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與神的性情有分:神化在基督教傳統的歷史與發展
滿額折

與神的性情有分:神化在基督教傳統的歷史與發展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代神學家與信徒重新燃起對theosis(神化)思想的興趣,重拾古代教會將神化視為基督教拯救論的基礎之了解。本書就是此風潮下產生的經典著作,內容分成五個部分,介紹與綜合分析古希臘、新約聖經、教父、中世紀、宗教改革時代,以及現代思想中對神化思想的理解。
人成為神是一個迷人、激動人心、並滿有能力的宗教觀念。到底theosis(神化)是什麼意思?在知識的思想歷史中,這個術語的起源以及其觀念的發展是什麼?對於彼後1:4中成為一位「與神的性情有分」者的應許,其背後原始的異象和產生的詮釋是什麼?里昂的愛任紐(Irenaeus of Lyon)在教導「神的道成為我們的所是,使我們能成為祂自己的所是」的時候,以及亞他那修(Athanasius)宣告「神成為人,為了使人成為神」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什麼?人類神化的過程是什麼?近代哲學和神學界對於人類成為神的問題又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會由本書不同基督教傳統背景之專家的論文中,加以探討、印證,並說明神化的本質及其發展。

作者簡介

克里斯登森(Michael J. Christensen)
耶魯大學神學院(Yale Divinity School)文學碩士,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博士。德魯大學牧範學博士課程主任,教授宗教學與靈修學。
有八本著作,包括:C. S. Lewis on Scripture、Children of Chernobyl、The World After Chernobyl、The Heart of Henri Nouwen、Spiritual Direction,以及多篇論文。

威頓(Jeffery A. Wittung)
貝克學術出版(Baker Academic)助理編輯,德魯大學博士候選人。
2004年5月21-22日在德魯大學舉行的「與神的性情有分」(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研討會的共同召集人。

序言

出版這本書的想法源自於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的兩位對古教父theosis(神化)觀念進行研究的研究生。德魯大學卡斯本森(Caspensen)學院研究所的卡拉莫夫(Vladimir Kharlamov)和威頓(Jeffery Wittung)在發現學術界對於這個題目越發濃烈的興趣後,提議讓研究所的學生們就theosis/神化(deification)這個題目舉辦學術研討會。然而在研討會的計畫成形時,這個題目也引起了德魯大學之外的學者的廣泛興趣。因著這個出乎意料的發展,卡斯本森學院的院長James Pain、古基督教聖經註釋研究項目的主任歐登(Thomas Oden)博士、德魯大學教牧學博士班主任克里斯登森(Michael Christensen)博士,同意資助並贊助一個在廣大基督教傳統內發掘神化觀念之歷史與發展的研討會。論文題綱來自四大洲的學者,超過一百位學者、神職人員和平信徒參加了2004年5月21-22日在德魯大學舉行的「與神的性情有分」(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研討會。
本文集源自於研討會論文集中能夠出版的文稿,並經過整理與編輯。它裡面的論文是由一個國際性委員會所提案、審核,以學術方式呈現給所有的同僚,並經過德魯大學的教授團和編輯審慎研究其主題是否適合出版。這些論文都從未出版過。故此,整個文集代表了在歷史與哲學神學的學術領域一個嶄新且顯著的貢獻。
本文集的論文作者發現theosis的理念與歷史,是與人類的整全性和靈性變化息息相關,值得嚴肅認真的研究,並與我們當代文化有關。除此以外,編者們發現,theosis的理念與歷史不單單是學術性或學者的事業,而且是一種經歷上的可能性,所有追尋救恩者都可能經歷到。「與神的性情有分」首先由古代的哲學家、基督教的聖徒、和奧祕派神學家所勾勒並經歷,對今日的人類,就算沒有本體論的實際,也在光照人類的理性道路和變化我們的屬靈生活上,有功用上的價值。秉持這個精神,我們非常喜樂地將這個獨特的文集與愛的努力獻給所有的讀者。

