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滿額折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想讀懂心經?從這開始入門就對了!
◎ 內容最完整、最多角度、能使你對心經徹底改觀的一本心經!
◎ 故事版的心經,讓你輕鬆易懂,越看越有智慧!
◎ 暢銷作家王薀老師繼靜坐屑言集:《靜坐-這一檔子事》系列後,又一心靈佳作!
◎ 讓你感到內心平靜,心靈祥和又充實的一本心經。

本書以難得珍貴的全景式圖像,展開一張有如世界文化的地圖,以佛陀與玄奘大師所處的東西方文明化為座標,自此觀看《心經》不再只見一個「星點」,而是廣覽一座燦爛的銀河星系圖。

走沙漠越峻嶺,示現玄奘大師求法的大無畏菩提心源頭,在氣魄中有慈悲,在善巧中有堅持,旁徵博引,東西貫穿,上窮佛陀時代,下達歷代哲人丰采,生動流暢,直指心性。

玄奘大師所翻譯的般若經典《心經》,字字優美深邃,無法增一字,無法減一字,兩百六十字,每一字都是開悟心滴。有如智慧火炬,不斷地點燃一代又一代求道者的心智,可惜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本書作者為讀者細說從頭,從中國最負盛名的小說《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所師承的羅貫中揭開《心經》背後的故事,一路旁徵博引,東西貫穿。

閱讀這本書不僅追溯《心經》源頭,且在作者王薀老師敘述的全景式圖像裡,《心經》猶如啟蒙種子,從這顆智慧種子出發,隨著作者的講述,逐漸看見一片佛學的繁花勝景,一座中國與世界的文化森林。

作者簡介

王薀老師

一位深諳古典美學的藝術創作者;一位古董藝術收藏家;一位雅好品茗的茶藝家,曾是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先進之一,共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的品茗家;一位精通天文曆算、陰陽術數的追求者,精通及了解各類失傳的命理占卜之學,包括《易經》、占星學、塔羅牌占卜和奇門遁甲,還有各類卜算法……;一位修學各路門派武學的功夫愛好者,從十四歲起追隨道家師父修學形意、八卦、太極拳、螳螂拳、鶴拳、少林彈腿、槍、棍、流星錘……各家流派武學;一位致力保存傳統音樂薪傳的倡導者,創辦國樂——樂府雅韻和南管樂社——梵音雅集。

為了承續宇宙繼起生命,有使命地開辦創立了多處有意義的正向團體,包含: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薄伽梵有限公司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老師宛如電影小說般不世出的隱士,是融合東西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從出生開始便經歷且擁有不同於他人的生命歷程,因此造就了化外出世及種種不凡的體驗與覺受。其所經歷的真實人生故事恰如現代版驚世傳奇般激勵及撼動人心!

老師更是一位跨文化跨地域的心靈導師,足跡踏遍美國、中國、澳洲和歐洲等不同地方,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外二十五個國家也經常受邀於各國各種團體、學術機關和學院,不斷舉辦講座、演講,為現代人困執痛苦的心靈,開啟智慧的大門,引入源源不絕的大智活水。

老師素愛閱讀各類書籍,從東方的孔孟儒家學說、仙道之學、佛家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各皆深入研習探究,並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洋等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珈、健身都有非常深入淺出的研究,也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

在其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觀察到現代人身心上充斥著各種不同的困擾及需求,所以總是夜以繼日地運用他多年來不同的人生體悟及知識分享給有緣大眾,並且很生活化地將艱澀難懂的經典理論結合於生活之中,讓更多人能夠更實際地去體會、發現、開展更多的創意,使其能活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老師總是超越眾人眼光的突破及創見,時時刻刻準備著更多能夠解開我們心靈枷鎖的配方良藥,針對現代不同人的需求給予對症下藥的妙方,不僅為現代人的心靈帶來安頓的療癒,更進而從「心」蓄積綻放無盡豐沛的全新力量!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建盞•茶談》、《阿賴耶之人狐傳奇》、《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絕對》、《如何不落中陰-生死自在》、《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四十餘本,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

【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出版社編輯序】
荒漠曠野的極限試煉 大成就者的靈光盛世
------ 揭示隱藏《心經》背後的故事

幾世紀以來,印度佛陀之路吸引無數的旅人踏破了心中的每塊意念之磚、揚起心念的無數沙塵,是朝聖者絡繹於途、一生念茲在茲的經典原鄉。

然而回顧前塵,再也沒有人像玄奘大師如此驚心動魄作為踏上西行求法的先鋒者,他橫渡了凶險絕地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長途跋涉亞洲三大最高山脈間的嚴峻冰川,穿越印度黑暗大陸,遇到無數虎豹豺狼般的強盜……這是何等艱辛的漫漫旅程?這是何等大菩提心才能有的境界?這是多少血汗與智慧靈光交織的生命求道歷程?

