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下卷)
滿額折

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下卷)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50 元
優惠價
902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江戶幕府無視先祖「鎖國」之令,竟意圖與重兵進逼的歐美列強交往,滿腔熱血的志士怒而倒幕,以暗殺為血腥的時代揭幕。對幕末的日本而言,櫻田門外的暗殺事件確實發揮了促進歷史躍進的作用;暗殺自此變得面貌複雜,既可如史詩般崇高受人謳歌,亦可能是攫取功名利祿的不入流手段而已。司馬遼太郎聲稱厭惡暗殺手段,卻以此為主題,花費一年時間,寫就十二則短篇小說。

「歷史有時是靠鮮血染成的。雖然人們並不期待如此,可是暗殺者、被暗殺者的屍骸卻同樣是歷史的寶貴遺產。」──司馬遼太郎便是由此觀點,重新審視幕末的暗殺事件,將焦點集中在人物本身與事件的關係,由小見大,描繪出狂瀾奔騰的幕末時代。

作者簡介

司馬遼太郎
一九二三年生於大阪,大阪外語學院蒙古語系畢業,原名福田定一,筆名乃「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一九六○年以忍者小說《梟之城》獲直木賞後,幾乎年年受各大獎肯定。六一年辭去記者工作,成為專職作家,慣以冷靜、理性的史觀處理故事,鳥瞰式的寫作手法營造出恢宏氣勢。一九九六年病逝後,其「徹底考證」與「百科全書」式的敘述方法仍風靡無數讀者,堪稱日本最受歡迎的大眾文學巨匠。中譯作品有《新選組血風錄》《幕末─十二則暗殺風雲錄》《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宛如飛翔》《宮本武藏》《項羽對劉邦:楚漢雙雄爭霸史》《鎌倉戰神源義經》等。

譯者介紹
孫智齡
一九六三年生,日本東洋大學文學碩士。職業家庭主婦,業餘從事日文小說翻譯。譯作有《幕末》《陽暉樓》《平家物語》(一、二冊)《花食》《東京爬樹偵探》《光球貓》(皆遠流)等。

名人/編輯推薦

導讀
幕末暗殺事件的啟示與真義
林水福
1
《幕末》原題為《幕末暗殺史》,從昭和三十八年一月起至十二月止於《ALL讀物》上連載。單行本《幕末》是由〈櫻田門外事變〉及〈怪傑八郎〉、〈花屋町的襲擊〉、〈猿路口的血鬥〉、〈斬冷泉〉、〈祇園舞台〉、〈土佐夜雨〉、〈逃命小五郎〉、〈大難不死〉、〈彰義隊的算盤〉、〈火燒浪華城〉、〈最後的攘夷志士〉十二篇讀立的短篇小說組合而成的。
《幕末》是繼《新選組血豐錄》之後發表的,同時另有以土方歲三為主角的《劍,飛騰吧!》與描繪幕末風雲人物?本龍馬的《龍馬行》。在那一時期司馬遼太郎將焦點集中在幕府末期的變革。
《新選組血風錄》裡有濃厚的子母澤寬《新選組始末記》(子母澤於大正十二、三年深入調查新選組事蹟,遍訪繼新史學者尾佐竹猛、井野邊茂雄、藤井甚太郎等,多方取材始撰成)的影子,到了《劍,飛騰吧!》對新選組的理解、解釋,以及全貌的掌握逐漸有遼太郎個人特殊的味道。
《幕末》可說是上述大作撰寫時的「餘滴」吧!
雖說是「餘滴」卻相當清爽可口。
遼太郎為什麼寫這一部暗殺史?意圖何在?寫法如何?
在《幕末》單行本上,遼太郎說:「儘管口中常唸『我討厭暗殺』。
可是,這一年來,寫了幾百張稿紙。
暗殺者的定義是「沒有任何暗示,也不發警告,突然襲擊,或者以使用詭計殺害他人者」是最卑劣的人!
這種觀念,可能是向我這樣生逢太平盛世,不必「為天下而死」的讀書人的夢囈吧!
歷史,有時需要靠鮮血寫成。
儘管我們不喜歡;暗殺者,與被凶手擊斃的屍骸都是我們歷史的遺產。
以這種眼光,重新審視發生在幕末的暗殺事件,且以小說方式撰寫。」
日本從萬延元年到慶應三年,短短的七、八年間,留下無數的暗殺記錄。政治上有大改變時,往往出現各種恐怖行動,法國大革命、俄國革命的過程中,也有類似的現象。
恐怖行動的政治改革所產生的直接作用意外地少。恐怖行動主義者無視於公家法律的存在,對社會、政治的矛盾,企圖以身體去修正、改變,因此,才有暗殺的行為產生。當然,暗殺者、被暗殺者,各有其理論;只是,也有其理論處理不了的問題。
司馬遼太郎在《幕末》,不從政治面切入,而是以暗殺者及其事件為中心,將焦點集中在暗殺者與被暗殺者身上,成功地刻畫出動亂期的人物造型。