克里斯登森
五旬節,2006

目次

序言
引言

一、基督教theosis的背景
1. Theosis的問題、應許與過程/Michael J. Christensen
2. Theosis在東正教神學中的地位/Andrew Louth
二、古典與近古的theosis
3. 古典希臘哲學家教導的神化/John R. Lenz
4. 在保羅(的書信)裡,我們能談論theosis嗎?/Stephen Finlan
5. 彼得後書一章4節說到神化嗎?/James Starr
三、教父思想中的theosis
6. 加帕多家教父對神化之策略性的調整/J. A. McGuckin
7. 在希臘教父神學中theosis的修辭學應用/Vladimir Kharlamov
8. 守道者馬克西母的神聖化觀/Elena Vishnevskaya
9. 在敘利亞人以法蓮的著作中,樂園作為救恩的風景畫/Thomas Buchan
四、中世紀與宗教改革思想中的theosis
10. 科普替阿拉伯的theosis傳統:在布希的保羅關於道成肉身的論述中,對於約翰福音三章51-57節之聖餐的解讀/Stephen J. Davis
11. 聖安瑟倫:沉思靜觀(theoria)與完全的教義邏輯/Nathan R. Kerr
12. 馬丁‧路德:「為着世界的小基督們」;信心與聖禮作為theosis的手段/Jonathan Linman
13. 約翰‧加爾文:藉著基督與神聯合/J. Todd Billings
14. 約翰‧衛斯理:基督徒的完全是充滿愛之能量的信心/Michael J. Christensen
五、現代思想中的theosis
15. 新帕拉馬主義,神聖化的恩典,東方與西方之間的裂痕/Jeffrey D. Finch
16. 布加哥夫:俄國神學家的theosis/Boris Jakim
17. 卡爾‧拉納:羅馬天主教之神聖化論/Francis J. Caponi, OSA
18. Theosis在近代的研究:重燃的興趣與澄清的必要/Gösta Hallonsten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引言
Michael J. Christensen與Jeffery A. Wittung


