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滿額折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有鹿來:京都的日常

定  價:NT$ 360 元
優惠價:9032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松林靜默,鳥鹿沉眠,
山頭一點光亮,
是誰趁夜進山,驚曉月落日出?

★寫給第三次造訪京都的旅人,
走在千年繁華之外,走進古都靈魂之內

★39篇送給友人最真摯的散文,
深刻體驗京都夢華之後,看見她真正的模樣

★東吳大學中文系鹿憶鹿教授專文盛讚,
韓良憶、貝莉、阿默、沈聖哲感動推薦

以日常之眼、溫婉之心,品味古都日常的雅景人文、歲時迭替

「……寫點兒什麼吧,至少可以給她看,以此紀念我們在京都共處的愉快時光,並將她未曾來得及親自體會的京都的種種傳遞過去。」——蘇枕書

「遇見京都的鹿是驚歎,京都的鹿是山中月下喝水的精靈,枕書也是精靈,文字精靈……枕書筆下的京都,像是每個人安靜溫潤的心靈故鄉。」——鹿憶鹿

「我沒有勇氣看完這本書,一翻開就一股妒意湧上,懷念盤踞心頭。彷彿京都這陰晴不定卻美好不已的戀人是她的不是我的,而她卻讓我想死京都了。」——貝莉


京都,這個斑斕如夢的古都。多年來不斷有人書寫它、禮讚它,蘇枕書也是讀過了《枕草子》、《源氏物語》後,而對它抱有朦朧的幻想。當年她以異國學生、旅人的身分闖入了這座令人憧憬的古城,自初識的陌生、悸動至熟悉後的尋常、從容。旅居京都的七年間,她的筆觸,少了初來者的偏頗,多增添了平淡生活中的瑣碎世俗、感官趣味。跟隨她的日常之眼、溫婉之心,她用文字細細描述私家散步路線,呈現了京都的另類雅景、人情溫度與歲時更迭。


等等等,京都,真的有鹿嗎?
有的。
「據說平安時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險要迷路,幸有鹿的指引。現在路上當然沒有鹿,但在不遠處的東山,就常有鹿的影子……」

有鹿自遠方來,不亦驚乎?
「去年初夏,放學回來的夜裡,漫天星辰,涼風可喜。遂往屋後山坡散步。四圍靜寂,人家燈火已暗。忽聞群犬爭吠,又聞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完全猝不及防地,眼前轉角處竟刹那現身一頭大鹿,鹿角巍巍,前蹄騰起,健壯貌美。似乎有一瞬對視,我驚呆,鹿也驚呆,飛快回身,消失在黑暗山影中,復一片犬吠。待我回過神,追去兩步,早已行跡杳然。」