當年玄奘返回中國後,唐太宗要他將西遊見聞寫成報告書,因此資料詳實,周遊異國的筆記內容生動,在書寫的細節非常完備,詞藻優美。此為《大唐西域記》一書由來,此書猶如明燈,給予了印度考古調查團的考古學家和藝術史家與小說家的無數啟示。玄奘大師弟子慧立後為恩師立《三藏法師傳》(通稱《慈恩傳》),據說當時兩人白天譯經,譯畢品茗述說絲路至印度的種種歷程與奇異見聞。這師徒畫面啟發著無數的後來者。然而玄奘大師卻一直被埋藏著,直到弟子慧立為其撰述,其英雄事蹟與史詩般的故事才引起了章回小說家的想像。

建立世界文化座標 揭示隱藏的故事

本書揭櫫玄奘大師不獨是一代佛學大師,更因早年求經甚切聞法甚殷,而完成了絲路行奇險,邊疆與印度的奇風異俗給予了後人不少的想像力開發。而他的旅行基於菩提心之願力,因願力之宏大因而能以一介孤僧穿過大江南北,走遍千山萬水。

由此,我們了解到玄奘大師翻譯《心經》背後的故事,使玄奘大師走出被窄化與平板化的《西遊記》形象,作者還原了這位跨時代的偉大中國聖僧,他是舉世不可多得的佛學家、經論家、文學家、探險家、外交家、哲學家,更重要的是他是個偉大的正覺者與普渡眾生的菩薩。他翻譯《心經》背後的故事,藉著作者的一一描述,如江河汩汩流出。

因菩提心而上路的玄奘大師其求法之心如此堅定,其從容自在的氣度連最凶惡的盜匪也為之心平氣和地聽他說法,他塑造了未來佛子修行的珍貴完美形象,如此冷靜超凡又堅忍不拔,具有著無比巨大的寧靜安詳力量。我們無法想像假設沒有玄奘大師所帶回的大乘般若經典,假設沒有他所主持的翻譯學院,那麼今日的佛學是否還能持續點亮靈光?

玄奘大師智壓全場的盛況

玄奘大師影響佛經翻譯及傳入中國的影像力實是浩瀚,難以言說,光是其中的《心經》其影響就已如恆河沙數般綿廣無盡,更況其餘般若經典。

現在我們行走的佛陀聖地路線,也是當年玄奘所行過的朝聖路線。這些佛陀遺跡是由英國考古學家康寧漢(Sir Alexander Cunningham)挖掘考據出來,康寧漢即以玄奘為師,以《大唐西域記》英譯本為主,循著玄奘的足跡在印度各地探索,從而找出了主要的失落掩埋的古城與佛教遺址,曾經沒落的佛物也才出了土,再次展現佛光,且讓後來的修行者有了經典的心靈皈依。

聖地佛跡引用玄奘《大唐西域記》標明和測量,無所差池地一一被考古而出。康寧漢讚譽玄奘當年的旅行範圍簡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西方人如此重視,那麼作為中國文化繼承者的我們,何能不讀玄奘大師的故事與其翻譯《心經》背後的歷程。作者重新建立玄奘大師的重要性,不獨是我們中土廣為流傳的《心經》與《藥師經》佛典的重要,更是讓我們重新領略玄奘的偉大形象與高僧氣魄。

作者在本書裡提及玄奘大師問道那爛陀五年光景的故事,也由此描述了玄奘大師智壓全場的盛況,讓我們對一代高僧崇拜不已。

重返那爛陀 玄奘大師取經之地

回顧唐朝聖僧玄奘大師歷經千辛萬苦抵達的那爛陀(Nalanda)與他參訪的無數佛陀聖地,於今雖如佛陀當年預示的無常觀,現已斷壁殘垣,徒留慨歎蒼涼。所幸有玄奘大師這類的求法者,使後續者有法可依,有經典可讀。

當年的那爛陀可說是一所名聞各地的國際大學,在西元七世紀玄奘至此取經時即已景況繁榮,玄奘曾形容:「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
那爛陀在印度話有「賜蓮之地」或「神知之地」之意,在(大唐西域記)裡玄奘另解此意為「施無厭」,當地曾出了一名悲憫眾生布施無限的國王,人民故稱之。

在印度孔雀王朝滅亡之後,印度曾經陷入近五百年的黑暗期,一直到西元四世紀出現了笈多王朝,印度才又統一。西元五世紀時,笈多王朝鳩摩羅笈多王(Kumaragupta)的支持下那爛陀才又創建了佛教大僧院,當時第一任校長為偉大的龍樹菩薩。彼時國際大學規模未立,直到七世紀左右笈多王朝的戒日王護法熱忱,擴增寺院僧房以及修學設施,廣聘大師,自此那爛陀走向國際化,也成為世界最早的大學之一。

在唐朝時,這所大學即聞名中國,就是這個時候,玄奘大師聽聞此地的佛學盛世,因此一心向學取經,他花了三年時間才來到這裡,千里迢迢,求法之心感天動地,可說是真正的為法忘驅。
玄奘在西元六二七年來到印度,當年他約二十六歲,歷經千辛萬苦與生死交關。在那爛陀他問道五年,他既是學生也是登台講學的老師。
當年玄奘大師為何要歷盡千辛萬苦赴此地取經?

