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老年學導論
滿額折

老年學導論

定  價:NT$ 650 元
優惠價:9561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簡介
依據2014年9月內政部統計處表示,台灣平均壽命為79.12歲,其中男性為75.96歲、女性82.47歲,在亞洲排名第3。而育齡婦女平均每年只生1.065個嬰兒,而且未來還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老的是長壽延年,小的是遲遲生不出來,導致人口明顯老化。台灣在1980年通過《老人福利法》、1981年通過《老人福利法施行細則》、2007年1月30日由總統公布《老人福利法修正法》以及其他相關法案,皆是政府制法協助和保護老人的努力。

全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介紹老年學發展史、理論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為老年醫學,重點在於老人與疾病,包括老年醫學總論、身體器官的老化、老年人的預防保健、老年人的健康促進、老年人的心理、老年人的認知功能、老年人的活動功能及健康照護體系與政策等;第三部分為老年社會學,重點在於老人與社會,包括老年社會學總論、老年人口、老人與家庭、老人與休閒活動、老人福利及成功老化等。這些知識的總合有志於從事老年相關產業的讀者,對老年學有全面性的概念,對於未來從事老年產業的推展或與其他領域人士的溝通合作,相信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宗旨在於綜合老年醫學和老年社會學兩大層面,整合了老年醫學、老年心理、老年社會及老年政策等四大課程領域。

作者簡介

蔡文輝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畢業 (1964) ,美國加洲大學柏克萊(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社會學博士 (1974) 。執教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普渡大學韋恩堡校區(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at Fort Wayne) 多年 (1975 - 2005) 曾擔任其社會學系主任。並受聘於臺灣大學、中興大學、中央研究院、國立漢學中心、成功大學、稻江管理學院、以及天津南開大學等校客座教授、全美中國研究學會會長。中英文論著卅餘本、論文八十餘篇。

盧豐華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1984),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醫學院內科部老年科研究員(1995)及醫學院生物統計暨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1998)。現擔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所長(2011.08迄今),亦為醫學系家庭醫學科副教授(2000.01迄今)並曾擔任科主任(2001.08~2004.07)。同時為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1990.07迄今)兼行為科學科主任(2001.08迄今)並擔任過家庭醫學部主任(2001.08~2004.07)及門診部主任(2009.08~2011.07)。現任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台灣家庭醫學教育研究學會監事、台灣高齡照護暨教育協會監事。

張家銘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1994),台灣內科、感染症及老年醫學專科醫師。香港大學附屬瑪麗醫院內科部老年科(1999)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Bayview老年醫學中心(2001)臨床研究員。現擔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暨老年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2011.11迄今),亦為成大附設醫院內科部老年科主任(2004迄今),同時為老年科及感染病科主治醫師(1999.08迄今),設立台灣第一個老年病房(2000)及老年學研究生實習課程(2009)。現任台灣高齡照護暨教育協會理事長、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目前共同著作有英文論文一百餘篇、中文論文卅餘篇。

目次

編者序/蔡文輝、盧豐華、張家銘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老年學的範疇論/蔡文輝
第一節 老年學的興起
第二節 老年學的層面
第三節 老人學相關之學科
第三節 老年學在臺灣
第二章 老年學研究設計與方法/邱靜如
第一節 研究設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老年學研究之特別議題—年齡、世代及時期效應
第三節 橫斷與縱貫性研究
第四節 真實驗與準實驗設計
第五節 研究品質
第六節 結論
第二篇 老年醫學:老化與疾病
