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滿額折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事物掌故叢談09:花草竹木

定  價:NT$ 350 元
優惠價:9031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部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詳解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名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

本書囊括了二十餘類植物花草,如牡丹、芍藥、蠟梅、水仙等,不僅對其觀賞價值、藥用價值、使用價值等,一一進行了考證,而且對植物喻人品的傳統文化精神更是做了精彩闡述。

叢書介紹
「事物掌故叢談」是中國民俗和文學史專家楊蔭深先生代表作。全套書按「歲時令節」、「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遊戲娛樂」、「穀蔬瓜果」、「花草竹木」分為九個大類。探究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種事物的最初來源和歷史演變,囊括古今中外眾多的典故常識,基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於何時,又經過怎樣的變化成為現今的形態。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這種追溯是以考證典籍的記載為基礎撰寫而成的。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先生遍覽群書,通過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將各類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是關於民俗文化、日常生活、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
叢書特色
還原日常事物原始本真。基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古今中外眾多典故常識。
史料價值彌足珍貴。作者引經據典,精心梳理,嚴謹考證。
全套書雜以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內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
特邀當代名家治印、配畫,增加閱讀樂趣。

作者簡介

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學大綱》、《中國文學史大綱》、《中國學術家列傳》、《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編年長編》、《中國古代遊藝研究》、《古今小說來源考》、《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等。

花草竹木種類之多,真是不勝枚舉。本書非植物全書,自然不能盡述;所述者,不過日常所見而已。然而各地風土不同,或在南方為常見而在北方則少有,或為北方所習聞而為南方所未知,這種惟有採取折中辦法,約略分述。又如關於果木之類,其花其木,亦有可採,只以本叢書另有《穀蔬瓜果》,在那裡已經敘述的,在這裡便不再重錄,故如梅杏桃李、石榴芙蕖等,其花皆為前人所稱賞,這裡皆未曾提及,閱者鑒之!

以言花草竹木的掌故,亦惟略述此諸植物的由來而已。本書明非植物學或園藝造林學之類,故於形態栽培,不能詳述,其性質一如本叢書的《穀蔬瓜果》。大抵《穀蔬瓜果》專載吾人日常所食的植物,本書則專重於觀賞及實用的植物,雖間有數種亦可供食,然其重要部分還在於觀賞及實用。藥草一項,雖亦為吾人日常所見植物,究係性質特殊,且學涉專門,故本書概未敘述,僅芝參一類,以向來認為仙物神品,略加談及。本書內容,大抵如此,掛一漏萬,自知不免,幸閱者教正,不勝感甚!

── 楊蔭深 一九四五年四月八日

目次

一 牡丹芍藥
二 蠟梅水仙
三 辛夷玉蘭
四 薔薇玫瑰
五 海棠茉莉
六 鳳仙雞冠
七 木犀芙蓉
八 蘭蕙菊華
九 菖蒲蓍艾
一○ 靈芝人參
一一 蘆荻
一二 麻棉
一三 竹類
一四 松柏
一五 樟楠
一六 椿樗
一七 槐楓
一八 桐漆
一九 楊柳
二○ 桑柘
二一 棕櫚
二二 荊棘

書摘/試閱

內文
(試讀頁) 牡丹芍藥

牡丹向稱為花王,然其花於古未聞,六朝時亦極少見,至唐宋始為人所推崇,如明王象晉《群芳譜》云:

牡丹一名「鹿韭」,一名「鼠姑」,一名「百兩金」,一名「木芍藥」,秦漢以前無考,自謝康樂始言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而《劉賓客嘉話錄》謂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則此花之從來舊矣。唐開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於長安。逮宋惟洛陽之花為天下冠,一時名人高士如邵康節、范堯夫、司馬君實、歐陽永叔諸公,尤加崇尚,往往見之詠歌。洛陽之俗,大都好花,閱《洛陽風土記》可考鏡也。

然牡丹實為我國原產,大約古時未加注意,故不見於載籍。至鹿韭、鼠姑、百兩金之名,均見於《本草》,未詳其義。牡丹亦不過示其花為丹色而已,別無意義。至木芍藥據宋鄭樵《通志.昆蟲草木略》云:

古今言木芍藥是牡丹。崔豹《古今注》云:「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有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呼為牡丹,非也。」安期生《服煉法》云:「芍藥有二種,有金芍藥,有木芍藥。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脈。」此則驗其根也。然牡丹亦有木芍藥之名,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芍藥著於三代之際,風雅之所流詠也。牡丹初無名,故依芍藥以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聞,貴遊趨競,遂使芍藥為落譜衰宗。

