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服務-學習的本質這本書,對我們這些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學生事務行政人員、行政主管、及學生,在理解、實施、提昇、或評論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時,提供豐富的全方位資訊資源。唯獨Barbara Jacoby能提供如此豐富且及時的資源。
─Rick Battistoni, director,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Public Service, and Providence College 2013 Thomas Ehrilich Civically Engaged Faculty Award recipient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是推動服務-學習的寶典,解答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及社區工作人員,在面對高等教育與社區橋接時持續浮現的各類問題。終於有了這樣兼具學術理論與有效、易懂、且可預見成果的實行步驟的一本巨著。對想要瞭解服務-學習重要性的機構和人士而言,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
─Deverah A. Lieberman, President, University of La Verne

具學分的學術性服務-學習可達到的整體性學習成效,已遠遠超越其他教育途徑。Barbara Jacoby這本書,解釋了其背景與緣由,更重要的是,她以她豐富的專業知識,建議讀者如何持續維護服務-學習的高效能表現。
─Caryn McTighe Musil, senior scholar and director of civic learning and democracy initiatives,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一書,特別強調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重要貢獻,所有學生事務教育者不可不讀。
─Kevin Krugers, president, NASPA—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作者簡介

Barbara Jacoby目前於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項目辦公室擔任主任一職,在任職期間推動了學術關係的參與、服務−學習以及公民連結。自1983年起她的職業歷程中都奉獻給了馬里蘭大學,2007−2008學年期間是大學中教學卓越中心主席。2005−2011年擔任了Adele H. Stamp Student Union的資深學者、2003−2005年期間任職社區服務−學習辦公室主任、1992−2003年期間致力於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總監、1983−2003 年期間曾任職通勤事務部辦公室主任。
Jacoby博士曾擔任校園契約專業發展的聘用學者。此外,她也同時是美國國家通勤程序信息中心資深學者。1983年至2003年服務於國家通勤計劃信息中心並擔任董事一職。Jacoby博士在1978年時攻讀了馬里蘭州的法語語言文學的博士學位,並進入高等教育及學生事務處服務擔任協同副教授一職,也同時授課於博士班與大學部課程。
Jacoby博士的發表包括她的幾本書籍:
1. 通勤學生:為學校發展一個可以回饋的機制(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s, 1989)
2. 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Jossey−Bass, 1996)
3. 參與通勤學生的學習(Jossey−Bass, 2000)
4. 與服務−學習建立起夥伴關係(Jossey−Bass, 2003)
5. 使公民連結高等教育(Jossey−Bass, 2009)
6. 看著它,從中學:一個社區專業服務−學習方案的反思 (Campus Compact, 2010)
Jacoby博士同時也是1980−2011年間高級標準規範組織高等教育理事會的委員。在高等教育學生事務主管機關NASPA(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裡主持了許多領導人才相關的計畫:學生事務管理員在高等教育和亞太經貿合作(APEC)、大學生國際教育計畫等。更在2010年獲得了美國馬里蘭校園契約獎學金,目前擔任國際大學學生教育者ACPA(College Student Educators International)高級學者。Jacoby博士的撰寫並廣泛諮詢並不只是投入美國,更有世界各地的許多演講和演示。她的機構和專業協會已經認可她在服務−學習和通勤學生等領域的傑出成就。
(翻譯者:邱佳慧)


譯者

劉若蘭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務處全人教育中心主任、社團法人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理
事長、學生事務與輔導總編輯

郭瑋芸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推廣組主任
經歷: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國際及體驗學習組科長

邱佳慧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博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副學務長兼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社團法人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

王美鴻 學歷: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資訊研究碩士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經歷:教育部資科司智慧人才整合型人才培育計畫—跨領域基礎與服務學習課程
推廣計畫協同主持人

劉芳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護理哲學博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104年服務學習獎勵計畫績優課程教案大專院校組優等

邱筱琪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教育博士
現職: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經歷: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社團法人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監事


 

