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心境(簡體書)
滿額折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心境(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心境的力量是第一位的。”——安東尼•羅賓(世界潛能開發大師)
丘吉爾、喬布斯、胡雪岩、馬雲、李開複 全球各界都在修煉的成功秘訣
境界有多廣,心就有多穩,人生就擁有多少種可能

格局的放大鏡 大千世界,高手都在固守心境,你呢?
何權峰繼百萬作品《格局》後的又一力作:心境決定處境,心的格局決定人生的境界


當下人們最需要的修行就是修煉自己的心靈,從學習管理情緒,到培養良好心態;從關愛自身,到回饋社會;從認識自我,到超越自我,都是修煉心境的過程。因為心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作者通過心理學的角度,從各個維度入手,指出了人們如何通過保持積極良好的心境來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心境由心而生,行為是心境的反應,行為和注意力反過來影響心境,行為的改變,可以帶動心境的改變,心境的改變則影響能力的大小。心境的控制亦能決定一生的命運。如果你的情緒不好,那麼唯一使你變得快樂的辦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帶動你的心境。態度改變了,人就變了,事情也就變了。
如果企業家缺乏高遠廣闊的心境,企業就很難有長遠的發展,就很難成為一個卓越的組織。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認為,當企業上升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人才、管理、產品、技術的競爭,而是企業家本人境界高度的競爭。境界愈高,企業就能走得愈遠。因此企業家到最後拼的就是心境。

作者簡介

何權峰

臺灣的“拿破崙”,最貼近人性的心靈勵志作家。
醫師兼作家,1995年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改變了方向,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已出版四十多本心靈勵志書。
在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

名人/編輯推薦

•掌控心境,方能掌控人生。

•心境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態,化為上進的氣力,這才是成功的保證。

•作者何權峰是臺灣的“拿破崙”、被譽為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首部作品《格局》銷量良好,銷量過百萬冊,特別推出他的力作《心境》。

•本書提供了23個充滿哲學意義的小故事與12類人生難題,既有簡單扎實的理論支持,又有幽默生動的語言描述,文字和故事如涓涓溪流一般流入心底,給予心境最根本的力量。你的心境,真正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書中展示了全球各界名人的心境,比如:丘吉爾、胡雪岩、拉裡•佩奇、馬雲、李開複、董明珠等,他們的人生哲學將讓你感悟不一樣的心態: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先把人生變成一個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前言: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美好人生,不是期待永遠的風平浪靜,而是學會在風中飛翔,在雨中跳舞。

人心非常複雜多變,有時早上你心情很好,到了下午就變了。你可能早上對家人充滿愛意,晚上卻極度不滿。或許今天你享受到為人父母之樂,明天卻恨不得沒生這個孩子。或者某日,你可能因為伴侶管太多而生氣,但是隔天又因對方不管你而不開心。有時,莫名地鬱悶一整天,追其原因,竟只是旁人的一個眼神;有時,無端地開心一整天,也只是旁人說了一句貼心的話。
很多人會說自己或別人情緒不穩定、很情緒化,或不懂得控制情緒。實情是這個人不瞭解自己的心。你一定看過有人莫名其妙地為一件小事氣到臉色發青,或者看到有人沒來由地仇視某個人。到底內心發生了什麼事,可以強烈地影響到人的行為,甚至講出自己不想講的話,做出不想做的事?
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我會心情煩亂、愛發脾氣,為何我會如此不快樂?”每當聽到這樣的問題,我就會為發問者感到難過,這都是沒看到自己的心。
情緒,就是從外在世界進入內在世界,再從內心變身出來的產物。所以,要瞭解情緒,首先要學會向內去觀察自己的心。
不久前,我在課堂上放教學影片時,附近有位候選人的競選總部正好辦造勢活動,“拜託、拜託”的聲音加選舉口號不絕於耳。那天課程結束時,有人告訴我那些噪音給他造成莫大的干擾,有人感到煩躁,而有些人表示沒受到任何影響。所有學員聽到的聲音其實沒有兩樣,內心感受卻大不相同。
沒錯,因為心隨境轉。與外在的人、事、物互動時,如果產生負面的感受和情緒,我們往往認為是外在的那個人或事件引發的。殊不知,不滿與不快其實源自我們的內心。
某天你心情很好,走在路上,覺得景致美麗怡人;另一天你心情不好,走在同一條路上,卻毫無感覺。想想看,這美與不美,是外在的景致,還是來自你的內心?
你有時覺得自己很好,有時覺得自己還可以,有時覺得自己簡直糟透了。這變來變去的,是你的外表,還是你的心情?
有句話說得好:“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我們的心也是如此,不管是心情開朗或鬱悶,讓你覺得世界是光明或黑暗的,都是心境──當你的心隨情緒起舞時,它們就創造了你的處境。