2
如上述《幕末》由十二個短篇小說組成,以人物為重點;然而,它究竟有何特色?尤其是在暗殺者身上表現出什麼特殊的性格?
〈櫻田門外事變〉被暗殺的對象是井伊直弼。根據歷史記載,井伊生卒年是一八一五~六○,江戶幕府末期大老,因將軍繼位問題與水戶派對立,主張第十四將軍由紀州藩的慶福繼任;一八五六年私自與五國締約,為了鎮壓反對者掀起安政大獄,株連甚廣。後被水戶派暗殺。
〈櫻田門外事變〉執意暗殺井伊的有兩家人,即有村兄弟與日下部阿靜、松子母女。
有村家大哥俊齋在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西鄉吉兵衛(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一藏),三人結成莫逆之交,受薩摩藩前藩主齊杉的影響,立志現身「井伊斬奸」的工作。
日下部伊三次--薩摩藩最有名的尊王攘夷志士,曾出仕水戶藩,安政大獄時被捕死於獄中,
「井伊不亡,國家必垮」--這也可說是伊三次的遺言;未亡人阿靜及其女松子,靠這句話活下去,把弒夫之仇與為國(藩)除害兩者合而為一。半為籠絡,半為報答,阿靜把松子許配給有村三兄弟中的老三治左衛門,就在治左衛門出發暗殺井伊的前一天。
把女兒嫁給毫無生還機會的男子,是犧牲,也是報答。
後來,治左衛門自殺,長兄俊齋娶松子為妻,是另一種「弟終兄及」,松子與治左衛門是否有夫妻之實,也就沒有人追問了。
薩摩藩計畫與水戶藩聯合暗殺井伊,事到臨頭,只剩下有村兄弟兩人,為了顧及薩摩藩的名譽,兄弟兩人抱著必死的決心;水戶藩感於兄弟倆的義氣,也就不計較薩摩藩的失信了。
可以說兩兄弟的義氣挽救了薩摩藩的面子。
義氣,這東西雖有封建、老舊的味道;然而,整個社會義氣蕩然時,也就減少幾分可愛與純真。
《幕末》描述的暗殺者、被暗殺者之間,流動的「義氣」與「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國民的性格。
身為小說家,把歷史上的暗殺事件寫成小說,為了使故事更加精彩可讀,難免添油加醋,但司馬遼太郎仍未完全抹殺、歪曲歷史的真相。
例如對於〈大難不死〉中的聞多(明治維新後改名井上馨),在司馬筆下「聞多和俊輔對女人都沒有什麼品味可言;不過,俊輔多少有選擇,還算是正常人的心態。至於聞多卻是來者不拒,只要是女人就可以。對於女人不講求品味,對於人生志業也不會有所堅持。聞多與俊輔同屬尊王攘夷派,然而當兩人從橫濱出發,抵上海港,目睹全然西化的上海港時,聞多就說:「俊輔啊!雖然國內口口聲聲吵著要攘夷,我可放棄了。你看看這些軍艦,要是他們全攻了過來,也管不了什麼攘夷不攘夷的了。」
〈大難不死〉中的聞多,多次被刺,總是逃過一劫。司馬遼太郎對聞多的評語是:「這個男人或許當初在山讚井町的袖解橋下就該一命嗚呼也說不定。後來,他在維新政府伊藤博文的庇蔭下,歷任顯職,而以貪官污吏的巨魁之名遺臭後世。」
與《大辭林》對井上馨的說明:「一八三五~一九一五,政治家,長州人。通稱聞多。活躍於討幕運動,第一次伊藤內閣時以外相身份致力於條約改正。歷任農相、內相、藏相等。在財政界份量重。」
兩者比較,遼太郎藉小說針砭人物之意圖相當明顯。
又〈逃命小五郎〉中描述的是桂小五郎,毫無武士氣魄,遇難則逃,「一逃再逃,四處奔逃,最後,竟然成了為逃而逃」。無數的武士,棄屍荒野,桂卻存活下來,受到新政府以元勳之名禮遇。因此,遼太郎說:「所謂的元勳,不過是活下來的一群人。至於維新後,充當政治家的桂反而未能施展抱負,或許,能多次死裡逃生,正是桂真正的才能所在吧!」
司馬以「鳥瞰的方法」撰寫歷史小說,仔細蒐集史料,深入研讀,以自己直接的感覺不斷探尋歷史人物的「虛實」,這種態度與傑出的歷史學家相通。《幕末》所描述的各種人物造型,心理與行動,栩栩如生,此外,還可窺見司馬史家的史才、史識、史通!

導讀者簡介
林水福,一九五三年生,雲林縣人。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專研日本平安期文學及近現代文學。曾任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助教授、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輔大日文系主任。已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於中日學術專刊;散文、評論散見各報章雜誌。譯著有《蒼狼--成吉思汗》、《沉默》、《母親》、《影子》、《醜聞》等十數本。

目次

總目錄
〈上〉
導讀 幕末暗殺事件的啟示與真義 林水福
櫻田門外事變
怪傑八郎
花屋町的襲擊
猿路口的血鬥
斬冷泉
祇園舞台
〈下〉
土佐夜雨
逃命小五郎
大難不死
彰義隊的算盤
火燒浪華城
最後的攘夷志士

後記
天皇.年號一覽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