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易經精粹大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易經精粹大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9 元
優惠價
87104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界上有兩大奇書,一部是《聖經》,另一部就是中國的《易經》。
《易經》俗稱《周易》。西漢的時候,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因此《周易》又被稱為《易經》。《周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崇為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其內容涉及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軍事學、氣功學等。千百年來,《周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醫學等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本書是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用簡練、樸素的語言,從陰陽、五行、卦象等方面對64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并以中國歷史上一些最經典、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作為參照,將64卦中蘊含的64個人生哲理通俗易懂地展現了出來。

目次

前言
1.作者與年代
2.為什么叫《周易》
3.《周易》的三原則
4.《周易》的內容
5.《周易》的來源
6.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7.卦辭、爻辭、彖辭、象辭、小象辭
8.爻 位
9.常見判斷辭
第一卦 乾--自強不息者的成功之道
乞丐創造的神話
第二卦 坤--以德治國的管理理念
孔子推崇的人格典范
第三卦 屯--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冶鐵世家的艱苦創業
第四卦 蒙--學習改變命運
“擊蒙”後成大事的呂蒙
第五卦 需--機會在等待中出現
諸葛高臥隆中待天時
第六卦 訟--與人相處和為貴
千古美談“將相和”
第七卦 師--帶兵打仗的指揮之道
牧野之戰定乾坤
第八卦 比--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孔子是怎么得到《易經》的
第九卦 小畜--成功前要做好準備
舜憑借苦耕獲得天下
第十卦 履--小心駛得萬年船
郭子儀小心翼翼地求自保
第十一卦 泰--順應天時并抓住機會
張良步步走對人生之路
第十二卦 否--亂世之中要潔身自好
恪勤職守的江南第一清官
第十三卦 同人--朋友多多益善
雞鳴狗盜之徒也有大用處
第十四卦 大有--富貴之後要有追求
子貢以德生財
第十五卦 謙--謙虛一定會受益
孔子也是謙虛好學的
第十六卦 豫--勿沉溺于享樂
商紂王沉溺享樂痛失江山
第十七卦 隨--追隨什么樣的上司
文武全才的魯肅
第十八卦 蠱--革新要先謀定再動
楚莊王一飛沖天
第十九卦 臨--德高才能服眾人
康熙大帝施仁德
第二十卦 觀--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宰相丙吉管牛不管人
第二十一卦 噬嗑--剛柔相濟的領導藝術
諸葛孔明剛中有柔
第二十二卦 賁--做人不要華而不實
偉大的帝王堯、舜、禹
第二十三卦 剝--退守是為了更好地進取
武王先退後進方成大業
第二十四卦 復--順勢而為會事半功倍
最成功的高利貸商無鹽氏
第二十五卦 無妄--做人要實實在在
魚頭參政魯宗道
第二十六卦 大畜--努力提高自身修養
修身有術的曾國藩
第二十七卦 頤--長命百歲的養生之道
孫思邈的長壽秘訣
第二十八卦 大過--不偏不倚的中庸精神
謝安退強敵
第二十九卦 坎--挫折是成功的墊腳石
蘇秦苦盡甘來
第三十卦 離--找到改變命運的貴人
皇帝也需貴人助
第三十一卦 咸--善于與他人溝通情感
樊姬巧勸楚莊王
第三十二卦 恒--成功就是堅持、再堅持
玄奘法師的奮斗精神
第三十三卦 遯--忍讓并非懦弱,而是一種策略
小康熙智除老鰲拜
第三十四卦 大壯--強大後要堅守正道
隋煬帝楊廣自掘墳墓
第三十五卦 晉--憑真才實學去獲得晉升
自薦的毛遂立奇功
第三十六卦 明夷--該糊涂時就糊涂
不會裝糊涂的楊修
第三十七卦 家人--家是心靈的棲息港灣
幸福和睦的七百人大家庭
第三十八卦 睽--人與人相處貴在求同存異
流氓為何能得天下
第三十九卦 蹇--陷入困境後怎么辦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
第四十卦 解--寬容的力量遠大于懲罰
美名傳千代的“絕纓宴”
第四十一卦 損--有所失才能有所獲
官場失意的李白
第四十二卦 益--吃虧才會占便宜
崇禎因貪財而亡國
第四十三卦 夬--一定要清除小人