原序


在區域型的中西大學(Midwestern university)連綿綠意校園中的一個美麗早晨,當教師為了九點的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工作坊抵達時,誠如一往,我請求他們在便利貼上記下他們參與工作坊的理由,以及他們最重要的服務−學習提問。當大學資訊服務職員設定講台與投影機時,我瀏覽著這些問題。我並不驚訝於看到相似的問題,例如:「服務−學習與實習有何不同?」「它可以執行於我的領域嗎?」與「我該如何開始?」
具有相同服務−學習經驗的教師則好奇著,「我能如何發展永續的社區夥伴關係?」「我該如何提升學術內涵(精準度)?」與「服務−學習可以線上教學嗎?」午餐時,我與那些提問如何在各學科中提升服務−學習的學校主管們碰面。他們關心招募學生、續留學生,以及好奇服務−學習是否具有在這些領域中創造改變的證據。他們這樣問,「如果我們以服務−學習作為學校的優先考量之姿『全速前進』,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已經『有些進展』了」?
午餐過後,我與小型服務−學習中心的職員、一些學生事務專業人員,以及規劃組織服務日的那些學生主管們碰面。我運用反思活動,連結這些學生思考志願服務與社會改變兩者間的差異。他們熱衷於服務−學習,但是他們問道:「我們該如何讓參與者認真地參與反思?」「我們應該聚焦於回應遙遠的自然災害或者是我們在地社區的需求?」
當我回到我自己的校園,我以一個服務−學習講題的客座講者身分,拜訪了一個本校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計畫的研究所班級。這些學生想要「質疑」服務−學習的概念與實踐,去處理以下的問題,如:「我們如何避免服務−學習成為維持需求與依賴的現狀?」「大學和社區真的可以與社區發展真實民主的夥伴關係嗎?或者說(兩者)權力差太大了嗎?」「什麼是服務−學習最終的目的?」當我透過會議主講座談、工作坊、諮詢輔導和線上等形式,連結上百位教師、主管、學生和社區領袖時,我認知到自己已被這些與其他問題一而再地提問時,對我而言,這本書的需求越見明朗。
當我回答這些已經有了好答案的問題,以及苦思那些尚未(有好答案)的問題時,我理解到我需要去記錄這些問題,伴隨著可能的最好回應。我感受到這些需求而編輯這些問題──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為了那些剛剛接觸服務−學習且遭遇其兩難困境的教職員生,正如那些擁有許多經驗且發現當我們發展新課程或聯課經驗時,有益於重新檢視它的基本原則和實踐的教職員生。而且,我知道沒有一個同時擁抱和驗證服務−學習課程及聯課活動服務學習,除了我自己的這本書。
其他傾向於專注於學術、以課程為基的服務−學習的人,讓學生事務專業人員,領導力教育者、校園教會人員,和其他幾乎沒有資源者,領導他們(專注於學術或以課程為基的人)的工作。
我也強烈地感受到需要分享我多年在服務−學習葡萄園中耕耘所習的大量啟示。我犯了錯誤,擁抱了我自己,以及從我的教師、學生事務同儕、社區夥伴和學生身上學到許多。我也從那些帶著我進入你的信任圈,分享你們自己的錯誤和困境,與你們如何處理他們的人們身上學到很多。我已經分享了喜悅和你們也經歷過的挫折,以及被那些你們從服務−學習中與你們自身所已經發現的事物所激勵。我自1992年就開始投入服務−學習,當我被督導要求負責啟動馬里蘭大學的服務−學習方案時,我的督導是學生事務的標誌性副校長,威廉湯瑪斯。
我馬上通知他,我計畫在課程與聯課活動中同步發展服務−學習。他立即回應,「Barbara,如果你試著要其他教師一起參與,在你離開港口之前,教師們就會弄沉你的船。」當我1996年計畫出版專書《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became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1996)。Jossey-Bass的編輯Gale Erlandson認真地提問使用服務−學習一詞取代社區服務的判斷,也質疑服務−學習在高等教育中是否具有足夠的牽引力吸引足夠的讀者。
我們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我全心的同意我傑出的馬里蘭大學的同事KerryAnn O’Meara所言,服務−學習是現今高等教育永久景致的一部分。我們已經為學生和社區積累了大量服務−學習效益的證據。而且,另外我也同意令人尊敬的同事Patti H. Clayton, Robert G. Bringle和Julie A. Hatcher所言,高等教育並不容易改變,然而服務−學習已經展示了他的能力,它擁有對最難改變的學術領域的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教師任務、組織的基礎設施、預算分配、升等與終身職、學生學習的評量,與社區學校的夥伴關係(2013, vol. 1, p. ix)。
你們之中部分從事相似於我在公民連結領域的廣泛工作的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本書直接地聚焦在服務−學習,勝過更廣泛地稱謂−−公民學習與民主連結,積極公民權,或公共服務—任何你所想要的稱謂。這是非常吸引人的。然而,我決定部份地專注於服務−學習,因為我強烈同意我們校園聯盟(Campus Compact)中的同事所言,「服務−學習是最廣泛,眾所周知的實踐……目的在於裝備學生成為民主公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cited in Zlotkowski, 2011, pp. 223−224)。
而且,我堅定的相信服務−學習的巨大潛力,能夠裝備學生成為一個我們民主政治中的積極參與者,而且為社會改變而努力。我也非常清楚當服務−學習沒有做好時,可能對學生造成不佳的影響,正如強化他們的刻版印象與延續服務是處理社會議題最有效方法的觀點。所以,本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定義與推動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同時促使其成就其承諾與為促進公民代理和參與服務。我相信因為我們的持續質疑,服務−學習將能夠在未來存活與茁壯。我們持續質疑著他的目的與價值,如何推動,如何推動地更好,我們將如何知道他是否創造了改變,以及服務與學習的有力連結,能夠如何催化高等教育機構與遠近社區之間更廣更深的連結,包括遠在世界各地與近在我們家後面的社區。根據這樣的精神,我提供了這本書「問題、解答與啟示」激勵高等教育界服務−學習的進一步成長,增強我們的實踐,以及激勵更深的反思,反思服務−學習如何實現無邊際潛力,實現它孕育教與學、增強社區、改進高等教育學校,以及培育社會責任公民、學者與領袖人物。
預期讀者
這本書的讀者是各領域的教師、服務−學習中心的領導者與職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事、學生事務專業人員、校園教會人員、領導力教育者、服務−學習宣導者,以及嘗試支持服務−學習的行政主管。我也相信此書將對於研讀服務−學習,與參與各類課程而獲取服務−學習經驗的研究生與大學生,具有實務與激勵的作用。特別想對國際同儕表達我的想法,我著實從你們身上學習許多,而且我特別在書中標註你們對於服務−學習的卓著貢獻。同時,我期許你們也能夠從我們在美國所學習的啟示中獲益。
作為剛剛接觸服務−學習的教師──你們將會學到服務−學習是有別於其他經驗教育的形式,如何引導學生反思、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如何運作多元的課程模式,服務−學習如何被廣泛地運用於各領域,以及如何評估服務−學習。對於已經具備一些服務−學習知識的教師而言,將能夠找到一些優質服務−學習課程大綱的獨特元素,以了解如何確保學術性,如何吸引差異大的學生或可能會抗拒的學生,如何維持社區夥伴關係,如何在線上環境運作服務−學習,以及如何突顯服務−學習在教師升等機制中的角色。對於那些具備可觀服務−學習經歷之教師而言,將能裨益你檢視現有施行原則,以及跟我一起探查服務−學習的複雜部份,如「我該如何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後投入終身公民與政治參與?」「服務−學習應該聚焦在在地性還是全球性?」「我們如何成為一個連結社區的學術單位?」等。
作為服務−學習或公民連結中心的領導者與職員們──正如我過往所推動的,我們都在尋找引導方法,都在我們各自的機構中同樣的位置上,以考量服務−學習的永續成長與方向而作出策略性決定。大多數的你們也肩負培訓與支援服務−學習教職員與學生事務專業人員的責任。然而,服務−學習中心的職員常常是年輕的新人,或者是新進這個領域,沒有太多發展計畫或教學經驗的人。你們經常參與我的服務−學習工作坊。你們總是提問可以如何使用資源發展計畫、如何培訓與支援在你們校園內參與引導服務−學習的教職員生。此書將回答你們的問題,和提供你們所需的資源以完成任務。
作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者──從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同事們曾經告訴過我,即便他們是非常有經驗的教師,但卻對服務−學習一無所知。特別是那些沒有成立服務−學習中心的學校,你們更常有同樣的疑慮,以及如同服務−學習中心職員一般需要資源去提供教師成長與支持服務−學習。你們經常意識到自己肩負推動服務−學習這樣一種高影響力的教育方法。我發現,當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在為學生修訂核心課程置入額外的行動學習方案時,這種情況就越來越迫切。這本書正如你們所努力提倡的,將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基本的資源。
作為推動服務−學習聯課活動達成學生發展目標的學生事務專業人員──我是你們中的一員,那些在住宅區大樓工作的你們,能夠透過推動服務−學習與置入反思,在社區中發展緊密的社區意識。透過在新生導覽時介紹服務−學習經驗,方案領導者能夠向新生介紹校園周遭的社區,與經驗學習的概念和實務。提供機會予學生建立自己與他者的關聯性。至於那些關注跨領域文化成果的人而言,服務−學習是一種提供機會予學生的傑出方法,讓他們跟有別於自己文化的人成功合作,並反思人類差異與共通性。至於那些帶領叛逆生的專業人士,他們更常要求學生進行社區服務,並帶領學生反思身為社區一員的意義。服務−學習可以為學生創造更有意義的經驗,並裨益社區組織。校園教會人員亦透過聯課活動或課程類服務−學習的反思,覓得方法去提升宗教或精神層次的論述。我也希望此書對於我在專業協會(ACPA−國際性大學學生教育者與NASPA−高等教育學生事務行政人員)的同事有所幫助。我也很高興這兩個機構均已建立了聯結服務−學習與公民連結的學習社群。
作為領導力教育者──正是這本書的另一個迅速成長的讀者群。越來越多參與領導力教育的我們,正聚焦於運用其進行社會改革。終究,我們正嘗試發展服務−學習課程或聯課活動。我希望此書能為國際淨屋計畫或其他組織強化領導力,以及鼓勵你們引導學生,賦能他們具備社會責任的領導力。
為了確保服務−學習在機構和國際層次的未來發展,校園行政首長必須扮演積極的角色。校長和各級長官包含學術機構、學生事務、財務、機構發展,以及發展部門等,他們都需要去了解服務−學習為什麼以及如何得到這麼高的評價。你們將發現服務−學習對學生、社區以及學校的價值。你們也將學習到教職員向你報告的多元議題,以及如何去支持他們的努力。
作為研究生與大學生──誠如前言,我也為這個族群思考了許多,我希望此書也能助益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的研究生,正如你們將服務−學習視為一種教學法、實踐法或哲學。我期待聽到你們更深刻的提問,以及共同探討服務−學習的挑戰與困境。我也希望此書將能完整為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所用,以利他們關注服務−學習、公民與社區連結、仁慈與非營利領導力等領域。
本書簡介
除了回答服務−學習最常提及的問題外,本書也可以被視為提供最為即時而當前資訊的「一站式」服務平台。藉由回應提問,補充了廣泛的參考資料與資源。
第一章描述高等教育服務−學習的背景與本質,包含理論性地創建、歷史,以及當前實務推動的現狀。
第二章說明服務−學習中反思的本質元素,包含定義、最佳操作實務,以及如何在課程或聯課活動設計中置入高品質的反思。
第三章有關如何發展堅強而互惠的校園社區夥伴關係,包含突顯了推動高品質夥伴關係的原則,夥伴關係的多樣型態,如何開始與維持,以及如何刺激發展更廣更深的關係等。
第四章提供了各式各領域的服務−學習課程的周全性引導。它也為個別案例提供了實務建議,教導其如何鼓勵與支持教師投入服務−學習。
第五章聚焦討論聯課活動服務−學習,包含探討學生發展與領導力教育及其關聯性,它如何可以被整合入多樣的學生事務,以及如何支持由學生主導的服務−學習。
第六章是有關於服務−學習的評估,及評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討服務−學習對學生、社區與機構的運作成效。
第七章則討論大量而有時棘手的服務−學習行政作業細節,包含風險管理。它也探討了如何成立服務−學習中心或啟動計畫、服務−學習中心的內部組織與其在機構中的位置、並追述哪些是必要的基礎架構與基金。
第八章也是最有趣的一個章節,進一步探討服務−學習待解決的議題。本章節針對服務−學習因在地與全球需求改變時可能遇到的複雜情況,融入服務−學習產生的基本原則於實作中,質疑與挑戰兩者彼此的關聯。
第九章即最末章則是探討高等教育服務−學習的穩定發展策略,以及檢驗學習成效,正如我所相信的,服務−學習實質上對所有參與者與利害關係人具有無限的效益。
(翻譯者:邱佳慧)

 