第三章 老年醫學概論/張家銘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老年與老化
第三節 老年病症候群及羸弱
第四節 老年人健康問題的特徵
第五節 老年人常見的急慢性疾病問題
第六節 老年醫學的內涵
第六節 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老年人之生理變化/楊登棋、黃基彰、張家銘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心臟血管系統
第三節 呼吸系統
第四節 胃腸肝膽系統
第五節 腎臟與泌尿系統
第六節 內分泌系統
第七節 造血系統
第八節 免疫系統
第九節 生殖系統
第十節 肌肉與骨骼系統
第十一節 神經系統
第十二節 感官系統
第十三節 皮膚
第十四節 結論
第五章 老年人的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吳晉祥、楊宜青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老年人疾病預防(disease prevention)與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的內容—以實證為基礎
第三節 結論
第六章 老年人的心理/盧豐華、范聖育
第一節 前言:心理問題的重要性
第二節 老年的心理發展與變化
第三節 面對身體老化的心理變化
第四節 面對退休的心理變化
第五節 面對疾病與死亡的心理變化
第六節 面對重要親友死亡的心理變化
第七節 老年心理相關之常見精神疾病
第八節 如何管理心理健康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第九節 結論
第七章 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白明奇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基本感官知覺系統在老人的變化
第三節 憂鬱對老人認知功能的影響
第四節 失智症:老人認知功能的大敵
第五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第六節 結論
第八章 老年人的活動與運動/官大紳
第一節 高齡化社會中老年人體能活動
第二節 老年人體能活動的分類與評估
第三節 與體能活動有關的生理系統老化現象
第四節 體能活動的好處與適當的運動計畫
第五節 體能運動與老年人常見之病況的關係
第六節 老年人體能活動發生障礙
第七節 體能活動與老年失能障礙之改善
第八節 老年人體能運動時的安全考量
第九節 結論
第九章 老年健康照護體系與政策/劉立凡
第一節 人口老化的健康與照護需求
第二節 老年健康照護體系
第三節 高齡照護的相關政策
第四節 結論
第三篇 社會老年學:老人與社會
第十章 社會老年學總論/蔡文輝
第一節 社會老年學的範疇
第二節 老化的社會學理論
第三節 老年社會研究法
第四節 社會老年學研究議題
第十一章 人口老化與老年人口/楊靜利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人口老化的測量指標
第三節 世界的人口老化
第四節 人口老化的原因與結果
第五節 臺灣老年人口的組成
第六節 壽命延長與健康發展
第十二章 老年與家庭/李紹嶸
第一節 家庭與社會
第二節 老人家庭生活
第三節 老人的居住型態
第十三章 老人與休閒活動/周學雯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休閒對高齡者的效益
第三節 高齡者休閒參與的相關理論
第四節 老人休閒活動的參與類型與頻率
第五節 老人休閒參與的影響因素及休閒阻礙
第六節 未來老人休閒趨勢
第七節 提供高齡者休閒遊憩服務的建議
第十四章 老人福利/林金立
第一節 老人福利的中心價值
第二節 老人福利政策的發展
第三節 老人福利政策內容
第四節 未來與展望
第十五章 老人的社會參與/陳麗光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五種老人參與社會的管道
第三節 結論
第十六章 成功老化/林麗惠
第一節 成功老化之界定
第二節 成功老化的相關理論與模式
第三節 成功老化之決定因素與測量工具
第四節 成功老化的因應策略與途徑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老年學的範疇與理論
第一節 老年學的興起
在二十世紀的前五十年間,很少有人注意到老年問題。因為人的壽命不長,老年人口不多,不值得注意。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過程,何況很少能活到60歲以上。考古學家們估計人類在四萬年以前,80%的人活不到30歲、95%的人在40歲前都已過世,能活到50歲幾乎是難如登天。在一萬年前時,還有86%的人活不到30歲,而只有約3%的人能活到50歲。(Fischer, 1978; Minois, 1989)
另外一個研究則推算出十萬年前,人的生命餘命(life expectancy)大約是在20歲以內,到八千年前時仍然低於20,古希臘時代增長到20歲及30歲之間,中古歐洲時代的英國亦大約是33歲。美國麻薩諸塞灣地區在十七世紀中葉的生命餘命約35歲,到1900年時的美國人才提高到48歲。資料顯示:十七世紀歐洲人只有1%的人口位在65歲以上,到十九世紀時的歐洲,65歲以上人口也不過是4%而已。中國傳統社會裡的生命餘命並無資料可查,但以古人常說的「人生七十古來稀」來推測,能活到70歲以上者是少而又少的。中國傳統社會裡大致上認為50歲以上的人為老年前期,因為人的身體器官已開始衰弱退敗。真正進入老年的老人應是60歲。七、八十歲者則是老年中的「高年」,百歲以上者為「天年」。(蔡文輝,2011)
