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滿額折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15+: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空間再利用規劃專書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GIA)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CUHK)兩校師生對新竹少年刑務所週邊職務官舍群所做15個空間再利用規劃提案,以15個不同的角度切入文化資產再利用議題,並且邀請各領域專家如台大城鄉所、輔大心理系、布蘭登堡工業大學世界遺產研究所等共同參與討論、演講,皆收錄於此書。
有別於一般建築規劃作品集,本書收錄的案子皆建立於一個共同目標與問題意識——文化資產保存與再利用(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並以此展開15個切入面向,從全球經濟、移工、監獄的再社會化到當地社區營造等等,各自建立論述後再展開設計,針對單一議題的多元角度多種想像,也提供觀者對比並反思當代文化資產再利用想像的狹隘,書中同時找了相關領域的專家一齊進入討論,有台大城鄉所黃舒楣助理教授、東海社會系楊友仁副教授、輔大心理系張慈宜副教授、致力於新竹老屋保存的布蘭登堡工業大學世界遺產研究所林秀叡、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黃映翎、社會議題文化工作者兼白刷刷黑戶人權行動聯盟的鄭小塔與莊惠玲。是一本紮實且非常實際的設計研究專書。

前言|Foreword

以歷史建築的再生作為公共啓蒙

龔書章 Shu-Chang Kung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NCTU


新竹這個城市,是一個非常値得以「城市社會學」的多向度研究,以及藉以「城市再生策略」建構老城未來的重要軸點城市。面對這個經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到解嚴後今天的時空變遷,如何讓新竹舊城心當中所有的歷史文化景觀,藉以我們的社會文本研究、城市紋理的梳理、以及空間構築的創新,積極地「參與/介入」這個時代所存在或發生的人、事、物本質,進而創造一個未來的可能,才能讓這個城市有了最重要的價値!緣此,於今年度(2016)的城市設計國際工作營,我們邀請了參與多項社會文化資產研究及城市再生計劃的許麗玉老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和專長於整合城市文化與永續經營的黃聖鈞(Patrick Hwang)老師+「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兩個學校研究生們,主軸以「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全新竹縣市數量最多、規模最完整、蘊涵大量生活故事的日式建築聚落——作為基地,討論如何以永續經營機制、空間有機策略、歷史社群關照、以及市民公共意識等面向,來啓動一個新的城市再生思考和想像。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國際工作營,我們藉以台灣「交大建築」和香港「中大建築」的移地交流與合作,的確觸發了非常不同的視野和策略,也因此有了更多元的思考方向。我們企圖從微觀到巨觀、從個體到平台、從社會公民到城市建構、從行動方案到創新機制等,來產生能够自發永續的發展可能。進而,找尋一種可以改變與進化的動能、讓新竹市整個城市在不斷調整的過程,能真正實現市民在公共性、社會性、生活性、時代性上的共同價値。我們更期待「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未來在新竹的重要軸點當中,能因此扮演其更積極且適切的角色——以監獄和日式宿舍作為公共啓蒙的基礎能量、以新舊社群整合作為介入/啓動的有機觸媒,而成為一個更公共開放、更創新實驗、更動態歷史的文化聚落,進而體現城市的公共而多元活力的城市場所精神。在此,我也代表「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衷心感謝「新竹市政府」在資源整合上的全力支持與關注,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研究所」對我們台灣城市與文化資產再生的全心投入與合作。

目次

目次

謝誌
前言|龔書章

歷史與保存運動沿革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簡介|許麗玉 指導教授
六個構想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
簡介|黃聖鈞 指導教授
九個構想

兩校交流紀錄

系列演講
1. 何謂問題青少年?|張慈宜
2. 「矯正」建築:台灣日治時期刑務現代化的空間展現|黃舒楣
3. 新竹老屋保存紀實|林秀叡
4. GIS再現空間資訊|黃映翎
5. 上海舊城改造策略中的歷史保存與共識治理:以虹口區為例|楊友仁
6. 跨界・尋味|鄭小塔、莊惠玲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Foreword―Shu-Chang Kung

History and Preservation

GIA : Graduatio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Chao Tung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 Li-Yu Hsu, Instructor
6 Ideas

CUHK : Architecture School,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troduction ― Patrick Hwang, Instructor
9 Ideas

Corporation and Activities

Talks
1. What Are Difficult Teenagers ? ― Ci-Yi Zhang
2. Corrective Architecture: The Spacial Performance In Penalty Modernization of Taiwa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Shu-Mei Huang
3.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Hsinchu ― Xiu-Rui Lin
4. GIS and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 Ying-Ling Huang
5. The strategy of Preservation and consensual Governance in urban regeneration of Shanghai old town― You-Ren Yang
6. Cross Boundary / Tastes of Home ― Xiao-Ta Zheng, Hui-Ling Zhuang

 

