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後勁王建民(一般版)
滿額折

後勁王建民(一般版)

定  價:NT$ 480 元
優惠價:9043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你相信的人相信你,你就會有力量。

一張三十五歲的人生樂透彩……
原來真的會中獎!

建民媽說:「花開得再好,也是要凋謝,人到了高點總是要下來……」
建民說:「站上去一天就好。」

失速的伸卡球,失去了宰制球場的勁道。
當全世界都認為,他再也回不到顛峰,
只有他自己相信,「我依然可以奮力再起。」

其實一切都還在自己身上,
初衷和本心都還在不起眼的地方等待,只是需要被提醒,
一旦重新發現,那股後勁就會回來,
這一刻,就是人生的轉折點。

2006、2007兩個球季,他在MLB連獲十九勝,成為台灣之光。
2008年,他跑壘受傷,開始漫長的復健。
2015年,他甚至淪落至獨立聯盟,幾近無球可打,卻仍不放棄理想。
2016年,他從谷底再起,重登大聯盟投手丘……

加拿大籍台裔導演費時四年,橫跨21個城市實地拍攝,
紀錄片《後勁:王建民》背後的真實故事,收錄珍貴畫面百餘張,
刻畫旅美球星王建民最深刻、真摯的心情和奮鬥過程,
獻給所有不願輕易放棄希望、在外漂搏的遊子!

王建民是台灣第二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也是第一位在季後賽出賽的台灣投手,先後效力於紐約洋基、華盛頓國民、堪薩斯皇家等隊,為目前台灣投手在大聯盟中累計勝投最高者,也是台灣運動史上第一位年薪破億的運動員。2006、2007連續兩個球季為洋基拿下十九勝,2007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其所締造的台灣之光傳奇迄今仍無人可超越。
2008球季中因跑壘受傷,王建民開始漫長的復健旅程,儘管奔波在全美各地,在大聯盟、小聯盟、獨立聯盟之間起伏,王建民仍不放棄對棒球的熱愛,努力要找回伸卡球和人生的「後勁」。
本書由導演陳惟揚導演述說這位台灣之光如何在褪下巨星光環後,仍然不願放棄,堅持找回熱愛棒球的初衷,貼身記錄他歷經小聯盟、獨立聯盟又重返大聯盟這段鮮為人知的歷程,旁及眾多美國職棒教練、復健師、父母、球迷與王建民交會的第一手記錄:
●走出負傷谷底,在佛州棒球農場苦練的艱辛。
●如何克服萬難重返大聯盟,和全家人在洋基球場團聚的珍貴時刻。
●見證在美國這段艱辛奮鬥、永不放棄並找回人生意義的感人故事。
「當你相信的人相信你,你就會有力量。」建仔的奮鬥少不了親友、師長的支持,因此書中也收錄了建仔洋基恩師康納的最後身影、洋基總經理凱許曼、旅美好手郭泓志、經紀人張嘉元等人的側寫,以及王建民與家人平日的互動。正如王建民在紐約亞美國際影展映後時所說的,希望他個人的奮鬥歷程能和更多人分享,「讓小朋友或是在異鄉、在外地打拚的朋友,不要太快、太輕易地放棄,要繼續為理想去拚。」
王建民自序
高英傑╳曾文誠╳膝關節 聯手感人推薦

各界讚譽
★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洛杉磯亞太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國際紀錄片
★溫哥華亞洲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長片
★ 一個頂尖運動員以韌性對抗逆境,不放棄逐夢……太動人了!/《洛杉磯時報》影評人凱文.庫斯特(Kevin Crust)
★ 這是一個關於決心與勇氣的故事,每個棒球迷都不容錯過。/ 紐約資深影評人 傑佛瑞.里昂斯(Jeffrey Lyons)
★ 這是一部對這位台灣體壇先驅有著深情與忠誠刻劃的電影。/《國際電影雜誌》影評 David Noh
★ 王建民是溫和的巨人……他的個性從來沒有變過。/MLB洋基隊總經理凱許曼(Brian Cashman)

作者簡介

陳惟揚 Frank W. Chen/作者
加拿大籍台裔導演,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建築研究所、多倫多大學畢業,目前定居紐約,為美國WYC影視(WYC Motions)負責人。過去經歷跨足建築設計、電影美術與音樂製作,曾在著名建築事務所FXFOWLE, Bernard Tschumi Architects 與荷蘭鹿特丹的 MVRDV 工作。設計作品曾於2009年波士頓建築協會(Boston Society of Architects) 獲獎。 首部導演作品《後勁:王建民》於洛杉磯亞太影展、溫哥華亞洲電影節獲獎,並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周汶昊 Wen-hao Winston Chou/作者
這個名字的唸法是「問號」,於是問號成了他的綽號。他喜歡問問題,也熱衷於找答案。在廣告界寫了十年的行銷案和文案之後,轉隊到美國唸運動管理,繼續在運動界書寫比賽和球員。現在是聯合新聞網運動專欄作家,譯有《團隊,從傳球開始》及《禪師的籃框》,著有《柯瑞平凡中的不一樣》,擁有一個摯愛的知音和兩顆照映彼此的星。

