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2015華人古董市場指南
滿額折

2015華人古董市場指南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完整而系統地針對華人古董市場所策劃的指南專書,內容詳細介紹了台、港、中、澳四地一百多家的古董商與拍賣行經營特色,以精美彩色圖版展示店家收藏品項,羅列其詳細的基本資料與所在地圖;並且收錄了編輯部精選推薦的文物深度報導。另外本書還附錄古董書畫歷年排行榜、明清陶瓷款識,以及書畫名家印章落款查詢表。

序/導讀 收藏家的十四字箴言
文∣廖堯震

蘇軾說:「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中國大陸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整整三十年間,經濟快速地成長,讓全世界消費市場的結構產生巨大變化。藝術文物市場,作為經濟、文化消費的重要一環,亦受到中國經濟崛起的直接影響;由於財富迅速累積,中國在短期內製造出大批富豪,他們構成了亞洲藝術市場的中堅,這一代新的藏家不僅在市場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的收藏觀念與購買行為也影響了市場的運作及文化消費的價值觀。

市場競價追逐 人與文物漸行漸遠
相較於前一代清末和民初的收藏家主要因個人的興趣愛好而收藏文物,現代的收藏家則多半從投資的角度來思考收藏這件事──「包你一兩年就翻倍」成為藝術市場流行的宣傳口號,藝術品遂被視同有價證券的股票來買賣。自從中國大陸新興富豪加入文物市場競價後,這種情形更變本加厲,以短期獲利為目標的拍賣公司或古董商透過包裝和促銷藝術文物的手法,引導市場和藏家追逐高價,從中獲利。如最近十年來大行其道的「宮廷藝術」專拍,便是以製作精緻、華麗的宮廷文物,或是經清宮收藏、著錄於《石渠寶笈》的藝術品為誘因,讓文物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有如點石成金般地翻漲,屢創拍賣新高。即使在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遭受經濟大環境不佳的衝擊,一件永樂〈御製紅閻摩敵刺繡唐卡〉,仍拍出3億4844萬港元的天價;而一只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也以2億8124萬港元寫下歷年中國瓷器拍賣的第二高價紀錄,令人咋舌。

將文物加以包裝、行銷,原是藝術拍賣市場現代化經營的合理手段,而藏家以投資為標的,也是在邁入資本主義社會之後,以金錢計算衡量一切所產生的結果。然而,當藝術品作為一種「文物」的內在審美及歷史價值都已被棄之如敝屣、僅留下「物」的經濟價值時,文物與人之間便漸行漸遠,人們再也無法從收藏文物中獲得真正的樂趣。

寓意于物 重拾收藏樂趣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這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應王詵的要求,為這位宋代駙馬所興建、專門收藏古代書畫名蹟的「寶繪堂」題記的內容,大意是說:君子可以把心寄託在文物;而不可以把心留滯於文物。把心寄託於文物,即使微小的物件也會令人感到快樂,即使擁有珍稀的文物也不會帶來災禍;但如果把心留滯在文物中,即使微小的物件也會成為禍害,縱使擁有珍稀文物也不會帶來快樂。

王詵是北宋皇室貴冑,財力雄厚,生活物質條件之豐厚自不待言,他在京城的豪華宅第,引汴京之「金明池」水入內、大舉興建園林,而他在府邸設立的「寶繪堂」,當時人們以「錦囊犀軸堆象床,竿叉連幅飜雲光。手披橫素風飛揚,長林巨石插雕梁」來形容,儼然具備今日博物館之規模,裡頭所收文物可上溯至六朝和唐代,其價值更是無法估計。王詵作為北宋皇室首屈一指的私人收藏家,收藏文物之豐富,遠勝過今日的頂級富豪收藏家。