目次

前言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一 所有情緒都會隨時間不停變化 003
二 一切情緒都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有關 007
三 情緒會隨著想法、認知而改變 011
四 情緒背後都有支持它的信念 015
五 情緒反應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 019


第一步 觀察我現在有什麼思想或情緒 027
第二步 把“我”跟“我的思想及情感”分開來看 030
第三步 直接體驗,全然接納 032

 

問題一 引發我產生這個情緒的原因是真的嗎? 039
問題二 這個情緒,是我自己選擇的嗎? 044
問題三 我要讓這情緒影響多久? 048
小鏈接 世界對你充滿惡意,是因為你沒有誠意 052


事實就是這樣 063
生命的真相是不圓滿 066
如實接受,然後隨遇而安 069
一切都是為了學習 072
信任上天的安排 075
堅持下去,相信希望 078
你有快樂的自主權 082
只有你可以令自己惱怒 086


雖不如意也快樂089
小鏈接:如何維繫長期親密關係092
多留意美好事物107
你關注什麼,就吸引什麼111
平靜的心靈114
放下完美,人生更美117
接受自己,接納別人121
讓別人做他們自己124
多愛自己一點128
這個人是我的鏡子132
陰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照亮它們135
誠實接受自己的情緒138
說出心中的感受141
只要回到愛,正面的情緒就會自動顯現145
觀看你的思想149
快樂,就不要想太多153
小鏈接:內向是滋生心理疾病的溫床156

憂慮的時候,列一張憂慮清單 173
憤怒的時候,先問三個問題 176
懷恨的時候,寫下這件事對你後來的幫助 179
挫折失望的時候,拉長時間看 182
放不下的時候,扛著背包走 185
感情失和的時候,把對方當陌生人 188
寂寞的時候,主動伸出友誼的手 191
煩亂的時候,緩慢規律地呼吸 194
患得患失的時候,學習無求無我 198
懊悔的時候,首先要“問對問題” 201
抱怨不滿的時候,去想想更慘的人 204
情緒低落的時候,轉移你的注意力 207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情緒的五個“特性”

一、所有情緒都會隨時間不停變化
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我們的心念隨時都在變化。比方早上你想去“買雞蛋”時,突然想到洗衣機裡的衣服還沒晾,於是又回去晾衣服,接著朋友打電話來約吃飯,於是你想著要穿什麼衣服,這時早已忘了“買雞蛋”。
一個想法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逗留片刻,就會消失不見。遇到塞車,你可能這樣想:“糟糕,快遲到了。”當這個想法進入你的意識後,又會有另一個想法進入:“真是急死人,前面的車怎麼開這麼慢。”“要是遲到,找什麼理由解釋?”想法是流動的,它總是來了又去。
前一刻的念頭這一刻已不見,昨天的問題今天已不是問題。回頭看幾天前的煩惱,你可能還會覺得好笑,再過幾天,你可能都忘記它的存在。所有的情緒,也都會隨著時間不停地變化,你很難保持快樂一整個月,也很難持續生氣一整年。
然而,為什麼苦痛在事後很久都不會消失?為什麼有時候,不愉快的感覺會一直持續下去?簡單來說,這些情緒不會消失,是因為我們對念頭緊抓不放。以前面塞車為例,你不斷去想它,情緒就不斷受它影響:“那傢伙是不是不會開車!”“為什麼就這麼倒黴?”結果,你越想越生氣,越想越沮喪。
有念頭並不是問題,若緊抓念頭、認同念頭,這才是問題。當我們為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會陷入一種自憐的情緒中,認為這個世界跟我們過不去。然而,如果我們能暫時跳開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情緒立刻有所改變。
試試這個實驗吧:暫時停止閱讀,去想一件你常擔心煩擾的事。想到了嗎?很好,現在你可以自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你“去想它”之前,這個問題何在呢?只因為你沒有去想,它就不存在。換句話說,即使你真的有煩擾的事,也不必一再去想,明白嗎?
我們可以從非洲草原瞪羚的行為中清楚看到,當豺狼開始追逐它們時,恐懼驅趕它們拼命地奔跑,一旦某只瞪羚被追上了,其他瞪羚馬上若無其事地開始吃草,仿佛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下回,當情緒激動的時候,想想那些動物,應該會很有幫助。深呼吸一口氣,聆聽遠處的鳥鳴,看著湛藍清澈的天空,天空浮著一朵孤獨的浮雲,緩緩飄過天際,那些不愉快的事,在這一刻不都隨風而逝了嗎?