因為那爛陀當時集結了許多高僧大德與開悟成就者之外,其經藏十分豐富,共有九百萬餘卷,為了收藏這些經卷,那爛陀設有三個大殿,其中有座大殿高達九層塔樓。在一九一一年阿富汗入侵印度時卻可惜慘遭大肆破壞,據悉敵軍擄殺之後,總共費了六個多月的時間才將典籍焚燒殆盡。

如今在遺址仍可見到層層而上的紅磚色樓梯,這些樓梯分屬不同世紀加蓋的,有五世紀,七世紀和九世紀等各時期,因為收藏經書和學生之多逐漸擴建。在萬餘名學生的盛世時期,校區更擴建圖書館和多處大殿、講堂、學生宿舍、浴室、廚房、貯藏室等。

那爛陀大學採師徒相承的正法,玄奘來此有幸被當時印度宗袖戒賢大師收納為徒,玄奘並參加修習文法、因明學、梵文等課程。玄奘當時對那爛陀大學佩服不已,曾寫道:「僧徒數千,並俊才高學也。德重當時,聲馳異域者,數百餘矣。或行清白,律儀淳粹;僧有嚴制,眾咸貞素,印度諸國皆仰則焉。請益談玄,渴日不足,宿夜警戒,少長相成,其有不談三藏幽旨者,則形影自慚矣。故異域學人,欲馳聲聞,咸來稽聞,方流雅譽。」

當時數千僧眾常住於此寺院、大學外,並有許多在家眾的研究人員和學者,當時寺中每日動用百名法師講學,僧眾必須學習大乘佛法,小乘十八宗以及吠陀、文哲醫、天文地理文學語文等,課程廣泛。熟悉因明、文法和文史哲學是為了辯才無礙以折服對手,醫學當然是濟世救人,玄學是思維再求精進。

玄奘當時位居最高一級,精通五十部經論以上者才能居於此級,當時據說登上此級的人在上千上萬人中僅九人而已。難怪,玄奘被譽為是中國第一位最偉大的留學生。之後,玄奘回返中國,廣利群生更是不在話下了。

玄奘大師在譯完長達六百多卷的《大般若經》後自知死期將至,他已經譯有經論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了,他知責任可放下,最後他是直接被接引至菩薩道往生極樂,且他發願離開塵世後仍要在淨土彌陀學院繼續翻譯經典。
 
觀照般若 返聞自性

閱讀這本書,悠悠思起玄奘大師的風骨與毅力,身體力行的實修過程與廣利眾生的悲願力真是威力驚人啊。實修是如此的重要,一如身體力行地來到朝聖地的眼見耳聞。就如《勸學》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距離玄奘的西行,一千年又悠悠晃過。後人如我們,不須歷經險阻、無須餐風露宿,即可在家坐享經典。然遙想玄奘當年,那爛陀無疑是個永恆的經典座標,在混沌中,使我們今日依然能夠瞥見佛光之星閃爍天際,擦亮我們的雙眼。

誠如佛陀在《楞嚴經》向波斯匿王開示時所說的話:「國王啊,你的形體從你年輕時到你老年時雖然改變了,但是你年輕時看的恆河,和你老年時看的恆河並沒有不同,看河的本能是沒有不同的。」

佛陀成道與聖僧玄奘大師等人所行過的足跡,也是後代無數佛子所行歷經的求法之路。南風過去,北風又起;一代又一代的行者留下典型在夙昔,因有求道者、有實修者、有書寫者、有翻譯者…….因此法脈得以傳承,慧命因之延續。

掩卷之餘,我們不禁回望自己的生命歷程,跟著冥思著自己是否浪費了難得的人身與珍貴時光?不禁冥思自問自己的心與舉止是否依循佛陀教誨?是否有一丁點如玄奘大師般的求法之心?是否有一絲《心經》所言的觀心自在?是否能遠離顛倒夢想、無有恐怖地進行作者對我們殷切提點的「觀照般若」?

閱讀這本書時,心緒跟著反省冥思,心跟著沉澱俗慮,但目光卻又被故事點滴不斷吸引,本書如佛陀的智慧光芒,照亮了我們長久被遮蔽的心,在此有幸聽聞作者任重道遠的講述,感受那不厭其煩的苦口婆心,在閱讀時我們的心也跟著文字般若,暗自種下一顆菩提子,期許當下發芽、來日茁壯。

