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未完成的進化:為什麼大猩猩沒有主宰世界(簡體書)
滿額折

未完成的進化:為什麼大猩猩沒有主宰世界(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  價:NT$ 414 元
優惠價: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猩猩會用樹枝“釣”白蟻吃,水獺會用石塊敲開貝殼,蜜蜂會跳“八字舞”傳遞食物信息,動物在很多方面都像人類一樣生存和繁衍,但是為什么很多動物和我們有著相似的基因,卻制造不出火箭和空間站,也不能把自己送上月球?為什么每種動物都食用特定的食物,發出不同的“歌聲”,卻沒有創造出法律、道德和制度?
換句話說,為什么統治地球的是我們人類,而不是大猩猩?
知名進化學家凱文·拉蘭德提出了一個趣味橫生的人類認知進化新理論:使人類與其他物種迥然不同的是人類的進化過程,而文化不僅僅是這個進化過程的偉大成果,它還是這一過程背后的關鍵驅動力。
拉蘭德認為,人類的成功是文化過程和生物過程共同影響的結果。他明確指出認知過程對累積學習的必要性,發現了教、學和累積文化之間的關聯,從而探明了我們為何不同于其它物種:人類能夠精確地模仿其他個體,并能跨越時空轉移大量信息。
拉蘭德通過各種有趣的試驗、故事,把自己開拓性的研究妙趣橫生地呈現出來。他闡釋了動物如何模仿、創新以及保留自身鮮明特征的傳統,他還描繪了人類崛起的壯麗畫卷——從食腐肉的史前古猿直到能夠設計iPhone、跳探戈舞并將航天員送入太空。想要了解人類為什么成為人類、大猩猩為什么還是大猩猩的區別,不妨先看看這本書。

作者簡介

凱文·拉蘭德

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院士,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行為與進化生物學教授、生物多樣性中心成員、社會學習和認知進化中心成員、行為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成員,蘇格蘭靈長目動物研究組成員。針對動物行為和進化、社會學習、文化進化和生態位構建,已發表200多篇學術論文,並出版了11部著作。《未完成的進化》入圍2017年英國心理學會圖書獎決選名單。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大猩猩為什麼沒有統治世界,人類如何進化為統治地球的...生靈?

很多動物與我們有很多類似之處,包括基因。為什麼它們沒有統治世界?英國新銳進化學者,從文化進化論角度,結合魚類實驗、社交學習策略大賽,挖掘人類為王的深層原因。

結合真實生物實驗,有理、有據分析動物的進化邏輯

作者將真實生物實驗再現,設計社交學習策略大賽,從資料角度、實驗結果分析等實實在在地推算出動物進化的缺失之處,讓我們再次反思人類的獨特之處。

“進化拼圖”系列之二,全套圖書關注進化不同方面,立體講述生而為人

“進化拼圖”系列之二。全套共三冊,作者均為一線研究新銳學者,分別從想像力如何幫助人類統治地球、為什麼動物沒有統治地球、群體合作如何幫助我們統治地球等三個方面,從不同側面再現人類進化歷程和未來發展。

 

名人推薦

凱文·拉蘭德清晰地闡述道,在過去的幾百萬年裏,文化推動了我們物種的基因進化……這本書為人類存在於自然界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同時也對人類獨特性進行了解釋。

——約瑟夫·亨裏奇 《人類統治地球的秘密》作者

 

非常有趣、非常有價值,這本書從動物和進化的角度對人類所取得的從語言到藝術的許多偉大成就進行了深入研究。拉蘭德將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的過程以非常獨特的方式精彩地呈現了出來,從而闡述了生而為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邁克爾•托馬塞洛 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聯合主任

 

凱文•拉蘭德是現代文化進化研究的先驅之一。在大量重要研究基礎上,這本書向我們闡釋了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化傳播的知識是如何使人類這一物種能夠取得如此成功的。

——羅伯特•博伊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人類學系教授

 

拉蘭德對眾多物種的社會學習實驗進行了研究,資料翔實,認識深刻。通過跨學科的研究,他向我們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精妙絕倫、變幻莫測的美麗圖景,向我們展示文化實踐和文化成果的共同演化是如何塑造了人類生活中最平凡又最不尋常的方方面面的。

