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迴向自然的詩學
滿額折

迴向自然的詩學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編纂的起點始於兩個國科會三年期集體整合型計畫:「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及「身體與自然一個跨文化的論述」。全書共收八篇論文,旨在聚焦「自然」議題在中國詩史的流變展演,與《自然概念史》為計畫的姊妹之作。

本書旨在聯結傳統與現代的「自然」意蘊,嘗試提供一個能夠兼顧「自然」之古義與今義的視域;將思想史的「自然」融滲進詩學的「自然」。本書一方面提供一個總攝全局的視野;另一方面則分別聚焦於「玄化的山水」、「人境的園田」、「禪趣的自然」三個「精神與自然」的典型;同時還從賞美、情景、場所各個角度深化「自然」議題的探究;並在最後提供一個中西自然觀比較的視野。

作者簡介

蔡瑜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及研究所教授。主治魏晉南北朝及唐宋時代的詩歌與理論,並究心於女性文學及性別研究。著有《高棅詩學研究》、《宋代唐詩學》、《唐詩學探索》、《中國抒情詩的世界》、《陶淵明的人境詩學》等書。編者長期致力於開拓中國詩學的深度與廣度,近年則將詩學研究的視野擴展於「身體」與「自然」的雙向詮釋,「詩」與「思」的聯結交響,除了近年的個人著作外,也透過編著具現此一關懷。

編者序言
文/ 蔡瑜

本書編纂的起點始於兩個由楊儒賓教授所領軍的國科會三年期集體整合型計畫:「重探中國人文傳統的自然觀」及「身體與自然──一個跨文化的論述」,執行時間從2002年持續至2008年。在計畫即將結束之時我們於2008年6月假臺南藝術大學舉行了一場大型的國際會議:「重探自然──人文傳統與文人生活」。在這個會議中除了原本的計畫成員之外,我們也擴大參與,和中研院文哲所、臺大文學院合作,並邀請國內外對「自然」議題有興趣的學者與會。

相應於我們的計畫,會議中分別有一個部門集中討論「自然」概念在中國思想史的演變歷程,一個部門集中討論「自然」在中國詩歌史的流變展演,以作為日後編纂成《自然概念史》、《迴向自然的詩學》二書的基礎。因此,本書收錄的文章多數是當時會議的邀稿,後來為求聚焦,我們又再開過小型的研討會相互激盪。爾後,因緣際會還陸續納入了幾位到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做專題演講的文章。書中所收各篇文章有的是新稿,有的是舊作,多已先後發表於學術期刊,但在整編進本書時都展現了新的風貌,成為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不斷拉長戰線又不斷整編的過程下,時間飛逝而過,從召開會議到付梓已逾三年,對如期交稿的朋友誠感歉疚,其中,除了種種編書必然面臨的困難與繁瑣之外,「學然後知不足」,才是真正遷延的主因。在編纂的過程中,匱缺之感總是令人忐忑不安。然而,凡事總有一個「開始」,「不足之處」正是對讀者最誠摯的召喚,唯有群策群力,「自然」的面貌才能透過「詩學」的光照日漸明朗。

最後要感謝長期支助本項研究計畫的國科會人文處、清大人文社會研究中心、所有共同參與對話的學界先進與朋友,以及在計畫執行期間勉力付出的諸位研究生助理,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本書都無法問世。

蔡瑜 識於中華民國壹百年孟春

目次

《迴向自然的詩學》導論 ……蔡瑜 ii
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顏崑陽 1
「山水」是怎麼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楊儒賓 72
陶淵明的新自然說─人境的自然………… 蔡瑜123
謝靈運詩文中的「賞」和「情」:以「情用賞為美」句的解釋為線索 ……佐竹保子160
何遜詩的風景─與謝脁詩之比較 ……堂薗淑子192
王維與山水詩由主玄趣向重禪趣的轉化 ……趙昌平224
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 ……鄭毓瑜253
巴修拉詩學中的寓居與孤獨:一個詩的場所論 …… 黃冠閔 291
萬物:關於中西自然之漫想 …… 顧彬 328

書摘/試閱

書摘1

「人與自然的關係」既是群體共對之「存在境域」,也是個體特殊的「存在經驗」。中國從先秦到唐代,詩人們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就在這個「存在境域」的基礎上,帶著理解存在意義的能動性,而依據個人特殊的才性、遭遇與時代社會文化的共同條件,採取自覺或不自覺的「觀視」立場與角度,將「自然」置入他所能「見」的「視域」中去理解、去詮釋,使它與自己的生命存在連接關係,而共顯生命存在的意義。

 ──顏崑陽〈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迴向自然的詩學》p.65

書摘2

山水發現的原因不會只是山水概念的重新定義此一因素而已,山水內在的虛靈本質雖會外顯出來,但因其本質幽微造玄,所以如果沒有精微的攝受主體,山水之「趣靈」也無從體會。從魏晉以來,蕭散超越的人格之美已蔚為人物品鑑的標準。從此時到元嘉時期流行的佛道之修行模式,更促成了一種蕭散超越的人格體現於人之身心整體。這樣的身分狀態顯現出一種外軀體化的擴散人格、外私情化的神氣之交通。神氣的主體極幽微,如此的主體才可直入趣靈的山水客體。

 ──楊儒賓〈「山水」是怎麼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迴向自然的詩學》p.122-123

書摘3

讀者或許會注意到,我沒有區分中國的「自然」和「風景」。中國的自然必須被理解為「能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ns),而非「所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ta)。從中國觀點來看,構成自然的山與水,體現的是「陰」、「陽」這兩種力量自然的互動運作。因此詩人與畫家注意的並不是風景之間的差異,而是自然不同部份的相似性,不管是在南方、東邊或西邊。這說明了為何我們會覺得千百篇山水詩、山水畫留給我們的其實只是同一種印象。因此,在中國藝術中,所有的風景都被內在化,讀者或觀賞者必須在其中發現自然力量的交互影響,而左右了讀者或觀賞者生活的,也正是這種力量。

 ──沃夫岡‧顧彬〈「萬物──關於中西自然之漫想〉,《迴向自然的詩學》p.30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