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簡體書)
滿額折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6 元
定價
:NT$ 516 元
優惠價
8744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內容簡介:仇勇海、戴塔根、劉繼順、柳建新、周新宏編著的《地震的成因與解釋》以巖石圈重力均衡理論為基礎,以日本“3?11”大地震地殼局部隆起的事實為依據,以板塊俯沖帶發生的物質轉移為突破口,闡述了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大洋中脊地震帶的地震成因。地殼表層大質量物體的轉移破壞了地表重力均衡條件,從而形成了水庫地震、礦山采空區地震、火山地震。貝尼奧夫地震帶由冷的、硬的、脆性地殼物質組成。上地幔蓋層物質發生局部熔融導致軟流圈抬升形成了大洋中脊、大陸裂谷、深海溝并同時產生正斷層地震;在板塊聚合帶,兩個板塊“疊加部位”熱的、軟的、塑性上地幔蓋層物質貼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上地幔蓋層後,產生了逆斷層地震并且表現為地殼局部隆起、抬升。巖石圈深部大質量物體的轉移破壞了巖石圈重力均衡條件并形成構造地震。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率先提出:太平洋板塊向西漂移、俯沖過程中發生的地震活動造就了馬里亞納等群島;太平洋板塊向東漂移、俯沖過程中發生的地震活動造就了安第斯等山脈;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蒙古洋板塊向南漂移,在南部喜馬拉雅島弧、北部祁連山島弧下的板塊雙向俯沖過程中,發生的地震活動造就了青藏高原。我們認為,建立在巖石圈重力與浮力均衡作用基礎上的地震學觀點,是板塊構造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地球膨脹學說有機結合的紐帶和橋梁。
我們通過地震成因的探討,對深海溝形成機理、板塊構造學說中地殼垂向變化及造山運動、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問題作了客觀解釋,使得板塊構造學說更加完善,更加深入人心。
自1975年以來,中國已經成功預測預報了30多次地震。利用地震活動性、地形變、地應力、地下水位、自然電位等5個地球物理預測參數進行地震臨震預警、預報工作,對于防震減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供對地震預測、地震預報感興趣的廣大人員和從事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的地震戰線科研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仇勇海,江蘇無錫人,1946年出生。1970年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應用地球物理專業,留校後一直從事電法勘探的教學與料研工作。1980年開始對電然電場法的形成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1989年對地震自然電場預測法進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995年在甘肅白銀市進行了自然電位預測地震的觀測工作。1997年普升為教授,2000年被評6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發表了論丈50余篇。 1988年出版了譯著:《自然電場法文集》;1989年出版了專著:《地電化學基從及應用》。

名人/編輯推薦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編輯推薦:仇勇海、戴塔根、劉繼順、柳建新、周新宏編著的《地震的成因與解釋》采用“將今論古”的推論方法,根據“當代”地球表面發生的各種地震、地質情況,分析探討“古代”地球表面的若干地質事件,進一步猜想“太古宙”地球表面曾經發生的地質變化,這對于深入了解地球演化歷史和地震成因具有積極意義。
《地震的成因與解釋》依據日本“3?11”大地震地殼抬升的事實,根據地殼、上地幔蓋層、軟流圈的密度、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結合大洋中脊、貝尼奧夫帶頻發地震的狀況,深入探討了地震的成因,可認為是地震學科科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大進步。

目次

1 緒論
2 日本地震與海嘯
3 地球概況
3.1 地球的圈層結構
3.2 藍色的地球
3.3 巖石圈重力均衡
3.4 巖石圈結構構造
4 全球地震帶
5 大洋中脊地震帶
5.1 大洋中脊擴張
5.2 大洋中脊孕育
5.3 大洋中脊消亡
5.4 大洋中脊地震帶地震成因
5.5 轉換斷層
6 環太平洋地震帶
6.1 板塊構造學說
6.2 無震海嶺
6.3 貝尼奧夫帶
6.4 深海溝
6.5 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成因
6.6 造山運動
7 歐亞地震帶
7.1 地震震源深度
7.2 印度洋中脊擴張
7.3 印度尼西亞島弧地震帶
7.4 喜馬拉雅島弧地震帶
7.5 祁連山島弧地震帶
7.6 歐亞地震帶地震成因
7.7 青藏高原隆升
8 水庫地震
8.1 水庫地震介紹
8.2 水庫地震模式
9 礦山地震
9.1 礦山地震介紹
9.2 礦山地震模式
10 火山地震
10.1 火山地震介紹
10.2 中國新生代火山巖分布
10.3 火山地震模式
11 構造地震
11.1 地面形變
11.2 構造地震模式
11.3 汾渭地震帶
11.4 汶川“5·12”大地震
11.5 昆侖山口西8.1級大地震
12 地震孕震機理探討
12.1 地殼形變
12.2 活動斷裂帶
12.3 形變能
12.4 地下水異常
12.5 地震孕育機理
13 地球的膨脹
13.1 非洲大陸的抬升
13.2 太平洋面積的縮小
13.3 地球的“吐新納故”
14 活躍的軟流國
14.1 地震中的連鎖反應
14.2 地震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14.3 同一地域重復地震問題
15 海域地震的陸地監測
15.1 地震預測概況
15.2 在大陸監測海域地震
16 地震臨震預報與預警
16.1 若干問題討論
16.2 地震臨震預報
16.3 地震臨震預警
後記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