認清“想法只是想法”
“為何你要反復思索?為什麼老是抓著那些讓自己變糟的想法?”當我問那些反復思索的人為何要這樣做時,答案很簡單:他們相信這麼做可以幫助自己克服痛苦與憂鬱。
人們以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然而,研究結果顯示恰巧相反。原因是,當你陷入困局時,情緒會低落,低落的心情就會引發負面的想法,因此看到的都只會是否定的、消極的。就像輪子陷於泥沼,越去踩油門,車輪就陷得越深。
那該怎麼辦?首先要認清“想法只是想法”。當你學會不去相信情緒低落時的想法後,才能脫離低潮;你學會不加理會,你的消沉感才會消失不見。


二、一切情緒都與自己過去的經驗有關
看著一棵大樹而沒有任何情緒,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看著一個朋友,一個傷害過你、欺騙過你的人,而不帶任何情緒,就很難做到了。比方說,你和朋友約好一起吃飯,而屆時她沒有出現。如果你瞭解這位朋友是個守時的人,你可能會開始擔心她的安危。但假使你等的是一位不太守時而又做事馬虎的朋友,你發火的機會可就大了。
我認識一位太太,她每回只要看到與她那有暴力傾向的前夫神似的男人,就會驚慌失措。
另有一位學生,他說:“每逢有人對我繃著臉,我的腦海中便立即飛掠過父親兇惡的臉孔。”所以他非常厭惡有人對他繃著臉。
每一個生命的經驗都會在我們心裡烙印下痕跡。一個曾被狗咬過的人,只要一看到狗走過來就會緊張害怕;一個孤獨或常被忽略的孩子,當被人忽略了,自然會感到沮喪。如果你在充滿責難、貶損、嘲笑的家庭中長大,那麼現在你很可能也成了同一種人——不是變得特別愛挑毛病,就是對別人的評論總是反應過度。
有位女孩從小就被兄長罵“豬頭”“白癡”“垃圾”這類的話,即使犯了點兒小錯,也常被批評得一無是處。多年下來,女孩漸漸變得對別人所說的話非常敏感,即使只是別人善意的批評,也能讓她陷入失落的穀底。
有句話說得好:“痛苦的記憶如同魔鬼沾,愉快的回憶好比不粘鍋!”人們心裡受傷或恐懼的經驗根紮得很深,尤其是早期的經歷,產生的影響最強。傷痛的記憶與情感存在於一套相互連結的神經網中,如同複雜的蜘蛛網,牽動一絲線,就足以撼動整個蛛網。往往只要一點小事,就會觸動人們傷心的回憶。
曾獲諾貝爾獎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Pavlov),最有名的是他對狗的研究。喂狗吃飯時,他會先搖鈴。到最後,一聽到鈴聲,狗就會開始“流口水”,即使它們並未看到食物。
我們的情緒反應就像巴甫洛夫的鈴聲一樣,記憶的“鈴聲”一旦響起——當有人瞄了你一眼或說了某個字眼時,當有人面無表情或沒回你電話時,或當你的老闆請你到他的辦公室時,或是你的伴侶以某種語調跟你說話——如果外在發生類似的事件,就會喚起你失控受挫的記憶。
許多人與伴侶爭吵時,衝突很快加劇並惡化,即是:觸動了過去的某個情境,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經常會對某些人或某些事感到不滿,甚至大冒無名火,其實我們是和“自己的過去過不去”,反之,別人對我們的反應也一樣,他們很可能也攜帶著許多過往的傷痛。
當你瞭解到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過去,你是否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去接納別人?是否能諒解別人所犯的錯誤?
當你瞭解自己也可能是過去的受害者,是否能較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挫折失意?能否讓自己不再被過去的傷痛左右?

別成了過往記憶的奴隸
要如何分辨影響情緒的事件,是現在發生的還是以前留下來的?
我們可借由靜觀來自我檢視。當我們不明所以地小題大做、反應過度,或某事讓痛苦持續很久,可以問問自己,你目前的感受,是否讓你想起以前曾在“何時”“何處”“與誰”有過類似的感覺。
有人對你發無名火時,多半也是曾在哪裡受到打擊或傷害。試著瞭解你厭惡的那個人,不管是自私、冷漠、無情……不管你厭惡的是什麼,請先瞭解他的成長背景、他的恐懼,慢慢地,你將發現:那些不懂得去愛的人,也是欠缺被別人愛的人。