人類能活到65歲以上是最近的事。在古時候裡,饑荒、戰爭、天然災害等等,往往使得人們難以活到老,特別是體弱者總是先被淘汰。死亡是人生過程裡一個正常的自然現象,人們也常親眼看到其他人的死亡,因此活到老幾乎是一個很難達到的夢想。即使有人能活到老,其總人數僅占社會人口的一小部分,不值得注意。有不少的初民社會鼓勵年老者在有疾病時自生自滅,以減少社會的負擔。尊敬老人是道德的理想,可是直接關懷處理老年人事務並非易事。在西方社會裡,老年人被視為一群無用的廢人;在傳統中國社會裡,老年人則是一群「安養天年」的孤獨者。兩種社會裡老年人的處境雖不同,但受社會歧視隔離則是事實。
活到老既然在以往的人類歷史裡是很稀有的現象,對老年人生活的研究與了解自然未受到學者的注意。但是當代人口結構的變化引出了更多的老年人,也連帶產生了相關的社會問題,亟需社會全力的解決。農業社會裡的老人人數不多,而且都由子女奉養,對整個社會負擔不大。但工業化的社會則對老年人有巨大的影響。葛蘭德(Richard C. Crandall)指出工業化對老年人至少有下列四項重要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工業化的新生產制度擾亂了原有的傳統社會結構。在傳統社會裡的社會秩序,基本上是由擴大家庭(extended family)或宗親(clan)來維持的。因此,老人的生活和安養問題總是交由家庭或宗親組織負責。工業化增加人們地域流動的可能性,離鄉外出工作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年輕者出外、年老者留守家鄉變成新的社會型態。可惜的是,社會並未能在工業化過程中發展出一套可以代替家庭或家族養老的方式來照顧那些仍然留守家鄉的老年人。
第二個影響是:工業化社會求新求速。新的工藝技術日新月異,逼使老年人畢生所累積之經驗技術變得毫無用處。新的機械及生產知識總是偏好於年輕人,老年人在新的工業勞動市場中無用武之地。因此,老年人的社會經濟地位逐漸減退。
第三個影響是:工業社會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下以利潤的獲取為最主要目標。按照馬克斯(Karl Marx)的講法,勞力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用來交換的商品(Commodity)。老年人體質較弱,無法勝任較艱苦的工作,生產力低,其在勞動市場上的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自然低於年輕者。因此,工廠裁員時往往以老年勞動者為對象,以提高生產力及增加利潤。
第四個影響是:葛蘭德認為上面的三種影響對老年人所獲得的是負面的效應。但是他同時也認為還有一種工業化的影響對老年人是比較正面的,那就是退休制度和保險制度的產生。以往的舊傳統社會沒有退休保險的概念,勞動者往往做工做到人死才停。但是工業化的結果逼迫年紀大者不得不在身體仍然健康的情況下退休。此種情況提醒了工人組織工會保護自己的利益,由工資的爭取擴大到退休後的經濟保障。保險與退休金的制度由此而生。(Crandall, 1980)
工業化的結果亦帶來了都市化(urbanization)。由於工廠往往集中在大城市裡或其外圍,年輕人往都市遷移以尋求工作機會的現象在許多工業化中的國家出現。雖然都市化往往造成老年人獨守家園的現象,但都市化的結果也產生了一套可用來協助老年人的社會服務,例如:醫療設備的增加,醫院集中一地,新型娛樂設施的出現,以及個人工資的增加都間接對老年人有所助益。
行為科學,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皆源自於西方社會,也盛行於西方社會。二十世紀下半期的行為科學對少數或弱勢團體(minority groups)的研究相當熱心。老年人在西方社會屬於弱勢團體、研究弱勢團體的學者常對老年人的處境非常關心。
老年學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老人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則亦是針對社會上對老年人的無知而來的。科學家中尤其是生理學家注意到人類體質變老(physical aging)的過程及其產生的生理疾病;心理學家注意到老年人心理老化(psychological aging)的過程,其他行為科學家則強調老年人與眾不同的行為規範;而政府福利部門則注意到老年人口增加所帶來的社會負擔及其應付之道。
老年學(gerontology)這名稱是俄籍猶太裔生物學者Elie Metchnikoff在1903年首創。近些年來,老年學逐漸受到學術界重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美國聯邦政府近幾年來對老年人口的重視、對老人研討會的支持,及研究基金的大幅增加。在1950年,聯邦政府曾首次召開有關老年人口問題的會議。1961年和1971年兩次的老年白宮會議(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更把老年問題正式浮上檯面。隨後,美國國會組織了四個委員會來處理老人相關的問題。這四個委員會包括參議院的老年特別委員會(Senate Special Committee on Aging)、勞工與大眾福利委員會所附設的老年小組(Subcommittee on Aging of the Senate Committee on Labor and Public Welfare),及退休、安全及老年小組(Subcommittee on Retirement, Security and Aging);眾議院則另設有老年委員會(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elect Committee on Aging)。這四個組織的成立具體地反映了聯邦政府對老年人的重視。美國聯邦政府投資在大學裡之研究經費往往影響一個學科研究的方向,尤其美國在1965年通過的美國老年法案(The Older Americans Act)裡對研究有明文的規定及經費補助。因此,學術界對老年研究漸趨活躍。
