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為什麼我不快樂:讓老子與阿德勒幫我們解決人生問題
滿額折

為什麼我不快樂:讓老子與阿德勒幫我們解決人生問題

定  價:NT$ 260 元
優惠價:90234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獻給這個紛亂世代的人們。
對生活開始不滿、對自己逐漸失望……
現在就對人生下定義還太早,
我們還有機會改變未來!

讓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以及老子的無為而治,為我們困頓的人生找到解答!
作者嶋田將也結合心理學和哲學,開創獨特的思考技巧,引用老子與阿德勒的思想,來探討關於心靈、情緒、成功等主題,希望能減少這世上人們的煩惱。

* 心情不好時試著這樣做:選擇使用的「言語」、「表情」、「呼吸」……

* 遇到困難時不妨試試看,跳脫「正面思考」的5個小技巧……

有關事業、家庭、人際關係的種種煩惱,或許你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解答,讓我們來聊聊人生吧。

專業推薦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學博士──方格正
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心理諮商/婚姻治療專欄作家──林蕙瑛
諮商心理師──胡展誥
哈佛醫師心能量系列作者──許瑞云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退休教授、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師──曾端真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楊明磊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會長、北美阿德勒心理學代言人──楊瑞珠
(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嶋田將也

中學時曾遭遇霸凌,因而罹患憂鬱症。由於過去的經驗,讓作者開始對「心」的議題產生興趣。就讀高中時開始自學心理學,大學時接觸哲學,學會各種不同的思想和思考方式。
作者抱持著「如果結合心理學和哲學,是否能減少這世上人們的煩惱呢?」的想法,結合心理學和哲學,開創獨特的思考技巧。基於想幫助與過去的自己有著同樣煩惱的人們,開設「全世界讓人最想聽的一門課 心理學╳哲學」部落格,8個月內便擁有超過2000名讀者,成為十分受歡迎的部落格,在心理學分類人氣排行榜也進入前三名。本書為作者的第一本作品。



林依璇

珍惜與每一本書的邂逅,徜徉於書海中的譯者。

序言

有個方法能讓你擺脫煩惱。
只要能夠實踐這個方法,從今以後你再也不會感到煩惱。

這個方法就是覺察到讓自己煩惱的原因為何,並且不要自尋煩惱。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為戀愛所苦的朋友,希望你能傾聽他的煩惱,協助他解決感情問題。
雖然你義不容辭地答應朋友的請求,但朋友所傾吐的煩惱卻令你感到啞然。
因為……
這位朋友現在所交往的對象,與過去讓他痛苦不已、傷痕累累的對象,不管是外貌或性格幾乎如出一轍。
就你的角度來看,免不了會覺得「為什麼他老學不會教訓,一再重蹈覆轍呢?」
沒錯,如果這名友人能夠充分汲取過去的經驗,想必就能了解自己和什麼類型的人無法順利交往。
換言之,刻意讓自己身陷煩惱泥沼的就是自己,人類比起撲火的飛蛾其實高明不到哪裡去。

想必有讀者看了上面的例子後,覺得當事人很笨吧?不過在這裡,本書要向這些讀者提出一個問題。
隨著逐漸長大成人,想必你也有過各種歷練,為何煩惱仍然如影隨形呢?

--那是因為你還不夠了解自己的心。

如果能夠看清自己的心,就不會讓自己陷入煩惱。
而且,就算遇到非得拿到手不可的事物,遭遇無法迴避的挑戰,如果你知道心的療癒方法,即便受了傷也能治癒心的傷痛,持續在人生大道上邁進。
換句話說,擁有「心的使用說明書」正是讓人生擺脫煩惱的重要關鍵。

好比電玩遊戲,遊戲開始前有沒有先讀過說明書,對於遊戲的進行和攻略流程是否順利有決定性的影響。

人生也是如此。掌握心的說明書,就能明白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煩惱,為了什麼而喜悅,了解怎樣才能讓自己從煩惱中重新站起來,人生遊戲的難易度也大幅降低。

哲學與心理學中有些觀點能夠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本書將結合這些觀點,和各位讀者分享不同的思考方式。
順帶一提,哲學和心理學的共通點在於「答案皆因人而異」。
所以,我要先告訴各位,以下的討論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以這本書作為出發點,尋找屬於你的答案吧。

「改變心就能改變行動,
改變行動就能改變習慣,
改變習慣就能改變人格,
改變人格就能改變命運。」
這是同時身為哲學家與心理學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說過的話。

改變你的心,就是改變人生的第一步。
翻開本書,期待與新的自己相遇,從第一章開始,重新邁向自己的人生吧。

二○一六年六月吉日
嶋田將也


 

目次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這世間的運作模式
為外在世界賦予意義的正是我們自己
「過程」和「結果」哪一個比較重要呢?
一生無悔的祕訣
每個人都會有正面思考和負面思考的時候
現在就發表對人生的感想未免言之過早

第二章 我的運作模式
自己的「心」交由自己決定!
日常生活中也能常保好心情的方法
人的情緒不是恆久之物
心的三種神器之一~言語篇~
心的三種神器之二~表情篇~
心的三種神器之三~神態篇~

第三章 從今開始改變人生的成功法則
成功反而會破壞成功!?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準備」
成功在於反其道而行!
真正的強者不爭
只有弱者才能見到的世界
為自己而活也正是為他人而活!?

