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群書治要譯注(全10冊)(簡體書)
滿額折

群書治要譯注(全10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0 元
定  價:NT$ 2520 元
優惠價:87219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余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別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書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唐太宗特令繕寫《治要》十余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貞觀九年,唐太宗再次總結閱讀《治要》的感受說:“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見《貞觀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將《治要》作為創建貞觀“盛世”依據的道理了。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為圭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據日本尾張國校督臣細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書治要》時寫的考例中記敘,早在公元13世紀日本鐮倉幕府第五代武將軍北條實時(亦稱金澤實時),因其“好居書籍”,故在發現《群書治要》后,請中秘書寫“以藏其金澤文庫”,《群書治要》因此得以傳世。后來,此書歸德川家康,他在得到這個本子后,曾于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殘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后,《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贈給了德川家康的后裔尾張、紀伊兩家藩主。事實上等于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間的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家的大納言宗睦,有感于《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借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于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
本書根據天明本《群書治要》、元和本《群書治要》整理校勘,并對字詞進行詳細注解、對原文和注文都進行了白話翻譯。

作者簡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書監,并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于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陜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名人/編輯推薦

★全注全譯:本書對《群書治要》進行了全注全譯,由多位傳統文化學者、教授和資深人士歷時一年完成。
★繁體豎排:為保留經典原貌,本書采用繁體豎排,是今人學習傳統經典的經典讀本。
★補錄三卷:《群書治要》原亡佚三卷,本書補錄了三卷,使得此書得以完備。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后出現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傳承、不斷豐富發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數量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圣先賢的圣賢教育代代都能培養出圣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后繼有人,讓傳統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后世子孫蒙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我國歷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不僅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爲圭臬,創造了日本歷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我國歷史上因爲失傳了一千多年,一直鮮爲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馀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別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二十萬卷,設立“弘文館”,即爲國家藏書之所,亦爲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才,“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 “或至夜分而罷”。每當朝廷議事之后,唐太宗便延請衆人同入弘文館,向衆賢士請教治國良策,以爲日后施政良方。
儘管諸賢士日夜在弘文館輪值,但是也并非時時隨侍在太宗之側,而且古代經典卷帙浩繁,很難遍覽,即使是遍覽群書,也恐有不得其精要的遺憾。太宗有感于此,故而産生編撰《群書治要》的想法。對此,《新唐書?蕭德言傳》記載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馀萬言。書成,如魏徵于序文中所説,實爲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治要》后,在《答魏徵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爲勞也,不亦大哉!(見《全唐文》)”唐太宗特令繕寫《治要》十馀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貞觀九年,唐太宗再次總結閲讀《治要》的感受説:“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見《貞觀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將《治要》作爲創建貞觀”盛世”依據的道理了。
此外,按照宋代王應麟編撰的《玉海》引用《集賢注記》一書上記載:天寶十三載十月,敕院內別寫群書政要刊出。另外,在李蘩《和鄴侯家傳》里面也提到:“‘朕欲知有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廣博,卒難尋究,讀何而可。’對曰:‘“昔魏徵爲太子略群書之言理道者,撰成五十卷,謂之群書理要。’”可見,唐朝的人對這本書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視的。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爲圭臬,成爲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根據日本島田翰著的《古文舊書考》稱:“《續日本后記》載:‘仁明天皇承和五年(唐代開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天皇御清涼殿,令助教(日本官名)直道宿稱廣公讀《群書治要》。’”日本《三代實録》云:“清和天皇貞觀十七年(“貞觀”是日本第五十六代天皇年號,相當唐乾符二年,即公元八七五年)四月,天皇讀《群書治要》。”由此可知,《群書治要》在唐文宗時已傳入日本。至唐僖宗時,日本清和天皇仍然“與大臣共研讀之”。據考,日本嘉元(日本九十四代天皇年號)四年(相當元大徳九年,即公元一三零五年)二月十八日,《群書治要》“以右大辦(日本官名)三位經雄卿本書寫點校畢”。可見此書流傳到日本后,一直受到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視。因此,日本人林信敬在《群書治要》天明本的校正序里就説道:“我朝承和、貞觀之間,致重雍襲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講究此書之力。”指出日本承和、貞觀年間(約公元八三四-八七六年),社會呈現出安定繁榮的盛世局面,未必不是借助這本書的力量所成就的。
據日本尾張國校督臣細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公元一七八五年)刊印《群書治要》時寫的考例中記敘,早在公元十三世紀日本鐮倉幕府第五代武將軍北條實時(亦稱金澤實時),因其“好居書籍”,故在發現《群書治要》后,請中秘書寫“以藏其金澤文庫”,《群書治要》因此得以傳世。后來,此書歸德川家康,他在得到這個本子后,曾于一六一六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殘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后,《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贈給了德川家康的后裔尾張、紀伊兩家藩主。事實上等于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的不多。一七八一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家的大納言宗睦,有感于《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借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一七八六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于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寬政八年(公元一七九六年)尾張藩主家以五部移送長崎海關掌管近藤重藏,托其轉達中華。近藤氏以一部存長崎圣堂,一部贈諏訪社,三部贈唐商館,由中國商人攜回,《群書治要》重回中土。嘉慶七年,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序中已言及天明本《群書治要》。其后,《群書治要》入阮元輯《宛委別藏》。民國年間,商務印書館曾將《群書治要》重新排校出版。《群書治要》得以傳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原駐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版《群書治要》,后帶回國交由呂效祖先生點校,先后出版了《群書治要》點校本和《群書治要考譯》。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曾爲該書題詞:“古鏡今鑒”。
爲了讓這一罕見的治世寶典利益當今世人,這次我們將此書進行了注釋和白話翻譯,并補録了亡佚的三卷,以便于當前人們學習。
《群書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邦的經驗彙編,是中華先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相信一定能夠爲當代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研讀《群書治要》,可以達致“君”學可以治國、“臣”學可以輔政、“民”學可以齊家的效果。愿我輩同仁,共學此書;愿古圣先賢之教誨,利益世人,和諧世界。