作者簡介

蘇枕書

生於江蘇南通,寓居京都,喜愛養花種菜,煮字療饑。蘇枕書的文字恬靜、細膩,靜靜地記錄著這個世界的流動變化,把生活的經歷內化為心靈的療癒與內省。

曾出版小說《歲時記》《不許流光入夢來》,以及散文《京都古書店風景》《藤花抄》等多部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日常中的非常
◎鹿憶鹿
那一次到京都大學,與蘇枕書在京大校園偶遇。我們去吉田山上的茂庵喝咖啡,兩人一路都極欣喜,像是久別重逢的熟稔欣喜。相見,可與言,人生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她來台北,我去京大,又各見了一面,而最近的見面,她帶《有鹿來》給我。當然我亦讀過她的《京都古書店風景》、《燕巢與花事》、《塵世的夢浮橋》等,可有什麼比《有鹿來》更讓人歡喜的書名呢?
大家都知道奈良有鹿,遇見京都的鹿是驚歎,京都的鹿是山中月下喝水的精靈,枕書也是精靈,文字精靈,她將小鹿的烏黑大眼,倒映在清淺的月下波光,讀過的人必將京都的鹿鐫刻在腦海。其實,書中更多的就像篇名所取,〈吉田山〉、〈比叡山〉、〈福知山〉、〈大文字山〉、〈更遠的山〉,群山中有許多古寺名剎,〈真如堂〉、〈金戒光明寺〉、〈一乘寺〉、〈花之寺〉,〈觀苔〉中又有祇王寺、西芳寺、鈴蟲寺。枕書寫京都人的一般日常,卻是非京都人的非常印象,是一般觀光客或對京都不夠了解者的京都非常印象。枕書去偏僻的地方,看細微的所在,寫深入的情緒。
她寫許多淺淺的甜蜜痛苦,寫許多沉沉的淒清寂寞。甜蜜與痛苦,或淒清寂寞都是免不了的,是一種知識分子的心情,是一種詩人作家的宿命。讓人深刻的是,她的北白川畔與月待山前,觀水觀月看山或看鹿,都是寫詩人孤寂的自省。
枕書的作品讓人想起觀水而發逝者如斯的寂寞夫子,想起與敬亭山相看的太白,或是想起與人千里共嬋娟的東坡。但願人長久,人,哪能長久呢?詩人在寂寞的書寫中,也只能寬慰自己,不應有恨。枕書的筆名注定寂寞,她觀水觀月看山看鹿猶嫌不足,她寫許多花許多樹,與許多寺廟許多僧人。
枕書主要書寫的非許多人熟悉的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也不寫嵐山、三十三間堂或南禪寺,正如她在〈銀閣寺前〉一文寫的,著名景點是跟著興致勃勃的遊客心態逛的,本地人的懶惰與矜持不會到處亂跑。去京都車站是「出遠門」,去大阪簡直像出國。她的京都日常最親切的所在,是京都大學附近銀閣寺到百萬遍一帶,跨過鴨川同志社就覺得好遠。她寫〈上學途中〉的舊書店銀林堂、超市大國屋,以及朋友書店,寫「神樂岡町八號」是王國維昔日居住舊址,她寫到王國維到永觀堂散步,而有「觀堂」之號。她還寫上學途中今出川通兩邊的小店,拉麵店、服裝店、善行堂、竹園書店、蛋糕房、小花屋,「查理的夢飛行」那家店賣的是美味炸豬排,貓咖啡館想必是給喜歡貓的人光顧的。還有一家歷史悠久的「私設圖書館」,某個秋日經過,心底一直想著:是什麼圖書館呢?惦記著下次去京都一定要進去瞧瞧。
《有鹿來》中的京都日常不像周作人文章中對日本的骨子裡恭維,態度上謙卑,枕書寫的京都是一幅淺淡的黑白片,空靈而幽靜,也像一張張神社或寺剎中的文字沙畫。寫日本的歲末年初,她記憶起奶奶的傳統大襟與爺爺的春聯,寫日本的十五夜,想起過中秋時的月餅要蘇式的,螃蟹要流黃滿膏的,黃酒要溫暖的。她也寫南方家鄉供月的風俗,「庭院擺設香案,供奉月餅、橘、柿、葡萄、燃燭焚香。等到露水降下,才捨得離開院子。」身為一個研究歷史的作家,她似也免不了地帶著自己的家鄉去異鄉,異鄉時時勾起她的江南情懷,其實很快地,家鄉會比任何一個地方更像異鄉了。
最喜歡書中一篇〈觀苔〉,京都西郊的西芳寺因為青苔有名,又有「苔寺」美名,枕書為了觀苔去西芳寺,文中又寫附近以清越蟲聲有名的「鈴蟲寺」,途中經過「落柿舍」,到了「祇王寺」,也是看苔蘚,「在山中,水氣豐沛,青苔十分濃鬱,層疊深淺,碧翠可愛。滿眼都是綠,深林間灑落的日光在豐厚的苔蘚上灑下斑駁光影。那綠是記憶中所能想像的最飽滿、最柔和的綠。」其實她寫最多的篇幅是三十九齡剃度出家的智照,一生波瀾,十二歲被賣為妾,十四歲被賣為妓,十九歲嫁人,二十四歲再嫁赴紐約讀書,二十八歲再赴美轉赴法國,回國後因緣際會演電影。終其一生直到九十八高齡埋骨祇王寺,她在寺裏過了五十春秋,祇王寺是「治癒女人心傷的地方」。枕書的京都日常中有一種傲岸的文人氣,帶著生命的寂寞蒼涼,寂寞蒼涼中伴有清越蟲聲與飽滿青苔,於是,空山古寺與日常巷弄都流露安靜與溫潤。
枕書筆下的京都,像是每個人安靜溫潤的心靈故鄉。

