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慢漫談Think Twice
滿額折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慢漫談Think Twice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90243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7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俊隆與聶永真的真心話大冒險
晃過記憶的轉角,檢視個人與城市的暗巷
厚待彼此,留予一段緩慢的時光
——探索關於街頭、記號、陰影與失去的當代生活課題

放逐——感覺是捧著一杯茶或咖啡悠悠看著窗外講出來的假掰字。

被萬物綁架——在早已拍/翻版定案的人生待了太久而產生的碎念。

街頭——每個人走出自己待的小世界,聚集交會在一起的地方。

失去——所有失去當下的無法釋懷,都是來自「不甘心」。

過期——每個流行都會因為被過剩的複製而淘汰。

身體——從出生到生命結束,盛載著靈魂的有機體。

作者簡介

黃俊隆
自轉星球社長
紀念物收集控
不喜歡咖哩,熱愛棒球
宣稱願意用所有賴床的時間去交換教小朋友打棒球(卻自認為力不從心)的中年大叔


聶永真
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
視覺至上
喜歡雨天和急診室的味道(!)
對談過程不停點中笑穴的好聊創意咖

目次

放逐
城市的記號
街頭
被萬物綁架
失去
過期
散步

味道
陰影
身體
歌詞

書摘/試閱

放逐

黃俊隆(以下簡稱「黃」)| 首先請永真講講你對「放逐」兩字的想法好了?

聶永真(以下簡稱「聶」)| 很誠實地說,「放逐」這兩字其實有點三八。之前我們講放逐,意思其實是被放逐,例如中國史裡,偶會出現因政治因素而被放逐到新疆的人物記載,意義上比較接近「流亡」。但今天講放逐,好像更接近一種主動的、浪漫的、詩意的行為;放逐就是離開,離開自己習慣的工作跟生活,獨自去做點什麼而不受外界干擾。就是出去玩的意思啊。

黃 | 我跟永真的看法很接近,可是「出去玩」三個字出現在印刻很奇怪,所以硬生了一個題目叫「放逐」⋯⋯(笑)

聶 | 感覺是捧著一杯茶或咖啡悠悠看著窗外講出來的假掰字。

黃 | 就是經過美化的題目。就我來看,「放逐」聽起來有某種念書時嚮往的布爾喬亞的三八和浪漫,不過回到實際面來講,放逐就是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厭倦了某些人事物,為了逃避而躲起來,好把自己清空之類的,有很實際的目的。
我原本預設放逐就是逃到國外,但按照這說法,其實應該只是在這樣的目的下逃到任何地方、不限天數、呼吸一些新鮮空氣而不被原本熟知的一切打擾,這種放逐也可以說成出去玩,只是玩的用意和目的不一樣。
我第一次有放逐的念頭和行動,是在當完兵、準備去工作之前的時候。那時已經通過魔岩唱片的面試,就很假掰地覺得,進入職場後面對的人生一定不再如學生時代的單純,為了進入下個階段,應該做點特別的事情,於是自己搭著火車到台東,轉搭飛機到蘭嶼待了十天。十天裡其實沒幹麼,都在海邊放空曬太陽,中午就回到民宿和主人一起用餐,不知不覺就下午一點多,然後睡個午覺起來就傍晚了,再去海邊走走。很像老人家的生活。

聶 | 年老的生活也會這樣嗎?

黃 | 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邊吧。

聶 | 你會把年老退休定義成放逐嗎?還是被放逐了?(笑)

黃 | 應該是被放逐吧!

聶 | 是被遺棄啦!

黃 | 反正那是我第一次比較接近放逐的經驗。

聶 | 我比較接近放逐概念的,是二○○九年去洛杉磯駐村三個月。其實那一整年都在「所謂放逐」(笑),不接工作、去了很多地方,做了一些事情。由於出社會後連續工作六、七年都沒休息,於是突然想暫停一整年,申請到文建會(現為文化部)的駐村計畫去洛杉磯,沒有什麼目標跟期待,到了那邊才開始想要做些什麼、如何適應⋯⋯剛開始我都搭公車或騎單車到處走,後來在當地認識朋友,才搭朋友的車到處去玩。其實自己非常懶,如果沒有朋友開車載我,就算幾個月都待在住的地方(Santa Monica),我也不會覺得怎樣。因為不工作,當時整個身心狀態都是很舒服的。

黃 | 如果沒有朋友的話,很樂於每天騎腳踏車嗎?

