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參寥子詩集(簡體書)
滿額折

參寥子詩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道潛或許算不上禪門的一流大德,但在僧人詩歌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後世甚至以「參寥」作為詩僧的代名詞。晁說之評價曰:「孤山教體外,賦詩湯休上。後來數參寥,接手得宗匠。」(全宋詩卷一二零七 )將其視為詩歌的一代宗匠大家。補續高僧傳卷二十三參寥子傳云:「世人謂『師之詩雅淡真率,上欲窺陶、白,而下有雁行蘇、黃句,即未脫子瞻煙火,雅不樂與宋人同煙火。如參寥自有為參寥,非第以子瞻重也。』斯言得之。」這是說道潛之詩遠承陶淵明、白居易,同時受蘇軾之影響,持論可算公允。明人楊德周亦云:「或謂師以坡公重。夫不見坡公在黃州,京師士大夫以書抵公,有云聞公與詩僧相從,固東山勝遊。此言殆是為公設。是知當時士大夫已謂師重坡公矣。何獨謂師以坡公重?」又云「參寥即不與坡公遊,亦必不沒參寥本色,乃必引之為名航?今師數百年後,精靈猶儼然未散。」平心而論,道潛詩名之始得,固然與蘇軾等人的獎掖賞譽有很大關係,然其詩能為後世所吟頌不息,則斷非僅靠「傍名人」而幸致,自有其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名人/編輯推薦

道潛與蘇軾的交往實在是一段傳奇。本書為道潛的詩集,以四庫本為底本,整理者做了仔細的校勘工作。從詩集來看,頗能了解這位北宋詩僧的處世作風,從而探觸他的心靈世界。很有代表性。

參寥子詩集是我國北宋著名詩僧道潛的詩歌匯編。道潛(1043—1106?),字參寥,號參寥子,哲宗賜號「妙總大師」,本名曇潛,蘇軾為之改名道潛,杭州於潛(今浙江臨安人)。作為一位云門宗僧人,道潛不僅精於禪法,且學問淵博,能詩善文,尤以詩著稱於世,是宋代僧人文士化的典型代表。他與當時文壇名流蘇軾、蘇轍、曾鞏、曾肇、秦觀、陳師道、張耒、鄒浩、李之儀等人交遊甚密,彼此詩來書往、談禪論道、訪幽探勝,結下了深厚友誼。陳師道送參寥序謂其乃「大覺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遊氏之友也。釋門之表,士林之秀,而詩苑之英也。遊卿大夫之門,名於四海三十年馀矣」。道潛之詩曾為蘇軾等人屢加稱賞,當時已負盛譽,後由其法孫法穎搜集編纂成書,即為今日流傳的參寥子詩集。道潛在我國詩僧中的地位甚高,與稍後的另一位名僧惠洪,堪稱宋代詩僧中的雙子星座,分別代表著禪家云門、臨濟二宗繁盛時的文學高峰。
一、道潛的生平事跡及其與蘇軾之交遊
自唐末五代以來,我國佛教的禪宗一枝漸成獨秀之勢,並由鼎盛發展至爛熟,出現了所謂的「五家七宗」。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宗門風氣出現了一種世俗化、審美化和士大夫化的內在嬗變,早期禪宗中恪守清規戒律的苦修方式和繁文縟節一定程度上被簡潔明快、自然適意的生活情趣所取代。尤其在一些洪州宗禪僧那裡,已不再一味追求內心的空寂潔凈,轉而追求一種任性天真、生趣活潑的內在感悟。禪宗本來標榜「不立文字」,但這種崇尚「即心即佛」、「出世即入世」、「平常心是道」的宗教,又特別講究隨緣任運、即事而真,本質上孕育著向另一種生命樣態發展的可能,從而為佛教徒向文學藝術領域的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既然行住坐臥是禪,挑水劈柴是禪,作詩彈琴自然也是禪。
