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緣起〉勇闖EQ 神秘島
第一章 EQ情緒力:EQ可以靠後天教育,是孩子未來成功的秘密
1-1 六成孩子無法處理負面情緒!父母必知兒童的情緒發展階段
1-2 IQ 20%+ EQ 80%= 100%成功
1-3 提升EQ四步驟,父母帶著做,告別情緒小霸王
1-4 情緒一秒爆炸可以訓練
第二章 同理心:教孩子察顏觀色、感同身受,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
2-1 尊重孩子,也要教他尊重他人,否則以後會目中無人
2-2 完全尊重就等於完全放縱,好爸媽應教孩子設身處地及感同身受
2-3 常因孩子發脾氣而妥協,且過度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將更自我中心
第三章 情緒控制:孩子可以大膽生氣,但要學習控制衝動與脾氣
3-1 孩子怒氣沖沖時,大人的NG語言及錯誤情緒教養
3-2 情緒暴走、衝動不能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
3-3 社交互動經驗,也是情緒管理的導師
3-4 社交情緒從小訓練,讓孩子學習控制自己
第四章 EQ、人際關係UP!暴走脾氣OUT!
4-1 《勇闖EQ神秘島》的兒童情緒六大計畫訓練
第五章 情境練習:情緒桌遊打造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5-1 從桌遊裡去訓練真實的人際情境
第六章 心智:快速變化的情緒,沒有安全感就擋不住壓力
6-1 情緒自我管理,能減少情緒行為障礙
第七章 父母:增進情感交流,不該一直講道理!七個具體情緒演練
7-1 不是不能說道理,而是別一直講道理
7-2 HELP!爸媽該如何在家情緒教育?科學與心理的七個具體情緒演練
第八章 管教:教養需要神隊友!孩子能更快感受愛及學到自律
8-1 教養間存在著分歧,怎麼辦?
8-2 教養鬆緊學:要記得有彈性!不讓孩子受冷落及孤立
第九章 睡眠與大腦:孩子睡得不好,情緒就會亂糟糟
9-1 睡不好,脾氣就不好:造成孩子睡眠問題的四個原因
9-2 大腦的秘密:孩子,為何叫你睡,你就是不睡?
第十章 耐挫力:孩子輸不起且耐挫力差的陪伴、肯定、轉念引導技巧
10-1 沒辦法就想辦法:如何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
10-2 引導「輸不起、總是要爭第一」的孩子,六個親子溝通術
第十一章 大人的同理:孩子最壞的時候,就是需要你關心的時候
11-1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
11-2 你不可能孟母三遷,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
11-3 情感教育三步驟
11-4 了解負向情緒發展,讓溝通更順利
第十二章 環境與情緒:環境的改變,正在造成孩子情緒失控的行為
12-1 空汙是過動兒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12-2 空汙會讓孩子情緒容易失控、憂鬱
12-3 PM2.5會影響孩童的認知發展
12-4 適當喝水,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及正向情緒
12-5 口渴才喝水,身體的組織早已缺水
12-6 孩子一天的喝水量,科學告訴你
12-7 將果汁當水喝,過甜,情緒更暴躁!
12-8 別只強迫孩子喝水,教導健康觀念才會自發性喝水
內容試讀
情緒風暴來臨:孩子EQ非天生,要靠後天教育
IQ 20%+EQ 80%=100%成功
臨床十多年來,我發現來天才領袖評估整體發展的孩子,其實IQ(智力商數)都不差,但情緒的成熟度及心智行為,都讓父母非常擔心,縱使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一、二年級,仍然情緒很多,有些是玻璃心、愛哭,有些是暴怒愛生氣,有些則是在團體中,常常跟同儕起衝突,被大人認為是很白目而看不懂臉色。父母告訴孩子:不能亂生氣、不能亂哭、不能去弄人家;道理講了再講,孩子都知道,但他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這種IQ快速發展,但EQ(情緒智商)卻嚴重落後的情形,讓現在的學齡前及學齡的孩子,產生IQ與EQ權重失衡的現象,深深的影響了他們的心智成熟度。
