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醫經典選讀(簡體書)
滿額折

中醫經典選讀(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醫經典選讀》,是國家級規劃教材,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規劃、宏觀指導,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組織,全國20余所高等醫藥院校和中醫藥院校聯合編寫的本科教材。該教材主要供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使用,也可供高等中醫藥院校非臨床醫學專業使用。本教材由“內經選讀”、“傷寒論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溫病學原著選讀”四部分組成。每部分都包括“緒論”和“原文選讀”兩部分。“緒論”部分主要介紹原著的成書沿革、基本內容、學術思想及其學習方法。“原文選讀”部分的編寫體例依次為“原文”、“校注”、“提要”、“析義”、“研討”,“校注”和“研討”則根據實際需要而適當取舍。
【原文】根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合該專業學生學習要求,精選原著中語言文句比較通順、中醫理論價值較大、臨床指導意義較強的原文。根據原文內容按類分章編排,并一律采用繁體字印刷。“內經選讀”中的《素問》部分以明·顧從德刻本為藍本,《靈樞》以明·趙府居敬堂刊本為藍本;“傷寒論選讀”以明·趙開美復刻宋本《傷寒論》為藍本;“金匱要略選讀”以明·趙開美校刻《金匱要略方論》為藍本;“溫病學原著選讀”中的葉天士《溫熱論》、《三時伏氣外感篇》和薛生白《濕熱病篇》分別以王孟英《溫熱經緯》中的《葉香巖外感溫熱篇》、《葉香巖三時伏氣外感篇》和《薛生白濕熱病篇》為藍本。為了方便教學,“內經選讀”部分的原文按章節編了序號,編號原則是第一章為1,第二章為2,第一節為01,第十節為10,第一章第一節為101,其余依此類推。
【校注】對原文中的某些錯誤,需要進行校勘的,則依據有關版本、相關文獻和文理醫理對其進行必要的校勘;對原文錯誤顯著、不校正就讀不通的,則依據有關文獻直接對其進行校正,但都作出相應說明。對于難以理解的字、詞、句,用現代語言進行必要的解釋。力求做到言必有據,表述正確,通俗易懂。
【提要】簡明扼要地概括本節原文的基本精神、中心思想或主體內容。力求做到言簡意賅,準確完整。
【析義】分析原文內容,進行機理闡述。力求做到尊重原文本意,醫理文理統一,突出重點,闡明醫理,在充分吸取歷版教材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研討】分析各家觀點,剖析疑點難點,闡明理論價值,明確臨床意義,明晰鑒別診斷,注重聯系實際。力求做到啟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思路。

中西醫結合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特有的一門醫學學科。通過中西醫的優勢互補,許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難疾病的診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臨床醫學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越來越傾向於中西醫結合診療疾病,由此中西醫結合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不少高等醫藥院校(包括高等中醫藥院校和高等醫學院校)適應社會需求,及時開設了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或稱中西醫結合專業),甚至成立了中西醫結合系、中西醫結合學院,使中西醫結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國展開,有些院校的中西醫結合專業還被省、市、地區評為當地“熱門專業”、“特色專業”。但中西醫結合專業教材卻明顯滯後於中西醫結合專業教育的發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編或幾個院校協編的教材,缺乏公認性、權威性。教材的問題已成為中西醫結合專業亟待解決的大問題。為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規劃、組織編寫了高等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專業第一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西醫結合專業規劃教材”。
本套教材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及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通過大量調研工作,根據目前中西醫結合專業“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教學模式(兩個基礎:中醫基礎、西醫基礎;一個臨床:中西醫結合臨床)以及中西醫結合學科發展的現狀,實行先臨床後基礎的分步實施方案,首先重點系統規劃了急需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教材和部分專業引導性教材共16部(分別為:《中外醫學史》《中西醫結合醫學導論》《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西醫結合眼科學》《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危重病學》《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中西醫結合精神病學》《中西醫結合腫瘤病學》《中西醫結合傳染病學》《中西醫結合口腔科學》《中西醫結合肛腸病學》),組織全國開設中西醫結合專業或中西醫結合培養方向的78所高等中醫藥院校、高等醫學院校的專家編寫,於2005年正式出版發行並投入教學使用。
上述教材在教學使用過程中,得到師生的普遍好評,也被列為國家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的藍本教材。為確保中西醫結合專業教材的系統性,滿足教學的需要,進一步編纂該專業的基礎課程教材,成為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為此,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先後在北京、長沙、廣州等地組織了多次專家論證會,統一了思想,決定啟動中西醫結合基礎課程的教材建設工作,認為基礎課程教材的建設應遵守以下原則:①保持中西醫基礎課程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充分體現專業基礎教材的科學性,突出“三基”,構築中西醫結合臨床課程的專業基礎,能支撐中西醫結合臨床課程的專業學習;②體現中西醫結合學科學術發展的現狀,保持教材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啟發性;③突出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的專業基礎特點,立足於本科教學層次的需要,把握適當的深度與廣度。

