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交流與交通(簡體書)
滿額折

交流與交通(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這套書名為《地圖上的中國歷史》,包括《疆域與政區》、《古都與城市》、《交流與交通>>、《民族大遷徙》四種,顧名思義,是以地圖為綱,講述中國歷史的某一方面。
前賢總結的學習歷史的方法,強調要抓住幾個W,其中一個就是Where(哪里)。因為任何歷史事實,無論是人物、制度還是事件,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與一定的空間范圍聯系起來的,都發生或影響于地球表層的某一個點、線、面。正如先師季龍(譚其驤)先生所言:“歷史好比演劇,地理就是舞臺;如果找不到舞臺,哪里看得到戲劇!”
空間因素對歷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歷史的重要內容,也是理解歷史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親自考察全部空間。即使能夠身臨其境,也未必能發現特定空間的概貌和特征,所以地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在測繪技術還不發達、繪制地圖相當困難的古代,學者已經充分認識到地圖的運用對于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性,形成“左圖右史”的傳統。地方志的前身“圖經”就是有圖有經,其中的圖主要是地圖。其他一些史籍也往往附有地圖,并形成專門的讀史地圖集和歷史地圖集。早在公元3世紀,賈耽就曾按《左傳》等書的內容編成《春秋盟會圖》。1905年問世的楊守敬所編《水經注圖》,采用朱墨套印、古今對照,是歷史專題地圖的集大成之作。公元1137年刻石的《禹跡圖》是賈耽《海內華夷圖》的簡略版,并且立于州學之內,顯然是用于教學。

作者簡介

傅林祥,1961年生,198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長期從事歷史政治地理和上海古代史的研究。編纂的主要著作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第一作者)、《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域外分典》(主編之一)、《上海歷史地圖集》(副主編)等。主要論文有《吳淞江下游演變新解〉〉、《江南、湖廣、陜西分省過程與清初省制的變化》等。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九州、四荒與國中——先秦時期交通的形成
1. 《禹貢》九州與早期的水運網絡
2. 從九州到大九州
3. 《爾雅》四荒與周穆王西征
4. 國中、車與早期的貿易
第二章 馳道、絲路與樓船——秦漢時期交通的開拓
1. 秦代的道路交通網與馳道
2. 秦始皇威服海內的四次東巡
3. 溝通五嶺南北的靈渠
4. 通往云貴高原的西南夷道
5. 驛傳制度的興起與健全
6. 張騫通西域與甘英使大秦
7. 樓船、巡海與沿海航路的開拓
第三章 “邊地”與“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印文化交流
1. 法顯印度取經
2. 古印度人的地理觀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第四章 水陸通,貢賦等——隋唐時期的海內外交通
1. 隋唐時期國內水陸交通的振興
2. 廣州的“通海夷道”及與阿拉伯的交流
3. 玄奘西行求經論法
4. 鑒真東渡傳經與圓仁入唐求法
第五章 神舟、站赤與水運——宋元時期交通的發展
1. 聯麗制遼與宣和奉使高麗
2. 欲罷干戈與長春真人西行
3. 元代的站赤與水陸交通
第六章 商賈士農咸樂業——明朝的交通與旅遊的興盛
1. 明朝的驛道與驛站
2. 郵亭野店與商賈之行
3. “直心而動”與仕宦之旅
4. 從旅行者到地理學家
第七章 火炮、西學與使團——明末清初中國與歐洲的交流
1. 利瑪竇與耶穌會士在華傳教
2. “紅夷大炮”與西方火器的傳入
3. 西方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傳播
4. 禮儀之爭與中國教士在歐洲
5. 圖理琛使團在俄羅斯的見聞
第八章 從玩偶到導火索——鐵路的修筑與近代中國政治
1. 吳淞鐵路與中西文化在交通上的沖突
2. 西苑鐵路與統治者對鐵路認識的轉變
3. 京漢鐵路與袁世凱洹水垂釣
4. 孫中山的全國鐵路建設宏偉藍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