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簡體書)
滿額折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87260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減去無用的慾望,過好複雜的人生

寫給每個在“失去”中感到痛苦的人

融合心理學與禪修思想,為現代人被壓力扭曲的心靈打開一個出口

全世界療癒超過30000000人,超個人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誠意之作

人一生的成長,猶如蟬蛻,只有勇於捨去身上那看似無比重要的殼,才能脫胎換骨,長出一雙能讓人生飛翔的翅膀。

而人的痛苦,在於不願失去。対於已失去的,永近都在杯念、悔恨,放不下過去,折磨現在的自己。求不得是苫,得而復失更苦,想要緊緊抓住,卻失去得更快更多……

如何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擁有一個真正屬於你的美好人生?

超個人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尓徳告訴我們:

人生應該是一個不斷學會做減法的述程——減去無用的慾望、累贅的習性、雜亂的心念。簡單的心性,オ能過好複雜的人生。

作者簡介

傑克▪康菲爾德(JackKornfield)

生長於美國東岸一個科學及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讀於達特茅斯學院,主修亞洲研究,在學期間受到陳榮捷博士鼓勵和啟發而學佛,1967年畢業後,立刻前往東南亞修習,曾在阿姜查住持的巴蓬寺出家,也曾在馬哈希尊者、阿沙巴尊者和佛使尊者座下學習,並曾追隨過佛教僧侶與印度教上師。

他自1974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禪修,是將南傳上座部佛教修行引入西方的重要老師之一。他擅長結合現代心理學與禪修思想,將靈性修行落實於日常生活。他不僅是美國ZUISHOU歡迎的內觀禪大師、內觀學社與靈磐中心的創辦者,還是位臨床心理學博士,著有《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狂喜之後》《踏上心靈幽徑》等多部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是傑克·康菲爾德美妙和啟發性的作品。他給人生帶來了一種理解和培養正念、慈悲、愛和真正智慧的方式,這種方式滲透到解放的核心。

——喬恩·卡巴特·辛,《進入我們的感官並到達你自己的門》一書的作者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提供的不僅僅是治療方法,它為豐盛的人生指明了道路。

——丹尼爾·戈爾曼,《情商》和《社交商》的作者

這部致力於人生的傑作揭示了古代心靈科學的原理,它無縫地編織成一幅神奇的人類心臟地圖,這一地圖與現代神經科學的發現驚人地一致。

——丹尼爾·西格爾,醫學博士,《發展中的心靈和有意識的大腦》的作者

《人生中必要的失去》溫暖、有趣、動人,並極富啟發性,將佛教心理學帶入生活。閱讀它本身就是一種轉化的體驗。

——馬克·愛潑斯坦,醫學博士,《沒有思考者的思想》和《沒有自我的心理治療》的作者

傑克·康菲爾德用一輩子的經驗,創造了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清晰的、動人的人類心靈和心靈的圖畫,一張充滿希望的治愈力量的照片讓我驚嘆不已。