早在1939年美國24位對老年人研究興趣的科學家和醫生曾共同組成了一個老化研究小組(the Club for Research on Ageing)。1945年美國老年學會(The 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於1945年在紐約正式成立,決議總部設於聖路易(St. Louis, MO)以促進對老人的科學研究。1946年正式出版《老年學學刊》(The Journal of Gerontology)。1952年為了應付日漸增多的會員和研究主題的複雜多元化,學會將其會員分為四組:兩組基礎科學部(basic science sections),包括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和社會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ces);兩組應用部(applied sections),包括社會工作及行政(social work & administration)和健康衛生科學(health sciences)。該學會在1957年間獲得聯邦政府的國家心理健康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之巨額補助得以展開對老年的研究,該研究結果發展出了三部頗具影響力的老年學著作。這三部分別是1959年出版的《老年與個人手冊:心理與生物觀》(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Individual :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1960年出版的《老年社會學手冊:老年的社會觀》(Handbook of Social Gerontology : Social Aspects of Aging)以及同年出版之《西方社會之老年》(Aging in Western Society)。
1960年代和1970年代相繼推出一些老年研究的主要學術性刊物。其中包括:《實驗老年學》(Experimental Gerontology, 1966)、《老年精神病理學刊》(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967)以及《老年與人的發展》(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 1971)。美國兩位學者發現在1954年至1974年之間共有五萬篇牽涉到老年的論文(Woodruff and Birren, 1975)。此後,1980年代出版品更有《老年與社會》(Aging and Society, 1987)、《老年與健康學刊》(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1989)及《應用老年學學刊》(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1982)等。
考德禮(E. V. Covdry)是美國老年學之開路先鋒。他早在1939年就已出版了第一部有關老年的書:《老年問題》(Problems of Aging),還在1948年協助成立了國際老年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rontology)。在1957年,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紐家敦(Bernice Neugarten)首次在大學內講授老年問題課程。美國的幾個著名大學相繼設有研究老年的機構,特別是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以及布蘭德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即使至今日,這幾個大學對老年研究仍然相當重視。在大學裡老年的課程已經相當普遍,根據1991年美國高等教育老年學會(The Association for Geront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的統計,設有老年學正式課程的有320所大學。其中不少更正式授予學位或修業證書。(Kart, 1994)
1962年東京大學醫學院是日本第一個把老年醫學獨立設系的學校,1991年時日本的81個醫學院中有13個設有老年醫學科。大學部的課程已包括老年醫學和老年病床實習。研究所課程主要附屬於大學體系內,老人科病床的診治和觀察。1989年有687位醫師獲得日本老年學會認證,正式的執照考試測驗在1992年首次舉辦(Fukuchi, 1992)。日本老年學學會(The Japanese Gerontological Society)則成立於1999年,目前大約有六千多會員。歐洲國家大多數亦有其各自的老年學組織,全球性的學術組織則有國際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IAGG),2009年此會會員共有45,100人,分布於64國家。