名人/編輯推薦

一顆擇善固執的心高英傑(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教授)
二○○○年,建民以台北體院的學生身分到美國投球,開始一段新的棒球生涯。旅美前, 建民在台灣的各項比賽中,無論是青棒或成棒,都有傑出的表現,更是國家隊的常客,因此獲得美國洋基隊的賞識並順利簽約,從此正式展開他在美國職棒奮鬥的旅程。
在台北體院就讀時,他的個性很隨和,與隊友相處融洽,但在溫和外表下,卻有著一顆擇善固執的心,他追求進步的渴望非常強烈,時常苦練自己的投球技能。在當時,他的投球水準已超越同輩,追求卓越的企圖心也少有人能比,因此也成就了旅美的職棒夢。
旅美期間,雖然平常少有聯絡,但當他回國時,若有機會相聚,就會聊起他在國外奮鬥的過程。建民鮮少訴苦,他總是知道自己堅持的道路是什麼;即使碰到受傷、手術的挫折,在交談時,總是感受到他積極與樂觀的態度,我想這也是他能度過考驗的最大原因。
之前在大聯盟賽事轉播,看到建民的投球威力,見他壓制大聯盟的打擊好手,連續兩年拿到十九勝的勝投王,創下亞洲紀錄,實在與有榮焉!但我知道建民對自己的期待不僅止於此, 獎項與紀錄固然是職業球員的榮譽,當紀錄成為歷史中的一個數字,建民作為一個頂尖選手, 除了不斷精進,他也認知到在球場外,行有餘力更應該發揮公眾人物的正面影響力,幫助台灣的棒球運動更加美好。
台灣人一提起棒球,自然想到「王建民」,他對棒球的影響力不僅止於球場,更應該是台灣棒球文化的故事之一。作為老師的我,他的資質與成就、表現,已經遠超乎當年對大家對他的期許,我很高興如今建民的故事能成為一部紀錄片的主題,更期待、鼓勵所有熱愛台灣棒球的有志之士,能一同努力,揮灑出更為廣闊的棒球天地。

【推薦序二】後勁,是句點也是起點 / 曾文誠(資深球評)
「用瓶子去接閃電。」家隊的副總經理曾經很直白地這樣形容王建民重回大聯盟的機會的幾乎是零。
但我真的見證到「瓶子接閃電」奇蹟。
那是二○一六年,我和轉播搭擋常富寧去看大聯盟春訓,接著按事前的計劃想去看幾場例行戰,其中選了中部的皇家隊開幕戰,因為他們是前一年冠軍隊,想必很有看頭。
但出乎我們事先預料之外的是,最有看頭竟是王建民。
在前往堪薩斯市之前,我們在響尾蛇主場看他們迎戰皇家隊,那是熱身賽的最後一場,王建民仍在皇家隊的名單之中,而且場比賽他還有上場。當時我就坐在本壘後方,看那熟悉的投球動作,盯著螢幕上的數字「92」、「93」。
「不錯喔!」和身邊的常富寧說,沒想到突然間打者把球擊出,就直直朝王建民而去,當場擊中他,我大叫出聲,心想「不會吧?在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試煉後,老天還來這麼一手?」所幸王建民很快站起來,我們也大大鬆了口氣。
王建民完成那場任務後,雖然總教練仍不鬆口,但我們知道王建民列入二十五人名單中沒有問題。只要瓶子緊握不鬆手,就有機會接住閃電!
那天皇家隊的開幕典禮很難忘,在皇家主場著名的超大螢幕上,當現場介紹王建民時,主場的觀眾給予熱烈掌聲,我不知王建民心裡有什麼感覺,但我真的是激動莫名,我知道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後來在看台上遇見王建民的經紀人張嘉元,原來要重回大聯盟不但不容易,根本是超乎想像的難。他提到二○一五年王建民獲得勇士隊春訓邀請,但接著在小聯盟表現不甚理想而被釋出。那時對王建民而言,是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該往何處去, 某天嘉元打給建仔,說有球可以打,雖是有隊伍可去,但嘉元 不確定建仔會不會答應,因為要準備要去的是一支獨立聯盟球隊,以王建民過去的顯赫資歷,就算不挑球隊,至少也會希望是屬於大聯盟體系的,但如今卻要委身於獨立聯盟,他不確定王建民會不會點頭,沒想到建仔聽完之後就回:「我要去!」這讓嘉元很感動,證明王建民不放棄一直再重回大聯盟的可能。
後續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嘉元講得有點輕描淡寫,但我聽得出來他口氣有點激動, 畢竟這一路以來是他一直陪著建民,但我沒想到的竟還有另一個人也陪著建民重回大聯盟,那就是《後勁:王建民》這部紀錄片的導演陳惟揚,真的感謝有他的努力,我們才能見證王建民這一路以來的堅持,還有他超乎常人的辛苦,即便這種辛苦付出,畫面無法呈現出百分之百,但它還是具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這部電影和這本書講的是王建民再起的故事,導演說後勁是句點也是起點,說得真好,值得送給每一個人。