飲恨而亡的齊桓公
第四十四卦 姤--男女之事要正確處理
唐玄宗過度貪戀楊玉環
第四十五卦 萃--要有集聚人才的本事
曹操最會招攬人才
第四十六卦 升--從點點點滴做起
堯和舜的禪讓美談
第四十七卦 困--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裝瘋的孫臏逃離苦海
第四十八卦 井--要有奉獻精神
功垂千秋的李冰父子
第四十九卦 革--變革才會有出路
趙武靈王的改革從穿衣開始
第五十卦 鼎--行為舉止當莊重
嵇紹舍身護主
第五十一卦 震--處變不驚乃真英雄
破產之後的紅頂商人胡雪巖
第五十二卦 艮--主宰自己的一言一行
出淤泥而不染的吳隱之
第五十三卦 漸--循序漸進終會成功
大器晚成的文徵明
第五十四卦 歸妹--用心經營幸福的婚姻
母儀天下的柳盧氏
第五十五卦 豐--凡事都要適度處理
荒唐亡國的北齊後主高緯
第五十六卦 旅--在奮斗中要堅守正道
利令智昏的春申君
第五十七卦 巽--大丈夫要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第五十八卦 兌--舍得與他人分享
中山國國君的大教訓
第五十九卦 渙--千萬別渙散了精氣神
一絲不茍的愛國將領陶侃
第六十卦 節--不能隨心所欲地處世
宰相楊綰以身正天下
第六十一卦 中孚--誠信是最大的美德
冒死赴約的茍巨伯
第六十二卦 小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忍受胯下之辱的名將韓信
第六十三卦 既濟--功成名就後要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的唐太宗
第六十四卦 未濟--努力耕耘奮斗,莫問結果收獲
屢敗屢戰的名相范仲淹

書摘/試閱

第一卦 乾---自強不息者的成功之道
說卦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的運行是永無止息的,君子應效法天道,自強不息地奮斗下去。
卦辭:乾:元、亨、利、貞。
【譯文】《乾卦》象征天道,天是創造萬物的根元,通大順利,和諧而貞正。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注釋】?彖:判斷的意思,彖辭是對每一卦的主旨做出判斷。?大和:即太和,事物自身天然的、最高的和諧。
【譯文】偉大的天道啊!萬物由此開始,而一切歸屬于天。云氣飄啊雨露下,成就了萬類千形。偉大的光明始終照耀,六個階位適時完成。隨時駕乘這六條巨龍巡視天空。剛健光明的種種表現,都有自己的命運和本性。要保持那本來的和諧,就是要堅定和忠貞。它是產生萬物的首要因素,使所有的國家都穩定安寧。
【解卦】
在帛書《易經》中,乾卦又被稱為“健”卦,因為本卦的上卦和下卦都是乾卦,六個爻皆為陽爻。因此,本卦不僅象征著天道,還象征著純粹的剛健,表明興盛強健。古人眼中的天就是今天“宇宙”這個概念,宇宙的運行是生生不息、永無止息的。乾卦以天道來教導人們,一定要遵守天道的德行,像宇宙周而復始的運行那樣,將事情進行到底,這樣就肯定能夠成功,這就是自強不息者的成功哲學。
乾卦是《易經》64卦中的第一卦,也是一個上上卦,不是一般人所能求得到的。該卦問運勢是名利雙收之象,宜把握機會,爭取成果;問愛情是雙方逞強之象,宜多加溝通,相互遷就;問疾病宜細心調養,注意頭、腦、骨髓等病變;問失物可望尋回;問訴訟則應該據理力爭。據說劉邦在芒碭山聚眾起義之時,就卜得這一卦,後來果然貴為天子。
本卦的六個爻辭全部以龍為例,從潛龍到現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形象地展示了人生奮斗的六個階段:“潛”是奮斗前的準備,“現”是小試鋒芒,“惕”是初獲成就,“躍”是上一個新臺階,“飛”是事業最終的成功,“亢”是事業極盛之後的回落。
仔細分析一下,成功者一生的軌跡,無外乎就是由這六個階段組成:從呱呱墜地到躋身社會之前,這一段是默默無聞的“潛龍”;長大成人之後,或工作或創業,正是初露鋒芒的“現龍”;前進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坎坷與失敗,這就是需要反思的“惕龍”階段;若干年的打拼之後,事業總會上一個新臺階,這就是“躍龍”;有了一定的事業基礎,再遇到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往往能夠大展宏圖,這不就是“飛龍”在天嗎?月圓易虧、物極必反,事業、聲望鼎盛之後必然會有新的麻煩與苦惱,所以說是“亢龍有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是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奮發向上的名言警句。人只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進取,就總能超越自我,有所作為。自強不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對成功哲學的一種深刻認識和理解。
溫家寶總理在國外訪問時,就曾動情地對當地的華僑華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五千年艱難而不潰散,就在于它的自強不息,就在于它的艱苦奮斗!
