宣揚佛教因果輪迴的思想。劇作的這一主題,在第一齣慈音中就已經表明,如來上場升帳,說明東溟白蛇與座前捧缽侍者許宣有宿緣,然後宣法海上場,告以玄機,授以寶塔,待他們緣滿孽清之日,收取白蛇與青蛇,永鎮雷峰塔底,並接引許宣同歸極樂。出於這樣的主題,作者在劇中雖也描寫了白娘子與許宣的情緣,但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即白娘子與許宣的情緣不是作者描寫的重點,而是通過兩人的情緣,宣揚「苦心修行」、「一切皆空」等佛家「妙理」。因此,在劇中,兩人的情緣不真誠,尤其是許宣,自始至終對白娘子的愛一是不主動,二是疑慮重重,動搖不定。而白娘子雖有對愛情執著的一面,但面對法海的阻撓和破壞,她無所作為,抗爭不力,聽從命運的安排。同時,黃本尚未為白娘子脫去妖氣,如彰報齣,白娘子為水族報仇,嚴厲懲罰捕魚人,命青兒把捕魚人抓來,「將敗鱗折翅,斷鬚落爪,裝刺其身,乘入網中,拋於淺水薄灘之間,以示打網為之戒」。這就損害了白娘子的形象。由於黃圖珌的雷峰塔敷演的是民間早已流傳的白蛇傳的故事,因此,當劇本編成後,就被藝人們搬上了舞臺,如黃圖珌自稱:劇本「方脫稿,伶人即堅請以搬演之」(觀演雷峰塔傳奇引),「一時膾炙人口,轟傳吳越間」(伶人請新製棲雲石傳奇行世小引)。
黃圖珌的雷峰塔傳奇在流傳和演出過程中,民間藝人們根據觀眾的意願和舞臺演出的需要,又不斷對它加以修改。在乾隆年間出現了一部梨園抄本雷峰塔傳奇,相傳是經陳嘉言父女改編而成的。陳嘉言是乾隆年間揚州崑曲戲班「老徐班」中的丑腳演員,如揚州畫舫錄謂老徐班諸伶中,「三面以陳嘉言為最,一出鬼門,令人大笑」。由於陳改本沒有正式刊行,只是在梨園中傳抄,故通常稱它為「梨園抄本」或「舊抄本」。舊抄本是根據觀眾的意願即以同情與歌頌的態度來描寫白娘子與許宣的情緣的,因此,它在黃本基礎上作了較大的改動。一是為白娘子脫去了一些妖氣,使這一形象更具有人情味,更值得人們的同情。如刪去了黃本中回湖、彰報、懺悔、捉蛇等有損白娘子形象的幾齣戲,看得出舊抄本為了使白娘子能與擁有佛法的法海搏鬥而保留了一些蛇妖的面目外,在她與許宣的愛情上,則已為她脫盡了妖氣,成為一個美麗多情、勇敢善良的青年女子形象。二是增強了對白娘子與許宣的愛情的描寫,尤其突出了白娘子對愛情的堅貞執著,增加了端陽、盜草、救仙、水鬥、斷橋等幾齣重頭戲。三是給了白娘子與許宣的愛情一個美好的結果,增加了奏朝、祭塔兩齣戲,讓白娘子產下一子並中了狀元。這一結局雖符合下層觀眾的意願,但引起了一些封建衛道士的非議,如黃圖珌對這一情節十分不滿,曰:「白娘,蛇妖也,生子而入衣冠之列,將置己身於何地耶?」(觀演雷峰塔傳奇引)意謂白娘子不應該有這樣美好的結局,蛇妖之子也不配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員。舊抄本在藝術形式上,也根據舞臺演出的需要,對黃本作了改進,如在結構上,使劇情發展更為緊湊,語言上更通俗易懂。由於舊抄本是根據觀眾的意願和舞臺實際加以改編的,故深受觀眾的歡迎,在當時曲壇上廣為流傳,「盛行吳越,直達燕趙」(同上)。
舊抄本因只在梨園中傳抄,沒有正式刊行,因此,自舊抄本產生後,到了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又產生了由「岫雲詞逸改本、海棠巢客點校」的雷峰塔傳奇。岫雲詞逸即方成培,字仰松,別署岫雲詞逸,徽州人。生於清雍正年間,卒年不詳。作有雷峰塔、雙泉記兩種傳奇。方本雷峰塔是在舊抄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在每齣的結尾處附有改本與原本間的主要差異。方成培自稱,其改本「較原本曲改十之九,賓白改十之七。求草、煉塔、祭塔等折,皆點竄終篇,僅存其目。中間芟去八齣。夜話及首尾兩折,與集唐下場詩,悉余所增入者」(雷峰塔自序)。從情節的設置與人物的塑造來看,方本在舊抄本的基礎上,對白娘子的形象作了進一步的改造,賦予了她更多的人情味,更突出了她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同時,也對許宣的形象作了一些改造。在舊抄本中,白娘子的形象得到了改變,而許宣仍有動搖不定、不真誠的一面,如在付缽齣,當法海要他收取白娘子時,他竟不念舊情,毫不猶豫地接過缽盂,去收取白娘子。方本則改為許宣不願受缽,尚念「夫妻之情,不忍下此毒手」(重謁)。這樣不僅較合情理,而且也突出了兩人之間愛情的真誠。在劇本結構上,方本也作了一些改進,使劇情發展更為合理緊湊。
由上可見,雷峰塔傳奇在流傳和演出過程中,在故事情節與藝術形式上,都不斷地得到改進與完善。因此,它也深受廣大觀眾的熱愛,膾炙人口。直至今天,盜草、水鬥、斷橋等仍是崑曲中的傳統折子戲,經演不衰。另外,各地方戲中有關白蛇傳故事的劇目,如川劇、京劇、湘劇、越劇、揚劇中的盜仙草、金山寺(又名水漫金山)、斷橋等劇碼,也都是根據雷峰塔傳奇改編而成的。
 

目次

齣 目
 第一齣 開 宗 一
 第二齣 付 砵 四
 第三齣 出 山 一二
 第四齣 上 塚 一六
 第五齣 收 青 一九
 第六齣 舟 遇 二三
 第七齣 訂 盟 二九
 第八齣 避 吳 三五
 第九齣 設 邸 四○
 第十齣 獲 贓 四三
 第十一齣 遠 訪 五○
 第十二齣 開 行 五八
 第十三齣 夜 話 六三
 第十四齣 贈 符 六九
 第十五齣 逐 道 七四
 第十六齣 端 陽 七八
 第十七齣 求 草 八四
 第十八齣 療 驚 九二
 第十九齣 虎 阜 九五
 第二十齣 審 配 一○○
 第二十一齣 再 訪 一○三
 第二十二齣 樓 誘 一一○
 第二十三齣 化 香 一一四
 第二十四齣 謁 禪 一一九
 第二十五齣 水 鬥 一二二
 第二十六齣 斷 橋 一三○
 第二十七齣 腹 婚 一三六
 第二十八齣 重 謁 一四一
 第二十九齣 煉 塔 一四四
 第三十齣 歸 真 一五○
 第三十一齣 塔 敘 一五三
 第三十二齣 祭 塔 一五七
 第三十三齣 捷 婚 一六二
 第三十四齣 佛 圓 一六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5 136
舊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