東正教的靈修神學,被視為有古代基督教的「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成為神」(becoming god)(亞他那修〔Athanasius〕)之觀念,1在學術和世俗圈子越來越流行。西方的抗議宗和羅馬天主教神學家如今正與東正教的神學家進行以theosis為主題的對話,2公眾和學術對於這個關於人類所擁有、在靈命上變化得以完全的潛能之觀點的興趣,可以從逐漸增多的期刊論文、學術會議,以及關於這個主題的文集得到證明。同時神化的觀念也被所謂的「新世紀」(New Age)運動傳播到西方,以至於許多人都忘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theosis在基督教傳統中的重要性。本文集要重新點燃的是對於這個已經被遺忘之教義的關注,並期盼本文集能夠繼續成為學術對話和平信徒在探索這個教義時的好幫手。
神化這個主題在過去主要被限制在教父研究與東方基督教對話的範圍之中,近期的出版物已經開始聚焦在其特殊的傳統及其背景。3在基督教的各大傳統之中至今仍沒有對於theosis進行全方位的跨文化和歷史之研究。這個涵蓋多位作者的文集達到了單獨一位作者所無法達到的目標,它處理了對於神化的不同視角(早期的希臘起源直到今日的建構),跟「與神的性情有分」有關的神學觀念(改變形像、成聖、完全、得榮、智慧化),以及它在豐富的思想歷史中發展的軌跡(東方和西方)。
本文集包括了學術領袖對於新約中神化觀念的重要論文;它在古希臘、古敘利亞、科普替─阿拉伯的基督教傳統中的地位;它在古教父、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其他抗議宗傳統中的發展。其注意力聚焦於神化主題在超過一千五百年以來,許多頂尖神學家,如亞他那修、敘利亞的以法蓮(Ephrem the Syrian)、大巴西流(Basil the Great)、女撒的貴格利(Gregory of Nyssa)、拿先斯的貴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守道者馬克西母(Maximus the Confessor)、貴格利帕拉馬(Gregory Palamas)、安瑟倫(St. Anselm)、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布加哥夫(Sergius Bulgakov)和卡爾‧拉納(Karl Rahner)的作品中的發展。編輯相信,其結果對於相關學術文獻是重要的、特殊的貢獻,也可以作為一般歷史神學的有用教材。
編輯克里斯登森將神化的觀念放置在其功能背景中,由此作為一個大膽並富有活力的救贖教義,來作為隨後論文的開場白。藉由將這個複雜的觀念歸於三個簡單的類別――theosis的應許、過程和質疑――他介紹了這個主題,並探索了近代東方和西方傳統中的聖經和神學背景。
Andrew Louth探討了theosis在東方傳統的地位,並在與構成東方神學傳統之不同元素間的關係上展現了這個教義。他將這個教義在東正教經驗中的用途分成三個方面:(1)作為神的經綸和計畫中道成肉身教義的補充;(2)作為強調人性真實改變的方式;以及,(3)作為與神相遇後的變化的神學基礎。Louth展示了神化的教義在東正教的神學中具有一種「結構性」的意義,並主張這塑造了東正教的神學。
John Lenz提供了一篇謹慎的、基礎性的、對於古代希臘文化中神化觀念的研究論文。該文肯定了神化是希臘哲學中一個被忽視,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柏拉圖認為藉著沉思靜觀和發展一個人的魂,人人都能夠有分於神的性情。Lenz 指出在希臘和傳統文學中theosis教義的兩個哲學方面的原型:(1)在希臘思想中理性和靈性的聯合;和(2)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與基督教思想的延續性。
Stephen Finlan在經文釋經和推理方面,探索了神化教義出現在新約保羅書信中的可能性。他檢視了保羅對於「屬靈的」和「被榮化」之身體的觀念,並論證保羅乃是在嘗試勾勒出一幅關於不同層次的物質和不同種類之生命力量的圖像,故此,也包括不同層次和不同種類的身體。在「基督化」(Christification)的過程中,信徒藉由「心思」的更新被模成並變化,便會領受所應許的屬靈身體,這個身體首先作為死的形狀(cruciform),然後成為復活形狀(anastiform)。
James Starr提供了一個對於彼後1:4的釋經,在近代的背景中來斷定它是否教導theosis抑或是apotheosis(將人尊奉為神)。Starr認為「與神的性情有分」這句話具有一種「群組的觀念」,教導只能藉由對基督的認識獲得某些特定的神聖屬性。他總結到,彼後1:4並沒有退回到希羅文化的二元主義中,也沒有教導apotheosis,而是提供了一種對於神化非本體性的理解。
J. A. McGuckin在仔細研究了加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s)之後,論道拿先斯的貴格利和女撒的貴格利的教導主宰了拜占庭的神學,而他們的觀點完全與俄利根(Origen)對於魂與神聯合的旅程之奧祕觀點一致。McGuckin也顯示了這兩位思想家在保留了這個觀點的同時,還嘗試去澄清theosis的語言,好更為清晰地指出基督教的神化教義與柏拉圖主義的類似語言間的不同。
Vladmir Kharlamov作為德魯大學theosis研討會的發起人,他以亞他拿修和拿先斯的貴格利為研究的對象,審視了四世紀希臘教父神學對於theosis觀念的使用方式。他認為神化的語言在基督教靈性神學的各個方面中,往往被當作一種修辭的工具,而不是作為一個單獨討論的神學主題。因著它缺少一種條理分明的、以系統神學加以處理的方法,導致同一位作者往往以不同的方式來講述theosis,卻沒有合適的解釋。
Elena Vishnevskaya 說明神化的觀點和實際乃是perichoresis――一個在馬克西母神祕神學中「相互滲透」的觀念,它是一個神性與人性間動態的擁抱。Vishnevskaya認為,對於神與人間的perichoresis,perichoretic的位格聯合(hypostatic union)在作為原型之道的位格上獲得顯明。這個神化的聯合出現在馬克西母的思想中,成為「人類的自由和神的恩典間的有機關係」。
Thomas Buchan探索了在敘利亞的以法蓮的思想中之theosis,他探討以法蓮如何使用聖經中神的園子這個圖像作為了解神化含義的背景。對於以法蓮而言,樂園原先是被用來作為人與神聯合的場所,樂園的宇宙性地理形狀就像一座高山,樂園越高,人就離神越近。人在墮落中失去了樂園,基督則重新打開了樂園的大門;故此,theosis也是可能的。
Stephen Davis則提供了在科普替―阿拉伯傳統中,以聖餐的角度對約翰福音三章的解讀,以思考科普替基督教與人有分於神性這兩者間的關係。雖然該文並沒有特別強調theosis的觀念,它仍將讀者帶入基督教關於基督性質的作品,以及基督性質對於神化教義的應用。
Nathan Kerr審視了安瑟倫的神存在論(Proslogion),並將其視為連接東方和西方基督教的橋梁。對於安瑟倫,神化是構成神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必須包括一個被造之物被神化的教義。對神的theoria,或沉思靜觀,只能藉由有分於那被沉思靜觀者才會成為可能。因此,被造之物有分於神的性情,或神化,成為安瑟倫神學的核心觀念。
在芬蘭研究路德的改革宗傳統中,Jonathan Linman發現路德對於theosis的觀點乃是,信徒成為世界裡的「小基督」。他認為路德對於theosis的認知乃是根植於因信稱義的教義之中,故此稱義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法律性的事務,而成為當信心在神與人的聯合中運行時,一種具現化theosis的方式。聖禮在創立和滋養信心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為富有活力之theosis過程的中心。
J. Todd Billings在他的論文中論及,事實上,theosis也出現在加爾文的思想中。他提及我們不能單單以拜占庭神學作為理解神化教義的視角。Billings特別著重在《基督教要義》中「有分」這個字眼,他也肯定加爾文思想中的「那種特殊的」theosis與他的整個神學架構是一致的,並與晚期拜占庭神學中theosis的觀念不同。
Michael Christensen關於約翰‧衛斯理理全然成聖和基督徒的完全之教義的論文,探討了這個教義並列出與東方教父的神化教義間的「相似性」(或者延續性)。若衛斯理關於完全的教導是「充滿愛之能量的信心」,並與革利免(Clement)和俄利根對於神與人間屬靈「聯合」的觀點具有同樣的操作方式,那麼,這兩個類似的觀念也含示同樣的手段――神化人的信心,使人完全的愛,以及聖別人的恩典――都朝向「全然成聖」和「完全的拯救」邁進,就如同約翰與查理衛斯理所理解之東正教的教訓與實行一樣。
Theosis在思想歷史中若缺少現代神學的反省就不夠完整。Jeffrey Finch探究關於神化人的恩典的新帕拉馬主義者(neo-Palamite)傳統,以及其對於東方與西方基督教之間持續分歧的影響。他嘗試顯示新帕拉主義者區分神聖能量與素質,以及其對與西方神學的批評,都是根植於錯誤的替代方式。東方與西方對於神化的觀念是互補的。
Boris Jakim曾將好幾位俄羅斯的宗教哲學家的作品翻譯成英文,他專注於布加哥夫作品中的theosis公式,捕捉到俄羅斯思想中theosis之精神。布加哥夫的神化教義是蘇洛維也夫(Solovyov)對於神―人關係之觀點的延續,Jakim從智慧學(sophiology)與智慧化的神化過程的角度探索這題目。
Francis Caponi轉而藉由卡爾‧拉納的學術派的視角來探討神化如何在羅馬天主教傳統之中形成。這位二十世紀的德國耶穌會學者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在羅馬天主教會中極有影響力。Caponi藉由檢視拉納而總結道,theopoiesis(神聖化,或divinization)的標記出現在拉納神學的核心之中,它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拉納神學中的元素圍繞著它旋轉。
Gösta Hallonsten總結了近期在西方對於theosis的研究,並作出評論。藉由曼多馬(Tuomo Mannermaa)和A. N. 威廉斯(A. N. Williams)近期的學術研究,他主張要在theosis主題和教義間作出區分,並呼籲要在這兩者間作出合適的學術區分,以及謹慎地使用那些名詞。
本文集的編輯威頓,德魯大學theosis學術研討會的發起人和策畫人,提供了一份詳細的作者清單和書目,便於讀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若分別地閱讀各章,讀者會發現每章都為神化教義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或現代背景的觀念與發展,提供了相應之理性、社會、文化、和神學的分析。將其匯聚起來,這些論文為學術的對話和平信徒對神化教義的探索提供了豐富的工具。


