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滿額折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  價:NT$ 228 元
優惠價:75171
領券後再享88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既無古今之隔,又未流於戲說,一本兼顧文學素養又有趣味性的詩詞讀本;
精選20位有影響力的古詩詞大家, 分享近百首意境美好的古詩詞;
詩詞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意林作文、十點讀書等權威薦書。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是一本透過詩人人生來品讀古典詩詞之美的經典讀本。作者精選了20位對後世有影響力的古詩詞大家,沿著初唐、盛唐……晚宋的軌跡,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我們領略詩詞江湖的美好。

本書寫朝代的風雲變幻,也寫權貴的奢靡生活,再有市井民眾的艱辛流年,更離不開人世煙花柳巷的愛恨情仇。人間萬事在古詩詞中起承轉接、悲歡離合、興亡成敗,讓我們重溫美好磅礴婉約的詩詞記憶。

《詩詞》是傳統經典,也是詩人說夢,更是人間現世,帶你領略詩詞江湖中的刀光劍影,一本書讓我們讀懂經典古詩人。

作者簡介

大老振
東北師範大學畢業,文章多次被詩詞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詩詞世界、世界華人週刊、意林作文、十點讀書等詩詞平臺轉發,閱讀量超1000萬。
願我的文字在某一刻能溫暖你的心靈。

詩人與詩詞:刹那即為永恆
——代序
《詩詞》是傳統經典,也是詩人說夢,更是人間現世,帶你領略詩詞江湖中的刀光劍影,一本書讓我們讀懂經典古詩人。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古詩詞,大多是當時那個時代唱和的歌詞,而那些詩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那個時代的歌詞作者。
因為詩詞大多是靠“唱”而流傳開來的。
我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
這是舜對他的宮廷樂官說的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詩是用來表達詩人的願望的,你們一定要好好唱啊,你們現在把它唱出來,一定要依據詩的情感來譜曲,這樣唱出來才動聽。
雖然舜的這句話意在指導“歌”怎樣唱更好聽,但是他也傳達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詩言志”,而“志”就是指寫詩的人內心的情感。
所以我們學習詩詞,不僅要學習它的四聲、五音、平仄、清濁,學習它的節奏、旋律、音韻,學習它的意境、情趣,更要瞭解它背後的詩人。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
大意是說,我們要欣賞一個詩人的作品,不能不瞭解這個詩人所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寫作時的生活思想,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內涵。
這就是“知人論世”。
所以一首詩的誕生,與詩人所生活的時代、他的人生際遇甚至宗教信仰都有很大的關係。
1
起初的時候,詩人是一群模糊的面孔。
按照文學史的說法,我國詩歌的發展有兩大源頭——《詩經》和《楚辭》。
其實《詩經》的前面還有,就是民間歌謠,可惜那時沒有文字,也就難以窺見歷史的原貌了。
即使是距離我們三千年的《詩經》,也是周王朝為了制禮作樂,派采詩官到各地收集而成。要感謝他們,不然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五百年間(西周至春秋)的三百零五篇詩歌,也不會有“風”“雅”“頌”,“賦”“比”“興”了。
聰明智慧的勞動者,不知道他們口口相傳的歌謠會變成文字流傳下來,也不知道他們隨口哼哼的這些歌將來會被稱為“詩”。
他們是怎樣發現“四言”這種令人驚豔的表現形式的,現在已不可考證了。但是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發現原來有一種景色可以叫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有一種美麗可以叫作“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有一種思念可以叫作“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有一種女子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有一種男子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有一種愛情是“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我們今天沉浸在令人陶醉的《詩經》中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些文字的背後,是怎樣的一群人?
