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莫高窟的精靈:一千年的敦煌夢(簡體書)
滿額折

莫高窟的精靈:一千年的敦煌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長篇報告文學《莫高窟的精靈(一千年的敦煌夢)》意欲表現一個多世 紀以來,一批中國知識分子為敦煌的保護、研究事業而殫精竭慮的動人故 事,真實而全面士?再現了凝聚在這些人身上的為民族文化事業勇于犧牲 、敢于承擔的優秀品質。重點刻畫了張大千、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 席臻貫等一代又一代敦煌學者鮮活的感人形象。他們是藝術的精靈,民族 的精靈,他們在神秘莫測的佛窟里,以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的精神,演繹 了一場人類藝術史上最為動人心魄的活劇。 同時,杰出的美術大師董希文、文學大師沈從文、建筑大師梁思成、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等都曾深入莫高窟,或考察,或臨摹,頗多收獲,豐富 了敦煌藝術研究的內容和藝術形態。 新時期以來,一批青年學者繼承前輩矢志不渝的精神,投身敦煌藝術 的研究、保護事業,以其開闊的視野和靈動的思維為敦煌藝術的傳承開辟 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使敦煌藝術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莫高窟的精靈(一千年的敦煌夢)》由王家達所著。

; 鐵馬風鈴寫敦煌 虛幻迷離的沙漠之夜,我登上了高聳入云的三危山。一群黑森森的墓 碑擋 住了我的去路。我一驚:莫非這就是埋葬幾代敦煌學者的墓園?對于敦煌 ,多 少年來我是思于茲,念于茲,剪不斷,理還亂,今晚終于成夢,前來圓夢 了。 天是那樣藍,月是那樣明,燦爛輝煌的銀河整個兒地扣在了沙粱上。 我撫 著沾有露水的墓碑,一個一個地看了過去。我分明聽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 跳 動——這都是一些多么年輕的名字啊!他們用自己的血澆灌了敦煌藝術的 沃土, 沙礫里卻只留下他們的軀殼。我無言地站在這些孤魂的身邊,想起遍布中 國大 小城鎮的酒吧會所燈紅酒綠高歌狂舞的情景。一股悲涼一股崇敬一種感悟 油然 而生。我把目光轉向莫高窟北面的石崖上。那是創造了千古不滅的敦煌藝 術的 畫工們棲身的小窟。數百個畫工洞像一雙雙黑黝黝的眼睛,正在深情地注 視著 我。我知道,那是千年畫工跳動的靈魂。 忽然,懸掛在九層樓上大佛殿的十八只鐵馬風鈴響了起來。“當—— 啷——”“當——啷——”,一聲連著一聲,悠遠而蒼涼,一支駝隊出現 在沙漠 的盡頭。隨著有節奏的駝鈴聲,駝背上的人越來越清晰——1941年3月,大 干居 士帶著一家人到敦煌朝聖來了。四十剛剛出頭的張大千,此時在畫界已如 日中 天,但他為了尋找唐代以前的真跡,在藝術上來一次質的飛躍,不顧親友 的勸 阻,不畏塞外的艱辛,力排眾議,毅然西行,成為開拓敦煌藝術的中國第 一人。 鈴聲悠悠,黃沙漫漫。蔽天風沙之中,一輛破舊的牛車顛簸著向敦煌 艱難 地行進。車上坐著剛從法國歸來的青年藝術家常書鴻伉儷和他們年幼的兒 女。 從此,整整半個世紀,常書鴻忍受著妻離子散之痛、酷暑奇寒之苦、斷薪 斷炊 之艱,和他的學生們手挽著手,用寬潤的胸膛結成一堵堅不可摧的墻壁, 擋住 了國民黨和西方國家文化特務的盜竊,擋住了烏斯曼匪幫的搶劫,擋住了 紅衛 兵的搗毀,成為舉世聞名的“敦煌保護神”。 鐵馬風鈴聲中,我看到了前面沙路上一行行清晰的足跡。那是于右任 先生 的腳印,是徐悲鴻和梁思成的腳印,是董希文和他的妻子張琳英的腳印, 是沈 從文的腳印。我仿佛還朦朧地看到了吳作人、葉淺予、謝稚柳、劉開渠、 吳冠 中、潘絮茲、王朝聞他們留下的足跡……這里,就在我腳下的這片小小的 綠洲 上,有著我們民族的魂。 就在這一瞬間,我下定了決心,要為敦煌的千年孤魂寫一本書,為那 些依 然堅守在大漠絕塞中的學者和藝術家唱一首也許并不響亮的贊歌。于是我 留在 了敦煌。整天爬石崖,鉆洞子,上陽關,去宋城。在攝氏四十度的高溫下 ,像 猴似的趴在一座座古塔上,仔細地辨認那些字跡斑駁、模糊不清的銘文。 一夜 夜坐在研究院的圖書館里,汗流浹背地翻閱資料。然後便是馬拉松似的采 訪。 上至專家學者,下至和尚道士,見人就問,逢人便聊,像阿里巴巴進了芝 麻之 門那樣貪婪。一些已經離開敦煌的藝術家,那就“上天入地”去找。當我 在南 方一座小城的陋巷里,找到已經退休的女敦煌學家譚蟬雪時,淚水立即涌 滿了 我的眼眶。這就是我的大學校友、那個才情橫溢的廣東倩女嗎?站立在我 面前 的,分明是一位老年的白毛女、現代的祥林嫂!為了圓少女時代的敦煌夢 ,這 位杰出的女學者經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磨難,九死而不悔,終于在敦煌學 研究 領域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十四年的大獄,鐵鑄的“反革命”帽子 ,并 沒有銷蝕她那魂斷春秋的敦煌情結。出獄後,一個如此單薄的女子,在西 部荒 原上一面打著土坯,搞著縫紉,用浸透了汗漬的人民幣收購著一本本敦煌 古籍, 從事著業余的敦煌學研究。只是到了新的時期以後,譚蟬雪的敦煌夢才得 以實 現。而此時,她已經老了。在中國敦煌,像這樣九死一生、矢志不移的專 家學 者,何止百人! 漫長的采訪過程,實際上變成了一場心靈的洗禮。特別是用整個生命 破譯 了敦煌古樂的音樂家席臻貫那令人心碎、使人斷腸的事跡,用最具說服力 的事 實闡釋了關于人生和事業、國家和個人的真諦。聽著席氏遺孀若斷若續的 哭訴, 一種揪心的疼痛和肅然起敬的感情,充溢著我的心頭。每一次采訪,都是 一種 激勵,一種鞭策;每一次訪問,都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是時候了,我要把 這種 種感受,種種啟迪,傳達給我的讀者,傳達給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于是便懷著敬畏的心情,青燈素箋,伏案經年,寫下了那一片金色的 佛光, 寫下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悲壯。盡管為此黑發變成了白發,但我卻并不 後悔。 因為我畢竟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為壯懷激烈的幾代敦煌學者,獻上了 自己 的一炷心香。