附註
1. On the Incarnation 54:「神成為人,為了使人成為神。」
2. Theosis/神化是新約聖經中所描述「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較為合適的神學用語,東正教方面則偏愛「成為神」。在學術討論中也使用其他的字眼代表這個古代的觀點,包括:身體的變化、完全、聖別、得榮、基督化(Christification)、智慧化、進入神(ingoding),Divine-Humanity(神性―人性)。在本書中,作者們交替使用theosis和神化,即便他們細緻地將兩個詞和觀念聯繫在一起。
3. 近期關於theosis這個題目的出版物包括:Jules Gross, The Divinization of the Christian according to the Greek Father (1938;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English by A&C Press, 2002);Norman Russell, The Doctrine of Deification in the Greek Patristic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中文譯本:諾門‧拉索。《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謝仁壽、周復初譯。新北市:聖經資源中心,2014。);Stephen Finlan and Vladimir Kharlamov, eds., Theosis: Deification in Christian Theology (Wipf and Stock, 2006);也參考本書中〈書目〉。近期關於theosis的研討會包括: Saint Vladimir Orthodox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東正教與衛理公會屬靈神學研討會」(Consultation on Orthodox and Wesleyan Spirituality)(1999),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的相關討論(2001),和德魯大學的「與神的性情有分研討會」(Partakers of the Divine Nature)(200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