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滿額折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79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9元
庫存:6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香港過去的六十多年,處在一個不斷加大政治化的漫長過程中。回歸十多年,香港其中一個最糾纏的話題,依然可以用這句話來歸結:「香港往何處去?」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將談到大家熟知的論述,包括發展主義、法治自由、現代化、階級分析、管理主義、殖民地遺產、民族主義、新自由主義等,以及較近期的特區例外論、中國天朝主義及各種本土的論述等。

陳冠中指出,較完整的香港論述既離不開全球化資本主義的論述和主權國家論述,也缺不了本地人的本土論述。很明顯,香港人的主體意識與對中國的認同意識,在回歸後都在加強,但「本土」或「香港人」的成份多元,本身是有歧義的。

很多人認為,香港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上如此,政治上如此。雖說高度自治,香港往何處去不是香港人可以完全自決的,要看北京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但香港仍有發展的空間。

在內地的民間,較激烈的言論似更不願意容忍特區的特權。官方論述本來相對穩定清晰,但個別官方智庫學者的論述,以強世功的《中國香港》一書為例,因為要肯定兩代領導人的永遠正確,遮蔽了不堪的歷史,因此解釋不了香港人對國族的複雜情緒。把香港放進一個重新演譯的中國當代史裏,以說明中共政權與大清帝國式的中國天朝傳統有?連續性,使得官方論述多了不穩定的維度。

本文將以香港為例,檢討中國部份國家主義者、右翼毛派正在建構的中國天朝主義。這些言論若擴大影響,將增加了香港特區前途及中國國家行為包括在國際上行為的不可測性。

作者簡介

陳冠中

原籍寧波,上海出生,香港長大,曾住台北六年,現居北京。 1976年創辦香港《號外》雜誌,並曾在90年代中任《讀書》海外出版人。著有《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太陽膏的夢》、《總統的故事》、《什麼都沒有發生》、《半唐番城市筆記》、《香港未完成的實驗》、《波希米亞中國》(合著)、《香港三部曲》、《我這一代香港人》、《移動的邊界》、《事後:本土文化誌》、《城市九章》、《盛世》。

全球化時代主權國家的特區書寫:香港的例子

一 序言:歧義的香港論述

回歸十多年,香港的其中一個最糾纏的論述命題依然可以用這句話來歸結:「香港往何處去?」

為此,各種新舊論述試圖解答、預告以至進一步誘發這個命題。本文則想說明,現存各種套路化的論述本身都很有局限,現實可以比論述更弔詭,各種概念性的隱喻和標籤並不完全恰當,各論述背後的價值取向亦不同,它們之間將互相爭持、相互滲透但始終難以調和。引申而言,香港的不確定性將繼續下去,香港存在的自主空間有限(但是有可為),雖然是一個主權國家兩種制度並存,但是香港的自主性將越來越受制於中國,不過中國對香港──相應?中國對國際社會、中國對世界經濟體系──的行為也是受制約的。(本文盡量以「中國」指謂「一國」,而以「北京」和「內地」指謂政府或地域。)

本文將談到大家熟知的套路化論述包括發展主義、法治自由、現代化、階級分析、管理主義、殖民地遺產、民族主義、新自由主義等,以及較近期的特區例外論、中國天朝主義及各種本土的論述等。通過梳理這些不同進路的香港書寫──各種香港書寫背後都有一套溢出香港範圍和文本自身的通論性假設──本文將提出一些針對這些論述的想法。

殖民者的論述,從早期開始,帝國欲望、文明教化與法治的自由港皆被提出,漸漸固定在法治自由地區一說,雖然一百多年的現實並不完全對應,但也有一定基礎。二戰後國共兩政權都因為實際考慮──包括國內外政治和經濟考慮──沒有盡力要求收回殖民地,尤其是中共,更提供了殖民地繼續存在的自圓其說的說法和權宜政策。除了短暫的文革早期極左行為外,在香港的親北京左派依從北京統一戰線政策來論述香港,爭取居民歸心新中國,在內地則強調香港作為對外橋頭堡的功能。於一九四九年前後逃共南來者,香港是跳板、客居地、避風塘、福地甚至天堂。