目次

前言 鐵馬風鈴寫敦煌 序曲 2010年夏夜,在敦煌的墓園里我和一群雄杰相會 第一章 一個落魄道人的偶然發現,讓世界知道了敦煌 第二章 張大干——第一個仗劍西行的探寶者 第三章 舍身飼虎——常書鴻和他的弟子們 第四章 一批割腕斷臂的志士仁人,使敦煌學回到了中國 第五章 打不走的敦煌人 第六章 洋玄奘——平山郁夫和他的同胞 第七章 淚飛頓作傾盆雨 第八章 薪火點點映天紅 後記

書摘/試閱

; 第一章 一個落魄道人的偶然發現 讓世界知道了敦煌 莫高窟前面有一座像模像樣的神塔,下面埋著一顆卑微的靈魂。一個 本應 被國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罪人,身後卻享受如此殊榮,神塔上還記載了他 的 “不世之功”,這不啻是對歷史的莫大諷刺。然而正是有了這個可恨亦復 可憐的 落魄道士,更是由于他的一次偶然發現,或者說是他的一絲貪念,冷寂了 近千 年的敦煌才又變得熱鬧起來。 自從樂傅開窟以來,十幾個世紀過去了。長夜漫漫,烽火連天,風沙 侵蝕, 地層裂斷。 時間老人把許許多多的瑰寶埋葬了。到了清朝後期,敦煌早已失去了 漢唐 風韻,不再是“華夷相交一都會”了。而莫高窟也香火斷絕,道路塌陷, 洞窟 里積滿了流沙。一幅攝自1907年的千佛洞照片,清楚地反映了當時的破敗 景象。 就在這時候,從遙遠的湖北麻城,來了一位目不識丁的矮個子道人,名叫 王圓 ?。 那年正好是1900年,亦即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而王道士的到 來, 給敦煌文物造成的損失,實在不亞于圓明園的劫難。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 ,我 爬上了那座刺目的磚塔,仔細瀏覽了鏤刻在上面的“功德碑”。這座塔是 王圓? 于20世紀20年代在國人的一片喊殺聲中壽終正寢之後,他的一幫徒子徒孫 集資 修建的。碑文洋洋灑灑,赫然記下了這位“神道”的“不世之功”。王圓 篆原為 清朝一名倒霉的綠營兵,由于“歷盡魔劫,灰心名利,看破紅塵而皈依法 門”, 來到敦煌莫高窟。所謂“灰心名利”云云,其實是騙人的鬼話。王圓?之 所以 來到敦煌,主要原因是為了糊口。在肅州(酒泉)的兵營里混了大半輩子, 忽 然被裁減了,沒有一技之長的王圓?感到了生存危機。情急之下在酒泉出 家當 了道士。誰知“看破紅塵”的道觀里依然充滿了爾虞我詐,王圓策被排擠 得無 路可走,于是越過茫茫沙漠,來到被世人遺忘的莫高窟安身立命。不過說 句公 道話,這位新來的當家人對于神佛還是極其虔誠的。來到敦煌的第一天, 他就 跪在大佛殿前發愿清除積沙、修葺洞窟、重塑金身,干一番中興莫高窟的 大事 業。君子無戲言。從此,王圓?便騎一頭小毛驢,拿一個紅本本,走村串 巷, 到處化緣募捐,一個麻錢一個麻錢地積攢著重振莫高窟的資本。“功德碑 ”上 記載了他這個時期所干的幾件“功德無量”的“善事”: 修葺洞窟。莫高窟歷經滄桑,壁畫早已褪色陳舊。王道士特地從敦煌 城里 請來了幾名油漆匠,大張旗鼓地將一些看起來不那么醒目的壁畫重新涂抹 描繪, 使之鮮艷如初。由于王圓?的這一“功德”,好多洞窟的原始壁畫遭到破 壞。 建造“千像塔”。這一“功德”更加使人欲哭無淚,欲笑無聲。