本卦是《易經》64卦中的第一卦,從某種意義上說,本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代表了《易經》的宗旨。因為“易”的本意就是變化的、創新的,生生不息的。一個人想要成功,想從“潛龍”一躍而成為“飛龍”,就必須學習和效法天道與《周易》的這種生生不息、永遠進取的精神。
乞丐創造的神話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歷史上稱明太祖。他是一個從乞丐堆里面打拼出來的草根英雄,他身上特有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伴隨著他的整個奮斗生涯。這也是朱元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魅力永存、眾口相傳的最具吸引力的秘密所在。
很小的時候,朱元璋以給大戶人家放豬放牛為生,吃盡了苦頭。1344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蟲災,疾病到處流行,朱元璋的父母和長兄都先後病死、餓死。孤苦無依的他只好到附近的皇覺寺當了小和尚。不久,災情越來越嚴重,寺廟中的和尚也不得不外出討吃就食。于是朱元璋就做了游方僧,到處乞討,受盡了風霜之苦;但同時也使他認識了民間疾苦,增長了社會見識,這就是他“自強不息”的起點。
1351年,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1352年,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興的隊伍。由于他勇武過人,很快就被提拔為親兵九夫長。此後,朱元璋以戰功先任鎮撫,後升總管之職,成為濠州紅巾軍中統兵一方的大將。
一個乞丐最後能成為皇帝,在朱元璋身上,免不了有一些很神奇的傳說。傳說他在八九歲時,領著一村的小孩做扮演“做皇帝”的游戲。朱元璋在臺上坐著,其他小孩向他拜倒,三呼“萬歲”,他在臺上坐著四平八穩,沒有一點事兒。可當別的小孩扮演皇帝時,朱元璋每向他磕頭時,那些小孩就都會從臺上摔下來。
另外一個傳說是,在朱元璋十一二歲時,劉伯溫為了尋找天子之氣,一路尋訪來到鳳陽一帶。一天,劉伯溫遇到了正在睡覺的朱元璋,只見他四肢張開,形同“大”字,而他頭下枕有一條扁擔,正好合成個“天”字。過一會兒一側身,朱元璋將扁擔移到了腰間,用胳膊抱著頭繼續睡覺,這種形狀正好像個“子”字。劉伯溫一驚:這人不正是未來的“天子”嗎?因此,博學多才、能掐會算的劉伯溫後來就棄元投明,死心塌地地輔佐朱元璋共創大業。
傳說終究是傳說,朱元璋的成功是因為具有同古往今來許多成功的領導者一樣的素質:胸懷大志,果敢堅毅,善于用兵和用人,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這才是他能夠從放牛娃成為一朝天子的真正原因。
當時張士誠和陳友諒的勢力都與朱元璋旗鼓相當,究竟先攻打哪一方勢力呢?朱元璋的許多下屬看到張士誠的軍事實力低于陳友諒,就建議先攻張後打陳,但朱元璋卻做出了與他們相反的判斷。因為他認為,張士誠缺乏進取心,陳友諒卻習慣進攻,如果先攻打張士誠,陳友諒必然會全力來攻打自己,使自己腹背受敵,而如果先攻打陳友諒,依照張士誠的性格,肯定會猶豫不決,不會參與他們的戰爭。于是,朱元璋做出了果斷的決定:先和陳友諒交手。後來的形勢發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部下們都不得不佩服他的判斷。
後來,朱元璋又采納了部下諸將的建議,制定出了“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然後進兵元都”的正確戰略決策,因此終于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政權。
在中國歷史上,平民百姓經過努力終于封侯封爵,在亂世稱王稱霸的很多,出身布衣最後黃袍加身、改朝換代的,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成長為皇帝的,只有朱元璋一人。他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乞丐、放牛娃、小和尚而成為一個開國皇帝。
第二卦坤---以德治國的管理理念
說卦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坤象征大地,君子應效法大地,胸懷寬廣,包容萬物。
卦辭: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注釋】?元:大的意思。?牝馬:雌馬。?有攸往:有所行。