從另一方面看,禪宗強調的世出世不二、佛在眾生中的思想,理事、體用圓融的玄學思維和富有機變的論禪方式,寄修行於日常生活的簡易要求,尤其是一大批文化素養頗高的禪僧大德之出現,都對宦海沉浮的儒者士大夫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激發了他們心靈的深度共鳴。到北宋時,大量文人學士紛紛參禪學道,一些人不僅成為禪家的外護,自身也以佛門居士自居,禪的影響由此深入到思想文化諸多領域。與之伴隨的是,一些禪僧也日趨文士化,他們生活安逸恬靜,性趣高雅淡泊,又風流倜儻,還與士大夫們結友唱和,尋幽訪古,作詩填詞,鼓琴作畫,成為當時文壇藝苑的著名人物。道潛就是其中一位文學成就頗高的詩僧。
道潛生於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小蘇軾七歲。俗姓何,裡籍為浙江臨安浮溪村,具體家世情況不詳。史書中對道潛的生平事跡記載極少,結合一些文人筆記,友人的詩文信札,以及道潛自己詩作中的蛛絲馬跡,我們可大致了解道潛的人生經歷、性情才華及詩歌創作情況。
宋潛說友的咸淳臨安志卷七十記載,道潛「幼不茹葷,以童子誦法華經度為比丘,於內外典無所不窺,能文章,尤喜為詩。秦少遊與之有支許之契。」據相關材料,道潛落發之地應是家鄉於潛西菩山的明智寺。從「憶昔少壯時,意氣摩云霓。遊心黃卷間,豈顧百日西」(秋日西園)等詩句看,他在寺中渡過了一段漫長的修禪讀書時期。在道潛生活的時代,行腳已是僧人較普遍的參禪方式。行腳僧人往往衲衣一襲,一瓶一缽,竹杖芒鞋,經歷各種身心磨練,尋求脫胎換骨的禪悟體驗。道潛一生正是以家鄉杭州為中心,一路尋師訪道,且與文士們酬唱酬酢,擔風袖月地奔走在山野水澤,過著一種四海為家的云水生涯,足跡踏遍了汴京、蘇州、高郵、鎮江、徐州、九江、湖州、明州、黃州、兗州、汝州、登封諸地。關於道潛,有以下幾點還應略作交代:
一是道潛的師門歸屬問題。
陳師道送參寥序明言其為「大覺老之嗣」,意謂他是云門宗高僧大覺懷璉的弟子。懷璉(1009—1090)為云門宗四世名僧,是推動云門禪法在汴京興盛的中堅人物。皇佑二年(1050),懷璉被仁宗皇帝召入京城住持十方凈因禪寺,多次入宮傳法,仁宗對其深為器重,賜號大覺禪師。在京期間,懷璉曾多次乞歸山林,直到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方才離京,後於熙寧元年(1068)任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住持。道潛師從懷璉,正是在這一時期。但道潛師從懷璉的初始時間,已難詳考。蘇轍欒城集卷八贈杭僧道潛:「舊識髯學士,復從璉耆年。」如此看來,道潛是認識蘇軾在前,師從懷璉在後。據孔凡禮蘇轍年譜,蘇轍此詩作於元豐元年(1078),則道潛至少在這一年已師禮懷璉。事實上,懷璉不僅對道潛,乃至對蘇軾本人習禪都有極大的影響。懷璉是蘇軾最早結識的著名禪師。當初蘇洵、蘇軾父子在京城時,就與懷璉有著密切的交往。道潛師從懷璉,有可能是蘇軾介紹的。蘇軾跋太虛辯才廬山題名記:「某與大覺禪師別十九年矣。禪師脫屣海上,謂不復見記乃爾,拳拳耶!撫卷太息,欲一見之,恐不可得。會與參寥師自廬山之陽並出而東,所至皆禪師舊跡,山中人多能言之者。乃復書太虛與辯才題名之後,以遺參寥。太虛今年三十六,參寥四十二,某四十九,辯才七十四,禪師七十六矣。此五人者,當復相從乎?生者可以一笑,死者可以一嘆也。元豐七年五月十九日慧日院大雨中書。」蘇軾的這段序言,不僅提供了道潛、秦觀、辯才、懷璉和本人的年齡,亦透露出數人之間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對我們了解道潛的朋友圈子或者說生活世界十分重要。
有人舉出釋惟白編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十一所錄大覺法嗣二十二人,未見道潛之名,進而懷疑道潛是懷璉的弟子。我們的看法是,道潛少時出家,剃度之師自然不是懷璉,但仍有足夠的數據來確認他是懷璉的晚年弟子。