目次

目錄

關於作者

荒漠曠野的極限試煉 大成就者的靈光盛世---- 揭示隱藏《心經》背後的故事
1. 羅貫中師承施耐庵 啟發吳承恩的因緣
2. 吳承恩一生懸命《西遊記》
3. 佛家靈魂人物唐三藏
4. 佛滅度後 以戒為師
5. 眾生皆有佛性
6. 佛說三千般若 無非自性
7. 與佛陀相同時代的教義與人物
8. 《吠陀經》對眾神的禮讚
9. 龐貝城的歷史啟示錄
10. 希臘傳奇 諸神的黃昏
11. 孕育愛琴海的文化搖籃
12. 建立世界文化觀與宗教觀
13.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因緣
14. 佛緣天註定 應世助眾生
15. 文殊智慧觀音慈悲 度化眾生
16. 循著菩薩們化身的慈悲痕跡
17. 亞聖孟子 退隱山林著述
18. 老子是善譬喻菩薩的化現
19. 《道德經》和《心經》理路一致
20. 悉達多王子 從生死四門生起出離心
21. 四處參訪苦行 見天人五衰
22. 憍陳如五比丘與牧羊女
23. 六年苦行淨化所有因地因緣
24. 菩提樹下 夜睹明星而悟道
25. 周公吐脯 天下歸心
26. 佛陀慈悲願行 皆因菩提心
27. 阿底峽尊者與佛陀發菩提心的故事
28. 五比丘與偉大聖者的菩提心要
29. 佛陀現遊戲三昧以度化弟子
30. 法的緣起與殊勝菩提心
31. 佛教入中國與東漢皇帝的淵源
32. 派使臣至印度 高僧絡繹於途
33. 《心經》讚嘆般若空性
34. 佛為國王父子演說輪迴因緣
35. 佛陀演說真實語
36. 佛說般若不可思議
37. 心中心要竅訣
38. 《心經》字字是佛菩薩心滴顯現
39. 玄奘大師 菩提心西行求法
40. 五年問道那爛陀 氣勢磅礡
41. 翻譯佛經有五種不翻
42. 自心是佛 本自俱足
43. 內覺自照 澈見本來
44. 文字般若 善巧方便
45. 時刻觀照念頭 返聞自性
46. 到彼岸的載具 依靠六度萬行
47. 福慧俱足 人身難得
48. 人生無常如風雲 幻化季節遞嬗
49. 尋求生命真理的密碼
50. 修行始於觀察自心
51. 六度萬行的真義
52. 揭開佛說《心經》的序幕
53. 菩薩能觀能自在
54. 從捨起修 對境練心
55. 晝夜了了分明 醒夢一如
56. 夢中啟示 化為助緣
57. 印光大師善巧結緣的故事
58. 菩薩行願配合六度
59. 常啼菩薩 堅定求法之心
60. 對境練心 風心無別
61. 藉假修真 看好當下的心
62. 入塵遊世 外相不存於心
63.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64. 觀空解空 證般若空性
65. 空性 度脫一切的苦痛
66. 大千世界 皆為虛幻
67. 人生八苦 世間幻景
68. 《西遊記》的人物象徵與譬喻
69. 六根六塵 十二因緣
70. 無住無念 心不著境
71. 無有恐怖顛倒 能除一切苦
72. 能觀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去見如來

書摘/試閱

【內文節選一】選自「菩薩能觀能自在」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常常對一些同修說道,光是《心經》裡面的頭一句話「觀自在菩薩」,就俱足了一切大乘修行的法門,我們先撇開觀自在菩薩是不是觀世音菩薩,我們就字義上的解釋,什麼叫做自在?自在按照修行的次第而言,必須要得獲得八地境界以上的菩薩,祂才有辦法真正地恆在定中,換句話說,從初地到八地以下,祂們還是沒有辦法真正地自在。一般的菩薩沒有辦法像八地以上的行者,不需要任何的精進修行,因為祂早已獲得任運解脫、圓滿自在的境界,這種境界也只有《心經》裡頭的觀自在菩薩,因為已經證得了無分別的般若大智慧,祂才有辦法了悟到什麼是諸法空相,要不然如何可以說道已經證得「五蘊皆空」呢?
 
而我們所有的芸芸眾生,從日常生活當中,眼睛所看、耳朵所聽、鼻子所聞、舌頭所嚐、身體所觸、意根所想,無一不是都是煩惱的來處?只要你沒有轉化證得空性以前,是無法得到自在,所以我常講,菩薩能觀無礙,所以才叫自在,凡夫觀而障礙,所以無法自在。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君王帝相莫不栽跟於此,各位看歷史上從唐明皇傾倒在楊貴妃的閨閣之中,夜夜笙歌,不思朝政,你看那《長恨歌》裡面所寫的,不是一代昏君是什麼?《封神榜》我們小時候都讀過紂王的後宮──妲己,竭盡所能地用聲色迷惑紂王,還為了她修造鹿臺,把全國酒匠庫藏最好的佳釀全部進貢,只為了方便一起追逐肉慾的王侯將相們方便享用,因此劃地為池,沒有一刻停留,傳說中的妲己極為狠毒,可說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蛇蠍女郎,紂王一時曾經喜歡過一個女子,最後這名女子竟然被剁成了血肉模糊的人肉醬,而妲己竟然還可以無聲無息地和大眾分享食用;《北齊書》裡面有記載到北齊的後主高緯,他也是因為被美色所迷,這名女子叫做馮小憐,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此女長得亭亭玉立,但是高緯卻為了她把整個國家都玩完了,連詩人李商隱都為此不值地寫詩評斷說:「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這簡單的兩句話卻清楚地描寫了當時的高緯,敵人已經都長驅直入,鐵蹄踏破了無數的家園,但是他仍然荒淫無度地迷戀女色……。