【推薦序三】他真的接到了閃電 / 膝關節(資深影評人、球迷)
「用瓶子去接閃電」是什麼意思?看過這本書,你得翻到很後面才知道,這句話在老美世界裡指的是什麼?大致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機率微乎其微。王建民傷後能不能成功復出? 這是很多球迷當年都在問的問題。
王建民在傷痛之後,如何復健、做足所有準備?也許我們看到的都很表象,如果你是王建民的球迷,曾經在那幾年內受到他的比賽鼓舞的人,你不可能忘記王建民帶給台灣人們的信心與喜悅。但,那都是風光的偉大史詩成就。在那之後,鮮少人討論這道不討喜的寂寞旅程,也就是,王建民到底傷後如何走到最後還能重返大聯盟,甚至投出接近全盛時期的球威尾勁?他是花了多少努力才走到這哩路?
紀錄片《後勁:王建民》可以說是用相對短的篇幅帶領大家迅速了解,因為我們真的很難想像王建民到底如何熬過那些傷痛歲月,怎麼面對身體條件下降等各種不利因素。電影用珍貴的畫面讓我們感同身受,特別是當王建民復健苦訓後,終於能投出球速,那份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但就算開心,真正重返大聯盟的舞台,才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最後,王建民真的用了瓶子去接閃電,他在二○一六年躍上皇家隊之後,帶給我們這些老球迷無限感動淚水。他用了數不盡的日子去尋找希望,光是這一點就足夠當成偉大的勵志電影了。
紀錄片裡沒說的,有太多細節。全在這本書裡,這是作為球迷們該讀的「英雄旅程」,王建民始終沒有放棄,從大聯盟一路下放到獨立聯盟,重新找回定位與身手,再上一次投手丘, 挑戰自己能投出昔日威風球路。這基本上是在電影才出現的煽情情節,我們只是不太相信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受過這麼多傷痛還能面對苦難,告訴自己還有希望,再拚一次,哪怕只是站上去一天就好。
這種希望背後有多少難熬與寂寞,這些都不是外人能理解的壓力。要感謝導演Frank居然花了這麼長的時間奮戰,他對電影或是紀錄片都是門外漢,但卻能如此一步一腳印,用熱情戰勝一切,紀錄片甚至還入圍了金馬獎。可以說,王建民的投球奇蹟,可能也衍生、套用到了他身邊的人們。
想到王建民,球迷們都永遠記得伸卡球,這門近乎直球的品種,擺明要跟打者對決,沒有花俏的變化球吸引打者,王建民的率真、樸質性格,完全發揮在這門球路上,書裡提到王建民是如何跟他當年投手教練練成這套未來他怎麼想都想不到的武器,有非常多細節與心裡話,都在書裡一五一十地記載。
對我來說,能夠看見球員背後這麼多故事,這本書帶給大家的,已經不只是投手日記了, 而是不可思議的真實心靈雞湯,除了記載王建民在美國整個詳細心路歷程,最後還有大家鮮少知道的他如何與家人互動的細節,全書有很多動人篇幅,王建民用了這麼多年證明自己──他真的接到了閃電。

 

【序言】謝謝大家,讓我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不孤單 / 王建民
二○一四年Frank(陳惟揚)第一次跟我說要拍這個紀錄片時,我並沒有答應,因為那時候的我只想要專心打球。後來經紀人Alan 又跟我提了幾次,我就想:「我並不是個偉人,應該不需要拍甚麼紀錄片來紀錄我吧?」

二○○九年肩膀開刀之後,我離開了待了十年的洋基系統,二○一三年起,更展開了每年、甚至每個季中都要換球隊並適應新環境的日子。我的目標一直都沒變,就是相信自己還可以再上去大聯盟。

這樣常換環境的生活有它一定的挑戰,但是那時候的我也發現到了不同的投球樂趣,學習不同的球路、配球的方式,跟不同的教練和隊友一起鑽研球技。畢竟肩膀開過這麼大的刀,能回來的人也不多,我開始更珍惜可以投球的每一天。

二○一四年球季後再次跟Alan 討論, 慢慢覺得拍這樣的一個片子,或許能把我這十幾年來在美國的經歷跟所學記錄下來。不管之後還有沒有上去大聯盟,這部片也許可以帶給很多人不同的啟發,給下一代球員一些鼓勵,Alan 也說可以給我的孩子們看到爸爸努力的過程,所以我才答應了拍攝紀錄片的邀請。剛開始拍的時候當然會有點不習慣,離開了球場,仍然有攝影機跟著,有時候還會被約到特定的地點拍攝。但是看到他們那麼努力拍攝,我也在努力想重回大聯盟,那想說,就一起努力吧!