王詵雖然雅好書畫及收藏,但是生活豪奢,充滿貴公子的習氣。與他交遊的蘇軾自然理解到這一點,因此在〈寶繪堂記〉中,便以「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來告誡他。對於這群博古、好古的文人來說,文物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的美感和時代感,唯有培養對文物的嗜好、歷史與鑑定方面的知識,才能穿過時代的迷霧,看到一絲絲古代歷史的微光,享受收藏文物所帶來遨遊時空的樂趣。蘇軾以「煙雲之過眼」來形容在他周遭流動的文物,說明他見到好的書畫,也會想要收藏,但是被別人拿走時,他也不會覺得可惜,因為他知道人生的際遇無常與寶物的聚散存亡,這兩者皆是無可避免的事。

培養知性收藏家 市場也需築夢
蘇軾所提出的收藏觀念,不斷在後代的文人間獲得回響,如元代著名的鑑藏家周密,便將其平生所見書畫名品一一著錄下來、撰述成書,並以《雲煙過眼錄》命名之;而民國大收藏家張伯駒(1898~1982)則是以「雖煙雲過眼,而雲煙固長鬱於胸中也」來自我砥礪,將其畢生珍藏的陸機〈平復帖〉、杜牧〈張好好詩〉、范仲淹〈道服贊〉、蔡襄〈自書詩冊〉、黃庭堅〈草書〉等八件珍貴法書無償捐獻國家,化私為公,亦是對「寓意于物」、「不留意于物」身體力行的一種實踐。

把心寄託在文物,為我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和心靈的滋養;而將文物視為煙雲過眼,則讓我們不會以占有文物為目的,回到藝術陶冶的功能。如果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進而惠及社會,那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

時至今日,民國以來的收藏世家幾乎不復存在,前人累積的知識經驗與成熟的收藏觀念亦逐漸為人所淡忘,導致今日藝術市場成為追逐金錢的戰場。唯有重新思辨「寓于物」與「留于物」的含意,並且提升收藏家鑑賞文物的能力和水準,才能為中國藝術市場注入更加理性、更具有文化內涵也更成熟健康的收藏環境,為知性、審美的精神活動留一席之地!

目次

市場觀察 收藏家的十四字箴言/廖堯震

收藏心得 想懂中國藝術文化,請先動手/鄭又嘉

封面故事 與佛相遇的美感:因陀羅與因陀羅尼(Indra and Indrani)/門德揚拍賣

拍賣公司索引

中國及港澳地區商家索引

台灣地區商家索引

附錄
歷年中國文物(瓷器、工藝)前十大排行榜
歷年中國書畫(古代、近現代)前十大排行榜
明清陶瓷款識
明清書畫名家印鑑

書摘/試閱

想懂中國藝術文化,請先動手
文∣鄭又嘉

「現在不懂得茶、花、香,根本無法在古董行業裡立足」,一位古董商朋友如此對筆者說道。隨著市場從2011年尾開始盤整,書畫文物出現難買難賣、流動性降低的情況,市場運轉的步調開始變慢;發展日益極端化,罕於現身市場的頂級名物,成了極少數手握龐大資金的買家禁臠,與市場基本盤的行家們無關,甚至與大多數的收藏家也無關。藏有名物重器、良品佳構,且守得住的藏家買主們,在市場混沌未明之時紛紛惜售,既怕賣不到心中滿意的價位,也怕賣掉之後再也買不回同樣好的作品。

古董商或拍賣會為謀求生路,培養新進收藏族群,開始出現客層帶寬廣老少咸宜之與文人文化生活相關的行銷包裝手法,公私收藏也紛紛搭配相關主題策畫展覽,原本早已茶館林立的文化觀光商圈之新興店面,幾乎全為各形各色的茶行所取代,藝術刊物及生活風格雜誌亦紛紛製作相關專題,風氣熾熱可見一斑。

儘管此一現象乃出自因應市場貨源供應短缺的被動性轉變,卻倒不失為古代中國文化傳統於當代發展進一步提升的契機。文人生活文化早已出現在中國歷史,淵遠流長,深植生活之中,只是有的面向被重視得較早、普及得較廣,有的較晚也族群較小,可見在文化生活中安頓身心是人們亙古不變的渴求,而在當今物質文明過剩的時代中更加熾盛,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在文化的傳統中找尋到豐沛的養分。

