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城市社區體系規劃原理(簡體書)
滿額折

城市社區體系規劃原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城市社區體系規劃原理》以城市社會可持續發展觀的社會公平與空間公正為理念,從城市社會空間結構原理出發,在研究城市生活空間結構與生活場所(微)區位布局原理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探討城市社區體系空間結構規劃與空間控制的理念、原理與方法及其指標,討論社區圍繞生活行為場所的社區資源空間體系配置的理念、原理與方法及其指標,并從管理的角度進行研究并提出了保障城市社區體系規劃的政策建議。

名人/編輯推薦

《城市社區體系規劃原理》可作為人文地理學與城市規劃及其各個分支學科、城市研究與管理和城市規劃管理,以及社會學與行為科學的研究者及高校相關學科的教師、研究生的參考書。

目次

前言
第一部分 城市社區空間體系(控制)規劃
第1章 城市生活空間質量觀下的城市規劃理念
1.1 基于新人本主義理念下的城市生活空間質量觀
1.2 城市生活空間質量觀下的城市規劃理念
附框圖文1:對新城市主義社區規劃價值觀的審視
參考文獻
第2章 城市生活空間質量觀下的社區體系規劃原理
2.1 城市社會(居住)階層化構成原理(城市公正規劃)
2.2 城市社區體系分異可獲性原理(區域響應規劃)
2.3 社區空間質量構成原理(空間共享規劃)
2.4 文化生態景觀情境認知原理(區位文化尊嚴規劃)
附框圖文2:社會學滲透下的城市規劃泛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城市社會區域劃分原理與方法
3.1 城市發展范圍的界定
3.2 城市社會區域劃分的原理與方法
3.3 討論
附框圖文3:中國對城市社會空間結構劃分的實踐
參考文獻
第4章 城市社會區域演化與空間結構
4.1 社會階層分化與居住鄰里區的互動規律
4.2 鄰里區過濾與社區體系分異的互動規律
4.3 討論
附框圖文4:城市擴展、社區空間過濾與隔離現象
參考文獻
第5章 城市社會區域體系結構公正規劃的居舍類型控制
5.1 城市社會區域體系結構可獲性評價的原理
5.2 城市社會區域體系結構公正配置規劃的控制
5.3 討論
附框圖文5:城市社會空間體系的結構過濾
參考文獻
第6章 城市社會區域體系響應規劃的城市資源供給控制
6.1 城市資源供給與城市社會區域體系構成及其評價
6.2 城市社會區域體系規劃的城市資源(供給)控制
6.3 作為城市基本公共設施理念下的經濟適用房社區公正規劃
6.4 作為糾正城市社區“空間錯位”下的交通社會公正規劃
6.5 討論
附框圖文6:中國城市空間的擴展
參考文獻
第7章 區位景觀尊嚴規劃的文化空間保護控制
7.1 區位(文化生態)景觀價值規劃的內涵與構成
7.2 區位文化景觀尊嚴規劃
7.3 討論
附框圖文7:城市形態行為環境景觀營造中的傳統區位尊嚴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社區空間共享(控制)規劃
第8章 城市(社區)生活空間質量觀下的社區資源體系規劃原理
8.1 社區資源體系配置模式
8.2 社區資源可獲性原理(社會公正配置規劃)
8.3 設施好惡效應性原理(空間和諧配置規劃)
8.4 商娛文化行為性原理(區位響應配置規劃)
8.5 社區階層化原理(資源體系耦合配置規劃)
8.6 討論
附框圖文8:城市社區體系的空間發育(住宅發育)
參考文獻
第9章 (日常生活)城市體系下社區階層化資源結構的(體系耦合)配置規劃與控制
9.1 日常城市體系下社區階層耦合資源結構的空間本質
9.2 社區階層耦合資源與城市日常生活空間單元重構認知規律
9.3 城市社區階層耦合資源空間結構的體系可獲性模式
9.4 城市社區階層化資源結構的(體系耦合)配置規劃與控制
9.5 討論
參考文獻
第10章 城市社區資源體系的(社會公正)配置規劃與控制
10.1 社區資源可獲性評價的原理與方法
10.2 社區資源體系的(社會公正)配置規劃與控制
10.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11章 城市社區(感知)功能區的(空間和諧)資源配置規劃與控制
11.1 城市社區(感知)功能型結構
11.2 城市社區(感知)功能類型(空間和諧)資源配置與規劃控制
11.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12章 城市社區消費文化類型的場所資源(區位響應)配置與控制
12.1 城市社區消費文化類型的資源(區位響應)控制配置的指標(體系)
12.2 城市社區消費文化與場所資源配置的區域控制
12.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城市社區體系規劃政策
第13章 基于城市生活空間質量體系構建原理下的社區體系規劃管理
13.1 城市社區規劃管理與政策研究
13.2 基于城市生活空間質量體系構建原理下的社區體系規劃管理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2.1.2 社會流動中的居住行為空間階層化分異
社會學家認為,社會流動指個人從社會階層的某位置移向另一位置,當人們位于不同的社會階層時,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也不同。社會流動的類型包括:①垂直流動。個人由下層向上層的流動,或從上層向下層的流動,流動的主要因子為社會經濟收入狀況的改變;②水平流動。個人在同一社會階層的橫向流動;③代間流動。家庭成員的社會階層與其上一代之改變及差異;④結構重組流動。在社會變遷中,因職業結構改變造成的個人社會階層流動(Sorokin,1927;王春光,1995)。
市場經濟社會體制下的社會流動為城市社會空間結構變動的主要因素。其中,居住空間結構的階層化趨向就是其社會空間結構的基礎。居住分異是指不同特性居民各自聚居形成的城市居住空間分化,是城市居住空間結構演化的動態現象,城市社會階層的分異是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基礎(李志剛和吳縛龍,2006;馮健和周一星,2008)。社會流動為城市社會階層的演化與分異提供了社會動力,相應地,城市居住空間規劃應對社會階層化及社會流動導因予以關聯研究,方可體現出社會公平下的階層空間公正價值觀。
城市居民居住行為空間包含了居住者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交往空間和生活方式選擇的功能空間,不同階層依據其經濟收入、社會地位、亞文化訴求選定適宜自身的居住空間,完成其基本的城市生活行為需求。前工業化階段,西方城市的社會居住空間結構是以社會隔離為特征的,形成以社會階層隔離為主的城市社會區域圈層結構。工業時代,收入差距加大,階層分化日漸凸顯,在不同社會區域圈層分離出很多有隔離實體的社會區域,表現為社區類型化。后工業時代,社會階層多樣化產生進一步細分與聚集,形成居住的不同景觀社區和鄰里區系統等級化結構。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社會流動,城市區域的居住空間在社會流動過程中漸趨階層化,城市不同階層的居住行為空間訴求催生著城市居住空間結構的演進。
2.1.3 社會階層化的城市居住空間體系構成
1.城市居住空間分異與過程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是一種居住過程與現象,表現為不同階層的居民住房選擇不斷地趨于同類相聚,異質分離的居住空間展布,并持續處于相對集中、獨立的居住分化狀態。城市居住空間分異是工業化過程中伴生的社會生活空間特征,該空間進程形成了城市社會區域,并且產生空間過濾式的衍化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