後來看到剪好的影片,並於洛杉磯亞太影展第一次正式坐在電影院的觀眾席觀賞大螢幕, 才明白原來紀錄片記錄了好多我都已經忘記的事情,還有好多值得回憶的畫面,看見好多這一路走來陪著我一起成長的朋友、球迷、教練和防護員,還有最重要的,一路支持我鼓勵我的家人。

而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了更多紀錄片拍攝背後的故事,以及身邊的人對我的期待與情感, 真的讓我非常感動。在這裡我要謝謝紀錄片團隊的用心,Frank 跟汶昊在寫作上面的努力, 我要謝謝我的父母、老婆、兩個兒子、嘉元還有參與拍攝的每一個人,賦予這部作品更深層的意義。

最後要謝謝一路以來支持我的球迷朋友,帶著你們的祝福,讓我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不孤單。希望你們會喜歡這部電影,也會喜歡這本更深入介紹這部電影的書!

二○一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前言】交會:我和建民共度的旅程
要說王建民的故事,太難。因為他對台灣人來說太過熟悉,這個名字已經牽動太多人的記憶。在他之前,美國大聯盟是少數人的生冷名詞;在他之後,投一休四是很多人的生活動詞。
當時很多人每四天就要清晨爬起來看美國職棒,大家有的要上班,有的要上課,該怎麼辦?為了在第一時間看到「建仔」,每個人都會找出各自的辦法。當原本不知棒球為何物的阿嬤,都能輕鬆喊出他的名字時,王建民已深深銘刻進台灣人的日常。他的表現聯結了情緒、情結和情境,從此獨特而無法取代。他的名字是情感的引子,引著你的思路回溯,重現一個消逝的美好時代。
對很多人來說,王建民的故事是過去式:已經逝去的美好,以及不會再重來的輝煌。我卻覺得他的故事是進行式,因為──建民讓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段和他有關的故事,深藏在記憶中,隨著各自的人生旅程,不斷交錯卻又繼續前行。
我和建民的旅程,是從二○○五年的夏天開始交錯,在還沒拆除的老洋基球場,當時我是首度來到紐約的旅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王建民,那時他尚未締造驚人的勝投佳績,但卻是大家寄予厚望的新星。我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在世界的中心投球,很遠的距離,形象卻很巨大。在那投手丘上,眾人為他歡呼,鼓掌,瘋狂。
二○一三年的夏天,我又再度見到他,在一個沒有太多人知道的賓州小鎮,那時他正努力重回大聯盟投手丘。身型高大的他,開著一台租來的小車赴約。在這個小小的角落,我們面對面地吃飯聊天,很近的距離,他的形象變小了,但給我的感覺卻更深了。
飯後,他很勉強地把一百九十三公分的自己塞回那台小車裡。當他離去的車尾燈沒入了暗夜,我印象中的這兩個王建民,也開始在我心中彼此對話著。他從世界的中心,來到了宇宙的角落,這高低位移的落差,產出了說故事的動能。那是我拍片的初衷,也是我第一部紀錄片電影的起點。
為了拍這部紀錄片,四年來,我和製片團隊走過了北美及台灣共二十一個大城小鎮,在不同的旅館度過一百零一個夜晚,旅行的距離超過二十一萬英哩,足以繞地球七圈半。這段旅程雖長,但比起建民為了棒球走過的路,還差得很遠。
跟著建民,我開始了這段未知的旅程,過程中我遇見了一個又一個原本陌生的人物,無論是建民的家人、朋友、教練或球迷,這些人對我訴說著他們心中和眼裡的建民。因為有了他們說出的點滴和細節,我才得以重現建民這趟重返大聯盟的傳奇旅程。如果不是建民,我不會和這些人的生命交會,而隨著我更深入建民的世界,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更找到了從未想過要去實現的夢。
跟著我說的故事,你也會發現王建民的旅程,原來依舊和你的人生緊緊相繫。

 

 

目次

推薦序| 一顆擇善固執的心 /高英傑
推薦序| 後勁,是句點也是起點 /曾文誠
推薦序| 他真的接到了閃電 /膝關節
序 言| 謝謝大家,讓我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不孤單 /王建民
前 言| 交會:我和建民共度的旅程

楔 子 | 我接到的第一顆伸卡球
Strike 1 終點在即?
跟著建民展開公路之旅
迎接職棒生涯新低點
懸崖邊的獨立聯盟
背水一戰
野茂英雄:「隨時都要做好準備。」

Strike 2 傷是一種糾纏之後的日常
跑完那一圈,開始受傷與復健的無限迴圈
凱許曼:「他是溫和的巨人。」
洋基隊失去了「王」牌
從傷勢中掙扎起身
最痛的時候,最真
是中點,還是終點?
激怒也是一種力量
Keep Walking
鏡子裡的建民
把每一顆球,當作人生的最後一顆球