鹿憶鹿
二○一七年驚蟄於東吳外雙溪畔

【台版序】
何處無月
少年時期讀到朱天心的《古都》,朦朦朧朧,像一個斑斕焦灼的夢,比姊姊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難懂得多,密集紛錯地名,川端小說的斷簡。惟有少女之間的囈語及不可實現的重逢,彼時的我深有感觸。
也從林文月先生的《京都一年》及古典文學翻譯中認識了京都,端正明晰的印象,特別是《京都的古書鋪》一文,對我後來的寫作主題影響極大。論及《源氏物語》、《枕草子》翻譯時,習慣將錢稻孫、豐子愷、周作人、林文月的譯文臚列比對,也曾寫過極其幼稚的、自說自話的比較,簡直不可回憶。
後來重讀朱天心的《古都》,詫異地發現,竟似初次讀到,從前的朦朧感再不存在。「眼前寬不過兩公尺深不及半尺的川裡卻養著錦鯉,兩岸植柳和垂櫻,店家於是把景觀調到這一頭,隨陽光強弱打起或放下竹簾,你告訴女兒,江南就是這個樣子。你哪兒去過江南。」猝不及防讀到這句,簡直心痛。她寫的京都,樁樁件件,我皆熟悉。只是那濃郁不可解的情緒,我已沒有,因為那是旅心方可醞釀的甜蜜與痛苦。但這種甜蜜與痛苦,我在漫行台灣時也有。譬如二○一二年夏初,油桐花遍開山谷,與在政大當交換學生的友人搭台鐵去花蓮。一起坐著小船去太平洋上看海豚,深夜在海邊看高天的圓月,恰如《古都》裡十七歲少女的情狀。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師,東吳大學的鹿憶鹿先生。我們相識在京都,一起在大學附近吉田山上的茂庵喝過咖啡,遠眺過群山。鹿老師喜歡鹿,今年九月去台北,把這本書帶給她,好開心,彷彿是特地給她的禮物。一天夜裡,鹿老師車行在山中:「過幾天就是中秋節,可惜你馬上要回去了。往年中秋,都要帶學生往這裡的山中再走一走,到高處去。穿過密林,極圓滿的月亮,大家都不作聲,只有山溪跟蟲鳴。」一時沉默,被老師的描述打動,心中又緩緩湧起那甜蜜與痛苦。
很快就要迎來在京都度過的第九年,不免令我心驚。做了太久的客人,書還沒有念完,還在茫然的途中踽踽而行。而京都,顯然已是熟稔到不需記述的地方。當年無比羨慕王國維「他年第一難忘事,秘閣西頭是敝盧」,如今我也住在他舊居遺址不遠處,離大學圖書館極近。而讀書可有進乎?這一自問愈令我更惶恐。倘若讀不好書,簡直不可以原諒自己,不可以自稱曾在這裡住過。
很感恩這冊小書可以跟台灣的讀者見面,得以與大家分享我所見到的京都。機緣巧合,接納這冊小書的出版公司也叫「有鹿」,更可說明緣分之奇妙。也希望書中羞澀樸素的感觸,可以傳遞至彼端。
蘇枕書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凌晨 於北白川畔

目次

推薦序 日常中的非常 ◎鹿憶鹿
台版序 何處無月
緣起

輯一 空間
一 銀閣寺前
二 上學途中
三 生協買書
四 春琴堂書店
五 吉田山
六 真如堂
七 金戒光明寺
八 平安神宮
九 有鄰館
十 泉屋博古館
十一 進城
十二 高島屋
十三 京町家
十四 花之宿
十五 大文字山
十六 比叡山
十七 一乘寺
十八 更遠的山
十九 花之寺
二十 福知山

