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情智教育十日談(簡體書)
滿額折

情智教育十日談(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情智教育十日談》是陶繼新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就“情智語文”“情智教育”所做的對話。孫雙金的情智教育,意在突破當下語文教育以及整個基礎教育所存在的“重智輕情”的頑疾,引領教師們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使學生可以領略到語文的魅力、教育的價值。他的主張與實踐在語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圍內,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值得教育者關注與研究。

作者簡介

陶繼新是山東教育社編審、原總編輯。現任《創新教育》執行主編、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動讀書人物。他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和《人民教育》等幾十家報刊上發表長篇通訊、教育教學論文、編輯業務論文、訪談、評論、散文等700多篇,計550多萬字。
著作有《治校之道》《非常父母》《做一個幸福的老師》《造就卓越學校》《名校解析》等29本。在全國開設講座500多場。
孫雙金是教授級教師,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情智教育創始人,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家成長叢書》首批20位入選者之一,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曾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全國首屆十大明星校長” “全國名校長”等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孫雙金,不僅是聲名響徹全國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還是聞名遐邇的校長。他的情智教育,在中國小學語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圍內,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也許大多數人一時很難達到孫雙金的情智境界,可是,卻可以向他學習,向他靠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乃至自己的生命境界。
這本書,無疑是向孫雙金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指導文本。走近它,也就與情智教育結了緣,也就有了情智之美。

