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滿額折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漫長人生的總決算裡,
「性格」比保健食品或藥物更能影響我們的健康與壽命。

以下選項,說的就是你嗎?

□東西拿出來後會放著不收拾
□喜歡訂定詳細的計畫
□所有的東西都很紊亂
□討厭的事情會先做完
□對非做不可的事會偷懶
□經常忘記把東西歸回原位
□偶爾也有不得不說謊的時候

一個人的健康,不只是他身體的健康狀態而已,也是一個人的成長與教育經歷、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工作的態度、與社會的連結,或對友情、事物所抱持的價值觀。

對於長壽且幸福的人生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因素?
為了得到長壽又幸福的人生,需要的是什麼?
這件事不僅僅與長壽或健康有關,也能映照出一個人是否能幸福生存的條件──

在追求健康的路上,我們知道要睡覺、運動、看醫生,但對於「精神安適」和「社會安適」卻缺乏關注。本書一改既有健康類書籍的論點,從岡田尊司醫師擅長的「性格」和生命中的各種「關係」切入,試圖探討我們容易疏忽的面向對健康的影響。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作者簡介

作者|岡田尊司 Okada Takashi
一九六○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自東京大學哲學系退學,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於京都大學研究所高級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大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現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以臨床醫師的身分面對年輕人的心靈危機。主要著作有《邊緣性人格障礙》、《了解孩子們的心病》、《思覺失調症》(PHP新書)、《腦內汙染》(文藝春秋)、《亞斯伯格症候群》(幻冬社新書)、《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人際過敏症》(時報出版)等。


譯者|張婷婷
二○○七年開始接觸書籍翻譯,譯有《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人際過敏症》、《賺錢公司成功祕密都靠這本會計財報教科書》、《給小桃的信》、《看懂現金流讓你提早財富自由》等,現為專職譯者。

目次


前言 長壽人生的關鍵是什麼?──一項歷經八十年的研究

序章 幸福長壽的條件是什麼?
源起—關於孩子天賦能力的研究計畫
延續—長壽研究
開展—揭開影響壽命的真正祕密
深入探索—橫跨八十年的研究擁有的特殊意義

第一章 你是長壽性格嗎?
「長壽性格」診斷測驗
小小的偏差累積成重大的差異
意外的事實——什麼是容易長壽的性格
所謂「認真的人」
適用於年輕世代的研究結果
推翻「好人不長命」的說法
長壽不可欠缺的要素
為什麼認真的人會長壽
勤勉的人比較容易得憂鬱症?
不僅是價值觀,也是生活方式
電話發明家葛拉漢.貝爾的例子
如何養成長壽的性格

第二章 縮短壽命的性格
社交的功過
孤獨的科學者與社交的生意人
更重要的是無話不談的關係
活潑、開朗中潛藏的陷阱
「開朗的人」為何會早死?
活潑與積極是不同的特性
開朗背後的情緒起伏
喜愛新奇的事物會縮減壽命?
「做人很好」的人會長壽?
卓别林與他父親
肯定的思考方式對長壽有益
幸福會走在成功之前
具有攻擊性的人
不容易得癌症的性格
病由氣生,是真的嗎?
愛操心與神經質
男性壽命就是比較短
左撇子不易生存?

第三章 縮短壽命的悲劇性思考
什麼是悲劇性思考
悲劇性思考會縮短壽命
容易陷入悲觀思考的特徵
悲劇性思考很難對付的原因
增加危險的因子、減少危險的因子
自殺的人的特徵
「不談死亡」的特徵
悲劇性思考可以根治
能不能接受原本的自己
努力與接納之間的平衡很重要

第四章 父母的缺席
生離對壽命的影響比死別更大
離婚會縮減壽命的原因
為了避免負面影響
依附情感的重要性

第五章 運動與飲食,真的有益嗎?
運動真的可以延年益壽嗎
中年期的運動最重要
限制卡路里從中年開始才有效
要延長健康的壽命,肌肉量就不能減少
有促進長壽的藥嗎
抗氧化物對延遲老化有效嗎
造成壽命縮短的威脅
想長壽就要戒菸