輯二 五感
廿一 聲音的風景
廿二 學校周圍的吃
廿三 魚
廿四 美味延年
廿五 筍與松茸
廿六 錢湯
廿七 看病
廿八 花道教室
廿九 買花
三十 觀苔

輯三 歲時
卅一 萩祭、十五夜與十三夜
卅二 初雪
卅三 南座
卅四 歲末與年初
卅五 節分
卅六 四五月間
卅七 薪能
卅八 夏之祭典
卅九 五山送火
後記

書摘/試閱

【內文選讀一】
緣起
某夜,無意中看到新聞,一個十八歲的少女掐死了同居女友的三個月大的孩子。「看到女嬰痛苦的樣子,很有快感,死了也沒關係。」相關新聞中,還有一串此年發生的類似事件:十九歲的女學生產下孩子,覺得麻煩,便將其扔到壁櫥裡任之死去;二十二歲的女子因為沒錢,將剛生下的孩子放置死去;二十歲的母親生下孩子沒多久便將之遺棄——這些令人心寒的內容,竟呈現出歷史上最黑暗時期的麻木感。可見戰爭與和平之間,也有某種令人震撼的相似性。人心本易趨死寂,苦難之後,煥然重建,激盪一陣,又趨麻木。一位剛結婚的朋友,丈夫失業,不願出門,也懶得領低收入戶補助,每日但憑妻子打零工所得勉強維生。近來妻子懷孕,夫婦都極為苦惱,不知如何養活孩子。想到「無緣社會」,默默死去的,不單是孤獨的老人,還有孤獨的年輕人,以及他們幼小的孩子。這些思考—不,算不得思考,只是平凡生活中一點輕浮的感嘆,無暇深入,散珠一樣滾落在幽暗角落,懶得撿起來。
年歲漸長,時常懷疑寫作的意義。自己沒有什麼長進,這是最清楚不過的。長時間與自己周旋,呈現平靜的假象。痛苦的源頭,也許是認識到自己的貧乏與無趣。不,不是這樣的,有一瞬想辯解的欲望,但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有這麼多懷疑?如自己這般愚鈍的人,並不該有這麼多懷疑。無法妥善處理自己許多可笑的想法。所有痛苦與衝突,不會有出口。我知道這沒有出口,因此沉默是好的。
那麼現在,為什麼又要寫點兒什麼?
時常,一些外來刺激,或曰觸動,就能燃起書寫欲。看到某人寫的書,想:「啊,我也想寫呢!」這種蠢蠢欲動、激情與焦慮混雜的感覺,寫作的人最清楚不過。可惜真要動筆,又有很多理由阻撓:太忙、找資料太費勁、沒感覺。在習以為常的環境裡生活慣了,也很難有動力寫作。我對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同情並不樂觀。每個人對於生命、生活、城市都有獨特的感知,而我為何要不厭其煩地記錄這些沒有意義的情緒、無足輕重的瑣事? 如果寫下來,又何必要公諸於眾,徒然打擾讀者?去年秋天,有一位朋友從北京來到京都,我們在同一個研究室相處了半年。她十分能享受京都之美、京都之樂,古本屋、舊書市、居酒屋、庭園、寺社、美食、秋天的紅葉、冬天的大雪、清池的錦鯉、鴨川沿岸永恆又稍縱即逝的風景—她都喜愛,並敏銳地把握了最關鍵處。我們一起喝過很多回酒,有非常快樂的回憶。有時候,一起到某個地方,我也忍不住告訴她一些可有可無的背景與細節。她的好奇心令我大為感動,給我很大的信心。寫點兒什麼吧,至少可以給她看,以此紀念我們在京都共處的愉快時光,並將她未曾來得及親自體會的京都的種種傳遞過去。
