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滿額折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定  價:NT$ 580 元
優惠價:9052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兼備輔導理論與個案研究
情緒病與精神病的輔導專書

心理健康跟身體健康互為表裏,因人的思想、情緒及行為有連帶關係,忽略其中一項也影響深遠。再者,受精神病及情緒病困擾的人士更有年輕化趨勢。

本書針對常見的情緒病及精神病,如抑鬱症、焦慮症、病態賭博、厭食症、妄念、自我污名、精神分裂症的殘餘病徵等,進行個案分析,介紹如何有效應用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和特點,針對病人的核心信念、中介信念及自動化思想,從認知、情緒及行為層面三大介入法,逐步改善病人的負面思想、情緒及病情,減低對生活的影響。更另設專章探討靈性認知行為治療及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等新議題。

本書特色:
本書兼備輔導理論及本地個案例子,幫助前線社工及輔導員從事實務工作,社會工作學系的學生及老師研究和學習,為精神康復輔導技巧與實務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楊劍雲,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註冊社工及香港輔導會認可督導員。為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主要教授科目為精神復康工作、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和認知行為治療等。早年為資深社工,曾於本港精神復康服務範疇工作十多年,服務單位包括:中途宿舍、長期護理院、輔助就業、陽光路上和社區精神照顧服務等。曾負責不同類型的嚴重精神病個案輔導,並督導前線社工有關個案工作和輔導手法。著有《精神復康輔導工作——理論與個案》。

吳日嵐,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及教授。先後於香港浸會大學獲社會工作榮譽文憑及文學士學位,後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獲社會服務策劃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及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學院(香港課程)臨床心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吳教授主修社會工作及精神康復,曾任精神康復社會工作者,有豐富的心理輔導及精神康復社會工作經驗。2006年獲美國認知治療學院認知治療資格。2014年獲EMDR培訓資格。

吳教授的輔導專業包括精神康復社會工作、個人及家庭輔導、危機及創傷後壓力症候處理、焦慮及抑鬱治療等。其學術研究及論文曾在不同的國際學術期刊發表。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介紹如何在不同情緒病和精神病患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並附以個案實例說明有關輔導手法,是一本難能可貴而值得輔導員和社工參考的著作。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錢大康

 

將認知行為治療法結合其他理論,包括靈性和信仰、正向心理學和污名化等理論,以拓展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範圍和有關介入手法,實在難能可貴。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陳麗雲

序一

在高度發展和現代化的大都會,生活壓力一般十分沉重,很多人受情緒病和精神病困擾。根據資料顯示,約百分之十三的香港成年人患上情緒病,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部分嚴重情緒病者更有自殺危機。事實上,抑鬱症已成為導致現代都市人死亡的第二號病患。

由於情緒病為香港人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為情緒病患者提供適當的治療和支援是十分重要的。除藥物治療外,心理輔導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例如在過去數十年的實證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是一項有效治療情緒病的心理輔導手法。

本書由香港浸會大學吳日嵐教授和楊劍雲博士編著,介紹如何在不同情緒病和精神病患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並附以個案實例說明有關輔導手法,是一本難能可貴而值得輔導員和社工參考的著作。

 

錢大康(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序二

在精神復康工作上,十分講求和推崇實證為本介入法(evidenced-based practice)。在過去數十年的實證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對改善情緒病和精神病有明顯療效。本書主要是介紹由Dr. Judith. Beck所發展的高階認知行為治療法(Advanced model of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並以個案實例說明如何運用這治療法於不同的情緒和精神病者上。

本書值得欣賞的地方,除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高階認知行為治療法,並附以不同的個案實例,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飲食失調、病態賭徒、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說明有關介入手法。此外,本書附上很多圖表,讓讀者更容易掌握和應用有關的介入技巧,值得讚賞!

本書另一值得欣賞的地方,是將認知行為治療法結合其他理論,包括靈性和信仰(spirituality and faith)、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therapy)和污名化(stigmatization)等理論,以拓展認知行為治療的應用範圍和有關介入手法,實在難能可貴,很值得讀者參考。

最後,祝賀楊劍雲博士和吳日嵐教授成功出版這書,讓眾多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受惠。

 

陳麗雲(香港大學思源基金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序三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威脅人們精神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根據中國衛生部公佈的資料顯示,全國精神疾病的患者約一億人,其中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約一千六百萬,需要精神健康專業服務的人羣至少有上億人。目前內地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遠遠不能滿足精神病患者治療與康復的需要。一方面是由於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缺乏有效的理論、模式和方法。

閱讀香港浸會大學楊劍雲博士編著的《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的電子書稿,我一下子被吸引了,真想一口氣讀完它。相比國內很多認知行為治療或其他心理治療的書籍,這本書的特色鮮明且實用,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實用價值高。全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了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與方法,並精心挑選了不同的個案實例,如抑鬱症的青少年和母親,有賭博成癮,精神病或妄想症的個案等,說明對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如何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每個案例都描述了個案的成長背景,疾病的形成和影響因素,治療的詳細過程和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技巧方法,以及治療效果的評估。