第六章 婚姻與壽命的關係
獨身男性會短命?
未婚者與已婚者的比較
年輕時就結婚的人
單身者長壽的祕訣
婚姻越長,對壽命越有好的影響
男女情況不同
容易離婚的共同點是什麼?
頻繁更換伴侶的深層心理
如何克服縮短壽命的風險
長久穩定的關係能邁向長壽
與年長自己很多的異性結婚
長壽的卓別林
丈夫的幸福度左右著夫妻健康

第七章 成功與否對壽命有影響嗎?
活得悠閒就能長壽嗎?
野心對身體不好嗎?
比起學歷,更重要的是向上心
在上位者較長壽
相較於工作,人際關係的壓力更大
不適合的工作會縮短壽命嗎?
勤勉又有生產力的人生
工作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真正的生存價值會帶來長壽

第八章 社會的牽絆
與他人的牽絆很重要
是什麼讓人活下去?
擁有孩子有益於長壽
畫家的例子

第九章 精神壓力與創傷
排解壓力的行為過度,身體會反撲
心理創傷會縮短壽命
太早入學對孩子有負面影響
幼年時的壓力會縮短壽命
為了提高抗壓性
憂鬱與上癮症的根本
從死刑判決存活下來的杜斯妥也夫斯基
沙林傑為何可以存活下來

結語 有希望的真相



書摘/試閱

意外的事實——什麼是容易長壽的性格
具有「樸實」的特性是容易長壽的性格,對此應該有不少人感到很意外吧。
實際上傅利曼等人發現的,跟長壽最相關的性格傾向,一反大多數人的預測,並不是開朗與社交性,而是慎重或勤勉以及誠懇這種「樸實」的特性。與長壽表現出相關性最強的,是傾向於嚴肅認真、不怠惰、能自制、值得信賴、謹慎努力的特性。開朗與活潑甚至反而對壽命表現出負相關。社交性則對壽命沒有什麼影響。
如果用螞蟻和蟋蟀的寓言來比喻,能夠度過冬季生存較久的是螞蟻。
當然也還有其他各種因素彼此相關,並不是就以這一個因素決定壽命。活潑開朗的人能夠長壽的也很多。只是,全體平均下來,比起性格是否活潑開朗,是不是謹慎努力更能左右你的壽命。
小時候跟長大成人後的性格有所轉變的事情並不少。雖然可以分成從小孩的時候到大人時,都一以貫之的慎重努力;或是小時候是很謹慎努力的人,但長大後就不是那樣的人;以及無論小時候或長大後都一直跟謹慎或勤勉努力無緣的人,但這四個群的人比較下來,最能享受長壽樂的還是從小就一直很謹慎努力的人。
而壽命最短的人,還是從小時候到長大成人都欠缺慎重努力的人。中途有所改變的人,就位於中間值。
這個結論,不論你喜不喜歡,都是長達八十年的研究找到一個事實。有些我們以為是偶然的結果,實際上是我們身上具備的特性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作用,左右了我們的行動,甚至也影響了我們的壽命。長期間表現出有利的特性的人,更容易長壽,而相反的情況則有可能會增加提早失去生命的危險性。而這個特性就是謹慎勤勉努力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很認真。