首先可從參寥子詩集中找到證據。道潛都僧正慈大師挽詞詩後有小注曰:「育王山大覺禪師,以羅漢木贈蘇翰林,蘇反以贈師。凡植二十年,葉間生青如比丘形,謂之羅漢木。師嘗指此語餘曰:『吾不復見此羅漢之生也,故及之。』」可見道潛常在懷璉身邊,稱懷璉為「師」,二人關係十分親密。徑山維琳是懷璉的嗣法弟子。道潛送琳上人還杭中有:「少林真風今百紀,悵惜至此何蕭條。喜君齊志早寂寞,同我十載淪芻樵。」這是說,他與維琳有十年同修之情。陳師道寄參寥中說:「早作步兵語,晚參云門禪。」蘇軾在與參寥子二十一首之二寫於黃州,其中說:「知非久往四明,璉老且為致區區」。這是他托道潛代為問候四明阿育王寺的住持懷璉。秦觀淮海集卷三十與蘇先生簡:「參寥在阿育王山璉老處,極得所。比亦有書來,昨云已斷吟詩,聞說後來已復破戒矣。」此說道潛正從懷璉處修行,並一度戒掉吟詩。凡此種種,都說明道潛與懷璉關係的非同一般。蘇軾為懷璉撰寫宸奎閣碑,也是應道潛之請。他在文中說:「見參寥說,禪師出京日,英廟賜手詔,其略云『任性逍遙』者。」其中轉引道潛的話說:「宸奎閣未有銘,君逮事昭陵,而與吾師遊最舊,其可以辭!」此處道潛稱懷璉為「吾師」。補續高僧傳卷二十三參寥子傳:「宋景濂作育王山寺碑,謂『大覺璉,日與九峰韶公、佛國白公,參寥潛公,講道一室,扁曰蒙堂。』」這是說懷璉大師,每天與九峰韶禪師、道潛等人在育王山談禪講道。此豈不更能作為道潛師從懷璉的明證嗎?盡管如此,我們也並不因此否認他與同鄉高僧辯才,也一直保持著義兼師友的密切關係。
其二,道潛與蘇軾的交遊。
道潛的交遊十分廣泛,除宗門人士外,與蘇氏兄弟、秦觀、曾鞏兄弟等當時著名文士,包括一些趙氏宗親都有較親密的交往。其中與他性情相契,關係最密,對他一生影響最大者,無疑首推蘇軾。從一定意義上說,他可算是蘇軾的學生,而蘇軾則是他的外護。換個角度看,蘇軾在詩文中提及最多的僧人也是道潛。蘇軾對他有「僧潛」、「潛師」、「道人」、「參寥」等多種稱呼,其中稱「參寥」或「參寥子」之名,就有一百四十多次。兩人相交二十多年,始終相互推重而患難與共,極盡詩文唱和之樂,保持著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成為僧、儒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道潛與蘇軾二人尚未謀面,彼此已心儀神交。據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東坡稱道潛之詩:「東吳僧道潛,有標致。嘗自姑蘇歸湖上,經臨平,作詩云『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林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東坡官錢塘,過而見之,大賞。已而相尋於西湖,一見如舊。」元豐元年(1078)九月,道潛訪蘇軾於彭城。時蘇軾任徐州太守,道潛作訪彭門太守蘇子瞻學士,其中有「彭門千裡不憚遠,秋風匹馬吾能征」等句,對蘇軾深致仰慕之意。蘇軾館道潛於逍遙堂,二人同登黃樓、戲馬臺,共坐虛白齋,月夜放舟百步洪東崖,頗經歷一些賞心樂事。道潛在徐州寫下了不少詩歌,包括逍遙堂書事呈子瞻、陪子瞻登徐州黃樓等。其中子瞻席上令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一詩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屬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東風上下狂?」蘇軾也作有次韻僧潛見贈、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百步洪二首並序等詩,在次韻僧潛見贈,稱讚道潛「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獨依古寺種秋菊,要伴騷人餐落英」。直到年末,道潛告別蘇軾,取道淮河南下,蘇軾為此寫有送參寥師。