致謝


這本書來自於很多人的貢獻,您們豐富了這本書,我由衷的感激您們。這些啟發來自於曾經向我提問的您。對於那些曾經想要提問卻因為擔心問題太過初階,或者持懷疑的態度提問,例如「這是否只是另一個潮流?」,以及那些挑戰我的答案甚或是挑戰既有的服務−學習信條的諸君──對於您與我討論本書所涉及的每一個主題,我的感謝難以言喻。
一如既往的,我誠摯的感謝那些「先驅者」,您的成就及挫折持續啟發及提醒我們,其中許多成為了本書的特色。許多我所分享的來自於您的經驗與智慧。像我們一樣,您對於能否完成設計和實施那些具可能性,卻也困難重重的服務-學習經驗感到疑惑,卻毅然的投入,感激您引領我們前進。
至於投身於服務−學習相關組織夥伴們,包括AAC&U、ACPA、校園聯盟、健康照護的社區夥伴關係協會、IARSLCE、NASPA、NSEE及TRUCEN等,亦對本書貢獻良多。您們幫助我,提供我許多問題的最佳解答,允許我引用您的工作,向我保證這本書是必要的,並且提議將本書推廣給您的組織成員。我們所有在服務−學習領域中的人都非常感謝您們的傑出貢獻。我特別感謝校園聯盟全國辦公室的同事們,協助我藉由您們的品牌強化本書,將您們卓越的網絡工作呈現在書中。
還有您們,我在馬里蘭大學The Stamp and the Stamp服務−學習教師社群計畫的同事們,我對您們的投入、承諾與所有出色的表現從未停止的感到驚艷及刮目相看。給領導力及社區服務的您們:我很榮幸成為您們其中一份子,和您們一起工作,一起透過轉化學習與社區連結促進正向的社會改變。我特別榮幸有機會透過我的課:現在如何?共創有意義與目的的生活(EDCP 418J: Now What? Composing a Life of Meaning and Purpose)及其他方式,經常且深度地與馬里蘭大學的學生們一起工作。您們是富有社會責任的未來領袖,且我們絕對會得到很大的幫助。借用一句您們其中一位馬里蘭大學同儕Luzella Morton在她的E-Mail中的簽名:和平,愛與服務−學習!送給您們!
一份特別的感謝,給協助我決定完成本書計畫的Marylu K. McEwen 及David Brightman,儘管我當初心中充滿猶豫。David,我感激您對我及我的工作長久以來的信心。Shauna Robinson,一路以來我要求的大大小小事情,您沒有一項不是立即且勝任的完成。非常感謝您!
最後,我想對我43年來摯愛的丈夫Steven M. Jacoby,表達最深的感謝。除了您無限的愛之外,您總是知道能夠做些什麼對我最有幫助。當您感覺到我的目標取向,您知道如何幫助我達到目標,無論是在草稿中幫我編輯華麗的詞藻(我曾發現「這是個暴風雨的黑暗夜晚」寫在段落邊緣),說服我能夠在戶外的新鮮空氣中亦可如同在室內般有效率地工作,鼓勵我去東海岸享受陽光普照的午餐,但及時帶我回家再花幾個小時工作。您總是我最大的粉絲,我永遠無法用文字敘述您對我的意義。
(翻譯者:郭瑋芸)


作者簡介


Barbara Jacoby目前於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項目辦公室擔任主任一職,在任職期間推動了學術關係的參與、服務−學習以及公民連結。自1983年起她的職業歷程中都奉獻給了馬里蘭大學,2007−2008學年期間是大學中教學卓越中心主席。2005−2011年擔任了Adele H. Stamp Student Union的資深學者、2003−2005年期間任職社區服務−學習辦公室主任、1992−2003年期間致力於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總監、1983−2003 年期間曾任職通勤事務部辦公室主任。
Jacoby博士曾擔任校園契約專業發展的聘用學者。此外,她也同時是美國國家通勤程序信息中心資深學者。1983年至2003年服務於國家通勤計劃信息中心並擔任董事一職。Jacoby博士在1978年時攻讀了馬里蘭州的法語語言文學的博士學位,並進入高等教育及學生事務處服務擔任協同副教授一職,也同時授課於博士班與大學部課程。
Jacoby博士的發表包括她的幾本書籍:
1. 通勤學生:為學校發展一個可以回饋的機制(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s, 1989)
2. 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Jossey−Bass, 1996)
3. 參與通勤學生的學習(Jossey−Bass, 2000)
4. 與服務−學習建立起夥伴關係(Jossey−Bass, 2003)
5. 使公民連結高等教育(Jossey−Bass, 2009)
6. 看著它,從中學:一個社區專業服務−學習方案的反思 (Campus Compact, 2010)
Jacoby博士同時也是1980−2011年間高級標準規範組織高等教育理事會的委員。在高等教育學生事務主管機關NASPA(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裡主持了許多領導人才相關的計畫:學生事務管理員在高等教育和亞太經貿合作(APEC)、大學生國際教育計畫等。更在2010年獲得了美國馬里蘭校園契約獎學金,目前擔任國際大學學生教育者ACPA(College Student Educators International)高級學者。Jacoby博士的撰寫並廣泛諮詢並不只是投入美國,更有世界各地的許多演講和演示。她的機構和專業協會已經認可她在服務−學習和通勤學生等領域的傑出成就。
(翻譯者:邱佳慧)


譯者序


2014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服務−學習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Barbara Jacoby博士專題演講,Jacoby博士在服務−學習領域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在多年推動服務−學習課程的過程中,蒐集許多相關教育人員、社區夥伴、學生的疑問,提供深入的反思、建議與解決問題的資源,彙集成書於2014出版。臺灣服務−學習學會亦於當年舉辦服務−學習與社會連結工作坊,邀請她來與所有參與者互動與對話,在相互激勵與啟發中形成更深的承諾,因而共同決定要將Jacoby教授新出的這本書翻譯出來,讓更多華文地區的服務−學習教育者一起學習與思考,如何實施更有品質的課程與方案。
2014年許下翻譯本書的承諾後,我們開始組織團隊,希望透過彼此交流對話、提問與溝通,更能掌握本書要傳達的內容與涵義。當時與Jacoby博士談到翻譯的發想時,長年在台灣推動服務−學習的資深學者黃玉老師,結合對於台灣深入的觀察與實務經驗,提供翻譯的重要原則與建議,希望鼓勵更多教育工作者加入團隊從事翻譯,故後來邀請臺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劉若蘭老師、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邱筱琪老師、臺北醫學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邱佳慧老師與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劉芳老師、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推廣組組郭瑋芸主任與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美鴻老師等參與。
六位老師開始著手翻譯後,每章完成初稿時,該章負責老師就與團隊約時間開會討論內容中有疑問的地方,形成共識後再由主負責老師整理成完稿。歷經將近三年的時間,終於完成全書九章的完整翻譯內容,感謝學富出版社耐心等候完稿與協助出版。
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讓有些名詞更能貼近原文代表的意義,以及運用適當的中文讓讀者能更加瞭解其涵義,翻譯團隊會特別蒐集相關文獻,並請教專家學者意見,共同討論尋求共識。例如本書多處出現的civic engagement,有些學者或論述翻譯為公民參與、公民投入,或是公民連結,由於本書作者Dr. Jacoby特別強調engagement包含主動連結與承諾,比參與或投入具有更深層的意義,故本書選擇將此名詞翻譯為公民連結,希望讀者能夠更加了解服務學習與公民連結的關係。以下說明翻譯者對於負責章節的重點與啟發。
第一章從最基礎的服務−學習定義開始,帶領我們從頭開始審視服務−學習的基本原則、理論基礎,以及回顧服務−學習的歷史、優點、現行實施範疇及相關的實務操作原則。希望從這些基本資訊開始,除了能夠對於初次接觸服務−學習領域者有所助益,更能夠讓接觸服務−學習領域經驗豐富者作為再一次的檢視和回顧,並能有所啟發。
第二章清楚說明在服務−學習發展脈絡中,批判性反思的意義、角色與重要性,描述不同的進行方式,提供實施的步驟,且探討如何促使學生投入批判性反思增進學習,以及如何評估學生反思的內涵。帶領服務−學習課程或結合聯課活動的教育人員,可以參考本章內容有計畫的整合反思於課程方案中,應能增進學生與社區夥伴正向的學習與發展。
第三章則進入對於服務−學習領域來說很重要的「夥伴關係」,描述在服務−學習中,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原則、實施方式、型態及步驟,以及目前存在的機會與挑戰。服務−學習中堅強有力且雙方互惠的夥伴關係,為學生帶來實質的學習成果,並為學校與社區帶來未來的無限可能。本章的說明,可作為學校教師及相關領域工作者發展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導引。
第四章列舉學術型服務−學習的類型與實際範例,並探討教師個人與各層級支援者需考量的議題。本章內容可供曾開授服務學習課程的教師全面檢視其授課內容的指引,或供未曾開授的教師規劃新服務−學習課程的方向,更可做為行政管理者制訂教師發展、教學支援、及激勵機制的參考。
第五章談到如何在正式課程之外,透過聯課活動,發展具挑戰性和高品質的服務−學習經驗,介紹「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之定義、類型、優點、挑戰和發展步驟,可作為臺灣服務−學習教育者,包括學生事務人員、學生領袖等,在規劃促進學生發展之服務−學習方案時,具體且能立即上手的實用指南。
第六章說明為何服務−學習的評估是重要的,實施評估的形式、範圍與方法,另外也提供從學生、教師、社區夥伴、校園−社區夥伴關係與學校的觀點,評估服務−學習課程與聯課活動的具體資訊,運用本章內容,可以規劃評估服務−學習達到互惠目標的效能與增進服務−學習成果的方向。
第七章提供了許多服務學習中心推動服務學習的重要訣竅,有助於校方與服學夥伴考量如何定位、架構、經營與宣傳,為我們描繪了一條比較明確而彈性可行的路徑;或許,在台灣,我們無法立即一步到位,但透過行動實踐,我們可以start small,然後創造改變,邁向更有特色與願景的服務學習。
第八章提出不同的觀點,深入與批判地反思實施服務−學習的複雜性與兩難,並提供進一步處理服務−學習挑戰與兩難的資源,讓學生、社區與高等教育機構獲得可能的助益。我們必須審慎考慮本章提出的問題,基於重要原則、正確做法與最好的判斷,平衡的實施高品質服務−學習。
第九章提出為確保服務−學習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與價值,需要以實證的方式驗證服務−學習的教學與實踐,建立制度後,才能確保在機構中以及社區裡的持續性,並持續做國際經驗的交流,即使在科技潮流下,都能因為實證的基礎而保有服務−學習其獨特的教學或是學習路徑。
行動是最能感動別人,也最能讓行動者透過親身體驗獲得更多衝擊和省思的學習策略。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是一門「互惠」的哲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可以增進人際關係、多元思考、解決問題與社會關懷等能力,並由做中學增加學以致用的體驗。課程方面亦能活化教學內容,與在地社區有更多的連結,社區方面,亦增進與學校的互動以及資源整合。但重要的是,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或方案的相關人員能掌握服務−學習的核心價值與基本要素,實施有品質的課程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學校投入適切的行政與教育資源,安排有意義的服務−學習,促使學生從服務中獲得自信,展現多元智能,應用專長或所學領域知識,為社區解決問題,同時透過反思帶領,了解社會議題,並發展公民責任感,學生、學校與社區彼此互惠增能。