《群書治要譯注》學習小組于壬辰年春月

目次

第一冊
前言
從《群書治要》看圣賢教育的重要性
《群書治要》譯注序
譯注說明
《群書治要》序
校正《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考例
卷一周易
卷二尚書
卷三毛詩
第二冊
卷四春秋左氏傳(上)補
卷五春秋左氏傳(中)
卷六春秋左氏傳(下)
卷七禮記
卷八周禮周書國語韓詩外傳
第三冊
卷九孝經論語
卷十孔子家語
卷十一史記(上)
卷十二史記(下)吳越春秋
卷十三漢書(一)補
第四冊
卷十四漢書(二)
卷十五漢書(三)
卷十六漢書(四)
卷十七漢書(五)
卷十八漢書(六)
第五冊
卷十九漢書(七)
卷二十漢書(八)補
卷二十一后漢書(一)
卷二十二后漢書(二)
卷二十三后漢書(三)
第六冊
卷二十四后漢書(四)
卷二十五魏志(上)
卷二十六魏志(下)
卷二十七蜀志吳志(上)
卷二十八吳志(下)
第七冊
卷二十九晉書(上)
卷三十晉書(下)
卷三十一六韜陰謀鬻子
卷三十二管子
卷三十三晏子司馬法孫子兵法
卷三十四老子鹛冠子列子墨子
第八冊
卷三十五文子曾子
卷三十六吳子商君子尸子申子
卷三十七孟子慎子尹文子莊子尉繚子
卷三十八孫卿子
卷三十九呂氏春秋
第九冊
卷四十韓子三略新語賈子
卷四十一淮南子
卷四十二鹽鐵論新序
卷四十三說苑
卷四十四桓子新論潛夫論
卷四十五崔寔政論昌言
第十冊
卷四十六申鑒中論典論
卷四十七劉虞政論蔣子萬機論政要論
卷四十八體論時務論典語
卷四十九傅子
卷五十袁子正書抱樸子

書摘/試閱



【譯文】孔子說:《易經》中包含有圣人之道的四個方面:圣人通過發言而施政教,則看重其爻卦之辭;圣人有所行動作為時,就效法其陰陽變化之律;圣人用來指導制作器物時,就效法其卦爻之象;圣人用來占問決疑時,則崇尚它的占筮之理(這四個方面存在于爻辭和卦象之中,可以從中獲取并且使用)。
【原文】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
【段旨】此一節節錄自《系辭傳·上》第十章,說明《易》有至精、至變、至神之性。
【注釋】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至“其孰能與于此”:《周易正義》:“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者,既易道有四,是以君子將欲有所施為,將欲有所行,往占問其吉兇,而以言命蓍也。“其受命也如響”者,謂蓍受人命,報人吉兇,如響之應聲也。“無有遠近幽深”者,言易之告人吉兇,無問遠之與近,及幽遂深遠之處,悉皆告之也。“遂知來物”者,物,事也。然易以萬事告人,人因此遂知將來之事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者,言易之功深如此,若非天下萬事之內,至極精妙,誰能參與于此,與易道同也。此已上論易道功深,告人吉兇,使豫知來事,故以此結之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