然後就是《楚辭》。《楚辭》是在戰國後期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
《楚辭》和《詩經》體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詩歌美學風格。
《詩經》是現實主義的,因為是四言,音節頓挫,文字簡單整齊,故其風格表現為樸實典雅。
然而《楚辭》不同,它的句式以三言為主,雜以“兮”“些”等字,與二言、四言配合使用,更為浪漫,表現的風格更為變化靈動。
這時候,一個很清晰的面孔就出現了,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一個沒落貴族,曾經得到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
我們如果不瞭解屈原生活的時代,不瞭解他內心滿腔的愛國熱情和熾烈的痛苦,就不可能讀懂他的《離騷》《天問》和《九歌》,更不理解他為什麼要投江而死。
所以,我們今天讀到他的《九歌•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就知道他不僅是在寫湘君和湘夫人的愛情,他還在借這種“香草美人”的浪漫筆法表達內心的理想。
只有在瞭解了屈原之後,我們才能真正讀懂屈原筆下“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辟荔兮帶女蘿”的山鬼是多麼迷人,才能真正讀懂屈原筆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愛情是多麼令人心痛。
2
詩歌之後的發展,分成了兩支。
《詩經》漸漸由“四言”發展為“五言”,漢朝出現了“樂府詩”以及《古詩十九首》。
而《楚辭》由於句法的擴展,篇幅漸漸變長,有了散文化的趨勢,就形成了後來的一種新文體——賦。
詩人在此時又是一群模糊的面孔,有所不同的是,這個時候的詩歌圈子,出現了專業寫詩的文人。
為什麼要“五言”?一句詩多一個字有什麼不同?看看下面這首詩,你就知道了:
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這是西漢的宮廷琴師李延年寫的,他寫這首詩的目的很不單純,純粹是為了把自己的妹妹推銷給漢武帝。當然,這個愛情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他的妹妹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直到後來生病去世,都讓漢武帝劉徹念念不忘,甚至找來招魂師為她招魂。
佳人已去,可是這首令人遐想的詩歌卻保存了下來。琴師李延年,也可以叫作詩人李延年,雖然名聲不好,但是史學家班固仍然在《漢書•佞幸傳》裏為他留下了一句公道的評論:“延年善歌,為新變聲……所造詩,謂之‘新聲曲’。”
詩人的面孔更加清晰,是在三國魏建安時期。那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他們學習樂府詩,漸漸形成清新剛健的風格,後人把他們這種寫詩的風格叫作“建安風骨”。
《詩品•序》中稱:“彬彬稱盛大備于時。”可見大批文人主動寫五言詩,奠定了這種詩歌形式不可動搖的地位。
之後就是魏晉易代之際的“竹林七賢”,西晉的左思,東晉的謝靈運、陶淵明。
謝靈運和陶淵明這兩個人可了不得,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而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
木心先生說:“每一個中國文人一定要讀的一個詩人,就是陶淵明。”(《文學回憶錄》)
葉嘉瑩先生也說:“在我國詩人中,陶淵明是辭語表現得最為簡淨,而含蘊卻最為豐美的一位詩人。”(《迦陵談詩》)
陶淵明存在的意義,不僅是他為我們留下了一百二十五首詩、十二篇文章,也不僅是他為我們留下了“世外桃源”這樣一座精神家園,更重要的是,他為後人留下的精神財富。
他是看淡人生、看淡生死的一個人,所以他的詩歌裏會有“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的欣喜,會有“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的豁達,會有“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的超脫……
元好問的《論詩絕句》評論陶淵明的詩,就七個字,字字珠璣:
豪華落盡見真淳。
這就是詩歌的魅力,這就是詩人的魅力。
3
經過南北朝時期民歌的發展,就到了群星燦爛的唐朝了!
這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詩人輩出、詩歌蓬勃發展的時代!
唐詩的興盛絕不是偶然,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唐朝疆域擴大,少數民族和漢族大融合,南北朝時期對詩歌孜孜不倦地追求和研究以及文學批評興起,都決定了唐朝能成為一個詩歌集大成的時代。
我們談到李白、杜甫、王維、王勃、駱賓王、陳子昂、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岑參、高適、張九齡、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韓愈、李賀、賈島、孟郊、杜牧、李商隱這些名字的時候,內心是多麼自豪!
這是我們唐朝的詩人!我們的!
他們不是一群模糊的面孔,他們是有著鮮明特色的詩人。從人們對他們的稱謂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詩仙、詩聖、詩佛、詩狂、詩王、詩魔、詩鬼、詩囚、詩豪……
他們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在《全唐詩》兩千二百余人中熠熠生輝,他們的詩歌在近五萬首唐詩中熠熠生輝。
唐詩可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期。
初唐的“王楊盧駱”衝破了之前宮體詩的牢籠,把題材擴大了,風格也日漸明快清新。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個詩人留下了“初唐四傑”的名號,他們的個人結局卻很悲慘,讓後人讀著他們的詩歌時,都會唏噓不已。
盛唐的代表自然是李白,那時不管是五言詩還是七言詩,都日漸成熟起來,技巧上也越發注重起承轉合,但是李白並不太注重這些,他被賀知章稱為“詩仙”,怎麼可能受那樣的約束呢?