勤勉的人比較容易得憂鬱症?
只是,這一點也不是沒有異議。自制力強、認真的人同時也有過度壓抑自己的傾向。在精神科的領域裡也一直都說,認真又自我克制力強的傾向,是容易累積壓力的性格。認真、一絲不苟、重情義、責任感強的這種性格,也被稱為憂鬱親和型氣質,以國際標準來看是很容易得憂鬱症的典型性格。這在現在相當於被稱為強迫性人格特質的類型。
然而,根據傅利曼的研究結果,認為最長壽的性格就是謹慎、勤勉、自制力強、按照計畫去努力、重視秩序或信賴,認真誠懇的類型。這用現在的分類來說,就是強迫性人格特質無異。
也就是說一般認為容易得憂鬱症的認真努力型結果是最長壽的類型。當然,我們都知道得了憂鬱症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威脅,也對壽命會有負面的影響。例如,得了憂鬱症,就表示癌症跟心臟病的發作風險會升高,一方面對長壽有益,另一方面卻會提高憂鬱症及伴隨而來的死亡風險。乍看起來感覺很矛盾,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此處浮現的,就是對「憂鬱親和型氣質是容易得憂鬱症的性格」這個前提是不是真的,產生疑問。我們必須先確定這個前提是否正確。
近年來的研究中,憂鬱症患者的病前性格,並不一定與憂鬱親和型氣質的特徵相符。反而再三地被指出不同類型的人較多。
實際上,在調查與憂鬱症相關的人格因子研究中,顯示出神經質是相關性最強的特質,特別是有容易被否定的情緒困住的傾向,可以預測出後來憂鬱症的發病。例如,調查現時點與五年後的性格特質或憂鬱傾向,再調查憂鬱症發作的關聯性後,發現可以用來預測憂鬱症的因子是一、容易被困在憤怒的情感裡、二、缺乏肯定的情感、三、輕視傳統或習慣、四、缺乏對文化的關心這四個。
勤勉性高的人,會尊重傳統或習慣,因此一般認為嚴謹性反而是可以產生防止憂鬱症發生的作用。
那麼,為什麼過去會認為性格誠懇又認真的人容易得憂鬱症呢?憂鬱症因不同種類而異,確實也有這樣的人,因為誠懇責任感強,所以有些時候會把自己逼到無路可走。過去的憂鬱症,憂鬱親和型憂鬱症,就被認為有這樣的傾向。但是我們今日所稱的憂鬱症大部分都不是過去所稱的憂鬱親和型憂鬱症。那只不過是很小一部分而已。結果把這些不同類型的憂鬱症類型,都用一句憂鬱症就全部囊括進去,才是造成混亂的原因。
罹患憂鬱症的人在一般人口中佔多數的,反而是容易受傷、容易困在否定的情緒中的人。勤勉性與神經質的傾向顯示出相當強的負相關,勤勉性是朝著抑制神經質(情緒不穩定)的方向運作。
實際上並沒有研究證實一般認為容易得到憂鬱症的憂鬱親和型氣質會縮短壽命。
總而言之,嚴肅認真、忠誠又責任感強的類型,儘管確實也有過於勉強而容易得到憂鬱症的一面,但是用更長期的、更整體的角度來看的話,成功得到穩定的家庭,能健康長壽生活下去的機會比較大。

長壽的性格、早死的性格
在前一章經說過,我們找出與長壽關係最深的性格,很意外的是勤勉、誠懇這樣的特性。一言以敝之,就是認真的性格對長壽有利。
對於那些認為偷懶輕鬆的生活方式可以長壽的人,或是認為自己是不認真怠惰的人,這個結論可能對他們很不利。但是姑且不論你接不接受,那都是以一千五百個人的樣本為對象,經過八十年的長期間,搜集龐大的資料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不多也不少。
就算並不特別期望長壽,對那些覺得努力活著希望能有回報的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可以拯救他們的結論吧。
除了勤勉和誠懇之外,特曼的資料還抽出了幾項會左右壽命的性格傾向。我們就來看一下怎麼樣的性格有利於長壽,什麼樣的性格容易縮短壽命吧。

社交的功過
特曼的研究釐清了另一個意外的事實,那就是社交性的特性並不一定會使人長壽。這並不是說具有社交性的人就會短命,而是具有社交性的人有的人會長壽,也有的人會短命,所以意味著這個特性並不特別對任何一方有影響。
具社交性的人,能得到與人維持交流的好處,同時也會因為與人的交際產生壞處,所以全體平均下來就是各有利弊。
在特曼的研究中,最長壽的人並不一定都是具有社交性的人。比是否具有社交性更重要的還是謹慎或自制、有計畫性並持續努力的傾向,有些人具有社交性,但也有人不是。