不是只有中國如此,只要是人道之中,飲食男女的問題一直是最大的問題,每一個人心中即便清楚,色是無形的毒藥,但多少英雄好漢為此斷了頭,毀了名聲,但是只要荷爾蒙一作怪,還是一樣隨著聲色無法自主。除了美色,每個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的物質和財物,誰能視若無睹,不見錢眼開?至於其他的好吃的東西、好玩的處所、好山好水的外境,真能不受影響的有幾人?能真正地自在的,我到目前為止還真沒看到幾位,所以這就是凡夫能觀但不能自在的原因。雖然許多的祖師大德都有說道,修行如果可以到達不見有無,便是真解脫,又如果可以進一步見無所見,那才是真自在。什麼是見無所見呢?就像前面所舉的那些故事一樣,美色跟年代無關,只要是人,無論男女,見色便會生心,但是修行人在對一切色相之前,如果可以不起任何的喜愛和分別念,就等同沒有見到一般,但是這種境界太難。
 
【內文節選二】選自「《西遊記》的人物象徵與譬喻」
上個星期看了一部電影是和玄奘大師相關的,這裡面描述了玄奘大師當時雖然沒有經過朝廷的允許,偷渡到達印度,學習佛法的心路歷程,中間經歷了種種的險難、亡難,甚至於遭受到死亡的威脅,可是他不畏險阻,一路上也因玄奘大師的慈悲,化解了冤愆,玄奘大師在裡邊被描述,完全是他到印度那爛陀佛學院學習佛法十九年當中完整的過程。在過去沒有交通工具、沒有飛機的年代,要經歷那麼漫長的道路,如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和深邃的菩提心,是絕對難以到達的。這部片的拍攝手法和以往我所看到的《西遊記》都大不相同,從頭到尾我看不到鐵扇公主,看不到蜘蛛精,也沒碰到半隻猴子,也沒有白骨精,但他卻很忠實地把玄奘大師取經的過程,清清楚楚地如同傳記般的交代給觀眾,這是一部很好的紀實片,和當年的吳承恩所描繪的,是完全不同導向的風貌。

吳承恩由於自己有鑽研過佛法,特別是唯識學,他由於要用很生動的手法,藉以描繪人性和教化人心,所以他在裡邊用了很多人物來代表人性的善惡、優缺點,例如孫悟空所象徵的意義,就是人類複雜慧黠、天馬行空般跳躍不止的心念,最後屈服於玄奘大師。而這故事當中最重要的主角便是玄奘大師本人,所以因此無論是豬八戒也好,唐沙僧也好,孫悟空也好,其實所說的都是玄奘大師內心世界的反射。孫悟空降伏他的也絕對不是觀世音大士,或者玄奘大師本人,他代表的意思是就算是修行人,在沒有悟得空性之前,就算像玄奘大師如此佛菩薩化身勇猛精進的修行人,他也擺脫不了阿賴耶識的影響,一路上不同的氣候、文化、食物和身心所遭受到的困頓,疲憊不堪,就一般人而言,難道他不會有心猿意馬、意志薄弱的時候嗎?
 
所以觀世音數次的示現,甚至於幫玄奘大師度過危機險難,這其實也是在形容《西遊記》當中孫悟空的緊箍圈的由來,也是在描繪玄奘大師一路上求法的過程中,難免會萌生退轉之心,或者是其他的雜想,這時候觀世音菩薩的出現,就有如《西遊記》當中的定心咒和緊箍圈一般,要他不要害怕,不要三心二意,要一路堅持,不達目的絕不終止。所以一個人碰到任何逆境的時候,要化解心中所有的疑慮,轉危為安,自我療癒,在那塵沙滾滾、狼煙四起的沙漠中,這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在中國的章回小說中,各自描寫了這類緊箍咒,看到了也有把《華嚴經》當中的入法界品的善財童子描寫為紅孩兒,因為他調皮搗蛋、精靈古怪,為了要牽制他的心性,給了他金箍咒,目的也是在於收攝自性、返聞自心,照顧好自己每一個當下。其實善財童子我們常常所說的金童玉女,他的原始是來自於善財童子和龍女的典故而來的,《華嚴經》裡面也有介紹到這一位善財童子和文殊師利菩薩之間的因緣,他的因緣也極為殊勝,他藉由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修持獲得無相大光明法,而得到成就。