李白是個天才的詩人,他為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麗的詩句。試想一下,如果中國的詩歌史上少了李白,那該是多麼遺憾!
那樣的話,我們看到明月,就不會流淌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句,也不會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之語。
也不會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雄壯,不會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自信,不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不會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灑脫。
李白是大唐的狂人,是盛唐氣象的代言人。
杜甫之所以被稱為“詩聖”,是因為他的生活經歷跨越了安史之亂,將個人的遭際和時代的不幸、民眾的疾苦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他的詩歌,描繪出時代的面貌和自己內心的悲哀,是變亂時代的偉大“詩史”。
杜甫的作品被後人認為是唐朝律詩之最,其五律極盡聲律、句法變化之能,其七律亦精練而多創造。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都可謂千古絕唱。
葉嘉瑩先生說:“杜甫是唐代詩苑中,根深幹偉、枝葉紛披、聳拔蔭蔽的一株大樹,其所垂掛的繁花碩果,足可供認無窮之賞玩,無盡之採擷。”(《迦陵談詩》)
晚唐詩壇的李商隱、杜牧、溫庭筠,把唐詩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同時也宣告了一個詩歌創作的偉大時代的結束。
4
此後,又一個非常重要的詩人出現了,他用葬送一個王國的代價,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他被後人稱為“千古詞帝”。
是的,這個人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蔣勳說:“在文學藝術的創造性上,有時候的確可以看到一個人具有扭乾轉坤的力量。李後主是戰爭的失敗者,又是文化上的戰勝者,因為他的詞征服了整個汴京。他令原來屬於販夫走卒的歌聲,忽然變成了士大夫用來疏解生命裏某一種情懷的工具,那些伶工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變得這麼有意境。”(《蔣勳說宋詞》)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評論李煜:“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的詞之所以能夠打動無數人的心,一是因為他的詞哀婉淒美,二是因為他的一顆赤子之心。
他是被逼服毒身亡的,可是他的絕命詞,又使多少愛他的人中了他的毒呢?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宋詞上做出貢獻的,除了李煜之外,柳永和蘇軾這兩個詩人不得不提。
柳永把“詞”這種形式變長了,使它更利於抒情,這和他科考不順,後來輾轉煙花柳巷的經歷有關。他自封“白衣卿相”,從此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成為“婉約派”掌門人。
再說蘇軾,這個大鬍子先生是很多人的男神。
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他把詞這種文學形式“豪放化”了,還在於他樂觀的生活態度給了很多人笑對挫折的能力。
還有誰能夠像蘇軾那樣,一路貶謫一路歌呢?
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感動了多少人?他的“老夫聊發少年狂”鼓舞了多少人?他的“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安慰了多少人?他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激勵了多少人?
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
宋朝的這些詩人裏,有王國維提到的,也有王國維沒有提到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宋朝的這些詩人站在一起,絲毫不輸唐朝的那些大詩人,哪一個拿出來都是響噹噹的。
蘇軾、柳永、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秦觀、黃庭堅、周邦彥、李清照、陸游、辛棄疾、姜夔、楊萬里、范成大、文天祥……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色,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作品。
也許有朋友會問:宋朝的時候還有人寫詩嗎?當然有!陸游“六十年間萬首詩”,蘇軾也有大量的詩歌傳世。
事實上,任何一個詩人,不一定只固定在某種文學形式上,李白、白居易這些人都曾經寫過詞,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寫得非常好,這並不妨礙他們同時也寫詩和詞。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不一定固定在某個朝代,只不過因為時代的發展,某種形式成為這個時期的文學主流而已。