—— 伊娃•雅布隆卡 特拉維夫大學進化生物學家

 

媒體推薦

通過凱文·拉蘭德的細緻解讀,可以發現,文化創新不僅僅是對環境挑戰做出反應,也幫助塑造出一個複雜的環境,其中自然選擇發揮著重要作用,成就了今天的我們。拉蘭德不僅闡明了生物進化與文化進化之間的相互作用,還適度關注了認知動物行為學領域中的最新發現,從而揭示出人類部分近親具有驚人的心智慧力。

——《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既可被廣大讀者所接受,又有深入的學術研究成果。閱讀此書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幫助開啟或提升對人類神秘存在的理解。

——《新科學家》

 

這本書是拉蘭德以及他人多年研究成果的結晶,為破解人類心智難題提供了全面深入而又激動人心的解決方案。

——《出版人週刊》

目次

目錄

第一部分 文化基礎

第一章 達爾文未完成的交響樂

第二章 無處不在的模仿

第三章 為什麼要模仿

第四章 兩條魚的故事

第五章 創造力的根源

 

第二部分 心智進化

第六章 智力進化

第七章 文化中的高保真

第八章 為什麼只有我們擁有語言

第九章 基因—文化協同進化

第十章 文明的曙光

第十一章 合作的基礎

第十二章 藝術

後 記 疑惑得解,敬畏長存

 