書摘/試閱

書摘試閱 一
[異質地方之營造-「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的反省式空間規劃[On Heterotopias: Reflective Space Planning of Hsinchu Teenagers’ Prison Guards Quarters]


許麗玉 Hsu, Li-Yu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Adjunct, GIA, NCTU


本書記錄2016年1月到5月間,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GIA)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CUHK)共同以「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為基地,分別進行空間再利用的規劃設計研究,最後,二校15位研究生共同提出構想,藉由展覽與對話方式進入都市,敲門探問市民城市的空間營造。

監獄-都市
本計畫複雜的空間脈絡與相關課題包含歷史建築的修復與再利用,都市更新與社區營造的各向構面,規劃設計任務不止為了保存特定的時空狀態,不只是再分配都市土地的經濟價值,同時,必須是能夠連結整體社區的文化與認同的地方營造。過去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是一種異質空間,隔離特定的人與活動於地方生活之外、都市權利之外,時至今日,這種「歷史建築」有機會經過積極的規劃設計策略,從隔離與排除的空間,翻轉為社區營造與都市再生的地方。這也就是說,「異質地方(herterotopias),已經由一個相對比較鬆散隨意的觀點,進一步考量主體的行動與都市的策略,建構為可能性的空間(spaces of possibilities),以及,設想為更批判性的、更正式表達出的、根植於社會規範之中,有政治與歷史異常意義的理論概念了。」(夏鑄九,2015,《窺見魔鬼的容顏》之作者序)
因此,我借用「異質地方之營造」為題,開展交大建築所研究生對「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之空間再利用規劃設計任務。

問題意識的開展
首先,GIA研究生研讀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提供的《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歷史調查研究報告書》,並實地探查現場,從中疏理出空間再利用的課題,師生來回數次討論與補充研究資料,逐漸形成規劃設計任務須回應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歷史建築的內容、誰是空間營造的主要對象、空間再利用能創造何種價值與回饋等等。教與學的對話過程中,我刻意安排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進入教學場對話(詳本書附錄),藉此協助GIA研究生釐清初步開展的問題意識。據此思考脈絡,各自選擇一處入口基地,進行空間規畫設計,最後,二人一組,從互相詰問到互助合作,完成規劃提案。

空間再利用的規劃
在民富街上,陳文哲從日常生活的視角看老屋保存如何成為社區營造的基地,進一步選擇保存區邊緣未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的老屋進行改造。蘇建華從生態痕跡反思歷史建築修復與保存的定位與技術,進一步將修復保存的空間連結通學步道,將歷史融入日常生活。
在少年街上,余咨穎從全球化資訊社會的趨勢來看年輕世代參與舊城再生的空間流動,選擇在既有棒球場與歷史建築保存區交集處進行新建築的設計。朝澤新反思空間中的支配關係,提出「去帝國」的論點,並透過與新竹市外籍配偶社群的討論,規劃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方案。
在廣州街上,甘荃關注受刑人的主體性,藉由歷史建築街廓改造為受刑人自耕與煮食的場域,實踐再社會化的空間營造。李思敏檢視階級化的官舍群空間,以環境劇場的假設,再現歷史建築的鏡像空間。

後記-反省式教學
相較於市民城市的歷史,大學顯得很年輕,如果放在都市發展的軌跡與布局來看,又顯得舉足輕重。終究,今日無論如何看大學,都不是一種關起門來讀書的修道院,畢竟,大學集結了來自城鄉各地不同背景的學生一起生活,這些青年人對大學所在的市民城市脈動敏感且蠢蠢欲動。
回顧半世紀前,1964-65年間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學運佔據校園訴求人權,學生站到街頭發報紙,發動市民積極參與都市規劃。1968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學運同樣佔據校園訴求人權,抗議校方的體育館新建案,迫遷窮人、歧視黑人,校方趕緊宣布長期聘任專業的建築師整體規劃校園,小心處理校區周圍的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這半世紀以來,世界各大都市的大學陸續投入都市空間研究與規劃民主改革運動,甚至,一些大學開放自己,融入市民城市,成為城市大學。
當大學之門向城市打開,大學對都市的關鍵作用,不只是將大學校園靜靜地放在都市計畫的區位中評估效益,引人朝聖大學,帶來周圍的消費與活動。重點是,市民城市的歷史脈絡提供大學培養人才的養分,而成熟有活力的大學能回饋給市民城市前進的能量,這便是今日的知識青年與社會大眾詰問大學教育的課題,這既是在關懷社會的視野下,檢視專業的知識生產與實踐,也是警覺到所謂的都市發展與市民城市之間似同非同的矛盾與衝突。
對我們的建築專業而言,此勢非同小可,當代的建築教育必須設法從學院內的烏托邦之夢醒來,回到都市社會中進行,同時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建立空間專業者的反身性,並慎防尚未成熟的技術介入現實社會時可能造成的傷害,這便是我為此案構思反省式教學的初衷與挑戰。

