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不要讓人去做機器的工作:糾正教育技術的5大錯誤(簡體書)
滿額折

不要讓人去做機器的工作:糾正教育技術的5大錯誤(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  價:NT$ 168 元
優惠價: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幾乎將所有的學校和教室都聯繫在了一起。那麼,為什麼技術並沒有大規模地改善教育呢?作者們回顧了過去在教育中使用技術所做的努力,發現技術沒有對教育產生較大變革主要源於5個錯誤:
1. 關係的錯位:我們誤解了教師與技術的關係,技術被視為教師的替代品或者教學的輔助者。我們需要對教師與技術的關係進行概念性的重構。
2. 錯誤的應用:我們錯誤地將技術當作是消費的工具,而不是作為創造和生產的工具。我們需要轉變自身看待學生學習的理念。
3. 錯誤的期待:我們習慣性地用技術提升考試成績,技術經常被限制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而不是作為變革性的工具被用於為所有的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
4. 錯誤的假設:錯誤地把技術作為課程內容來教,而不是把技術作為數字素養來教,很少有人會關注將學校打造成培養數字素養的環境。
5. 錯誤的執行:教師專業發展的努力常常關注如何培養教師學會使用新的技術工具,而不是聚焦于學生的需求及技術如何作為一個整體來影響教育。

作者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於指出這些錯誤。相反,他們想要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提出了一系列應該且可能發生的變革,以期獲得更好的教育結果,而未必是為了更多地使用技術。

作者簡介

趙勇 趙勇,美國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教育學院國際在線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and Online Education)主席、理事,教育學院教育評估、政策與領導力系教授。他同時還是美國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米切爾健康與教育政策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Educational Policy)資深研究員。他致力於研究全球化和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迄今共發表學術文章100多篇,出版20多部著作,包括: 《迎頭趕上還是領跑全球: 全球化時代的美國教育》(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 American Educat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和《世界級的學習者: 培養具有創造力和企業精神的學生》(World Class Learners: Educating Cre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曾獲得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頒發的早期學術成果獎(Early Career Award),並被《技術與學習雜誌》(Tech & Learn Magazine)評為“2012年全球教育技術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人物”之一。近期著作《世界級的學習者: 培養具有創造力和企業精神的學生》已獲得“2013年度教育學教授協會圖書獎”(Society of Professors of Education Book Award (2013))、“教育出版商協會評委獎”(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Publishers' (AEP) Judges' Award)以及“2013年度教育領導力傑出成就獎”(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Award in Education Leadership (2013))等多個獎項。

名人/編輯推薦

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中,技術習慣上被看作是提高和改善現有實踐的工具,但正如一些先驅思想家,如約翰·杜威(John Dewey)所設想的,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可實現巨大教育變革的工具。這種變革不是針對技術,而是針對更有意義的所有孩子的教育。
本書旨在挑戰傳統的思維、實踐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本書旨在激發關於技術和教育的未來的新思考。因此,在批評過去的實踐和政策的同時,作者們也提供了許多不斷湧現的面向未來的、體現新的思維方式的實踐和案例。這本書可以幫助學校領導、決策者、教師和家長在數字時代重新描繪教育的藍圖。