某日,去老師的研究室喝酒,那是一小罐我去年泡的梅酒。老師翻到一篇我剛寫的小文:「你把京都寫得很美,讀書生活也寫得不錯。」停頓道,「不過,這還不夠。瑣碎的、不好的、不愉快的,你也要寫。」是的,我又要寫大家很熟悉的京都了。有 太多人寫過京都,種種禮讚、旁觀、走馬看花,都使讀者產生了對京都的強烈興趣。我自己也是如此,因為讀了幾頁《枕草子》、《源氏物語》,才對京都抱有朦朧的幻想。兩年前,我寫過一篇很短的〈京都第五年〉,轉眼已是「第七年」。對於日常生活,似乎什麼都不必提,然而真要說些什麼,又千頭萬緒。數年前的初秋,第一次在車窗內望見夕光籠罩下東寺的五重塔,望見水草豐茂的鴨川,難免激動:「啊,就是這裡。」如今,雖已對此地習以為常,但從外地回來時,見到東寺的五重塔和流水不息的鴨川,還是會有一種十分清晰的安心感:「我回來了。」不過,旅人的身分與視角無法改變,因此我能寫的,仍只是客居者的日常。
在這裡搬過三次家,如今住在銀閣寺前,附近有條小路,曰鹿ケ谷通。常被問:「真有鹿?」是的,據說平安時代比叡山的僧人元珍在此險要迷路,幸有鹿的指引。現在路上當然沒有鹿,但在不遠處的東山,就常有鹿的影子。山裡動物很多,此外還有蛙、蜥蜴、狸貓、鼯鼠、蛇、野豬、猴子、狐狸。大部分我都見過,最怕蛇,有時草叢一陣窸窣,嚇得汗毛直豎,牠們往往也溜得飛快。有寶藍色蜥蜴,非常漂亮,轉眼間就消失了。野豬可怕,幸好暫未會面,只在山中聽過號叫。山鹿就像精靈,曾見母鹿領小鹿出來喝水,見人輒驚走,與奈良公園跟人混熟了的鹿完全不一樣,牠們清瘦機警,烏黑的眼睛特別大。
鴨川也有鹿,時而從附近山裡下來喝水。曾在月夜看到母鹿領小鹿在水邊,波光清淺,水草蓊鬱,不似人間。在岸上望著,大氣都不敢出,唯恐驚擾。有時意識到人的存在,牠們就會飛奔離開。也有膽大的,白天出來散步,在淺水中央走,與白鷺、野鴨、老鷹、烏鴉共處。岸上的人擔心牠走到深水裡,被激流沖走,就在岸邊遙遙跟著。最終大概還是回到山中去了吧。
去年初夏,放學回來的夜裡,漫天星辰,涼風可喜。遂往屋後山坡散步。四圍靜寂,人家燈火已暗。忽聞群犬爭吠,又聞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完全猝不及防地,眼前轉角處竟剎那現身一頭大鹿,鹿角巍巍,前蹄騰起,健壯貌美。似乎有一瞬對視,我驚呆,鹿也驚呆,飛快回身,消失在黑暗山影中,復一片犬吠。待我回過神,追去兩步,早已行跡杳然。
就從這裡說起吧。