Strike 3 一步之遙
從塔科瑪到西雅圖的距離
終點前的衝刺
他鄉遇故知
對角線的牽掛,太太的全心付出與支持
「建仔」與「台灣之光」
即使光環不再

Strike 4 重拾力量的源頭
王媽媽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
遊子繼續前進的力量
佛州棒球農場:「走出慣性,接受改變。」
走訪大聯盟生涯的起跳點
當你相信的人相信你,你就會有力量
一旦重新發現,那股後勁就會回來
衝球速,為生涯一搏豁出去

Strike 5 站上去一天就好
驚奇小鎮,用瓶子接住閃電?
一張三十五歲的人生樂透彩
講到建民,一下子就回溫
從陌生到熟悉
最後一里路
感動與期待
重返大聯盟投手丘的瞬間

Strike 6 回 家
伸卡球的原點
人如其球……太直,太真
後勁,其實來自於真心的初衷
重返洋基球場
「爸爸之前上班的地方」
棒球如人生──隨時可以離開,但又走不掉
家與棒球之間的通勤
人的一生,就像是水面上的棒球
經常住在iPhone裡的爸爸
旅行最棒的那一刻,就是回家
王建民:「孩子,希望你們了解爸爸對棒球的熱愛。」

【人物側寫】
張嘉元|凱許曼|郭泓志|徐加恩|比利.康納

【心情側寫】
從陌生到熟悉的奧蘭多|不起眼的輝煌|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旅行的意義

後記
致謝

書摘/試閱

【楔子】我接到的第一顆伸卡球
「我媽跟我說你很有名!」
「以前啦,現在沒有了。」
一個曾經那麼有名的大聯盟投手,突然在自己家附近被兒子的同學問了這個問題。建民笑著回答的時候,聽來輕鬆,看來莞爾,但他的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這是我最好奇的地方。建民如何面對過去的名氣?如何看待回不去的生涯巔峰?未來又該如何繼續走下去?他的內心,正是我拍這部紀錄片的起點。
那時是二○一五年,紀錄片已經開拍了快一年,我們到建民位於奧蘭多的家拜訪他,帶著攝影機,一起去附近的公園傳接球。當夕陽西下,正準備要收了的時候,一群小孩突然走了過來,一開始也不知道他們要幹嘛,想說既然手邊有攝影機,那就拍吧!當下我也聽不清楚他們在講什麼,直到回來看帶子,才發現這段對話。
無心的一段畫面,竟讓我有了說故事的引子。這就是紀錄片的本質:真實,難以預測,但一切像是註定好了的。
那一天是我們第一次傳接球,雖然我從小愛打棒球,但完全是素人的身手,也從來沒有接過職業球員的球,更別說大聯盟等級了。十多年前搬到紐約之後,更已經很久沒丟球了,所以我暴投了很多次,這讓我很是懊惱,居然要讓建民不斷幫我跑去撿球。建民也不在意,還是繼續跟我傳接球。結果我就做了一件更大膽的事,我對著他喊:
「建民,來一顆伸卡吧!」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伸卡球朝我飛過來,球真的是清清楚楚從我的右邊飛到左邊,速度之快,後勁之強,讓我嚇了一跳,更沒想到我居然還接得到。球接進手套時的那個聲音和重量,讓我的心跳得好快。吐了口氣之後,我問他用了幾成力?他說:「三到五成吧!」
那顆會跑的伸卡球,曾經用它十成的尾勁,催折過一根根的球棒,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滾地球,送走一位又一位的打擊手……伸卡,不只讓建民站上洋基的王牌先發,更讓台灣陷入空前的瘋狂。將近十年過去,卻在奧蘭多的一個小公園裡,被一個紀錄片導演接到了它。只差建民一歲的我,像個小孩子一樣興奮不已。但當我把球從手套拿出來的時候,不禁想著:
「這顆伸卡球,是否可以找回它曾經的尾勁,重回大聯盟?」
那時,儘管我這麼期待著,事實上,更多人卻是抱著懷疑……