聶 | 對,我非常懶於開拓新的玩樂計畫,就算每天騎腳踏車在鎮上沒事遊晃也可以。沒想到後來每天都有行程、而且很遠,很少回去。

(這之前有過在國外城市待很久的經驗嗎?)

聶 | 曾在美國待半個多月,還有法國、日本。但都不長。也是休息。

黃 | 我在洛杉磯搭公車曾遇到恐怖的經驗。從聖塔摩尼卡搭車到downtown,因為我住的地方在downtown外,需先坐公車再轉計程車。下公車後不知自己在哪裡,不斷有人上前搭訕,又晚又冷,招不到計程車,很怕回不去。

聶 | 世界各地的downtown多半是治安較好的地方,但洛杉磯好像不是。我白天才會去downtown閒晃。

(你覺得洛杉磯是個適合放逐的地方嗎?)

聶 | 我覺得是耶。它完全不符合我對城市的想像——比如紐約、巴黎那樣的交通便利跟發達,但對想離開工作前往某處的人來說,洛杉磯是會讓你心情很好的地方,道路寬敞、房屋矮、常日陽光、到處都是棕櫚樹。人在那裡,心情自然而然開闊起來。

黃 | 對我來說,什麼地方適合放逐,會因為放逐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回溯以往的經驗,大概分成兩種類型,一種目的性強,比如為了獲取information,另一種是只想休息、不想被打擾。前者是我入社會後的第一次放逐,當時剛離開工作的出版社,有點茫然,挫折感也很重,東京的朋友邀我去他那裡休息一段時間,我就去了兩週。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而且是一個人上路,對東京的印象很深刻,跟台北好不一樣,人多,資訊也多,出版步調比台灣快好多⋯⋯那兩週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有種被充飽電的感覺。
不過,當你是為了放鬆休息,紐約、東京這類城市就太擁擠、壓迫感太重,這時歐洲城市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步調舒緩自在很多。我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紐西蘭。以前我看到旅行社廣告,總覺得去紐西蘭是退休老人的選擇,但二○一一年時我失戀了,不想待在熟悉的地方,臨時只想買張最快啟程的國外機票逃出去。原本我的首選是莫斯科,但朋友勸我,「那邊很冷喔,失戀不適合一個人去那種地方⋯⋯」

聶 | 可能更絕望。

黃 | 剛開始在紐西蘭也滿絕望的——我不是應該老了才到這種蘇武牧羊的地方嗎?但起碼那裡有朋友,比較有安全感,也比較不會想跳樓(笑)。本來每天都賴在朋友家,後來他勸我延遲回程,去南島參加一些大自然的活動,我就半被迫式地去了。
那邊真的都是水上活動、降落傘之類的戶外行程。我就想,失戀跳降落傘好像滿符合的,就參加了⋯⋯

聶 | 失戀在台北街頭淋雨不就好了?

(這失戀很昂貴。)

黃 | 不是從飛機上跳的,那太恐怖。車子載我們上山,在一個斜坡上⋯⋯

聶 | 這種療癒方式感覺很遜耶。應該高空彈跳才對耶!

黃 | 不是,我一定要講,光那個就很屎尿流了。來這邊感覺不做點事情,很孬。每天在downtown,看到一堆人浮在空中,就覺得該有個新體驗,當然沒有笨到像電影演的,跳完以後頓悟,情傷就好了,但至少是全新的嘗試。

聶 | 其實是進行一個跨界儀式。

黃 | 對,就是到一個逃避的地方,離開不想面對的事情。當我一到那裡,就覺得一切都不一樣,都無所謂了。不過這樣的經驗應該不能用刺激形容,比較是蠢吧。二〇一四年底到紐約和波士頓又是另外一種。我是去短期遊學的。
聶 | 這算放逐嗎?
黃 | 還是算耶,因為離開原本工作。回頭看,自轉星球在二〇一四年十周年,我在原本前五年都只有自己一個人,當時比較接近放逐的,也是老歐洲概念,就是休耕。從二〇〇五年開始,每兩三年都會給自己一段休耕時間,一個人出去,到歐洲不同城市待兩個禮拜。當時就有遊學念頭,但現實環境不太允許,到了第九年,公司比較穩定,才終於出去念書。