翻譯者
劉若蘭 郭瑋芸 邱佳慧 王美鴻 劉芳 邱筱琪

 


從服務−學習的本質發揮最大價值


2014年臺灣服務學習學會曾邀請Jacoby博士前來演講,從她精采的演講中深刻感受到她對推廣「服務−學習」的熱愛與使命,並瞭解到這項理念的傳遞的價值與可貴。緣於當時所結下的緣分,而有了「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中譯本的問世,相信將促成國內「服務−學習」的推廣更加成熟、更具效益。
「臺灣服務學習學會」於2013年3月成立,主要是當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黃玉教授等,體察社會及學校現場對服務−學習、志願服務、勞作教育、勞動教育等常混為一談,而未能充分掌握服務−學習的理念和精隨,因而倡議成立學會,期以結合學界、第三部門及企業界共同推動服務−學習,落實從服務中促進社會公益與學生學習的目的。
成立之初,承蒙厚愛選為第一、二屆理事長,因而有機會和各方先進推廣服務−學習。服務−學習不但是一種實踐的哲學,更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社區場域、透過實作經驗,增進學生專業力、人際力、關懷力、實踐力、領導力、公民力等多面向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可謂是翻轉傳統式的教學策略。
只是,放眼當下學校教育,雖然已有許多老師投入服務−學習的行列,以融入課程的方式實踐服務−學習的理念,但不免仍有人質疑學校將服務當作勞動,使得服務−學習只有「服務」、而無「學習」。面對社會、甚至是學者的質疑,質言之,服務−學習的專業理念仍需繼續倡導,學校仍須不斷反思推動的服務−學習計畫是否是真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案。
Jacoby博士對於服務−學習的理論不但有深入的研究,對於實務的推動也有豐富的經驗。1996年Jacoby出版《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一書,可說是服務−學習必讀的經典之一。除了著作等身,Jacoby到處演講、帶工作坊傳遞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做法,《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一書就是她針對各處演說蒐集的問題所整理並再行闡明論述的著作。
Jacoby(2014)《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一書,一如副標題,係針對問題提出解答與啟示,其「問題」的背景雖在美國,但在台灣一樣是大家經常提出的疑問;看似以「問題」為主,但其章節架構完整包含服務−學習的界定與理論基礎、反思、夥伴關係、融入課程服務−學習、聯課活動服務−學習、評估,甚至是行政管理等,而正因為有問題的導引,乃使其論述更能清楚對焦在大家關切的議題,同時在實踐的實務面有更多具體的「提點」,對於初入門或已入門的老師來說,都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服務−學習是一種理念易於了解,基本操作易於上手的教學策略。不過,要讓服務−學習成為學生承諾投入、社區機構願意合作、教師能有效引導反思,以促進學生學習,則需要對服務−學習理念有完整且充分的理解,然後才能在實務上掌握細微的「眉角」。
欣見臺灣服務學習學會策畫翻譯Jacoby(2014)大作《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已經完稿即將發行,這將是華文世界服務−學習領域實務工作者樂於聽見的好消息。中文譯本的發行,將可以成為學校教師實踐服務−學習課程重要的參照手冊。衷心期盼由於有本書的出版,能激起國內服務−學習學者與實務工作者有更多的對話和討論,而有助於服務−學習理念的推廣和實踐。

佛光大學校長
臺灣服務學習學會榮譽理事長

 

 