是因其花如芍藥,且為木本,故得此名。但崔氏以為與原來的木芍藥不同;鄭氏卻疑古所謂木芍藥,確即牡丹,因為古時無牡丹名稱,至後始有其名。今植物學家亦說草本者為芍藥,木本者為牡丹,是兩花實在相似的。

至唐宋時貴遊推尚牡丹的情形,可閱當時人的載籍,以見其盛況的一斑。如唐李肇《國史補》云:

京城貴遊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園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元者。

又如唐康駢《劇談錄》云:

京國花卉之辰,尤以牡丹為上。至於佛宇道觀,遊覽者罕不經歷。慈恩浴堂院有花兩叢,每開及五六百朵,繁豔芬馥,近少倫比。有僧思振常話會昌中朝士數人尋芳,遍詣僧室。時東廊院有白花可愛,相與傾酒而坐,因云牡丹之盛,蓋亦奇矣。然世之所玩者,但淺紅深紫而已,竟未識紅之深者。院主老僧微笑曰:「安得無之,但諸賢未見爾。」於是從而詰之,經宿不去,云:「上人向來之言,當是曾有所睹,必希相引寓目,春遊之願足矣。」僧但云:「昔於他處一逢,蓋非輦轂所見。」及旦,求之不已,僧方露言曰:「眾君子好尚如此,貧道又安得藏之?今欲同看此花,但未知不泄於人否?」朝士作禮而誓云:「終身不復言之。」僧乃自開一房,其間施設幡像,有板壁遮以舊幕。幕下啟門而入,至一院,有小堂兩間,頗甚華潔,軒廡欄檻,皆是柏材。有殷紅牡丹一窠,娑婆幾及千朵。初旭才照,露華半晞,濃姿半開,炫耀心目。朝士驚賞留戀,及暮而去。僧曰:「予保惜栽培近二十年矣。無端出語,使人見之,從今以往,未知何如耳。」信宿,有權要子弟與親友數人,同來入寺,至有花僧院,從容良久,引僧至曲江閒步。將出門,令小僕寄安茶笈,裹以黃帕,於曲江岸藉草而坐。忽有弟子奔走而來云:「有數十人入院掘花,禁之不止。」僧俯首無言,唯自吁歎。坐中但相盼而笑。既而卻歸,至寺門,見以大畚盛花舁而去。取花者謂僧曰:「竊知貴院舊有名花,宅中咸欲一看,不敢預有相告,蓋恐難於見舍。適所寄籠子中,有金三十兩,蜀茶二斤,以為酬贈。」

為了一窠牡丹,竟至設計偷掘,亦可見當時人愛好之甚了。至如裴度至死猶欲一視,如唐李宂《獨異志》所云:

裴晉公度寢疾永樂里,暮春之月,忽過遊南園,令家僕僮舁至藥欄,語曰:「我不見此花而死,可悲也。」悵然而返。明早,報牡丹一叢先發,公視之,三日乃薨。

尤屬奇聞。至宋時邵伯溫《聞見前錄》云:

洛中風俗尚名數,雖公卿家不敢事形勢人,隨貧富自樂,於貨利不急也。歲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雜花盛,三月牡丹開。於花盛處作園囿,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台間,引滿歌呼,不復問其主人。抵暮遊花市,以筠籠賣花。雖貧者亦載花飲酒相樂。

簡直成為一種令節了。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亦云:

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遨遊,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台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月陂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

則又儼如花市了。此外宋人品定牡丹種類實繁,如朱弁《曲消舊聞》云:「歐公作《花品》,目所經見者才二十四種,後於錢思公屏上得牡丹凡九十餘種。至張珣撰譜三卷,凡一百一十九品。大觀政和以後,花之變態又有在珣所譜之外者。」此猶指宋時而言的,已達一百餘種。至明薛鳳翔作《亳州牡丹表》,則竟達二百六十九種之多,內又分神品、名品、靈品、逸品、能品、具品六類,可謂盡牡丹的品種了。至此類品種,歐陽修以為姚黃第一,魏花第二,他在《洛陽牡丹記》中云:

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異者而志之。姚黃、左花、魏花,以姓著。青州、丹州、延州紅,以州著。細葉,粗葉壽安、潛溪緋,以地著。一紅、鶴翎紅、朱砂紅、玉板白、多葉紫、甘草黃以色著。獻來紅、添色紅、九蕊直珠、鹿胎花、倒暈檀心、蓮花萼、一百五、葉底紫,皆志其異者。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此花之出,於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其地屬河陽,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洛陽亦不甚多,一歲不過數朵。魏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溥家。始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云,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其後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後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花傳民家甚多,人有數其葉者,云至七百葉。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王,而魏花乃後也。」