——諾曼·費舍爾,舊金山禪修中心前會長,《回家之旅》的作者

當今極具說服力和啟發性的靈性成長指南之一。

——《心靈科學》雜誌

他的書……康菲爾德會讓你覺得他就是你想要的那種心理治療師……提供令人信服和說明性的軼事和故事,並涉及世界傳統和文學以及當代科學研究。

——《出版人周刊···星級評論》

目次

目錄

自序失去該失去的,你才是自由的01

第一部分你失去了什麼

第一章你的神聖性

你敢於面對自己的陰暗面,卻害怕了解自己的神聖性003

第二章最深的天性

愛自己是慈悲的起點,只愛自己卻是對自己的不慈悲013

第三章頭腦的平靜

不管每天有多少人從我的世界路過,我還是我自己025

第四章純潔的心靈

心污了,看什麼都是污,每天觀心,淨化你的心靈037

第五章自我的幻象

失去你以為真實的自我,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049

第六章自我獨特性

認識到他人與自己的相似,是共情和愛的起點063

第二部分找回失去的美好

第七章正念的力量

坦然無懼地活在當下,接納自己的一切感受並轉化之077

第八章身體的智慧

你不傾聽身體的智慧,身體就會出一些毛病來提醒你089

第九章流動的情緒

讓情緒之河自然流動,它將帶領我們到達內在的智慧101

第十章念頭的故事

你是由故事而不是念頭組成的,念頭也有自己的故事113

第十一章遠古潛意識

深入痛苦的潛意識根源,找回失去的美好123

第三部分懂得取捨

第十二章捨棄貪嗔癡

負面情緒不是你的全部,捨棄它們你打開新世界137

第十三章慾望的轉化

你的問題不在於擁有慾望,而是你的慾望太小了151

第十四章憤怒的轉化

你的憤怒往往是軟弱的表現,真正強大的人不怕愛169

第十五章執念的轉化

人最深的執念是忘了自己是誰,還以為自己是自由的183

第四部分得失在我心

第十六章痛苦與放下

痛苦不會憑空消失,你需要釋放痛苦的力量197

第十七章心靈指南針

慣性思維帶來安全和舒適,卻無法給你未來211

第十八章本性不會變

信任你的慈悲本性,再負面的想法也能轉變225

第十九章靜心的奧秘

靜下心來,內在的光明智慧本性自會顯現237

第五部分失去以後的收穫

第二十章美德與痊癒

美德的培育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必不可少的一步257

第二十一章自助與助人

愛自己,就是愛世界;愛世界,就是愛自己273

第二十二章中道的智慧

以赤子之心,活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287

第二十三章天真的快樂

看似失去一切,實則得到生命全部的祝福301

書摘/試閱

你敢於面對自己的陰暗面,

卻害怕了解自己的神聖性

我們的原始善性

哦,生而尊貴,本來榮耀的你,記住你的光明真性,那心性本體。信賴它,歸向它,

它就是歸宿。

——《西藏度亡經》

我突然看見他們心靈的內在美,他們內心那罪欲以及我見不能觸及的深處,他們真實的核心,那每一個處在聖潔中的人。只要他們都能看到真正的自己,只要我們總是這樣相互觀看,就不會有戰爭,不會有仇恨,不會有殘暴,不會有貪婪……我想大的麻煩將會是我們伏地而彼此敬拜。

——托馬斯·默頓[1]

在泰國古都素可泰(Sukotai)北邊的一座大寺廟裡,曾聳立著一座巨大古老的泥塑佛像。雖然不是泰國佛教藝術中最精美的作品,但它已經被關注了五百多年,它的長久不衰可敬可佩。猛烈的暴風,政府的變遷,以及入侵的軍隊來而復去,可佛陀塑像卻常在。

然而,看護寺廟的僧人發現塑像有一處開始裂了,需要修理和重新上漆。遭受一系列酷熱乾燥氣候以後,有一條裂縫變寬了,一個好奇的僧人用手電筒照窺縫內。結果反射到他身上的是閃閃金光!在這個樸素古老的塑像內,寺廟僧眾發現了東南亞最大、最輝煌的金身佛像之一。自從被發現以來,這尊塑像吸引了泰國各地大量的虔誠信徒。

寺廟僧眾相信,人們在這件輝煌的藝術品上覆以陶土,是要在紛爭動蕩的年代保護它。同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遭到威脅而使得我們蓋住自己的內在神聖性。正如素可泰的人忘記了金身佛像一樣,我們也忘記了我們的本性。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在保護層下行事為人。佛教心理學的基本目的是幫助我們看清盔甲下面的原初善性,也就是我們的佛性。

佛教心理學的第一項原則:

觀看眾人的內在神聖性和美善。

著名的榮格心理分析學家羅伯特·約翰遜承認,對我們許多人而言,信賴自己的善良是非常困難的事。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最糟糕的恐懼和念頭當作自己的真實面貌,即榮格所稱的“陰影”。約翰遜寫道:“奇怪,人們對其陰影的高貴面的抵制要強於他們對黑暗面的掩蓋……發現自己具備深邃高貴的特性比發現自己是個庸碌之輩更加麻煩困難。”

我們執著於局限和貧乏的自我認同,將它化為強烈的習性,以至於擔心一旦沒有認同,我們就會無所適從。如果完全了解我們的神聖性,就會導致根本的生命變化,它可能要求我們承擔大事。而且我們的某部分會知道,恐懼和受損的那個自我並不是真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讓自己通向完滿和自由的道路。我很難在我的家庭看到我本身的善性。在我最初的記憶裡,父親是個可怕而喜怒無常的暴力狂,母親被打得鼻青臉腫而惶恐未定,還有四個男孩,心裡都在想:“我們怎麼會生在這個家庭?”每當父親把車開進車道,我們都會屏息靜氣。好的時候,他是體貼而幽默的,我們也感到輕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必須躲起來,避開他一觸即發的怒氣和滔滔責罵。全家旅行時,父親會因壓力過大而抓住母親的頭撞向擋風玻璃,或者因其他司機的犯規行為而責罰孩子。我記得我父親的祖母勸我母親不要同父親離婚:“至少他有時會保住一份工作,不像精神病院的那些人那麼瘋狂。”

我也知道,這種不快不一定全都會發生。我還記得,六七歲時,在父母吵架的痛苦日子裡,我離家出走。我心裡面有某樣東西讓我覺得我不屬於這個家,彷彿我投錯了胎。和其他兒童一樣,我有時會幻想,有一天有人敲門,進來一個文雅的紳士,問我的名字。然後他就說,傑克和他的兄弟們是秘密地安置於這個家的,但是現在他真正的父母,即國王和王后,要他回到他真正的家。這些童年幻想激起了我生命中最強烈的追求之一,渴望成為某種有價值而且真實的東西的一部分。我在尋求我那生而高貴的真家。

在那些憤世嫉俗習以為常的時代,我們可以把原始善性僅僅視為一個鼓舞人心的說法,但是通過它的聚焦,我們會發現一條完全不同的觀看和生存之路:這條路的目的是改變我們的世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忽視龐大的人類悲苦,也不意味著我們讓自己愚蠢地屈從於喜怒無常甚或暴力的個人。其實,要發現他人人格的尊貴,必須了解他們的苦難。佛教心理學原則中最主要的是“四聖諦”[2],它起始就要了解人類生活裡不可避免的苦難。這個真理難以用現代文化講述,因為現代人被教導要不計代價避開不舒適,在這個文化里,“追求幸福”成了“幸福的權利”。而只要我們在受苦,了解受苦的真相就總是那麼新鮮和有益。

佛法幫助我們面對從羞辱抑鬱到煩惱愁苦的個人苦難,處理眾生之苦,幫助我們對付痛苦之源:人類靈魂中的貪、嗔、痴。雖然注意我們的苦難至關重要,但這並不掩蓋我們的神聖性。

“神聖性”(nobility)一詞並不專指中世紀騎士和宮廷貴族。它出自希臘語“gno”,意思為“智慧”或“內明”。在英文裡,“神聖性”一詞被定義為人類美德,比如表現在價值觀、行為和舉止上的那些光明、高尚和出類拔萃的東西。我們怎樣才能把這種品質同我們周遭的東西直覺地聯繫起來呢?正如沒人能告訴我們如何去感受愛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他人潛在的善良。一種方式是,把我們面前的人想像成一個仍然年幼無邪的小孩。有一次,被我年幼的女兒折磨了一整天后,我發現自己坐在熟睡的她的床邊。幾個小時前,我們還在為她的晚間計劃爭個不休;此刻她帶著她童年的天真美麗沉沉入睡。如果我們願意看,就能在所有人身上見到這樣的天真無邪。