【譯文】坤象征大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馬那樣柔順,則是吉利的。君子從事某項事業,雖然開始時會迷惑,但最終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則會得到朋友的幫助。如往東南方,則會失去朋友的幫助。如果安于守正,則是吉利的。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譯文】盡善盡美的本源坤啊!萬物因你得以生存,順應上天的旨意。大地寬厚負載萬物,它的恩德廣大無邊。包容、滋養著一切,各種事物都順利長成。母馬與大地類似,馳騁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柔順溫順宜于堅貞。君子有所作為,往往是先迷失道路,而後才會順從規則。西南得到朋友,就和同志一起行動;東北喪失朋友,到底還是吉慶的。如果安于守正,能獲得與大地一樣無限寬廣的喜慶。
【解卦】
本卦上下卦皆是坤卦,六爻又全部是陰爻,因此坤卦象征著地的特性,比如包容、順從、忍耐、柔順、安靜等等。大地是萬事萬物賴以生存的根本,好比母親一樣,以厚重的身體托載萬物。本卦形象地指出,為人應該培養寬厚和順的德行,勇于承受一切,負重致遠。
乾象征天的純陽之氣,性質剛健;坤象征地的純陰之氣,性質柔順。兩者揭示了陰與陽這對既矛盾又統一的概念。陰陽本來的意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古代的思想家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的兩方面,于是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
《易經》進一步提出了“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學說,把陰陽交替看做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為什么乾卦與坤卦是64卦中最前面的兩卦,因為乾為天而坤為地,天地相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由此產生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男女老少……產生了這個五彩繽紛的現實的世界。
乾卦與坤卦的區別在于:乾純陽,坤純陰;乾為天,坤為地;天在上,地在下;天性剛,地性柔。天高行健,地厚載物。如果說乾卦強調的是奮斗精神,那么坤卦就是反應了道德觀念。那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載育萬物、生長萬物,在做人與處世時,心胸開闊、目光深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左傳》上載有一則故事,說南蒯準備叛變,占得此卦的第五爻,爻辭正是“黃裳,元吉”。南蒯因此得意洋洋。但對《易經》深有研究的子服惠伯卻說,坤卦之意是服從于天道,厚德載物,必須用于忠信之事,才會大吉。而你是搞叛亂,肯定不會有好結果。後來,果然如子服惠伯所言。這個故事說明了坤卦的主旨,做事必須走正道,否則即使得大吉之爻,也是沒有好結局的。
為什么人們說到“厚德載物”的時候,前面還要加上“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呢?“上善若水”是老子提出來的,在他看來水與地一樣,都有著柔順、順應自然、滋養萬物而默默無聞的特點。“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名利。
“上善若水”其實與坤卦的主旨“厚德載物”給我們的提示是一樣的,人要像地順從于天那樣,順應自然的法則,廣納萬物、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同時又具有大地的博大與厚重,只知奉獻,不會索取,從不與人爭功、爭名、爭利。如此“厚德”才能“載物”,才能以正直和與人為善的態度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管理好一個團隊、一個國家。
孔子推崇的人格典范
周公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被稱為周公。他是西周時期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
周武王消滅殷紂王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這時,十三歲的周成王繼承了王位。當時殷商頑民雖然被滅國,但仍有很大的力量。各國諸侯并未完全心服,周人內部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難題都不是周成王這個孩子所能解決的。在這群臣惶恐無主的關鍵時刻,周公這位德高望重又精通墳典文史的大臣站了出來,當仁不讓地做上了攝政王,代成王處理一切國政,百官都由他統率。