第四章 努力不是人生的全部
不努力比努力更好
跳脫正面思考
大器晚成,給成功一點時間
名為「沒問題」的魔法咒語
踏出去的勇氣與相信自己的力量
你「是」正確的,對方「也是」正確的

 

書摘/試閱

自己的「心」交由自己決定!
每當有霸凌事件發生的時候,往往會有人開始討論,這一切都是「心」的問題。
話說回來,也有人說「自己的心交由自己決定」,
但是「心」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用肉眼看到自己的心靈如何運作,所以也很難用文字說明「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心」是怎麼形成的吧。
其實,會對我們的心產生直接影響的,大概是以下的三個要素。

要素1:環境
影響心的第一個要素,首先讓我們來談談環境,
比方說「天氣」。

房間好熱啊→感到煩躁(壞心情)。
從早上開始雨就下個不停→懶洋洋地提不起勁(壞心情)。
今天一大早就晴空萬里→真是舒服(好心情)。

透過以上的說明,想必各位也能明白,以環境的變化為契機,心情也會出現轉變。

要素2:過去的經驗,曾經發生的事件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過去的經驗」和「曾經發生的事件」。
最近都沒發生什麼好事→心情憂鬱
今天在路上一路都是綠燈,暢行無阻→好心情
每到十字路口就剛好碰上紅燈→壞心情

各種的經驗和曾經發生的事,對我們的心情產生加分或扣分的效果。

要素3:他人
最後的要素是「他人」,我們也可以用「人際關係」來形容。
討厭的人坐在我旁邊→壞心情
麻煩的傢伙進到房間來了→壞心情
和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好心情

對於他人「討厭」、「喜歡」、「沒什麼特別感覺」的情緒會左右我們的心情好壞。
看到這裡,想必會有人覺得「原來如此,我們之所以會覺得心情不好,就是因為被這些原因(環境、經驗和他人)所影響的啊!」

我:「你怎麼了?一大早就這麼不開心。」
A:「因為啊,我一早出門就遇到大雨,衣服都淋濕了。(所以心情不好)」

我:「你怎麼一臉失魂落魄的樣子?」
B:「我剛剛去抽籤占卜運勢,結果抽到大凶。(所以心情不好)」

我:「你在氣什麼啊?」
C:「屬下都不聽我的話。(所以心情不好)」

像這樣,每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反而怪罪到其他因素上(環境、經驗、他人),藉以保護自己。
簡單的說,就是「找藉口」。
說到「找藉口」,這實在不是什麼好事呢。
不過,既然「找藉口」不是什麼好事,為什麼人們常常都在「找藉口」而且樂此不疲呢?
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
「環境、經驗、他人」都是肉眼可見,而且確實存在的事實。就算為了找藉口,撒謊時只要運用可見的事物作為素材,就更容易騙過他人,的確是非常方便的工具。
如果將自己真正的問題隱藏在名為「事實」的盾牌下,就能夠引起一般人的共鳴。換句話說,單純陳述「事實」就能發揮「找藉口」的效果。我們透過經驗學習到「事實」是非常便利的工具,所以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事實」來「找藉口」。

第二個:
「找藉口」會讓人覺得比較輕鬆。
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也說過:
「人類的大腦會傾向選擇輕鬆快樂的事。」

第三個:
「找藉口」可以作為保護自己的工具。
不管是誰,都希望能將自己的所作所為正當化。也就是說「希望自己絕對是正確的」。

基於以上的三個理由,我們往往會傾向於在不知不覺中「找藉口」,這可以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所以,與其將目標擺在「成為絕不找藉口的人」,不如承認「找藉口是人的天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坦然地接受事實吧。

話雖如此,盡量減少找藉口的次數,對我們也有好處。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要做到這一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明白「找藉口」會讓我們一步一步地被外在因素所控制。
比方說,當別人對你發火的時候,你試著找藉口。
→為了讓謊言聽起來和真的一樣,你開始找藉口。
→接著,為了讓謊言更加真實,你持續找藉口……
在這樣的狀況下,找藉口會讓你的處境越來越糟糕。
當你明白「找藉口會讓情形越來越糟」的時候,你就會自然而然地不再找藉口。

總而言之,找藉口雖然能讓你暫時感到輕鬆一點,但也同時會讓你被外在世界所支配。
而且,外在世界不會因為你的藉口而有絲毫改變,結果你的內心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在這裡,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訴各位。
我們往往會因為這世間常見的「理由」做出決定,因而讓自己飽受折磨。
比方說,當有人問你:「你為什麼要選擇這間公司就職?」、「你為什麼要念這所學校?」時,
「因為這間公司會給員工高額的獎金。」
「因為這間公司星期六放假。」
「因為這所學校很有名,將來找工作會有加分作用。」
這些答案你應該都聽過,或許你自己也曾經如此回答過。

