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鄧世昌傳
滿額折

鄧世昌傳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9016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傳寫了清末海軍傑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的一生。他一生駐守海防,嚴格治軍,他將愛國主義精神貫徹一生,直到最後以身殉國。「二戰」期間戰功卓著的巴頓將軍曾立有名言:「一個士兵最好的歸宿,是在最後一仗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鄧世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忠義二字,明知死亡就在眼前仍勇敢赴難,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的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引言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這副輓聯是光緒皇帝為在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的鄧世昌所作。
鄧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出生於廣東省番禺縣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從小資質聰穎,勤奮好學,胸懷報國之志。從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他成為一名年輕有為的海軍軍官。清末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水師,鄧世昌擔任「致遠」艦管帶(艦長)。甲午海戰中,鄧世昌奮勇抗敵,在「致遠」艦多處中彈的危急情況下,他視死如歸,下令全艦衝向日本海軍主力艦「吉野號」,最終身沉大海,壯烈犧牲,書寫了愛國主義的忠義篇章。
鄧世昌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國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840年,英國以虎門銷菸為藉口,發動鴉片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與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自此後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鄧世昌親眼目睹國家人民受洋人欺辱,長江中外國船艦來往自由,不禁對國防憂心忡忡。恰逢清朝晚期,開明地主階級發起洋務運動,喊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開辦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事工業。1867年,沈葆楨總理船政,開辦船政學堂。18歲的鄧世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船政學堂,成為駕駛班的第一屆學員。
鄧世昌在學習和演練實踐中表現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並被清廷先後兩次派往英國接收新購的軍艦。第二次出國接回的軍艦中就有此後與鄧世昌相伴相隨,共沉黃海的「致遠」艦。1888年,清朝大力籌建北洋水師,這支海軍艦隊一度為規模世界第八、亞洲第一。鄧世昌接艦有功,被奏以副將補用,加總兵銜,管帶「致遠」艦,是名副其實的北洋名將。1894年,日本以朝鮮東學黨起義為藉口,發動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鄧世昌早已對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決心殊死一戰。
1894年9月17日,大東溝海戰爆發,鄧世昌指揮「致遠」艦衝鋒陷陣,為保護旗艦「定遠」艦,鄧世昌在「致遠」艦被重炮擊傷的情況下,決心與日本海軍主力艦「吉野」號同歸於盡。「致遠」艦遭到了敵人炮火的猛烈攻擊,最終沉沒了。鄧世昌放棄了獲救的機會,與「致遠」艦一同沉入大海,一腔熱血獻給國家。碧海藍天,忠魂永存。
鄧世昌駐守海防,嚴格治軍,他將愛國主義精神貫徹一生死。」鄧世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忠義二字,明知死亡就在眼前仍勇敢赴難,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的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第一章 聰慧少年
開明父親
中國古人講,子不教,父之過。做父親的不送孩子去受教育,是父親的過錯。
鄧煥莊是廣東番禺縣龍導尾鄉的一位茶葉商人。1849年10月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鄧煥莊的妻子郭氏為鄧煥莊生下了長子。19世紀40年代正逢中國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開放廣州等五個城市為通商口岸。鄧煥莊與妻子眼見世道黑暗,飽受戰亂之苦,殷切希望鄧氏家族能永遠昌盛,於是就給兒子取名鄧永昌。要想家業永遠昌盛談何容易,不僅離不開個人的努力,更與國運時勢密不可分。於是,知情達理的鄧煥莊又將兒子的名字改為鄧世昌,字正卿。
鄧煥莊專營茶葉生意,在廣州、天津、上海、香港、秦皇島等地都開設祥發源茶莊。生意越做越大,鄧煥莊始建了鄧氏家祠。現在廣州市海珠區的鄧世昌紀念館主體建築就是鄧氏家祠。鄧世昌小時候在私塾學習,天資聰穎又非常用功,在課餘時間,私塾老師、父老鄉親經常向鄧世昌講外國侵略中國以及民眾奮起抗英的事跡。正是這些事跡給鄧世昌幼小的心靈埋下了憂國憂民的種子。
1857年,法國人藉口「馬神甫事件」,出兵助英國,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廣州城淪陷。鄧煥莊的茶葉生意受到戰爭的影響,不再景氣。鄧煥莊只得考慮遠走他鄉,拓展生意。最終,鄧煥莊選定了上海,在上海,鄧煥莊很快張羅起茶葉生意。上海同廣州一樣,早在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時就成為通商口岸,但是比起廣州來,上海還比較和平。鄧煥莊在上海的生意開展得紅紅火火,漸漸在上海站穩了腳跟。
鄧煥莊在做生意的同時,並沒有忽視對兒子鄧世昌的教育。此時,鄧世昌已在家鄉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小學學業。1860年,11歲的鄧世昌隨父親遷居上海。當時,英語被稱為「蠻夷之語」,這個稱呼帶著天朝上國的自大和蔑視,「蠻夷」已經侵犯到家門口,國人仍做著春秋大夢,不肯面對先進的現代文明。而鄧煥莊卻有長遠目光,並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十分開明。他認為,無論將來兒子是繼承家業還是從事別的事業,都需要先學習洋文,才能再學習先進的外國知識。多虧了父親的決定,鄧世昌在此後的生活中受益頗多。
……

目次

引 言
第一章 聰慧少年
開明父親 …001
勤奮求學 …005
報國之志 …009
第二章 北洋名將
知遇之恩 …012
出國接艦 …016
駐防威海 …026
「致遠」管帶 …030
第三章 甲午風雲
日本野心 …038
日暮帝國 …041
派兵平亂 …048
檢閱艦隊 …051
豐島海戰 …056
平壤之戰 …068
第四章 血戰黃海
北洋艦隊 …076
排兵佈陣 …083
大東溝海戰 …090
第五章 碧海忠魂
視死如歸 …096
以身殉國 …106
身後哀榮 …110
第六章 甲午戰敗
威海海戰 …116
《馬關條約》 …122
干涉還遼 …126
後 記 / 130
鄧世昌年譜 / 1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6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