目次

第一部分 內經選讀
緒論
第一章 養生
第二章 陰陽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經脈
第五章 病機
第六章 診法
第七章 病證
第八 章 論治
第二部分 傷寒論選讀
緒論
第一章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第二章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第三章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第四章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第五章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第六章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第七章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第八章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
第三部分 金匱要略選讀
緒論
第一章 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第二章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第三章 百合狐*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四章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第五章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第六章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第七章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第八章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第九章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第十章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并治第十一
第十一章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第十二消渴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第十三章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第十四章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第十五章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第十六章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第十七章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第十八章 婦從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第十九章 婦產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第二十章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第四部分 溫病學原著選讀
緒論
第一章 葉天士《溫熱論》選讀
第二章 葉天士《三時伏氣外感篇》選讀
第三章 薛生白《溫熱病篇》選讀
第四章 吳鞠通《溫病條辨》選讀
第五章 其他溫病文獻輯要
附1 《傷寒論選讀》條文索引
附2 《傷寒論選讀》、《金匱要略選讀》方劑索引
附3 《溫病學原著選讀》附方

書摘/試閱

二、《傷寒論》的沿革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傷寒論》源於《傷寒雜病論》,其書成書後,由於印刷、造紙術尚未發明,其流傳受到極大限制,復因戰爭頻仍,旋即散佚。後經王叔和將其中“傷寒”部分作了整理,形成《傷寒論》。此後,歷經東晉、南北朝等朝代更替,該書亦仍未得到廣泛流傳,直至唐·孫思邈撰《千金翼方》時才將其內容攬入書中九、十兩卷,成為當今所能見及的《傷寒論》最早版本;此外,唐·王燾《外台秘要》亦收錄了較多《傷寒論》條文,內容達十卷之多,與當今所見《傷寒論》內容相近,習稱唐舊本。宋代,國家設立校正醫書局,經高保衡、孫奇、林億等搜羅校注,形成宋版本,由於是時印刷術已經發明,該書得以刻板刊行,為《傷寒論》理論流傳奠定了堅實基礎。惜宋版本已不可見,目前僅存明代趙開美的複刻本,較好地保留了宋版本的原貌。該版本共有前後十卷,是當今學習、研究《傷寒論》的重要藍本,只是目前的教材多是有所選擇,捨棄了其中第一卷辨脈法第一、平脈法第二,第二卷傷寒例、辨痙濕喝病脈證,第七卷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第八卷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辨不可吐可吐,第九卷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辨可下病脈證並治,第十卷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等內容。
金·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是第一本為《傷寒論》全文作注的重要著作,較好地保留了《傷寒論》的內容,成為後世所稱的“成注本”。成注本又有明嘉靖年間汪濟川校刊本與宣統年間徐熔校刊本,兩者內容基本相似。
《傷寒雜病論》中的雜病部分經整理成為當今的《金匱要略》一書。
《傷寒論》理論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因為該書是第一本闡述辨證論治理論的專書,所以書名雖日“傷寒”,實則抓住了中醫辨治疾病最根本的規律,因而不僅對外感病,而且為後世臨床各科的興起與發展起到了奠基石樣的作用,形成了臨床以運用經方著稱的經方學派。
《傷寒論》在醫界廣為流傳後,歷代醫家更對其理論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結合各自的理論認識及臨床實踐體會,形成了至為豐厚的研究積澱,在極大地豐富《傷寒論》原有理論的同時,不同領域的深入研究及不同學術流派特有的學術觀點,都為《傷寒論》乃至整個中醫學理論的發展與進步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三、《傷寒論》的學術淵源與成就
《傷寒雜病論》成書之前,中華民族對醫藥知識已積累了比較豐富的醫療經驗,甚至有了較多理論相對豐厚的醫藥典籍,除了現在仍能見及的《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及《五十二病方》等古醫籍外,仲景在《傷寒論》原序中還明確提及了諸如《胎臚藥錄》、《陰陽大論》等醫書,儘管相關書籍當今已經散佚,但對仲景醫學理論的奠立肯定產生過或多或少的影響。此外,當時尚有較多醫藥經驗散落民間,形成了醫經派與醫方派不同的中醫學術派別。所有這些都成為仲景寫就《傷寒雜病論》的良好支撐。
《傷寒論》最顯著成就是張仲景通過對存在於醫經派、醫方派理論中的合理內核進行巧妙整合,創造性地提出了理、法、方、藥一線貫穿的“辨證論治”理論。其次,是在繼承《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理論基礎上,以傷寒作為論述載體,創造性地把疾病錯綜複雜的證候及其演變加以總結、概括,提出了較為完善的六經辨證理論。同時,仲景還結合當時藥物應用的經驗與理論,創制了迄今仍在應用的、臨床屢試屢驗的眾多複方,形成了中醫方劑配伍及應用的系統理論。此外,作為一本來源於臨床實踐的醫學專著,《傷寒論》不僅為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治療方法,也給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和治療的一般規律,對後世醫家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諸如後世的溫病學說等都是在《傷寒論》理論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傷寒論》的成書為後世中醫臨床各科的興起與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近年來開展的中西醫結合研究也從《傷寒論》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成分,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當然,由於歷史原因,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唯心成分,需要批判地繼承,並加以提高。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7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