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茶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茶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傅璇琮編著的《閱讀中華國粹》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茶文化》為其中一冊,內容包括茶的歷史、茶葉百科、茶具簡說、茶道雙馨、茶里雅俗。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茶文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

名人/編輯推薦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中華國粹》叢書囊括占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
傅璇琮編著的《青少年應該知道的茶文化》介紹了茶的歷史、茶葉百科、茶具簡說、茶道雙馨、茶里雅俗。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啟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于“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于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于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于人之學,謂之學奴。奴于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于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于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系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臺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云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個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并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松,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于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目次

引 言
第一章 茶的歷史
第一節 辯字說茶
一、“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二、茶的其他稱謂
三、茶字的出現及其由來
第二節 茶的起源
一、飲茶的發源時間
二、茶樹發源的地點
第三節 茶的傳播
第四節 茶與政事
第五節 茶圣陸羽
第六節 歷代茶典
第二章 茶葉百科
第一節 茶葉類鑒
一、茶的分類
二、六大茶品
第二節 制茶史話
一、唐代的制茶方法
二、宋代的制茶方法
三、現代的制茶工藝
第三節 茶葉品評
第四節 名茶博覽
第三章 茶具簡說
第一節 茶具發展
一、古代茶具的概念及其種類
二、中世紀后期煮茶茶具的改進
三、唐宋以來飲茶茶具的改進發展
第二節 茶具工藝
第三節 紫砂風情
第四節 茶具品賞
第四章 茶道雙馨
第一節 沏茶得法
一、沏茶的過程
二、沏茶的科學
第二節 茶道簡史
一、唐宋時期——煎茶道
二、宋明時期——點茶道
三、明清時期——泡茶道
第三節 茶道精神
一、“和”中國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
二、“靜”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徑
三、“怡”中國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四、“真”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第四節 茶禪一味
一、“茶禪一味”的思想基礎
二、佛教對茶道發展的貢獻
三、茶道中的佛典與禪語
第五章 茶里雅俗
第一節 茶詩茶聯
第二節 茶書茶畫
第三節 茶歌茶舞
第四節 茶館茶樓
第五節 茶禮茶俗
一、茶與婚禮
二、民族茶飲
第六節 斗茶趣聞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茶的歷史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稍后,《茶經》也采用了“茶”字。在此之前,“茶”是用“荼”表示的。“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于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于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
在中國。“茶”因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兩種發音方式,在北方發音為CHA,在南方發音為‘lEE:世界各國對茶的稱謂。大多是由中國茶葉輸出地區人民的語音直譯過去的。由中國北方輸入茶的國家,如土耳其、日本、印度、俄羅斯等國語言中茶的讀音都與“茶”的原音很接近;而英、法、德、西班牙等國語言中“茶”的發音則都是照我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發音轉譯的。從茶字的演變與確立.到世界各地的有關茶的讀音,無不說明.茶出自中國,源于中國,中國是茶的原產地。
第一節 辯字說茶
在中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個,“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區荈。”(《茶經·一之源》)“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荼、梗、蔎、茗、荈都曾用來表示茶。一、“茶”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爾雅·釋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詩經·國風·邶風·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句子,苦菜是荼的本義。其味苦,經霜后味轉甜,故日“其甘如薺”。成語有“如火如荼”。這里的“荼”一般認為是指白色的茅秀。茅秀是荼的引伸義.因苦菜的種子附生白芒,進而由苦菜白芒引伸為茅草之“茅秀”。《爾雅·釋木第十四》,“槚,苦茶”。槚從木,當為木本,則苦荼亦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從草的苦菜而是從木的茶。《爾雅》一書,非一人一時所作,最后成書于西漢,可以確定以苦菜代茶不會晚于西漢。西漢王褒《僮約》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一般認為這里的“荼”指茶。因為.如果是田野里常見的普通苦菜。就沒有必要到很遠的外地武陽去買。王褒《僮約》定于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所以“荼”借指茶當在公元前59年之前。
陸羽在《茶經》“七之事”章.輯錄了中唐以前幾乎全部的茶資料,經統計,荼(含苦荼)25則,荼茗3則,荼荈4則,茗11則,槚2則,荈詫3則,蔎荈1則。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則,約占總茶事的70%。檟、蔎都是偶見.茗、荈也較茶為少見。況茗是荼芽,蘚是荼老葉,荼、茗、荈,其實是茶葉的不同階段的形態。由此看來.荼是中唐以前對茶的最主要稱謂。
二、茶的其他稱謂
(一)槚
梗,又作梗。《說文解字》:“槚,楸也。”“楸,梓也。”按照《說文》,槚即楸即梓。槚為楸、梓之類如何借指茶?《說文解字》:“槚,楸也,從木、賈聲。”而賈有“假”、“古”兩種讀音,“古”與“荼”、“苦荼”音近,因茶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來借指茶。槚作楸、梓時則音“假”。因《爾雅》最后成書于西漢,則槚借指茶不晚于西漢。但槚作茶不常見,僅《爾雅》和南朝宋人王微《雜詩》兩處出現。
(二)茗
茗,古通萌。《說文解字》:“萌,草木芽也,從草明聲。”茗、萌本義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樹的嫩芽當然可稱茶茗。后來茗、萌、芽分工,以茗專指茶嫩芽,所以,徐鉉校定《說文解字》時補:“茗,茶芽也。從草名聲。”晉張華注《神異記》載:“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以茗專指茶芽。當在漢晉之時。茗由專指茶芽進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盡。
(三)荈
《茶經》“五之煮”載:“其味甘,檟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音義》:“蘚、荼、茗,其實一也。”《魏王花木志》:“荼,葉似梔子,可煮為飲。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綜上所述.荈是指粗老茶葉,因而苦澀味較重.所以《茶經》稱“不甘而苦,荈也”。荈為茶的可靠記載見于《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荼蘚代酒,蘚應是茶飲料。晉杜育作《荈賦》,五代宋初人陶谷《清異錄》中有“蘚茗部”。“蘚”字除指茶外沒有其他意義.可能是在“茶”字出現之前的茶的專有名字,但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P6-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