所以,創作元曲的關漢卿、馬致遠,明清時期寫曲的湯顯祖、畫畫的唐伯虎、寫詩的龔自珍、填詞的納蘭性德,我們都把他們統稱為“詩人”。
5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詩人。而這些詩人,也許是文人,也許是商販,也許是歌伎,也許是將士,也許是卿相,也許是書法家、畫家,或者是帝王,或者是乞丐,或者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但是他們都閃耀著光芒,因為他們為這個世界留下了詩、詞、歌、賦。那些美麗的文字,或喜悅,或哀傷,它們穿越時空,帶著詩人的體溫,闖進我們的心裏,溫暖我們的心靈,令人猝不及防。
哲學家尼采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的生命,不能以時間長短來衡量。心中充滿愛時,刹那即為永恆。”
這句話用來詮釋這些詩人,再合適不過了。他們提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內心或細膩或粗獷的情感。詩詞歌賦這種宣洩情感的方式,充滿了熾熱的愛。就在寫下那些文字的瞬間,他們留下了永恆。
刹那即為永恆,這些詩人,值得後世人永遠追念。
2017年9月 大老振於靜巢

 

目次

《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

序︱詩人與詩詞:刹那即為永恆

王羲之︱風流是一種人生態度
陶淵明︱當靈魂失去廟宇,雨水便會滴在心上
初唐四傑︱書寫盛世來臨前的破曉圖
陳子昂︱軍曹的書生孤膽
李白︱千金裘一揮就半個盛唐
王維︱猶自在盛唐站出了一片天地
白居易︱煌煌大唐的獨行人
韓愈︱唐詩裏動物界的寒武紀
劉禹錫︱蓮花王子與文人詩渣
李商隱︱我放下過天地,但未曾放下過你
李煜︱小樓昨夜又東風
柳永︱煙花巷陌裏的詩詞江湖
蘇軾︱從十年生死到宋詞無冕之王
李清照︱南宋,那個最美的詞人朋友圈
岳飛︱成敗起於風波亭
陸遊︱釵頭鳳裏的憂思憂國客
辛棄疾︱燈火闌珊處的鐵骨錚錚
唐寅︱桃花庵,種花、種詩、種人生

後記︱人生就是一場與自己的戰爭

書摘/試閱

陶淵明︱當靈魂失去廟宇,雨水便會滴在心上
人世間最難的事莫過於面臨選擇而無法取捨。
選擇了林蔭小路,就放棄了陽光大道;選擇了欣賞奇景,就放棄了平坦旅途;選擇了重新開始,就放棄了曾經擁有;選擇了奔赴遠方,就放棄了現世安穩……
如果沒有選擇,就不會有千般痛苦、萬般糾結。很多事情,一旦決定,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陶淵明一輩子都在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出仕還是歸隱?
糾結,不是不知道該怎樣做,而是捨不得放棄。
1
陶淵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有名的亂世。
那時靠篡位得天下的西晉已滅,幾乎遭遇民族滅絕的漢人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建立東晉,統治著江東的大部分地區,而北方經過“五胡亂華”之後,也進入了十六國混戰時期。
亂世,之所以亂,是因為失去了“道”。
古人雲: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用有悖於常理的方式,大逆不道靠篡位而得到天下者,也必然會以一種慘烈的結局失去天下。
作為一個受儒家影響頗深的儒生,陶淵明不會沒有聽說過孔子的一句話: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生活在這樣的亂世,“歸隱”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可是建功立業的理想呢?“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的豪情呢?難道一輩子就守著祖上留下來的這幾畝薄田生活嗎?
陶淵明不甘心,他二十九歲才得到一個江州祭酒的位置,雖然官小,但是他覺得自己可以吃苦,也可以從最基層一點一點做起。
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第觀念大於一切的時代,他也知道“出身”可能比“奮鬥”更重要。
那時還沒有科舉考試,寒門子弟根本沒有機會做官,可是他的曾祖——父親的爺爺陶侃,卻在東晉建立之初,用戎馬一生為後代拼得了一個躋身上流社會的高貴門第。
所以,他的孫子才可以娶到當代名士孟嘉的女兒,也就是陶淵明的母親。
孟嘉落帽,是陶淵明的外祖父留給世人的一個成語。從這個成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個重陽節,在眾多權貴登高賞菊的宴會上,被風吹落帽子的孟嘉,是怎樣溫文爾雅、不露聲色地對那些嘲笑他的人進行反擊,巧妙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曾祖陶侃的奮勇拼搏和外祖父孟嘉的瀟灑淡泊,影響了陶淵明一生,使他擁有“嫺靜少言”的外表和澎湃激蕩的內心,在每次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有兩種聲音在腦海裏爭吵不休。
一個聲音說:“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難,忍是人生必修的功課!”
另一個聲音說:“你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代?你忍有用嗎?你曾經的高貴門第現在不還是迅速沒落了嗎?你就算是把自己奮鬥成山下的一棵青松,也不及山頂的一株小草!”