後勁,是句點也是起點
Sinker,台灣人稱它是「沉球」──這是意譯,「伸卡球」則是音譯。在王建民之前,台灣一般大眾知道沉球或伸卡球的不很多。在王建民之後,伸卡球和滾地球之間的因果關係,成為台灣球迷的普通常識。
Late life,就是我們常說的「尾勁」、「後勁」,這是美國球探報告中常見的術語,意指球在進入本壘前因為急速旋轉而產生的位移。
無論投手投出的是直球還是變化球,在打者決定揮棒前的最後一刻,球若能產生劇烈的位移,就是投打對決的制勝關鍵。伸卡球與滾地球的因果關係能不能出現,就取決於這最後一刻的位移。
一顆伸卡球的一生,起點在投手的出手點,若是沒有尾勁,它的終點將是打者球棒的甜蜜點。一顆伸卡球,要有尾勁,才能完美作結。
人生也是一樣。無論是投手還是一般人,專注投好一顆球或做好一件事,努力去達成預設的目標,創造絢爛成績,但某一天都會走向某一個終點。 做為一個投手,王建民的生涯終點在即,他該如何面對與前行?
建民大聯盟生涯得以起飛,靠的是一顆能急速下沉的伸卡球,聽來矛盾,但也因為伸卡球掉不下來,讓他從王牌投手的頂峰掉了下來。這顆曾經掉不下來的伸卡球,因為沒有尾勁而沒有足夠的位移,難以克敵。在沒有尾勁之後,除了投出的球高起來之外,無論是棒球生涯還是人生,彷彿全都掉下來了。
從投手丘到本壘板,這短短六十呎的旅程會發生的變化太多了。從獨立聯盟到大聯盟,從先發到中繼,這四年來,王建民在不同的城市間穿梭,這趟的旅程是在找生涯的最後一個亮點。當他找回了伸卡球的尾勁,也展現出了他人生的後勁。所謂終點,原來只是帶出下一段旅程的起點。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因為不得不的原因而離開現有舞台,往另一個目標前進,原因可能是年紀、可能是際遇,也可能是命運。到時候,我們的後勁會在哪裡,又該如何展現?
《後勁:王建民》(Late Life: The Chien-Ming Wang Story)這部紀錄片想給的答案,就在這裡。片中所說的每一件事都和棒球有關,但一切又並不只是棒球而已。棒球與人生的對映與牽繫,透過建民的旅程而有了意義。在這本側記當中,選擇了幾個建民棒球旅程上曾停駐過的幾個大城小鎮,記錄著許多電影中無法完整呈現的故事和細節,而在這些城市中發生的故事、遇見的朋友和留下的感覺,逐漸形成了一幅地圖。當閱讀著這些城市和故事之際,或許也能讓你按圖索驥,找回人生這趟旅行最初的意義。


【內文試閱】
Strike 1 終點在即
從我開始拍片之初,就聽到很多人在說,一切馬上就要結束了。
那時是二○一四年八月,我第一次拿起攝影機跟拍王建民。開著車,我來到亞特蘭大附近的格溫列特(Gwinnett)勇士3A的主場,當時的建民還穿著芝加哥白襪的球衣,距離他最後一次在大聯盟出賽已經是一年之前的事了,而他在二○○六到二○○七年連續兩季為洋基拿下全大聯盟最多十九勝的耀眼,更是遙不可及的記憶。
自從二○○八年在休士頓跑壘意外之後,一連串的連鎖效應讓建民從棒球世界的頂點一路往下滑,腳傷復健不佳造成下盤力量不夠,更讓他在二○○九年開季不斷地被打爆,防禦率一度破表超過三十,後來更引起罕見的嚴重肩傷,經過一場大手術之後離開洋基,即使兩年後在國民隊成功復出也已不復當年,漸漸地,建民連大聯盟也上不去了。
接下來的幾年,建民開始在各隊之間輾轉,一路換過洋基、藍鳥、紅人和白襪等3A球隊,其中只短暫地在藍鳥升上大聯盟,建民也因此常常自己開著車在全美各大城市之間移動。美國的公路對建民來說並不陌生,從二○○○年在洋基小聯盟,就是坐著球隊巴士到處出賽。只是成為大聯盟王牌投手之後,都是坐著球隊專機移動,而今重又回到公路之上,再度必須一個人開著車旅行,那種落差的力道之重,可想而知。
走在公路上,總是往下一個目的地開,前面的路像是沒有盡頭,這樣的感覺,和建民那時的大聯盟之路恰好相反:下一站在哪裡還不知道,但終點站卻似乎近在咫尺。