引言

循環遺忘症(Cyclic Amnesia)很好地刻畫了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歷程。在過去100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太多次從希望到失望的循環過程: 從膠片到收音機,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電視機到計算機,從計算機到互聯網。每一次循環都讓人以興奮開始,卻以失望結束。但不知何故我們總能成功地忘記這些失敗。我們甚至從未停下來反思我們到底錯在哪裡,因為新的技術出現了,它帶來了更多的力量和希望。新技術是如此地引人注目以至於我們都沒有時間來反思。我們必須快速行動來挖掘新技術的潛力,否則將會錯過它的教育效益。因此,我們一直在重複地犯同樣的錯誤。我也患了這種循環遺忘症,但是想要改掉它,因此我寫了這本書。
我對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感到非常失望。儘管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而且教育部門對教育技術的投資極大,但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仍然非常有限。技術並沒有大規模地解決教育領域的許多重大問題。教育領域從來就沒有救世主。這是在經過30年的試圖通過技術促進學習的嘗試之後,得出的一個令人沮喪的領悟。
1985年,當我在中國的大學任教時,我曾嘗試用Apple II電腦來教授英語詞匯。我設想的是計算機程序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英語。然而,我的計劃並沒有解決多大的問題。除我之外,沒有其他人用。雖然我通過程序學到了很多英語單詞,但這些收穫並不是由於軟件的使用,而是來自於編程。
雖然我是一名業餘編程者,但當時有很多專業人士和企業都在設計語言學習的軟件和系統。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這一領域也應運而生,並出現了專業的組織機構、期刊和會議。學校購買了計算機,建造了語音實驗室。但是今天全世界的學生仍然在非常吃力地學習語言,且大部分人都是跟著教師進行學習的。
10年後的1995年,我開始在大學使用互聯網教授外語。廣為人知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以其強大的能力將世界各地的學生和教師聯繫起來,使他們能方便地獲取語言和文化資源,從而開創了語言學習的新革命。
同年,我在應聘教育技術助理教授時,面試官帕特裡克·狄克遜(Patrick Dickson)教授問了我一個問題:“既然互聯網在支持語言學習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如果10年後世界上大部分人仍不會兩種語言,你覺得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我給他的答案是:“動機。”
如今,世界上大多數人仍然只會一種語言,動機可能只是眾多原因之一。總的來說,學習外語的學生繼續以傳統的方式學習: 教師、教材和練習題。只有極少數學生通過互聯網與外國人在線交流,或者通過大量的報紙、書、電視節目、YouTube視頻來學習語言。因此,高中2年的西班牙語學習不足以讓學生具備語言運用的能力。
轉眼又一個10年過去了。2005年,我設計了一款在線遊戲來教世界各地的孩子學漢語。電腦遊戲很容易上癮,因此它們對學生而言應該很有吸引力。網絡社交遊戲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隨著網絡帶寬的增加,圖像質量的改進,以及無處不在的計算機,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 MMORPG)將大幅提升語言學習的效果。我當時就是這麼認為的,因此開發並推出了這種類型的遊戲。遊戲一度吸引了很多用戶。然而事實是,10年後,漢語的學習方式與20世紀60年代或者19世紀時的學習方式並無二致: 教師和教材。
2015年,我繼續努力開發和部署語言學習的技術解決方案,但是對技術的革命性效果不再像10年、20年乃至30年前那樣充滿熱情了,儘管那個時候的技術遠沒有現在這麼先進。
在嘗試利用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地感到失望。但不幸的是,同處失望旅途的並不只我一個。事實上,技術變革教育的失敗不單體現在語言學習領域,它在教育的各個領域都存在,如數學、社會學、科學和其他學科。這些領域都曾被寄予厚望,教育者為此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雖然其中湧現了一些成功的範例,但總的來說,技術並沒有大規模地改善教育。從整體來看,美國全國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及其他歷史評估的結果顯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學生的學業成績一直沒有顯著提升,並且學生成績的差距持續存在。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錯誤地估計了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的力量。毫無疑問,計算機在處理某些信息和執行某些任務方面要比紙張甚至人類強大得多。更為重要的是,技術越來越強大,而價格卻越來越便宜。在過去30年裡,數字技術日趨先進且無所不在。它幾乎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所有方面: 它取代了傳統行業中的工人,使整個工作生產線消失;它也催生了新的大型公司並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新崗位;它改變了我們生活、娛樂、旅行、工作、社交的方式。儘管網絡學校、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不斷湧現,且技術設備不斷被引進到課堂教學中,但技術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
這也不是因為我們在技術變革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夠。學校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購買設備。1995年,我們變革計劃的夢想是讓學生與計算機的比例(生機比)達到5∶1,這一夢想實現了。此後我們夢想讓學生與筆記本電腦的比率達到1∶1,這一夢想在許多學校也實現了。當前幾乎所有學校和教室都實現了聯網――漫長的發展歷程及巨額的投資實現了從一無所有到撥號連接、到ISDN、到電纜,再到光纖以及無線網絡的跨越式發展。計算機教室已經成為了所有學校的必需品。
為了培養教師和學校領導,我們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為了認證和重新認證教師資格,我們制定了新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為在職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項目,並在職前教師的教師教育項目中加入了教育技術課程。同時,我們還制定了研究生學位課程,並已提交給學校的技術領導者。過去30年來,我們成立了專業的組織、出版機構,舉辦了教育技術會議。
為了開發教育技術產品和服務,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企業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政府部門也為教育技術創新提供了經費支持。大量創新性產品被研發出來。在美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教育技術市場份額已增長到近100億美元,這足以購買大量的產品和服務。
然而,為什麼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變革性影響還是遠不及其在其他領域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怎麼做才能使技術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在本書中,我和我的合著者將嘗試分析個中原因,並提出使用技術的新方法,以更好地培養孩子。
我們回顧了過去在教育中使用技術所做的努力,發現技術沒有對教育產生較大變革主要源於5個錯誤。第一,我們誤解了教師與技術的關係。傳統上,技術被視為教師的替代品或者教學的輔助者,這直接決定了我們要研發產品、服務或工具來完全地代替教師或供給教師使用。一種更富成效的關係可能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也就是說,技術可以替代教師的某些功能但不是全部。與此同時,教師不需要將技術簡單地視為一個提高教學的工具。相反,他們應該將部分授課職責轉移給技術,轉而將精力投入在一些技術不能完成的事情上。這就需要我們對教師與技術的關係進行概念性的重構。
第二個錯誤是我們在學校中處理與學生相關的技術的方式。傳統的方式是通過技術來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吸收”信息,它主要用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已有的課程,而更有成效的方法是幫助學生利用技術來進行創造和成果產出。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自身看待學生學習的理念。
第三個錯誤源自我們對教育結果(Educational Outcomes)錯誤的期望與界定。隨著學校肩負提高學生學業成績(通常採用標準化測驗來進行測量)的壓力越來越大,在技術方面的投入歷來被看作是提高學生學業成績和考試分數的有效方式。因此,技術經常被限制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而不是作為變革性的工具被用於為所有的學生創造更好的教育。
第四個錯誤源於認為技術只能改善已有的課程教學這一錯誤假設,忽視了技術已經創造了一個需要新的技能和知識的新世界這一事實。換句話說,傳統的教育技術方法並沒有將數字能力或在數字時代生存所需的能力作為正當的教育結果。因此,很少有人會關注於將學校打造成培養數字素養的環境。
最後一個錯誤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的努力更多是由技術產品驅動的,而不是源于學生和教育變革的需求。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新的產品和服務的出現永不停歇。為幫助教師更好地使用技術,學校制定了許多專業發展計劃。這些計劃常常關注如何培養教師學會使用新的技術工具,而不是聚焦于學生的需求及技術如何作為一個整體來影響教育。
本書的前五章內容專門分章節介紹了我們所犯的五個錯誤。我們使用故事、案例、研究證據和質疑來闡明這些錯誤。但是,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局限於指出這些錯誤。相反,我們想要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這也是第六章的內容。
受電影《黑客帝國》(The Matrix)中特工史密斯(Agent Smith)的啟發,我們認為關於技術和教育的新的思維方式是“不要讓人去做機器的工作”。關於教育,我們應該深入思考哪些工作適合人去做,而哪些工作應該交給技術來完成,並在此基礎上重新定義人與機器的關係。我們沒有理由讓教師去做那些機器可以做得更好或更高效的事情,也沒有理由讓教師去做一些使用技術就可以完成的常規性、機械性和無聊的工作。畢竟,技術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擴展、延伸和/或代替人的某些功能。
只有當我們重新理解教育本身時,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才能被重新定義。因此在第六章,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應該且可能發生的變革,以期獲得更好的教育結果,而未必是為了更多地使用技術。技術讓“以學生為中心”和“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願景的實現變得必要且成為可能。在機器快速取代人類手工的時代,滿足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尊重其個體差異的個性化教育已成為培養他們社會生活能力的必需。技術使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此外,技術也使學生通過處理世界範圍內的各種真實問題參與真實學習成為可能。
總之,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中,技術習慣上被看作是提高和改善現有實踐的工具,但正如一些先驅思想家,如約翰·杜威(John Dewey)所設想的,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可實現巨大教育變革的工具。這種變革不是針對技術,而是針對更有意義的所有孩子的教育。或許我們最終可以擺脫在使用技術來改善教育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循環遺忘。
本書是對過去發生事情的回顧。它旨在挑戰傳統的思維、實踐和政策。更重要的是,本書旨在激發關於技術和教育的未來的新思考。因此,在批評過去的實踐和政策的同時,我們也提供了許多不斷湧現的面向未來的、體現新的思維方式的實踐和案例。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學校領導、決策者、教師和家長在數字時代重新描繪教育的藍圖。