服務−學習 改變世界

青年改變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現今青年學子熱心投注社會公共議題,實踐公民參與行動,與過去十多年間,服務−學習推動,讓教育單位積極促使學生與社區對話、合作、共好共榮,絕對有正向影響。
服務是有機體,加入學習不止專業,更充滿創新與想像。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近三十年的經驗,讓我理解到:唯有不斷學習,才能突破現況,與時俱進。服務內容要不斷調整,保持彈性,不須太扼腕過去可能錯誤,因為我相信每個服務方案設計的當下,都是因應當時人事時地物而做的抉擇,但要不斷的批判性反思、與社區對象合作,並隨時成效評量,才能真正產生影響。
歷經六七零年代國家政治經濟的動盪與社會議題的廣泛討論,青年學子意識到必須走入社區,深入社會各階層瞭解問題核心,才能找出解決方案,大學社團紛紛成立山服團、社會服務團、慈幼社……,長期紮根,不僅成為偏鄉教育希望,更是中小學生行為表率與學習典範。
十多年前,服務−學習受教育當局的重視,讓服務與學習結合,在學術理論的加持與專業引領下,學校意識發展社區友好關係,與協助解決社區問題,樂見青年參與從偏鄉走向世界,從教育發展至各層面公共議題,而學生畢業後更紛紛投入社會企業,或在企業發展社會責任,讓臺灣社會處處充滿愛與溫暖。
《服務−學習的本質 問題、解答與啟示》雖是翻譯書籍,內容也有文化差異及服務形式的不同,然而也正因如此,更能讓積極想向國際推展的臺灣服務−學習方案,提供更多元的觀點。作者廿六年的工作經驗,足以提供臺灣教師及學校、政府當局的寶貴經驗的參考資料,本書不僅有紮實的理論原則,提供服務−學習歷程的實務操作步驟與成效評估驗證方法,更不諱言地提供實務工作者可能遭受的質疑與辯論。作者清楚第一線實務工作者所面臨的種種困擾與挑戰,以其親身經驗提供教育工作者具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我深刻感受到作者想傳達強烈的意念~與其辯證學生服務−學習的效益,不如紮實去實施。相信本書對所有參與服務−學習或還在觀望的教育工作者,深具啟迪與參考價值。
服務−學習,最常碰到的混淆與疑問是,服務−學習與志願服務、社區服務、勞作教育、實習有何不同?(第一章)作者用關注聚焦的不同來加以區隔,更將服務−學習的理論基礎及實施原則、效益、發展歷史一一說明,並建議不同類型的學校因發展使命應有差異,並視服務−學習的連續性、承諾度及頻率與時間長度來區分,給予學生清楚的期望或不同程度的結構化方案。
跟我認識長期推動服務−學習的第一線老師一樣,作者很重視批判性的反思(第二章),也是我最受益的章節。唯有在不斷的批判性反思中,才能看清問題的根本,也唯有找對問題,才能找對答案。對服務−學習的指導老師與反思催化者,本書提供相當完整的步驟、考慮因素、範例參考與經驗分享,並在第四與第五章用更多的實務例子讓讀者得以充分理解、運用及參考。
反思可以將參與者當下的體驗感受,連結其他生活或學習經驗,作為第一手具體服務經驗連接的橋樑。然而,讓學生獨自去面對是困難的,尤其是初次接觸服務−學習的學生,有技巧與結構化地引導催化者的介入是絕對必要的,避免讓學生陷入過往刻板印象中,或對於複雜問題提出簡單解決方案,以及將自己蒐集的有限或片面資訊做出不正確的推論。
由於現代的速食文化,讓學生漸漸失去獲取知識時需要理解中間推演過程的耐心,以及批判反思的能力。我們都不希望未來孩子們只是單純看問題表象或將問題簡單化,以為只要幫街友找到工作就能改變現有狀態,而沒有深究其成因與社會結構性問題,或者是靠著自己或網友一面倒的意見,跟著別人的口號走,卻沒有思考是否有足夠的理論支撐,或是在地/社區/被服務者的差異與真正需求。
誠如作者所言,有些人可以服務,有些人可以學習,但透過反思,服務與學習可以相互轉化。透過批判性反思,我們可以縱觀整個服務−學習歷程,產生有意義的改變。
服務−學習須根植於明確的、雙方互惠的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中(第三章),這對當前臺灣積極推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的大專院校提供相當具參考價值的實施原則、方式、型態及步驟,以及挑戰與機會,當然,我個人認為也是很好的反思與啟示。如同作者所認為,每所校園及社區有其獨特性,而真正的互惠夥伴關係,應立基於承諾,以達到共同目標、共同發展任務、與共享責任、權利與權責,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也才能永續。
對於學術理論要求嚴謹的大學教育,本書提供各學術領域教育發展或融入服務學習可參考應用的資訊(第四章)。然而拜讀此章節時,我更深感即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教課綱,背負著培養學生適應當代社會、迎接未來挑戰的重擔。領綱中首推核心素養導向,強調知、行、態度三者並重;其中跨領域主題統整教育,及探究與實作活化教學課程,都對現場教育工作者有著莫大的挑戰,而服務−學習正恰好提供教師們實踐的著力點。不僅可以跨領域統整,更能提供探究反思的歷程,以及具體化行動實踐的操作模式;同時也對指導高中生撰寫有關社區行動或公民議題的小論文,有莫大的幫助。
服務−學習目前在臺灣國中以上大多以社團時間或聯課活動中進行,本書第五章便提供很好的參考運用。運用在課程中與聯課活動所採用的步驟看似相同,然而思考模式與出發點是不同的,如應用課程在課程中,教師可以陳述您想達到的學習成果,讓學生理解學習重點;然而,在聯課活動中,教師或社團老師則必須更有效益地指出學生發展階段和服務頻率密集程度,事先挑選具體可測量及達成的學習成果,多半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服務−學習重要步驟,也由於時間被限制,一個可測量的成果計畫以及關注在學生投注的成就感與被認、慶賀,相對重要,這都攸關與社區是否得以長久合作,以及學生長期承諾的關鍵。
相信許多實務工作者都瞭解服務−學習是一個複雜的歷程,包含許多利害關係人,因此評估成效相對困難與多面向,本書提供完整的評估策略,提供方案執行者、老師、學校、社區可行的方式、考慮的議題、評估內容的指引。作者提供非常實用的社區實施服務−學習效益評估表格,因為對學校或社區而言,評估需要花費相當的人力成本,而往往許多方案來自公部門的經費補助,方案成效必須量化呈現,實用的表格,節省摸索與成果結案時程。
此外,本書也提供教師與學校自我反思的評估要點,對於服務承諾的層次表現在組織結構、學生投入等議題都可以有可高層次的發展,來提醒校方或國家不只是表面上的支持,而是要具體的政策支持。
校園行政單位(第七章)的支持與協助常是服務學習的關鍵靈魂。本書建議行政單位應作為服務−學習的平台,充分瞭解學校和社區發展脈絡,發展與學校使命、願景、目標一致性的方案、品質控管、資金籌募或規畫、及評估工具制定等,並提供第一線工作者最佳的指引、後勤支援與專業培訓中心。
服務−學習的複雜性與兩難(第八章),常常需要面對各種挑戰與質疑,本書也不諱言地加以提出,如臺灣也常討論的議題:是否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列為畢業門檻、學生的抗拒等。作者建議讓學生有充分準備,清楚的期待、害怕與懷疑,以及服務場域或議題,與服務現實狀況,具體連結學習目標課程內容都有助於減輕學生抗拒。
而對於全球風行的志工旅行,作者也提出他的見解及提醒,全球性問題同樣也可能是在地問題,是否提供無法參與國際旅行的學生在地化的方案?短期間的國際教育並不能體驗現實,更可能深化全球化誤解與偏見?「不論方案是否有天真的期望,或對於與非營利組織協同合作瞭解太少,或默默與政府組織同謀,而無法適當解決最邊緣社區與群體的需求」?如何長期與海外社區保持良好的連結?避免以先入為主的假設,以為我們的解決方法最好?這些都值得發展海外服務方案的組織好好思索。
然而面對種種挑戰,作者提醒實務工作者應力求平衡,立基於重要原則、正確做法與最好的判斷,不要變成被工作消磨殆盡而無法投入反思、討論與學術調查評估,這些才是服務−學習真正的精髓。
對於服務−學習的未來(第九章),作者充滿希望與樂觀,但他也提醒實務工作者要在教學與實踐中,積極驗證與展現成效,確保在機構及組織中的持續發展,並擴展至國內外,以及運用科技創新。作者也提出在大學中可以有哪些研究議題,如何促進年輕教師投入等。對於目前臺灣政府積極發展的社會企業,服務−學習顯然提供最佳的培育場域,因為社會企業家需要了解社會問題根源,透過創新解決方案,及追求永續發展的實踐和經濟模式,這些特質正也是服務−學習成效的一部分,是提供教育未來社會企業家和社會組織的領導人的最佳模式。
這本書一次看完的確有些困難,但不妨把它當作工具書,先讀目前與自身較相關的章節,其他部份可以先瀏覽,若遇到瓶頸或相關問題,它的確是很棒的參考書,其中許多案例與形式,我也受益良多。感謝若蘭理事長的邀請,讓我有幸可以先睹為快,每每夜深拜讀時,不斷提醒自己,服務−學習的重要原則與理論基礎,並真誠面對、信任與增能、有意義的反思、清楚的目標與評量指標,與學校社區充分配合,更要在地社區共好共榮。雖然這本書是以大學為主體,但國高中老師與學校行政單位仍然適用,對非營利組織工作者一樣具有解答與啟發。真心期盼藉由服務−學習,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自發、主動、共好」的核心素養,成為對自己負責,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世界公民。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
 

 

亞太地區的服務研習模式
台灣服務−學習的創新及改變

服務−學習的概念雖源於20世紀美國的高等教育,但至今仍有不同的定義。最廣泛的定義是「服務−學習是一門把學術知識及社區資源服務合而為一的教學方法,透過學校與社區的合作,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社會服務機會,在服務體驗中鼓勵學生將課堂知識應用於實際,獨立思考及深入反思」(馬學嘉,陳章明,劉誠,麥梅芳,2014)。此外,有些院校的課外活動課程亦加入了服務−學習的元素,讓學生透過社區服務認識自己及社區。無疑,服務−學習是體驗形式學習的一種。「從服務中學習, 從學習中服務」是服務−學習的基礎,而最高層次是能夠推動終身服務−學習,讓青年人可以持續貢獻給社會。
雖然服務−學習源於美國,但其理念在亞洲區亦於這十年間蓬勃的發展。亞洲區的服務−學習可以說是百花齊放,有純服務類型的模式,也有服務為本的研究模式,也有學術為本的服務−學習模式,更有跨界別、跨學術的服務模式。在不同的地區,包括中國、韓國、日本、印尼、印度、新加坡、台灣、澳門、澳洲、香港等地也因應不同的文化、教育、政治、宗教,以及政府的管治方法,讓服務−學習的發展亦大有不同。於2007年香港嶺南大學首次在亞洲區舉辦每兩年一次的亞洲服務−學習會議,此次會議吸引超過400個來自15個國家對服務−學習有興趣的教育者,政府人員及學生參與。於2010年,嶺南大學亦擔任服務−學習亞洲網絡秘書處的一職,聯繫超過亞洲區中30多間學校,當中台灣輔仁大學亦是網絡中的重要一員,所以於2015年第四屆亞洲服務−學習會議由台灣輔仁大學主辦,為台灣拓展服務−學習的一個里程碑。
台灣的服務−學習可見是亞洲地區的先行推動者,早於1980年代開始提倡志願服務,並於1990年代掀起服務教育的熱潮,及後在2007年到2012年在台灣教育部的支持下發展服務−學習的課程。直至2013年,教育部亦開始推動各大專院校與中小學、民間團體一起合作推行各種不同的服務−學習的模式。於同年,台灣亦是在亞洲區第一個以民間團體成立了服務−學習協會,讓不同服務−學習的老師交流及推廣台灣的服務−學習,此平台大大提升了服務−學習在學界的地位!台灣的服務−學習不但是在亞洲地區發展的一個先行者,而且亦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讓學者,學生及社區人士參與。
我很榮幸能夠為這本書寫序,因為整個翻譯團隊(劉若蘭老師、郭瑋芸老師、邱佳慧老師、王美鴻老師、劉芳老師、邱筱琪老師)全是在台灣服務−學習的推行者,沒有她們的熱誠及推動,台灣的服務−學習可不一樣。2007年,有幸被台灣教育部邀請於一個全國服務−學習的會議中擔任主講嘉賓,由此時起與台灣的各個夥伴們結上種種的緣分。由主講嘉賓,變成硏究伙伴,再進一步成為要好的朋友,為亞太區的種種社會議題來討論及作進一步的服務−學習的行動。早期的台灣服務−學習主要是勞動教育,後來發展成通識教育、專業或學術模式的服務−學習。台灣的服務−學習類型以不斷創新,改變,及回應在地社會或亞太區的需求而設計。老師們的動力全是要讓更多台灣的年青人發掘自己潛能,培育職場的技能,為有需要的人士服務。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這本書的原作者是Barbara Jacobs。她是在美國服務−學習界別的其中一個推動者,她將服務−學習的理念從概念變成一步一步可推動的行動模式,有很多台灣的學者亦以她發展的服務−學習藍圖作為基礎。這本書可以說是她在院校經過幾十多年的服務−學習經驗,訓練及研究所結集成的精要。服務−學習有推動者,支持者,質疑者及反對者,即使是在服務−學習資深領域的同工們,亦需要不斷的思考、提問、反思、挑戰服務−學習的概念,甚至是如何去實踐才可以得到持續的發展!這不但能豐富服務−學習領域的內容,而且更讓不同的持分者思考服務−學習的發展需要。這本書的確適合各個教育的群組,當中可包括剛剛接觸服務−學習的老師、推動服務−學習或學生服務中心的領導者與職員、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同工及政府人員、推動服務−學習課外活動組的專業人員、以及我們關愛的研究生與大學生。
正如作者所言,這本書能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平台,透過提問及回應解答我們對服務−學習的疑問。在此我真誠地感謝作者對服務−學習領域的貢獻,將她的經驗帶到亞洲地區。同時亦要贊揚翻譯團隊對服務−學習的熱誠,把英文原著翻譯成中文,為中文界別的服務−學習增添了一本重要的書目!期待有機會由我們能親自編寫另一本以亞洲為經驗的「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我深信在不同文化推動服務−學習中亦會帶來更多的啟示!