三、情緒會隨著想法、認知而改變
有句禪語是這麼說的:“美女在情人眼中是愉悅,在和尚眼中是雜念,在蚊子眼中,則只不過是一頓饗宴罷了。”
這句話言簡意賅:事物在眼中的樣貌,會因為想法、認知而不同。比方下雪,對某些人而言,代表著冬天的樂趣,滑雪和堆雪人,是值得歡慶的。然而,對另一些人而言,下雪則代表災難,天氣酷寒,會讓汽車熄火,會打滑翻車,等等。
再比如,遇到蛇對許多人來說,會被認為是件倒黴的事,甚至被嚇得半死。可是對一個喜歡蛇或專門捕蛇的人來說,那可是件幸運的事。若是印度教的虔誠信徒,可能還會將蛇視為神的化身,下跪膜拜呢!
外在事件本身並不必然決定我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反而是我們如何詮釋事件,才是關鍵所在。
曾讀到一則案例。有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無法接受打擊,情緒低落。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得太糟了。心理醫生問他:“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你會怎麼樣?”
“我一定很氣,他怎麼可以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年輕人說。
“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問。
“哦——原來是個盲人。”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
“那你還會對他感到憤怒嗎?”心理醫生問。
“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我甚至有些同情他。”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沒錯,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選擇的解釋。”
世界就像一部默片,每個人各自寫下自己的旁白。
有人指責你,你覺得很生氣,那是你的想法,換個解釋:“他是在教導我,他很關心我,在乎我。”也許你會反過來感激那人,對嗎?
以前我開車出門,都會盡可能找離目的地最近的地方停車,為此還常在路上繞圈子,而讓我感到懊惱。後來我把“多走路”轉念為“多運動”,也就再沒停車的困擾。
人生際遇的好壞,並不取決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那些事,而取決於我們用什麼角度來看待。不快樂的情緒未必來自不快樂的事情。容易陷入情緒旋渦的人,並不一定要遭遇重大的創傷失落事件,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煩擾,都可能讓他跌入憂鬱的深淵,或持續處在不快樂的狀態中。
而不快樂的事情也未必會帶來不快樂的情緒。前陣子,陪伴一位朋友十五年的愛犬死了。他說,過去這幾個月來,它越來越受到痛苦的折磨,到最後幾天,它完全沒有進食,甚至站不起來。它的死讓我很不舍,但也覺得很高興──它再也不會受苦了。
你能區分其中的不同嗎?
每當有任何不愉快的情緒產生時,首先,意識到此刻你正被情緒控制,而不是事情讓你不愉快。也就是說,把不快樂的情緒和不快樂的事情分開看,而不是傻傻地把它們當成一回事。

此刻的想法,決定你此刻的心情
想像下面的情境:你正沿著一條街道走,你看到街道對面有一個認識的人,你微笑並且揮手,那個人沒有任何反應,就這樣走了。
這讓你有什麼感覺?
你心中出現了哪些想法?
也許你覺得事實很明顯,試著把這場景拿去問其他人,看看是否得到一堆不一樣的看法。
當你的想法不同,感覺是否不同?


四、情緒背後都有支持它的信念
我們常常聽到“往好了想”這句話。但實際上,人的念頭並不是那麼容易轉變的。不能輕易改變的原因,是有些念頭與情緒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受到情緒覆蓋的念頭深植在內心許久,我們就會從內心相信它是真實的,一個所謂的信念就此形成,像是“事情做不好,我是失敗者”“別人都吃定我”“我沒有人愛”等。很多思想之所以會落入一定形態,都是因為你被自己的信念捆綁,以致看不到更大的畫面。
人為什麼為小事感受到挫折?因為我們不把這些事情看作是小事,而把那個失誤的一球、一分、一件事,視為失敗者的證明。
人為什麼爭吵?因為雙方都堅持己見。為什麼堅持己見?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為什麼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我們對這些信念早已深信多年,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少質疑它們,甚至會不斷去證實這些信念所代表的行為和事件。
比方,你認為“我太胖才會沒有人愛”,那麼,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散發出這種不安全感。而當其他人遠離你時,遭到拒絕的感受又回過頭來證實你的想法。
假如認為“別人老是吃定我”,你很可能會先出現防禦性的舉動。而當其他人反擊時,你就會覺得先前的預測果然是對的。
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每當你產生情緒反應時,往往就在按照某種信念而產生行為。即使是與人爭論,也是基於這信念。
當然,越堅持自己的信念,越愈會跟人起衝突,就會變得沒有彈性,自我設限,甚至不可理喻。
賽斯說:“除非你知道你的信念,否則你不會瞭解你的情緒。”試著跟隨自己的情緒,你會找到其背後的信念。
以“事情做不好,我是失敗的人”為例,這個信念令你產生一種感覺,然後你接受了這個感覺。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這個信念,你就不會有這個感覺。
如果你能在這些情緒發生時,把它分解開來,知道哪一部分是信念,哪一部分是情緒的話,你就會比較容易釋懷,被情緒牽動的折磨也會大大減少。
然後,你要檢視自己的信念:“實際嗎?合理嗎?”
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你想要完成某件事,並不代表你一定能如願,或期望一定要被滿足不可,對嗎?
再從邏輯的角度來看,事情絕對不是——你得不到,你就會是一個無能的人;別人不愛你,就表示你是沒價值的人;你沒做好某事,就表示你是失敗的人。
面對其他的信念也一樣,你可以從更寬廣的角度來探究,想想看:“這個信念,對我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生命,有什麼影響?”答案可能是: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動不動就發怒或者經常跟人起衝突等,這些信念甚至讓我們無法愛人與被愛,也難以融入生活。
既然如此,你還要如此堅持嗎?