注 釋

致 謝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從唐恩小筑的書房向外望去,達爾文看著眼前的英國鄉村之景,一臉愜意。自然界如此復雜,讓他對自然發展過程有了更合理的認識。《物種起源》的最后一段最有名且最耐人尋味,它描寫道,達爾文凝視著一個樹木交錯的河岸,那里生活著各種植物、鳥兒、昆蟲和蚯蚓,所有生物都以復雜卻連貫的方式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達爾文使我們能夠用自然選擇的進化過程解釋那些交織存在的美,這是他留給世人的巨大財富。
在蘇格蘭東南部的圣安德魯斯小鎮,我透過窗戶望著天際線。我也能看到灌木叢、樹木和小鳥,但眼前的景象里更多的是石砌建筑、樓頂、煙囪和教堂尖塔。向南望去,不遠處是一所學校;向西望去,有一家醫院,連接著幾條馬路,行人往返穿梭其上。我試問自己,進化生物學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就像解釋自然世界一樣)來解釋煙囪、汽車和電的存在?它能否像闡釋物種起源那樣描述祈禱書和教會唱詩班的源頭?是否有一種進化論理論可以解釋我用來打字的計算機、天上的衛星或是地心引力的科學概念?
乍一看,這些問題并不會讓人感到頭疼。顯然,人類已經進化,我們恰好是極其聰明、擅長科技的靈長類動物。達爾文認為,“最尊貴的高級動物”已經從“自然界的戰爭”中脫穎而出,1人類理所當然地成為尊貴的物種。正是因為我們擁有智力、文化和語言,我們才能夠主宰并改變這個地球,這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但是,再仔細一想,這種解釋反而開始讓人感到苦惱了,一連串更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果是因為能夠增強人類生存繁衍能力,我們的智力、語言或者制造精巧物品的能力才不斷進化,那為什么其他物種沒有獲得這些能力?為什么我們的近親猿和我們有著相似的基因,卻制造不出火箭和空間站,也不能把自己送上月球?每種動物都食用特定的食物,發出不同的“歌聲”(研究人員稱之為“動物文化”),但在動物文化中不存在法律、道德和制度,動物文化也不像人類文化那樣充滿象征意義。和人類技術不同,動物使用工具的方式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加復雜、多元。公燕雀能發出嚶鳴之聲,賈科莫·普契尼卻能譜寫出歌劇;黑猩猩釣取螞蟻為食,高級餐館的廚師卻能烹飪各種美味;動物可以數到三,牛頓卻能創立微積分,可見其他動物和人類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別。在認知能力和成就方面,人類與其他動物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本書探究了人類文化(好比樹木交錯的河岸)的起源和人類思維的動物根源。它描述了人類歷史最具挑戰和神秘的內容,解釋了進化過程是如何使一個物種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物種的。它論述了我們的祖先如何歷經漫長的旅程,從食用螞蟻、塊莖和堅果的猿發展成能夠譜曲、誦詩、跳芭蕾和設計粒子加速器的現代人。然而,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的進化并沒有遵循自然選擇法則,空間站的出現也沒有經歷達爾文的“優勝劣汰”下的“饑餓和死亡”。設計、制造計算機和蘋果手機的工作人員,無論男女,并不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擁有更多后代。
那么,什么法則能夠解釋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多元化,或者藝術時尚的日新月異?基于文化進化的解釋是,兩種不同文化特質間的競爭帶來了行為和技術的變化,這個解釋在一開始還算令人滿意,因為它闡明了產生復雜文化的心智在最初是如何進化的。然而,正如該書后面章節所揭示的,人類所看重的心智能力是在共同進化反饋的旋渦中形成的,文化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上,我的中心論點是,推動人類心智進化的原動力不止一個。相反,我強調了不斷加速的進化反饋循環的意義,這個循環借助復雜交織的文化進程,以不可抗拒的態勢(這種態勢控制著人類強大的計算能力)相互增強促進。
通過對比其他動物的類似特征來理解人類的顯著特點是本書的另一個中心主題,也是我的研究小組在探究人類認知與文化時所采用的獨特方法。這種比較不僅有助于我們正確地看待人類成就,也幫助我們重建人類取得驚人成就的進化之路。我們不僅要對技術、科學、語言和藝術的源頭做出科學解釋,也要追溯動物行為,以探尋這些現象背后的根源。