然此種品評,要亦為歐公遊戲之作,未可定論,錄之以示當時人對牡丹的愛好而已。亦可知花王之說,實始於宋。又牡丹有「天香國色」之號,此稱乃始於唐,李正封詩有:「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當時以為傳牡丹詩最得神者,見《全唐詩話》。宋周必大的天香堂,明周王的國色園,皆為植牡丹而起這樣名稱的。此外又有「富貴花」之稱,宋周敦頤《愛蓮說》所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與牡丹相似的有「芍藥」,此在上古已有之,《詩.溱洧》所謂:「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為:「芍藥猶婥約也。婥約美好貌,此草花容婥約,故以為名。」宋羅願《爾雅翼》則云:「制食之毒者宜莫良於芍藥,故獨得藥之名。」蓋古有芍藥之醬,合之於蘭桂五味,以助諸食。如漢枚乘《七發》「芍藥之醬」,司馬相如《子虛賦》「芍藥之和」,皆用作調食。今醫家亦以其根入藥用,有利小便下氣止痛散血之效。

芍藥在《本草》又有別名,云一名「白木」,一名「餘容」,一名「犂食」,一名「解倉」,一名「鋌生」。此殆用於藥中,故名稱如是其繁。此外又有「可離」之稱,蓋由《詩》「贈之以芍藥」一語而來。晉崔豹《古今注》云:「牛亨問曰,將離別相贈以芍藥者何?曰,芍藥一名可離,故將別以贈之;亦猶相招召贈之以文無,文無亦名當歸也。」

芍藥與牡丹不同的地方,誠如宋蘇頌《本草圖經》所云:

芍藥春生紅芽作叢,莖上三枝五葉,似牡丹而狹長,高一二尺。夏初開花,有紅白紫數種。結子似牡丹子而小。

芍藥至宋時頓減聲色,以有牡丹故也。據宋陸佃《埤雅》云:「芍藥華至有千葉,俗呼小牡丹。今群芳中牡丹為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又或以為花王之副也。」然當時揚州芍藥,實聞名於天下,該地人士的愛好,亦無異於洛陽的牡丹。宋王觀曾作《芍藥譜》云:

今洛陽之牡丹,維揚之芍藥,受天地之氣以生,而小大淺深,一隨人力之工拙而移其天地所生之性,故奇容異色,間出於人間。花品相傳龍興寺山子、羅漢、觀音、彌陀之四院,冠於此州。其後民間稍稍厚賂,以丐其本,培壅治蒔,遂過於龍興之四院。今則朱氏之園最為冠絕,南北二圃,所種幾於五六萬株,意其自古種花之盛,未之有也。朱氏當其花之盛開,飾亭宇以待來遊者,逾月不絕,而朱氏未嘗厭也。揚之人與西洛不異,無貴賤皆喜戴花,故開明橋之間,方春之月,拂旦有花市焉。州宅舊有芍藥廳,在都廳之後,聚一州絕品於其中,不下龍興朱氏之盛。往歲州將召移,新守未至,監護不密,悉為人盜去,易以凡品,自是芍藥廳徒有其名爾。

至他譜中所列,凡舊收三十一品(按:即劉攽《芍藥譜》),新收八品,皆起以新名,如冠群芳、賽群芳、寶妝成、盡天工之類。然此種品評,誠如王氏所說:「花之名品,時或變易。」所以這裡也不一一引錄了。

此外芍藥又有「婪尾春」之稱,如宋陶穀《清異錄》云:

胡嵩詩曰:「瓶裡數枝婪尾春。」時人莫喻,桑維翰曰:「唐末文人謂芍藥為婪尾春,蓋婪尾酒乃最後之杯,芍藥殿春,故名。」

又宋劉攽《芍藥譜》云:「昔有獵於中條山,見白犬入地,掘得一草乃芍藥,故謂芍藥為白犬。」那未免有些妄誕。至如沈括《夢溪補筆談》所云:

韓魏公慶曆中以資政殿學士帥淮南,一日後園中有芍藥一幹分四歧,歧各一花,上下紅,中間黃蕊間之。當時揚州芍藥未有此一品,今謂之「金纏腰」是也。公異之,開一會,招四客以賞之,以應四花之瑞。時王岐公為大理評寺通判,王荊公為大理評事僉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州鈐轄諸司使官最長,遂取以充數。明日早衙,鈐轄者或申狀暴泄不至,尚少一客,命以過客內求一朝官足之。過客中無朝官,唯有陳秀公時為大理寺丞,遂命同會。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為盛集。後三十年間,四人皆為宰相。