【內文選讀二】
銀閣寺前
京都很多著名的景點,都是我在頭兩年還懷著「興致勃勃的遊客」心態時逛完的。後來漸生出「本地人」的懶惰與矜持,不再出去亂跑,也難有時間出門。日常活動範圍變得極窄,最熟悉、最親切的,是銀閣寺到百萬遍一帶;跨過鴨川去同志社,就覺得好遠;走到丸太町通,便覺車水馬龍,已失去向前走的動力;河原町三四条是城裡,每番進城,看到街上妝容精緻、衣裝明麗的姑娘,尤覺賞心悅目,偶爾也想效仿,打起精神提高「女子力」,但一回到百萬遍,看到樸素的本校女生,就覺得特別安全,何況男生更加樸素;若去京都車站,那就是出遠門;去大阪? 簡直就像出國。因此在這裡住久了,回北京最不習慣的,就是城市空間感。從朝陽到海澱,到豐台,都有出國的感覺。
雖然住在景區,回家的小徑與去銀閣寺的觀光小道僅隔一排店面,但住處與景區卻涇渭分明,遊客也絕無興趣拐進這條平常的小徑。疏水道旁的櫻樹下、銀閣寺前的小橋頭,常年有笑容明亮、肌肉健美的人力車夫招徠生意,他們也是京都發達的旅遊業不可或缺的一環。剛搬來時,走出門,常會被當成遊客招呼。後來臉熟了,他們就會非常熱情地打招呼:「早安!路上小心!」有時他們正在樹下吃便當,也會放下筷子給我一個溫柔的笑臉。我沒有坐過這樣洋氣的車,也不好意思讓人拉著走。有幾回傍晚,薄暗的暮色裡遇到人力車,車前已掛起古樸長燈,隨著車夫的步伐悠然晃動。車上坐著一對情侶,或夫妻,或母女,膝上蓋著紅毯。車夫一邊慢跑,一邊滿含笑意地介紹沿途風景。有一回,一連過來五六輛車,每一輛坐兩位盛裝老太太,滿頭銀絲,和服的顏色嬌軟清柔,非常好看—原來是同一個花道協會的老朋友出來賞花。
每年三月末,風突然變得極溫暖,大晴天,櫻花迅速漫開。最盛的幾天,家門口的哲學之道上擠滿了人,牽枝拍照,折花留念,不時有特意穿著明麗和服的姑娘翩然而過,還有盛裝的新人在花下聽從攝影師指點,熱鬧極了。17號、100號公車將大批遊客送至「銀閣寺道」、「銀閣寺前」這兩站。白川通與今出川通交叉處的東北角,有一塊「哲學之道」的路牌,因此很多人誤以為旁邊的公路就是哲學之道,常年都有人與這塊牌子合影。常聽有人說:「這裡就是哲學之道哦,好漂亮。快來拍照片。」更有匆忙的遊人,走到這裡,跟牌子合了影,便匆匆趕赴下一站。
上學途中,騎車路過花樹下的心情,與特地來賞櫻的人肯定不同。很想停車看會兒花,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很快就騎過去了。等走到僻靜的吉田山中時,又想:「明天一定要多看會兒,不然都該落了。」我的朋友香織一家對櫻花的心情也很微妙:「盛開就等於凋零,實在慘澹。況且天氣乍暖,懶洋洋,提不起精神。」這大概就是惜春與傷春。
銀閣寺前的小道兩邊,有許多景區特有的小店,金閣寺前、清水寺前、仁和寺前及嵐山都有這樣洋溢的風情,有烏冬麵店、蕎麥屋、醃菜店、抹茶霜淇淋店、茶店、和菓子「八橋」店等等。八橋是京都隨處可見的點心鋪,井筒八橋、本家西尾八橋、聖護院八橋……派系眾多,和很多老鋪一樣,有本家、分家之別。不過不用管,買一盒八橋在手,就是典型的京都遊客了。西尾家十分慷慨,善於革新,毫不吝嗇地擺出大量試吃盤,還提供免費熱茶。遠遠就能聽見店裡姑娘非常溫柔的召喚:「不用客氣,請進來嘗一嘗吧!」飽飽地試吃各種口味的八橋,是很多來京都修學旅行的孩子們美好的回憶。我的學長學姊們,談起來也很懷念:「什麼時候再去試吃吧!」
銀閣寺很小,背後小山名月待山,可以想像坐在廊下,等待月光照亮銀沙灘的情景。這番妙處,我們都體會不到,因為黃昏銀閣寺就關門了。下午五點左右,遊客陸續散去,兩旁店鋪紛紛拉下捲簾門,合上門板。打工的姑娘們換下和服,拎著東西回家了,能聽到她們與店主極其熱切、誠懇的道別聲:「辛苦啦! 明天再見!」重複很多回,不停地鞠躬。不過多時,小街清場一般寂靜,只有附近放學的學生三三兩兩地路過。遛狗的人也零星出現了,有位老奶奶,養了兩隻柴犬,一隻叫茶茶,一隻叫櫻,人見人愛。櫻可以任意撫摸,茶茶則不可褻玩。「所以才叫茶茶呀。」老奶奶解釋。這個名字,自然是源自豐臣秀吉的側室、淺井三姊妹的大姊,她是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美人。據說曾有京大學生夜裡翻牆進銀閣寺。月亮升起來的時候,一定很美。樸素的鳳凰堂,也與月光相宜。月待山這個名字,實在很不錯。
銀閣寺旁,有一座很小的淨土院,門前種著紫珠草(日人呼曰「紫式部」),遊客極少光顧。但該寺管理著八月十六夜五山送火之一「大文字」,故有「大文字寺」之稱。這一帶的居民組成了「大文字保存會」,共同完成點火的任務。狹窄的寺內花木扶疏,有山茶、臘梅、茱萸、木賊、白玉蘭、四照花、繡球、碗蓮,四季不斷。本堂供奉等身阿彌陀如來像,還有一尊丹後局人像。丹後局名高階榮子,曾嫁平業房,後為後白河法皇的寵姬,與源賴朝也有親密關係。據說她熱衷政治,與法皇育有六子。後來失勢,法皇去世後即出家為尼,歸隱淨土寺,即淨土院的前身。有時在家待了一天,黃昏想去散步,就到淨土院看會兒花。某日貪看碗蓮,回過神時,院門已落鎖,殿內也無人,只好坐在廊下等。頭頂一方狹窄天空,流動層雲被夕光染作金赤,又緩緩浸透深藍夜色。樹梢摩挲,蚊蟲開始活躍。終於有一位婦人走過,驀地看到我,很驚詫的樣子,愣了一秒,連聲道歉,開門將我放了出去。