例如,思考一下窗外的那所學校,它是怎么出現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學校是由一家建筑公司(已和法夫郡議會簽了工程合同)的工人們建造的。但是,對于進化生物學家來說,完成這一建筑是巨大的挑戰。最直接的力學層面的解釋并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難處在于理解人類是如何能夠完成如此重任的。接受培訓之后,同一批工人還可以建造購物中心、橋梁、運河或碼頭,但小鳥除了能筑巢或用樹枝搭建“涼亭”外,別的什么都建造不出來;工蟻除了挖筑巢穴也不會干別的。
靜下來一想,建造一所學校需要大規模的合作,這著實令人震驚。可以想象,所有工人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協調行動,以確保地基牢固、門窗安裝到位、管道和電線安裝合理以及門框刷漆工作順利完成。與承包商進行交易的公司需要購買建筑材料、安排交貨、購買或租用工具、分包工作并組織財務。企業必須制造工具、螺母、螺栓、螺絲釘、墊圈、油漆和窗玻璃。還有一些人需要設計工具、冶煉鋼鐵、采伐樹木以及生產紙張、油墨和塑料制品。正因為此,合作才得以順利進行,并不斷地向更大范圍和領域擴展。所有的這些交互構成了一張無窮無盡的網,彼此并無關聯的人們為了獲得報酬而進行交流、交易和合作,為這所學校的建造發揮著各自的作用。這種合作不僅在建造一所學校中發揮了作用,而且每天都在高效地重復進行。于是,新學校、醫院、購物中心和休閑中心遍布全英乃至世界各地。在我們眼里,這樣的過程十分普遍,建成學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工程逾期竣工,我們甚至還會有所抱怨。
從某種程度上講,我以研究動物為生,尤其著迷于它們的社會行為的復雜性。黑猩猩、海豚、大象、烏鴉和無數其他動物都展現出豐富且復雜的認知能力,這一認知能力揭示了它們令人驚嘆的智力水平—通過自然選擇過程,已經適應它們各自生活的世界。但是,如果想知道一個建筑是怎樣的一個集創造力、合作與交流為一體的成就,我們只需將建造這一建筑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設備放到一群動物面前,然后看看會發生什么。我常常想象這個場景:黑猩猩可能會抓起管子或石頭,然后拋出或者拿在手中揮舞,以顯示它的統治地位;海豚很可能會和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一起玩耍;烏鴉或鸚鵡或許會挑出一些新穎的物品,用來裝飾它們的巢。我不想貶低其他動物的能力,因為它們在自己的領域也的確身手不凡。然而,在科學上,人們對動物行為的進化已有充分的認識,但對人類認知的起源以及社會、科技和文化的復雜性仍知之甚少。對于生活在工業化世界的大部分人而言,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完全依賴于成000上萬種合作互動,其中涉及幾百個國家的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然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也不認識,甚至從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如此復雜的協同合作究竟有多么獨特,現在仍然很難估量,而在地球上其他500萬—4 000萬的物種中,這種合作行為十分罕見。
對于像我這樣的進化生物學家而言,學校的內部運作以及學生、教師的活動同樣令人吃驚。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其他猿也會費盡心思地指導自己的朋友或親人,更不用說建造復雜的機構,像工廠一樣高效運轉,給一撥又一撥的孩子傳授大量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了。我的意思是,教學—主動去指導其他個體的活動,在自然界是不多見的。除人類外,動物們用其他方式互幫互助,例如供給食物或團隊合作,但它們通常只幫助自己的后代或近親—它們有著相同的基因,因此也有著互相幫助的行為傾向。但在人類社會中,無私奉獻的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教授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孩子,并幫助他們獲取知識,盡管這并不會強化教師自身的進化適應性。但應當指出的是,教師最終獲取了一定的報酬,這可以被視為一種貿易形式(工作即商品),這樣一來,他們的行為便不那么令人費解。但無論是英鎊還是美元都沒有內在價值,我們銀行賬戶中的存款是虛擬的存在,銀行系統是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復雜機構。相比于解釋教師指導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這一問題,解釋金融市場的存在也并不容易。