一個聲音說:“這個時代還是有希望的,歸隱的謝安不是又東山再起了嗎?如果不是他帶領八萬精兵在淝水(今安徽省壽縣)和前秦交戰,大敗投鞭斷流的前秦八十萬大軍,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地,使他們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迅速瓦解,東晉怎麼會為自己贏得一次喘息的機會?怎麼會保全中華千年流傳的文化,從而沒有被異族消滅?”
另一個聲音說:“這和你有關係嗎?看看你的上司吧,你在這種人手下做事,永遠也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提起陶淵明的頂頭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那可是貴族中的貴族。他姓“王”,僅這個姓氏,陶淵明奮鬥一輩子也趕不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王謝”就是指王家和謝家,那可是中國古代數得上的名門望族。
據說陶家曾經送一船米給一個王姓的人,當時這個人窮困潦倒,結果被當面拒絕,並且說:“我王家的人沒米下鍋,自會找謝家去討,不要你陶家的米!”
現在陶淵明這個上司不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謝,就是“淝水之戰”統帥謝安的侄女,“詠絮之才”謝道韞!
沒什麼本事,又庸俗乏味,但還能做到一市之長的王凝之,他的眼裏只有出身。陶淵明就算是再兢兢業業,又能如何?
陶淵明憤而辭職。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廬山腳下的那幾間茅屋,也許是為了說服自己,證明自己的選擇沒有錯,陶淵明一口氣寫了六首《勸農》: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樸含真……
還是做一個農民吧,像上古時代那樣,自給自足、逍遙自在,沒有門第、沒有虛偽,做一個快樂的人,不是很好嗎?
但是,做一個農民,就沒有煩惱了嗎?
人生的煩惱,從來不因為你的出身、你的職業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煩惱無處不在。
2
金風送爽,天朗氣清,陶淵明靜靜地坐在茅屋外面的柳樹下彈琴,黃昏的風輕輕地吹動他的頭髮。身後是夕陽、田野、菊花,把他瘦弱的身軀映成了一幅單薄的剪影。
七弦古琴緩緩流淌著的音符漸漸飄遠,一如他此刻飄飛的思緒。他想到他回來之後,奮筆疾書的那篇《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也不知道我是哪里人,你們不是都有高貴的門第嗎?我沒有,我只知道我家後院有五棵柳樹,這就是我的號。以後我就叫:五、柳、先、生!
這篇傳記傳出去以後,那些貴族的牙都要笑掉了——這個人太逗了,“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求甚解你讀個什麼書?“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家貧你喝個什麼酒?再說,人家都在鬥富,你家貧還好意思寫出來?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這就更可笑了,寫文章居然是為了自娛自樂!還說什麼“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不求名利當個窮鬼,還好意思說?
一心回來想要過悠悠上古的生活,結果卻被現實的石頭砸了腳:妻子因難產而死。
陶淵明望著遠處的廬山,眼淚簌簌落下。
他八歲就沒有了父親,妻子是母親做主給他娶的,那是一個農民的女兒,憨厚樸實,陶淵明和她在一起,雖沒有太多共同語言,但是現在她死了,他心裏仍然覺得空蕩蕩的。
其實在他的心裏曾經住著一個美麗的女孩兒,可是他知道自己娶不了她,她門第高貴,她的父母絕對不會把女兒嫁給他。
他悄悄寫了一篇長長的《閒情賦》,其中令人盪氣迴腸的“愛情十願”,千年以來在每一個少年的心頭唱響: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
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
……
愛她,就化身為她的衣領、她的腰帶、她的髮油,化身為她描眉的粉、她身下的席、她腳上的鞋;愛她,就化身為時時刻刻跟隨著她的影子吧,化身為照亮她美麗容顏的燭光,化身為她手中的涼扇,化身為她膝上橫放著的琴,讓她的手指從身上滑過,去感受她的香氣、她的呼吸、她的體溫……
那是他人生中留下來的唯一的一篇關於愛情的文字。就是通過這篇賦,我們才知道,少言的陶淵明,原來在少年時代曾經擁有過一段如此刻骨銘心又如此唯美浪漫的愛情。
即使獨自品嘗那份相思的痛苦,即使所有的付出都是一廂情願,也無怨無悔。也許,這就是愛情吧。
煩惱的時候,就泡上一杯茶,捧著一本書來讀吧,這樣似乎時間也過得快些。
不明白那些士族子弟為什麼都不讀書了,流行什麼“清談”,每天聚在一起就是討論養生之道,真的有什麼長生之術嗎?就算是有,你看從元帝司馬睿到孝武帝司馬曜,歷任九個皇帝,有哪一個得到善終了?他們的平均壽命連三十歲都不到!最悲催的孝武帝,居然因為一句酒後戲言,在後宮被妃子和宮女用被子捂死了!