蠟梅水仙

蠟梅本非梅屬,誠如宋范成大《梅譜》所云:「蠟梅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或作臘梅,實非,明王世懋《花疏》所謂:「蠟梅是寒花絕品,人言臘時開,故以臘名,非也,為色正似黃蠟耳。」蓋蠟乃象其花色,非關臘時開的。

蠟梅於古未聞,所以宋周紫芝《竹坡詩話》云:「東南之有蠟梅,蓋自近時始,余為兒童時,猶未之見。元祐間,魯直諸公方有詩,前此未嘗有賦此詩者。」其實不僅東南,即北方亦復如此,如王直方《詩話》云:「蠟梅山谷初見之,戲作二絕,緣此盛於京師。」可知京師在此以前也未得盛的。但蠟梅耐寒,則北地栽培當較南方為早,而南方之有蠟梅,或由北地移植過來的。惟據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云:「蠟梅多生南方,今北方亦有之。」則似為南方而移植於北方,不知確否?又明陳繼儒《岩棲幽事》云:「考蠟梅原名黃梅,故王安國熙寧間尚詠黃梅詩。至元祐間,蘇黃命為蠟梅。山谷謂京洛間有一種香氣如梅類,女工撚蠟所成,故以名之。」則蠟梅之名,似為蘇軾黃庭堅輩所命,然云「女工撚蠟所成」,頗為可疑,豈此蠟乃偽造的?至蠟梅的種類,據范成大《梅譜》云有三種,他說:

蠟梅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謂之「狗蠅梅」。經接花疏,雖盛開,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最先開,色深黃如紫檀,花密香濃,名「檀香梅」,此品最佳。蠟梅香極清芳,殆過梅香,初不以形狀貴也。

與蠟梅同為宋人所清賞的,尚有「水仙」。王世懋《花疏》以為:「其物得水則不枯,故曰水仙,稱其名矣。前接蠟梅,後迎江梅,真歲寒友也。」按: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柰祇出拂林國,根大如雞卵,葉長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條。莖端開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黃赤,不結子,冬生夏死,取花壓油,塗身去風氣。」李時珍《本草綱目》以為:「據此形狀,與水仙彷彿,豈外國名不同耶?」然此花唐時確已有之,如唐薛用弱《集異記》云:

薛䕩河東人,幼時於窗欞內窺見一女子,素服珠履,獨步中庭,歎曰:「良人遊學,艱於會面,對此風景,能無悵然。」於袖中出畫蘭卷子,對之微笑,復淚下吟詩,其音細亮。聞有人聲,遂隱於水仙花中。忽一男子,從叢蘭中出曰:「娘子久離,必應相念,阻於跬步,不啻萬里。」亦歌詩一篇,歌已仍入叢蘭中。䕩苦心強記,驚訝久之,自此文藻異常,一時傳誦,謂二花為夫婦花。

此雖神話,但可以證明唐時已有水仙花了。惟見諸賦詠,則實始於宋。宋高似孫有《水仙花賦》,序稱:「水仙花非花也,幽楚窈眇,脫去埃滓,全如近湘君、湘夫人、離騷大夫與宋玉諸人。世無能道花之清明者,輒見乎辭。」後之詠水仙的,往往以水中的女仙相比擬,以示其高潔脫塵。此外水仙又有「金盞銀台」之稱,考宋楊萬里詠《千葉水仙花》序云:

世以水仙為「金盞銀台」,蓋單葉者其中有一酒盞,深黃而金色。而千葉水仙其中花片捲皺密蹙,一片之中,下輕黃而上淡白,如染一截者,與酒杯之狀殊不相似,安得以舊日俗名辱之?要之單葉者當命以舊名,而千葉者乃真水仙云。

又有「女史花」「姚女花」之稱,如《內觀日疏》云:

姚姥住長離橋,十一月夜半大寒,夢觀星墜於地,化為水仙花一叢,甚香美,摘食之,覺而產一女。長而令淑有文,因以為名焉。觀星即女史,在天柱下,故迄今水仙花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

則未免是神話了。至今蠟梅與水仙,往往為新年案頭的清供,此風宋時亦有,惟似不限於新年。如宋樓鑰《詠蠟梅水仙》云:「二姝巧笑出蘭房,玉質檀姿各自芳。品格雅稱仙子態,精神疑著道家黃。宓妃漫說凌波步,漢殿徒翻半額妝。一味真香清且絕,明窗相對古冠裳。」至明則此風更盛,明張謙德《瓶花譜》所謂「冬間別無嘉卉,僅有水仙、蠟梅、梅花數種而已。此時極宜敞口古尊罍插貯,須投以硫黃少許,可不凍裂。一法用淡肉汁去浮油入瓶,則花悉開,而瓶略無損」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