序言2 情智的要義與品格——孫雙金老師的精神追索與智慧系數

孫雙金,不僅是聲名響徹全國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還是聞名遐邇的校長。他的情智教育,在中國小學語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圍內,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情智”,單從字面來看不難理解:情感與智慧。但是,要想了知其深厚的內涵,卻并不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我也是最近幾年才關注孫雙金的情智教育的——聽他講課,聽他作報告,與他交流,到他任校長的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以下簡稱北小)參觀采訪,然后才對他的情智教育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而更加深入地走近情智教育,則緣于2013年暑假期間我們整整十天的QQ對話交流。
在小學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及生命成長過程中,情的作用與意義是極其不容忽視的。讀書時之所以要“披文以入情”,就是因為作者在寫作時是“情動而辭發”的。真正優秀的作品,都有作者的靈魂在場,都有感情之水在其中流淌。文本雖由文字組合而成,可是它有生命,有氣場。如果沒有情,這些文字就像人沒有了血肉一樣,只是骨架一堆而已。聽孫雙金講課,讓人感到文中之情與他的情完全融合為一,以至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我們也隨著他的感情走進文本,感受作者彼時彼地感情脈搏的跳動。
學生從孫雙金那里,無時無地不感受到情的可貴與美麗。因為他的情是真的,“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也。情真才能打動人,才能讓人信任。即使是小孩子,對教師的情是真是假,也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孩子那里,所有的虛假,都會被他們看得一清二楚。當然,所有的真情,也會被他們看得一清二楚。很多人說孫雙金會與孩子交流,只要他一上課,孩子們很快就進入近乎亢奮的狀態。這當然得益于他有技巧與藝術,但本質上則緣于他不但有真情,而且是借助孩子般的童真走進孩子們的心里的。老子認為“復歸于嬰兒”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孫雙金則已經達到這一境界。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上課,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他都能初入課堂就與孩子情感相通,讓課堂有了“好玩”的感覺。因為這情里,除了真,還有童年的美好,還有天然的純凈。語文是美的,孩子是美的,生活也是美的,而課堂教學,也就有了美輪美奐之妙。學生聽孫雙金上課絕對是一種享受,是一段美的歷程。如果學生能連續在他的課堂上學習幾年的話,不但會大大提升語文水平,更會生成一種真善美的心境。
何止教學?在整個教育中,孫雙金的情都是流動不居的。作為校長,他與教師之間沒有任何心理屏障。教師從他那自然的微笑里,體味到一覽無余的真情實感。在孫雙金看來,教師們從天南地北走到一起,絕對是一個美妙的相聚,而他成了他們的校長,更是一個生命的奇遇。珍惜每一個教師的感情,珍惜每一天的相遇,當是一種生命的享受。所以,他關心教師的生活,也關心教師的精神成長——不是責任使然,天性如此。教師是一個很有人文氣息的群體,他們對于情感有著特殊的敏感。對于孫雙金的這份真情,感受、感恩之后,他們自然又將其化作努力工作的行動。于是,北小,就有了其樂融融而又積極向上的氛圍。
孟子說“仁者愛人”,孫雙金的情智教育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愛。有了愛的支撐,情才能生成更大的生命能量。愛的博大,可以外化成一種奇特的力量。他愛學優生,也愛待優生;他愛心理健康的學生,也愛相對落后的學生。孔子的“有教無類”,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于是,待優生在他的愛的撫慰下,有了很大的進步;那些問題學生也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成了心理健康的學生。他愛名師,也愛平凡的教師。在他看來,只要盡心盡力了就好,結果有時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任何教師,都是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可愛的。教師們一邊接納這樣的愛,一邊用心工作,去愛他們所教的孩子們,也愛與他們相處的同事們。于是,因愛而相聚在一起的北小的教師們,就有了和諧與幸福。
在孫雙金的生命天平里,智與情一樣,是一個很重的砝碼。孔子說“知者樂”,而快樂則是一種高品質的情。看來,智與情有著一種內在的邏輯聯系。
聽孫雙金上課,經常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火花。其實,這就是智慧的呈示。為什么有的教師備課也很用心,可是,在課堂上就是沒有靈動之氣呢?我想,從表面上看,靈感是突兀而至的,可是,它卻并不隨意降臨到所有教師身上,而是特別青睞孫雙金這樣的“有心”教師。何以如此?這幾年與孫雙金接觸多了,了解也多了,我發現,他的課堂藝術,以及隨即生成的靈感,乃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也。他不僅系統又認真地研究了教材,更閱讀了大量的經典。經典是大師的精神產品,擁有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力量。讀得多了,他便慢慢地從大師那里汲取了營養,化成了自己的智慧,進而將之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在某個教學的場景中,也許沒有任何預設,可是,他卻因心中有了大量的智慧儲備,信手拈來,給人以天衣無縫的感覺。其實,任何的奇妙之中,都蘊含著一種叫作“功夫”的元素。學習名家,不能只觀其課堂教學中的精彩點,還要探究其“詩外功夫”在哪里。同時,智慧還需要生命的實踐,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要接地氣,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知道孔子沒有周游列國的十四年磨難,是不可能成為大教育家的。孫雙金也不是一開始就成為北小校長的,他曾蟄居一個縣城二十來年,從普通小學語文老師到主任再到校長。他不求聞達于世人,只求教學實踐與學校管理上的突破。他經歷了很多困難,也克服了很多困難,更重要的是,他享受到了破解困難的心靈愉悅。這份經歷與奮爭,是他形成智慧的必要條件。因為只有理論的學習,沒有實踐的磨礪,是不可能凝聚成智慧的。
當走進北小這所名校擔任校長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足夠的智慧與能量。所以,他非但沒有捉襟見肘之困,反而有著游刃有余之美。
正因如此,他也希望教師與學生都能生成更多的智慧:從課堂教學到課程設置,從教師備課到寫作訓練,從“三塊石頭”到文化建設,從校內活動到社會實踐,如此等等,都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只是為了習得知識,還要讓智慧之水源源不斷地流進來,澆灌到師生的心里。所以,大凡到過北小的人,如果認真地考察一下就會發現,這里的教師與其他學校的教師不一樣,這里的學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也不一樣。因為智慧內化于心,外化出來就是一道又一道絢麗的風景。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情智教育的情與智,雖然內涵不同,但二者之間又有著內在的聯系。有的時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最終水乳交融。特別是在孫雙金課堂教學與教育管理的一些經典片段中,就有這兩個元素的和諧共生。
也許大多數人一時很難達到孫雙金的情智境界,可是,卻可以向他學習,向他靠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乃至自己的生命境界。而這本書,無疑是向孫雙金學習的一個很好的指導文本。走近它,也就與情智教育結了緣,也就有了情智之美。盡管達到情智教育的更高境界還需要些時日,可是,“心向往之,雖不中,不遠矣”。
孫雙金為本書起了一個很好的名字——“情智教育十日談”。這可能會讓大家想起意大利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巨著《十日談》,但這不是有意模仿薄伽丘的書名,而是一種巧合。因為這本書正是我與孫雙金用十天時間,通過QQ對話完成的。我們都沒有現成的文稿,即興而談,率性成文。盡管有的地方還有些粗糲,但亦有著道法自然的從容。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期盼,那就是希望有緣的讀者能夠認可和喜歡它,并從中真正受益,這對于我們而言則是最好的獎賞。不過,因為時間倉促,難免會有不足之處。誠望讀者給我們多提建議與意見,以期再版時予以修正。

陶繼新
2013年8月14日于濟南

目次

《情智教育十日談》是陶繼新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孫雙金就“情智語文”“情智教育”所做的對話。孫雙金的情智教育,意在突破當下語文教育以及整個基礎教育所存在的“重智輕情”的頑疾,引領教師們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使學生可以領略到語文的魅力、教育的價值。他的主張與實踐在語文界甚至更大的教育范圍內,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值得教育者關注與研究。