聶 | 除了那次洛杉磯之旅,我其他旅行的放逐感沒那麼強烈——回來一樣要面對工作,算是休息吧。

黃 | 只要一個人出去旅行,都跟放逐很像。若為了工作,即便出去時間再怎麼長、再怎麼開心,也都是工作。舉例,像我帶彎彎去歐洲六個國家、九個城市出差,去的時間比任何我自己去都長,但那是一個緊繃的工作狀態。即便看再多地方,都不是放逐,因為跟原本工作關連太密切了。另外,和三五好友出去玩也不叫放逐,跟朋友、家人出去,多少會有不得已配合彼此行程的情況,我認為放逐的前提是「一個人為所欲為」,否則就只是旅行罷了。

聶 | 只要有別於現實的生活,不受到干擾,都可以是放逐吧。把工作都推掉去台南生活一陣子,那也叫做放逐,前提都建立在主動,而不是被動。

黃 | 蘭嶼是我認為台灣最理想的放逐地點。我去過兩次,不曉得那邊現在變得如何,從前去的時候,沒有無線上網,島上也沒有太都市化的東西,就是到山上海邊、看羊看星星,吹吹海風,帶幾本書翻看,非常自由。但談到「最完美的放逐地點」,就像旅行文學家保羅‧索魯(Paul ¬eroux)說,現代人的放逐太像觀光,所謂放逐,應該尋求和與世隔絕、語言不通的新世界對話,他的說法雖然極端,但我覺得一個需要丟掉熟悉語言和現實、充滿原始性的荒地,比如阿拉斯加,大概會是最完美的放逐地點,只是回到現實條件,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能力達成這種極端放逐。

聶 | 我認為最完美的放逐,是去北歐國家,芬蘭瑞典挪威等。對我來說,一個人處在天寒地凍中是非常完美的情境,尤其是下雪出門買東西,這個行為實在太好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笑)。那種一個人的感覺會讓人想哭,但我就是覺得很棒。可能跟冬天的晝短夜長有關吧,北歐電影也多半冷冽,我的想像中,生活在那裡的畫面是灰暗的,且有強烈的孤獨感,但那是我認為最完美的天氣所製造的情境狀態。在那麼冷的地方抽菸,不覺得很舒服嗎?

黃 | 完美的話我會選冰島。但得待上一段較長的時間,只去一兩週很浪費。
「孤獨感」跟「放逐」常常連結在一起。其實,我會以歐洲城市為理想的放逐地點,而不是冰島、阿拉斯加這些地方,就是後者的孤獨感太強烈。在一般狀況下,沒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沒辦法承受那種強烈的孤獨感,沒有朋友,萬一又沒有退路,真的會讓人有點「挫」。像我那次遊學選擇波士頓和紐約,事先也「挫」,因為朋友都力勸我別挑冬天去,偏偏我只有那段時間允許,但我從未在下雪的地方連續待三天以上,無從得知從文本閱讀到的「下雪的孤寂感」到底有多強烈。三個月的行程中,我還給自己留了後路,先報名一個月的短期課程,如果待得住才報第二個月。
當然我也希望體驗絕對的孤獨感,但那需要漸進。有一次我站在大雪的街頭,看著被車子輾過、被路人踩髒、灰黑骯髒的雪地,滿心只想找一碗熱湯喝,可是冰天雪地的紐約,每個人都躲在家裡,只有傻逼觀光客才在外頭亂晃找東西吃,那一瞬間我真的有種絕望感,很想回家。
知道長時間面對孤獨是怎麼回事後,我在想,或許有一天,當我想成為被放逐的老人時,會去選擇那種真正極端的經驗吧,比方去剛才你提到的那些北歐城市。

聶 | 但退休老人可能不堪這麼冷的氣候。放逐可能是一種很年輕的、只存在於青壯年的想像。老人不太會用這種字眼,除非像電影《一路玩到掛》,比較是了卻心願而非放逐的概念。