書摘試閱 二
[蛻變監獄工業複合體]

黃聖鈞 Patrick Hwang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專業顧問/ 前兼任副教授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and Former Part-time Associate Professor, Architecture School, CUHK

前言
本報告嘗試回應一個香港和台灣共同關注的議題: 都市裡,寶貴的建築遺產正在逐漸消失,當權者主導的保育企劃結果往往在意料之外。比如在香港,中環天星碼頭的強迫拆遷(2006年),灣仔街市(2008年) 和香港水警總部(2009年)的保育失誤和重建再次提醒我們未來要避免重蹈覆轍。 不要把我們的建築遺產視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副產品。我們不再需要時便視之為廢物處置,或強迫它們成為促銷商業產品的背景建築。人們逐漸意識到建築遺產的價值,例如美荷樓(2013年)及荔枝角醫院(2015年)兩個活化項目,通過注入新生命到歷史建築的方法,均受鄰近社區好評。然而這類型的微修保育方法並不足以反映當代城市蛻變中的需求。台灣和香港一樣,對歷史建築的潛在價值及其對本土文化的影響,有相類似的辯論和理解。但是要達到這種社會共識是有代價的,有許多例子把歷史建築以“文化遺產”的名義包裝成偽文化,作為掩飾奢華消費的面具。

香港中文大學和國立交通大學兩所建築學院,以此作為合作硏究和設計的課題。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這個寶貴的建築遺產,為兩所學院提供了一個意義深長的合作平台。以保育,保存,活化再利用和歷史蛻變等不同策略去研究和審視此議題。


研究
經由以下的題目我們進行了一組新竹市的地區測繪,數據分析和比較研究:
人口:涉及公民的統計資料,密度,性別,年齡,收入和種族
聯繫:基礎設施,交通系統和流通網絡
經濟:貿易,商業,支出,技術和研究
知識文化:基礎教育,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和旅遊
建築形式 : 建築類型,公共空間和塗底圖
自然形態 : 環境相關研究,如地理,地形,河川和氣候
規劃與政策:城市規劃形態與歷史
微觀歷史研究 : 新竹市監獄及區域性建築
宏觀歷史研究:新竹市總體歷史
通過這些初步的研究,中大學生意識到不同問題的相互關係,並以自身在香港的經驗和研究理解之。

老房子
新竹少年刑務所職務官舍群是日本政府留在新竹市多許歷史建築之一。此建築群是於殖民時期1920至1930年間建造的獄警官舍。這群老房子對新竹市的歷史記憶有意義的代表性。儘管它周邊經歷過半世紀的都市發展,它還是一直維持原有的功能直至90年代初。

對於十八所刑務所職務官舍,除了上文提及給予建築更新的保育方法外,中大所題的疑問是: 能否設計另類模式,以一種擴大保育的規律,讓這歷史建築群以蛻變方式影響社區文化?我們能否通過別出心裁的空間和功能再策劃,刺激公眾重新想像這個他們熟悉又陌生的新社區?


檔案館
以應對上述兩個研究設題,我們建議以一項公共建設: 城市檔案館,來處理和探討,城市丶文物和記憶的公共建築,作為審視理論和具體建築實踐的研究平台。這部分靈感來自已故意大利建築師和城市理論家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 1931-1997),普及“集體記憶”的傳奇人物。羅西敏銳地描述城市𥚃的歷史建築:“我們必須記住,過去和未來之間的差異,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部分的過去,而這可能就是永恆:我們現在所體驗的,正是我們的過去。”

以此理解羅西的話,我們明白到,一個城市的屬性可以通過其對過去,目前和未來的態度來定義。一個城市如何選擇,放棄和收集文物品直接影響人們對該城市的記憶。檔案館,存儲着城市的寶貴記錄。由此延伸,它也存儲着人們的集體記憶。它是一種對生活,生命的紀念。它在慶祝時間的流逝。基於這個前提,學生着手研究他們感興趣的題材,並以此開始建立他們對有關檔城市檔案館的想法及設計。

以下是由中大和交大的學生研究和設計的豐碩成果。

陳銘達: 小團圓, 客語檔案館_臺灣客語的保存和復興
梁芷羚:文字與記憶_歷史與文學研究檔案館
吳倩婷:記憶虛空_存在的不存在,新竹城市檔案館
尹振邦:文化傳承_生活場景/記憶
黃艷玲: 秩序與打破
陳淑雅: 重生:從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監獄形罰史的演變
邱詠琳: 懲治和改革的架構_十三個殖民監獄
彭建泰:從經濟轉型與商店的變化看城市發展
李敏婷:生日體驗之日常與異常_昔日生活與當下生活之連結

(翻譯: 羅素敏,廖晉廷)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