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傳統道德:簡編本(重排本)(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傳統道德:簡編本(重排本)(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傳統道德?簡編本(重排本)》是在《中國傳統道德》各卷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全書共分四篇:《規范篇》、《德行篇》、《教育修養篇》、《名言篇》,凝練了《中國傳統道德》相應各卷的內容,選文更為精審,解讀更為簡明而通俗,以極其精簡的篇幅呈現了中國傳統道德的概貌。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傳統道德?簡編本(重排本)》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次

規范篇
第一章 人際交往道德規范
導言
第一節 公忠
第二節 正義
第三節 仁愛
第四節 中和
第五節 孝慈
第六節 誠信
第七節 寬恕
第八節 謙敬
第九節 禮讓
第二章 處己立身道德規范
導言
第一節 自強
第二節 持節
第三節 知恥
第四節 明智
第五節 勇毅
第六節 節制
第七節 廉潔
第八節 勤儉
第九節 愛物
第三章 職業道德和文明禮儀規范
導言
第一節 敬業
第二節 禮儀

德行篇
第一章 胸懷天下愛國愛民
導言
第一節 憂國憂民
第二節 以身許國
第三節 抗暴御侮
第二章 公忠為國清正廉明
導言
第一節 秉公去私
第二節 反貪倡廉
第三章 獨立特行清節自守
導言
第一節 持正不阿
第二節 堅守氣節
第四章 勤勞勇敢質樸簡約
導言
第一節 艱苦奮斗
第二節 質樸儉約
第五章 勤奮好學尊師重道
導言
第一節 勤學苦讀
第二節 尊師重道
第六章 修身自律崇德重義
導言
第一節 勵志自強
第二節 自律改過
第三節 誠信守約
第四節 謙恭禮讓
第五節 見利思義
第七章 家庭和睦孝慈友恭
導言
第一節 父慈子孝
第二節 夫妻愛敬
第三節 兄友弟恭
第四節 注重家教
第八章 樂群貴和德洽鄉里
導言
第一節 以德交友
第二節 嚴己寬人
第三節 尊老愛幼
第四節 扶危濟困

教育修養篇
第一章 德教與修身
導言
第一節 德教為先
第二節 修身為本
第二章 立志
導言
第一節 志學
第二節 志道
第三章 為學
導言
第一節 好學
第二節 博學
第三節 為己
第四章 存養
導言
第一節 養氣
第二節 集義
第三節 持敬
第四節 節欲
第五章 克治
導言
第一節 慎獨
第二節 自省
第三節 改過
第四節 以公克私
第六章 力行
導言
第一節 躬行與篤行
第二節 慎言與慎動
第三節 事上磨練
第七章 理想人格與理想境界
導言
第一節 君子與聖賢
第二節 孔顏樂處
第三節 浩然之氣

名言篇
第一章 教化德治
導言
第一節 教化
第二節 表率
第三節 家教
第四節 易俗
第五節 德治
第二章 公私義利
導言
第一節 群己
第二節 公私
第三節 義利
第四節 理欲
第三章 人生處己
導言
第一節 生死
第二節 力命
第三節 榮辱
第四節 憂樂
第五節 窮達
第四章 待人交友
導言
第一節 知人
第二節 待人
第三節 交友
第四節 人和

書摘/試閱

仁是根,側隱是萌芽。親親、仁民、愛物,便是推廣到枝葉處。(朱熹:《朱子語類》卷六)
(注釋)?此二句意為:同情心是仁的開端。惻隱,同情。
仁者,生生之德也;“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無非人道所以生生者。一人遂其生,推之而與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言仁可以賅義,使親愛長養不協于正大之情,則義有未盡,亦即為仁有未至。言仁可以賅禮,使無親疏上下之辨,則禮失而仁亦未為得。(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卷下《仁義禮智》)
(注釋)?生生:孳息不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引文見《禮記.禮運》。?此四句意思是:仁是可以包括義的,如果親親愛長、撫養幼輩不能合乎正當普遍的情理,那就是尚未完全做到義,也就是尚未完全達到仁。
是故其仁小者則為小人,其仁大者則為大人。故孝弟于家者,仁之本也;睦姻于族者,仁之充也;任恤于鄉者,仁之廣也。若能流惠于邑,則仁大矣;能推恩于國,則仁益遠矣;能錫類于天下,仁已至矣。(康有為:《長興學記》)
(注釋)?睦姻:即《周禮》所說的“睦媚”,為“六德”即“孝、友、睦、媚、任、恤”之二德。?充:擴充。?任恤:與睦媚相聯,為《周禮》所說“六德”之二德。
仁以通為第一義。以太也,電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以太也,電也,粗淺之具也,借其名以質心力。通之義,以“道通為一”為最渾括。通有四義:中外通,多取其義于《春秋》,以太平世遠近大小若一故也;上下通,男女內外通,多取其義于《易》,以陽下陰吉,陰下陽吝,泰否之類故也;人我通,多取其義于佛經,以無人相、無我相故也。(譚嗣同:《仁學·界說》)
(注釋)?以太:物理學史上的名詞,也叫做媒質。以前科學家假定的傳光熱電磁之介質。譚嗣同認為人類有一種超階級的相感通的慈愛心,即所謂不忍人之心,同物理學上的以太一樣。?心力:指思維能力,心理能力。?道通為一:各種現象上的差別在道中得到相通一致。?吝:與“吉”相對,不順的意思。?泰否:指《易》之《泰》、《否》二卦。?無人相、無我相:指沒有人我的分別。相,形象。
“中和”是儒家提出的一條重要倫理原則和基本道德標準。《禮記.中庸》稱之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達道”。孔子則認為,“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在儒家倫理思想中,“中和”、“中庸”、“中道”這些概念,有多種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在不同的場合也從不同的意義上使用。對這些概念理解上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在這里,我們主要是取其道德意義,要求人們為人立身要正,處事要堅守正道,力避過與不及的偏激行為,使人際關系保持一種正義的團結、和諧狀態,以利社會發展。
中和作為完整的道德觀念,始見于《禮記.中庸》,但這種思想觀念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卻源遠流長。據傳,堯傳位于舜時,已有“允執厥中”的傳授。在孔子的思想中,始終貫穿著中庸的原則,并有比較明確的論述。宋代理學家對中和思想從不同的哲學立場上作了解釋和發揮。朱熹正式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獨立出來,與《論語》、《孟子》并列編為《四書》,使中和思想在當時和後來的社會生活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中和”作為道德范疇包含著豐富的辯證內容,它既是人倫之道,又是君子之德;它要求人們的喜怒哀樂之情思和欲望應保持適當的限度,行為要合乎禮義,中正不偏,和而不同,防止中心不正,情欲失和,行為偏激,背離人道。這些內容都是很有價值的。當然,由于時代條件的限制和認識的局限性,古代有些思想家在闡述中和思想時,不同程度地表現出無原則地調和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傾向,在哲學上也有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理解,甚至包含某種神秘色彩。這是應當批判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