第二年,蘇軾改知湖州,秦觀亦入越探親。道潛先與二人會於高郵,然後一道南下,夏初在杭州龍井辯才法師處結夏,後來又一起遊無錫惠山以及湖州諸寺院,相處兩個多月。道潛作有同子瞻賦遊惠山三首、同子瞻端午日遊諸寺賦得深字等詩,分別時又作吳興道中寄子瞻。元豐三年(1080),道潛先在杭州龍井辨才處,後至明州阿育王寺謁見大覺懷璉法師,曾廢作詩,後又破戒。蘇軾蒞湖州僅三個多月,即遭「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任團練副使。道潛曾多次寫信慰問,蘇軾皆有回函。
元豐六年(1083),道潛不遠千裡赴黃州看望謫居的蘇軾,館於東坡雪堂。二人在黃州相處一年多,一起尋春踏青、漫步東坡、遊定慧院、觀海棠、泛舟赤壁、遊武昌西山等,多有詩歌記遊。元豐七年,蘇軾離黃州移汝州,道潛隨行,途中又同遊了廬山。後道潛於東坡話別於九江,作九江與東坡居士話別:「霅水黃樓赤壁間,勝遊長得共躋攀。屠龍冉冉空三載,窺豹悠悠愧一斑。投錫云林聊避暑,絕江舟楫自東還。求田問舍知何處,杖履它時訪小山。」蘇軾也寫下次韻道潛留別:「為聞廬岳多真隱,故就高人斷宿攀。已喜禪心無別語,尚嫌剃髪有詩斑。異同更莫疑三語,物我終當付八還。到後與君開北戶,舉頭三十六青山。」與蘇軾分手後,道潛在廬山棲居了數年,詩集卷首的廬山雜興組詩就是此間所作。
元佑二年(1087),道潛一度與蘇軾、蘇轍、秦觀、張耒等十六人在汴京聚會。元佑四年,蘇軾知杭州,為道潛建智果法堂,使其擔任住持。這段日子,蘇軾常攜友來訪,或酌泉品茗,或吟詩作對,或泛舟西湖,兩人交往愈加親密。元釋覺岸釋氏稽古略卷四:「錢塘高僧名道潛,以詩見知於蘇文忠公軾,公號之為『參寥子』,凡詩詞迭唱更和,形於翰墨,必曰參寥」。元佑六年,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將離杭州前,寫下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與道潛作別:「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這是蘇軾的名詞,抒發了他與道潛肝膽相照、莫逆相得的友情。
自杭返京後,蘇軾曾為參寥子從朝廷得賜紫衣和師號之事努力,經丞相呂大防奏請,道潛被哲宗賜號「妙總」大師。蘇軾曾專門向道潛去信說:「呂丞相為公奏得妙總師號,見托,寄上。此公著意人物,至於山水世外之士,亦欲成就,使之顯聞。近奏王子直處士之類。公雖無用,不可不領此意。」(蘇軾文集卷六十一)紹聖元年(1094),蘇軾被貶於嶺南惠州。道潛欲自杭轉海相訪,但被蘇軾作書勸止。道潛後來也因與蘇軾的特殊關係而受到牽連,被革除僧籍,發配至兗州。
關於道潛獲罪的具體原因,後人說法不一。一為言語得禍說。宋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下:「東坡南遷,參寥居西湖智果院,交遊無復曩時之盛者。嘗作湖上十絕句,其間一首云:『去歲春風上苑行,爛窺紅紫厭平生。如今眼底無姚魏,浪蕊浮花懶問名。』詩既出,遂有反初之禍」。一為冒牒得罪說。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二:「呂溫卿為浙漕,既起錢濟明獄,又發廖明略事,二人皆廢斥。復欲網羅參寥,未有以中之。會有僧與參寥有隙,言參寥度牒冒名。蓋參寥本名曇潛,因子瞻改曰『道潛』。溫卿索牒驗之,信然,竟坐刑之歸俗,編管兗州。」另有宋樓鑰攻愧集卷七十二跋參寥詩,則云「參寥以東坡門人得罪」。以上幾種說法,彼此並不矛盾,大抵是蘇軾受政敵打擊而波及道潛。