這使我想到,知名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克里.摩斯(Kelly Morth)曾經提過重大的發展學看法,他認為「IQ 20%+EQ 80%=100%成功」,這樣成功人生的比例,與現在孩子的行為發展,產生嚴重的落差;現在多數孩子,正面臨情緒風暴的侵襲,無法管控自己的情緒。這現象不免讓人非常擔心,因為這造成「聰明絕頂的孩子很多,能控制脾氣的孩子很少」,這些生在快速變動、混亂分心世代的孩子們,離成功自信的人生目標,越來越遙不可及。這樣改革智力論的力量,是人類發展及行為學演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提醒著我們:世界正在改變,孩子也正在改變,找到與時俱進的教養,非常的重要;也因為如此,醫界、學界及教育界都希望家庭更重視孩子的EQ情緒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
情緒一秒爆炸可以訓練
教導孩子複雜情緒及情緒程度這一課,我認為很重要的兩個教育是:示範、分享。
示範:
有些孩子聽到「這個『不行』買」的時候,馬上就會暴跳如雷般生氣,這時父母的引導可以採「示範」的技巧,例如蹲下來反問他:「你可以問媽媽,什麼東西是可以的?」「你可以問,要怎樣才能得到?」「你可以問,要等多久?」這些引導,很多父母試一兩次就放棄了,我覺得相當可惜,因為就像挑食的食物一樣,總要多試幾次才會成功,太早放棄訓練最終都會回到跟孩子僵持不下的窘境,孩子自己也不知該怎麼辦。
溝通當下,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情緒不要立即反應,再接著訓練之前提到的,情緒是有程度、有光譜的,不要一觸即發。「情緒不反應期」越長的孩子或成人,通常是一個高EQ的人。
分享:
經驗分享也相當重要,別讓孩子覺得,每次都是他因為脾氣不好而被所有人批評。例如:「媽媽今天早上忘記幫你帶便當盒了,我非常緊張又氣自己,於是用跑的、用衝的,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糊塗,都快尖叫了。但後來想想,吃便當是中午的事,忘了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中午前送到就好,我好像有點大驚小怪了。原來我也會這麼急、這樣失控亂生氣啊!」
多數孩子喜歡聆聽大人這些經驗,他們心裡會想「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樣,我不是墊底的」,另一方面也會覺得「你真的有點太誇張了!」這種分享經驗非常重要,因為透過判斷及分析出「你這樣的情緒真的有點太誇張了」,才能內化「那我有時暴跳如雷,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我是不是可以不用那樣呢?」這是一種自我監控的成熟歷程,在心理行為上被稱為「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每一次的情緒經驗,如果能好好教育及溝通,就會養成孩子主動監控自我情緒的習慣,在大腦中形成「新的迴路」,透過成功的經驗建立起自信及成就感。
第三章 情緒管控教的好,比成績更重要
孩子怒氣沖沖時,大人的NG語言及錯誤情緒教養
●NG1封鎖型:你怎麼可以亂生氣?再哭我就處罰你!
在孩子的世界裡,生氣就是生氣,沒有什麼「亂生氣!」應該要教孩子調節自己的脾氣,而不是完全不能發脾氣,這也是很多情緒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而我們卻經常做錯。當你要求一個正在生氣哭鬧的孩子「不准生氣」時,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做不到,有時反而還會累積能量,發出更大的怒氣。
有些父母會說:「可是當下狠狠的凶一頓,經常很有用,孩子就是太囂張了,不可以讓他予取予求。」凶一頓為何會有效?原因就在於:在上述孩子大腦當機的狀態下,用一個更強烈的刺激重建孩子的目標;當下或許可以有效壓制,但也有可能產生幾個更嚴重的問題。
●NG2不傾聽型:這有什麼好生氣的?不過是一點小事!
很多時候,大人認為的小事,是孩子的大事!當孩子哭鬧一兩次,父母還能理性溝通,但如果是習慣性哭鬧,再有耐心的父母都會受不了,這其實是每一個家庭都會遇到的狀況。
「失去耐心傾聽」我覺得不算嚴重,我常在第一現場觀察到最糟糕的狀況是「父母經常做了火上加油的教養!」例如:失去耐心後對著正在哭鬧的孩子說「這有什麼關係」「這樣也要哭」「你真的很愛哭耶」,這些沒有同理的話千萬不能在當下輕易說出口,因為孩子的心裡會覺得:「你看,你就是不懂我在氣什麼,你就是不懂我在哭什麼,所以我要哭得更大聲,才能讓你知道我覺得這件事有多重要。」
●NG3情緒勒索型你再給我生氣,我就不愛你了!
這類型的說法通常即是陷入一種情緒勒索,以親子間的親密關係當賭注,希望孩子可以達到期望行為,這不但不能改變孩子的情緒,反而會帶來許多壞處。例如:孩子在情緒來的當下,可能缺乏安全感,在聽到照顧者拿愛與親密當籌碼後,情緒反而變得更急、更進退兩難,因為孩子希望他的情緒有出口,同時,他的避風港也不會消失,但卻被逼著面對二擇一的窘境,這會造成心理發展過程中嚴重的矛盾與衝突。
●NG4翻舊帳型:你上次也不聽話,每次都愛生氣!
跟孩子講道理時,一定要記得就事論事,否則就會失去教養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