此外,尤為難得的是,本書作者不僅僅通過各類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呈現認知行為治療療法的應用,還引入對精神病患者去污名化、信仰、靈性和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方法,使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法在應用上避免只聚焦個體病理性的問題,還考慮到如何積極應用個體已有的信仰、中國傳統文化等自身優勢力量來解決問題;不僅僅關注問題的解決,還關注去污名化的重要性,以此呼籲社會為遭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人羣構建積極和支持的良好環境。

近年來,隨着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發展,國內出版了多本認知行為治療的譯著和專著,但更多是專注於理論的介紹,像這本整合了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與實際應用的專著還比較少見,本書正好填補了中文文獻的不足,是一本在精神健康治療領域中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我深信本書的出版將對中國的社會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以及精神科醫生,尤其是精神疾病治療與康復領域中的同行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我強烈地推薦本書,特別地,我向國內的同行強烈地推薦此書。

 

樊富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副主任)

 

序四

精神與身體健康是人生不可取代的需要。在今天忙碌的社會,我們很少運動,也生活在壓力下。本書非常及時地滿足了社區精神衛生業者的需求。

本書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大學的知識轉移,以惠及社會。通過知識轉移,浸會大學繼續服務社區作為我們全人教育的一部分。我們的大學希望繼續回饋社會。

最後,祝賀楊劍雲博士和吳日嵐教授成功出版這書,讓他們深刻的知識使世界受益。

 

陳慶忠(Ir. Dr. Alfred TAN,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主管)

 

編者序一

首先,多謝讀者的支持!我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精神復康輔導工作——理論與個案》,一直受到讀者歡迎。讀者大多欣賞這書以深入淺出的方法,介紹應用於精神復康工作的幾個重要理論,並附以個案實例仔細介紹有關的介入手法。我對讀者這些正面評價和支持,感到十分鼓舞。因此,開始籌劃編著這新著作——《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案例》。

這本書的出版,是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計劃(Knowledge Transfer Project)之一。這本書能順利完成,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辦事處的支持,尤其是對本書出版事宜和相關培訓工作,給予寶貴的意見。另外,也要多謝這計劃的合作伙伴——靈火使團——對此計劃和出版本書的支持和參與。參與此計劃的靈火使團輔導員,全都是香港浸會大學青年輔導學碩士(現改為輔導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這些靈火使團輔導員,連同參與此計劃的其他輔導員,以個案研習方式,撰寫如何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於個案工作上。

此外,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系主任吳日嵐教授和其他老師,為本書撰寫一篇重要的文章——積極認知行為治療。吳教授揉合了積極心理學和認知行為治療理論,並結合多年輔導實踐經驗,發展出一種適合華人的積極認知行為治療,十分具參考價值。

這書的出版,也要多謝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和行政學系陳麗雲教授、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教授樊富珉教授,和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主管陳慶忠博士為這新書撰序。他們對此書的正面評價和推薦,令這書被廣泛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的信任和接受。

最後,我要獻這書予我內子程慧儀,答謝她一直對我在大學教書的工作和寫本書的支持和鼓勵,好讓我能專心寫作,完成此書。我也要獻這書予我兩名兒子——楊溢朗和楊溢生,讓他們知道在主耶穌基督的幫助下,我希望藉着出版此書,讓眾多讀者、輔導員、社工和學生,能提升其輔導技巧和果效,以協助患了情緒病和精神病的朋友,擺脫病患的困擾,重拾身心靈安康。

 

楊劍雲

 

編者序二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精神健康問題將會是重要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抑鬱症為甚。作為社會工作教育的老師,楊劍雲博士和我一直關注如何為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適當的治療或心理輔導,以培養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我們積極從事精神健康輔導及教學工作多年,一直有志將過去從事認知行為治療的經驗編撰成書,以作為從事精神健康輔導工作同工的參考。

故此,於2015年開始,楊博士及本人聯同香港浸會大學青年輔導學碩士課程的畢業生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結合華人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靈性及信仰知識,撰寫成《精神健康與輔導——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和案例》一書。透過個案實例的討論及分析,促進從事心理輔導工作者的啟迪和反思。此書的完成,除有賴楊博士的努力堅持及各師生的參與外,我們亦感謝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計劃的支持,謹此致謝。

 

吳日嵐

目次

序一 錢大康

序二 陳麗雲

序三 樊富珉

序四 陳慶忠

編者序一 楊劍雲

編者序二 吳日嵐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章 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一節 認知行為治療學派

第二節 基本模式

第三節 高級模式

第四節 治療特點

第五節 如何應用在華人社會

第六節 三大介入法及成效研究

 

