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台灣歌謠年代
滿額折

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台灣歌謠年代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研究紀露霞,猶如深入凍土中找尋琥珀,在邊陲與寒冷中碰觸沈埋不語的美麗……每找到一首歌,猶如讓不毛之地產生春天的綠意……要保持開放無心之心。
──石計生田野筆記2010年4月6日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石計生暨詩人身分奎澤石頭,左手寫詩,右手寫社會評論,以詩人細密心思關懷時代進行曲。

本書以寶島歌后紀露霞為研究靈魂人物出發,聚焦於音樂、藝術及台灣文化史方面的探討。時間上是從日治的昭和年代,到戰後國民政府執政的七○年代左右;探討活躍於全台,特別是深具流行音樂、戲曲歷史厚度的台北三市街:艋舺、大稻埕與城內/西門町一帶的台灣歌謠,也及於音樂台北的上海及諸混血魅影。在七○年代後,伴隨著地下化的台灣歌謠,校園民歌興起並傳播至中國,鄉愁軸線呈現多元狀態。本書作者提出「隱蔽知識」、「差異化鄉愁」、「準全球化」、「夢址」、「地下迴路」與「大雜燴混血歌」等創造性的理論概念,其作用乃形成時代盛行曲,彰顯某種多元化又具主體性的台灣意識。

作者簡介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人文社會學院社會地理資訊中心召集人

研究領域為藝術、音樂社會學、都市社會學、社會學理論與社會地理資訊系統。尤致力於六○年代台灣歌謠的個案分析、粉絲文化、歌仔本與城市歷史地理探究,特別是流行音樂經典歌手與城市空間的數位人文典藏與應用;近年來將觸角延伸至三○年代的東亞,特別是戰後初期的日本與中國的上海,探討台灣殖民/後殖民歷史裡跨越國界之城市音樂空間與社會詮釋比較研究。

 

目次

序言:台灣流行音樂的「地質學」 安德魯.瓊斯(石計生 譯)
Preface: “Geologies” of Taiwanese Popular Music Andrew F. Jones

自序
謝誌
第一章 社會環境中的感覺結構──寶島歌后紀露霞演唱生命史
 一、盛夏流光:那被「黃昏嶺」喚醒的研究熱情
 二、研究問題:音樂的歷史浮沈與時代精神性
 三、「斷代史」:關於紀露霞、歌謠與民歌研究的既成之見
 四、滾動雪球後的視野:回到「音樂人」本身看問題
1.南下:重建失落的「音樂人」紀露霞
2.一個懷疑:禁歌政策讓台灣歌謠沒落、民歌興起?
 五、社會環境中的感覺建構:發現「隱蔽知識」
【附錄一】台灣歌謠與民歌研究之「滾雪球」訪談總清單(2006-2008.10止)
【附錄二】紀露霞演唱生命史灌錄的唱片擇要列出(1955-2000)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差異化鄉愁」:台灣歌謠和台灣民歌興起的兩岸流傳
 一、鄉愁:一種到處尋找回家的感覺
 二、台灣歌謠與民歌的流行轉換
1.走入地方化的台灣歌謠
2.經濟起飛與民族意識的興起
3.台灣流行音樂與社會的研究
4.走向主流之路——民歌的興起
 三、歷史中的「黃色歌曲」與台灣民歌的三條主線
 四、流傳:台灣校園民歌與大陸歌手翻唱
 五、台灣歌謠與台灣民歌展現的「差異化鄉愁」
上海的呼喚:台灣歌謠裡的文化中國意識
六、結論087
參考文獻089