黃 | 同意。

聶 | 放逐絕對是超越現實的。即使在外面生活一陣子,考量到工作跟金錢,還是得回來。長久在某個地方放逐也會生根,這樣一來,放逐又回歸到現實中。因為你待的那個城市裡的每個人也在工作、生活,只有你自己在心態上是抽離的;一旦你真正進入那城市,融入當地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又遠離放逐概念了。

黃 | 不管放逐或旅行,都要面對兩個很大的敵人:金錢和體力。兩者很難拿捏,因為年輕時有體力,錢卻存得不夠,無法進行長期或昂貴的旅行;等到四五十歲準備要退休了,身體也不方便了,不見得能享受絕對的放逐體驗,或說去放逐本身就是矛盾的。其實有很多現實考量在其中。

(兩人的放逐想像都跟亞洲無關?)

黃 | 好熱喔!

聶 | 可能我們是亞洲人,比較熟悉亞洲的天氣、文化與風土,本來放逐就會選一個嚮往、跟自己習慣遠一點的,當然可以把自己放逐在亞洲啦,但習慣太近,可能不夠遠離,減弱了一點自己與現實間的阻隔感。

黃 | 印度算嗎?不丹算OK,但貴。會考量現實。不丹或西藏都滿適合的。印度是個適合的地方,但我不喜歡咖哩,腸胃又不好,去會拉肚子,是我不考慮的原因。

(會想家嗎?)

聶 | 不會。現在這麼方便,隨時可以打電話。

黃 | 而且有臉書。

聶 | 想念這裡食物跟方便,那不一定是想家。

黃 | 想家會反應到某些生活面向,最常對照的就是食物。很懷念台灣食物,或是常去的咖啡館喝習慣的咖啡。懷念某家早餐店。

(想要無止境地放逐嗎?)

聶 | 無止境我就會慌了。有止境比較好。

(止境到底多久比較好?)

聶 | 像是留學生活一兩年吧。

黃 | 那也很長啊!但我也覺得差不多這樣。再久就是生根了。但不會有這樣的念頭。

(最近想放逐嗎?)

聶 | 還不夠操,還沒想。最近一次是去大阪半個月,工作提早結束後想到處走走,就去了瀨戶內海島。不過結束後還是很快地就回到了工作的狀態。

黃 | 我講會被扁吧,因為我才剛從紐約回來。我覺得這種事情會食髓知味跟欲罷不能耶。但短時間之內還無法出去。

(放逐到什麼時候會覺得夠了?)

聶 | 三個月差不多。

黃 | 理想三個月不錯,但現實是兩週,這是最能爭取到的空間。


【終場亂談】
假設要做一本雜誌,主題為「練習在街頭」,你想放什麼影像在封面?

聶 | 我可能會想到──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也算是某種議題的置入:有人穿著雨衣站在大馬路上,連結到當初428忠孝西路用噴水車驅離群眾的符號與暗示。所以我的街頭練習反而是社運的那種「上街頭」,純粹就符號選擇而言。

黃 | 我想到具體的畫面可能是仁愛路的林蔭大道,分隔島上有座椅,我想像在上面做一些很不像會在街頭做的事情,例如洗澡。

聶 | 或是炒菜。

黃 | 對,類似。就是一些很平凡、平常的事,我想要打破那種所謂的公共空間的想像,公共空間不是只會有老人坐在那裡餵鴿子,看報紙跟吃東西,我想打破空間的界限和階級的門檻,譬如說一群人席地而坐地聊天,去翻轉空間的運用,當街頭是流動的人生風景,有什麼是不可以在這裡發生的呢?像蔡國強的新作品,就是把在四方屋裡,私人空間發生的事大剌剌地搬到巴黎街頭。那個場域就會變得很不一樣。不是被動的遇見一些事,而是主動的去創造一些事。

聶 | 像在一個透明空開的studio,或者像是在玻璃屋裡面。
關於影像,我也還蠻愛看人家在陽台曬衣服,或哪邊的庭院裡新種了一棵樹。曬衣架上掛的各類濕癟待乾的衣物可以推演家庭成員的組成、色彩喜好、品味,不是偷窺也沒有要犯罪,只是職業病。新植物則會緩慢地在未來產生形體上的變化。

黃 | 我看的角度跟你不一樣,我會很好奇這個家庭或鄰居有什麼樣的成員和生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4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