或者,不退到過去,我們可以把時間推向未來。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行將就木,躺在壽床上,脆弱無所遁形。要不就乾脆把他看成一個徒步旅行者,負重而行,追逐幸福和尊嚴。在恐懼和需求下面,在進取和痛苦之下,我們碰到的任何人,都有巨大的理解和慈悲潛能,他們的善性就能在這裡觸及。

我們或許很容易會敬仰世界偉大精神領袖身上彰顯出來的人類精神。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可動搖的慈悲,儘管在緬甸被軟禁多年,她仍然堅定而充滿慈愛。我們記得,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是怎樣帶著勇敢尊嚴的祥和精神邁出監獄的,二十七年的酷刑折磨未能使這種精神屈服。然而,同樣的精神也從各處的健康兒童身上散發出來。他們的喜樂和天真能夠重新喚醒我們趨向佛性。他們提醒我們:我們生來就有這種光明的精神。

那麼,在西方心理學中,我們為什麼要如此專注於人性的黑暗面?即使在弗洛伊德之前,西方心理學的基礎就是醫學模型,它起初就專注於病理學。精神病學專著《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3]面向的是治療專家、臨床學家和護理人員,該著作完整地列舉了數以百計的心理問題和疾病,並把心理問題分門別類以便我們做研究,以及要求用最為科學和經濟有效的方式治療那些疾病。可是我們經常過多地關注恐懼、抑鬱、紊亂和敵意的保護層,卻忘記了真實的自己。

作為教師,我總是看到這一情況。有個名叫馬提的中年男人,經過一年痛苦的分居離婚後,來到我這裡,他糾纏在童年就背負的無能和羞辱感的惡性循環中。他相信自己的問題極為糟糕,並忘記了他原本的善性。還有個年輕女子名叫簡,長期掙扎於苦惱抑鬱中,後來做佛教禪修,她難以放下她破裂受傷的自我形象。多年來,她只是通過治療和各種藥物來看自己,而那些並不能控制她的問題。

由於心理學傾向於病理學導向,要強化藥物控制的模式。今天,數百萬尋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成年人中,大多數很快進入藥物治療之列。更糟糕的是,成千上萬的兒童被醫生施以強烈的精神藥物,施藥的範圍從多動症(ADHD)到近年常見的躁鬱症[4]。

儘管這些藥物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有用甚至能救命,平民百姓和專業人士越來越尋求用藥片來解決人的精神紊亂和痛苦,只是情況未必都是這樣的。

內在的自由

如果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局限和病理上,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嗎?有,那就是相信人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能獲得自由。佛法是這樣說的:“正如海水只有一味,即鹹味;所有佛陀的教義也只有一味,即解脫。”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5]是他家裡唯一的納粹集中營倖存者,儘管遭此苦難,他還是找到了療愈自救之路。弗蘭克爾寫道:“我們這些在集中營待過的人還記得,有人到集中營安慰其他的人,送出最後一塊麵包。他們人數也許不多,但卻足以證明,誰也無法奪走他人的心靈自由,即在任何既定環境中,選擇自己要面對的態度,選擇自己要走的道路。”

當我們遇到最糟的危機衝突而失敗時,在極深的恐懼和迷茫狀況裡,我們的痛苦似乎沒有止境。我們會覺得沒有出路,看不到希望,而內在卻渴望自由。“若人不能解開心結,”佛陀說,“那我就不會教你這樣做。正是因為心結可以解開,我才如此說法。

喚醒這個內在的靈性自由,就是數百種佛教修行訓練的目的。每種修行都幫助我們認識和放棄產生痛苦的不健康模式,然後培養健康的心志。在佛教心理學方法中,重要的是強調訓練實修,還有理解。它採取的方式不是在治療中討論你的問題,讓你每週傾訴一次,而是通過日常生活規律和持續的訓練,來幫助你學習和實踐健康的生存方式。這些實踐讓我們回歸到內在的智慧和慈悲,把我們帶向自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