在輔佐成王的時候,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么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由此可見周公宅心仁厚。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其治國安邦的能力有目共睹,然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遭人嫉恨就在所難免。很多人到處造謠生事,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鬧得京城沸沸揚揚。成王年少更是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開始懷疑起來。後來,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已經出走的周公迎了回來。
史書上記載,周公“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周公為了治國安邦,廣招天下賢士,一聽說有人求見,哪怕是在吃飯,就馬上吐出口中的食物去召見;哪怕是正在洗頭時,也立即握著尚未梳理的濕漉頭發召見。可見為了輔佐成王,周公是鞠躬盡瘁、日理萬機的。難怪曹操由衷地稱贊“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認為是周公這種求賢若渴的態度感動了天下的高人,使得天下萬民都樂意歸順周朝。
周公攝政七年後,在周成王滿二十歲的時候,將國家政權交給了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置,依然盡心竭力地輔佐周成王。
周公不僅以身作則,去影響、教育別人,更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當周公的兒子伯禽要到封地魯國去的時候,周公語重心長地告誡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是天子的攝政,地位可不算低了。但是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還怕失去天下的賢士,你千萬不要因為身為魯君而對人傲慢啊!”從而使其子牢牢地記住了一個道理:那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人,都是由于有崇高的道德,才足以治理一個國家。
後來的儒家學派,為什么一直把周公的人格作為最高典范,把周朝初的仁政作為最高政治理想呢?那是因為才高德重的周公是孔子崇拜的偶像。孔子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不遠千里,數次跋涉,來到洛陽求學問禮。不僅如此,孔子還經常做夢夢見周公。如果“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就會感到失落。
現在我們經常能聽到“以德治國”、“以民為本”等政治主張,其實,這些理論早在三千年前周公就提了出來。周公在對商朝的歷史做了一個詳細思考後,認為商朝的滅亡不是因為“天命”,而是由于他們失德,失德者失人心,失人心就必然滅亡。
《尚書》里有這么一句話,“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就是說,天之所見,是通過人民的眼睛得到的,老百姓看到的,就是上天所看到的;天之所聽,需要借由人民的耳朵,老百姓聽到的,就是上天所聽到的。周公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要把“明德”作為執政綱領的政治家,強調管理國家要順應天意,順應民意,以德治國。而這不正是《易經》坤卦中“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深刻寓意嗎?
第三卦屯---創業之路舉步維艱
說卦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
【注釋】?經綸:施政。
【譯文】云與雷,是屯卦的象征。君子應該據此以施政。
卦辭: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注釋】?建侯:封授侯位。
【譯文】《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諧,貞正。不要急于有所行動,但宜于封建諸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注釋】?草昧:生命。
【譯文】屯卦意味著陽剛的震雷與陰柔的坎水剛剛交合,因此最初是艱難的,這時候行動是危險的。高度的亨通、堅貞,是因為震雷大雨的滿足充盈,讓上天從混沌蒙昧中創造生命,這時候宜于建立諸侯不宜享受安寧。
【解卦】
本卦上卦是坎卦,下卦是震卦,坎為水為雨,震為雷為木,意思就是雷行雨施、滋潤草木與萬物,因此具有生的含義。屯為草木萌芽于地,有開始的含義。但萌芽過程既充滿生機又有艱辛,還有停頓、囤積、駐扎之意。本卦寓意著萬事最初的開始,以及開始過程是艱難的。
本卦是64卦中的第三卦,第一卦是乾,是純陽卦;第二卦是坤,是純陰卦。從屯卦開始,才是陰陽兩種爻象混合成卦,所以是“剛柔始交”,也就是從屯卦才意味著陰陽交合的開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屯卦也寓意著萬事生長之初。