【內文選讀三】
生協買書
某先生說,這本書,你不要寫舊書店,不是專門寫過一本嗎?因此,我在盡量克制講舊書店的欲望,雖然對我來說,那是極大的樂趣,也是最熟悉的範圍。不過,我仍忍不住想講生協的書店—那是新書店,不算犯規。
生協書店是生活協同組合(即生活合作社,簡稱「生協」)下屬的書店,在校學生加入生協後,買書可打九折。日本書店極少打折,生協的優待是學生特有的權利。書店在本部校區西側的體育館旁,平時經常去逛。雖然有些書在舊書店能以稍低的價格入手,但逛新書店自有不可替代的樂趣。書本的擺放方式,包括新上架的圖書,都凝聚了店員許多心血。醒目的專區一直在把握潮流,譬如山崎豐子去世後,專區立刻就擺出其作品專輯。去年校長換屆,新校長山極壽一是著名的人類學家、靈長類學者,有「大猩猩研究第一人」之譽。專區也很應景,隨即擺上生物學、大猩猩研究類圖書,以示慶賀。
近來書店主題是「西博多與分類學研究」,專區便擺出大量植物分類學、動物分類學、博物學的圖書,且為八五折。有一本大場秀章編的豪華大冊《櫻花圖譜》,纖毫畢寫,宏博精美,又有西博多編輯的《日本植物誌》,令喜愛植物的我難以自拔。不過我最後還是理智地只買了兩本資料書:威爾弗里.布朗特(Wilfrid Blunt)的《植物圖譜的歷史》及《西博多日記》。西博多的經歷和精力均極豐富,著述極多,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對他很早就感興趣,卻至今一篇文章也沒寫出來的緣故——在盡可能地把握資料之前,根本不敢下筆。
生協書店雖不大,但盡量照顧到各學科,圖書種類很豐富。觀察不同群體的讀者很有意思。科技雜誌區的宅男,女性雜誌區的小姑娘,法律區的未來的經營管理人士,還有在文史一帶遊蕩的奇人,不同專業的人常有不同的氣質。
我很愛買辭典,雖然使用率不高。比如小川環樹編角川書店《新字源》、岩波書店《國語辭典》、三省堂《全譯讀解古語辭典》、雄山閣《假名連綿字典》。有時也會去看看天文、生物圖冊。若在非專業區遇到熟人,有時會略顯窘迫,因為暴露了自己的閱讀習慣與惡趣味。逛書店是很奢侈的事,我指的是時間。浮光掠影般地邂逅許多有趣的書名、精采的封面,隨便翻兩頁,某種新興趣輕易就被點燃了,要是缺乏定力與判斷力,很容易被誘惑。但我無法抵禦這種引誘,在書店泡了大半天,不買點兒什麼回去,是絕對不會甘心的。
實在想不到買什麼,就去文庫本區域,至少可以買那些經典譯著。有幾位學長總嫌棄早些年的翻譯:「翻譯得實在不好,讀不懂。為什麼會讀不懂?因為明治年間的讀書人,就以硬讀讀不懂的書為傲。」這在《日本讀書論》中已詳細論及。現在,我讀英文文獻很慢,多半仰賴日文翻譯。時常痛感自己的困乏,內心深處有不明所以的躁動,發出焦灼枯渴的呼喚,因外界侵擾而深感絕望,過度的敏感使我頻繁經歷情緒波動所帶來的困擾。這種時候,混亂的頭腦亟需重構秩序,讀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我知道自己的感慨與痛苦都非常淺薄,前人一定早有精采的解釋及論述,幫助我釐清思緒,平復心情。有時翻到某些書,雖是全然不了解的陌生領域,卻能意外地觸動思考,帶著這點兒新鮮感,再回到自己熟悉的世界,又有了新的認識與感受。