然而,目前的追求多數仍是停留在知識面、物質面和形式上的學習模仿,要知道最初文人文化的生發,是由最具中國文化涵養的文人們由內而外具體實踐於生活中的一切,其目的並不在於感官享受,而是藉之去沉澱思慮,經由感受與宇宙自然相互對話進而融合為一體,達到在精神與心靈上的滋養與提升,畢竟真正能令人安頓身心的惟有與心相通、昭示於宇宙自然之恆常不變的真理,而非變動不居的一切外在物質世界。

想要過文人生活、在文化生活中安頓身心,當從中國古代文人的內涵學起,具備同樣的內涵與精神,自然所做所為皆不出其外。培養內涵,輕鬆愉快地從生活中做起,是最自然而然的絕佳學習方式,藉由從生活中的實踐心得,再與書本上的知識相互映證,知識會因此活起來,也才能讀出文字所無法描述的言外之意。

欣聞台灣小學中高年級從這學期開始恢復了中斷十年的書法課,中國大陸則是從去年就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實施書法課,因為書法正是從生活中實踐去培養中國文化內涵最容易執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從一門深入而門門皆通,從小埋下種子,日後將有機會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中國文化的傳承未來才有希望。

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碑帖名品》前言中說得好:「中華文明綿延五千餘年,文字實具第一功。從倉頡造字而雨粟鬼泣的傳說起,歷經華夏子民智慧聚集、薪火相傳,終使漢字生生不息、蔚為壯觀。伴隨著漢字發展而成長的中國書法,基於漢字形象表意的特性,在一代又一代書寫者的努力之下,最終超越其實用意義,成為一門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字無法企及的純藝術,並成為漢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中國知識階層看來,書法是中國人『澄懷味象』、寓哲理於詩性的藝術最高表現方式,她淨化、提升了人的精神品格,歷來被視為『道』『器』合一。而事實上,中國書法確實包羅萬象,從孔孟釋道到各家學說,從宇宙自然到社會生活,中華文化的精粹,在其間都得到了種種反映,書法無愧為中華文化的載體。」

靜下心想想,中國書畫文物和相關的典籍文章,無一不是身心結合、心物一體、知行合一後的成果,只不過是呈現的方式不同罷了,偏偏受限其呈現方式而無法圓滿完整,所以我們如何能夠只用眼睛去觀看、只用頭腦去理解,而不親自身體力行呢!?而我們觀看書畫文物時,當真只是用眼睛在看嗎?殊不知,其實是全身心地在與之交流,所以我們感受得到作品的氣息、氣質、氣韻。從思維而有的理解,如霧裡看花,好像懂了其實卻並未真懂;從實踐而有的體證,則是既深切又透澈。

而這樣的道理古人早已知曉:《莊子外篇.天道》一則寓言中提到的輪扁,擅長造車輪,知道造好車輪重在實踐所得的心領神會,單靠語言是不能傳授造輪技術的,以此勸誡齊桓公說道,讀「聖人之言」只能獲得古人的糟粕,因為那只是寫得出的知識、而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奧妙。包括初唐大書家虞世南《筆髓論》在內的諸多書論,皆曾加以引證。

一旦你開始動手,必會發現之前從書本和把藝術當作資料的所得種種,根本連該項藝術的門邊都還沒搆上,此時的你方才踏進一個無限寬廣的未知世界,透過對該項藝術的身體力行去探索世界中的一切,也就是該項藝術的內涵,同時也是在探索自己;而在這個世界中最具挑戰性的是去面對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超越自己這件事上,所以這將不僅是真正去懂得中國藝術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成就你自己的途徑,是一輩子的生命旅程,既神聖且充滿禮讚。此之謂藉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性情是也。是故,中國藝術文化實乃奧妙無窮、高深莫測,並且充滿活潑潑的生命,並不會因時空改變而衰弱中止,關鍵在於必須由你主動去開啟、去發掘、去養成、去延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