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古辭辨(增訂本)(簡體書)
滿額折

古辭辨(增訂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0 元
定價
:NT$ 1680 元
優惠價
87146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辭辨(增訂本)》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古漢語語義詞典。作者在《古辭辨(增訂本)》的《凡例》和《後記》中反復闡述了寫作的由來和命名的立意。通過對十三經、周秦諸子等常用典籍的梳理,作者篩選出4000多個常用字詞,將它們按意義的共性類聚為1400余組;在意義組內,著重分析闡釋字詞間的內在區別。書名“古辭辨”,是《古代漢語近義辭辨析》的縮稱,“就其實際來說,是一部擴大了收錄范圍的古代漢語常用詞同義詞詞典”(引文見《古辭辨(增訂本)》《後記》,下同)。作者超脫了現代詞匯學的分類,將同義詞、近義詞、對義詞、同類詞、同源詞等放在一起,以它們所指的對象為范疇,以它們的意義關聯為紐帶,把看似散沙式的字詞構筑成了一個古漢語詞義的本體框架。這部書與通常字詞典的“辭書體”不同,采用了敘述體的寫法,對每個意義組,大都分析了古今不同的指稱對象與范圍,在此基礎上分析字詞間的意義差異與色彩變化,盡可能揭示每一字詞的來源與演變,并用恰當的文獻予以證明,條分縷析,深入淺出,頗具可讀性。當年陳寅恪在評價沈兼士的《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一文時說,“依照今日訓詁學之標準,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沈兼士學術論文集》202頁,中華書局)。《古辭辨(增訂本)》對許多字詞的闡釋都符合這~標準,的確是把一部詞典寫成了漢民族的文化史、認知史。

名人/編輯推薦

《古辭辨(增訂本)》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

目次

凡例
分部表
條目表
筆畫檢字表
漢語拼音檢字表
正文
附錄一:部分歸并字還原表
附錄二:常引書全名及作者注者表
後記

書摘/試閱

《說文》“草木斡也”(依段注)。“莖”字偏旁雖從草,但它不限于草莖,也可以用于樹木;甚至不限于草木,凡物體的挺拔直立的主斡部分都可以稱“莖”。《荀子·勸學》“西方有木焉,名日射于,莖長四寸”,這是木的“莖”;《漢書·武帝紀》“甘泉宮內產芝,九莖連蕖”,這是菌類的“莖”;《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這裹“莖”指葉柄;《後漢書·班固傳》“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這襄“金莖”指支持承露盤的銅柱。擴大開來,人體支撐頭部的稱“頸”,支撐身體的稱“脛”,雖然這是比喻用法的分化,但可以看出“莖”側重于起支撐作用的細長部分,只是它經常用于草類的莖而已。
干(gan),簡化前作“斡”,古作“榦”,《字匯》“草木莖也”。“斡”固然多表樹斡,它同樣不限于樹斡,也可以表草本植物的莖。沈約《詠新荷》“微根才出浪,短斡未搖風”,王勃《采蓮賦》“風低綠斡,水濺黃螺”:“斡”指的就是荷?、蓮花的莖。對人來說,“斡”就是支持身體的脊柱,所謂“軀斡”;其他物體的主體部分也可以叫“斡”。
“莖”和“斡”是同源的,只不過細長挺直的叫做“莖”,長而粗壯的叫做“斡”罷了。所以在使用中“莖”才主要用于草本類,“斡”才主要用于木本類。
“莖”為草本植物所專用的是“莛”,“稈”、“稿”則是“斡”的分化詞。東方朔《答客難》“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莛”就是草莖;《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稈焉”,“稈”就是禾斡。為木本植物所專用的則有“桿”、“竿”這類分化字。朱駿聲“草日莛,木日梃”。截木梃而成的棍棒之類也稱“梃”,如:《孟子·梁惠王上》“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