此卦卦象恰如草在水中出芽,即草木在嫩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弱不禁風的,會被風雨吹打,隨時有被摧毀的可能,因此有麻煩與憂慮。但如果能夠經受得住風吹雨打,那么就會迅速地生長起來,草木干枝會堅強穩固,就會開花結果。
萬事開頭難,不論是求學、經商,還是創業,就好比人剛出生的時候,是十分脆弱的。這個階段是任何新生事物都要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但是,雖然脆弱,但前景是光明的。本卦卦辭就明確地說明了新生事物具備了“元亨利貞”這四種美德,因此新生事物終究是不可戰勝的。
本卦卦名“屯”,《說文解字》解釋為:難也,象草木之初生。草木初生,一派生機勃勃,破嚴寒而出。但穿土而出尚脆弱且不舒服,故不可輕舉妄動。然而,草木成長肯定會日茁月壯,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因此“有攸往,利建侯”,就是說應當有所作為,只要堅定不移地奮進,就會為建功立業創造有利的條件。
萬物之始,萬物的初生,都是艱難的:天地的生機,隱藏在神秘莫測的陰陽之中;草木的萌芽,醞釀于霜雪飄飛的冬季之中;而人的誕生,不也是在血和痛的嘶喊與哭聲中呱呱墜地的嗎?新事物雖然還是弱不禁風,舉步維艱,但卻充滿著希望,充滿著生機,才會前途無量,一片光明。
任何一根小苗都有可能成為參天大樹,任何一個嬰兒都可能成為棟梁之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要鍥而不舍,奮發進取,你我都可能創出一番大事業。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本卦給處于創業之初的人們提了一個醒。創業必然要遭受困難、挫折甚至是失敗,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只要有著堅忍奮斗的意志,埋頭苦干,頑強拼搏。那么就能在風雨中成長,在摔打中強壯,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冶鐵世家的艱苦創業
卓氏是西漢前期著名的冶鐵世家,其家族一面采礦煉鐵,一面打制鐵工具售賣,是手工業和商業兼營的大企業主。《史書》記載,卓家有奴仆八百人,從中就可知道卓家有多么富有了,所以當時有不少權貴和文人都爭相去巴結卓家。
司馬相如在卓家作客時,和卓王孫新寡的女兒卓文君一見鐘情。雖然司馬相如當時已經是著名的詩人,又文武雙全,擅長劍術,還曾做過漢景帝的武騎常侍,而且生得一表人才,但財大氣粗的卓王孫仍不把他放在眼里,最後迫使卓文君只得以私奔的方法去追求自由的愛情。
但是,創建卓氏王朝的老卓氏最初只不過是一個“遷虜”。秦始皇攻滅其他國家之後,為了防止各國的遺民叛亂,強行將六國富豪遷徙到關中定居。所謂“遷虜”就是指這樣的一群人。
當時卓家已被剝奪到全部家產用一輛獨輪小車就能裝滿的狼狽地步。在去四川的途中,老卓氏夫婦一個人在前面用繩子拉車,一個人在後面推,景況相當凄慘。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老卓氏仍不忘一路走,一路不停地尋找創業的機會。
當時,四川大部分地區尚待開發,條件比較艱苦,所以其他“遷虜”都爭著拿出自己有限的“余財”去賄賂押送他們的官吏,希望能把自己安置在靠近中原的地方。唯獨老卓氏為了找到適合自己創業的地方而愿意遠遷。一直走到臨邛縣,才要求定居在那里。
老卓氏為什么選擇在當時尚屬邊遠山區的臨邛縣定居呢?因為臨邛在岷山腳下,距離鐵礦很近,開采較為方便。老卓氏認為,在這里定居,可以充分發揮卓氏冶鐵世家的專業特長,便于老卓氏重操祖業。而且臨邛臨近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精明的老卓氏一眼就看出,這里不僅有足夠的廉價勞動力供自己使用,還可為自己打造的鐵制工具提供廣闊的市場。因為當時少數民族地區種田普遍使用石制、骨制或木制工具,所以先進的鐵器容易打入并占領少數民族市場。
劉邦統一中國後,為了恢復社會經濟,采取了拆除關津障礙,任憑商品自由流通;開放山林川澤,聽任民間自由冶鐵煮鹽政策,這一寬松的經濟環境,為卓氏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雖然當時卓氏一無所有,但冶鐵業的前景無疑是充滿生機的。
老卓氏在臨邛安頓下來後,重操舊業,以打制鐵工具為生。兩口子不分黑夜白晝,辛勤操勞,經過幾年艱苦的創業,卓氏終于富裕起來了。到了漢武帝時期,卓氏已成為滇、蜀一帶的首富。到卓王孫時,不僅為卓氏鼓鑄的工匠已有千人之眾,而且卓家的土地和園林也多得無法統計。據司馬遷說,卓氏子孫在自己的家中宴飲行樂,在自己的土地上釣魚打獵,其生活的奢侈豪華可以和君王相比。
屯卦的彖辭說,屯卦象征初生,陽剛陰柔開始結合,艱難也隨之產生。但能在艱險之中奮發圖強,結果是極為亨通的。老卓氏的創業史正好印證了這句話。假如當初不是老卓氏在艱難的環境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并為此辛辛苦苦創業,其後代哪能過上那般滋潤的日子呢?