冷戰期間,美英帶動的論述讓香港自我理解為「自由世界」的一份子,但形式民主制度的建立卻屢售阻隔——雖然香港知識份子的民主書寫從沒有建斷(pepper 2008)。這個時期不少人已經把香港放在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現代化框架來理解,作為轉口港、製造輕工業品的工業化地區、血汗工廠、現代化城市、購物天堂、中西交匯摩登都會、放任主義市場經濟、起飛的發展主義奇葩、非政府主導的東亞經濟奇跡,四小龍之一。

到一九八○年代,更用了新自由主義的眼光來看這個新興金融中心、全球城市、市場原教旨的模範生。大約同期,中國作為香港主權國的觀念被殖民宗主國明文肯定,雖然中國對香港主權仍將大致屬於「抽象的主權」(Shen 2008),而香港人的維持現狀的意願與身份意識也在強化,香港的特殊性為主權國認可,進入了基本法的視野,落實為一國兩制。

這些一九九七之前的論述,至今很多還在不斷的被重複生產,彼此之間本來已足以產生很大的張力與矛盾(見第二節)。不過,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主權國主導、很大一部份香港人認受之下,達成了新操作共識──具體表現在基本法的「矛盾統一」書寫。但是,因為近年中國的崛起,全球經濟的危機,思想界話語的更替,香港人主體性的複雜化,以前的這些論述或開始被重新演繹,或受到挑戰,產生了新的論述可能,也因此產生更大的張力。

本文試圖指出,較完整的香港論述既離不開全球化資本主義的論述和主權國家論述,也缺不了本地人的本土論述。很明顯,香港人的主體意識與對中國的認同意識,在回歸後都在加強(鄭宏泰、黃紹倫 2008),但香港「本土」或「香港人」的主體性成份多元,本身是有歧義的,並不是不證自明的。況且,香港本土論述其實不能只看本土,還得考慮全球化資本主義與主權國的關聯性。

很多人認為,香港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上如此,政治上如此。雖說高度自治,香港往何處去不是香港人可以完全自決的,而是深受?內 地 發 展 的 影 響 , 也要看北京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同時,中國在全球體系不同階段的角色,也將影響北京對香港的政策。但這不表示香港沒有自主的空間。很多評論都在探討這個空間,最常見的是從經濟角度找出路。在對香港的看法上,現代化發展主義、新自由主義以及最新強調香港必須加入中國十二五規劃的中國依賴論述都把香港問題放在中國與全球經濟的範圍來談。

這些同樣是經濟主義的進路,有三種不一樣的側重:一種認為必須讓香港 經濟上對中國有意義,讓中國不能沒有香港,以保香港的地位,避免被中國「撇賬」(雷鼎鳴2010);第二種主張香港應繼續保持在世界經濟鏈的重要位置,不能過度依賴內地,從而維持香港的經濟活力(陳志武 2007);第三種認為香港經濟主要靠北京給政策,兩地必須融合,更要嵌入中國的五年計劃(劉兆佳 2010)。

本文第三節將提出一些經濟以外的思考角度,因為只以經濟角度考慮內地與香港關係,低估了國家主權、維穩訴求與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接受度的關聯性,更往往照顧不到特區內部的政治動態與主體意識。可以說,本文比一般帶經濟主義傾向的評論──以及之前的現代化發展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等論述──更注重主權與主體這兩個方面。

由主權國家組成的今日世界,有許多分別屬於不同主權國的特區,香港只是其中或許較受注意的一個。每個特區與所屬主權國的關係不盡相同,但特區的存在,或多或少都與主權、民族國家、族群、公民、人權、民主、憲政、法治、中央與地方這些好像自明的概念產生張力,而主權國也要對特區的存在作出解釋、提出受認可的說法。

目次

全球化時代主權國家的特區書寫──香港的例子
一 序言:歧義的香港論述
二 弔詭的殖民現代性:
只有細說歷史才能拯救香港論述
三 經濟主義論述的非經濟補足
四 特區書寫難免的遮蔽性:
現實主義的中共香港政策
五 中國天朝主義:中國特色的帝國思想
六 重要的有效行為限制者與香港的主體性

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附 錄

九十分鐘香港社會文化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55
庫存: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