孤獨的科學者與社交的生意人
特曼的研究對象是優秀的孩子們,因此後來在社會上成功的人也很多。依據不同的職業區分他們的類型時,特曼發現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那就是科學家型與商人型。
兩者在能力上也好、社會的行為上也好,都顯示出非常極端對照的特性。科學家型的人,跟商人型的人比起來較為不善社交,從小就很害羞怕生,對集體行動並不積極。長大之後也對社會活動不是很有興趣,偏好一個人行動。
究竟,哪一種型的人比較長壽呢?就結論而言,科學家型的人比商人型的人長壽。科學家與非科學家相比,前者有四分之三的人活到超過七十歲,後者則只有三分之二的人活到七十歲。
此外,社交性或對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與壽命並無相關。這是為什麼?
社交性或社會活動對健康來說擁有正面的一面,這毋庸置疑。我們也已經從許多事實中得知,逃避社交,關在家裡生活對身心的傾向都有不良影響。
退休後從壓力中解放,應該可以享受悠閒自在的生活才對,但是退休後往往會窩在家裡,每天看電視打遊戲來打發時間,幾年之間就失去健康然後死亡的案例很多。與社會的連結,以及體會到在社會中的存在意義,對健康的貢獻不小。過去越是活躍的人,越是會感覺到老後或是退休後的生活落差很大,生命就像突然踩剎車似的結束的人不在少數。
實際上越是活潑地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這個關係一旦不再,就會像是失去生存價值或意欲似的,往往會使健康衰竭。教師在退休後平均餘命據說不滿七年。校長則被認為是退休後三年這個嚴苛的數字。
從事社會性的活動,會提高精力,讓人光彩煥發,所以另一方面也不可忘記要是失去了這個角色,就會有反作用。
此外,亦不能忽視社會活動本身會增加的壓力面。實際上在社交性的社會活動中活潑的人,抽菸或喝酒的量都多,也容易增加排解壓力的行為。這樣的負面性,應該會與社交或社會活動中得到的正面效果互相抵消。

更重要的是無話不談的關係
重要的是,請不要誤以為特曼得到社交性與長壽沒有相關的結論,就表示與他人的來往與長壽無關。社交性與他人的來往是兩回事。具有社交性,享受與許多友人活潑的交遊,或是在派對上受大家歡迎,和培育真正親密穩定的情感,可以說完全沒有關係,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事。
例如哲學家叔本華的母親約翰娜最喜歡派對,是知名的社交界之花,也受到歌德等文人的喜愛,但是把養育兒子和照顧丈夫的事情都交給傭人,缺乏感情,這樣的結果是丈夫自殺,和兒子也斷絕了關係。雖然有愛人,但是無法與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形成穩定的情感連結。
社交性與穩定的依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特性。當然也有依附穩定,又有社交性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依附情感穩定,卻不善社交的人。即便社交性與長壽沒有相關,依附的穩定性卻會影響壽命與幸福。
能夠立刻明白依附穩定性的指標,其一就是與父母的關係是否穩定。與父母親疏遠或是老是會吵架的情況自然不用說,對父母親過度小心翼翼,想服務父母的情況也要注意。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心理受到父母支配,於是想用“好孩子”的表現方式來掩蓋不穩定的依附情感。
另一個指標就是無話不談的存在,身邊是否有能讓你商聯事情的人。這樣的人最少要有一個,可以的話希望能有好幾個,依附情感不穩定的人雖然會很小心體貼,但是重要的話卻往往說不出來。無話不談的存在就是一個「安全基地」。擁有安全基地,不只能穩定你的情感,還會使你身心健康或長壽。