第四卦蒙---學習改變命運
說卦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譯文】山下有泉水,但要想發現甘泉,必須設法準確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著先必須進行啟蒙教育。君子必須行動果斷,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品德。
卦辭: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注釋】?童蒙:幼稚蒙昧之人。?初:第一次。?筮:占筮。?再三:接二連三。?瀆:褻瀆。
【譯文】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請教,我有問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的亂問,則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彖》曰: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譯文】山下有危險,有危險還停在那里,這就是幼稚。幼稚而能亨通,在亨通中行動,是因為時機適中。“不是我有求于幼稚的兒童,而是幼稚的兒童有求于我”,這是志氣相通。“第一次占筮神靈告知”,因為剛直存于心中。“接二連三就是褻瀆神靈,那就不告知”,因為愚弄了幼稚的兒童。從幼稚開始就修養正道,使他們具有聖人那樣的功德。
【解卦】
本卦上卦是艮是山,下卦是坎是水,就是山下出涌泉之表象。水霧里看花,只見一團蒙蒙景象,模糊不清。因此卦名取為“蒙”。《易經》的卦名,往往就是這樣,由上下兩卦的象征意義推演而來。
“蒙”的本義是高地上的草木,後來引申為萌發、蒙昧、幼稚等意思。蒙卦下卦是坎,象征水以及艱險,上卦艮是山有止的形象。所以,蒙卦的卦形是山下有險,意味著事態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
有蒙昧則必須要啟發,大自然依賴陽光和清風來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類本身的成長過程,古人便深覺教育的重要性。故蒙卦的中心內容,是講述如何對待幼稚和蒙昧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對待學習的問題。
為什么中國人將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成為“發蒙”,稱自己的第一任老師為“啟蒙老師”,道理就在這里。
第三卦“屯”與第四卦“蒙”兩卦之卦形互為顛倒,構成了一對“綜卦”。這種“相反相承”的排列情形,貫穿于64卦之間,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和存在著有機的內在聯系。比如,屯卦與蒙卦,屯卦為初生之意,蒙卦為蒙昧之意,意思就是人出生之後,還是蒙昧無知的,是需要教育,需要學習的。
陰虛陽實,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在本卦中,陽實之爻指蒙師,陰虛之爻指蒙童。蒙童沒有知識,空空如也,所以要虛心向學,開發智慧。如果遠離明師,不主動親近,必然困于蒙昧。因此第四爻的爻辭說:困在蒙昧之中是憾事。這就好比今天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將更難擺脫貧困,這于自己、于家庭、于社會、于國家,都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另外,蒙卦還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彖傳》的下文說道“童蒙求我。志應也”,意思是孩子主動求問于老師,是志趣相投。這說明了自身要對學習有興趣,要有求知的欲望,如此才能教學相長,這不正是當今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與學習的方法嗎?初六的爻辭說,“發蒙,利用刑人”,就是用囚犯的事例來啟發教育學生,這或許就是啟發式教育的源頭呢!
孔子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時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意思是,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經過學習以後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還不學習的人,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現在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就是說學習能改變命運。成功是需要方法的,無數成功者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學習、善于學習并且能夠學以致用。
其實,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蒙卦開宗明義就說了出來:亨!蒙卦卦辭第一個字就是“亨”,蒙昧怎么還能亨通呢?《易經》是以此告訴人們,人處在童稚蒙昧狀態,只要加以恰當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啟蒙,不斷地學習就會有不斷的進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擊蒙”後成大事的呂蒙
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將呂蒙,在孫權勸告下,勤奮讀書去其蒙昧無知,成為吳國大軍統帥,并一舉打敗了名將關羽的故事,深刻地解釋了蒙卦的含義。
吳國將領呂蒙,最初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他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戲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
聽了孫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後,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么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于是越讀越有味,後來竟成為一位精通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魯肅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要知道人們戲稱呂蒙是“吳下阿蒙”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這個魯肅。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最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兒,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到了最後,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兒了。
聽完呂蒙引經據典的高談闊論,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本人佩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這位自己曾瞧不起的“吳下阿蒙”接替了他的職務,而且還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後,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多一天威脅。呂蒙當上統帥後,一面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于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魯迅先生說:“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由此可見,不管天資如何,任何人都是需要學習的。都應該像呂蒙那樣自覺地“擊蒙”,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素養,消除蒙昧無知,由“阿蒙”變為飽學之士,由此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