新躍社科大學高級講師(共同課程)與
高級研究員(服務研習辦公室)
 

目次

前言 iii
原序 vii
致謝 xv
作者簡介 xvii
譯者序 xix
從服務−學習的本質發揮最大價值(楊朝祥) xxiii
服務−學習 改變世界(曾清芸) xxv
亞太地區的服務研習模式(馬學嘉) xxxi


第一章
服務−學習簡介(郭瑋芸譯) 1
第一節 何謂服務−學習? 1
第二節 服務−學習的理論基礎為何? 6
第三節 除了「服務−學習」,還有哪些其他的稱呼? 10
第四節 服務−學習有哪些效益? 12
第五節 服務−學習的發展歷史為何? 15
第六節 服務−學習如何擴展? 20
第七節 學校推動服務−學習時應提供什麼? 23
第八節 不同類型學校的服務−學習有何差異? 26
結論 28


第二章
了解與促進批判性反思(劉若蘭譯) 31
第一節 何謂批判性反思? 31
第二節 反思的形式為何? 34
第三節 設計與實施批判性反思的步驟為何? 36
第四節 批判性反思如何能增能學生由直接服務邁向公民與政治投入? 47
第五節 如何在個人學術領域中實施反思? 50
第六節 在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中,如何進行反思?尤其是一次性或短期的經驗 53
結論 55


第三章
學校與社區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發展與永續
(郭瑋芸譯) 57
第一節 學校與社區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定義與基本原則為何? 58
第二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有哪些不同類型? 62
第三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發展的步驟為何? 65
第四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中有哪些後援與支持的議題? 70
第五節 發展與永續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優良典範有哪些? 72
第六節 發展與永續服務−學習夥伴關係時,學校應該建立哪些運作系統? 76
第七節 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應納入企業夥伴嗎?如何執行? 78
第八節 發展國際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關鍵議題有哪些? 81
第九節 如何將小規模的服務−學習夥伴關係導引至更廣泛而深入的全校性參與? 82
結論 86


第四章
服務−學習融入於課程中(王美鴻譯) 89
第一節 何時採用服務−學習最為適當? 89
第二節 服務−學習如何在我的專業領域裡運作? 92
第三節 服務−學習是否具備學術嚴謹性? 96
第四節 服務−學習融入於課程有哪些模式? 98
第五節 我如何著手發展一門服務−學習課程? 110
第六節 我該如何評估服務−學習,並給予成績? 113
第七節 服務−學習的課程大綱有哪些獨特的項目? 117
第八節 開授一門服務−學習課程需要哪些後勤支援? 120
第九節 服務−學習如何在完全線上或混成式進行? 122
第十節 服務−學習是否需通過正式的開課審核準則? 125
第十一節 如何鼓勵與支持教師開授服務−學習課程? 126
第十二節 在教師審查、升等、及永聘職審核時,服務−學習如何被評價? 129
第十三節 服務−學習如何全面性的整合到學系裡? 131
結論 133


第五章
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設計與實施(邱筱琪譯) 135
第一節 何謂聯課活動服務−學習? 135
第二節 服務−學習與學生發展的關係為何? 138
第三節 聯課活動服務−學習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142
第四節 如何將服務−學習融入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 152
第五節 服務−學習與領導力教育的關係為何? 155
第六節 發展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步驟為何? 156
第七節 如何在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中實施學生學習的評估? 161
第八節 服務−學習教育者如何協助由學生自主發起和主導的服務−學習? 163
結論 166


第六章
服務−學習的評估(劉若蘭譯) 169
第一節 服務−學習評估包含哪些元素? 169
第二節 評估服務−學習有哪些可能的方式? 173
第三節 在選擇評估方法時,我們需考慮哪些議題? 176
第四節 服務−學習學生參與者的評估包括內容為何? 179
第五節 服務−學習如何從社區觀點進行評估? 181
第六節 如何評估服務−學習夥伴關係? 185
第七節 關於服務−學習的教師評估應包含的內容為何? 186
第八節 學校層次應進行的評估為何? 189
第九節 服務−學習評估的挑戰有哪些?我們如何解決它們? 194
結論 197


第七章
服務−學習的行政管理(邱佳慧譯) 199
第一節 如何開始推動服務−學習? 200
第二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組成內涵為何? 208
第三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成員的要求為何? 209
第四節 服務−學習應置於哪些組織架構下? 210
第五節 除了服務−學習中心,還需要什麼制度化基礎架構去支持服務−學習? 213
第六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經費該從何而來? 216
第七節 如何呈現服務−學習的價值? 223
第八節 什麼是服務−學習必備的後勤考量? 226
第九節 我們需要處理的責任與風險管理議題為何? 230
第十節 國際服務−學習包含的行政議題為何? 235
第十一節 如何認可服務−學習的傑出表現 239
結論 243


第八章
服務−學習面臨的複雜性與兩難困境(劉若蘭譯) 245
第一節 如何讓所有學生接觸並適用於服務−學習? 245
第二節 服務−學習應列為畢業門檻嗎? 249
第三節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抗拒的學生? 250
第四節 如何透過服務−學習,增進學生認識與欣賞來自於權力、特權及結構性壓迫所造成的種族、族群、社經地位的差異? 252
第五節 何謂批判性服務−學習?它為何重要? 255
第六節 服務−學習與政治的關係為何? 259
第七節 服務−學習應該制度化嗎? 263
第八節 校園−社區的夥伴關係真的是平等互惠嗎? 266
第九節 服務−學習應該聚焦於在地化或是全球化? 268
結論 273
第九章
確保高等教育服務−學習的未來(劉芳譯) 275
第一節 驗證服務−學習的教學法與實踐需要哪些評估與研究? 275
第二節 如何確保服務−學習制度化的未來? 282
第三節 如何在教師獎勵制度裡更突顯且認可服務−學習、以社區為基礎的研究,及與社區連結的學術研究的價值? 284
第四節 我們可以從服務−學習的國際範例中學到什麼? 288
第五節 什麼是未來的服務−學習的夥伴關係? 289
第六節 我們如何幫助學生透過在地的服務−學習養成全球視野? 295
第七節 服務−學習在應對國內和國際人道危機中的角色為何? 297
第八節 服務−學習在網路環境的未來為何? 300
第九節 服務−學習如何加強高等教育在K−12學校的投入? 302
第十節 未來服務−學習與社會企業間的關係為何? 305
結論 308


參考書目 313
索引 331


 