陶淵明翻著他從小最愛看的一本書:《山海經》。
那些奇異的神話故事,陪伴他度過了整個的童年時光。死了也要復仇的精衛、沒有了頭顱還要戰鬥的刑天,每每讀來都會讓他熱血沸騰。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
一個人的氣質裏隱藏著他所讀過的書,對於陶淵明而言,他不會心甘情願一直隱居下去,他就像是大海,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暗流湧動。他連寫詩都是一組一組地寫,沒有出仕,只是因為機會沒有到而已。
一邊讀書一邊農耕,之後陶淵明娶了第二個妻子,他的妻子為他生下四個兒子後,生病去世。
沒有辦法,四個孩子需要母親,陶淵明又娶了第三個妻子翟氏。就是這個妻子,陪伴陶淵明一直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陶淵明心裏感受到了為人父的快樂,然而貧窮的生活使孩子們經常挨餓,他的內心隱隱作痛。
所以當接到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請信時,陶淵明沒有猶豫,便赴任去了。
3
所有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仔細斟酌。
選擇出仕,除了經濟因素,陶淵明理由有三:
一、新皇帝執政後,大權旁落,國家發生內亂。大亂之後必定大治,也許這是一個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況且他今年已經三十七歲了,人生能有幾回搏?
二、桓玄是一個很有思想和能力的人,他是北伐名將桓溫之子,而且桓玄之前討伐了把持朝政的司馬道子,這次還要討伐挑起內亂的孫恩,他絕對比王凝之要強得多。
三、他和桓玄也算是世交,他的外祖父孟嘉就是桓溫手下的幕僚,而且武將出身的桓玄也很佩服他的曾祖陶侃。陶淵明和桓玄小時候曾經是很好的玩伴,在感情上也比較親近。
滿腔熱情的陶淵明帶著“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的決心投奔了桓玄,誰知當他快鞭策馬奔跑在驛站上為桓玄送信請兵的時候,他沒有想到,桓玄有篡位的野心!
失望的陶淵明以母喪為由離開桓玄,之後又投奔另一個梟雄劉裕,才發現自己才出虎穴又入狼窩。
能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人,非忠即奸,任何有能力有思想的人都不會願意長久地屈居人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不能說誰對誰錯。東漢末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難道不是篡位?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建立西晉,難道不是篡位?成者王侯敗者寇而已。
然而陶淵明的內心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陶淵明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失群的鳥一樣,怎麼和這個時代如此格格不入!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飲酒》其四)
別人可以順勢而為,但是他做不到。畢竟他一直生活在東晉,他的曾祖還為東晉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
還有比現在的形勢更亂、更糟糕的嗎?陶淵明呀,陶淵明,是你下決心做出決定的時候了。或者為了生活隱忍下去,或者辭職歸家繼續過貧窮的生活。
陶淵明的內心亂得像團麻,難道這一輩子,就這樣被白白蹉跎掉嗎?“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他想到了孔子理想中的生活: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在暮春時節,天氣轉暖,穿上輕薄的春裝,約上幾個朋友,帶上各自的孩子,到沂水裏洗洗澡,再登上求雨的高臺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
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他心中所希望的呢?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餘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溫暖的南風輕拂大地,綠油油的小苗像鳥兒一樣張開翅膀、隨風舞動,這是怎樣令人感到快樂啊!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的日子該結束了,快回去吧,“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停雲》其二),你的老朋友在等著和你在東窗下閑飲新釀的酒呢!
還留在這烏七八糟的官場做什麼?你一介書生而已,不可能阻止東晉的氣數將盡,也做不到力挽狂瀾。
世初亂而出仕,世亂極而歸隱,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
可是陶淵明還是下不了決心,一個大男人,都已經四十一歲了,難道要自己的老婆孩子跟著自己討飯嗎?為了自己內心那一點點可憐的自尊,難道就不可以忍受委屈嗎?