所以小說上面無論怎麼描寫,其實目的就是在解釋,即便是菩薩,起心動念也是極為重要,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西遊記》裡面所講到的豬八戒,豬,歷史上對牠有許許多多的描繪,有些人嫌牠髒,從過去對豬的描繪中,把牠定義為愚蠢、貪執、貌醜,在西方早期把豬也曾經描繪過豬是神聖之獸,同時也象徵一路向前、永不退縮的吉祥獸。在《西遊記》裡面八戒主要的意思,是為了要防止修行人在還沒有修成正果之前,經常要在齋日的時候持守八關齋戒,這個也是當時釋迦牟尼佛所制定的,目的是要讓所有的眾生獲得解脫,即便沒有辦法過著僧團出家人的生活,但最起碼要在特殊的日子中把殺、盜、淫、妄、酒的念頭和行為給關閉,不使造作,藉以淨化自心,同時過了午時,就再也不吃任何的食物,總共有這些戒律需要遵守。
 
總而言之,《西遊記》裡面每一個被塑造出來的虛構人物,他真正的意思是告訴我們,人類如果沒有修行,終究是很難擺脫自己的貪、瞋、癡、慢、疑,而對於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所影響,因此流連於這個六道之中,沉淪難升,因此《西遊記》裡面這些虛構人物所遭遇到的種種苦難,主要也是在提醒我們,這人世間種種的一切都離不開苦的範圍,除非能用般若空性,才能度脫一切的苦厄。我們從八苦的本身,前面的四種痛苦所涵蓋的都是身體方面的痛苦,後面的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這些,是屬於心理方面的痛苦,五陰熾盛是把身心所有的痛苦都包含在裡面。

【內文節選三】選自「《心經》字字是佛菩薩心滴顯現」
一般世人如果跟他提到玄奘大師,除非他是學佛的人,否則一般人是不會知道這個名諱,但是如果跟他說到唐三藏,大家馬上就會想到前面我一開頭就提過的明朝一位作家──吳承恩,他因為後來學習佛法,突如其來的巧思,和用了一段時間的構想,於是寫了一部當今世界上最膾炙人口的神幻小說。這裡面的主人翁其實就是在講唐朝的玄奘大師,他如何經過白山黑水辛苦的過程,這中間他經過了終年曝曬在高溫底下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要橫越這裡是極大的挑戰,因為它是當今排名在全世界前幾名最大的沙漠之一,光是它的整個長度就超過一千公里,整年下雨量小到只能用毫米來計算,特別是這裡的暴風不間斷地經常會出現。
 
我們看這個沙漠,歷史學家給它所取的名字,意思就是說這個地方連一株極小的樹木也活不成,維吾爾族的人從小就稱這個地方為死亡沙漠,這裡一整年都不下雨是很平常的事,平均溫度都是維持在攝氏四十度左右。各位想想,如果你久居繁華的大都會,突然之間變成整片沙漠,無論是白天與黑夜都只有一個人牽著一匹馬,要橫跨這一大片的沙漠,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力,早就半途而廢。所以大師曾在敘述中談到,他所經過的路途之中,沿途經常會看到枯死的駱駝的骨骸和成堆的頭蓋。
 
除了要有極大的毅力外,還要有堅持的信解心,否則對於前途茫茫、生死未卜的前面路途,真的是走不下去了!在這一路上,大師經歷了灰沙走石,有時以為有大隊的駱駝隊伍從他前面不遠處走過,他喜出望外地想要去化緣一壺水,但等他使力往前邁進的時候,走近一看,卻發現是被海市蜃樓的幻覺所愚弄了;也曾經碰過鎮守在邊疆的連綿交替的守候台,這些都是有著二十四小時的官兵守候著,任何人是不可以亂闖的,運氣好的時候會碰到守烽火台的官兵給予一些支助,補充一些雜糧;但也曾經碰過,冷箭颼颼一支一支往他身旁穿越的緊張局面,這些也都在他一直稱念『南無廣大靈驗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中,一一給予化解掉。

玄奘大師自己就曾經說過一個故事,他經將近一周的時間,因為水壺裡面的水早就告罄了,滴水不剩,由於身上缺乏水分,又曝曬在高度的陽光之下,於是全身就發燙高燒,他的那一匹馬早就匍匐在一旁走不動了,奄奄一息,大師在幾乎瀕臨於昏死過去的狀態下,一心念誦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說也奇怪,過沒一會兒,飄來一陣沁人心脾的涼風,在似夢似醒之中,看到了他的上方處,有一尊巨大無比白色身形放光形象的女性,隱約中手裡彷彿有什麼東西傾洩出來,滴落在玄奘大師的口中及身上,不消一下子,玄奘大師和他的馬卻又精神抖擻地起來,現在大師心裡明白,這是菩薩顯靈,救度了他,所以他雙手合十對著虛空處,流著感恩的熱淚,心裡極度恭敬地感謝觀世音菩薩的救度。這也是大師為什麼極度推從《般若心經》,翻譯到《心經》的時候,他幾乎是傾盡了全部的心智,完成了兩百六十個字,幾乎字字都是佛菩薩的心滴顯現,一直流傳到現在,無論是漢傳或藏傳,幾乎都知道《心經》它消除障道的威神力量。所以過去傳授給各位的〈般若心經除障法〉也是從這個淵源而流傳下來的。
 