書摘/試閱

前言


在1990年初期,當我出席一個為國際社會在Utah雪鳥舉辦的經驗教育會議上,認識了Barbara。當時會議中,只有少數出席者參加Utah大學Lowell Bennion社區服務中心的參訪,主辦人是中心主任艾爾費雪,而我們是共同的參與者。意料之外地,當我們開始我們的旅程時,天氣變壞了,開上山的車程是冒險的。當休旅車司機試著一再向我們保證,一切都會很好時,我還記得他聲音中的焦慮。我們以穩定的速度,很緩慢地很確實地開往山上,直到我們安全地底抵達目的地。
這趟跟著Barbara以及其他服務學習教育者同行的旅程,讓我反思了我對服務學習進展以及社區連結運動的觀點。回顧1990年(也預期是)初期的那時候,我們的工作已經以穩定的速度,很緩慢也很確實地前進。我看到很多積極的徵兆,象徵著我們的工作的繁榮:新的服務學習和社區連結中心在許多校園中成立,現有的中心也逐漸茁壯,大量的期刊,許多相關於我們的工作及其未來的討論,以及每月投入於此主題的會議。
我推崇Barbara在我們穩定快速的進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特別地,他是馬里蘭大學服務學習中心創始主任。他的前三本與Jossey合作出版的書:高等教育中的服務學習:概念與實踐(1996),服務學習的夥伴關係建立(2003),以及高等教育中的公民連結:概念與實踐(2009),都是服務學習文獻的重要指標。Barbara的這本新書,服務學習本質:提問,答案與啟示,應證了他在高等教育服務學習界成為最具影響力聲音之一的軌跡。前仆後繼的參與者明顯地受到Barbara過去、現在,無疑也是未來的貢獻所鼓勵而不斷進步。
如果Barbara二十年前寫下了服務學習本質的這本書,或者甚至十年前,它將會是厚度薄很多甚至少了一些力道的著作。在我們所進行的研究、實踐、提問、啟示和留下的兩難情境中,這是一個大幅邁進步伐的反思(我不得不用這個詞)。在服務學習和校園社區夥伴關係中,什麼角色可以承擔解決我們看似棘手(而且也許還持續增加的)的社會問題?我們該如何確保參與在服務學習中學生的民主教育成果?如何強化承諾於這項任務的教師們的升等和終身職。
那些初入服務學習的人將會發現已經被建置好的基礎,包含服務學習概念化的澄清、服務學習課程的學生學習評估、校園社區夥伴關係的永續締結,以及連結學生在批判性反思中的多元形式。那些已經涉足服務學習的人將會發現一些運用於複雜服務學習的有用資訊,例如如何處理社區夥伴關係以及增能學生理解服務學習與價值、權力和特權、系統化的壓迫以及其他議題(當其他大學學生進入被剝奪公民權的團體時,勢必會興起的那些議題)。老練的服務學習教育者將會發現這本書充滿了重要的訊息和資源,有關於服務學習連結政治的關聯性、制度化服務學習、服務學習線上環境的未來趨勢,以及服務學習和社會企業的關聯性。
在這些章節中,Barbara採用了一個可被測量和考慮周全的方式。她不是直接宣示,而是帶領我們從多元面向走過每一個議題。大多數的章節能吸引教師和那些負責增能教師服務學習教學方法的人,而有關「服務學習的行政」和「服務學習潛在課程的設計與參與」則特別有助於高等教育行政單位與職員。
很諷刺地,這本書出版的當下,我們其中有些人的工作已經停滯(參考 Hartman, 2013; Kliewer, 2013; Saltmarsh, Hartley, & Clayton, 2009)。我同意我們已經面臨一個門檻,或者,持續這個隱喻,已經在服務學習成長承諾和看似難以超越的公民連結運動中,面臨到一個極具挑戰的山坡。當我們面臨門檻,好的問題解決模式建議回到起點、回到起始、回到基礎。而且這恰恰是這本書正在做的事情。它包含了這個領域的基礎和描繪了最新的研究和實踐,去深化我們理解自身豐富且極具挑戰的工作。
我們每位參與其中的人看待服務學習的承諾有些不同。有些人看待它是一個大專校院重振或轉化教學的機會,有些人看待它是一個增能學生專業學習的方法,有些人看待它是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貢獻,有些人看待它能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有些人看待它能確保我們民主的運行狀況,有些人看待它能夠展現多元理解。誠如Barbara在這本書中的描繪,當實踐得當,服務學習能夠完成這些目標。
為什麼是Barbara?簡單來說,因為,她是服務學習運動的偶像之一。她已經是而且持續是處在一顆恆星的等級,看見這本書的需要而且具有這樣的知識去書寫這本書。在這個領域的長期投入,過去的發表以及無數投入的演說和校園諮詢,Barbara擁有我們工作的全貌和扎根的視角。她在服務學習和社區參與教育者中的菁英團體之中,而這些教育者在嘗試讓校園推動安全的服務學習的歷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想Barbara是把服務學習帶給群眾的關鍵人物。
為什麼這本書重要呢?許多書和文章都已經處理了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各式各樣的議題。但是這本書處理了所有議題,一個考慮到連結服務學習和校園社區夥伴關係的整合式資源,而且它以一個最清晰的章節標題、重要問題提點、提供考慮周全的問題解答,以及標定了可供進一步研究的資源的方式呈現。
誰將能夠從書本中獲益?基於數個理由,我認為這本書將能成為暢銷書。首先,沒有其他資源像它這樣清楚。再者,它有很多潛在的讀者群──從實踐者到研究者、到教師專業發展、到研究生。第三,我可以想像服務學習中心分享這本書給校園內的教育者與社區夥伴,以確保這個教學方法被融會貫通地理解。最後,如果所有服務學習利害關係人──教師、學生、社區夥伴──能夠閱讀和使用這本書,服務學習成果的品質將能被擴大。
我該如何從這本書中獲益?過去,當教師問我有關於服務學習的基礎且可被理解的「教科書」時,我很難提供一個答案。現在,我擁有了這本書,我期待運用於我的教師發展工作。
這本書的最終意義是什麼?我認為這本書是這個領域的權威,確認了服務學習和社區連結:它是什麼,它的目標,該如何做得好,以及涉及企業的所有問題,包含學生、教師、社區成員,社區合作夥伴和高等教育機構。當編寫服務學習的年鑑時,Barbara Jacoby和這本書將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


參考書目
Hartman, E. (2013). No values, no democracy: The essential partisanship of a civic engagement movement.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9(2), 58-71.
Kliewer, B. (2013). Why the civic engagement movement cannot achieve democratic and justice aims.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9(2), 72-79.
Saltmarsh, J., Hartley, M., & Clayton, P. (2009). Democratic engagement white paper. New England Resourc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Paper 45. http://scholarworks.umb.edu/nerche_pubs/45.


Jeffrey Howard
Director of Faculty Development
Steans Center, DePaul University
Editor,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September 2014
(翻譯者:邱佳慧)