不過,外國作者名的中文、日文譯法不同,二者都是直接音譯,有的能一下認出來,有的則差別很大,要聯繫書名才能反應過來是誰。這種時候我又痛切地認識到精通原文的必要性,然而受精力、智力之限,至今都在語言隔閡的桎梏下掙扎。小時候讀過一些名著,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或者說自我選擇的作品,這對我此後的審美取向、閱讀趣味,乃至人生觀,都產生了至為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固然有積極的一面,令我沉溺於某一類風格的深邃之美、永恆的憂鬱及悲觀之中,但這種強大的影響也不可避免地造成思維定勢,或者說被某種無形卻無處不在的﹁印象﹂籠罩,使我在閱讀其他作品時受到某些先入觀的干擾。不管我生吞活剝多少西方譯著,都始終沒有捕捉到一二真髓。那些句式、人名、地名,是我完全陌生的,我拚命看,也無法理解,就像隔著蒙上霧氣的玻璃,以為自己看到了什麼,卻永遠朦朧,難以總結任何感想。對於這種閱讀障礙,我深感痛苦。
生協書店南側的西部講堂,有著異常激盪的歷史。巨大的屋頂上有三顆獵戶座黃星,曾被塗成紅色,見證了左翼青年們的激情歲月。昭和天皇去世次日,據說這裡還舉行了相當熱鬧的﹁cry day event﹂,試圖打破天皇家葬禮的壓抑氣氛,畢竟,這不應該成為限制國民自由的理由。有各種演出,還有電影播放,並以焚燒日本國旗隆重收場,由此驚動了警備隊。如今,京大生對政治很淡漠,二○一四年秋,便衣公安員警入校的騷動發生後,周圍埋頭學術的好學生、積極進取的未來精英多有這樣的評價:「不知道什麼情況。」「那些學生看起來也不像學生,是專門搞政治的吧。」想必他們對這些事情抱有本能的懷疑與敬而遠之的態度,我了解很少,也無法多談。
生協書店以北有體育館,每到學期末,就有本科生組成的啦啦隊排演,從音樂到舞姿都非常青春熱血。羅森(Lawson)便利商店隔壁有家和菓子店,名叫「かぎや政秋」,我最常在那裡買叫「野菊」的杏仁味點心,是「落雁的一種,口感類似雲片糕或薄荷糕,小小的圓圓的,不知不覺就吃掉了。青木正兒寫過《落雁與白雪糕》,是篇「很好吃」的文章。「落雁」名字好,據說做法源自明代的軟落甘,大概是麵粉蒸熟,微乾後磨粉,曬乾微炒,用糖水浸泡,入模壓緊。初夏有柚子餅,蒻竹葉包裹,繫金線,甘香柔軟。求肥餅常年都有,名字很有趣,是米粉加砂糖或麥芽糖漿熬製的點心,很軟,雪莓娘即其變種。
生協書店以東,街對面,是大學綜合博物館,定期會更換主題,本校學生不必買門票。常設展分自然史、文化史、技術史三塊。自然史展廳有大量昆蟲、植物標本,文化史展廳有古石棺、古器物、古文書,技術史展廳有我完全不了解的精密儀器。自然史展廳光線幽暗,路過恐龍骨架,不時響起恐龍號叫的音效,還有隆隆的雷聲。去年有一場叫「海」的特別展,講某課題組研究海龜一日二十四小時、一年四季的作息規律及活動範圍,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課題組人員還在海龜身上綁了微型攝影機,拍到海龜求愛、交配的畫面。留言牆上貼滿了觀眾的感想小紙片,好幾個人都畫了背著攝影機的海龜,有位小朋友善用雙關,給「カメラマン」(攝影師)的「カメ」(龜)標了著重號,很萌。
在生協食堂吃完飯,去樓下書店買幾本書,到點心鋪買一盒﹁秋菊﹂,再去博物館轉一圈,是難得清閒時固定的遊樂路線。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2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