蘇軾也知道潛為己所累,他曾寫信給時任京東漕使的親家黃家是,使其囑咐擔任兗州教授的樓異關照道潛。道潛對樓異的患難相助感激不已,後來到樓異任職的登封專門拜見,並寫詩說:「東州羈旅跡誰親,夫子端能給我貧。」(次韻樓試可承議見招)。建中靖國(1101)元年,翰林學士曾肇(字子開)在朝廷為道潛辯護,詔復道潛祝髪,賜紫方袍,賜號如舊,使道潛長達五年的冤屈得以洗雪。這一年東坡也受詔北還,過大庾嶺,作過嶺二首、贈嶺上老人。參寥子聞訊欣喜不已,次韻兩首,表達了對故人即將相逢的喜悅。其中次韻東坡居士過嶺,有「造物定知還嶺北,暮年寧許喪天南」、「他日相逢長夜語,慘燈飛燼落毿毿」之句。惜二人未及相見,蘇軾就於該年秋季病逝於常州。道潛聞訊後悲痛萬分,當即奔赴吊唁。翌年,蘇過兄弟移葬其父於汝州郟城小峨眉山。道潛又專程前去悼念,追憶舊事,思念亡友,前後共寫下了悼亡詩十五首。
其三、關於道潛的性情氣質。
蘇轍在贈杭僧道潛詩中,對道潛的形貌才情有較多描述,謂其「月中依松鶴,露下抱葉蟬。賦形已孤潔,發響仍清圓」,「出言可人意,一一皆自然」,「髭長不能翦,衲壞聊復穿。瘦骨見圖畫,禪心離攀緣」,「塵埃既脫落,文彩自精鮮。」總之在他看來,道潛瘦骨、長髭、壞衲,吳語清圓,文采凈鮮,俊逸如月下松鶴,孤潔如露中秋蟬,是一個清癯灑脫、不事修飾的僧中高士。
蘇軾對道潛更是一再稱賞,既稱其詩,亦贊其人,同時也指出他好譏人過的性格。他在致友人信中說:「妙總師參寥子,予友二十馀年矣,世所知獨其詩文,所不知蓋過於詩文者也。獨好面折人過失,然人知其無心,如虛舟之觸物,蓋未嘗有怒者。」(東坡志林卷十一)在參寥子真贊中又說:「維參寥子,身寒而道富,辯於文而訥於口,外尫柔而中健武,與人無競而好刺譏朋友之過,枯形灰心而喜感時玩物不能忘情之語。此餘所謂參寥子有不可曉者五也。」(東坡全集卷九十四)。
但在常人眼裡,道潛之孤傲不能容物,尤其是好譏刺別人之過的缺點,未必真如蘇軾所謂「未嘗有怒者」,更非蘇轍所謂「出言可人意」。如蘇軾之子蘇過斜川集卷五送參寥道人南歸敘:「浮屠中有參寥子者,年六十,性剛狷不能容物,又善觸忌諱,取憎於世,然未嘗一毫自挫也。餘始見之於黃州,今二十年,髪白形瘦而志不少變。其徒語參寥子者,必曰『是難於處』;士大夫語參寥子者,必曰『是難與遊』。然參寥子之名益高,豈非所謂君子之病者夫。使參寥子善俯仰,與世沉浮,雖人人譽之,餘安用哉?」斜川集卷二送參寥師歸錢塘云:「作詩為文盡餘事,勁節凜凜橫九秋。俗子欲交輒掉頭,我友天下第一流。」另一著名詩僧惠洪也謂其「性偏尚氣,憎凡子如仇。」(冷齋夜話卷六)以此看來,道潛性情孤高耿直,向往魏晉風度,喜結高雅多才之士,誠是佛門中一位有「潔癖」的性情中人。
由於道潛對凡庸之人遠不能和光同塵,便難免俗世之譏。年代稍後於他的詩人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評價他說:「道潛,初無能,但從文士往來,竊其緒餘,並緣以見當世名士,遂以口舌論說時事,譏評人物,因見推稱。」他認為道潛並無無過人才華,不過是因攀援名流而浪得虛名罷了。
二、道潛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從整個中國詩歌史來看,僧人詩歌大多題材狹窄,意境枯寒,文字古拙,宋初以前的僧詩尤為如此。相較而言,道潛的詩作,不僅題材較為豐富,文采斐然,詩境也一反僧家詩作的山野質樸之氣,變得自然清新,雋雅飄逸,真正邁入了詩歌的典雅殿堂。從思想內容看,道潛的詩歌主要以下幾類:
一是山水行旅詩。
作為云水僧人,道潛自謂「餘生漂泊猶斷蓬」,長期過著一種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不少詩歌是他行腳旅程中的即景抒情和瞬間感悟。如為蘇軾所激賞的臨平道中:「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廣為流傳的秋江詩:「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夕陽微。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江上秋夜:「雨暗滄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這類詩歌,雖屬行旅中的借景抒情,既無文人騷客的身世之嘆與羈旅之悲,也無僧家「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之冷漠窘寒,倒給人一種置身世外的悠遠靜謐、曠達順適的感覺。