1957年當社會心理學家紐家敦在芝加哥第一次教授老年學課時,老年學還不能算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目前,西方國家的大學裡雖然均教授老年研究或老年學的課程,甚或授與學位或專業證書,但是老年學跟其他學科的密切關係仍然存在。老年學和老年研究的知識與理論對老年人的世界已具相當正面的貢獻,正如兒童發展的心理社會研究大大幫助了人們對兒童成長的了解,老年研究目前已成為學術界對人生最後階段之了解所不可忽視的一環。
第二節 老年學的層面
老年學所研究的層面牽涉得十分廣闊。一般人往往以年齡來做界定的標準,但是事實上年齡只不過是年紀的一個抽象的記號。老年學者指出老年的概念牽涉到下面幾項重要的層面:
一、體質的老化(physical aging)
對生理學者來講,老化(aging)是人體器官功能性的逐漸衰敗而終至死亡的過程。有些學者認為人一生下來,在體質上的成長就是一種漸進的邁向老化的過程。人類的身體由稚弱而成熟,終至退化;在生理上,年紀大的人對疾病的抵抗力消退,體力及耐力都不如前,生育力及視力等都在減退;而齒牙動搖,頭髮變白,皺紋出現等,都不在話下。雖然這些老化徵象似乎是必然,不能避免的,但是新進醫學知識卻提出新的看法:認為許多是可預防的,否則,至少也可延後發生。這些新知識指出人們如能在生活習慣上、飲食起居上,以及文化習俗上有所改變及修正,上述的老化徵象是可以避免或延遲的。例如,戒菸、運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飲食不僅增進身體的健康,對老化過程是絕對有助益的,是能延緩的。
二、心理的老化(psychological aging)
心理的老化過程包括人格、心理功能以及自我概念的改變。心理學家發現個人的人格與自我觀在童年社會化訓練過程中就已定型。因此,人格與自我觀不會隨年齡的增長有大改變,特別是在中年後就很少有變動。例如,人們不會因年紀大而變得聰明些。同時,頑固的人格也不會因年紀大而變為開放明朗些。有些指出:記憶能力的減退是由疾病引起的,而非因年歲增長而產生。有大多數的老年人仍然擁有良好的記憶力。
三、社會的老化(social aging)
生理和心理上的老化雖然對個人有無可避免的影響,但是個人可以經由本身的努力(例如改變飲食習慣或保持樂觀進取的人格態度)來將老化的負面影響減低;社會的老化卻往往不是個人可左右的。社會的老化是指社會對老年人所設定的行為模式和社會制度,社會往往認為老年人因年歲已大就應該有不同的行為準則和社會規範。例如,一般社會都認為老年人不應該再過分重視職業的成就,應該靜靜地家居含飴弄孫安養天年。常聽人說:「這麼老了,還……」就是這種社會的老化徵象。角色的轉換也往往影響到社會資源的分配,在這方面,對老年人更是不公平。
四、人口的老化(population aging)
人口老化雖然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但是至於什麼年齡才算老人卻是由社會釐定的。有些社會把40歲以上的人看做老人,有些社會則是以50歲或60歲為準。年齡定的愈低,老年人口就愈多。在就業市場上,40歲以上的人往往找尋工作困難,而有排拒的負面現象,而有些福利機構則把老年定為65歲或70歲,其目的仍在減輕負擔。
第三節 老人學相關之學科
老年學所涉及的學科包括教育、心理學、社會學、醫學、政治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學科。老年學最近的發展,上述這些學科的貢獻相當地大。
一、教育學
教育學本來對老年教育並不太重視,主要的原因是西方的教育著重在對幼年人口及青年人口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教育。許多教育學者相信教育如果做得好,是一種社會投資,可以解決並防範社會問題。教育更被看做是個人事業的必備條件,年輕人在準備一生事業之前應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近幾年來,有些教育學家開始呼籲成年人及老年人的教育應受重視。他們指出社會化不止於青年成長時期,而是終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教育也應該是終生的教育。白宮老年會議就聲明:
「教育是所有年齡團體裡所有的人的一種基本權利。它是持續性的,因此是使老年人能有一個完善和有意義生活的方式之一,也是促使老年人發揮其潛能貢獻社會的方式之一。」(Neahaus and Neuhaus, 1982)
此種新的教育觀點,使大學裡開設的成年教育(adult education)和永續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在近幾年來逐年成長。尤其是當許多學校當局發現青年子弟直接進大學接受教育的人數日減的情況下,增加成年教育課程是一個值得推廣的代替辦法。同樣地,老年教育亦受推廣。他們同時發現青年人受大學教育的直接目標是技藝訓練、找職業;而成年和老年人則是為知識而接受教育,因此文法科和社會科學大受後者之歡迎(Lin, 2013)。美國老年學學會裡的高等教育老年學組織(The Association for Geront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簡稱AGHE)從1974年以來就以推廣老人教育為其目標,一方面推展學術機構裡的老年教育,另一方面則培訓大學科系的師資與學生(www.aghe.org)。
二、心理學
心理學對老年心理的興趣由來已久;然而,真正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則是最近的事。心理學理論發展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之影響很大,較重視兒童心理學。因為他相信,人格是在5歲左右就定型了,成年人格只不過是幼年人格之反映而已。人的心理問題幾乎皆可以追溯到幼年時期。因此,在佛洛伊德影響下的當代心理學較少提及老年心理問題。