目次

引言 / 1

第一章 技術和教師的關係錯位 /
生態系統,而不是層次結構:反思教師與技術的關係 /
學習生態系統中的技術與教師:它們各自的“生態位”是什麼? /
構建學習生態系統:它是怎樣的一個系統? /
參考文獻 /
第二章 錯誤的應用 /
第一種方式:技術作為消費工具 /
建構主義:在創造和生產中建構 /
維基百科:一個創造和生產的大眾項目 /
創造和製作的新流派:數字故事、推特、博客、視頻和機器人 /
作為創造者和製作者的多元化需求 /
參考文獻 /
第三章 錯誤的期望 /
技術能否提升考試分數?不要讓錯誤的問題指導我們的技術應用 /
提供更好的教育:教育技術的真正價值 /
參考文獻 /


第四章 錯誤的假設 /
錯誤的假設:將技術視作課程/教學 /
什麼是數字公民? /
通過使用數字技術來培養數字公民 /
參考文獻 /
第五章 錯誤的技術使用 /
兩個技術悖論 /
下午3點前模式對下午3點後模式:區別是什麼? /
技術應用的幾種路徑 /
結語 /
參考文獻 /
第六章 改變這一切 /
需要重塑教育 /
重塑教育內容:課程 /
重塑教育方式:教學法 /
重塑教師―機器的關係:結語 /
參考文獻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