廬山風景清幽秀麗,人文遺跡斑斕,道潛得以在山中結廬數年,度過了一段十分愜意的時光。詩集卷首的廬山雜興十五首,正是其棲居廬山時的悠遊之作,抒發了對此間景物的熱愛及隱棲生活的暢適之情。在這段日子裡,他尋吊慧遠、宗炳、陶潛等古賢的遺跡,尋覓過訪山中的高人逸士,廬山的日月風雨,茂林修竹,藤花清溪,鳴禽青石,常讓他流連忘返,不知古今之旦暮。如第五首云:「少文好山林,每往輒忘歸。餘生千載後,獨與斯人違。朅來爐峰下,結宇聊棲遲。長林拱茂木,九夏遺炎曦。溪雨晝忽破,藤花照清漪。黃鸝語深竹,可聽不可窺。」詩中既有對昔賢的俯仰緬懷,也有對廬山風物的贊美,多少也透露出自己獨享山間清景而不能與知己共之的寂寞意緒。
二是田園閑居詩。
道潛極為仰慕晉人陶淵明,對其詩更是心追手摹,他曾仿照陶淵明歸園田居作田居四時,頗得陶詩平和衝淡之雅趣。其三:「刈獲終吾事,田園日向閑。晚香增橘柚,潦水耗汀灣。聚噪棲鴉定,孤吹牧豎還。兒童驚野燒,一片起前山。」用語清新自然,意境淡遠,抒發了隱逸生活的悠閑自得之情。又如東園其二:「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歸。隔林仿佛聞機杼,應有人家在翠微。」其三:「云峰缺處支笻立,溪溜聲中弄扇行。習習南風吹百草,幽香知有蕙蘭生。」詩人將自然適意的禪心與身外的自然景致融為一體,詩風蕭疏和淡,清幽而不枯廢,讀之讓人心曠神怡,陶然忘機。
另如次韻黃子理宣德田居四時四首,以春種、秋收、夏長和冬獵為題材,對田園人家勞作狀況的描寫頗為逼真,極富農家生活氣息。其三:「村落已徂暑,蚊蠅尚喧啾。衡門霽朝雨,茅竹歸新秋。機絲迫鄰女,札札無停休。中田藹黃稼,爛熳如云浮。淥蟻釀新甕,嘉魴釣清流。瓦尊遲來客,禮數忘獻酬。三杯未肯辭,笑語方綢繆。時平盜自隱,場圃無宵憂。兒孫漸束髪,婚嫁迫所謀。款曲從我言,歸途蹇淹留。林端有月色,相送前溪頭。」詩中不僅有蚊蠅、朝魚、茅竹、黃稼、林月、溪流等自然事物,也有織布的女人,應酬的主客,以及待婚的兒孫,勾勒了一幅寧靜祥和而頗具鄉野情趣的田園生活畫卷。
三是時序詠物詩。
依照禪家的安居制度,僧人每年夏、冬兩季,要暫居某處來安居禪修,至春、秋時,則又可四方云遊參訪。讀道潛的存詩,當知他除了在杭州外,也曾在廬山、高郵、揚州等地結夏安居。這一出處方式,使他對季節時物的變化十分敏感細膩,不時流露於字裡行間。在道潛詩集中,標有「春日」、「夏夜」、「秋夜」等時序的詩極多。如春晚、春日、春陰、春晴、春日雜興、春詞、夏日山居、夏夜、夏夜偶興等詩,多以直接季節時物為抒情物件,抒寫一種對時序、流年和生命的獨特心靈感悟。這部分詩歌中,有不少恬淡自然、意境悠遠之作。如春晚其一:「迭穎叢條翠欲流,午陰濃處聽鳴鳩。兒童賭罷榆錢去,狼藉春風漫不收。」其三:「恠雨盲風卷卻春,傍欄蕭瑟只青筠。引雛燕子朝天去,回首多情語更頻。」詩中寫的都是諸如樹蔭、鳥鳴、兒童、燕子等尋常景物,詠物卻不滯於物,將禪家的體物之樂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融為一體,絕無枯落寂寒之態,令人不自禁想起禪家「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法身」的名句。如夏夜:「松室開孤定,褰帷納夜涼。嬋娟依翠竹,無語過東墻。」詩人在禪定之餘,打開帷幔納涼,看到了翠竹外的月光,無聲地漫過東墻,一派靜謐、恬適、禪悅之氣蕩漾筆底。又如建隆秋夜其二:「娟娟云月照窗扉,紙帳形開夢覺時。庭下風篁自成韻,吹簫安用玉人為。」寫自己夜間夢回,喜見窗外云月娟娟,聽到庭外風吹竹葉的清響。道潛這種詩大都寫得禪意盎然,卻又並非在花開花謝、月出月落的景物交替中感嘆人生的空幻與世界的無常,轉而透露出一種閑靜而不失生氣的生命體悟。