活潑、開朗中潛藏的陷阱
特曼的研究釐清的另一個意外的結果,就是活潑樂天的傾向未必與長壽相關。更能享受長壽人生的人,並不是那麼活潑有朝氣的人。從結果來看,反而是那些在小時候特別活潑的傾向,會成為短命的風險因子。
被監護人判定為活潑開朗又樂天的孩子們,並沒有比那些被判定為認真穩重的孩子們活得更長久。總愛說些有趣的話,逗身旁的人開心,跟他在一起就很快樂的人,反而只能保有較短的壽命。
這樣的一群孩子們,充滿精力又有社交性,富於機鋒,開著玩笑,什麼都覺得有趣,有追求快樂的傾向。雖然並不特別神經質,但是對別人的臉色敏感,有強烈需要別人認同的傾向。並且,他們多少有點自我中心,偏好於自己當領導者,一切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安排。
在特曼的樣本中,說話快又健談,很受歡迎的孩子,將來都有成為業務員或律師而獲得成功的傾向。一般可能會認為,像這樣風趣又愉快的人,一定具備了長壽的條件,但是在特曼的研究結論裡,卻否定了這一點。他們只能享有低於平均的壽命。
由這樣的事看來,想想那些喜劇演員或藝人,本來就不是最長壽的,應該也就能理解了吧。一定要逗周圍的人開心的服務精神,是一種優秀的特性,但同時也是那個人背負的困難或犧牲的代價。有許多這類型的人往往是在嚴酷的環境下成長,只有讓周圍的人開心才能使別人認同自己的存在。他們缺乏基本的安心感,利用服務身邊的人讓別人認同他的存在價值來補足這一點。有這樣痛苦的過往,比別人更加倍在意周圍的人,活得沒有平均年齡那麼長,一點也不奇怪。
這類型的人,在長大之後,往往都過著有害健康的生活。他們把對他人過分仔細周到的壓力,用酒精或其他上癮的行為來排遣。實際上若按照以喜劇演員為對象所做的壽命調查研究顯示,他們的壽命比平均壽命來得短。

中年期的運動是最重要的
只是,年輕時的激烈運動似乎也伴隨著風險。以十二歲到三十五歲的運動選手為對象所做的調查(Corrado et al.,2003)中,運動選手與非運動選手相比之下,顯示出前者因心臟病發作的猝死風險增加了二.五倍。這個猝死也包含了比賽以外的猝死在內。當然運動過度也會有風險,心臟血管系統較弱,或是天生畸形的話,也很危險。
並不是任何人去慢跑或馬拉松就會長壽。有人喜歡跑步,也有些人的身體不適合跑步,就算做了,讓人痛苦也無法持續的事,更不能期待效果。並不是去做大家都說好的運動,重要的是,什麼是適合自己的運動。就算不特別運動,做些家事,或是在工作中與通勤中做些什麼來代替也可以。只能說,像這樣包括所有活動在內且具有恰到好處的活動性對壽命的延長是很重要的。
傅利曼等人的研究中也說,活動性強且經常運動的人看得出有長壽的傾向,這是歷時八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結果。如果說一生中在哪個時期經常運動、經常活動對長壽來說最有關係,其實是中年期最重要。
例如,即使是在小時候或年輕時候經常運動的人,如果到了中年期變得不活潑也不常運動的話,便看出有壽命急遽縮短的傾向。相反的,小時候或年輕時候並不活潑,也不太愛運動的人,到了中年期變得很有活動性也經常運動的話,是最容易享受到長壽,相反的情況就容易以短命告終。
前者可以想像是因為本來身體就很強壯,有遺傳性體質,而後者的情況可以說就是相反。但是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大大影響了壽命,就說明了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亞於遺傳性的體質。
就算天生是很健康的體質,要是偷懶不保養讓自己過著活動性不高的人生,可能會減少自己本來的壽命。相反的就算天生的體質不是很健康,但是過著活動性逐漸提高的人生,壽命也會隨之延長。