望著這所學校,我想象著教室里的場景—孩子們坐在桌前,穿著統一的制服,所有人(至少有很多)都安靜地坐著,認真地聽教師講解。但是為什么他們要聽課呢?為什么要費力去理解古代的歷史事件?為什么要努力去計算一個抽象形狀的角度?其他動物只知道那些能夠立即為己所用的東西。卷尾猴不會告訴小輩們幾百年前它們的祖先是如何砸開堅果的,也沒有鳴禽會讓幼禽去了解馬路對面的樹林里傳出的歌聲。
讓生物學家感到好奇的是,所有學生都穿著相同的衣服。在這些孩子當中,有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也很難承受定制校服的費用。完成學業后,他們當中的許多年輕人將換上其他制服(可能同樣不舒服),可能是一套西裝,或者是不遠處的那家醫院里的醫生和護士穿的白大褂或藍衣。即便是我所在大學的學生們,他們自由、激進,也經常穿得都一樣,基本都是牛仔褲、T恤、運動衫和運動鞋。這些傾向源自哪里?其他動物就沒有所謂的潮流或標準。
達爾文對生物界的漫長歷史做出了強有力的解釋,卻很少提及文化領域的起源。當討論“智力”進化時,他承認:“毫無疑問,探尋從低等動物到人類的每一種不同能力的發展過程都將是十分有趣的。但我的能力和知識有限,難以嘗試。”現在看來,如果達爾文很難理解人類智力成果的起源,我們不必感到吃驚,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想要做出滿意的解釋需要了解人類最顯著的屬性的進化根源,也就是我們的智力、語言、合作、教學和道德,然而其中的大多數特征不僅具有特色,也是人類所特有的。因此,相比其他物種,獲取人類心智的歷史進化線索變得更加困難。
這一挑戰的關鍵在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即我們人類是進化最成功的物種。我們的涉足范圍前所未有,實際上我們幾乎已經占據了地球上每一塊陸地棲息地,其范圍可從炎熱潮濕的熱帶雨林到冰凍苔原,人口數量也遠遠超過其他與人類規模相近的哺乳動物。我們表現出的行為多樣性在動物界是無與倫比的,但(不像大多數其他動物)這種變異不能用潛在的遺傳多樣性來解釋,實際上它的出現并不具有代表性。我們已經解決了無數生態、社會和技術難題—從原子分裂、沙漠灌溉到基因組測序。人類以這種方式統治著地球,不斷爭奪棲息地,也使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無數物種逐漸滅絕。但也有極少數例外:有些繁衍相對興旺的物種成為我們的馴養動物,例如牛或狗;有的成為我們的共生體,例如大鼠、小鼠和家蠅;有的成為寄生蟲,如虱子、蜱和蠕蟲,其生存繁衍以損害我們的健康為代價。如果考慮到人類和其他猿的生命歷程、社會生活、性行為和覓食模式都已大相徑庭,我們有理由說,人類進化展現出了不同尋常且引人注目的特征,這些特征不再是人類的自我迷戀,并需要我們給予合理的解釋。
如本書所示,人類取得的非凡成就歸因于我們獨特且強大的文化能力。我所說的“文化”是指知識的共享和廣泛積累以及技術的迭代改進。有時人們認為,是我們的聰明才智帶來了人類的成功,但實際上是文化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當然,智力水平并不是無關緊要的,但真正使人類與眾不同的是我們的敏銳洞察力、豐富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技術和一個僅憑自己、孤獨思考問題的發明家毫無關系,并且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對現有技術的改造或改進。可以用最簡單的案例證明上述說法:單獨一個人是不可能發明出空間站的。
以回形針為例。當你認為回形針(本質上就是一根彎曲的金屬絲)是由一個富有想象力的人發明設計的,沒有人會因此責怪你,但是這不是事實。1世紀,紙最早產生于中國,但直到中世紀,紙才在歐洲實現了廣泛的生產和使用,為了方便,人們需要用一種方式臨時固定紙張文件。最初的解決辦法是用大頭釘將文件別起來,但大頭釘容易生銹還會留下難看的小孔,時常會戳破文件的邊角。直到19世紀中葉,人們開始使用一些笨重的彈簧裝置(像現在的寫字板上的彈簧夾)和小金屬扣來固定紙張。隨后的幾十年里,各種各樣的按扣也相繼出現,競爭十分激烈。1867年,第一個回形針發明專利被授予一位美國人。然而,想讓這一廉價紙夾實現大規模生產,還需發明出具有適當延展性的線材以及能夠彎曲線材的機器—兩者都是在19世紀末才被研發出來的。但即便如此,最早的回形針樣式還未達到最佳標準—例如,當時的回形針是長方形的,其一邊與自身重疊,不像現在設計成了兩端彎曲的雙環結構。20世紀的幾十年里,人們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回形針,最終制造商選擇了一種現已成為標準的設計樣式,名為“寶石”牌回形針。最初看起來最簡單的物件,經過幾個世紀的改造和改進才變得流行起來。即使在今天,盡管“寶石”牌回形針已大獲成功,但在過去幾十年里,新的設計仍不斷出現,同時還生產出了塑料材質的回形針,不僅樣式繁多而且價格更加低廉。