【內文節選四】選自「印光大師善巧結緣的故事」
說起這一位印光大師,他是被尊稱為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中國近百年來淨土宗可以這麼興盛,和印光大師個人的影響力是絕對有關的。他是陜西人,他過去沒有出家以前,本身是相信孔孟儒家學說,據說他當年看佛書佛經而萌發強烈的出離心,跑到了終南山依止道存和尚要剃度,後來剃度之後他的哥哥極度地生氣,暴怒之下一定要他回家一趟,哪知出了家的印光一回家門之後,家人便把他軟禁起來,不准他再出家門,後來他用盡了一切的方法,逃回到終南山,和他師父商量之後,為了要避免家人不斷地來到寺廟騷擾,師父就要他先去參學。
 
第一個去到的寺廟便是蓮華寺,他剛去的時候也吃盡了苦頭,當一名伙夫,每天都要到山下挑水、砍柴給大眾使用,這樣子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日。他之所以會弘揚淨土,據說是他某次讀到了《龍舒淨土文》之後,從此便立志要用念佛和淨土的思想來和有緣的眾生結緣,度化眾生。他度化眾生的第一步便是廣印經書,所印的經書幾乎都是屬於淨土歷代經文和祖師種種的經驗語錄,終其一生都和印贈經書結下不解之緣,據說數量也達到了幾十萬冊之多。

最早印光老和尚為了要因應當時普遍社會民眾的思想概念,因為當時民間對於淨土的理念和思想完全是零,所以印光大師就用善巧的方式,在當時還是儒家學風鼎盛的時代,他先印贈了大量的《了凡四訓》,在各處的善社、道觀和人結緣,這個是他初初為了要把淨土思想普及到民間的方法之一。
 
我也曾聽老和尚一位當年的徒弟,後來來到台灣,親口所講的一則故事,說當年印光大師某段時期曾經住在蘇州,一回恰巧碰到大過年的除夕,按照慣例,和尚會賞給工人一些錢,這回印光大師就拿了幾百文錢給一位工人,這工人和老和尚請假說要回家過年,老和尚回答說:「好啊!你可以走,但你很快又會回來。」那工人也不以為意地自然回答說:「對啊!我明天早上本來就會回來做素齋。」老和尚就笑一笑不再作答,後來果然這一位工人走了不到半個時辰,氣急敗壞地趕回寺廟,見到老和尚,老和尚問他:「你是不是東西都給拿走了?」這工人心中暗自驚嚇,這事情老和尚怎麼會知道?可是外表還是強作鎮定,老和尚就再對他說:「你不要緊張,會物歸原主的。」後來發生了一件很戲劇化的事情,那就是拿了這一位工人錢的綠林大盜,沒想到拿了錢還敢來寺廟裡面投宿,更妙的是,開門的人竟然就是被他搶的那個工人,這場面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這事情後來還是由印光大師出面給排遣掉,錢後來真的又回到了工人的荷包裡面。
 
印光大師經學的底子極為深厚,他曾經在他出家的生涯當中,總共看過大藏經三遍,平日裡絕不與俗家人談論俗家事,只是一心念佛和深入經藏,平日裡有弟子問他應該要看什麼書對修行會有幫助,大師都會勸人家多看高僧大德的傳記,還有淨土各個菩薩聖僧他們的事蹟。他在七十歲的時候,曾經在報國寺閉關專修念佛法門,民國二十九年十月的尾巴某一天,他自己知道到淨土的時間已到,他就開始把職務轉移給當時的妙真老和尚,讓他繼續擔任靈巖山寺的住持,到了十二月的二號早晨,他交代親近的弟子一些事務之後,面向西方,在一片念佛聲中坐化往生。

【內文節選五】選自「揭開佛說《心經》的序幕」
《心經》的序幕按照鳩摩羅什、玄奘大師、義淨法師所翻譯的共同譯本裡面,故事的開始是這樣子講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各位所聽到的這一段經文是很多種版本裡面所說的原文,那我們現在一般在中國流行通用是取自於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兩百六十個字的版本,所以會和許多《般若經》裡邊所翻譯的有些增減,但我看過所有的譯本,沒有一個翻譯可以像玄奘大師潤飾的如此地流暢,毫無贅詞,無懈可擊。前面我們講道的《心經》的內容,故事的開始是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靈鷲山正在講經說法的時候,佛又再次進入到極深度的禪定之中,這個時候在場聽經的聽眾之中,除了常隨眾以外,還有極多的大菩薩,其中有一位觀自在菩薩也在法會現場聞佛說法。
 