檢視你的信念
每當你經歷一個負面的情緒,先停下來,用一分鐘檢視支持這個情緒的信念,問自己:“我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是我的何種信念造成?是什麼讓我有這樣信念?”
接下來,不妨試試對這些信念提出質疑:“你的想法是唯一一種可能嗎?”“我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有理由每個人都要跟我想的一樣嗎?”
最後,問自己:“如果沒有這個信念,我的生命會如何?”一旦你能放下,負面情緒也隨之消逝。


五、情緒反應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們常形容夕陽很美,你是否曾想過那個美來自哪裡?是來自夕陽,還是來自你的心裡?因為許多人也看到同樣的夕陽,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這美是來自內心,對嗎?
同樣的夕陽,你今天覺得很美,但隔天很可能就變了,因為你變得不同。如果變得悲傷,那你看到的夕陽也將是悲傷的,你看見的其實是自己的心。因為就在同一刻,同一個夕陽也有人被它的美感動,因為他們擁有不同的心境。就像獨處的時候,有人覺得寂寞,有人自得其樂。聽同一首歌,當你以不同的心情去聽,感受完全不同。
有個作家講過一件讓人很有感觸的事。有一次,他走在鄉間,忽然下起大雨,他狼狽地跑到一間農場的屋簷下避雨,並跟這間農場的農夫搭訕:“真是糟糕的天氣!”這個農夫一邊愜意地抽著煙,一邊望著遠處朦朧的田野,說:“哪裡有壞天氣,每一天都是好天氣!”
有時候,外面下著雨,心卻是愉悅的;有時候,外面豔陽天,心卻充滿陰鬱不快。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從內心投射出來的。一位民宿主人在牆上寫道:“只要你心情美好,就能在這裡看到最美好的風景。”這個老闆無疑對心靈有著很深刻的瞭解。
當你剛考完試、工作完成或是正要去度假,在那個時候,是不是放眼看去,一切都是美好的?星空是燦爛的,音樂是優美的,微風是舒服的,連路上的小孩也變可愛了……外境其實一點也沒變,變的是你。如果沒有度假的心情,無論去到哪裡,都無法享受玩樂。
你對生活不滿,可曾想過你不滿的是生活還是你自己?因為就在你的周圍,也有人活得很美好。
這個世界是心的畫布,當你以歡喜創作,就看到歡喜的畫面;以陰鬱調色,得到的是悲傷的作品。生活的現況,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狀況。如果內心平和善良,我們也會感受到外在環境及人物友善。如果我們充滿煩躁、怨恨,周遭也不斷會出現讓人厭惡不滿的事物。你怎麼看這世界,它就是你想的那樣。
很多人一味想改變外在環境,那是搞錯了。境由心生,是你的心境決定你的處境。你可以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一個工作換成另一個工作,一個伴侶換成另一個伴侶,但是,問題還是一樣的——你無法逃離你自己。你如何能逃得開自己?不管你到哪裡,你都會帶著自己。
套句《聖經》上的話:“由所結的果子可以認出它們來。”從情緒反應可以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團糟的生活是由一團亂的人所創造出來的。

你的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當情緒起伏時,我們首先要瞭解的是,心是如何運作的。在不同的狀況裡,你內心的感覺是不同的。現在,就從觀察你的內心開始。
為某事煩躁時,觀察內心:“此刻,是這件事在煩我,還是我的心太煩躁?”
對某人不滿時,觀察內心:“此刻,是那個人不好,還是我的心情不好?”
感覺到忙亂時,觀察內心:“此刻,是我的心在忙亂,還是這世界忙亂?”
比瞭解世界更重要的,是瞭解人心。比改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