四是贈答唱和詩。


目次

‘雲門宗叢書’序一釋紹雲(一)
‘雲門宗叢書’序二楊曾文(一)
‘雲門宗叢書’序三釋明向(一)
整理前言(一)

參寥子詩集卷一(一)
廬山雜興十五首(一)
陳季常靜菴(七)
何氏寒碧堂(九)
玉荊山人崔君草堂(九)
虛寂堂(一〇)
遊詠真洞贈陶道人(一一)
廖司法挽辭(一一)
絶句(一二)
覽秀亭(一二)
歸宗道中(一三)
寄王慎中教授(一四)
夏日山居十首(一五)
秋江(一七)
周茂叔郎中濂溪(一七)
陶宣德逸老堂二首(一八)
夜渡採石(一九)
秋日西園五首(一九)
寄題濟源令楊君蘭軒(二二)
送琳上人還杭(二三)
春日即事呈定海尉葛叔忱(二四)
臨平道中(二五)
寄龍井辨才法師(二六)
載遊鶴林寺(二六)
江上秋夜(二七)
邵仲恭許相過金山未至(二七)
淮王府園與王元規承事同賦三首
(二八)
春晚三首(二九)參寥子詩集卷二(三〇)
邵伯道中二首(三〇)
平山堂觀雨(三一)
建隆秋夜二首(三一)
晚步(三二)
次韻閻永仁博士同飲蜀井(三二)
次韻永仁見贈(三三)
次韻何子溫龍圖見贈(三三)
楊康功待制所藏醉道士石(三四)
乾明夜坐懷孫莘老學士(三五)
維陽府學四柏堂鄒志完待制時為教官
(三五)
次韻少遊學士送龔深之往金陵見
王荊公四首(三六)
次韻黃子理宣德田居四時四首(三七)
和龍直夫秘校細雨三首(三九)
次韻孫傳師龍圖遊醴泉寺(四〇)
春晴二首(四一)
東園三首(四二)
淮上三首(四三)
冬夜會孫莘老司諫書齋三首(四四)
曉出土山(四五)
寄蔡彥規主簿(四五)
次韻太虛夜坐(四五)
廣陵城外埜步呈莘老(四六)
次韻王通叟寺丞見寄(四六)
寄仲恭(四七)
早秋南樓書事(四七)
和莘老經六合西門水亭懷裴學士
(四八)
何莘老初至溫泉呈慶禪師(四九)參寥子詩集卷三(五〇)
再賦溫泉(五〇)
次韻莘老遊龍洞(五〇)
次韻莘老贈顯之(五一)
虛樂亭(五一)
次韻朱伯收主簿觀雪二首(五二)
次韻姜伯輝朝奉宿九曲池(五三)
邗溝絶句(五三)
過新開湖寄李端叔大夫(五四)
都下曉霽(五五)
酬邵彥瞻朝奉見寄(五五)
訪彭門太守蘇子瞻學士(五六)
彭門書事寄少遊三首(五七)
虛白齋(五八)
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
(五九)
陪子瞻登徐州黃樓(五九)
逍遙堂書事呈子瞻(六〇)
次韻子瞻飯別(六一)
次韻少遊寄李齊州(六一)
次韻少遊和子理梅花(六二)
自彭門回止淮上因寄子瞻(六二)
與曾逢原寺丞相別(六三)
夜泊淮上復寄逢原(六三)
曉發桃源渡寄端叔(六四)
贈鄒醫(六四)
寄蘇子由著作(六六)
贈子固舍人二首(六六)
宿乾明(六七)
寄莘老(六七)
寄李公擇侍郎(六八)
俞公達待制挽辭二首(六八)參寥子詩集卷四(七〇)
春行(七〇)
次韻傳師見過(七〇)
淮上聞雁寄仲恭(七一)
與怡然夜話(七一)
鶴林寺(七一)
寄舒堯文教授(七二)
次韻順上人寄叔康講師(七二)
次韻順上人登壽寧閣(七三)
得端叔淮上書(七四)
送慧悟大師還闕下(七五)
將之金陵寄侍琪服之秀才(七五)
鍾山夜月(七六)
睡起(七六)
曾子固舍人挽辭二首(七七)
子瞻赴守湖州(七八)
吳江垂虹亭同賦得岸字(七九)
同吳興尉錢濟明南溪泛舟(八〇)
吳興道中寄子瞻(八一)
田居四時四首(八一)
夏日龍井書事四首(八二)
寄俞伯謨宣義昆仲二首(八五)
夏夜(八五)
送楚上人還廣陵慶禪師法席(八六)
下湖晚歸(八七)
秋日西湖六首(八八)
晨起(九〇)參寥子詩集卷五(九一)
戲招李無悔秀才(九一)
西湖雪霽寄彥瞻(九一)