回形針的歷史很有代表性地講述了技術是如何變化且更加復雜的,實際上,這樣的變化也會在其他領域發生。人類豐富多彩的文化體現在極其復雜的知識、工藝品和制度中。而文化的這些方面復雜多元,很難一步實現,而是需要對現有形態進行反復的、漸進的改進,這一過程被稱為“累積性文化”。我們的語言、合作性和極端社會性,如同我們的智力,經常被認為是使我們有別于其他動物的主要特征。不過,我們將會看到,這些特征本身更有可能是我們特殊文化能力的產物。
我全身心地投入探尋人類文化進化起源的科研事業中。在我的實驗室里,我們不僅對動物行為進行實驗研究,也使用數學進化模型來解答那些實驗不能解答的問題。包括我們在內的眾多研究員都已證實,許多動物,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甚至昆蟲,會從其他物種那里學習知識和技能。通過模仿,動物知道了什么東西能吃、哪里能找到食物、如何處理食物、捕食者長什么樣以及如何逃脫捕食者等。這些行為通過模仿這一方式在動物自然群體(從果蠅、大黃蜂到恒河猴、虎鯨)中不斷擴散,現今關于這些行為的研究報告已有成000上萬。這些行為擴散發生速度十分快,顯然不能歸因于自然選擇中有利基因的傳播,因此毫無疑問是通過學習實現的。一些物種的行為能力隨著地區不同而有所變化,在某種程度上,這一現象很難用生態或遺傳變異來解釋,而通常被認為“和文化有關”。一些動物似乎具有非常廣泛的文化能力,它們的每個群體都有多種多樣的傳統和獨特的行為特征。在一些鯨魚和鳥類中可觀察到豐富的能力,但在人類之外,動物文化能力在靈長類動物群體中達到頂峰,其中一些物種(尤其是黑猩猩、紅毛猩猩和卷尾猴)的各種社會傳播行為模式,包括工具使用和社會規范,都有記載。對圈養猿進行的實驗研究為證實模仿行為、工具使用和復雜認知(至少對于其他動物來說這些是相對復雜的)的其他方面提供了有力證據。然而,盡管如此,甚至猿或海豚的文化能力似乎也沒有像人類技術發展得那樣復雜,動物界中的累積性文化這一概念仍然存在爭議。瑞士靈長類動物學家克里斯托弗·伯施提出的理念或許最為可信,他認為黑猩猩使用石器敲開堅果的技術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改進。一些黑猩猩已開始用另一塊石頭當作敲碎堅果的“砧座”,有人甚至發現,有幾個黑猩猩拿石頭當楔子來穩固砧座。雖然伯施的說法是合理的,也符合累積性文化的部分定義,但至今仍未得到證實。實際上,砸堅果的最復雜方式很有可能是由單一個體發明的,這意味著該工具的使用并不需要建立在黑猩猩祖先使用工具的基礎之上。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所有的黑猩猩行為中—這些行為引出了累積性文化這一說法,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任何一個更復雜的方式都是從較簡單的方式發展而來的。證實其他物種中存在累積性文化的旁證同樣存在爭議,尤其是新喀鴉,這種鳥會用細枝和樹葉制作復雜的覓食“工具”。習得行為存在于動物種群中,但(即使有的話)很少發展為更高級的形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類新方法的發明、改良和傳播有著極為完備的記錄。36最顯著的例證來自考古記錄,這可以追溯到340萬年前的石片,它是人類祖先(被稱為更新紀靈長類動物的非洲人族)所制造的迄今最古老的工具。因為它最早在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被發現,所以這一技術被稱為奧杜威石制砍砸器。這種石器是利用石錘敲擊而成的圓形石球,用于分割食物和提取肉、骨。在180萬年前,出現了一種新石器工具技術,被稱為阿舍利石器,和直立人、匠人有密切關系。阿舍利石器是一種加工精細的標準化重型工具,主要適用于屠宰大型動物。阿舍利技術,連同非洲以外人類的出現以及系統狩獵和使用火的遺跡,都毫無疑問地表明,至少在這個歷史時刻,我們的祖先受益于所累積的文化知識。大約30萬年前,人類已經可以將木矛與燧石片組合在一起,在居住處安置火爐,制作用于獵取大型獵物的堅硬火矛。42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的智人可以用同一塊石頭制造整套工具。在距今6.5萬—9萬年前的非洲文化遺址出現了抽象藝術、刀片工具、刺骨魚叉和復合工具的證據,例如刀柄工具和用于縫制衣服的尖錐。3.5萬—4.5萬年前,或許更早些時候,出現了許多新工具,包括刀片、鑿子、刮刀、尖刀、小刀、鉆子、鉆孔器、飛棍和針。這個時期還出現了用鹿茸、象牙和骨頭制作的工具,遠途運來的原材料,建造精致的住所,藝術品和裝飾品,儀式化的葬禮。隨著農業的到來,技術復雜性也進一步升級,隨之而來的是車輪、犁具、灌溉系統、馴養動物、城邦等無數其他創新。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變革步伐再次加速。人類文化不斷變得更加復雜、多樣,在當今的創新社會,技術復雜性發展到令人難以置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