書摘/試閱

情智教育的提出
一、緣何提出情智教育
【孫】我怎么提出情智教育的呢?主要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其一,梁思成先生在1948年提出了走出“半個人的時代”的命題。在半個多世紀以前,梁先生就敏銳地感受到,我們的教育存在問題。存在什么問題呢?那就是不著眼于人的整體,人的全面發展,而是一味地偏重科學教育或工具理性教育,把人文教育給拋棄了。
其二,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叔子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走出半個人的時代》。楊先生作為工程院的院士,特別看重人文教育。他覺得科學和人文是個整體,是不能分割的。他所帶的博士生要想取得畢業證書,必須能夠背誦《論語》和《道德經》。一個工程學科的博士生,要去背《論語》和《道德經》,許多人不能理解,但是楊先生堅持這樣做。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是全球公認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可是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因為他左右腦和諧發展,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諧統一。像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先生,寫得一手好古體詩。我們前面說過的錢學森,這么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古體詩詞的底蘊也非常深厚。
其三,我再說說我身邊的人和事。拿我自己來說,我在中學的時候,數理化學得遠遠比語文好。每次考試,數理化的成績都名列前茅,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但是,進了師范后,因為喜歡語文,我讀了大量的人文類書籍,走上了語文教學的研究之路,還成了語文特級教師。數理化的功底,對我今天的發展有沒有作用呢?應該說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培養了我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培養了我多角度的思維能力。再說我們學校的副校長張齊華吧,網上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是,他讀的人文類書籍比我們相當多的語文教師還要多。談起當下的語文名師來,他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數學思維和語文思維的和諧統一。所以我感到,一個人的發展最終拼的是綜合實力。只有綜合素養強了,才有后勁,才能走得更遠!

【陶】“半人教育”恐怕古代就有,所以,當年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什么是“成人”(完美之人)的時候,孔子這樣回答:“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美的人了。其實,這就像您所說的綜合素養高的人,而不只是學習成績好的人。今天的教育,還遠遠沒有達到孔子所要求的完美之人教育的標準,還只是在應試上下功夫。所以,您的情智教育可以說是應時而生的。
楊叔子先生當是一個真正的大師,甚至可以說,他是一個教育大家,因為他知道一個人真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沒有高水平的科學素養與高品位的人文素養是不可能的。在楊叔子的理念里,科學與人為本“同源共生”,都屬于文化整體,因而彼此交融、不可分割。他舉例說,漫畫中寥寥幾筆,就是現代數學分支拓撲學中的“特征不變量”;而自然科學中所謂不證自明的“公理”,其實是人的精神世界對外在對象的直覺和感悟。楊先生提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學中應有鮮活的人文精神和內涵,而人文中應有寶貴的科學基礎。您上面談到的愛因斯坦、錢學森等,都不只是“制器”者。您之所以提出情智教育,也是既要“制器”,更要“育人”啊!
在這方面,我也很有體會。我上中學的時候特別喜歡數學,而在1980年從濟寧師專畢業的時候,我卻差一點留校教形式邏輯。我對形式邏輯有著特殊的愛好,且當時教形式邏輯的張教仁老師對我也特別厚愛。在課堂上,他每逢提出問題,我幾乎都是第一時間回答,很令他滿意。而且,我當時特別喜歡古代漢語。可是,后來從事了媒體工作,更多地與編輯、采訪與寫作打交道了。可是,我對形式邏輯與古代漢語的熱愛,卻一直沒有消減。結果,我發現:我在進行形象思維的時候,也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因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學得比較好,在寫作中,不用有意為之,違背邏輯與語法規則處便相對較少。這說明什么問題?學問是通的。還是《中庸》說得好:“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我一直認為我非特別聰明之人,可是,卻在一步步走向“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的境地。這,也許與我進行交叉式學習且持之以恒有關吧。

【孫】其四,是學校本土文化的自然生成。2003年,我調到北小任校長。報到的第一天,我巡視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記得走上行政辦公樓,在一層和二層的轉彎處,看見櫥窗里有塊大銅牌,上面刻著北小每一位教師進入新世紀對北小娃娃的寄語。在銅牌的中央,刻著柳斌先生的題詞:“含愛生情懷,有教育智慧。”兩句話當中的一個“情”字,一個“智”字,觸動了我的心靈。
如果說我們以前的教育,是追求知識的教育,所謂“知識就是力量”,那么,在這追求創新21的世紀——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智慧;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和諧發展的人才,才能適應創新性時代的要求。我想老校長之所以把柳斌先生的題詞刻在銅牌上,是想借助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對教育的理解和追求吧!今天我明確提出情智教育的辦學主張,正是對老校長這種追求的集中表達。