限制卡路里從中年開始才有效
跟運動一樣,幾乎已經證實限制卡路里對延長壽命有效。在老鼠等的動物實驗中,將餵食的飼料份量減少一半,得到壽命延長兩倍的報告,之後又進行許多追加實驗,結果證明限制卡路里能夠帶來延長壽命的效果。而且也被認為對預防慢性疾病,維持年輕的身體機能,同時延長壽命。
以齧齒類動物做的研究中,透過限制卡路里,對癌症、腎臟病、心肌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神經退化疾患、某些種類的自我免疫疾病等達到了抑制的效果。直至年老死亡為止,未發生任何病變的個體達到三成至五成。這些資料顯示了限制卡洛里可能可以預防大部分的慢性疾病。
為了得知這樣的可能性是否能套用在人類身上,在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身上的研究變得相當重要。
目前在美國,關於限制卡洛里的效果也有兩個利用獼猴做隨機比較的研究在進行中。一個是威斯康辛國立靈長類研究中心(WNPR),另一個則是國立老化研究所(NIA)。WNPR的研究是將七十六隻獼猴分成兩組,一組在餵食時限制了三〇%卡路里的飼料,與另一組順其自然的餵食分別比較。另一方面,NIA的研究則是同樣一組限制了三〇%卡路里,與為預防肥胖仍有輕度限制卡路里的另一組來比較。
令人困擾的是,這兩個研究顯示出相反的結果。WNPR的研究經過二十年的卡洛里限制進食,抑制了約五〇%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發病,也能完全防止葡萄糖耐受性低落與第二型糖尿病的報告。更進一步的證實,對於伴隨年齡增長的肌肉量減少及大腦灰白質的萎縮都有抑制的效果。
 最近新出來的報告認為,從年輕時就開始進行卡洛里的限制,就能完全預防癌症,跟進行輕度限制的人比起來,對第二型糖尿病的發作可以抑制到一半的程度。與年齡增長相關的疾病造成的死亡,比起對照組的三七%,可以大幅抑制到十三%。只是對於延長壽命本身,還不到統計學上認定有意義的差距。
另一方面NIA的結果是,無論從哪個年齡開始限制卡洛里,都無法證實限制卡洛里對抑制死亡率是有效果的。
兩個研究得出不同結果的理由,則被指出是因為WNPR的研究是配合每個個體的體重來決定飼料量;相對NIA的研究,則以標準性的卡洛里必須攝取量來決定飼料量這種方法上的差異。此外,NIA的情況是與輕度限制的群組做比較,有可能因此使差距縮小了。更重要的問題是飼料的內容。
在WNPR的研究中使用的飼料,碳水化合物較多,其中蔗糖的比例也高。植物性成分或天然成分較少,加工食品使用較多,這一切都較為接近現代美國的飲食生活。相對的,NIA使用的飼料則是碳水化合物較少,特別是蔗糖比例較少,植物性或天然成分豐富的均衡飼料,是比較接近健康的日本飲食。
就如這件事所反映出來的,NIA的獼猴不論有沒有限制卡路里,都看出比一般獼猴長壽的傾向。這個結果表示不只是限制卡路里,食物的內容也相當重要。配合其他研究整體來看,從中年開始限制卡洛里最沒有壞處,也最有效。若從年輕時開始限制卡洛里,會使死亡率上升,有縮短壽命的危險。並且,高齡者或孕婦、成長期的孩子進行卡洛里限制也是很危險的。
作家普魯斯特體質非常虛弱,深受氣喘所苦,他食量很少,一天只吃一餐,請客人吃飯的時候他自己也不吃。孱弱的他能活到五十一歲,可能是因為吃得少才幫助了他,或者如果他吃得更多一點也許會活得更久,這無法得知。但也是美食家的他,喜歡吃的是炸舌鰨及俄羅斯風沙拉以及炸得酥脆的薯條。
身為一個過著每天只吃一餐正餐生活的人,哲學家康德為此很有名。據說他每天早上五點鐘只喝一杯茶、抽一根菸,然後就開始備課或是上課、寫作,八個小時持續工作不間斷。下午一點鐘吃中飯,那是他唯一一餐像樣的正餐。他不吃晚餐,傍晚六點到晚上九點四十五分,是他讀書的時間,要是吃了晚餐就會很想睡覺,恐怕這就是他不吃晚餐的最大理由。不論如何,他持續過這樣的生活,康德活到七十九歲,在當時來說是很罕見的長壽。
日野原重明 對於他自己的飲食是這樣說的。
「我知道如果能預防因肥胖造成的血壓上升,避免得糖尿病的話,動脈硬化就不會進行得那麼快,所以我很小心讓自己保持在三十歲時的體重不要隨著年齡發胖。因此,對於糖分的攝取,特別是限制澱粉類或糖質、動物性脂肪,並在飲食中充分攝取蛋白質或維他命、鈣質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