原序


在區域型的中西大學(Midwestern university)連綿綠意校園中的一個美麗早晨,當教師為了九點的服務−學習課程設計工作坊抵達時,誠如一往,我請求他們在便利貼上記下他們參與工作坊的理由,以及他們最重要的服務−學習提問。當大學資訊服務職員設定講台與投影機時,我瀏覽著這些問題。我並不驚訝於看到相似的問題,例如:「服務−學習與實習有何不同?」「它可以執行於我的領域嗎?」與「我該如何開始?」
具有相同服務−學習經驗的教師則好奇著,「我能如何發展永續的社區夥伴關係?」「我該如何提升學術內涵(精準度)?」與「服務−學習可以線上教學嗎?」午餐時,我與那些提問如何在各學科中提升服務−學習的學校主管們碰面。他們關心招募學生、續留學生,以及好奇服務−學習是否具有在這些領域中創造改變的證據。他們這樣問,「如果我們以服務−學習作為學校的優先考量之姿『全速前進』,我們如何知道我們已經『有些進展』了」?
午餐過後,我與小型服務−學習中心的職員、一些學生事務專業人員,以及規劃組織服務日的那些學生主管們碰面。我運用反思活動,連結這些學生思考志願服務與社會改變兩者間的差異。他們熱衷於服務−學習,但是他們問道:「我們該如何讓參與者認真地參與反思?」「我們應該聚焦於回應遙遠的自然災害或者是我們在地社區的需求?」
當我回到我自己的校園,我以一個服務−學習講題的客座講者身分,拜訪了一個本校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計畫的研究所班級。這些學生想要「質疑」服務−學習的概念與實踐,去處理以下的問題,如:「我們如何避免服務−學習成為維持需求與依賴的現狀?」「大學和社區真的可以與社區發展真實民主的夥伴關係嗎?或者說(兩者)權力差太大了嗎?」「什麼是服務−學習最終的目的?」當我透過會議主講座談、工作坊、諮詢輔導和線上等形式,連結上百位教師、主管、學生和社區領袖時,我認知到自己已被這些與其他問題一而再地提問時,對我而言,這本書的需求越見明朗。
當我回答這些已經有了好答案的問題,以及苦思那些尚未(有好答案)的問題時,我理解到我需要去記錄這些問題,伴隨著可能的最好回應。我感受到這些需求而編輯這些問題──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為了那些剛剛接觸服務−學習且遭遇其兩難困境的教職員生,正如那些擁有許多經驗且發現當我們發展新課程或聯課經驗時,有益於重新檢視它的基本原則和實踐的教職員生。而且,我知道沒有一個同時擁抱和驗證服務−學習課程及聯課活動服務學習,除了我自己的這本書。
其他傾向於專注於學術、以課程為基的服務−學習的人,讓學生事務專業人員,領導力教育者、校園教會人員,和其他幾乎沒有資源者,領導他們(專注於學術或以課程為基的人)的工作。
我也強烈地感受到需要分享我多年在服務−學習葡萄園中耕耘所習的大量啟示。我犯了錯誤,擁抱了我自己,以及從我的教師、學生事務同儕、社區夥伴和學生身上學到許多。我也從那些帶著我進入你的信任圈,分享你們自己的錯誤和困境,與你們如何處理他們的人們身上學到很多。我已經分享了喜悅和你們也經歷過的挫折,以及被那些你們從服務−學習中與你們自身所已經發現的事物所激勵。我自1992年就開始投入服務−學習,當我被督導要求負責啟動馬里蘭大學的服務−學習方案時,我的督導是學生事務的標誌性副校長,威廉湯瑪斯。
我馬上通知他,我計畫在課程與聯課活動中同步發展服務−學習。他立即回應,「Barbara,如果你試著要其他教師一起參與,在你離開港口之前,教師們就會弄沉你的船。」當我1996年計畫出版專書《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became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1996)。Jossey-Bass的編輯Gale Erlandson認真地提問使用服務−學習一詞取代社區服務的判斷,也質疑服務−學習在高等教育中是否具有足夠的牽引力吸引足夠的讀者。
我們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我全心的同意我傑出的馬里蘭大學的同事KerryAnn O’Meara所言,服務−學習是現今高等教育永久景致的一部分。我們已經為學生和社區積累了大量服務−學習效益的證據。而且,另外我也同意令人尊敬的同事Patti H. Clayton, Robert G. Bringle和Julie A. Hatcher所言,高等教育並不容易改變,然而服務−學習已經展示了他的能力,它擁有對最難改變的學術領域的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教師任務、組織的基礎設施、預算分配、升等與終身職、學生學習的評量,與社區學校的夥伴關係(2013, vol. 1, p. ix)。
你們之中部分從事相似於我在公民連結領域的廣泛工作的人,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本書直接地聚焦在服務−學習,勝過更廣泛地稱謂−−公民學習與民主連結,積極公民權,或公共服務—任何你所想要的稱謂。這是非常吸引人的。然而,我決定部份地專注於服務−學習,因為我強烈同意我們校園聯盟(Campus Compact)中的同事所言,「服務−學習是最廣泛,眾所周知的實踐……目的在於裝備學生成為民主公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cited in Zlotkowski, 2011, pp. 223−224)。
而且,我堅定的相信服務−學習的巨大潛力,能夠裝備學生成為一個我們民主政治中的積極參與者,而且為社會改變而努力。我也非常清楚當服務−學習沒有做好時,可能對學生造成不佳的影響,正如強化他們的刻版印象與延續服務是處理社會議題最有效方法的觀點。所以,本書最重要的目的是定義與推動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同時促使其成就其承諾與為促進公民代理和參與服務。我相信因為我們的持續質疑,服務−學習將能夠在未來存活與茁壯。我們持續質疑著他的目的與價值,如何推動,如何推動地更好,我們將如何知道他是否創造了改變,以及服務與學習的有力連結,能夠如何催化高等教育機構與遠近社區之間更廣更深的連結,包括遠在世界各地與近在我們家後面的社區。根據這樣的精神,我提供了這本書「問題、解答與啟示」激勵高等教育界服務−學習的進一步成長,增強我們的實踐,以及激勵更深的反思,反思服務−學習如何實現無邊際潛力,實現它孕育教與學、增強社區、改進高等教育學校,以及培育社會責任公民、學者與領袖人物。
預期讀者
這本書的讀者是各領域的教師、服務−學習中心的領導者與職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事、學生事務專業人員、校園教會人員、領導力教育者、服務−學習宣導者,以及嘗試支持服務−學習的行政主管。我也相信此書將對於研讀服務−學習,與參與各類課程而獲取服務−學習經驗的研究生與大學生,具有實務與激勵的作用。特別想對國際同儕表達我的想法,我著實從你們身上學習許多,而且我特別在書中標註你們對於服務−學習的卓著貢獻。同時,我期許你們也能夠從我們在美國所學習的啟示中獲益。
作為剛剛接觸服務−學習的教師──你們將會學到服務−學習是有別於其他經驗教育的形式,如何引導學生反思、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如何運作多元的課程模式,服務−學習如何被廣泛地運用於各領域,以及如何評估服務−學習。對於已經具備一些服務−學習知識的教師而言,將能夠找到一些優質服務−學習課程大綱的獨特元素,以了解如何確保學術性,如何吸引差異大的學生或可能會抗拒的學生,如何維持社區夥伴關係,如何在線上環境運作服務−學習,以及如何突顯服務−學習在教師升等機制中的角色。對於那些具備可觀服務−學習經歷之教師而言,將能裨益你檢視現有施行原則,以及跟我一起探查服務−學習的複雜部份,如「我該如何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後投入終身公民與政治參與?」「服務−學習應該聚焦在在地性還是全球性?」「我們如何成為一個連結社區的學術單位?」等。
作為服務−學習或公民連結中心的領導者與職員們──正如我過往所推動的,我們都在尋找引導方法,都在我們各自的機構中同樣的位置上,以考量服務−學習的永續成長與方向而作出策略性決定。大多數的你們也肩負培訓與支援服務−學習教職員與學生事務專業人員的責任。然而,服務−學習中心的職員常常是年輕的新人,或者是新進這個領域,沒有太多發展計畫或教學經驗的人。你們經常參與我的服務−學習工作坊。你們總是提問可以如何使用資源發展計畫、如何培訓與支援在你們校園內參與引導服務−學習的教職員生。此書將回答你們的問題,和提供你們所需的資源以完成任務。
作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者──從事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同事們曾經告訴過我,即便他們是非常有經驗的教師,但卻對服務−學習一無所知。特別是那些沒有成立服務−學習中心的學校,你們更常有同樣的疑慮,以及如同服務−學習中心職員一般需要資源去提供教師成長與支持服務−學習。你們經常意識到自己肩負推動服務−學習這樣一種高影響力的教育方法。我發現,當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在為學生修訂核心課程置入額外的行動學習方案時,這種情況就越來越迫切。這本書正如你們所努力提倡的,將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基本的資源。
作為推動服務−學習聯課活動達成學生發展目標的學生事務專業人員──我是你們中的一員,那些在住宅區大樓工作的你們,能夠透過推動服務−學習與置入反思,在社區中發展緊密的社區意識。透過在新生導覽時介紹服務−學習經驗,方案領導者能夠向新生介紹校園周遭的社區,與經驗學習的概念和實務。提供機會予學生建立自己與他者的關聯性。至於那些關注跨領域文化成果的人而言,服務−學習是一種提供機會予學生的傑出方法,讓他們跟有別於自己文化的人成功合作,並反思人類差異與共通性。至於那些帶領叛逆生的專業人士,他們更常要求學生進行社區服務,並帶領學生反思身為社區一員的意義。服務−學習可以為學生創造更有意義的經驗,並裨益社區組織。校園教會人員亦透過聯課活動或課程類服務−學習的反思,覓得方法去提升宗教或精神層次的論述。我也希望此書對於我在專業協會(ACPA−國際性大學學生教育者與NASPA−高等教育學生事務行政人員)的同事有所幫助。我也很高興這兩個機構均已建立了聯結服務−學習與公民連結的學習社群。
作為領導力教育者──正是這本書的另一個迅速成長的讀者群。越來越多參與領導力教育的我們,正聚焦於運用其進行社會改革。終究,我們正嘗試發展服務−學習課程或聯課活動。我希望此書能為國際淨屋計畫或其他組織強化領導力,以及鼓勵你們引導學生,賦能他們具備社會責任的領導力。
為了確保服務−學習在機構和國際層次的未來發展,校園行政首長必須扮演積極的角色。校長和各級長官包含學術機構、學生事務、財務、機構發展,以及發展部門等,他們都需要去了解服務−學習為什麼以及如何得到這麼高的評價。你們將發現服務−學習對學生、社區以及學校的價值。你們也將學習到教職員向你報告的多元議題,以及如何去支持他們的努力。
作為研究生與大學生──誠如前言,我也為這個族群思考了許多,我希望此書也能助益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的研究生,正如你們將服務−學習視為一種教學法、實踐法或哲學。我期待聽到你們更深刻的提問,以及共同探討服務−學習的挑戰與困境。我也希望此書將能完整為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所用,以利他們關注服務−學習、公民與社區連結、仁慈與非營利領導力等領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46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