當時的眾多尊者當中,有一位佛的常隨眾,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他很慈悲地要為在場的大眾和未來世的眾生請法,他知道觀自在菩薩在無量劫以來早就證得佛果,特別是祂的耳根法門,以及祂修持般若所獲得的佛智,所有的修行人都知道,在菩薩地修行的時候,要如何能夠修到背塵合覺,不受妄想分別所干擾,又能時時地返聞自性,不被六塵所染,這就必須要有極大的般若智慧,才有辦法從最基礎的不受色、受、想、行、識影響到不起任何的三毒,而得到自在。舍利弗知道在場與會大眾之中,觀自在菩薩在觀行方面,無論是小乘的苦、寂、滅、道,或者是大乘菩薩所必修的六度,以及所有修行當中次第而修的十信、十住、十行……,一路到金剛喻定,所有的次第,以及如何破除人法兩種執著,證得空空的無上空境,這不是一般修行人可以到達,而是要像觀自在菩薩等古佛再來的菩薩。除了有自利利人、自覺覺他的慈、悲、喜、捨大菩提心,無量劫來都是用這樣子的一種轉化群迷的大智慧,同時自己又有甚深的經驗,對於如何證得實相般若,讓一切修行人可以獲得法益,唯獨只有觀自在菩薩,祂在甚深的般若三昧之中,早就獲得了無礙大圓滿的成就,只有祂的法門可以幫助眾生獲得解脫。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在場的觀自在菩薩看見舍利弗這麼有菩提心地為大眾請法,觀自在菩薩於是就很慈悲地講說了這一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關於這部分,對於觀自在菩薩這一句,有些行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這裡的觀自在菩薩就是一般中國人所知道的觀世音菩薩,但是也有人的說法是因為《心經》裡面兩百六十個字,都是從《大般若經》裡面所取,而《大般若經》是佛所說,應該不屬於觀自在菩薩所說,但是無論哪種說法,從過去到現在主要的著眼點都是在經文內涵上,至於佛境上面的權說和方便,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在《般若經》上面,所有的大乘菩薩所要修行的空義和六度波羅蜜,透過這兩百六十個字萃取出來的精要,若信解心俱足的修行人,絕對可以由此部經獲得解脫。
 
【內文節選六】選自「玄奘大師菩提心西行求法」
我曾經對每個道場和佛堂都傳授過〈般若心經除障法〉,其實它另外一個法名是叫做〈回遮法〉,這個法如果在任何的法會開始之前能夠共修三回,或者是念誦《般若心經》三次,《心經》的咒語一百零八次,將會對於整個法會的進行,或者是講經的過程,都會帶來吉祥和圓滿,不會有任何障礙發生的意思。這個法極為殊勝,如果虔誠地發菩提心為眾生回向的話,是可以消除一切邪祟和身心內外引起的障礙,早夭或得了一些很奇怪的怪病,修持此法也可以得到解除,若是有人因為過去世冤親債主的糾纏,引起連醫生也束手無策的怪病,或中了降頭,都可以修持這個法。之前就有曾經發生過不同的個案,某些人可能無意中得罪了他人,而中了蠱術和降頭,後來修持了傳授他的這個〈心經除障法〉後,也都好了起來,總之,它的感應是不可思議的。玄奘大師也是在取經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的險難,也多虧了觀世音菩薩和這個法,才得到了加持,化解掉許許多多的險阻。

在修除障法前,照例都要先念《心經》數次之後才起修除障文的正行,如果很虔誠地修持,沒有任何的懷疑,就會如同法本裡面所講的,一心念誦,也可以消除如魔王波旬及魔眾眷屬,所有的一切妨礙和違緣。其實我個人認為修持〈心經除障法〉裡面也有提到它特殊的一個功德,那便是消除轉化四魔對我們的阻擾,而四魔當中的煩惱魔,其實就是所有眾生最重要的習氣和毛病──貪、瞋、癡、慢、疑,還有不相信佛法等等,所衍伸出來的一些障礙。當然修這個法不能只是為了利益自己的私欲而修,那效果就不是太大,而是要發起菩提心,幫助所有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
 
由於玄奘大師他一心念誦觀音菩薩聖號的緣故,其實一路上天龍護法諸天善神都一定如影隨身地護持著,因為大師就是本著菩提心而前往印度求法的,否則各位看,他從高昌國的國王對他的景仰,無法挽留他留在高昌國,但是他卻派了三十匹最精良的馬匹送給他,年輕力壯的隨從將近三十個,還有出家人四位護送他,這中間經過庫車,爬山涉水,最危險的是在經過天山這一段路,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經常要經過幾千丈高的懸崖峭壁,尤其下雪過後,到處都是積雪的參天山道上,人和馬一不小心都會粉身碎骨,這段路走了很長一段時間,中間很多人都往生了,體力再好的也被凍死了,但是玄奘大師竟然沒事。經過一千多公里的清池,碰到了突厥國王,他也是和其他不同地方的國王一般,極度地對玄奘大師有恭敬心,希望能夠挽留他下來,最後玄奘大師還是拒絕,這位國王也加派了一些勇士們護送他,後來才有機會到達當時人文薈萃,所有的佛教菁英聚集一處的那爛陀佛學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