乍看之下,好像你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事物,自己做出決定,不過事實不盡然如此。
「高額獎金」、「星期六放假」、「將來找工作很有利」,這些都是外在條件,你憑藉這些外在的理由,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
但是這些理由,不過是你腦中的妄想而已。

如果公司業績不好,獎金難道不會縮水嗎?
我們仰賴外界的「理由」做出決定,但這些理由都不是永恆不變的事物。
如果你只因為這樣的理由就做出決定,一旦遇到以下狀況:
「公司的獎金減少了」
「星期六要上班」
「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降低」
你會忍不住和他人抱怨,對吧?
由於外在環境變差,心情也隨之跌落谷底。

反過來說,如果被問到:
「你為什麼要到這間公司上班?」
某人這麼回答:
「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和薪水高低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樣的人,無論公司狀況如何,景氣好壞與否,想必都不會有所埋怨吧。
所以,重要的是不倚賴外在因素,自己做出決定。

所以,不只是要牢記「不向外在世界尋求理由」、「不找藉口」等要訣,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做出抉擇。
自己所下的決定不會因為外在變化而受到影響。
自己內在不變的真實,才是能夠安定心靈的強大力量。

哲學家笛卡兒(Descartes)說過:「我思故我在」。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思考,我們也不復存在。」
活在這世上的每一天,如果沒有意識到周遭的事物,就等於不存在。
「自己決定自己的心」
「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
如果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切,「我」就等於不存在。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存在的話,就會變成:
「被周遭事物決定自己的心。」
「被外在世界掌控自己的行動。」

有意識地「自己決定自己的心」吧,
剛開始的時候,一天一次就可以了。
或者在辦公桌貼上「自己的心由自己決定」的便條紙來提醒自己。
如果在一天中你受到「環境、經驗、他人」所影響,也可以把這些狀況記錄下來。
你會逐漸認識到「原來我是用這些方式在找藉口啊」。
如此一來,你就會了解「找藉口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快樂,自己的心要由自己決定」。


不努力比努力更好

老子的中心思想是「無為自然」。
簡單的說,就是「保持自然的原貌,順應事物本來的樣子」
我們可以用:
「不要勉強」
「毋須努力」
「放輕鬆」
等這些更容易了解的話語來詮釋。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高一點,勉強踮腳尖站著,絕對站不了多久。
為了減肥,勉強自己斷食,往往很快會復胖。
勉強自己拚了命地投身於工作,結果把身體搞垮。
勉強自己和討厭的人往來,努力裝出笑容,只會讓內心更加痛苦。

像這樣勉強自己,絕對不會帶來好結果,你我的內心深處應該都很明白這一點。
勉強自己,最後只會落得狼狽不堪。

老子曾經說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就是踮著腳尖想站得高,反而會讓人站不住,邁起大步想走得快,反而走不遠。

簡單的說就是:
「勉強自己做超過能力範圍的事,最後只會帶來糟糕的結果」。
老子接著又說道:「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所指的是自逞己見的人不能明白事理,自以為是的人得不到顯昭,自吹自擂的人與功勳無緣,驕傲自滿的人無法領導眾人。
也就是說
 不斷炫耀自己知識和才能的人,反而無法被他人認可。
 拚命闡述自己的觀點,認為「我絕對沒錯」的人,無法站上想要發揮的舞台。
 自吹自擂的人無法成功。

話雖這麼說,但人的內心都有表現的慾望。
無論是誰,都想要被別人認為是能幹的人,想受到他人尊敬,
想被他人所喜愛。
因此,人們不斷說著小小的謊言試圖點綴自己,謊言和膨脹的自我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最後把自己壓垮。

但是,老子告訴我們,這些我們自以為能受到他人喜愛的所作所為,其實只會招來他人的厭惡。
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做出自認為討人喜歡的行為。
所謂的「榮耀」,只要當事人以自己為榮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特意展露出來,期待藉此獲得他人的認可。
無論是於公於私,如果你感覺到
「我會不會做得太過頭了一點?」的時候,
請務必問問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是否過於勉強自己。

如果僅僅是想要得到稱讚,因而打腫臉充胖子,最後只會帶來反效果而已。

或許有人說:
「我明明很拚命,可是總是達不到效果。」
「努力總是得不到回報。」
「只有才華洋溢的人才能夠成功。」

但是這一切正好相反,
就是因為努力,所以才會帶來反效果。

沒錯,「努力」、「勉強自己」,是違反自然的生存方式。
請大家回想起前面所說的「上善若水」,如此一來就更能明白。
水沒有做出努力,也沒有勉強自己,只是順其自然的流動罷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34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