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樂在顛錯中:香港雅俗音樂文化
滿額折

樂在顛錯中:香港雅俗音樂文化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7930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商品簡介

本書中所謂雅者,乃指回歸前後在官方場合中所用的歌、舞、樂及視覺藝術中具廣義傳統中國雅樂功能的例子,其中包括編鐘、寶鼎及譚盾寫的《交響曲1997:天、地、人》。俗者則指尹光唱的《數波波》及許冠傑唱的《天才與白痴》等粵語流行曲、黃梅調電影、徐克的電影配樂、時代曲、粵曲等通俗文化。
本書以音樂為出發點,對唐滌生的粵劇《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溫誌鵬的三首南音新作;芳艷芬《芳腔新唱》的〈洛水恨〉及杜國威的舞台劇《南海十三郎》、《劍說浮生》及《小謫紅塵》,作了深入的分析及評論。至於有關中國器樂、樂器及大型樂團(如香港中樂團)、「國歌」在香港的運用、香港音樂教育等課題的討論,則是嘗試總結香港音樂在面對世界、大中國及本土的環境下,所經歷過的種種問題。
作者以香港人的角度,眼音樂與政治、歷史的緊密關係,勾劃香港的過去。香港的音樂文化,無論雅俗,大部份源於中國大陸,但經過個多世紀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分離,已發展演變成一個與母體迥異的個體。若從大中國的角度去看香港音樂文化,不少可能是中國文化的扭曲與變體,甚至是其顛倒錯亂,但這些正正是香港音樂文化的特色。雅與俗是兩個相對的觀念,全視乎用者、應用的場合與時刻。

作者簡介

作者余少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曾任職於香港中樂團、香港電台及香港管弦樂團,並為中文報章撰寫樂評。一九八三年赴海外進修,獲北愛女皇大學民族音樂學碩士及美國哈佛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大音樂系副教授。其主要研究課題包括中國音樂史、中國器樂及樂器、清代音樂、粵劇的創作手法及香港音樂。曾主編《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的方向與展望:中樂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7)及《粵曲創作心路:作品八首》(199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0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