第二章 改善抑鬱症:都市常見情緒病

第一節 抑鬱症簡介

第二節 認知行為治療模式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一——容易被忽略的青年抑鬱症

第四節 個案工作實例二——學習壓力沉重的中五生

第五節 個案工作實例三——過分憂慮的母親

 

第三章 針對厭食症、懼學症和病態賭徒的治療

第一節 厭食症:日趨年輕化的進食失調症

進食失調症簡介

厭食症的認知模式

個案工作實例——過度減肥的後果

第二節 懼學症:情緒困擾,拒絕上學

懼學症簡介

懼學症的認知模式

個案工作實例——考試帶來的焦慮感

第三節 病態賭徒:香港病態比率較外國高

病態賭博簡介

病態賭博的認知模式

個案工作實例——債台高築,眾叛親離

 

第四章 妄念:引發思考和認知偏差

第一節 妄念簡介

第二節 妄念的認知模式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一——妄想老師同學刻意針對

第四節 個案工作實例二——精神分裂症的殘餘病徵

 

第五章 靈性認知行為治療

第一節 靈性與精神健康

第二節 靈性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三節 個案工作實例——以信仰改善負面信念

 

第六章 自我污名:內化負面觀點與偏見

第一節 自我污名簡介

第二節 自我污名的認知模式

第三節 認知行為治療小組抗自我污名

 

第七章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的實踐

第一節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簡介

第二節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法

第三節 積極認知重組研習——龜兔賽跑的啟迪

 

附錄一 內化污名量表

附錄二 認知行為治療常用輔導技巧

附錄三 積極認知行為治療方案

附錄四 系統減敏治療方案

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前言

根據香港近期的全港大型抽樣調查研究顯示,介乎1675歲的本港人中,13.3%患了情緒病,2.5%患了嚴重精神病。另外,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香港於2016年中,介乎1574歲人口數目約為596萬人。以此推算,估計香港約有94萬名青少年及成人患有情緒病及精神病,而當中約有15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此外,根據醫管局的統計,本港的精神病患者數目一直持續上升,這些病患者大多在社區居住和接受治療。

治療精神病,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種方法。實證研究顯示,個案心理輔導和社區支援服務亦有助病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在本港,論述精神病的個案心理輔導理論的中文書籍不多,尤其是將有關理論,附以個案工作實例作說明,更是寥寥可數。

本書主要介紹輔導員如何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的理論和特點,透過個案研習方式,介紹如何在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上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以及當中的輔導技巧。本書第一章主要介紹由A.T.BeckJ.S.Beck發展的認知行為治療基本模式和高級模式,會對這兩個模式的理念、特點和技巧作說明,並附以個案例子作詳細解釋。此外,亦會討論認知行為治療是否適用於華人社會。

第二至四章說明如何在不同的情緒病及精神病病患中應用認知行為治療,包括:抑鬱症青少年(第二章)、抑鬱症母親(第二章)、厭食症(第三章)、懼學症(第三章)、賭博成癮(第三章)、妄想症(第四章)和精神分裂症(第四章)等。透過個案研習,作者會分享他們運用認知行為治療進行輔導時的過程和技巧,包括:個案轉介原因、接案評估、個案成長和家庭背景、應用認知行為治療作個案分析、個案的自動化思想、思考偏差、中介信念和核心信念等,另外,還包括輔導目標、輔導技巧,輔導成效和輔導員的反省等。

此外,本書亦介紹兩個特別應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分別是協助受助者運用信仰和靈性(spirituality)處理情緒困擾(第五章),和協助受助者抵抗自我污名(self-stigmatization)(第六章)。靈性和信仰對促進精神病的治療和痊癒能起積極作用,包括:減輕精神病症狀、降低自殺率、降低藥物濫用率、改善生活質素等。靈性認知行為治療法(Spiritual 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與傳統的認知行為療法不同之處,是嘗試運用案主的個人靈性和信仰、宗教誡命、宗教經典著作、詩歌和冥想等,去抗衡案主所持的非理性和不合理的負面思想。第五章介紹如何透過靈性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協助精神病患者從絕望中建立希望,以促進其痊癒和減輕病情。

自我污名是由於患者內化了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負面觀點和偏見,如精神病患者是情緒化的,是家庭的負累等。據編者的本地調查顯示,約四成精神病患者出現自我污名的情況,引致自尊感低和有抑鬱情緒。第六章會介紹如何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小組協助精神病患抵抗自我污名,並會介紹小組內容和成效等。

最後,第七章會介紹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的輔導技巧。作者結合正向心理學與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和多年實踐經驗,發展出一套適合華人的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的輔導技巧。這套輔導技巧特別適合處理受助者的負面核心信念。另會介紹積極認知行為治療的輔導技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2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