第三章 大台北地區台灣歌謠的「媒介迴路」空間考據(1960-80)
 一、前言
 二、空間與音樂:大台北媒介迴路分佈鳥瞰
 三、紀露霞與李靜美:音樂空間的族群語言分化過程
 四、「媒介迴路」的大後方:三重埔的流行空間
 五、結論
【附錄一】三重市工業工廠名稱一覽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台灣歌謠作為時代盛行曲:音樂台北的上海及諸混血魅影,1930-1960
 一、對於「國語流行曲」中心論的懷疑
1.台北是上海的影子
2.以「上海—香港—台北單一流傳路線」
 二、「混血歌」:台灣歌謠作為一種「時代盛行曲」之辯
 三、「準全球化」之路:從街頭走唱、流行小曲到紀露霞的混血年代
 四、混血音樂空間:台北「流行音樂三市街」
 五、台灣歌謠作為「時代盛行曲」中的諸多魅影
【附錄一】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擇要)
1.「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日本曲)
2.「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其他來源)
3.「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台灣作家或為台灣民謠)
4.「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歌曲目錄(原曲為國語歌曲)
5.「寶島歌后」紀露霞現存電影歌曲曲目
【附錄二】台北流行音樂媒介迴路據點屬性說明(從日治到戰後初期)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大稻埕異托邦:百年城市史裡的「福科問題」與文化閒逛
 一、太平町上的張東隆行
 二、凸顯閒逛者觀看的異托邦原則
 三、大稻埕異托邦裡的城市行走
1.霞海城隍廟的「另外空間」
2.「夢址」貴德街:陳天來洋樓與淡水河堤防
3.台灣人街道:延平北路到圓環的歌謠「自身空間」
4.「二橫」路街裡的茶文化「並置位址」
 四、朝向作為「夢址」的大稻埕異托邦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大雜燴混血歌」時代:戰後初期台灣歌謠「地下迴路」流傳的解殖民意涵
 一、脫離文學剩餘觀的台灣歌謠主體
 二、競逐論點下的「大雜燴混血歌」
1.「大雜燴混血歌」的台灣地區內徑路流傳
2.「大雜燴混血歌」的台灣地區以外的徑路流傳
 三、「大雜燴混血歌」的翻版(盜版)傳播
 四、「地下迴路」與台灣歌謠根莖逃逸線
根莖逃逸線:以韓國電影《第三特攻隊》主題曲在台流行為例
五、結論
【附錄一】「大雜燴混血歌」各語種歌曲相通曲目整理
1.台灣地區流傳狀況
2.台灣與台灣以外地區之歌曲流傳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歌仔本」裡的台灣歌謠乾坤:「二王一后」時代粉絲行動探究
 一、台灣歌謠歷史裡的「二王一后」
 二、歌星與粉絲的共同空間:「歌仔本」分析
1.廣播電台—「歌仔本」—電影—書局網絡
2.「廣播明星」—「歌仔本」—音樂教室—電台—書局網絡
3.「歌仔本」和書店
4.「歌仔本」和音樂教室
 三、結論
【附錄一】歌仔本裡收錄的「二王一后」演唱曲目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摘錄自)盛夏流光:那被「黃昏嶺」喚醒的研究熱情

「流行音樂特別能作為社會中的個人的認同,同時也能作為形成集體的文化和族群認同的強力來源;從這裡,個人能夠建構自己的感覺。……其他的文化形式如繪畫、文學、設計等能明確表達或炫耀價值分享和榮耀,但只有音樂能夠讓你感覺到那價值分享與榮耀。」 用當代音樂學家費司(S. Firth)的這段話,後設地回想兩年前的夏天,我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聆聽,所感覺到的台灣歌謠的震撼真的是再貼切也不過了。我這裡所說的「台灣歌謠」,指的是1950至60年代之間流行的台語歌曲,事實上它一直延續到1970年代,那我的只聆聽京劇、ICRT西洋流行歌曲和校園民歌的年少時代。我的年少青春時光的鄉愁有一部分是繼承父親從安徽省帶來的京劇哼唱,在收音機、電視裡李建復、侯德建的民歌中延伸為「文化中國」的記憶;另一部分則是收音機裡排解聯考壓力的美軍電台的告示牌排行榜的披頭四、卡本特兄妹、空中補給等合唱團的西洋流行歌曲。

我從來不知道還有什麼歌曲或音樂所建構的感覺是遺漏的。而2006年那個7、8月的盛夏時常暴雨的台北午後流光有些特殊的氛圍改變,或者說豐富了我的生命的感覺,多元化了我的鄉愁。那日,我如常地在家裡閑坐看書、寫作,並隨便轉動著剛從網路買來的仿古的具備留聲機外觀,事實上是能播放CD功能的收音機,FM 96.3,手指轉過又轉回來在這個頻道停住,一扇通往我所消失的60年代的大門就打開了:完全沒有廣告反反復復播送著的,後來才知道是紀露霞、文夏、吳晉淮、顏華、陳芬蘭、林英美、洪第七等曾紅極一時的歌星們所傳唱的台灣歌謠,彷佛從既熟悉又陌生的異邦走來的打心底的親切、動人,把我的感覺世界拼圖失落的一塊找回來,認同化為此岸花開並蒂的真實。

連續聽了兩個月,從那盛夏流光的歌聲中,我的耳朵認出了其中最為美妙雋永的聲音:紀露霞的〈黃昏嶺〉,我因為還能聽到這樣的聲音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價值與榮耀。我從來不知道誰是紀露霞。但我確信這聲音是和我的血液流動緊密相連的力量,召喚著一種奇妙的,在我出生之前就存在的,屬於我母親的土地呼喚。從南台灣遙遠的橋頭鄉甘蔗田裡的四合院,純樸的優雅的台語傳唱著另一種被刻意隱蔽的鄉愁。我既興奮又困惑地面對這從來未曾相見的鄉愁。開始像一個全球化網路時代下的現代人,過了五十年了。我在電腦螢幕裡的搜尋引擎不抱希望地打了三個大字「紀露霞」,竟然發現她仍然在陽明山某個陶藝餐館教唱歌,還有電話。躊躇甚久我終於鼓起勇氣輾轉聯絡,終於在最讓我心安的公館溫羅汀葉子咖啡店見著了,沈穩、謙遜、自在,坐公車而來的寶島歌后紀露霞。盛夏流光:那被〈黃昏嶺〉喚醒的多元鄉愁與研究熱情,就這樣由流行音樂所建構的、混合著自我與集體認同的感覺而展開,一種既是學術又超越學術的旅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