人家謝安隱居東山,那叫“高隱”,吃喝不愁,衣食無憂,悠哉樂哉,瀟灑風流。
陶淵明決定接受彭澤縣令的職務,等挨過青黃不接,等拿到俸祿,等攢夠錢讓家人過上吃飽飯的生活,就辭職回家。
陶淵明在這個沼澤湖泊星羅棋佈的地方兢兢業業地查戶口,得罪了隱瞞實際人口逃稅的大地主,地主的靠山督郵大人三番五次以檢查工作為藉口刁難陶淵明,要他必須著官服來見。
僅僅在這裏工作了八十天而已,還要不要堅持?難道因為那點俸祿,就把尊嚴低到塵埃裏嗎?他留下一句 “不為五斗米折腰”憤然掛印而去。
孔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做人,總要守住內心的底線。當靈魂失去廟宇,雨水便會滴在心上。
陶淵明選擇了歸隱,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過頭。
4
陶淵明迫不及待地坐上了回家的小船,曾經在他心裏吵架的兩個聲音這次合二為一,它清晰而響亮地在耳邊呐喊:
回家!回家!!回家!!!
曾經你迷失了靈魂,現在是你離開的時候了!“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快回來吧,你的禾苗在等著你,你的妻子和孩子們在等著你,你的老朋友在等著你!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可惜路途遙遠天未亮,努力前望,哪里才是我的家鄉?
到了!到了!!終於到家了!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這次是你真的決定離開,你終於回來了!
他一口氣寫了五首《歸園田居》來表達他重獲心靈自由的喜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雜陳,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
即使是做一個不稱職的農夫又如何?我願意!只要不違背我的心願!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歸園田居》其三)
此後的一輩子就這樣度過吧,忙時耕種,閒時飲酒,平和閒靜、古樸淡遠。
這是怎樣愜意的生活啊!在鋤完地腰酸背疼地回到家裏,悠閒地喝上一壺小酒,然後美美地睡上一覺,這其中的情趣,豈是用語言能表達的?“人生若寄,憔悴有時”,他一口氣又寫了二十首《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
也許孩子們不理解他的選擇,甚至會埋怨他。可是難道不應該給他們留下一些精神財富嗎?
君子憂道不憂貧,物質雖貧乏,卻是靠自己的勞動得來的,可是一個人的精神富有,是任何物質都替代不了的呀!
他經常教導孩子們要珍惜時間: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
他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勤奮刻苦: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出自《勸學》)
他告訴孩子們要博愛: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
他也會教導孩子們看淡生死: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擬挽歌辭》其三)
……
可是陶淵明自以為歸隱田園就可以平靜的內心,很快就被打亂了。
西元420年,劉裕廢掉東晉最後一個皇帝,建立宋朝,史稱劉宋。至此,兩晉時代結束,中國進入了歷時169年的南北朝時期。
消息傳到廬山,陶淵明望著地裏的莊稼,久久沉默。他回到草屋裏,提筆寫下了一首詩,並為這首詩寫了一篇長長的序: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漁人偶然發現了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裏沒有戰爭、沒有篡位、沒有門第,淡然恬適,寧靜祥和。可是,當離開後的漁人想要再找到這個世外桃源的時候,他卻怎麼也找不到了。他不禁懷疑自己是真的到了桃花源還是做了一個夢?
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裏的人從秦朝末年就來到了這裏,他們沒有經歷兩漢、三國、魏晉這動盪不安的時代;重要的是漁人發現他們的時候,是“晉太元中”,可是現在,這個時代不存在了,那曾經的令他想要為之去付出生命的時代、那埋葬了他的青春和熱血的時代,都一去不復返了。
這是多麼令人絕望的悲哀!他流著淚寫下最後六個字:後遂無問津者,然後在旁邊署下自己的字——陶潛。
他從來不去想做什麼“隱逸詩人之宗”,他只想“潛”在水裏,也許有一天,他還有躍出水面的機會。
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任何一個人都會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在面臨大的歷史變遷的時刻,誰都無法做到波瀾不驚。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只有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看透生死、看透人生。
5
三年後,一場大火毀了陶淵明的莊園,讓他原本貧困的生活更是變得一無所有。
他坐在那五棵柳樹下彈琴,那把跟隨了他六十年的七弦琴,弦斷了。陶淵明的手在無弦琴上拂過,悠揚的琴聲在他的心裏又一次響起。
這次,他的耳朵裏又有兩個聲音在爭吵,他知道:一個聲音是他的身體,一個聲音是他的影子。
身體對影子說:“天地山川可以得到永恆的生命,人卻無法長生不老,所以有美酒就喝,千萬不要錯過。”
影子對身體說:“總有一天,隨著你的死亡,我也會無影無蹤。為什麼不為後世留下美名呢?”