心理學真正對老年心理做有系統研究的開始應該是在1946年當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在其組織內增設了一組「成熟與老年」(Maturity and Old Age)以後。他們在1955年及1973年分別出了兩本討論心理學對老年研究的文獻,這兩本是《老年的心理觀》(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Aging, edited by J. E. Anderson)和《成年發展和老年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edited by Carl Eisdorfer and M. Powell Lawton)。近些年來,大學心理學課程論包括老年心理,而老年心理諮詢亦普遍為社會工作者所使用。
三、社會學
社會學的主要研究範圍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它的興趣在於把人視為社會團體生活內的一成員。因此,不像心理學之偏重幼年,社會學比較重視成年人。社會學以往過分重視理論之建立與無價值觀的社會學(value-free sociology),因此對老年問題之研究雖有,卻不熱中。社會學第一部專攻老年的書是波拉克(Otto Pollak)的《老年的社會適應》(Social Adjustment in Old Age),這是1948年出版的;而後1961年中西部社會學社(Midwest Sociological Society)舉辦了一系列有關老年的研討會,研討會中的論文由羅斯(Arnold M. Rose)及彼德森(Warren A. Peterson)合編成一本《老年人與其社會世界》(Older People and Their Social World)並於1965年出版。1960年代晚期更有兩本經典著作。一為雷莉(Matilda White Riley)的《老年與社會》(Aging and Society),另為雷莉強森(M. E. Johnson)及方妮(A. Foner)合編的《老年與專業》(Aging and the Professions)。他們三人在1972年又合編了一本《年齡階層社會學》(A Sociology of Age Stratification)。在所有的學科裡,社會學的老年研究最盛行,尤其近幾年來,有關社會和老年關係之著作大量出版。老年學裡的許多概念和理論觀點皆來自社會學。(蔡文輝,2011)
四、政治學
政治學以往對老年研究是少而又少。但是當1935年美國社會安全法案把老年人年齡定為65歲以後,政治學家開始對這特殊利益團體(special interest group)發生興趣,不過著作仍然不多。尤其在1960年代以前的政治學不重視行為的研究,把重點放在政府機構討論上,老年政治行為乏人問津。政治學在1960年代開始轉注重政治行為的分析,特別是投票行為(voting behavior)的研究,促使老年投票行為受到重視;同時,聯邦政府各種有關老年福利法案日多,於是引發政治學者在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中對老人政策的注意。當老年人口逐漸在總投票人口之比例增加,其政治影響力亦隨之增加,進而影響政治學者之研究興趣。(Moody, 1992; Binstock and George eds, 1990)
五、人類學
人類學文獻常常依賴在口述歷史(oral history)的應用,因此人類學家時常利用村落裡的老年人來做敘述。人類學家常觀察老年人和年青人在行為、習俗、價值觀念上的差別,用以了解和比較傳統和當代社會之異同,也用以研究社會文化變遷。但是以老年人本身為對象的人類學研究一直到今日仍不多見。
六、經濟學
經濟學對老年人的興趣也不很濃厚,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經濟學家未把老年人視為一強而有力的消費團體;認為老年人經濟能力差、購買力低,因此老年人的經濟活動不至於影響到經濟學上所注意的產銷關係。不過近年來由於老年人口的急速增加,以及老年人經濟能力的提高,經濟學者亦開始注意研究老人的經濟行為,及其對整個經濟平衡的影響問題。
七、老年醫學
老年醫學(Geriatric medicine)可能是二十世紀晚期發展最神速的一門老年學。經由對疾病的控制及對人體基因的了解,人的壽命延長了幾十年,而且老年人口不再是疾病纏身的一群病患者。心臟病和腦中風雖然仍是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但初患者的生存率卻大大提高,老年人性無能的問題也在新藥品「偉哥」(viagra)的發現而增加興趣。老年痴呆症雖然尚未獲得醫療處方,但其研究已相當受到政府和醫學界的注意。(Palmore, 1970)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定老年學的研究牽涉到許多相關的學科;老年問題的研究亦並未局限於老年這一年齡層而已。老年學是一門超越單項學科的科際整合的學科;老年學的理論與方法,因此相當借重於其他相關學科。事實上,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老年人。否則以單一學科、單一理論來研究老年人可能會產生以偏概全,或如瞎子摸象般的誤解。
第四節 老年學在臺灣
對老人的研究和討論在臺灣並不是最近才有,國內大專院校有不少開設老人方面的課程。這些課程分散在護理糸、公共衛生、社會福利工作等科系內;有些則是跨科系的課程。大多數的老年課程並不授以學位。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61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