迎接職棒生涯新低點
二○一四年球季後半段,建民待在隸屬芝加哥白襪底下的夏洛特騎士,又沒有獲得升上大聯盟的機會,而在球季後和亞特蘭大勇士簽下小聯盟格溫列特鱸魚的合約,算來勇士3A已經是建民兩年來的第六支球隊了。本以為一直升不上大聯盟的困境已經算是跌到谷底,沒想到一切繼續往下沉¬……
二○一五年球季,在勇士3A出賽的建民投得非常掙扎,球速出不來,伸卡球也沒有尾勁,到了六月中,防禦率已經破六,讓建民第一次在季中遭到解約。過去從來沒有一支球隊會打到一半就把建民釋出,這讓他的情緒掉到前所未有的生涯低點。這不僅是挫折,也是警訊,像是在告訴他,也許這裡就是美國職棒生涯的終點。
回想起這件事,建民的經紀人Alan(張嘉元)仍清楚記得當時的感覺,被勇士釋出那天,兩人通了電話,他覺得建民聲音聽來雖然平靜,但可能眼角帶著淚。Alan說他可以繼續幫建民找球隊,如果建民想要休息一下也行,即使就此退休也沒關係,因為建民已經成就了一個很棒的職業生涯。
說著說著,Alan就在鏡頭前哭了出來,再也講不下去。在那當下,我很驚訝Alan怎麼會突然情緒潰堤,因為我認識的Alan是一個非常自制的人,要讓這樣的他掉淚並不容易;但回想起這一切確實令人情何以堪,畢竟他陪著建民一路走到了這裡,看著他從洋基的王牌位置掉下來,先是腳傷,又造成肩傷,再看著他辛苦地復健,又看著他被一支又一支的球隊拒絕,這麼多的失落和痛苦,真的是夠了。
Alan的兒子Gavin比建民的大兒子大一歲,對於棒球有著無比的熱愛,更視建民為大偶像。Alan曾對建民說:
「不管你做了什麼決定,你永遠都是我兒子的好榜樣,我們都愛你…¬¬…」
當Alan講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他整個人的情緒都湧上來了。所以我想,一旦建民就此決定退休,這將不僅是個結束,也是個完成,因為建民在Alan兒子的心中已經成就了一個完美的榜樣。
這個意外的眼淚一出現,就知道當時連經紀人都覺得建民的生涯可能會就此告終,那是一個結束之前的回顧。因為兩人非常親,所以才會這麼觸動Alan的心,而眼淚則是真心的感傷,才會這麼地沉重。

懸崖邊的獨立聯盟
Alan後來為建民在獨立聯盟找到一個位子,建民把所有家當塞上車子,從亞特蘭大附近的勞倫斯維爾(Lawrenceville)的公寓開車出發,前往南馬里蘭藍蟹隊報到。沿著US Route 301往北開,大概要開十個小時才會到藍蟹隊所在的沃爾多夫(Waldorf)。眼前這條看似沒有盡頭的路,一旦到了,就可能是建民旅美生涯的盡頭。回想起當時的情況,連建民自己都說:
「應該是最谷底了吧?連一個小聯盟的位子都沒有,然後才來到獨立聯盟。」
《唐吉軻德》的作者塞凡提斯(Cervantes)曾說,「走在旅途上,勝過待在旅店裡。」即使不是夢想要踏上征途的騎士,即使不是無心戀棧的浪人,即使旅店如此安穩舒適,即使前途茫然未知,旅人依舊懷有繼續上路的衝動。
建民也是一樣,即使百般不願,仍決定朝者陌生的獨立聯盟繼續前進。只是路上的風景,難免隨著人的心情而變化。如果心無罣礙,眼前自是一片開闊明朗;如果憂心忡忡,遊目四顧會覺得天地茫茫;如果心下惴惴,直路開來也像彎路。
所謂的「獨立聯盟」,就是它獨立於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及其所屬的小聯盟(MiLB)體系之外,是一個自行經營運作的職棒聯盟。全美獨立聯盟不在少數,藍蟹隊所屬的「大西洋聯盟」(Atlantic League)水準算是箇中翹楚,但整體來說,無論競爭強度、球場設施或是薪資條件等等,都比不上大聯盟,很多球員在球季結束後,得要打另一份工來養家活口。面對這樣的舞台,建民的心情難免低落,因為他可能就此無法再回到大聯盟體系。
實際來到獨立聯盟之後,兩個聯盟之間的差別確實天遙地遠。在大聯盟,什麼都有人打點妥當。而在這裡,什麼都得自己來,沒有人幫你,教練不會告訴你要做什麼。這裡的球場設備比較簡陋,球場裡面連重量訓練室也沒有,還得和附近的旅館合作共用。球場不大,這讓球迷和球員之間的距離非常靠近,以我們拍攝當天來看,那天的觀眾不到一千人,其中有非常多的小朋友,都是跟著爸媽一起來球場玩的。
從球迷的角度來看,獨立聯盟的棒球很不一樣,很適合深度的棒球迷和喜歡開拓新視野的人來嘗鮮。和那些大型都會的大聯盟棒球相比,這裡的棒球更像是跟著當地居民一起生活、相互交融。獨立聯盟的比賽依舊保有一定的水準,展現流暢美技的球員們,在經驗、速度、和力量之間,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平衡。進場的球迷們重視的不是勝負,而是氣氛;球隊經營比賽的方式不強調隊與隊之間的競爭,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走進球場,無論場內外都有一種親切感,讓人覺得整座棒球場就是個公園,這也更貼近了棒球場之所以稱為「ballpark」的本意。
對於前來拍片的我來說,我很喜歡沃爾多夫這座典型的美國小鎮,因為讓人感覺很自在,無邊無際也無拘無束。但對於想上大聯盟的職業球員來說,這裡就不怎麼好了。擺明了,在這裡打球的獨立聯盟球員都是過客,待得愈久愈麻煩,若連這裡也待不下去,可能職棒之路就到此為止。於是,這裡有如職棒球手的生涯最終站,獨立聯盟的球員,就像站在懸崖邊一樣面臨兩難。
來到這裡之後,建民一個人住在路旁的一間平價旅店Holiday Inn Express,報到的第一天沒有出賽,但卻要負責記分。當建民穿著不太合身的特大號球衣走出來時,我真的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會看到一個昔日大聯盟球星在這裡出現,還拿著記分板在做紀錄。他臉上的表情雖然很輕鬆,但我還是覺得坐在場邊的他有點孤單。
那時建民也會隨隊到附近的布里吉港(Bridgeport)出賽,那裡則是完全不一樣的工業城市,很令人意外的,它是康乃狄克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後工業化時代以來,體現美國經濟衰頹走勢的代表性城市。沿著南北向的I-95州際高速公路,就抵達靠海的布里吉港,進了城就會看到一座巨大的發電廠,那就是這座城市的符號:因為工業而發達,也為了改變而付出代價。被工業化撐起的繁華隨著經濟熱潮退去之後,這座城市的青壯人口及財富、活力也逐漸被淘洗一空。
記得那時建民比賽結束之後,我們兩人想在布里吉港找個地方吃飯,但怎麼也找不到一家中餐廳,結果只有潛艇堡可以吃。在這個凋零生鏽的城市,沒有年輕人回流,未來看不到復甦的希望。後來就連建民當時出賽的對手藍魚隊也在二○一七年離開,只留下空蕩閒置的棒球場。回想起對這裡的感覺,不免帶著一絲唏噓,像在緬懷著這座城市過往的榮光。
那時的建民,可能也是一樣的心情。