忽然,一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聲音哈哈大笑起來:可笑啊,可笑!一個“形”、一個“影”,沒有了人的 “精神”,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我問你們:三皇大聖人,今複在何處?就是活到八百歲的彭祖,你現在能留得住他嗎?無論是誰,終難逃一死!喝酒沒有用!留名沒有用!你們記著: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形影神》)
陶淵明停下撫琴的手,起身向外走,藍天下,有鳥兒飛過。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其實這世上的每一個人不過是匆匆的過客,就像夏日裏朝開夕落的木槿花那樣,倏忽而逝。
天地常在,人生無常,“變”才是不變的常態。只有讓生命回歸豐富的寧靜,才能笑看這人事變幻、滄海桑田,才會在每一次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西元427年,陶淵明去世。臨死之前,他神情平靜,嘴裏喃喃念著:“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陶淵明去世的年齡,一直被後人爭論不休。無論是五十多歲、六十多歲,還是七十多歲,有什麼關係嗎?
所有能發光的生命都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陶淵明生前貧困、詩文不為時人所接受,然而他的生命猶如陽光下的水珠,散發著五彩的光芒。他的思想在後世影響了無數人,當人們如癡如醉地讀他留下的125首詩、12篇文章的時候,他們不僅喜愛陶淵明“我醉欲眠卿可去”的率真性情,更多的是被他詩文裏蘊含的平靜力量所打動。
你無法選擇你的出身、你的長相、你的智力、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環境,可是你可以選擇你生活的態度。
內心擁有豐富的平靜,就會擁有戰勝一切的力量。
掃描下方二維碼,聽音頻朗讀。

主播:北國飄雪 主播:肆零肆
名句:
1.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
2.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擬古》其八
3.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樸含真。——《勸農》其一
4.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其十
5.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詠荊軻》
6.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飲酒》其四
7.總角聞道,白首無成。——《榮木》
8.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餘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9.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10.有酒有酒,閑飲東窗。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停雲》其二
11.當靈魂失去廟宇,雨水便會滴在心上。——奧地利詩人里爾克
12.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
13.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
14.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歸去來兮辭》
15.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雜陳,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
1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歸園田居》其三
17.人生若寄,憔悴有時。——《榮木》其一
18.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
1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
20.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
21.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擬挽歌辭》其三
22.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複獨多慮!——《形影神》
23.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24.我醉欲眠卿可去。——《宋書•隱逸傳》
佳句:
1.選擇了林蔭小路,就放棄了陽光大道;選擇了欣賞奇景,就放棄了平坦旅途;選擇了重新開始,就放棄了曾經擁有;選擇了奔赴遠方,就放棄了現世安穩……
2.糾結,不是不知道該怎樣做,而是捨不得放棄。
3.人生的煩惱,從來不因為你的出身、你的職業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煩惱無處不在。
4.即使獨自品嘗那份相思的痛苦,即使所有的付出都是一廂情願,也無怨無悔。也許,這就是愛情吧。
5.他就像是大海,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卻暗流湧動。
6.所有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仔細斟酌。
7.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任何一個人都會受到他所處時代的影響,在面臨大的歷史變遷的時刻,誰都無法做到波瀾不驚。
8.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只有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看透生死、看透人生。
9.天地常在,人生無常,“變”才是不變的常態。只有讓生命回歸豐富的寧靜,才能笑看這人事變幻、滄海桑田,才會在每一次面臨人生選擇的時候,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10.所有能發光的生命都在於你對生活的態度。
11.你無法選擇你的出身、你的長相、你的智力、你的家庭、你的生活環境,可是你可以選擇你生活的態度。
12.內心擁有豐富的平靜,就會擁有戰勝一切的力量。
書目:
1.《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作者:蔣勳 中信出版社
2.《與陶淵明生活在桃花源》作者:程濱 長春出版社
3.《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作者:葉嘉瑩 中華書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17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