【陶】從表面來看,您的情智教育是突然而生的,或者說是受到了題詞的影響才形成的。其實,那只是一個外在的誘因,任何靈感都不是憑空而降的。因為在您的心里,很久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了,而柳斌的題詞,觸動了您積淀在心中的思想,才靈感頓生,有了情智教育的橫空出世。同時,還有一點,您既是創新者,也是繼承者。有的校長到了一所新的學校,總是希望能有一點新的動作。于是,否認前任校長,甚至攻擊前任校長。其實,這樣的校長不明白一個道理:任何的創新,都是需要繼承作鋪墊的。而且,對前任的否定,有的時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出于私利,沒有公心,或者沒有把握好度,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二、“半人教育”
【孫】關于“半人教育”,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理解。
1.“半人教育”是唯知教育。唯知教育一味地追求知識,把活生生的人當作知識的容器,以為只要把知識灌輸進去了,就裝在容器里了。殊不知,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個性的。一個人所不喜歡的東西,不理解的東西,灌輸進去是會產生排異反應的,他會有抵觸的情緒、厭惡的思想。所以,如果一味地灌輸知識,是偏離了人的教育的本質規律的。
2.“半人教育”是文理分科的教育。我們現在的教育,越來越精細化了,從中學開始,就過早地文理分科。學文科的,就把理科的科目拋棄了;學理科的,則把文科的科目拋棄了。也就是說,他們過早地把自己的大腦一分為二了。有的偏重右腦發展,有的偏重左腦發展。結果,人成了畸形的人,成了分裂的人。
3.“半人教育”是科學至上的教育。五四運動之后,近一百多年以來,國門打開,西方的科學思想紛至沓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普遍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教育不能救中國,唯有西方的科學教育,才可以拯救中國。于是,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是重科學教育的歷史。誠然,重視科學教育,我們的科學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物質文明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人文教育丟失了,整個民族的道德滑坡了。漸漸地,有識之士才發現,一味地追求科學教育,拋棄人文教育,沒有人文素質作為支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引領,一個民族,要想復興,要想強大,也是不可能的。
4.“半人教育”是分數教育。這一點在當下尤為突出,尤為過分。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赤裸裸的分數教育:你低一分就不能進入名校;你低一分,單位就不會錄取你,你就失去了一個體面的工作。分數,已經成了名校的敲門磚,崗位的敲門磚。這種分數至上、分數第一的教育,完全把教育扭曲了,把人性扭曲了。所以現在的考試作弊,幾乎都成為產業了。這不是教育的悲哀嗎?

【陶】同意您對“半人教育”的理解與詮釋。
唯知教育將知識作為唯一的教育內容,而忽略了智慧的重要性。只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教育,盡管也可以讓學生學到一定的知識,可是,永遠不可能讓學生超越知識,抵達智慧的境界。孔子說“君子不器”,學生不是容器,不能像灌水一樣往他們的腦袋里塞知識。因為學生是有生命的。不讓他們靈動起來,灌的知識再多,也不可能轉化為智慧,而學生也必然成為百無一用的書呆子。只有將人作為生命體,且不只是將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才能走出“半人教育”的誤區。
文理分科教育好不好?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在這方面,我沒有什么研究。可是,我覺得楊叔子的觀點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示。他說:“沒有科學的人文是殘缺的,沒有人文的科學也是殘缺的。”他舉例說,李時珍是醫藥學大師,他那時讀書沒分文科、理科,而其著述也無不體現人文修養之深厚。實踐證明,文理兼讀對人文修養裨益良多,而人文修養也能成就一個人的專業才能。他認為,科學是立世之基,人文是為人之本,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交融有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我非常敬仰楊叔子,讀過他的不少文章,他自己有親身的體驗與感受,所以他的看法,當是很有價值的。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包括孔子在內,特別重視人文教育,只有墨子較為重視科學教育,可是他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沒有被視為主流。有人分析說,這也許是中國古代科學不太發達的重要原因吧。最近讀張世英的著作《境界與文化:成人之道》,很受啟發,他對科學與人文的關系分析得可謂入木三分。中國近百年來的人文教育缺失了,甚至唯西方是好,即使是中國最優秀的人文教育傳統也丟棄了。結果呢?道德缺失,世風日下,不再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是只管愛財,不管合不合道義。《大學》中說:“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這才是人們應該追求的境界。作為大寫的“人”,不能見利忘義,而應當“見利思義”。加強人文教育,當是目前教育之要。
分數教育害人之深,可謂人人皆知,可是,不少人還是在一味地追求分數。為什么呢?因為是以考分定升學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取消以分錄取的方式呢?不能。因為目前還沒有找到一條比用分數錄取更有效的方法。不然,不正之風又會大興起來,老百姓也會對中考、高考失去信任。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覺得問題還是出在終端評價上:你考什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會特別關注什么。從這個意義上說,錯還不能只怪教師、學生與家長。然而,那么多人,那么多的課題研究,直到今天,還是沒有構建出一個更加有效,也更讓人信服的考試體系來。這一方面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解決。那么,作為有志之士,就要有點良心,就要在讓孩子考好分的同時,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未來積蓄更具生命力的東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