背水一戰
即使和小聯盟相比,獨立聯盟也是很不一樣的。在小聯盟,大多數球員都是潛力新人,你的目標就是要把旁邊的人幹掉,然後不斷地往上爬。但在獨立聯盟,每個球員都成了浪人,你得和自己賽跑。球員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再是和別人比了,而是在和自己比。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大家都想要離開這裡,真正的關鍵就是在於你如何贏過時間、身體和心態給自己的限制。
浪人和新人是不一樣的。 新人在小聯盟體系難免會升升降降,但獨立聯盟的浪人則是絕對不能再往下掉了。若要擺脫掉這個身分,就是要盡快離開這裡。不然不只走不掉,而且還會永遠回不去。
那時的氣氛就是這樣,每一個球員都和建民一樣退無可退。
藍蟹隊的總教練克萊本(Stan Cliburn)說,這些球員來這裡都是生涯的背水一戰。這個聯盟的球員都比較老,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以上,都是老球皮了,也都在找下一個機會,甚至是最後一個機會。他說他會把球員都叫來辦公室,告訴他們得表現出最好的自己,因為還有很多大聯盟的球探在場邊看著。他由衷希望球員能夠成功打出成績,趕快離開這裡。聽來矛盾,畢竟一個球隊的總教練想要求勝的話,當然得要把陣中表現最搶眼的球員給留下來才能保持球隊戰力,但他心裡明白,能夠激勵這些球員發揮出最佳潛能的方式,就是給他們一個遠走高飛的夢。
對於初來乍到的建民,克萊本總教練也是一視同仁,他曾把建民叫到辦公室,並告訴他一樣的話。後來克萊本告訴我說,說完話之後他有觀察建民的練球狀況,當時他就覺得建民是個非常專業和敬業的球員,無論是否上場比賽,建民都會試著把自己的狀況準備到最好,想辦法為球隊取勝。
藍蟹隊的總經理戴伊(Patrick Day)也說,很多來到獨立聯盟的球員都已經被逼到牆角了,他們本來在自己的母隊待得好好的,卻突然無預警地被釋出,必須趕快找到地方棲身,只是機會真的不多,競爭也很激烈。戴伊就說美國只有三個職棒聯盟是在努力贏球,那就是美國聯盟、國家聯盟、和他們所在的大西洋聯盟。全大西洋聯盟各隊加起來只有兩百個位置,卻同時有大概一千四百個自由球員在搶,而戴伊每天都會接到七、八封信和他探詢隊上是否有空缺。他做為總經理的心態就是努力組成能贏球的陣容,並且隨時準備把球員送走。他知道真正頂尖的人才留不住,表現出色的他們很快就會被大聯盟球探帶走,也知道很多想留下來的球員不能留,因為留下來對球隊一點幫助也沒有。當時Alan在為建民找獨立聯盟的機會時,戴伊一聽說有建民這樣等級的前大聯盟選手要來,就立即啟動交易,空出位置後,才能把建民帶進藍蟹隊。
藍蟹隊的總教練和總經理雖然都肯定建民的態度和實力,但他們都不知道已經退到懸崖邊的建民究竟能不能等到下一個機會。他們也不確定到時建民在離開獨立聯盟之後,究竟是重回大聯盟體系,還是就此告別美國職業棒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3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