次韻彥瞻舟次三墩見寄(九二)
次韻彥瞻樊良道中(九三)
寄張明甫朝奉(九三)
探梅(九四)
歲寒亭(九四)
與元規話別二首(九五)
春日二首(九五)
春詞三首(九六)
駐景樓(九七)
程公闢給事罷會稽道過錢塘因以詩
見贈二首(九八)
寄濟明(九九)
江行寄俞仲寬察院(一〇〇)
春日雜興十首(一〇〇)
雪堂雨中(一〇三)
春日赤壁二首(一〇四)
留別雪堂呈子瞻(一〇四)
寄題徐德之先生閑軒(一〇五)
九江與東坡居士話別(一〇五)
贈潘邠老秀才(一〇六)
酬周元翁推官見贈(一〇七)
南康與曾子宣內翰相別抵暮大
風聞泊舟神林浦因以詩寄之
(一〇八)
曾子開吏部服闋赴召道過廬山
與餘宿會東林觀子固舍人題
名一首(一〇九)
過公擇藏書室(一〇九)
雙溪曉步懷少遊子實(一一〇)參寥子詩集卷六(一一一)
寄王元均奉議昆仲(一一一)
廬山雜興四首(一一二)
宿回峰院寄黃擇中察院(一一三)
寄史院王正仲曾子開二學士(一一三)
寄東坡昆仲(一一四)
梅花寄章仲釋法曹(一一五)
梅花三首(一一五)
寄福州太守孫莘老龍圖(一一六)
聞子由舟及南昌以寄之(一一八)
和子由彭蠡湖遇風雪(一一八)
寄俞秀老清老二居士三首(一二〇)
廬山道中懷子瞻(一二一)
酬周亨叔主簿見贈(一二一)
訪荊國王公三首(一二二)
謁上竺觀音大士(一二三)
次韻元翁見寄(一二三)
病中四絶句呈劉景文左藏四首
(一二四)
餘初入智果院(一二五)
龍井辯才老師新亭初成有詩呈
府帥翰林公俾餘繼和,輒次
元韻(一二六)
次韻蘇仲豫承務寄伯達推官(一二七)
辯才生日(一二七)
寄題解頤堂(一二八)
送仲豫叔黨二承務赴試春闈(一二九)
同蘇文饒主簿西湖夜泛(一二九)
酬錢塘宰王昭叔朝奉(一三〇)
景文寵示四月十七日翰林公過
龍山真覺院賞枇杷五言一章
景文已和之復使餘繼其後
(一三〇)
夏夜奉懷景文路分(一三一)
次韻景文會朱充仁大夫魏敏中朝
奉於望湖樓長句(一三一)
寒食日蘇翰林同馬仲玉提刑過
訪有詩示怡然並餘餘次韻
(一三二)參寥子詩集卷七(一三四)
別蘇翰林(一三四)
送景文(一三四)
贈太守林子中待制(一三五)
四照閣奉陪辯才老師夜坐懷少遊
學士(一三五)
贈天竺聰道人(一三六)
送僧遊天臺(一三七)
覽黃子理詩卷(一三七)
梅花寄汝陰蘇太守(一三八)
次韻陳敏善秀才見過(一三八)
都僧正慈化大師輓詞三首(一三九)
次韻吳承老推官觀開西湖(一四〇)
都僧正既闕子中待制欲餘補其位
輒辭以小詩遂獲免(一四一)
送子中待制三首(一四一)
曉發苕溪將次徑山呈通判廖明略
學士(一四二)
次韻王行甫奉議湖上晚歸遇雨
(一四三)
同曾仲錫通判遊天竺諸山(一四三)
次韻劉韋孟主簿湖上三首(一四四)
遊苕溪道場山(一四五)
夏夜(一四五)
送蘭花與毛正仲運使二首(一四六)
夏日竹閣(一四六)
送李仲益赴襄陽幕(一四七)
訪勤上人(一四七)
答柯山曉上人(一四八)
送俞伯謨宣德赴辟成都(一四八)
次韻文饒同自龍井出資國度泛舟
以歸北山(一四九)
陪司馬才仲節推諸君遊天竺得
青字(一五〇)
呈丞相章公(一五〇)
過定林謁荊公畫像二首(一五一)
次韻曾子開侍郎話別二首(一五一)
書夢寄妙懿(一五二)
觀恭師詩書以二絶勉之二首(一五二)
過鍾山尋俞清老不遇(一五三)
次韻劉伯昌長官見贈(一五三)
次韻法真禪師送曾敬之宣德昆仲
(一五四)
送文惠師還金華(一五五)
證師聖可桐虛齋(一五五)
規師方外停雲齋(一五六)
卜居智果方外以詩見寄次韻奉酬
二首(一五七)
次韻周開祖大夫泛湖見訪(一五七)參寥子詩集卷八(一五九)
次韻才仲試院夢中書事見寄五首
(一五九)
贈吳子野先生(一六〇)
送庠上人(一六一)
次韻才仲山行(一六一)
與神智師話別(一六二)
暉暉堂(一六三)
次韻嵩陽陳叔易先生見訪二首
(一六三)
曉霽(一六四)
次韻龔堯佐帳勾晨起感懷(一六四)
遠齋為玉上人作(一六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