這個 愚人以 極其虔誠的態度,將各個洞窟里殘損的佛像、彩塑收集起來,埋在一個土 坑里, 上面建立了一座佛塔,謂之“千像塔”。20世紀60年代文物研究所的同志 挖掘了 千像塔,發現埋在里面的許多殘肢斷腿,哪怕是一只胳膊,一個佛頭,都 是極 其珍貴的藝術杰作。但更多的“中國維納斯”卻在埋葬過程中損毀了。 “修復”棧道。這是王圓?又一樁更加令人切齒痛恨的“功德”。那 時候, 歷經千百年的天災人禍,崖壁上的棧道都坍塌了。香客們拜佛燒香,進洞 很不 方便。許多洞子要搭上梯子才能進去。為了方便人們進洞禮佛,王道士竟 然雇 人將相連的洞窟打通,進去一個洞子,就可以串通好多個洞子。方便是方 便了, 卻將許多珍貴的壁畫破壞了。 當然,王圓?在莫高窟幾十年,也不是沒有干過一件好事。在我看來 ,他 倒是干了一件值得稱贊的大好事:綠化莫高窟。這一點“功德碑”里倒沒 有提 到。王圓?是湖北人,從青山綠水的南方來到大漠絕塞的敦煌,顯然感到 缺少 了一點什么。于是派人駕了一輛大?轆車,從新疆哈密買來數千株青皮白 楊苗 子,栽到下寺周圍。一百年之後的今天,當我們從千里荒漠來到莫高窟, 看到 這一片茂密的參天大樹時,不能不生出幾許敬意——盡管它們是王圓?栽 的。 現在讓我們來說說王圓?最大的一項“功德”——發現藏經洞。這一 點, “功德碑”上是這樣記載的:“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清晨,忽有天 炮響 震,忽然山裂一縫,師父同工人用手挖之,始見此窟。”在這里,道士們 給此事 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實際的情況卻要簡單得多。王圓?雇人清沙,斷 斷續 續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清除了16窟甬道的積沙。積沙清除之後,墻壁失去 了長 久的支撐力,北壁裂開一條若隱若現的小縫。那時候,每年四月份各處的 善男 信女們都要來給佛爺上香,當然也就免不了要捐贈些錢糧之類的“供物” 了。 王道士請了一位姓楊的師爺來記錄大家的“功德”。收錢的桌子就擺在16 號洞窟 靠近裂縫的地方。這個楊師爺有一點嗜好:水煙不離口。一手端著水煙瓶 ,一 手拿著芨芨草棍子(火捻兒),“噗嚕嚕”“噗嚕嚕”地吸個不停。有人進 來認 捐了,他就將芨芨草棍子往背後的墻裂縫里一插,把施主的名字和捐贈的 數目 寫上。如此反復,一個月的廟會下來,那原來并不明顯的裂縫出現了一道 十分 清晰的裂口。王道士看見不動聲色。廟會結束後,他悄悄地踅進16號洞窟 ,用 手輕輕地敲了敲裂壁,里面發出空空的聲音。王道士的心??地跳了起來 。他 斷定這是一處埋藏金銀珠寶的暗洞。然而,當他氣喘吁吁地推倒洞的土墻 ,鼓 起紅眼珠子四下急速掃描時,立即感到一陣透心的冰涼。哪里有什么金銀 財寶! 他叫來楊師爺,二人掌著昏暗的油燈,對洞里的東西匆匆檢視了一遍。這 是一 座長寬各為九尺五寸、邊高六尺五寸、中高九尺三寸的復洞。從地面至窟 頂堆 滿了古代文書寫本、社會檔案、經卷刻本和各類絲綢繪畫、紙畫、麻布畫 幡、 雕版印品與金銅木制等佛教文物,以及各種民族文字經典。 P18-2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